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關於變通的素材

關於變通的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3-12 11:48:55

㈠ 求關於「變通」的作文素材。如田忌賽馬。

在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加利福尼亞洲涌來了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來越多,金子就越來越難淘。當地的氣候十分炎熱乾燥,水源極缺,不少人因為缺水而被渴死。一位十七歲的男孩亞默爾靈機一動,斷然放棄淘金的念頭,改為買水。他的這一行動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與訕笑。然而,當許多的淘金者空手而歸時,亞默爾已成為一個小富翁了。亞默爾正是學會了變通,不執著於很多人已嘗試過的失敗的事物上,而是在同一種情況下轉換思維尋求商機

有人會問,香蕉該從那頭吃起?香蕉是可以從兩頭吃起的,這是對這個問題的最佳回答。難道不是嗎、。就像我們平時做習題,有時候一題是有多種解法的,關鍵就在於你懂不懂的變通,會不會對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

魯迅先生早年赴日本留學學習醫術,希望可以以醫術為黑暗的中國帶來一片曙光,學成歸來卻發現醫術只能醫治身體,無法醫治人心,根本改變不了中國的現狀,為了喚醒國人,他毅然棄醫從文,留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他如果當時不思變通,最終只能庸祿無為,無法實現心中的抱負,遺憾終生,可見,成大事者必需學會變通。

有一隻昆蟲沿著潮濕而光滑的牆壁向上爬,不斷地往下掉又不斷地往上爬,但最後還是沒有成功。同樣有一個人在窄小的實驗室中不停地做實驗,不斷失敗又不斷地重復,最終他成功地利用烏絲充當電線。

㈡ 關於變通的素材

不善變通的蜜蜂
美國威克教授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些蜜蜂和蒼蠅同時放進一隻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對著光亮處,瓶口對著暗處。結果,那些蜜蜂拚命地朝著光亮處掙扎,最終氣力衰竭而死,而亂竄的蒼蠅竟都溜出細口瓶頸逃生。這一實驗告訴我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裡,靈活機動的行動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害怕變化的「套中人」
別里科夫是契訶夫在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個形象。他保守、反動、扼殺一切新思想。他老是歌頌過去,歌頌那些從沒存在過的東西;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的文章,其中規定著禁止什 么,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起來跟他毫不相干,卻惹得他悶悶不樂。更可怕的是,他不僅自己自覺地生活在「套子」里,連華連卡兄妹騎自行車,他也覺得「還成體統嗎?自這篇作品問世以來,別里科夫已經成為害怕新事物、維護舊事物、反對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 別在熟悉的路上摔跤
野兔是十分狡猾的動物,缺乏經驗的獵手是很難捕獲它們的。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為野兔從來不敢走沒有自己腳印的路。當它從窩中出來覓食時,它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風吹草動,就逃之夭夭。但走過長長的一段路後,如果發現周圍是安全的,它返回時也會按著原路退回。獵人就是根據野兔的脾氣,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里留下的腳印,做一個機關,然後恢復表面的形狀,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收獲獵物了。兔子致命的缺點就是它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而在熟悉的路上摔跤的,又何嘗只是兔子呢

㈢ 關於"懂得變通"的作文素材名人350字

例文

要懂得珍惜眼前人,明白什麼是最終的心思 盡管我們還正處於年專少,但,我們擁有不一樣屬的青春,不一樣的思念。 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千萬不要怕傷害他而憂郁不決,不要讓他等到最後才受到拋棄,因為男孩子的心一旦碎了就很難很難再好起來。 男孩子也有自己的脾氣,只是因為愛你而壓抑著,不要總是任性,有時他們的決定也很有道理。 男孩子莫名的向你發脾氣,把你當成最親,最貼心,最有安全感的人,千萬不要沖他發脾 氣反擊,靜靜的等著,等他消氣後滿懷後悔來抱你。 他為你准備的東西,即使再難看,再廉價,也要去珍惜,因為那裡面融匯著他整晚的思緒。 相信他許給你多麼多麼美好的生活,要給他鼓勵,因為鼓勵會讓他創造奇跡。 不要總是打探他去哪,告訴他注意安全,你會等著他就可以。 他為你掉眼淚了,珍惜他的每一滴淚,不要道歉,不要安慰,握著他的手,默默的為他擦去淚滴。 要信任他,就什麼都不會騙你,即使真的有欺騙,也是為讓你們的愛情能夠永遠不離不棄。(

