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思想美論文

思想美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2 10:32:56

A. 談談對美的看法的論文,要求2000字,急。。

什麼是美?美是無處不在的。美是我們社會不可缺少「滋味」,擁有它,一切變的更豐富,更有色彩。美和愛情一樣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它是開放的,流動的,不斷更新和完善的。美的概念是抽象的,但是美的內容卻是具體的,可以把握的。我們的生活中存在美,比如人們之間的相互關心和相互尊重,理解和寬恕、正義和公道……;我們的自然界也存在美,泛藍的天空,涓涓的溪流,浩瀚的海洋,連綿的山脈……;此外藝術家創造的美——藝術美也是美,金庸筆下的西門吹雪、楊過等;瓊瑤小說裡面永恆不變的愛情;古龍塑造的小李飛刀李尋歡;畢加索的畫,《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等,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對美產生、對美的體驗和產生美的嚮往。
每一個人對美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有的東西有人看起來是完美的,而有的人看起來卻覺得是醜陋的。在藝術家的眼裡,凌亂的是美、規矩的是美、漂亮的也是美、醜陋的還是美,藝術家的眼光是獨特的,她(他)們常常是用靈感起大部分作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重要的是它是內在美還是外在美;美是無處不在的,最重要的是要用心來找尋它。和諧是一種美;它融於萬物之中,萬物的『形』,表現的是「和諧」之「質」。靜中有「和諧」,深谷幽蘭,孤芳自賞;出水芙蓉,亭亭凈植,松間明月,柔光似水。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類似朱自清般的「靜」的經歷吧。和諧不僅是美,而且是一種內涵豐富,范圍廣泛的美。最後,我為和諧下個定義。和諧是一種真實、廣泛、協調的美。
這就是美,需要我們有銳利的眼光,美和時代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而當代的美學就是要在科學包圍中突出重圍,要讓人類在四周充滿鋼筋和混疑士的世界裡找到陶淵明的那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幽雅情操。

羅丹說過:「美是到處到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我們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幽靜美麗的街心公園,各種前衛而時尚的服飾,優雅的宮廷音樂……隨處可見,可聞。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美的追求和認識也有了新的發展。那麼,在現實社會里,究竟應該怎樣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總喜歡用「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來比喻女子的美,的確,天生麗質的女孩總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與生俱來,縱使在昂貴、再優質的化妝品也難以達到,而二十左右時的青春正是人一生當中最美的階段,它不需要過多的修飾,自自然然的一顰一笑,都時刻透著一種青春的氣息,這氣息來自人外在的體現,更來自人們的內心,就如同人們說的:「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一樣,更多的美是在於自身與觀者的一種感覺,一種心情。
人們心靈美其實是最重要的,應該說在某種情況下,它是超脫於外表美的一種真正的美。人可以沒有漂亮的外表,卻不可以沒有美麗的心靈,因為外表終究是表面的東西,而人的內心卻是人的根本、本質,是最深層的。我想,有很多人讀過《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後和白雪公主都是美麗的,而王後因為嫉妒、虛榮、最終落了個終身醜陋的下場,而善良的公主卻因為美麗的心靈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脫死亡的魔爪。我想,這並非只是來自於安徒生主觀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們棄惡揚善的觀點和願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為其容貌美和心靈美打動了讀者的話,那《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該是純粹的心靈美了吧!他曾被人們認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沒有人的關愛,有的只是人們的恥笑。但他面對女主人公遭到危難時,卻毅然伸出了自己醜陋卻溫暖的雙手……卡西摩斗的醜陋的,但同時也是美麗的、可愛的,只是因為他有著一顆充滿著溫暖與愛的心靈,同時擁有美貌與美好的心靈縱然可貴,但相貌平常卻擁有火熱心靈的人同樣會得到人們的喜愛與贊揚。
總之,在我看了,美麗總是一種虛妄的東西,它像空氣一樣,存在於我們的生活,離我們很近卻又很遠,我們捉摸不到它的形態,但它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美就是這樣的東西,它來自於自然,體現在我們的心靈當中。

