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議論文古人素材

議論文古人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3-13 11:57:36

『壹』 求高考古人作文素材

謳歌理想,抒發悲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蔑視權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 李白圖片
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朝綱的分析,並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6]
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 李白行吟圖
[7]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他的想像,極其豐富,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他常常藉助想像,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像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七言歌行篇幅長、容量大,形式自由,宜於表達詩人矛盾復雜的思想,抒發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盪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8]

『貳』 初三議論文關於古人反思的素材

有關「責任」的名人名言:1、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於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普列姆昌德2、堅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夠使一個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認識自己的生活職責.——列夫��托爾斯泰3、每個人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林肯 4、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51-論文網 ——維克多��費蘭克5、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梁啟超 6、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丘吉爾 7、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 ——劉易斯 8、人類一生的工作,精巧還是粗劣,都由他每個習慣所決定.——富蘭克林9、習慣要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壞的敵人.——愛蒙斯10、起初是我們造就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王爾德11、由智慧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天性.——培根有關:責任的事例 80年後的一封信:20世紀末,武漢市中心6層的景明大樓收到一封來自英國的信函,信函提示這幢大樓的設計使用年限為80年,現已到期,提請注意.落款為這幢大樓當年的建築設計事務所. 這封來函讓我們讀懂了什麼叫責任.責任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不因距離的遙遠而消蝕,不因生物體的代謝而作廢.對這家設計事務所來說,責任就是生命,責任就是品牌,責任就是信念,責任就是一座山,沉重而又崇高. 同樣的事例,也可以從古人身上找到.南京的明城牆,歷經600多年,風雨不動,巍然如山.只要你仔細去看,每一塊城磚上都刻著燒制者的姓名.在當時,這也許只是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所採取的一種措施手段;在如今看來,這是一種何等的責任意識.城磚上的那個人早已作古,但刻有他們姓名的磚與明城牆同在.站在這城牆底下,默誦著這些姓名,會讓人肅然起敬.有責任的人是崇高而偉大的. 責任有大有小之分.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民請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民族的脊樑,他們承載著民族存亡發展的重大使命;也許你沒有棟梁之材,但也絕不能放棄屬於自己肩上的那份責任. 如今社會上,新名詞、新事物、新作派層出不窮,什麼「月光族」啦,「啃老族」啦,「丁克族」啦,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是對人生的不負責,對生命的不負責,對家庭的不負責,對社會的不負責.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我們得著前人的養育,也應該給後人以庇蔭.把責任落到實處,做好你的本職工作,無愧於前人,無愧於後代,無愧於自己的良心.這樣的事例我們時有耳聞:一位病人長期腹痛,最後,開膛破肚,發現是幾年前動手術時,一塊紗布沒有取出來,在肚子里潰爛生膿了.由於護士的一個小小的疏忽,病人吃盡了苦頭.因此,一般在醫院里,手術室的護士,在手術結束後要清點器具,這成了一種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後來也就成了一種制度. 一場森林大火,往往源於一個隨手亂扔煙頭的習慣;一場官司,也往往由於一句習慣的粗話「口頭禪」.一場瘟疫,也許起因於隨地吐痰的習慣.(以上兩則事例可用與「小」與「大」之類的命題上)中國數千來的封建社會發展緩慢,也許和遇到新鮮事物首先要到老祖宗那裡去尋找依據成例,不為最先,不恥最後,遇事觀望,不作可否的中庸之道形成了思維定勢有關,這種習慣,成了民族前進道路上的羈絆.習慣於按部就班、習慣於人雲亦雲、習慣於在前人劃定的范圍里繞圈,這讓我們失去了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失去了生機活力,給人的感覺是「垂垂老矣」!議論:習慣是要有一定的時間積累才能形成的.一個良好的習慣能使人終生受用,一個不良的習慣也能讓人遺憾無窮.凡事提早5分鍾的習慣,避免了匆忙的尷尬;事畢後整理歸檔的習慣,使工作生活變得有序;養成事前訂計劃的習慣,使做事目標明確;養成記日記的習慣,盡可能地給自己提供回味、反思的素材,使生活變得更加耐人咀嚼.個人也好,國家民族也好,都應該培養一些與自己特質相吻合的良好的習慣,讓這些優良習慣成為自己的驕傲,民族的驕傲,成為受用終身的東西.

『叄』 名人萬能素材議論文

議論文素材經典名人事例1.被認為是傻子的科學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並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後,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並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傑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議論文素材經典名人事例2.思想巨人魯迅

1、你用鋒利的筆尖,劃出黑暗中的一道《白光》;你用聲嘶力竭的《吶喊》,驚醒了《彷徨》中的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氣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胸懷。魯迅—一個不朽的靈魂,用一生的奮斗寫下了屬於自己的《狂人日記》。

2、「把生命獻給中國,讓世界為之景仰.矮矮的身軀,創造出崇高的事業,瘦削的肩膀,承載著千年的使命!從狂人的眼睛裡,我們讀出了歷史得沉重;從阿Q的身影中,我們體會到變革的艱難;從墳頭的花環上,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從鐵屋的吶喊中,我們聽清了奮進的聲音你在孤獨中吶喊,你在市聲里彷徨,采一片朝花為自己送行,荷一桿長戟向黑暗進攻!大星隕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們知道任何獎項也不足以涵蓋你的貢獻,但謹以此菲薄的禮品獻給你-----世紀偉人魯迅。」

議論文素材經典名人事例3.薩科齊

必須成為總統

法國總統薩科齊,1955年1月28日出身於法國巴黎的一個移民家庭,從小就遭受別人的歧視和嘲笑。10歲那年的一天,他騎著自己心愛的山地車在郊外瀟灑地穿梭。正當他得意時,幾個小孩攔住他,一把奪過他的山地車,猛地摔在地上,還指著他的鼻子說:「你這個外來的小崽子,不配騎山地車!」晚上,他在日記本上寫道:「我不是想成為總統,而是我必須成為總統。」