㈣ 誰有變通的素材,想幾個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密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了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保守是創新最大的障礙(牛頓晚年趨於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說的范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范疇,也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創新即是表現個性(鄭板橋獨創一體)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復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干什麼,他說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麼?」鄭板橋聽後,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麼行呢!從此以後,他力求創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創新推動歷史前步(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於是下了一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到秦國後,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布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於它的作用,秦朝的歷史才變得如此輝煌

㈤ 以「博弈」或「變通」為話題寫作文,用什麼素材好

諸葛亮誤用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孔明在西城中,准備啟程。等他安排停當,司馬懿引大軍15萬蜂擁而來。當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五千軍士,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到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竟皆藏匿,諸軍各收城鋪。打開城門,每一門用上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而孔明披鶴髦,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馬司懿來到城下,見到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司馬懿嚇壞了,立即叫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急速退去。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問: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退兵?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孔明見魏軍退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諸葛亮說:司馬懿料吾平生謹慎,不曾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去,必為之所擒。
我們可以用如下的博弈矩陣來表示這個博弈:
這個博弈中,「進攻」是司馬懿的「占優策略」。該博弈有兩個納什均衡,即:(司馬懿「進攻」,諸葛亮「守城」);(司馬懿「進攻」,諸葛亮「棄城」)。然而,司馬懿不知道自己和對方在不同行動策略下的支付,而諸葛亮知道。他們對博弈結構的知識是不對稱的:諸葛亮擁有比司馬懿較多的知識。當然這種知識的不對稱完全是諸葛亮「製造出來的」。
司馬懿是如何推理的呢?司馬懿的推理是「歸納的」。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一生都是謹慎的,既然諸葛亮一生沒有冒險,此次也肯定不會冒險,諸葛亮有埋伏。司馬懿在「攻城」和「撤退」之間作出「撤退」的選擇。
在這里,司馬懿歸納作出了一個錯誤的策略選擇。盡管如此,我們不能說司馬懿是不理性的。司馬懿作出錯誤的策略選取,是由於不完全信息造成的。在孔明-司馬懿的博弈中,孔明做出的空城假象,目的就是讓司馬懿感到「攻城」有較大的失敗的可能。如果我們用概率論的術語來說,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馬懿對進攻失敗的主觀概率。此時,在司馬懿看來,「攻城」失敗的可能性較大,而「撤退」的期望效用大於「攻城」的期望效用。即:司馬懿認為,「攻城」的期望效用低於「撤退」的效用。諸葛亮惟有通過這個辦法,才能讓司馬懿退兵。
我知道是囚徒困境
就是AB兩個囚徒 被抓住後 關在兩個不同囚室
如果兩個都不招供 則每人只判三年 如果都招供 則每人判五年
如果一個招供 另一個不招供 則招供的判一年 不招供的判十年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兩個人都不招供 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
對A來說如果B不招供 則他招供好一些 如果B招供 他也是招供好一些
則招供是他的占優策略 他會選擇招供
同樣分析B 也 會選擇招供
最終結果是兩人都招工 並為達到兩人都不招供的最優選擇
這就是囚徒困境
一般經濟學書上都會講
囚徒末路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里最經典的例子之一。它的模型是這樣的:
兩個嫌疑犯(A和B)作案後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警方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則因證據不足各判1年。

在這個例子里,博弈的參加者就是兩個嫌疑犯A和B,他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數就是他們的支付。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是博弈的結果。A和B均坦白是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這是因為,假定A選擇坦白的話,B最好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8年而抵賴卻要判十年;假定A選擇抵賴的話,B最好還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賴確要被判刑1年。即是說,不管A坦白或抵賴,B的最佳選擇都是坦白。反過來,同樣地,不管B是坦白還是抵賴,A的最佳選擇也是坦白。結果,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各判刑8年。在(坦白、坦白)這個組合中,A和B都不能通過單方面的改變行動增加自己的收益,於是誰也沒有動力游離這個組合,因此這個組合是納什均衡。

囚徒困境反映了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如果A和B都選擇抵賴,各判刑1年,顯然比都選擇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當然,A和B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訂立一個"攻守同盟",但是這可能不會有用,因為它不構成納什均衡,沒有人有積極性遵守這個協定。