B. 一篇關於《思想者》的2000字美術鑒賞論文

是拉開
這些了
a是來自新課程了g
這些

C. 急!!!求一篇柏拉圖的美學思想論文

柏拉圖的思想是十分豐富的,並非是現在一些學者所認定的,就是一個客觀的唯心主義者的早期代表,對於他的思想還需要進一步地深入研究與與討論,本文就試著做一點這方面的工作。

柏拉圖出身於奴隸主又是較顯赫的貴族家庭,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成年後喜歡藝術和哲學,又受到奴隸制政治的影響和吸引。在他成長的年代中,當時正是古代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創建時期,也是奴隸主頭子間爭權奪利,主張要更民主些還是更專制些,相互間血腥較量,垂死斗爭的時期。漫長的伯羅奔尼蘇戰爭就是這一斗爭現實的體現。殘酷的斗爭現實,給予了柏拉圖思想的深刻影響。另外,希臘的兩個較主要的宗教,如奧林匹克神和俄耳菲斯教的宗教意識對他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再由於他成年中熱愛詩歌和戲劇等藝術,所以古希臘以神話為題材的史詩和戲劇等,也在柏拉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審美的種子。總起來說,對柏拉圖思想影響最為深刻的還是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如米利都派、畢達哥拉斯派、恩培多克勒、愛利亞派的自然哲學,智者派的社會哲學和倫理學。其中對柏拉圖思想影響最深的為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和諧理論,恩培多克勒的原始物質論,愛利亞派中的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論,巴門尼德的宇宙實在抽象永恆不變論,蘇格拉底以善為主的哲學與倫理學。其中又以蘇格拉底無懼無畏的恂道精神對柏拉圖思想的成熟和以後的志向確立影響最大。因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又是執友,所以可以這樣說,蘇格拉底的學說和品德,基本上就成為柏拉圖學說建立最為主要的理論基礎。以上這些就是形成柏拉圖思想較為直接的現實基礎和原因。柏拉圖吸收如此豐富的古希臘文化,與他一生中勤奮學習讀書,多次出遊,廣集人材,興辦學園有關。

據有關資料介紹,柏拉圖一生的著作以柏拉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有30多篇對話和13封信,如《斐多》、《斐德羅》、《巴門尼德》、《國家》、《會飲》、《大希庇阿斯》、《智者》、《斐利布斯》、《蒂邁歐》、《法律》等等篇。經過學者們多年的研究,大體上分辨了真偽,確定了著作的先後分期。現在比較公認的有25篇對話和 1篇替蘇格拉底作的《申辯》為柏拉圖所作,在13封信中,一般認為第7封信比較可靠,被看作柏拉圖的自傳,但也有人存疑。

下面我們從柏拉圖的一些公認的著作中,還有一些相關的研究的資料中來討論一下柏拉圖思想中的真善美的問題。

一、真實的存在與理念論

柏拉圖的宇宙觀不是一般的純自然哲學的宇宙觀,而是自然與宗教和倫理相結合為一體的,為他後期思索所獨創的宇宙觀。柏拉圖的宇宙觀雖然為羅素所否定,但肯定的人大有人在,我認為不可似羅素那樣地輕易否定,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分清是非清紅皂白。

首先是他的客觀真實存在論。在他的名篇《蒂邁歐》中,認為在整個宇宙中有四個方面的真實存在,其中有神、理念、空間和混沌物質元素。

柏拉圖是有神論。神是宇宙的第一真實存在,是宇宙的最高統治者,宇宙的創造者,他是永恆的,不變的實在。但是,柏拉圖所說的宇宙神與一般宗教的上帝基督不一樣,宗教的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柏拉圖的神就不能創造理念、空間與物質的基本元素等。也與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也不完全一樣,有那麼多的神話故事。柏拉圖所說的宇宙神只能是哲學道理中的自然神,是自然造化中的主宰者、指揮者、管理者和創造者。在他講神掌管宇宙,創造宇宙的時候,他有時又將其稱為「工匠」、「宇宙之父」、「穆得革」等,因此,神對宇宙而言是一種外在的實體,在《政治家》中稱為外來的力量。

