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素材
Ⅰ 萬能作文素材
1、牛頓忘記吃飯
英國大物理學家牛頓有一次請朋友來家裡吃飯,飯菜做好了,可朋友還沒到,他就進實驗室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去了。朋友來後找不著牛頓,因急於上班,就獨個兒把飯菜吃了,並把吃剩的雞骨頭放在盒子里,然後走了。傍晚時,牛頓做完實驗,准備吃飯。但當他看見盒子里的雞骨頭時,顯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哈哈大笑地說:「我以為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早就吃過了。」
4、王勃生命,對他太吝嗇了!他卻仍在身後留了累累秋實。他沒有被時間謀殺,反而跨越了生命,永遠燦爛於文學歷史的天空。
5、李白一星升起,他燦爛的是整個盛唐星空。他飄逸,欲上青天攬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用酒滌盪自己的秉性,用詩放牧自己的靈魂!13.女中豪傑:武則天一朵深宮玫瑰卻偏偏如此鏗鏘,一雙嬌弱的肩膀卻擔起天下的希望!三從四德禁錮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繹著屬於你的繁華。
Ⅱ 我要知道培根,了解人物!
蘭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 《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首次發表於1620年。培根本計劃寫一部大書,名為《偉大的復興》,分為六個部分,《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但未能完成。
從 《培根隨筆集》的 「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國散文作家、哲學家、政治家,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
1561年1月22日培根出生於倫敦一個貴族家庭。1576年劍橋大學畢業,他被派往巴黎駐法使館擔任外交事務秘書,1579年因父病逝辭職回英國。1593年,他當選為下議院議員,1617年,出任掌璽大臣,1618年,他擔任詹姆斯一世手下的大司法官,並被授予維魯拉姆男爵的稱號,1621年晉爵為聖奧爾本子爵。1626年4月9日去世。培根死後,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
聖奧爾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
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是第一批意識到科學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企圖通過分析和確定科學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應用方式,給予新科學運動以發展的動力和方向。
培根是一個哲學家,而不是科學家。他一開始就探索實驗方法的各種可能性,他說他要做科學上的哥倫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學術的進展》,這是解釋他的見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讀物。
1620年,他主要的著作《學術的偉大復興》出版了一部分,這部書到他死時還沒有寫完。培根把此書分為六個部分。
導論,即《學術的進展》
《新工具論》主要是對科學方法的分析,是書中最完整的部分
原定是關於工匠學問和實驗事實的網路全書
第四部分沒有找到,主要論述怎樣運用新方法來分析事實。
討論過去和現在的科學理論。
論述新自然哲學,把從各方面的事實提煉出來的假說和現有的科學理論最後加以綜合。
這部書培根只寫到了第二部分。但是他對十七世紀英國和十八世紀法國影響都極大。在這部著作里他提出了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認識理論,作為歸納法理論逐漸為人所知。
他認為對自然的科學理解和對自然的技術控制相輔相成,兩者都是運用科方法的結果。培根對印刷、火葯和羅盤的發明非常重視。他以這三種發明為例,證明近代人比古希臘人的知識高明得多。培根說:
因此促進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新科學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尋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實。這類原理和事實可在技術知識中找到,也可在實驗科學中找到。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原理和知識以後,它們就會導致技術上和科學上的新應用。
培根請求詹姆斯一世頒布命令去搜集各種方面的知識。他認為把大量事實搜集起來是他的方法的首要要求,只要有一部篇幅六倍於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那樣的網路全書,他就可以解釋自然界的所有現象。
培根的科學方法觀是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他對科學方法上使用的數學和演繹法採取不信任態度。培根只是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獨創之見,但這些獨創之見也沒有立即得到應用。到十九世紀由於地質學和生物學中進化論的發展,培根的定性-歸納方法才受到人們的重視。
馬克思評價培根的方法論:
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條件。
在應用科學方面,培根感興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術和工業生產過程,因而他被稱作「工業科學的哲學家」。
培根還是一位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論說文集》文筆非常優美,是值得一讀的佳作。其中有很多名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
合理安排時間就是節約時間 。
著作
《學術的進展》,1605年
《新工具論》,1620年
《論說文集》,1624年
《亨利七世本紀》
《論事物的本性》
《迷宮的線索》
《各家哲學的批判》
《自然界的大事》
《論人類的知識》
培 根
論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
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
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
書獃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
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
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
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
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質量粗劣的書。
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
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
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
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
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
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
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論愛情
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
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
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
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嚴肅
多謀的人。這說明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
--假如守御不嚴的話。
埃辟克拉斯間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台。」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
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象玩偶般地逢場作戲。雖然愛情的奴隸並不同於那班只顧吃喝
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總是需要
那種浮誇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辭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
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
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
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於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就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
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和處境
窘困孤獨凄零的時候,雖然後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於跳入愛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因為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麼緣故,許多軍人更容易墮入情網,也許這正象他們嗜愛飲酒一樣,
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傾向,若不集中於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於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侶那樣。
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欲的愛,卻只會使
人墮落毀滅啊!
論美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
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
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
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最
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於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
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象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