海盜分金
經濟學上有個「海盜分金」模型,是說5個海盜搶得100枚金幣,他們按抽簽的順序依次提方案:首先由1號提出分配方案,然後5人表決,超過半數同意方案才被通過,否則他將被扔入大海喂鯊魚,依此類推。
假定「每人海盜都是絕頂聰明且很理智」,那麼「第一個海盜提出怎樣的分配方案才能夠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推理過程是這樣的:
從後向前推,如果1至3號強盜都餵了鯊魚,只剩4號和5號的話,5號一定投反對票讓4號喂鯊魚,以獨吞全部金幣。所以,4號惟有支持3號才能保命。
3號知道這一點,就會提出「100,0,0」的分配方案,對4號、5號一毛不拔而將全部金幣歸為已有,因為他知道4號一無所獲但還是會投贊成票,再加上自己一票,他的方案即可通過。
不過,2號推知3號的方案,就會提出「98,0,1,1」的方案,即放棄3號,而給予4號和5號各一枚金幣。由於該方案對於4號和5號來說比在3號分配時更為有利,他們將支持他而不希望他出局而由3號來分配。這樣,2號將拿走98枚金幣。
同樣,2號的方案也會被1號所洞悉,1號並將提出(97,0,1,2,0)或(97,0,1,0,2)的方案,即放棄2號,而給3號一枚金幣,同時給4號(或5號)2枚金幣。由於1號的這一方案對於3號和4號(或5號)來說,相比2號分配時更優,他們將投1號的贊成票,再加上1號自己的票,1號的方案可獲通過,97枚金幣可輕松落入囊中。這無疑是1號能夠獲取最大收益的方案了!答案是:1號強盜分給3號1枚金幣,分給4號或5號強盜2枚,自己獨得97枚。分配方案可寫成(97,0,1,2,0)或(97,0,1,0,2)。
「海盜分金」其實是一個高度簡化和抽象的模型,體現了博弈的思想。在「海盜分金」模型中,任何「分配者」想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的關鍵是事先考慮清楚「挑戰者」的分配方案是什麼,並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收益,拉攏「挑戰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們。企業中的一把手,在搞內部人控制時,經常是拋開二號人物,而與會計和出納們打得火熱,就是因為公司里的小人物好收買。
1號看起來最有可能喂鯊魚,但他牢牢地把握住先發優勢,結果不但消除了死亡威脅,還收益最大。這不正是全球化過程中先進國家的先發優勢嗎?而5號,看起來最安全,沒有死亡的威脅,甚至還能坐收漁人之利,卻因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而只能分得一小杯羹。
不過,模型任意改變一個假設條件,最終結果都不一樣。而現實世界遠比模型復雜。
首先,現實中肯定不會是人人都「絕對理性」。回到「海盜分金」的模型中,只要3號、4號或5號中有一個人偏離了絕對聰明的假設,海盜1號無論怎麼分都可能會被扔到海里去了。所以,1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他的海盜兄弟們的聰明和理性究竟靠得住靠不住,否則先分者倒霉。
如果某人偏好看同夥被扔進海里喂鯊魚。果真如此,1號自以為得意的方案豈不成了自掘墳墓!
再就是俗話所說的「人心隔肚皮」。由於信息不對稱,謊言和虛假承諾就大有用武之地,而陰謀也會像雜草般瘋長,並借機獲益。如果2號對3、4、5號大放煙幕彈,宣稱對於1號所提出任何分配方案,他一定會再多加上一個金幣給他們。這樣,結果又當如何?
通常,現實中人人都有自認的公平標准,因而時常會嘟嚷:「誰動了我的乳酪?」可以料想,一旦1號所提方案和其所想的不符,就會有人大鬧……當大家都鬧起來的時候,1號能拿著97枚金幣毫發無損、鎮定自若地走出去嗎?最大的可能就是,海盜們會要求修改規則,然後重新分配。想一想二戰前的希特勒德國吧!
而假如由一次博弈變成重復博弈呢?比如,大家講清楚下次再得100枚金幣時,先由2號海盜來分……然後是3號……這頗有點像美國總統選舉,輪流主政。說白了,其實是民主形式下的分贓制。
最可怕的是其他四人形成一個反1號的大聯盟並制定出新規則:四人平分金幣,將1號扔進大海……這就是阿Q式的革命理想:高舉平均主義的旗幟,將富人扔進死亡深淵……
制度規范行為,理性戰勝愚昧!
如果假設變為,是10人分100枚金幣,投票50%或以上才能通過,否則他將被扔入大海喂鯊魚,依此類推。50%是問題的關鍵,海盜可以投自己的票。因此如果剩下兩個人,無論什麼方案都會被通過,即100,0。
往上推一步,3個人時,倒數第三個人知道如果出現兩個人的情況,因此它會團結第一個人,給他一個金幣
「往前推一步。現在加一個更兇猛的海盜P3。P1知道———P3知道他知道———如果P3的方案被否決了,游戲就會只由P1和P2來繼續,而P1就一枚金幣也得不到。所以P3知道,只要給P1一枚金幣,P1就會同意他的方案(當然,如果不給P1一枚金幣,P1反正什麼也得不到,寧可投票讓P3去喂魚)。所以P3的最佳策略是:P1得1枚,P2什麼也得不到,P3得99枚。
P4的情況差不多。他只要得兩票就可以了,給P2一枚金幣就可以讓他投票贊同這個方案,因為在接下來P3的方案中P2什麼也得不到。P5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只不過他要說服他的兩個同伴,於是他給每一個在P4方案中什麼也得不到的P1和P3一枚金幣,自己留下98枚。
依此類推,最終P10的最佳方案是:他自己得96枚,給每一個在P9方案中什麼也得不到的P2、P4、P6和P8一枚金幣。
結果,「海盜分金」最後的結果是P1、P2、P3、P4、P5、P6、P7、P8、P9、P10各可以獲得0、1、0、1、0、1、0、1、0、96枚金幣。
在「海盜分金」中,任何「分配者」想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的關鍵是,事先考慮清楚「挑戰者」的分配方案是什麼,並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收益,拉攏「挑戰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們。
真地是難以置信。P10看起來最有可能喂鯊魚,但他牢牢地把握住先發優勢,結果不但消除了死亡威脅,還獲得了最大收益。而P1,看起來最安全,沒有死亡的威脅,甚至還能坐收漁人之利,但卻因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結果連一小杯羹都無法分到,卻只能夠保住性命而已。