其次是就是理念,它是宇宙中第二個真實的存在,是一個永恆的不變的實在。在《巴門尼德》篇中稱它們都是一個個單個獨立的實體,排列在整個宇宙自然中,供神創世使用。理念究竟是什麼?從大量的篇章對話來看,理念就是神創造萬物時所要用到的模型、標准樣子。如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說:「神用型與數來塑造它們」,這個型就是理念的意思。由於型與數有關,所以理念又可以用我們現在理解的事物的本質規律的角度去理解,它是形成事物的內在原因。如某種物質材料,在按某種加工程序、基本結構的加工製作,就一定會形成某種事物。在柏拉圖看來,宇宙形成之初,理念的實體與物質的實體是分離的,是分存於兩個不同的世界。是因為神要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兩種實體才在神的手裡將其結合在一塊,理念為模型,物質為材質,就如揉好的麵粉按進模具中做成為各種各樣的餅子一樣,神用此方法就創造了有模有樣的萬事萬物。實際上,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質規律。

再次就是空間。空間在柏拉圖的思想中是一種虛空的存在,就如我們常人所感知到的空房子、空地方一樣,是一個存放東西的場所。在《蒂邁歐》篇中,他就是這樣認為的:「第三類存在是永久存在不會毀滅的空間,它為一切被造物提供存在場所。」按我們現在的認識,時空是物質運動的形式,它們是事物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但是柏拉圖的思想中卻把它們分割開來了。認為時間是以後他造出來的。如在《蒂邁歐》中說:「日、夜、月、年在天被造出來之前並不存在,是在建構天時造出來的。」照此看來,存在的空間不僅是虛空的,而且還是靜止的。

最後為宇宙物質混沌論。在他看來,最早的宇宙物質是一個完全無序混沌不清的存在,而且它和神、理念等一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在。這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就是水、火、土、氣等四種元素。因此僅從這一點來說,柏拉圖不能完全將他說成是一個客觀唯心主義的代表。在西方哲學史上,也有人不同意,而是定為二元論。我認為二元論的說法較為貼切。

不過,這個物質的世界是一個變動不居,混亂無序的世界。由於神的不滿意,由於神的善意,在神的掌控改變下,這一世界才變得和諧有序,盡善盡美了。但是變動不居的本性並未改變,因而世上的萬事萬物仍在不斷地生成改變中。它不似神和理念的世界那樣永恆不變,始終如一。這兩個世界的區別就在於,物質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可見的世界」,永遠在變化生成的世界。雖然這個世界能讓人類見到,但卻不能了解到它們。而神和理念的世界則是理性的世界,「可知的世界」,永恆不變的世界。這個世界雖然是人能認識它,但卻是一個看不到的世界。

這個兩個世界的理論就是柏拉圖二元論的思想根基。這個「可見的世界」就是一個物質的世界。但是,在這個物質的世界中,首先,是一個運動著不止,混沌無序的物質元素世界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而經工匠創造過的現象世界,雖然有序運動,但又是一個變動不居不斷生成的世界,因而這些常變常新的現象又是一種非存在、非真實的世界。另一個「可知的世界」,雖然是真實的存在,但它們都不是物質的,而是神靈、靈魂和理念等。因此這些東西與物質世界相比,它們又是不可見的似非實在的東西,它們只能靠心靈的理解,屬於靈魂的范疇,因而自然就屬精神的范疇。由此可見,對柏拉圖的思想下二元論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柏拉圖有客觀唯心主義思想,而且其思想是佔主導地位的,但不是唯一的。從早期希臘自然哲學中所吸取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也是不可抹殺的。

