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村論文
『壹』 求一篇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論文!
生態建設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是區域發展的熱點問題。
1、生態市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全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前提是全面發展,中心是協調發展,根本是可持續發展。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不僅要為今天的發展盡力,更要對明天的發展負責;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系,為今後的發展提供可以永續利用的資源與環境。建設生態市,正是按照科學發展觀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和循環經濟理論提出來的。我們要通過生態市的建設,實現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經濟社會最大限度的發展,以最小的社會、經濟成本保護資源和環境,既創建一流的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又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而使經濟發展走上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保護型、循環經濟型之路,確保我市經濟社會在整體上的全面發展,在空間上的協調發展,在時間上的持續發展。
2、生態市建設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當前,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已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尺度。生態環境越好,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越強。從這個意義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市目前的產業結構以機電、化工、輕紡、建築四大產業為主,其中機電和化工是我們的支柱產業。近年來,隨著化工業的蓬勃發展,部分區域的環境惡化趨勢日益加劇,環境容量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日益明顯。如果我們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隨著經濟總量增長,甚至高於經濟總量增長,那麼,離累積性環境問題的爆發將為期不遠,到那時我們不僅將失去發展空間,甚至會影響生存的空間。
生態市建設的適時提出,為我們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途徑。堅持通過污染治理消除污染嚴重的劣勢,發掘生態經濟發展較快的「潛在優勢「,保持杭州灣新區的區位與集聚優勢。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我市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進行重新整合和配置,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從而緊緊抓住21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由龍山時代和曹娥江時代直接邁向杭州灣時代,呼應大紹興,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不斷增強上虞區域競爭力,進而在國內外兩個市場有所突破,贏得先機。
3、生態市建設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
層次,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的追求。開始注重城市的人居環境,普遍關心環境衛生、生態質量等問題,而且迫切要求這些方面盡快得到更大的改善。經過這幾年對城市污染源的綜合整治,我們上虞的生態環境與前幾年相比應該說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離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各級黨委、政府,我們這些黨員幹部,怎麼去為人民服務?怎麼去實踐「三個代表」?貫徹「三個代表」,必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建設生態市,努力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宜人的居住環境,是一件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一項為民盡責、民為謀利、為民興業的民心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為人民群眾創造優美、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住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真正實踐「三個代表」,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總之,生態市建設是大勢所趨,時代所期,人心所向。各級、各部門必須深刻認識建設生態市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建設生態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生態市建設作為事關上虞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戰略任務,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堅持不懈地扎實推進。
:
1、發展生態工業
優化工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生態優先,發展第一,強化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雙贏」意識。應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拓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引進、培育、發展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項目和企業,重點扶持機電、節能環保產業,改造提升輕紡等傳統產業,適度發展化工業和新型建材業,積極培育電子信息、生物醫葯等新興高新技術產業,限制壓縮重污染和高耗低效產業,形成以機電、化工、輕紡、節能環保四大支柱產業為主導,其它產業協調發展的工業格局。