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
就它的部分看並不優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盪的
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
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Ⅲ 培根 論求知 原文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書獃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需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需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要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需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需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
Ⅳ 培根隨筆集文章
培 根
論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
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
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
書獃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
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
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
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
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質量粗劣的書。
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
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
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
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
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
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
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論愛情
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
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
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
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嚴肅
多謀的人。這說明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
--假如守御不嚴的話。
埃辟克拉斯間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台。」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
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象玩偶般地逢場作戲。雖然愛情的奴隸並不同於那班只顧吃喝
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總是需要
那種浮誇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辭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
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
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
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於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就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
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和處境
窘困孤獨凄零的時候,雖然後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於跳入愛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因為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麼緣故,許多軍人更容易墮入情網,也許這正象他們嗜愛飲酒一樣,
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傾向,若不集中於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於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侶那樣。
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欲的愛,卻只會使
人墮落毀滅啊!
論美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
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
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
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最
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於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
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象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
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
就它的部分看並不優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盪的
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
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Ⅳ 培根隨筆全文
論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
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
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
書獃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
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
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
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
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質量粗劣的書。
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
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
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
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
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
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
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論愛情
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
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
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
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嚴肅
多謀的人。這說明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
--假如守御不嚴的話。
埃辟克拉斯間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台。」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
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象玩偶般地逢場作戲。雖然愛情的奴隸並不同於那班只顧吃喝
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總是需要
那種浮誇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辭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
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
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
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於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就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
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和處境
窘困孤獨凄零的時候,雖然後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於跳入愛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因為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麼緣故,許多軍人更容易墮入情網,也許這正象他們嗜愛飲酒一樣,
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傾向,若不集中於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於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侶那樣。
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欲的愛,卻只會使
人墮落毀滅啊!
