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教學議論文

教學議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09 09:39:21

⑴ 教學是快樂的議論文 以老師的身份來說明教學的快樂

快樂作文教學之我見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重頭戲,重在語文教學的結果,最後都體現在讀和寫上;難在教師盡力地講,學生費神地聽,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個重頭戲在實際的教學中遇到了最大問題——學生普遍厭煩。改變學生厭學歸根結底應該激發學生習作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曾經說過:「如果人們吃飯時沒有食慾,勉強把食物吞到胃裡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飢餓的驅使下,把食物吃到胃裡,那它就會樂於接受,並很好的消化它……」可見,作文教學中著力於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學生「有飢餓感」、「有食慾」,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撥動學生樂於寫作的心弦。結合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我認為新課程下的快樂作文教學應當抓好以下五個環節:樂讀——暢說——體驗——言真——評議。
一、樂讀——給一片靜心的天地,讓學生快樂讀書。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離開閱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寫作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怎樣才能使學生樂讀呢?
首先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大家都知道,興趣和求知慾可以驅動學生遨遊知識的海洋。《新課程標准》也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這就要求學生要大量閱讀,在讀中靜心,在靜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養豐富的情感。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裡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強烈的共鳴。
第二,營造閱讀氛圍。氛圍是潤物細無聲,有浸潤作用。為此,我班成立了「小書迷」俱樂部,學生自己所擁有的課外讀物都捐獻出來,成了班內所有同學的公共讀物,讓學生盡可能涉獵多方面的知識。為學生創造了一個靜心讀書的機會,在做好正常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一周專門拿出兩節課讓學生靜心讀書。
同時,我班建立了班本閱讀課程體系:誦讀課程即古詩詞、中華經典名錄、現代優秀詩文的誦讀;名著課程即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師進行對話;瀏覽課程即對時事新聞、報刊雜志、網路的閱讀。目前,一股爭讀書、愛讀書的氛圍在我班已經初步形成。
二、暢說——創一個馳騁的舞台,讓學生傾吐心聲。
慾望是人為某種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嚮往,它既是開啟思維閘門的鑰匙,又是思維的指南針。所以,教師應當為學生創一個馳騁的舞台,真正調動學生內在的言語表達慾望。堅持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為本」,為學生的自主表達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束縛,為學生的寫作創造一個自由馳騁的舞台,讓學生在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說自己要想說的話。
首先,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校園建立了書友聊天閣,學生、老師隨時可以進入,只要進入聊天閣,我就要求自己「蹲下來看孩子」,尊重學生個性,大家互說暢言。同時,在家長們的幫助下,我們建立了網上聊天室,這樣,家長、教師、學生可以互提意見、發表看法、賞評改作品等,學生、家長、老師有什麼想說的話在此盡情傾吐,從而拉近了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老師和家長的距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說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寫作鋪平了道路。
其次, 我在作文教學中,經常尋找一些沒有定論的話題,讓學生在課上進行辯論,比如:吃零食好不好,請家教有沒有用……我在辯論中起到「挑撥」的作用,讓學聲盡情發揮,暢所欲言。這樣競爭的方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神經,你言我雲,好一陣「拼殺」,學生的思維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寫作起來自然也就思如泉湧,文暢語順了。
三、體驗——找一雙發現的眼睛,讓學生感受生活。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古人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果生活是蒼白的,不可能寫出好文章。讀了書,通過閱讀可以提升思想,通過閱讀可以增加語言積累,增強語言的感悟性。但我還注重學生生活的積累和感悟,也就是注重體驗。學生的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感覺的器官,通過他的耳朵、皮膚、眼睛、心來感受外面的世界,感受一個真實的世界。

⑵ 如何有效地進行議論文課堂教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埃得加富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會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該怎樣去學習的人」。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從課堂教學入手,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有利於學生會學的教學行為.我們認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借鑒洋思中學經驗(由於我縣正在積極學習洋思中學提出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大力推行新模式課堂教學改革),新課伊始出示學習目標,能讓學生明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知道要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許多教師卻忽視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新課開始就盲目地出示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有些目標過於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而且大多數教師只是引導學生草草一讀,純屬走過場,流於形式。如有位教師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觀察物體」時,提出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能正確分辨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空間想像力。