合理空間布局,推進產業集聚。以企業規模化、產業集聚化、經濟特色化、污染治理集中化、資源利用集約化為目標,加快實施「北工中城南閑」的市域發展戰略。按照城鎮體系規劃所確定的市區——中心鎮——一般鎮三級城鎮發展布局和高效、集約化的城市產業發展要求,按照梯度集聚、合理規劃的原則和環境資源稟賦特點,優化全市工業空間和產業布局。建立工業發展嚴控區,做大做強杭州灣上虞新區,做優做高上虞經濟開發區,做活做特鄉鎮(街道)工業集聚區。重點扶持杭州灣上虞新區、上虞經濟開發區和豐惠勞保用品、崧廈傘業等一批重點開發區和特色工業集聚區,整合、壓縮不規范的鄉鎮工業集聚區。採取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向工業集聚區集聚,形成以城區為中心,上三高速、329和104國道等重要交通干線為發展軸,以杭州灣上虞新區和經濟開發區為集聚發展區,以豐惠、小越、崧廈、章鎮、上浦為發展點,符合產業發展與布局規劃和生態市建設規劃的市域集聚態產業空間布局。積極引導廢水、廢氣排放量較大的項目和企業向杭州灣上虞新區集聚,嚴格控制化工、印染等廢水、廢氣污染較嚴重的建設項目在杭州灣上虞新區外落戶建設,嚴格控製造紙、食品脫水加工等廢水排放量較大的建設項目在污水集中收集輸送管網之外的區域選址建設,分散在城區內和虞中、虞南地區對環境污染影響較大的工業企業限期轉產或搬遷。
推行清潔生產,建設生態園區。大力實施清潔生產審計,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技術,鼓勵選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生產工藝、設備。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工業生態鏈,實現工業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管理,未通過環保「三同時」驗收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準投產。組織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立區域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加強工業園區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完善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生態化改造
2、發展生態農業
建設特色優勢生態農業。調整糧經結構、種養結構、品種結構,逐步提高經濟作物、水產養殖、林特產品和畜禽產品在農業中的比重,重點發展蔬菜、水產、花卉、茶果、畜牧五大產業,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形成穩定的生態農業經濟體系。根據各地農業發展的區域條件和比較優勢,按照「開拓市場、優化結構、提高品位、增加效益」的要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優化區域布局,推動名特優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區。在城郊和虞中平原水網地區構築城郊型優高農業區,建設優質蔬菜產區、花木種植區、名優特色水果種植區、高檔水產養殖區;在虞南丘陵山地構築生態型農林特產區,建設綠色有機農產品區、生態農業特色產業區,建設「後花園」、「休閑區」。積極開發休閑觀光農業。
推行綠色生產經營。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發展綠色農業,推行綠色生產營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實施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組織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著力提高綠色有機農產品比重。通過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生態示範基地建設,帶動千家萬戶發展生態農業。突出發展茶葉、乾果、水果、蔬菜、竹筍等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綠色有機名特優農產品。
強化農產品質量管理。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大力引進推廣優質高效的農產品新品種。積極推廣病蟲害無害化防治技術、動植物品種優化技術、農產品標准化生產技術和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科學用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和各類有害葯物。實施農業生產過程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標准化,突出安全衛生指標,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和檢測體系。
3、發展生態旅遊
全面整合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緊緊圍繞「打造虞南旅遊休閑基地,建設長三角都市後花園」的總體發展目標,著力構築曹娥江濱水觀覽遊憩帶、春暉白馬湖文化生態休閑區、洪山湖祝家莊古典風情休閑度假區、陳溪一覆卮山健身運動休閑區、四明一鳳鳴山養生游覽度假區、東山文化觀光區「一帶五區」的生態旅遊框架,努力成為杭、甬旅遊集散城市的副中心及浙東黃金旅遊線上的旅遊節點。切實加強旅遊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維護景區資源和當地生態系統,打造優美舒適的生態旅遊環境。提高旅遊區的文化品位,挖掘、包裝具有上虞特色的「東山文化」、「曹娥文化」、「虞舜文化」、「英台文化」、「春暉白馬文化」、「青瓷文化」和「名士文化」,打響生態旅遊品牌,做大、做精生態旅遊產業。
第三、加強生態建設。
這是建設生態市的重點,也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突出抓好三點: 一是加強城市生態建設。發揮城區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森林進城」,建設以山體為綠被,以河流水系、交通綠地為脈絡,街道、小區、單位綠地為補充的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城區綠地生態體系。充分利用濱江優勢,實施曹娥江「一江兩岸」綠化景觀帶建設,營造特色鮮明的城市中心景觀區,展現生態型城市的魅力。利用杭甬運河、百松河、西橫河三河貫穿城區的自然條件,精心打造城區碧水綠林人文景觀帶。加強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在人民路、三環路、四環路、南北中心大道、百松公路、百豐公路、329國道、104國道等重要交通干線兩側建設縱橫交錯的綠色生態走廊。加強百官半山、豐山、曹娥鳳凰山、峰山等自然山體的景觀建設和森林、植被保護,建設城區生態休閑綠地,建設市民廣場、青春廣場,合理布置街道綠化,增強城市「綠肺」功能。二是加強農村生態建設。整治村落環境。結合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每年100個行政村的進度,開展「百村整治」示範活動。按照布局合理、設計科學的要求,全面規劃農村居民點的建設,拆舊建新,改造「空心村」,植樹綠化,整治環境衛生,改善村容村貌,達到道路硬化、四旁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布局優化、住宅美化、服務強化等八化要求,以良好的居住環境、完備的基礎設施、優質的社區服務實現農村城鎮化。