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論文
⑴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論文
怎樣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要當一個好老師,要有一顆奉獻心,一種樂在教壇獻青春的陽光精神。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先人喻教師為蠟燭,未免太悲涼。我稱之為陽光,則有了生命的動感。教學是一種精神產品,精神產品有時是無法以金錢衡量的。古有武訓行乞辦學,今有無數教師默默無聞育新人。為此,我覺得每天應該以陽光心情進入教室,送給學生快樂,送給學生光明。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教師必須具備不斷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科學的預見能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能力、實踐與交流能力、捕捉和使用現代信息的能力。未來教師應博學多識,做到「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有長流水」。學習現代最新的科學理論,了解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及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並把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以教學為已任,努力鑽研業務,潛心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講究授課方法,掌握教學規律,使自己培養的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贏得廣大學生的贊譽。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擁有良好的道德規范,形成人格魅力。古人雲: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我們是孩子們道德借鑒的鏡子。余漪老師常常用「做一輩子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鞭策自己,她認為做人師不是做書匠,對孩子不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於言教,可見老師的教育力量更多的是從人格當中來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當井噴發生時,重慶開縣的優秀教師們用他們的人格和生命譜寫的贊歌。「長大我也要當這樣的老師」多麼質朴的話語,它深深震撼著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的心靈,讓我們看到孩子已真正從靈魂深處讀懂了老師。這些普通的老師行為也再次告訴了我們,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是一種來自人格的魅力! 用真心做一名人民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那麼就要用真心去對待它。正所謂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只有真心對待,才能獲得相應的收獲。而真心對待又具體體現在敬業與勤業。默默地付出換來的是桃李滿天下,獲得的是無數學生的敬重和愛戴。 用愛心做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要有一顆愛心。
⑵ 小學教師如何寫論文題材
議論文、說明文相比記敘文、散文等文體寫作起來較為簡單,考生只需明確這兩類文體的特徵,如:議論文——點明中心論點,列舉分論點,再用詳實的論據加以填充支撐;說明文——特點是授人以知識:或是說明某一事物,或是說明某一事理,需特別注意的是語言特色要簡潔、准確,做到「以理服人」而非「以情動人」;其次,考生需運用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下定義,作比較,列數字,作引用,分類別等)去充實文章。記敘文則是我們最熟知但也最難寫得出彩的一種文體,因此下筆前安排好文章的結構尤為重要,例如寫記事文,首先要設定好敘述順序,其次才能追求潤色語言,運用修辭方法,抒發真情實感。優美的文字、動人的情誼,如果在混亂的結構中呈現出來,往往也只能叫考官不知所雲,思維跳躍而導致無法體會真情。散文的寫作難度相對較大,「形散而神不散」可以說是散文寫作基本要領,形即是我們確定的寫作題材,及敘事、寫人、言志、議論的線索,只有通過確定下的這條線索抒發出的思想情感才能連貫而流暢,自然也就能扣人心弦,讓人賞心悅目。
⑶ 教師論文發表
《新校園》編輯可幫你發表,價低,CN刊號,萬方、龍源全文收錄
⑷ 做一名好教師論文:我們應該如何做教師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師有了更高的期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時期,我們應該如何做教師呢?我覺得這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做到愛崗敬業,做一名充滿愛心的教師 我們常說,師德是教育之魂。我們只有具備了崇高的師德修養,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加強師德修養,我們首先要做到愛崗敬業。我們身為中學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與其他行業相比經濟收入低;而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一個良心活,說實話想混日子也不難。所以,今天做一名教師如果缺乏愛崗敬業的意識,就會不負責任消極怠工。有的教師很少批改作業,有的教師丟下學生不管自己去做生意,有的教師上課時間抽抽煙、打打電話聊聊天,有的教師有點小事就請假,這樣的教師怎麼能成為學生知識和思想的導師呢?既然我們選擇了做教師,就要自覺抵制金錢、名利的誘惑,就不能誤人子弟,而要做到嚴謹篤學,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認真批改每一次作業,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加強師德修養,我們一定要做到胸懷大愛。「愛」是師德修養的核心,也是學生成功的動力之源。