⑶ 以教育為話題的議論文

教育,小而言之決定著人的命運;大而言之,決定著的前途。是競爭激烈的時代,高文憑儼然成了高薪水的代名詞,,躋身白領,抬高身價,老師家長學生演繹著時代的瘋狂。
名校陪讀多瘋狂
在一座座中學的附近,陪讀村發展,意識到教育是人生唯一出路的家長們,拋棄了優越舒適的生活,浩浩盪盪地來到這里安營紮寨,與孩子一起為高考做。夜深啦,陪讀村裡仍透出點點燈光,燈光下那一張張寫滿疲憊卻稍有懈怠的臉,令人不禁感慨應試教育的瘋狂。讓我從心底祝福,願命運能青睞!
起跑線上多瘋狂
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人不希望的孩子成才,便上演了起跑線的瘋狂,要選的,老師要挑最棒的,培訓班應運而生,證書漫天飛舞,是好孩子就得跟著大人跑,放棄的天性,丟掉的愛好,個天真的孩子成了家長與同齡人競爭的砝碼,成了家長炫耀的資本,小小年紀就背上家長給預定的成才計劃,沉重的翅膀訴說艱難!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最後的贏家起跑就沖在,長路漫漫,何苦一開始便把弄得精疲力竭?厚厚的鏡片,病態的思想是對時代無聲的控訴。
嗚呼!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教育民族復興的原,懈怠!偏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拯救教育!拯救人才!

⑷ 教學是快樂的議論文

中國古代以學論教,《兌命》曰「學學半」,已說明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現在我們都強調「雙主」,而「雙主」作用的發揮又非純自然的,其中少不了以「主」促「使」這一環節,即如何通過教師的主導而「使」學習成為學生主體的主動行為,這是教學最基本的運行機制。至於快樂教學,盡管我們很難「回到定義上去!」但如果將此落實到學生的學習行為上,並以此論教,尚有不少問題需要我們討論。



快樂教學是愉快教育在教學領域的體現。對於上位概念來說,只要前面加上限制性或修飾性詞語,若不屬於非A即B的情況,其下位概念就是不科學劃分的結果,並縮小了上位概念的內涵。事實上,實現學生的「樂學」,原本是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如今提出的快樂教學,作為下位概念來說它縮小了教學的內涵,然而它卻為人們所認同,並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效果,正說明了我們對原先的教學中所欠缺的問題,通過教學改革而找准了路。

因此,快樂教學的提出無可非議,也不必在邏輯形式上去非難。應該說,快樂教學的提出,對於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創設愉快情境,幫助學生形成學習需要,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快樂教學的實質是什麼?

嚴格地說,快樂教學不是一種教學觀念,也不是某種教學方法,它是基於正確教學思想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法思想(或稱為教學法方法體系)。

快樂教學教學法思想從屬於基本的教學法思想——啟發式教學法體系。它是啟發式教學法體系在教學實踐中的有效運用,並更集中地更突出地體現了啟發式教學法體系的「情知交融」原理。

一般來說,凡是能稱之為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都具有情感教學和問題教學這兩個教學法因素。

所謂情感教學是指充分利用情感的調節作用與動力作用,調動和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幫助他們形成最佳的學習心理素質的教學。

情感是一種基本心理過程,其表現及形成過程具有廣義性。它的形成一是依據於一定的認識,也包括理想信念。由於主觀認識不同,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也會不同,如能明確認識學習的意義,相應地就會形成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二是依據於需要的滿足。人的需要是各種各樣的,學習需要表現為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直接興趣也同時體現濃厚的情緒色彩,那麼需要的滿足則使人產生一種愉悅的情感。三是依據於行為結果的反饋。如果學生在克服困難的意志行動中獲得成功,這種成功的體驗必然會反饋為一種愉悅的快感,從而增強信心。除上述三方面外,個體身體狀況、環境及人際關系等也會影響情感。