在柏拉圖真實存在的世界裡,除了神的存在高高在上,無可比擬外,理念的存在就是主要的。因為理念除它是使宇宙事物存在的有序外,它還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共相」。它相當於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概念、本質、一般等。為什麼概念、本質和一般的東西會變成為具體實在的呢,因在柏拉圖的理念中,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相對具體的實在,所以又與我們所理解的概念、本質等有些不同,雖然它不是個別的具體實在,但卻是類別的具體實在。如他自己所舉床的理念的例子,雖然這個床不是具體的某個床,但卻是我們所見到的一般的具體床的應有樣子或模型。床的樣子和模型雖然我們用肉眼見不到,但在我們的腦子里靈魂中就先驗地存在著。人對床的認識,就是憑著腦子里床的這個理念知識通過回憶去認識的。因此,從認識論上說,柏拉圖這種認識論是建立在先驗的客觀唯心主義靈魂回憶說的基礎上。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斐多》、《斐德羅》、《斐萊布》等篇中見到,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滅,輪回轉世的。靈魂在永恆的可知世界裡,早就對各種理念熟悉。當靈魂進入一個出生了的人體後,靈魂隨人體進入了一個可見的世界。於是這個人的知識和理智,就是由理念所固有的知識和理智,然後通過靈魂的回憶後就可獲得,人的教育與學習,只不過是靈魂回憶中的一種形式罷了。

另外,從目的論來說,柏拉圖的理念論也是相當有份量的。因為神要創造這個世界,其目的就是至高無尚的善。在《蒂邁歐》篇中闡述宇宙的生成,神的動機與目的就是這樣:神總是期望世界萬物皆善,盡善盡美。當他發現整個可見世界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紊亂無序的運動中時,他就想到有序、善和美等。神就是用這個有序、至善和美來改造這個世界,而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用型與數來塑造它們」,也就是用理念來塑造它們。這就是說,事物的盡善盡美是與存在的理念息息相關的,理念與美與善是相通的。

存在與非存在是相對立的,即真實與虛假是相對立的。在這個宇宙中,屬於非存在的,虛假的東西又是指的是什麼呢?在柏拉圖的闡述真實存在實體的同時,也談到了屬於非存在的東西,如鏡子里所照出的一切東西;藝術家所創作的東西等等,因為它們都是「影子的影子」,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其次是一般工匠所造的床,廣泛而言,包括現實中所生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理念的影子,即柏拉圖所說的對理念的「分有」或「模仿」等,因而也不屬於真實的存在。這里還有柏拉圖受赫拉克利特「流變」說的影響,「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 河流。」由此而形成的「生成」說的理論在內,即世上萬事萬物的生成都是在即生即滅,永不恆定,事物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因而現在存在的事物,隨時間的流變馬上又不存在了。與此相關,關於時間的的存在,柏拉圖也認為只有現在時的時間才是真實的存在,而過去時與將來時,都只能是時間的影象而已,因而也是不存在的。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D. 作文:談談你對美的認識論文