『肆』 議論文 名人事跡素材

1.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 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2.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3.顧炎武手抄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4.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5.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6.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伍』 很有文採的議論文素材,是寫古代人物的,大家幫幫忙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佔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後,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准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後,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 ,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裡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後,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
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後,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裡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科學家獻身祖國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 。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於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後,他不僅刻苦致力於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安徒生跟老友斷交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原來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魯士侵入丹麥的國境,這種侵略行為引起安徒生的極大憤怒。四年後,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裡等您,希望您去和他們會見。」「我不願去見他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爭,我怎麼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怒地說著。從此,兩位老朋友斷交了。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後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隻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只銀瓶一直伴隨著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
白居易體恤民情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諫官時,就屢次上書,請求革除弊政,寫了大量諷諭詩揭露官僚勢力殘害人民的罪行。他寫詩力求讓人民群眾看懂,相傳他每寫好一首詩,都要讀給不識字的老媽媽聽,聽得懂的,方才拿出去。他在地方做官時,每到一處,都要力爭多做些對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時,他修築湖堤(現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蘇州,興修水利,也受到蘇州人民的愛戴。在做忠州刺史時,他搞了許多利民的改革,號召開荒生產;改進稅收辦法,增加豪富的稅款,減輕貧苦農民負擔;盡量節省開支,減輕老百姓的支出。他親自帶頭種樹,綠化荒山。他主持群眾聚會,席地而坐與民同樂。有些官員說什麼:「『貴』、『賤』雜處,不成體統。」白居易對這種議論毫不理睬。後來忠州人為了紀念這位愛民的好官,為他建了「白公祠」。名人與博學
東漢王充,自幼好學,因家貧無錢買書。他每 天在洛陽書店裡站著讀書,年復一年苦學不輟,把《漢書.藝文志》上所列的六藝、諸子、詩賦、生命書、術數、方技等6類書,共一萬余卷,只要當時存世的,他幾乎全讀過,「遂通博百家之言」,成為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代表作《論衡》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清代的曹雪芹,不僅是著名的小說家,而且還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同時代人稱贊他「詩筆有奇氣」。他又是出色的畫家,尤其畫石。在他的名著《紅樓夢》中,涉及的知識麵包括醫學、心理學、音樂、詩詞、地理、建築、服飾、園林藝術、風俗、烹調等。可見曹雪芹非凡的才氣和淵博的知識。
南北朝的祖沖之,是著名的數學家,他推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圓周率的准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7位數字。這比歐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數學家曾建議把圓周率改稱「祖率」。他對王碼文歷法和機械也很有研究,他編制了《大明歷》,測定了回歸年的天數,即兩年的冬至點之間的時間,跟現代天文科學測得結果只差50秒鍾。他創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車」。他還是一位研究經書和諸子百家學說的學者,注釋過《老子》、《易經》、《論語》、《孝經》等書。
郭沫若,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字家、書法家和社會活動家。是現代文化史上一位學識淵博,才華卓著的著名學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提出了在現代文學史上有重大意義的「文學革命」的主張。《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學論著,創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結合起來,開辟了史學研究的新天地。《青銅時代》、《十批判書》考證先秦社會歷史和評價各派哲學人物,頗多創見。郭沫若一生著述豐富除了創作許多詩歌、小說、劇本,寫了許多歷史、哲學、政治論文以外,還翻譯了許多世界名著。《沫若文集》有17卷之多。郭沫若的淵博多才,是終生勤學苦讀的結果。
毛澤東,是現代歷史上著名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他雖未受過高等教育,但他知識淵博,為世人所共和。毛澤東一生嗜好讀書。少年時代到處借書讀,青年時代是圖書館的常客。戰爭年代戎馬倥傯,他也常手不擇卷。解放後進入北京,身為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日理萬機,他仍讀書不輟。據不完全統計,從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後從北京各大圖書館借閱的圖書近二千餘種,五千餘冊。就在他逝世前兩年的1974年,借閱的圖書就近六百種、一千一百冊。在毛澤東的臣室里、睡床上、辦公桌上、會客室里,到處都放著書。讀書是毛澤東一生最大的嗜好。

『陸』 求高中作文古代人物素材

李清照有詩雲:「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裡,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傑。他叱吒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為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著實為後人所景仰。

然而,項羽畢竟是一個悲劇式的歷史人物。他的悲劇,不僅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而他的悲劇性格,無疑張揚了他的人格魅力。(論點)

項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於他的「義」,而這個「義」也恰恰演繹了他的個人悲劇(分論點) 。古人雲:「義者,宜也。」又雲:「行而宜者謂之義」。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當,言而得體,便可稱其「義」。然而,「義」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項伯為報救命之恩,向張良通風報信,可稱得上「義」,可此舉客觀上卻幫助了劉邦,使得沛公在鴻門宴中能化險為夷,此舉又謂之不「義」。兩軍對壘,項羽卻不忍弒殺劉邦,縱虎歸山,最後成就了劉邦的霸業,實乃對敵人的「義」,而對自己不「義」。項羽的「婦人之仁」與「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可以說,項羽重義而輕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劇。(理智與情感的關系,項羽情感大於理智)

項羽的性格悲劇還表現在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話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於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於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為項羽所用。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於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終於讓自己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可以說,過分借重於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應是不能知人善用,不聽人言,不信任,猜忌,浪費人才。(對比手法)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為千古絕唱。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麼,意氣風發,衣錦還鄉,擊築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