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論文
『壹』 關於 景觀設計的畢業論文題目怎麼定怎麼寫
我是今年畢業的,學的也是園林方面
要看你喜歡弄什麼方面了,是做設計還是喜歡寫論文
設計方面:題目可以很簡單,不過就是要小,越小越好,大的難把握
比如:xx庭院的景觀設計
xx小區的景觀設計
xx公園的綠化設計等
你可以虛擬一個名稱,這種沒什麼影響,而且地形大小形狀你也可以自己定,長方形等規程的地塊是比較好做的,地勢可以設成平的,你好規劃,不過這種是我的建議
設計就是做圖,主要是包括:簡介(你所設計項目的概況,如所處方位、周邊環境、主要用途等),平面(也就是cad的整體平面圖)、效果圖(如整體的彩屏圖、鳥瞰圖、截點的效果圖),還有什麼封面、封底、目錄這類的,做成類似一本書的結構,還有小的效果圖要都做幾張,可以在傍邊寫上介紹。
論文方面:可以論述某處景觀設計的缺陷,不過要結合實際,而且你論述的地方要實際存在,比如說它的功能分區不合理啊,植物搭配不好啊,最好還是要結合圖來說,就是把實際你要論述的不好的地方用相機照下來,放在論文里,在下面說他的不好,說了之後要給以建議,就是要怎麼改進
你還可以寫景觀設計的植物應用調查,這種是調查式的論文,比如:xx(你知道的某個景點名字)植物調查報告
這種論文要實際去一種一種植物的去看,把所有樹種的名字都羅列下來,標明科屬種,最後要寫一點你的觀點,比如你覺得調查的景點那些地方成功啊等,就是要實
景觀方面大體就這些,這些就是我們班同學所選的方面,論文答辯簡單的很,論文只要不去抄,自己寫的都能過
『貳』 景觀設計專業的畢業論文因該怎麼寫
題目可以是淺析景觀設計中的水景設計 ,這個題目比較小··容易答辯·資料也很多·
給你點資料吧·我也是做這個的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如圖一)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如圖二)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圖一:泰安市政廣場噴泉
圖二:泰安市樂園小區中心鋪裝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 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1]。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解決對策
一般地,我們很多的設計師在設計水景時大都在採用借鑒的原則。國外及國內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噴泉、大水體(如圖三)來形成壯觀美麗的水景,於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顧自身的條件,爭著去模仿這種很體面的景觀,最後就出現了上述的結局。
在設計水景時,我們更應該考慮地域水資源的狀況,尤其是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如何設計水景更應該值得考慮。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資源缺乏地區營建水景做一些探討。
2.1 宜「小」不宜「大」原則
圖三:泰安市高新區旁大水體
圖四:聖•荷塞廣場公園旱噴泉水景
此處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如圖三)。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如圖四)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2.2 宜「曲」不宜「直」原則
圖五: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一
圖六: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二
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圖五)!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如圖六),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2.3 宜「下」不宜「上」原則
圖七:東京灣喜來登大飯店賓館入口水景
圖八:芝加哥標准石油大廈旁水景
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如圖七),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如圖八),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2.4 宜「虛」不宜「實」原則
圖九:加州情景雕塑園中水景
圖十:在缺水地區用石塊營造的水景
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如圖九)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如圖十)。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2.5 關注野草之美,反對草坪熱
圖十一:浙江台州黃岩永寧公園中野草之美
圖十二:中山岐江公園中野草之美
前幾年全國各地興起了一股興建大草坪的熱潮,不管是身處海南,還是位於大連,你都能感受到這股熱潮的猛烈侵襲。到處是讓遊人止步的大草坪,到處是被踐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處是需要園林工人經常澆灌、修剪的大草坪,結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對於人們所真正需求的環境卻並沒有多大的改觀。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徵、生命力強的野草的消亡;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正因為這股浪潮,最後終於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野草的美麗(如圖十一、十二)。因此,對於水資源缺乏的地區,更應該重視鄉土草的應用。
三、結語
水資源日益缺乏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對於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營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們每一個景觀設計師的責任,正如約翰•O•西蒙茲先生所言:「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築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
『叄』 求一篇關於城市水景欣賞的論文1500-2000字 全面點 不用太專業 泛泛而談就行 主要是特點什麼的
河南城建??