十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教師有愛才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讓學生生活在鼓勵和認可之中,讓學生變得自信和堅強。教師有愛,才能尊重學生,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架起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因此要做一名好教師,就要胸懷大愛,從小事做起。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留守孩子的生活情況,幫助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不讓教室中存在被遺忘的角落。全國師德標兵蘄春縣第四中學的汪金權老師20 多年來把全部的身心都傾注在學生身上,細致入微的關心雙差生,從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過半的錢資助200 多名貧困學生,從未點名批評過一個學生,在他的身上閃爍著善良與關愛、公正與謙卑、寬容與仁慈的光芒,詮釋著大愛無疆,他是我們教師學習的榜樣。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充滿愛心的大使。 二、豐富專業素養,提高業務能力,做一個善於學習的教師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著名特級教師王棟生說過,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自己的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 的終止。這句話啟示我們,對於一個現代教師而言,持續的學習才能推動教師不斷成長。 我們只有通過持續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做到博學多才,才能在課堂上產生智慧的火花。我們只有通過持續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教育理論素養,對新的教育觀、教材觀、人才觀有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新的反思,並用以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創新型的課堂教學,不斷積累課堂作品,寫作有價值的教科研論文、學術論文,讓我們成為教育教學的行家裡手,始終比學生站得高看得遠,引領學生不斷超越。 同時我認為,不管我們的教師有沒有當過班主任,亦或將來是否做班主任,作為一個現代教師,要適應當前教育教學的需要,都應該具備班主任的素質和能力。一個好的教師,要勇於擔當班主任,勇於站在教育教學的前線。 三、增強法制觀念,規范執教行為,做一名依法執教的教師 我們要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僅要有崇高的師德風尚,較強的業務能力,還要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規范自己的從教行為,做到依法執教。 近年來,老師動手打傷學生、打死學生的事件屢見不鮮,大罵侮辱學生的事情不勝枚舉,許多老師也為自己的不當行 為承擔了法律責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讓我們教師警醒;我們一定要增強法律意識,做到依法執教,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心存僥幸,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要對學生「動粗」,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學生人格的行為。教育是做人的事業,教育只有對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當教師的行為威脅到學生的安全,剝奪了學生的健康,還談什麼促進學生的發展呢? 教師的政策法律意識是教師依法執教的基礎,在行教過程中,教師的政策法律意識必須不斷增強,才能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健康發展。我國的《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是我們依法執教的法律依據。只有做到依法執教,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獲得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同時,依法執教也是保護我們教師自身的需要。 四、熱愛生活,提高生命質量,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⑸ 關於新入職教師應具備哪些素養的論文2000字
2
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邁進,使我們更加意識到為師的艱難
與神聖,對於教師來說,博學多識是做一個好教師應具備的
素質。
一個好的教師,
只有不斷學習,
具備深厚的理論修養、
完善的知識結構,才能成為研究者、思想者、創造者。
教師自身學習主要的途徑是:向書本學習;向同行、
專家和學生學習;
在實踐中學習;
向網路學習。
一位哲人說:
教師本身就應是一本書,教師唯有讓讀書成為習慣,才能書
寫好教師這本書。讀書是學習,向同行、專家咨詢是學習,
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要做實踐的有心人,在自己的教育教
學實踐中經常思考新問題,探索新路子。要養成對自己的教
育教學實踐經常小結反思的習慣。對自己在實踐中遇到的問
題,想到的問題,獲得的啟發進行分析,留心積累,成為一
名反思性的教師。
2
、讓「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師群體有著豐富的資源,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發展的
優勢,一位哲人說過:
「你給我一個蘋果,我再給你一個蘋
果,結果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如果我學到你的一個長處,
你又學到我一個長處,那麼,我們兩個人都有了兩個長處。
」
要為教師搭建這樣的碰撞平台,使教師之間「資源共享」
。
我校為教師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這些都源於教師在教育