同時選擇生態優勢突出、經濟條件較好的行政村,大力開展生態村建設工作,建設綠色生態家園。三是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完善城鎮排水系統。新建排水系統採用雨污分流制,對現有合流制管道採用截流式合流制,並在道路改造、舊城改造中逐步建成分流制。近期重點加快建制鎮污水收集系統的建設步伐,完善城區污水收集系統,盡快完成城市污水處理廠截污范圍內建制鎮的生活污水納管統一處理工作,保證至2007年全市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60%以上。非城市污水處理廠納污范圍內的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按照集中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予以實施,並盡可能考慮與工業集聚區合建集中污水處理廠。章鎮、豐惠、湯浦等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較大鄉鎮可分別建設小型污水處理廠;其餘南部各鄉鎮由於人口不多,且較為分散,應採取地埋式無動力生活污水凈化池或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至2007年,所有城市污水處理廠納污范圍外的建制鎮必須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加快建設和完善城鎮垃圾收集處置系統,建設相應的環衛基地和環衛設施,積極推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近期加快改造、擴建位於城東驛亭鎮的城市垃圾填埋場,以滿足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需要,其它各鄉鎮近期必須完成現有垃圾填埋場規范化改造,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中期結合杭州灣上虞新區熱電廠建設,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集中處置市區和道墟、崧廈、小越、驛亭、謝塘、蓋北、瀝海等鄉鎮及杭州灣上虞新區的生活垃圾,集中處置一般可燃固體廢棄物;並逐步關閉這些鄉鎮的小型垃圾填埋場,做好覆土、綠化和防滲等工作;同時在這些鄉鎮建設密閉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提高垃圾收運效率。在小型垃圾焚燒設施技術經濟條件可行的情況下,在虞南的豐惠、章鎮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其它鄉鎮因較為分散,仍以建設小型無害化垃圾填埋場自行填埋處置為主,或建設垃圾堆肥廠進行綜合處理。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生態市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生態市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多、涵蓋面廣,同時也是一個長期建設和漸進發展的過程,任務重、時間長、要求高。各級各部門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扎實工作,穩步推進,堅持不懈地把生態市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健全創建機制
生態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各行業,必須切實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協調行動。建立以黨政一把手為首,由分管相關工作的副市長、有關部門及重大工程項目的負責人組成的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生態市建設規劃的實施,協調解決生態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重大問題,確定各階段的重點任務。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和處理生態市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並對各項生態建設任務實行目標管理。辦公室要保證人員編制到位和資金保障到位。市級各部門、各鄉鎮(街道)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切實加強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明確分管領導,明確職能科室或辦公室。同時要加強市級各部門、各鄉鎮(街道)之間的配合、聯系和協調,建立工作通報制度和交流制度,形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良性互動的工作推動機制。
建立生態市建設首長負責制,把生態市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將生態市建設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在生態市建設工作中取得成績的予以相應的獎勵,對嚴重影響生態市建設或發生生態環境破壞事故的單位和主要領導給予必要的處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級各部門、各鄉鎮(街道)要把生態市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將生態市建設的年度目標、任務納入對市級各部門、各鄉鎮(街道)的年度考核內容,並將生態市建設的年度目標、任務逐項分解,下達到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簽訂目標責任狀。並建立生態市建設評估機制和行政效能監察機制,按照生態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與考核評價制度,對全市及各鄉鎮、各部門生態市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動態評估,科學地分析和評價生態市建設的成效和階段性成果。市級有關部門、單位要嚴格按照生態市建設的職責要求,把生態市建設內容結合到本部門的重點工作中。各鄉鎮(街道)要按照生態市建設目標責任書要求,抓緊制訂工作計劃,切實抓好落實。使建設任務落實到基層,實現任務到人,措施到位,確保生態市建設工作卓成有效。
2、抓好項目,落實政策,保障創建成效