所以,非智力因素的主要構成如理想信念、興趣、求知慾望以及情感,意志等,都是以情感為集中表現的。啟發式教學不只是知識技能領域的教學操作,而首要的是「激情」,以「激情」促「啟智」。快樂教學的主旨也於此,它的實施突出了情感教學因素,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他們以學習為樂而不把學習當作苦差使。

問題教學是啟發式教學的另一個因素,是用問題來啟發學生開展一系列的自主的智力活動,獲得知識技能,並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任何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個問題呈現出來,教學要實現由不知到知、由不能到能的轉化,對學生來說,就是從解決一個個問題開始的。在教學實踐中,問題教學的具體運用通常有:一是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已有基礎上探究學習、發現學習。二是利用解決問題的思路啟發與點撥,以遷移原理來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三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自己發現問題,嘗試分析與解決。

顯然,這里又有一個「形式」與「實質」的問題。如果(僅僅是如果)把快樂教學看作是一種「形式」,那麼其「實質」就是知識技能的教學,通過創設快樂學習情境及氛圍,以教與學的實踐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事實上,情感教學與問題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地融為一體——即情知交融。一方面,以智力因素為主的求知活動有賴於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如同列寧所說的「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以及墨子所說的「志不強者智不達」等。何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對智力活動還有顯著的補償作用,如「勤能補拙」。另一方面,智力活動成功的反饋也大大有利於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如果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通過「發現學習」而獲得成功,其愉悅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學而時習之,習有所得,不亦悅乎!

所以,「情知交融」作為啟發式教學法體系的基本原理,就是快樂教學的實質。



「樂學」是一種學習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出《論語·雍也》,我們在談論快樂學習時經常引錄。

在這一經典名句中,如果我們去掉作不定代詞或錶停頓的「者」,就「知之」、「好之」和「樂之」而言,孔子用了兩個「不如」將之連接,從而使這三者呈遞進層次關系。並且從兩個「不如」來看,在孔子的思想中明顯有「抑此揚彼」的意味。應該說,這一名句有相當大的局限性,以此作為快樂教學的依據很不宜。

用現代教育理論來分析,「知之」是指對學習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好之」則是個性傾向性主要是興趣的一種表現,它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兩者均為學習行為的心理條件,並構成了個體的間接與直接的學習動機。從這個角度看兩者是並列的,並且都可以導入「樂之」境界,只不過在個體身上動機呈現的強度有差異。另一方面,就「好之」而言,興趣還分為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一般情況,學習對象不一定能引起學習者的直接興趣,需要「知之」去形成間接興趣。即通過學習實踐,學習者不斷去認識和明確其意義,逐漸形成對教學目的任務規定的原本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的興趣,從而「好之」。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兩者又有因果聯系,並且,「知之」作為「好之」的前提,比只有單純情緒色彩的「好之」作用更加強烈、更為持久。

實現了「知之」和「好之」,就為「樂之」打下基礎。學習者如能達到「樂之」的境界,就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樂之」而不疲,從而不斷滿足外部要求和個體精神需要,並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正是快樂教學所希冀的。

當然,我們不是在「批孔」,但他把「知之」放在最低層次,應該說正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奴化教育的一種反映,何況以遞層關系呈現的闡述,既不合辯證法又違背了學習心理的客觀規律。

因此,在快樂教學的實施中,就不能因強調「樂之」而貶低和忽視前兩者。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要加強學習目的教育,避免單純興趣主義傾向。著眼於「樂之」,以「樂之」為學習行為的最高境界,在「知之」和「好之」這兩個基本手段上下功夫,方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成為現實。

目前,快樂教學的實施主要限於小學階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其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及學習興趣的發展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剛入學,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籠統、模糊,只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以當小學生為榮,以上學為樂。第二階段,仍在小學低段,對學習目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宏觀認識,如為將來參加「四化」建設而學習等,但尚未形成內驅力,另外,學科興趣分化開始出現。第三階段:小學中段,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個體獨立意識的發展、社會環境的影響,課業負擔等,學生中出現明顯分化,部分學生開始「厭學」。在厭學的學生中,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反而倒退、模糊,對學習本身及學科內容也無興趣。第四階段:小學高段,由於教育效果和升學的「利益驅動」,分化情況有所改善,但仍有少數「厭學」。