美,是一個十分誘人的字眼兒,也是一個迷人的迷.古往今來,它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地連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會同意生活中不能沒有美,所以,人們說話,寫文章也就經常要談到美.於是,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等等,經常為人所道.但,這是否意味著人們對美已經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臘聖哲蘇格拉底與希庇阿斯辯論「什麼是美?」,最終未能給出一個終極而本質的定義,不得不慨嘆:「美是難的」.直到科學昌明,哲學繁榮的現在,「美是什麼」的問題仍是一個難解的「斯芬克司之謎」,仍在無休止的爭論中.雖然無數的哲學家,美學家,思想家為了揭開美的奧秘,曾經從不同的途徑進行過艱苦的探索,並提出了種種當時在他們看來最為理想的答案.但他們都未能最終摘下這顆美學皇冠上的明珠.
回答「美是什麼」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所要求的並不是對個別對象作審美判斷或作經驗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種美的對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質,或者在與非審美對象的比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質.美並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著各種性質上極不相同的事物.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樹木,各種勞動產品以至人物的品質、動作、相貌、表情、風度等等,都可以作為審美對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這些性質上極不相同的各種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質,當然是極困難的.再則,美還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和變化而相應地發展和變化著.在動態的時空結構中,由於時代和社會的不同,美的內涵極其價值意義也就很不一樣.綜上,正是美的概念內涵的寬泛性、復雜性甚至變易性給美的本質籠上了一層神秘的難以揭去的面紗.
有人認為美是主觀的,他們認為只有人的主觀情感,意識與對象結合起來,達到主客觀的統一才能產生美,按他們的說法就是「椅子不為人坐就不成為椅子」.但這個觀點遭到「客觀論」者的反對,他們認為一個事物能不能成為審美對象,光有主體條件還不行,還需要對象上的某些東西,即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種客觀的審美性質或素質.於是他們反駁說:「為什麼我們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E. 議論文:思想是永不過時的美麗

我們的世界,紛繁多彩,簡直讓我們的眼球應接不暇。許多在前一刻我們還稱贊它美麗的東西,下一刻便被扔到了過時的美麗集裝箱里。我們期待、我們追求持久永恆的美麗,我們的目光在各個角落裡搜尋。

把目光停泊一下,這里有不過時的美麗。看見它放出的熠熠光彩了嗎?那光彩總能使人感到溫暖。聞到它散發出的淡淡馨香了嗎?那馨香總是讓人覺得幸福。觸到它柔和親切的臉龐了嗎?那臉龐總讓人頓覺可親可敬。那是思想,是不過時的美麗。

它是睿智的老人,眼光中透著深邃的成熟與堅定,讓你信服,讓你崇敬。

它是優雅的少女,全身散發著高尚的氣質與智慧,讓你迷戀,讓你仰慕。

它是聰敏的孩子,笑容中含著單純的信念與頑強的意志,讓你贊賞,讓你殷羨。

思想的美麗,讓你永遠駐目,讓你無法再丟棄它。每一個活動的人,都有一個活動的思想,世界的多樣化,造就了人的多樣化,也造就了思想的多樣化。只要是美麗的思想,不管有多麼不同,有多麼紛繁,它永遠也不會過時。

看吧,勤奮的思想,持之以恆的思想,知恩圖報的思想,它們的美麗永不過時;看吧,克己奉公的思想,平等待人的思想,奮發進取的思想,它們的美麗永不過時;看吧,孔子的儒家經典思想,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基督的博愛思想,他們的美麗永不過時!

朋友,欣賞那些閃光的思想吧,因為,它們就是那不過時的美麗!

F. 求一篇蔡元培美育思想論文

我是寫手,我能幫你寫出來這篇論文,有償的,如果你有興趣就加我為好友吧。






六九

G. 求《思想,永不過時的美麗》的議論文

我們的世界,紛繁多彩,簡直讓我們的眼球應接不暇。許多在前一刻我們還稱贊它美麗的東西,下一刻便被扔到了過時的美麗集裝箱里。我們期待、我們追求持久永恆的美麗,我們的目光在各個角落裡搜尋。 把目光停泊一下,這里有不過時的美麗。看見它放出的熠熠光彩了嗎?那光彩總能使人感到溫暖。聞到它散發出的淡淡馨香了嗎?那馨香總是讓人覺得幸福。觸到它柔和親切的臉龐了嗎?那臉龐總讓人頓覺可親可敬。那是思想,是不過時的美麗。 它是睿智的老人,眼光中透著深邃的成熟與堅定,讓你信服,讓你崇敬。 它是優雅的少女,全身散發著高尚的氣質與智慧,讓你迷戀,讓你仰慕。 它是聰敏的孩子,笑容中含著單純的信念與頑強的意志,讓你贊賞,讓你殷羨。 思想的美麗,讓你永遠駐目,讓你無法再丟棄它。每一個活動的人,都有一個活動的思想,世界的多樣化,造就了人的多樣化,也造就了思想的多樣化。只要是美麗的思想,不管有多麼不同,有多麼紛繁,它永遠也不會過時。 看吧,勤奮的思想,持之以恆的思想,知恩圖報的思想,它們的美麗永不過時;看吧,克己奉公的思想,平等待人的思想,奮發進取的思想,它們的美麗永不過時;看吧,孔子的儒家經典思想,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基督的博愛思想,他們的美麗永不過時! 朋友,欣賞那些閃光的思想吧,因為,它們就是那不過時的美麗!