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困惑和遇到的問題,教師將自己對問題的
理解,解決的辦法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
3
結合。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方法進行碰撞、比較,尋求最佳
的解決策略。教師們用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大量案例,相互
補充、相互借鑒比較全面地總結出了適合學生的提出問題的
各種方法。
3
、使「引領」成為一種導向
教師受自身素質水平的制約,對科研的認識和操作水
平會有較大的差別,
「專業引領」可以幫助教師摸清方向,
給予正確及時的指導,避免教師走過多的彎路。專業引領要
對提升教師教育理念和解決教師教育實踐中的困惑、問題起
到重要作用。要提出一些讓教師「解渴」
、
「解難」的工作方
法,使教師真正意識到教研科研的必要與實效,讓教師們自
覺的參與到研究中來。也可由學校樹立起教師學習的榜樣,
以身邊名師為目標,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也可請專業研
究人員就行動研究的策略、方法為學校教師作專題指導,提
升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科研的實踐能力。
只有學習成為教師自身的需要,教師之間交流具有實
效,適當適時的引領,教師的事業才能煥發迷人的芬芳。
二、問題即課題。
以往學校研究的課題往往外在於教師的個人需求,與
教師當前的、現實的工作、生活情境及需要沒有直接關聯,
缺少教師自身心理體驗的融入和個人需求的滲透。只有將課
題研究真正轉化為教師的內需,解決教師自身困惑的問題才
4
會使教師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內驅力。
我認為課題的確立首先要著力於解決問題,只有通過
研究解決教師的困惑或疑難問題,這樣的課題才會受到教師
的歡迎和認可,才會使教師努力進行實施和研究。課題的確
立其次要著眼於熱點問題,關注熱點,能及時有效地提高教
師的認識水平,
使他們正確看待這些問題,
同時能集思廣益,
藉助討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產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見解,
給老師們創設成功的機遇,滿足其求成心理需求,進而激起
其更強的科研熱情。課題的確立最後要著手於教學服務,為
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提高教育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的能力,要
加強個案分析研究,使科研與教育教學密切結合起來。要求
教師對某一教育教學活動從背景、教育方式、效果等方面進
行分析,再進行分類,把成功的經驗反饋給老師們。
教育科研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主體
性的發揮,學校要為教師科研留出足夠的思維空間,使教師
有選擇發展和創造的自由度。
1
、自由選擇課題。
每一項課題都應經歷「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
個別學生實驗→可能性論證→申報課題→開展研究」這樣一
個過程,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主選擇的結果。
2
、獨立開展科研。
提倡科研工作多樣化,強調教師在實踐中的獨立探索
5
精神,力求表現出每一位教師的特色來。
3
、允許失敗。
由於教育活動的復雜性以及社會和教師個人的諸多因
素影響,每一項工作都存在著失敗的可能。但要給教師留有
空間允許失敗,在工作中不斷激勵教師面對挫折,不斷努力
以期取得更大成績。
三、教學即研究。
教學活動是教師最經常、最普遍的行為。抓住教師教
學,使每一節課的教學都能成為教師研究的案例,教師的教
學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就隨之提高了。
課前制定計劃,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要有問
題意識,結合學生實際制定計劃。我們將常規備課轉化為問
題解決式的教研活動。教師結合下一周的教學內容,共同探
討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使教研活動盡可能貼近教師
實際工作,將問題解決在課堂教學之外,解決教師的困惑,
力爭讓教師們「解渴」
。同時強調課後反思紀錄,要求教師
把自己遇到的教育問題或困惑在課後及時記載,把問題發生
之後是怎樣想辦法解決的,在解決過程中是否發生了一些有
意義的教育事件記錄下來。在自我記錄過程中「反思」自己
的教育生活,並在反思中回過頭來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改
變以往的教案檢查工作,加大預案的應用價值,特別要求教
師將教後記變成教師反思教學的重要過程。要求教師可以用
6
「當時我想…」
、
「現在想起來…」
、
「如果再有機會上這節課,
我會…」等方式來表達。反思教學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
踐和教育經驗有一個新的認識,更自覺、更理性地研究自己
的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統一起來,從而更好地提高實踐的質
量。
教育行動研究是立足於教學的研究,是教師通過自己
的教育教學實踐所進行的研究,其特點可概括為「教師在教
育教學中,通過教育教學,為了教育教學」的研究,這種研
究從問題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並非在教學之外另外抽
出時間來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設法解決,
解決的過程就是教學研究的過程。教師通過溝通、交流、反
思,使自己擁有一種「擴展的專業特性」
,它的內容可能包
括:把自己對教學的質疑和探討作為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有
研究自己教學的信念和技能;准備接受其他教師來觀察她的
教學,並就此直接或間接地與她進行坦率而真誠的討論。總
而言之,擴展的專業特徵就是有能力通過系統的自我研究或
研究別的教師實現專業上的自我發展。當然,讓教師進行教
育行動研究,在開放性氛圍中不斷反思改進教學實踐還需加
強行政和文化上的推動,這是促進教師反思教學與專業成長
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