博弈論
博弈論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目標的理論。博弈論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博弈可以分析自己與對手的利弊關系,從而確立自己在博弈中的優勢,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論,可以幫助對弈者分析局勢,從而採取相應策略,最終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的類型分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非完全信息博弈、靜態博弈、動態博弈,等等。
博弈的分類
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同時選擇或兩人不同時選擇,但後行動者並不知道先行動者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對雙方來說,都容易形成混沌的行為重組,由於規則的嚴密與精細,任何人因時間問題、資金問題、心理問題等等,致使在多次均衡後直到不明不白地造成大輸,參與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的大部分都是這種人。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有行動的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在動態博弈中,對參與人的先行動的一方稱決策人,根據初擇樣本的選取標准進行認定,然後對樣本行為特性進行分類,確定決策人的每一次背景信息特性。用人人十分關心的行為概率常數進行求解,這就明顯的看出優勢的大小和概率分布。動態和靜態博弈本身就是一個國,也會出現均衡,博弈的最終結果都是國大於正。
根據參與者能否形成約束性的協議,以便集體行動,博弈可分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納什等博弈論專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所謂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與其他參與者談判達成協議或形成聯盟,其結果對聯盟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在行動選擇時無法達成約束性的協議。人們分工與交換的經濟活動就是合作性的博弈,而囚徒困境以及公共資源悲劇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博弈又分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參與者行動的採取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的人不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採取的是什麼行動。
動態博弈指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採取行動的人可以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所採取的行動。
從知識的擁有程度來看,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論中重要的內容。完全信息博弈指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則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嚴格地講,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參與者的「公共知識」的博弈。對於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博弈文化盛宴》
以此博弈哲學語言也可體現出以下四種博弈分類: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其中策略性博弈應屬於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而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包括擴展性博弈和重復博弈等;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則是以貝葉斯均衡等理論完成對混合策略的重新解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是完美貝葉斯均衡為核心概念的信號博弈。
變通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改革開放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方位開放的社會轉變;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而且提出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我說這兩段話,高度概括了我們為什麼要改革,為什麼改革是必由之路,為什麼是當代中國命運的抉擇,如果不改革開放,不可能發展中國,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不可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我們應當深刻的領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種高度的理論概括。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創新思想