建設生態市,關鍵要抓項目。沒有一定數量、質量的項目,建設生態市就是空中樓閣。抓住了項目,也就是抓住了生態市建設的「牛鼻子」。我們在招商引資活動中,要利用生態品牌引項目、爭項目、建項目。重點是抓好生態項目的開發、篩選、包裝、申報和實施工作,以生態項目推動生態市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要選擇對生態市建設、上虞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力強、社會效益好、近期可以啟動的項目,各鄉鎮(街道)、各部門要拓寬思路,多思考、多挖掘。凡是可以利用生態條件,可以掛上生態市建設的項目都可以充分挖掘出來。環保、發計、經貿等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及時綜合和篩選。 建設生態市,必須要有相關配套的政策保障。切實加大創建生態市的政策扶持力度,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要優先保證用地、用水、用電,並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和政策傾斜。到2012年,市政府計劃安排295.15億元的資金用於生態市建設,各鄉鎮(街道)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單位也要籌措相應的資金用於生態市重點建設項目。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和對社會資金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改革的思路,運用企業化、產業化、市場化的機制,鼓勵、支持社會資金投向生態市建設,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逐年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投入占同期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以及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撥出300萬元資金,專項獎勵、補助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發展生態經濟、開展清潔生產、創建生態鎮(街道)村等項目和在生態市建設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制定鼓勵退耕還林優惠政策,加大退耕還林工作力度。建立自然資源與環境有償使用機制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對資源受益者徵收資源開發補償費和生態環境補償費。
3、強化宣傳,全民參與,營造創建氛圍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路等媒體,拓寬思想,創新載體,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生態市建設的輿論宣傳,進行多種形式的生態環境教育和科普宣傳教育,使生態市建設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使單位和市民明確自己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增強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加強消費引導,大力推行綠化消費和可持續消費,在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風尚。把生態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培育和弘揚。通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宣傳教育,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廣泛開展生態文明觀和文明發展觀教育,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牢固樹立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的觀念,使人民群眾像關注經濟增長數字那樣關注環境質量的改善,像關心社會穩定那樣關心環境安全。在全市上下形成不重視生態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視生態的幹部是不稱職的幹部、不重視生態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不重視生態的公民是不具備現代文明意識和公民這樣一種共識。
建立完善的公眾參與機制,暢通交流渠道。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法律和民主監督作用,進一步加大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及群眾的輿論監督力度,表揚先進典型,揭露違法行為,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建立環保問題公眾聽證會制度,不定期地公布環境狀況和環保工作的信息,擴大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如重點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信息等,為公眾關注環保、參與環境監督和咨詢提供必要條件。把開展生態市建設切實轉化為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實現生態市建設的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
『貳』 要一篇描寫農村環境變好的文章
鄉風文明村容美
「干凈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舍」,這是走進石門鎮溪底村的第一印象,穿梭於該村的大街小巷,行走於田間地頭,彷彿進入了一幅美妙的新農村錦綉圖。
聽說我們是來村裡采訪的記者,村民們紛至沓來,告訴我們「鄉風文明村容美,美在農家人人誇。」
垃圾桶越來越滿了
村莊環境的變化,可以說保潔員毛慶陽感受最深。
「垃圾桶越來越滿了是我感受的最大變化,」毛慶陽說。2005年以來,溪底村進行垃圾集中處理,要求群眾將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但讓毛慶陽感到難過的是,很多人不習慣用垃圾桶,他們習慣於將垃圾傾倒在自留地或是河邊,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掃到路上。
為此,溪底村按照熱愛家鄉、尊老愛幼、遵紀守法、文明誠信、創業致富、家鄰和睦、生態綠化、勤儉節約、樂於奉獻、衛生整潔十項要求,修改完善了《村規民約》,並將村民中存在的陋習搬上廣播進行曝光,讓村民在收聽中提高文明意識,改變村民的思想,漸漸地,垃圾桶里滿起來了。毛慶陽說,雖然垃圾多了運送起來更累,但心裡卻更開心了。
垃圾桶越來越滿,帶來的是村莊變得干凈而整潔了。以前的溪底村,被形容為「屋內現代化,屋外臟亂差」,村民衛生意識極差,垃圾到處扔,污水隨地流,村莊環境極為惡劣。而今,溪底村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道路兩邊整齊有序,村民房前屋後干凈整潔。眼下,「干凈整潔」已成為溪底村民心目中衡量家庭文明的標准之一。
一溪清水惹人愛
貫村而過的溪底溪可以說是溪底村村民的「母親河」,她孕育著溪底村民,也給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方便。看著涓涓流水,70多歲的老人王明花和記者談起了一個小故事。
那是今年的3月初一天清晨,村裡有一外地來的租住戶姜某在溪里洗痰盂。「這條溪里不能洗痰盂!」王明花老人看到後及時予以制止,姜某認為老人故意欺負她這個外地人,就沒好氣地與老人爭了起來。王明花老人並沒有因此而生氣,而是請來了一年輕村民向她宣傳村規民約與村裡的文明公約。由此,姜某也改變了她的這一「陋習」,並成為自覺保護溪底溪水資源不受污染的「新村民」。