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和學習興趣(即「知之」與「好之」)直接影響著「樂之」與教學效果。因而快樂教學在此就不僅是創設快樂的學習情境,更重要的是學習目的的教育與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育與培養的目的,在於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我學」是客觀存在,它體現了外部對學習者的要求。問題是,如何使外部要求轉化為一種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此又回到了上面所述的「情知交融」上。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習目的教育中,僅靠說教是無效的,需要激「情」引「知」(此「知」為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在學習興趣的培養中,也不能脫離知識技能教學,需要求「知」激「趣」。激情激趣,情趣皆至,「我要學」便成為一種可能,從而「樂之」。



如何實施快樂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里很難提供一套可操作性很強的方法體系,但可喜的是,不少在教學第一線工作的同志經過實踐已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如果再進一步提高及推廣,應該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里僅對快樂教學的原則作一簡述。

實施快樂教學應遵循教學原則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但快樂教學有自身的特點,某些側重點還有必要強調。這就是:

1.教育性原則。

這是基本的教學要求,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即在教學的同時強調思想教育。良好心理?

⑸ 議論文教學到底該教什麼和如何教

相對於說明文和從小學就開始學的記敘文來講,議論文學習的難度似乎更高一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議論文時多下工夫,幫助學生通過邏輯論證分析道理,在學生靈魂深處點燃思辨的火焰,從而幫助學生切實掌握這一類文章。
一、魚、漁之惑:尋找議論文文本教學的平衡點
議論文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著怎樣給予「魚」(直接教給學生議論文知識)和怎樣授予「漁」(教給學生掌握議論文知識的方法)的困惑。大多數老師會說,我們是在既授予「魚」也授予「漁」呀!可實際課堂教學果真如此嗎?不可否認,在議論文文本教學中,離不開文體知識教學。這些知識是學習議論文的基礎,那麼,教師該怎樣傳授這些知識呢?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習慣於先提出某些文體知識要點,再將這些知識點用所謂的理性分析來機械地切割文章的語言材料,然後從中提取出一個個冷冰冰的概念,再逐一印證這些概念的正確性。我們不能武斷地說這樣的教學思路一定是無效的,也姑且不論這樣的教學是否合適,但應該進一步提出思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對議論文的閱讀是通過這些僵化的知識來指引的嗎?教師這樣傳授知識對於學生的成長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在議論文教學過程中,既能教給學生文體知識,又能把對知識的理解建立在對學生習得能力的培養基礎之上,促使學生主動建構議論文知識框架體系,從而有效地將學生對議論文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實踐。因此,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在文本教學時應努力找尋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平衡點,既要給學生以「魚」,又要給學生以「漁」。
二、問題去哪兒了:文本教學中失去了應有的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人們閱讀議論文的目的是了解文本作者對問題所持有的立場。在學習過程中,要麼被作者的觀點說服,要麼就心生疑竇: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論證過程是否符合邏輯?要解除這些疑問,首先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問題意識的重視不夠,是現今議論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原本中學教材中議論文文本的選用就存在模式化問題,認為議論文只不過是簡單的告訴我們一定的道理,只要從中找到鮮明的觀點就可以了。殊不知,在真正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議論文有時是非常復雜的,不經過質疑根本不可能獲得想要的答案。也有部分老師會說,課堂教學中已經提出了許多問題,甚至達到滿堂問的地步。但實際上,許多老師的問題只不過是為了驗證文本知識,完成教學罷了,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意識質疑。沒有受到問題意識培養的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趨於表面化、單一化,不能多維度、多側面地去看問題。當課堂上只剩下教師的聲音時,學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了。議論文教學本應教會學生「有疑」,從而使學生產生「追問」。可是教師長期教學實踐上存在的舊有思維方式,卻禁錮了學生的視野。我們的議論文課堂教學本不應是孤芳自賞,而應是多維開放的。
三、遺落了議論:議論文本教學之殤
從小學開始,學生就被敘述性和抒情性的文章包圍著,習慣於感性的宣洩,而缺少理性的思考。面對議論性文本,相當一部分學生看不懂文章內容,找不準文章觀點,理不清文章思路。造成這種議論文課堂教學現狀的原因何在呢?議論文教學的目的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和著力點。議論文教學要讓學生能對文章進行理性思考和分析,即要讓學生學會「議論」。議論文重在說理,因此離不開對文本的理性思考,只有這樣,才是對文本的有效解讀。現實的文本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分析都是逐段對文本進行孤立分析。然而,議論文講究內在說理的邏輯性,應該說每段在結構上都存在關聯意義,作者的思維發展也存在脈絡。忽略了這些,學生收獲的就僅剩下議論文的文體知識了,這並不是我們議論文教學的初衷。真正的議論文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辯證思考,揭示問題,分析矛盾,把握其思想脈絡,領會其隱藏在文本中的理性光芒,但這恰恰是現實課堂所缺失的部分。
四、固化的思想:湮沒了議論文教學的靈光由於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將大量的時間用於日常教學,靜下心來對文本進行鑽研的時間很少。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議論文在中學課本中所佔比例較少,所以教師就將有限的精力大多用在散文、詩歌、小說與戲劇的教學中,對議論文的關注少之又少,更談不上深入研究。長此以往,造成教師自身在理解、品味議論文時也存在一定的障礙,總覺得議論文閱讀過程乾巴巴的,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大講特講之處,對議論文的教學自然也就不待見了。這種認識上的偏差使教師在備課中照搬教師教學用書,照抄名師教學設計的現象變得相當普遍。由於不是自己對文本真正進行的有效解讀,也沒有對文本理性的探究,所以教師的教學思想是僵化的,對文本的再創造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在常態的課堂上,文本教學大都淺而不深、泛而不廣。教師還是習慣於膚淺的文體定式,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更沒有具體的邏輯說理分析,只是按照固定文體模式剖析文本,議論文內在的「智慧之理」和外在的「縝密之言」自然就會被視作索然無味了。
可以說,雖然議論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但只要認認真真地面對問題,用教學智慧去深入淺出地解決問題,我想議論文教學的春天也就快到了。