㈥ 學會變通 作文素材

希望樓主採納~~~這些對樓主有用沒有!!唐代的李白,年輕時一心想出仕,但是他在宮廷之中偏偏得罪官僚,弄得仕途極不得志。於是他躍出官場,流連忘返於名川麗山。細想想,太白的行為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李白屬於自由的精靈,躍出官場,出人意料;步入大自然,情理之中。(《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5年全國卷Ⅰ)考生可將以上作文題進行變通:「宮廷雖是李白夢寐以求的地方,但是這個位置卻束縛了自由思想,使自我價值不能得以體現,於是他選擇了退出。當李白來到名山大川之中時,他的才華得到了盡情的展示,於是在這個位置上成就了一代詩仙的美好名聲」。這樣一來,就吻合了2005年全國卷Ⅱ的作文題《位置和價值》。考生還可這樣變通:「李白走出宮廷,走進祖國的山山水水,讓後世忘記了他的種種不得意,銘記著他的自由思想和傲骨……」這又符合了2005年全國卷Ⅲ的作文題《忘記和銘記》要求。黃老師稱,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蘇軾等文化名人,在每一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都可以見到。這個事實告訴考生,只要我們學會變通,作文材料用不完。角度變通可出新文貴出新。「新」從何處來?只要在分析的角度上改變一下,新意就有了。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可以引出如下話題:①感情親疏對同一事物所作的判斷有差異;②人貴有自知之明;③答案是豐富多彩的;④勸告也是一門藝術;⑤政治清明需要廣開言路等。考生從這里應可領悟到,無論是以此文為行文材料,還是以此文作為論據,變通一下就會有許多新的見解。(

㈦ 關於懂得變通 懂得改變的議論文作文素材

一個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個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損失,憑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並精心飾以金邊,然後,將其取名為金邊鳳尾裙。不但賣了好價錢,還一傳一,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火紅

㈧ 關於變通的作文素材

人想要生存,必須懂得變通。對那些華而不實、於身無益的東西就要果斷舍棄。舍棄才能發展。
變通,變則通,通則達。一個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的裙子燒了個洞,致使裙子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損失,憑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並精心修飾以金邊,然為其取名為鳳尾裙。不但買了個好價錢,還一傳十,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紅火。他的靈通一變,不僅使他的生意紅火,還令他的名聲一震。所以,我們要學會改變自己的思維,學會變通,走向人生新方向!
學會變通,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經路。在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加利福尼亞洲涌來了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來越多,金子就越來越難淘。當地的氣候十分炎熱乾燥,水源極缺,不少人因為缺水而被渴死。一位十七歲的男孩亞默爾靈機一動,斷然放棄淘金的念頭,改為買水。他的這一行動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與訕笑。然而,當許多的淘金者空手而歸時,亞默爾已成為一個小富翁了。亞默爾正是學會了變通,不執著於很多人已嘗試過的失敗的事物上,而是在同一種情況下轉換思維尋求商機。他以改變自己為途徑通向成功,這一點,往往是會被許多人忽視的。所以,學會變通,會使我們走向成功。
在充滿不定性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的方向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學求生的出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該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裡,靈活機動的行動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只知道執著的淘金者走向失敗,而知道變通的亞默爾卻成了富翁。
學會變通,我們就要合理的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世上沒有兩個人的經歷是一樣的,世上沒有兩個人在相同的境遇中,所以我們就要針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利於自己發展的變通。就像是魯迅,處在中國危機之際,他清楚的認出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醫生並不能醫治好當時的中國,而通過文學作品可以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改變中國的命運。所以他選擇了變通,棄醫從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讓自己活的更有價值。所以學會變通,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過變通找到更好的適合自己的發展途徑。
學會變通,走向新的道路。改則通,通則順,順則生。於國如此,於身亦如此。讓我們學會變通,創造新的生活。

㈨ 學會變通的素材。急。

韓信的胯下之辱。
毛澤東不打大城市,轉向農村根據地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