『肆』 求水景設計的論文資料
沒找著,sorry
『伍』 求水景設計開題報告
秘書職業資格考試是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織的全國統一鑒定考試,對考試合格者發給相應等級的秘書職業資格證書。該證書全國通用,在與我國有雙邊協定的國家也通用。考試時間一般為每年的6月和11月各一次。
考試方式:秘書職業資格全國統考分為理論知識(含職業道德)卷和操作技能卷兩部分考試,均採取書面答卷的方式(涉外秘書增加外語筆試,二級秘書另需加業績評審)。各部分考試成績均以達到該部分總分的60%為及格(如100分為滿分則60分為及格),凡單科鑒定成績及格的在一年內可保留一次,在參加下一次鑒定時予以免考。考試地點:海南師范學院。
秘書職業資格目前共分為四個等級,即五級秘書、四級秘書、三級秘書、二級秘書,分別對應國家職業資格五級(初級技能)、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中級技能)、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高級技能)、國家職業資格二級(技師)。各個等級均有相應的報考條件。
報名辦法
報考條件摘要:有志於從事秘書職業者均可報考五級秘書(初級秘書)。相關專業三、四年級在校學生、已持有本專業初級證書的非相關專業在校生、連續從事秘書職業滿四年者,可報考四級秘書(中級秘書)。相關專業本科畢業並從事秘書工作兩年以上者可報考三級秘書。相關專業本科畢業並從事秘書工作四年以上者,均可報考技師(工程師)等級的二級秘書。
報名時需提交的材料:報名者本人近期同底黑白兩寸照片六張,身份證和畢業證(在校學生提供學生證)復印件各一份、在校學生所在學校出具的普通生招生錄取名冊復印件(加蓋公章)、在職人員所在單位出具的連續工作年限和從事秘書職業工作年限證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個人工資級別審批表復印件(加蓋公章)。填寫《職業資格考核審批表》一式兩份並經所在單位簽署意見後,與上述材料一並提交給報名點,同時繳納鑒定考試費用。
『陸』 求現代景觀設計的論文8000字+和1000字+評論
提及住區水環境設計,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的說法。水體作為一個造景要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而且可以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增強居住舒適感,水的形態、風韻、氣勢、聲音蘊含著無窮的詩意、畫意和情意,豐富了空間環境,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聯想。古時即有「遙遙十里荷風,遞香幽室」?[1]、「深柳疏蘆之際略成小築,足征大觀也」?[2] 之說(明·計成《園冶》)。
現代水景住區自20世紀90年代在歐美開始流行以來,這股流行浪潮很快就影響到中國,蔓延到廣州、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內陸省份。近年來,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建築的高度密集、環境的嚴重污染,城市居民更加渴望能夠與純朴自然、親切優美的湖光水色零距離接觸和朝夕相處。因此,住區水景設計也就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事實上,深圳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區內山、湖資源豐富,氣候濕熱,經濟發達,為水環境設計與建設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其設計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一、水的景觀特性
水景住區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帶給人們無窮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於水自身的特性。
流動性:地球的重力使水從高向低不停地流動,這種位移的變化使水處於不斷循環運動中,充分體現出水柔美、活潑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湧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狀態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此外,風這一時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動,在平靜的湖面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派詩情畫意。
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綠、晴空和建築交織變幻,視野收放開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瑩,色彩繽紛,將建築環境襯托得如詩如畫。
可塑性:水是一種連續的物質,無形而消極,本身沒有固定形狀,但通過容器或噴頭,卻能塑造成多種形態。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說:「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環繞,欲肥膩,欲噴薄……」,就極為詳盡地描繪了水的多種多樣的形態。
聲、色特性:水本沒有自己的聲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餘空氣的多少決定了水的聲音。涓涓細流發出的悅耳動聽的水聲,瀑布、海浪發出的轟鳴都有益於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水雖然沒有顏色,是透明的液體,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二、水景的開發和利用