論美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
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
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
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最
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於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
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象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
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
就它的部分看並不優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盪的
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
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Ⅵ 作文素材
朋友你是想學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詩句吧,請仔細閱讀下面的文字
借得佳句成華章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視引用。可以起到開拓與深化、突出與升華、錦上添花之妙用。 引用分明引與暗引兩種。但無論是哪一種,它們都必須與所論證的觀點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並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諧,能融為一體。
例1 在人類的語言中,有一個最神聖、最崇高、最永恆、最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具有不朽的價值的詞,那就是「祖國」。屈原抱石懷沙,投身汨羅江時,想到的是祖國;文天祥過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想到的是祖國;岳飛發出「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豪言時,想到的是「祖國」;譚嗣同面對刀俎,引頸就戮時,面不改色,「我自橫刀向天笑」。他想到的還是「祖國」;陸放翁說:「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夢魂為縈、念茲在茲的也是「祖國」;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就義時講:「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甘灑熱血,視死如歸,所報者,也是「祖國」。
對祖國,他們有著濃烈、深沉、溶解不開的愛戀。為了祖國的命運,他們甘願將血肉之軀獻出,化入祖國的大地,「血沃中華肥勁草」。
例2 縱觀天下有志者,總是夙興而夜寐,百折不撓,孜孜以求,心甘情願為社會奉獻的。千百年來,奉獻精神如同血液,在我們民族軀體中不息地流動;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靈魂;如同火炬,點燃了炎黃子孫的愛國赤誠。從為治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從「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的戚繼光,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從「願與人民共患難,誓將熱血固神州」的朱德總司令,到「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南疆衛士,真是英雄萬千!他們在奉獻之時,從沒想過要得到什麼回報,而是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獻給了崇高的事業。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兩種形式:①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詩句來證明文章的中心;②修飾式,即引語在文中作定語,以修飾語的形式出現。
例3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走進春天,你會發現春天的色彩,瑰麗、燦爛;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走進春天,你會發現春天的形象,清新、明麗;
「淺深春色幾枝含,翠影紅香半欲酣」,走進春天,你會發現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走進春天,你會發現春天還是自由、靈動的。
春天喲,春天,紫燕翻飛,柳絲吐芽的春天;萬物興盛,如花美眷的春天。走進春天,融進春天,你就會成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葉,一個翩然歡翔的飛燕…… (《走進春天》)
在記敘、描寫類的文章中,引用除了有與例1、例2相同的作用外,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蘊,為文章平增幾分詩情畫意。本段文字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引用,才顯得特別詩意盎然。
以上的直引式屬明引,修飾式屬暗引。此外,還有一種暗引的形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話作為定語出現,而是把引用的話,組織進了自己的敘述或議論,變成了自己話中的一部分。為了便於掌握和操作,我們不妨稱其為「鑲嵌式」,例如:漫漫秋夜,冷冷秋風,你孤枕難眠,輾轉反側,「寒蟄不住鳴,驚回千里夢」,思念遠方的明誠,你多情啊!再回首,那攜手穿行於菜花間的快樂往事;再回首,那臨窗共飲酒賦詩的閑情歲月;再回首,……更不會忘卻,「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的那場離別啊……你追憶這一切,「欲語淚先流」。你日夜盼明誠至,相思成灰,離恨成草,以致「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面對你,面對你的多情,你的柔弱,我無語,只覺心痛,心如麻!
姑且起身,坐於院中。折一剪紅梅,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淚痕紅絕鮫綃透」,我不想再見你,愁了.拿來一壺水酒,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你「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啊!
你深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也許,是你早已厭倦了這種離別的痛苦了吧! (苗萌《面對孤雁清照》)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句子,它不是直引式、修飾式,也不是「鑲嵌式」,它不是把原句組織進自己的文章,而是將典故、故事或某種意境、片斷性的鏡頭等組織進自己的文章,我們姑且稱這種句子為化用句。請看一例:
例4 詩是色彩斑斕的夢。這夢里有灞橋傷別的煙柳暮雲,有鯤鵬水擊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軒窗里默默的相對,有大漠長河的遙遙思念……詩,是一支神來之筆,勾勒鸚鵡洲上的芳草,點化二十四橋的明月,渲染香爐峰的紫煙……
我愛詩,因為我難以抗拒自己的心靈在這美妙的詩行中與先哲們的心一起跳動的感覺,難以抗拒讓自己忘情於吶喊者或低吟者所創設的一個個優美意境中的感覺。詩,讓我體驗屈夫子不能從俗的喟嘆,讓我領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壯心不已的豪情,讓我沉浸於康橋邊靜謐的月夜,讓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憂傷……(《詩心遐想》)
有時用引用,尤其是詩句來結構文章,也會給人一種形式上的新穎感。例如:
《名句書寫情態,人生重在選擇》 作文話題像一葉小舟,負栽著心靈在詩海游渡。
關於「選擇」的名句珍珠,是這般感人至深、璀璨奪目!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愛國詩人屈原,一生都在為富國強民而探索著,然而懷王昏庸,奸佞當道,屈原的種種努力都因「忠不被用」而無濟於世。是隨波逐流,從俗偷生,還是寧為放逐也不苟且?這兩句詩如實地表達了屈原毅然決然的人生挾擇:堅持我的追求,執著我的所愛,繼續我的奮斗,即使為此九死一生也決不後悔!正因為屈原有此偉大的選擇,他才能深思高舉,正道直行,成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其英名業績與「天地比壽,日月齊光」。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大詩人李白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但他並未得到朝廷的重用。長安三年,不過是個供統治者「歌舞昇平」「淺吟低唱」的御用文人。「大濟蒼生」成泡影,滿腹經綸無所用。然而,李白畢竟是李白,他不為高官而奉迎,不圖厚祿而諂媚,在去留、窮達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選擇了不「摧眉折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其正直、傲岸、瀟灑,成就了他那豪放、脫俗、飄逸的偉大品格。
於謙:碎骨粉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此詩題為《石灰吟》,但遠遠不止吟詠石灰。作者托物言志,設喻抒懷,充分體現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選擇。於謙少有大志,23歲中第入仕,直至擔任兵部尚書之重職,如果他不能握好「選擇」這把雙刃劍,勢必為劍所傷,成為罪惡的俘虜。正因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崇高選擇,才能具備「碎骨粉身渾不怕」的志節,才能秉持「清風兩袖朝天去」的廉潔,才能成為忠勇如岳飛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面對列強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則徐果斷地選擇了「虎門銷煙」。何以有此決心和行為?這兩句詩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價值取向的具體寫照:只要有利於國家民族,我就盡志而為,雖死不辭,怎能因為是禍就躲避,是福就爭取呢?或許有人會說此詩寫於「銷煙」之後。不錯,時間上的確如此,但這種偉大的情志早已根植於心胸,融會於血液,成為他人生的准則、行為的指南,並與其聯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相輔相成,共同鑄就了人生的偉大與不朽。