⑹ 談教育議論文400字

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其原因就是時代越來越先進。因此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不能落後。詳細論述關於教育——我們國家已經盡了最大責任去落實,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受教育程度都已有了明顯的提高。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他的修養風度,一個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上一輩對下一輩的教導,一個民族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一個國家是否繁榮昌盛。
不錯,關注,重視教育是我們國家的主要政策之一。我們不斷嚮往高水平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水平,現在,我們不單追求教育達標,更是追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如今,教育已不單單指在學校受到的教育,更廣泛指來自家庭的教育。正值花樣年華的我們,往往有逆反心理,所以常常因此而忽略甚至不理解家長對我們的關心和教育,其實家長對我們的教育有著一定的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決定了國家的未來,也就是我們這些新人,是否能為祖國創造一個美好明天。

教育不光是書面,更需要靈活,需要聯系實際,因為我們所重視的教育,終要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去的,而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接受教育也是為了能給祖國創造輝煌。太多人的眼光過於局面性,應該把「教育」二字,拓展開來看,這樣我們會發現很多,它包含很多東西,而且更多的是我們從生活中,從嘗試中所得到的寶貴的經驗。
在很久以前中國就已是一個文明古國了,我們在文明,教育方面始終領先世界,然而不少國家從中國引進了我們的文明和文化,比如:日本。且先不說大的方面,就日本人的傳統服裝和服來說,就是中國唐代的著裝,他們在既我國幾千年以後才這樣穿衣。就日本來說,其實還有很多的中國文化,比如:建築風格,日本建築物多採用中國唐朝的建築風格,由此可見中國對世界各國的影響。而如今的中國,往往是把自國的傳統風格換成了西方文化,我們的國家的確越來越發達了,但我更相信,沒有人願意看到中國丟掉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去模仿,過分汲取的西方文化。現在,我們所受的教育確實很先進,但是又有多少是我們中國自己的東西呢?我不是說追求他國的文化是一種錯,而是強調我們國家不應該丟失自己的風格。祝福點題
但願美好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但願我國的文化越來越領先世界。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