親水是人們的天性,水體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效果,並且也能運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間,延伸、引導空間,用設計師的創意理念去多樣化地豐富景觀環境內容,達到活化空間、創造情意。
空間的拓展:規模較大的面狀空間,在環境空間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間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虛無的形態弱化了空間界限,延展了空間范圍,有助於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僅給水面帶來光波的動感,使水面產生虛空間,產生開闊、深遠之感。
空間的延伸引導:小規模的水面或點式水景,在環境中起著點景作用,構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其布置較為靈活;並且這樣的水景與水面大面積不同,更易與人直接產生戲水活動,不僅增強了對景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滿足了人們親水的心理。
空間的層次:水景作為視覺對象,具有豐富的視覺層次。其多樣的形態和可塑性,可以靈活組織成各種點、線、面式的水景,通過不同疊合的方式形成三維立體空間;並利用周圍的環境,建築掩映、分割和充實空間,起到點景、對景、背景的作用,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
三、實例分析(深圳華僑城波托菲諾二期純水岸景觀設計)
深圳華僑城波托菲諾二期純水岸是深圳現代住區水環境設計的成功範例之一。
該項目佔地面積8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二期純水岸位於波托菲諾的腹地,地形綿延起伏,7萬平方米的天然湖泊燕棲湖穿越其中,對面環以蒼翠濃郁的荔枝林、高爾夫球場,北側是已經建成的天鵝堡一期,西側緊靠主題公園歡樂谷。區內空氣清新,含氧量高,原始環境條件得天獨厚。
設計理念:
以義大利海濱小鎮PORTOFINO為藍本,設計中融合了西方古代建築和現代社區的特色,根據原有的自然特色,以盡量減少人工對原創的干擾為原則,創造了一個以水為媒體的主題水岸住區—享受自然,回歸質朴。
水景設計:
基於對基地自然環境的充分了解,遵循開發的策劃理念,設計上注重利用水景、硬質鋪裝、植物等多種造景元素,通過不同的水景處理方式既表達了東方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也體現了有趣味的西方人的「維理」觀念的特徵。
入口廣場的線狀水景:住區的中部設計了一條輕松而令人陶醉的景觀軸線:入口廣場—休閑步行街—聖菲諾鍾樓—水岸廣場和碼頭,構圖上反映出純粹的義大利廣場式布局和建築裝飾風格。入口處拾級跌落而下,順著緩緩而下的休閑步行商業街,一縷水帶在廣場中部集結,黑色石材汀步交錯浮於水面,細雨落下,濺起圈圈漣漪,是整個住宅小區的焦點和精華所在;盡端高大的鍾樓偏向一側,形成整個景觀軸線的高度控制,與遠端開闊的湖面形成強烈的對比。
一方面尊重其自然式布景;另一方面結合建築形式對水面輪廓進行了部分梳理改造,局部拓寬和挖進,整理鄰水界面。這不但加大了湖岸線總長度,並且增加了水面的空間節奏感,消解了兩岸較為硬質的景觀物質;湖岸由疊石砌成,被各種自然植被覆蓋,野趣橫生,水面上根據高差設計了兩處疊水瀑布,為止水如鏡的湖面增加了無限的動感;湖水邊緣自然延伸到了的TOWNHOUS的四組水庭、會所和泳池,沿著湖邊或綠樹成蔭的小碼頭,以緩坡形式慢慢淹沒深入湖面的入口廣場,長長的木棧道順著湖岸向水面延伸……湖水、建築、植物融為了一個整體。
點狀幾何式水景:除卻以上較大的水景以外,住區中還有分布於建築組團內部的點狀幾何式水景。這些水景或是用麻石雕琢而成的吐水石面,或是由弧形水台形成的瀑布,或是刻有精緻花紋的圓形銅質水缽與八角形的水池的組合體布置在各軸線的交匯處,甚或與燕棲湖連成一個整體,形成中心視覺焦點。
水景與人工要素的和諧處理:
人具有親水性,喜歡和水保持近距離接觸,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感受它的氣味、水霧和濕潤。設計中在寬達5米的木棧道上面設置了木凳和木台基,可作休息之用,使人們長時間親近湖面觀賞大自然的美景;水岸廣場延伸入湖水的緩坡,以及由青石板和鵝卵石鋪砌而成泊船碼頭,即強化了港灣效果又讓人們與水產生了直接的聯系;湖畔步道滿鋪方磚,臨水設置休閑咖啡座,漫步湖畔,湖水的靜謐和智慧沁人心肺;憑欄遠眺,廣闊的水面延伸遠處;極目燕含山的翠綠蔥蘢,滌盪胸懷;臨街品茗,舒雅愜意,輕快靈透。
為了渲染地中海風情,使水面與周圍環境協調起來,設計中注意人工要素的選材和色彩的匹配。 鋪地以青石板、鵝卵石、亞光面花崗石、砂岩為主,水池的池底則以小塊的花崗石與鵝卵石拼砌而成,欄桿、燈柱、花盆等配件多以鑄鐵、原木、陶土等原始材料做成;色彩上為了表現熱烈的海濱氣氛,採用了一些強烈的對比色,遠遠望去,在青山綠水的烘托之下顯出油畫般的效果。
建築的布局和設計也充分考慮水景的引入。布局上採用「中央低,周邊高」的形式,鄰湖位置布置Townhouse和低層公建,以減少對湖面的壓迫感,基地北側布置較高層數的住宅建築,以使在不影響湖景的前提下可以欣賞到湖景,同時在外圍成為小區中心的屏風;水岸廣場轉角處布置弧形的建築組合,達到視線上的通透;組團之間採用了「Z」字形的建築拼接手法,形成較為完整,具有親和力的內部空間。
立面造型上聯排式別墅體量較小,以小四坡頂為主要形式,造型豐富多彩,提供了良好的湖面邊界景觀效果。多層住宅因體量相對較大,在保持坡頂形式的同時,又融合了部分現代設計元素,色調以明黃為主,線條簡潔明快,配合豐富的門窗和陽台古典元素的細部,立面十分簡潔和整齊。戶型設計考慮以湖面為主要景觀元素,強調舒適性和景觀面,270°超寬雙層觀景陽台使得溫柔寧靜的湖水成為日常居家風景。
四、結語
總的來說,水景的設計要注重美學感受的營造,在保證環境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注重水景的開發利用,尺度節制,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建立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開放空間,增強鄰里交往,營造詩意、畫意、情意的情感體驗。
『柒』 關於高寒地區水景住宅論文
這個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