Ⅶ 培根隨筆精彩片段
論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
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
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
書獃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
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
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
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
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質量粗劣的書。
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
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
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
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
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
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
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論愛情
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
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
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
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嚴肅
多謀的人。這說明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
--假如守御不嚴的話。
埃辟克拉斯間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台。」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
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象玩偶般地逢場作戲。雖然愛情的奴隸並不同於那班只顧吃喝
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總是需要
那種浮誇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辭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
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
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
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於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就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
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和處境
窘困孤獨凄零的時候,雖然後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於跳入愛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因為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麼緣故,許多軍人更容易墮入情網,也許這正象他們嗜愛飲酒一樣,
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傾向,若不集中於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於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侶那樣。
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欲的愛,卻只會使
人墮落毀滅啊!
Ⅷ 培根隨筆集的文章
培 根
論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
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
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
書獃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於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
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
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鑽研,仔細
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
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於質量粗劣的書。
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
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
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
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
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
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
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論愛情
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
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
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
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嚴肅
多謀的人。這說明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
--假如守御不嚴的話。
埃辟克拉斯間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台。」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
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象玩偶般地逢場作戲。雖然愛情的奴隸並不同於那班只顧吃喝
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總是需要
那種浮誇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辭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
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
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
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於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就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
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和處境
窘困孤獨凄零的時候,雖然後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於跳入愛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因為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麼緣故,許多軍人更容易墮入情網,也許這正象他們嗜愛飲酒一樣,
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傾向,若不集中於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於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侶那樣。
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欲的愛,卻只會使
人墮落毀滅啊!
論美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
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
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
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最
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於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
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象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
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
就它的部分看並不優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盪的
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
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