H. 「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700字議論文

一、範文
哲人讀懂滄桑,看破俗世,悟盡輪回,拋下驚天一言:「我思故我在。」

沒有思考,「三十六計」出不成文;沒有思考,革離守不住柔弱梁城;沒有思考,張良引不得項羽烏江自刎;沒有思考,就沒有「草木皆兵」大破後秦軍;沒有思考,就沒有那一幕幕「玄武門之變」、「黃袍加身」、「靖役之難」、「清兵入關」的傳奇……

美麗的人生,源自於樂觀的思考;精確的人生,源自於周密的思考;安全的人生,源自於謹慎的思考;快樂的人生,源自於嚮往幸福的思考……

曾記得一個幸運的男人——被上天賜予了「神聖之果」的大科學家牛頓。在那個蘋果砸在他的腦瓜子便砸出了一套「萬有引力論」後,許多人都在為上天不把那個蘋果砸在自己頭上而憤憤不平時,他們卻由始至終忽略了「萬有引力」一說更多的是來自於牛頓的思考而非那個天賜的所謂的「聖果」。假若蘋果真的打在你的頭上,我估計蘋果的命運或是被扔開或是被吃掉而絕非思考總結後得出定論。而世人最大的失誤是,把蘋果帶來的美麗是源於牛頓的思考這點忽略了。

法蘭西皇帝拿破倫在年輕時被軍隊忽視,最終還成了敵軍的俘虜。原想輕生的他經過一番思考,最終走出了一個個挫折與困境。在當將軍的日子裡,他對戰爭勝敗都斟酌思考,一絲不苟地反復推敲。長期的思考絢麗了他的人生,終日的思索驅動著他的理想,常思的戰將終成了法蘭西第一代皇帝。

思考,活躍著人生,激盪著人生;思考,感動著人生,也美化著人生。傲立險峰之巔,俯望滔滔湍流,思索萬千哲理,浩氣長嘆一聲:「我美麗,因為我思考。」

二、優美語段
「常思考,你會在不知不覺中美麗。」這是西方人的諺語里的經典的一句話。拿破崙。希爾在《成功學全書》一書中提到:「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思考。」義大利著名登山家霍爾德。梅斯曾不用氧氣瓶登上了13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被譽為「登山皇帝」。他曾說過:「登山前我總是思考應當如何去做,並作計算,然後才開始行程。」拿破崙。希爾和霍爾德。梅斯向我們闡述了「美好人生由思考開始」的道理,他們以自身的美麗證明了這一點。

有的人說:「我不思想,也可以美麗,因為我母親賦予我美麗的容貌。」這美麗是暫時的,就像一輛新車,在油漆的掩蓋下,他美麗;但隨時間推移,油漆脫落,車身斑駁,發動機使用壽命一過,便會被人們所遺忘。思考產生的知識卻如嶄新的發動機一樣是我們持續展示美麗的動力。勤加思考你才不會被時代所遺棄,才會美麗永駐。

「我美麗,因為我思想。」智慧的光芒是最不易被時光的流逝所沖刷的。開動自己的大腦,勤思考,向社會、向人民大眾展示屬於你自己的美麗吧!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