一溪清水惹人愛。溪底村村民們常常在茶餘飯後,圍聚於波光粼粼的溪邊,聊聊家事,其樂融融。
勇於奉獻 扶弱幫困
鄉風文明建設,造就了溪底村廣大村民「勇於奉獻、扶弱幫困」的「溪底精神」。無論是碗窯水庫、白水坑水庫建設的需要,還是黃衢南工程建設的需要,溪底村的這一精神都得以充分顯現。
「支持政府工程建設是分內事。」在黃衢南工程建設拆遷征地期間,這是在溪底村村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村民鄒增交,因白水坑水庫建設、黃衢南高速建設需要,3年內兩次拆遷,每次都是先進,並成為黃衢南高速江山段的第一個動遷的拆遷戶。平瓦廠地磅房、琉璃瓦廠部分廠房等也因項目建設主動拆遷。
扶弱幫困也是溪底村村民的美德。在得知周爐村修水壩缺少資金時,該村在資金上主動給予幫助,成為我市強村與弱村結對的又一個縮影。不僅如此,溪底村在岩河村硬化道路、集鎮建設等方面都是出錢又出力。
鄉風文明村容美,溪底的村民們感到生活十分愜意。如今,村民們都享受到房屋財產、意外傷害及相關的政策性保險等待遇。每逢「老人節」,村裡的老人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還可領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慰問金。村民們由衷地說:「真沒想到我們農村老百姓也過上了文明生活:垃圾不再亂倒,說話懂得禮貌,白天辛勤勞作,晚上讀書看報……」
村居環境的領頭羊
步入高淳農村,整潔的道路兩旁繁花似景,花草樹木交相輝映,村居環境建設面貌一新。近年來,高淳縣委、縣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城鄉統籌,緊緊圍繞「三農」,以強基工程為抓手,以為民辦實事為宗旨,圍繞爭創國家生態縣,以村莊規劃為龍頭,以治理污染為重點,以「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工程為措施,以「農村廢棄物資源化、農業生產清潔化、城鄉環保一體化、村莊發展生態化」為主題,科學規劃,統一組織,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立農村環境長效管理機制,改善農村環境質量,保障農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整合各部門的力量,用2—3年的時間,重點培育20—30個鄉村風情濃郁、生態環境優良、生產生活便利的典型示範村,引導全縣村莊規劃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完善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全縣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典型示範和經驗。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具體如下:
1、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統一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機制,垃圾集中傾倒、統一收集、統一處理,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達到90%以上,農用薄膜回收、綜合利用率達100%。
2、清理糞便,建立人畜糞便管理制度。在有條件的地方,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工程建設,推廣利用厭氧發酵和好氧降解工程技術。人畜糞便遠離水源,動物的糞便、污水一律在養殖場或養殖小區指定區域存放,配備專門的糞便儲存處理設施,禁止排放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便、污水污染環境。探索建設簡易可行、適度集中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3、清理秸稈,建立秸稈綜合利用制度。禁止露天焚燒,禁止拋入河塘,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因地制宜建立示範工程,穩步推廣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實現炊事燃氣化、管道化,大力推廣秸稈全量還田、秸稈青貯氨化養畜、食用菌生產等綜合利用技術。
4、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護制度。所有環境綜合整治村莊河塘全部清淤一次,改造完善水利設施,保持水體流動,水質基本達到功能區要求。建立河道的長效管理維護機制,落實河道保潔、管護責任,禁止傾倒垃圾、糞便或者丟棄其他廢棄物,禁止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確保飲用水安全。
5、清理工業污染源,建立穩定達標制度。嚴格按規劃要求,科學合理布局,指導鎮、村工業向開發區和工業小區集中,並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三同時」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徹底清理「十五小」,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建立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的監督機制。
6、清理亂搭亂建,建立村莊容貌管理制度。環境綜合整治村莊的違法建設全部拆除,亂堆亂放、亂貼亂畫徹底清除,村莊內道路通暢,房前屋後整潔,並建立長效管理制度。
通過上述「六清六建」、「三清一綠」活動,積極引導農民破除臟亂差等傳統陋習,共建生態環境優良、文明氣息濃厚的新型農村。以「無亂堆亂放、無雜草叢生、無露天糞坑、無污臭水溝、無裸露地塊」為基本標准,發動群眾綜合整治村莊環境,清潔家園;大力加強村衛生設施建設,興建了一批垃圾箱、標准公廁,推行「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統一處理辦法,村環境衛生明顯改觀。
從2005年椏溪鎮藍溪村列入江蘇省首批試點村開始,去年11個試點村達標,今年是10個村達標,共計21個行政村已經通過了考核驗收。從鎮一級來看,淳溪鎮已經達到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其他7個鎮也已經達到市級環境優美鄉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綜合性、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的重要工作,通過這許多領導羊的示範,加之強基工程的有力推進,我縣的村鎮面貌正在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流市羅政村新農村建設村容整潔
近日,在北流市民樂鎮羅政村住了一夜的記者,一大早起來,一股清新的空氣自潔凈的街巷裡傳來,令人賞心悅目。記者的內心裡,一種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油然而生。
重規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村民告訴記者,羅政村之所以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村」,就是因為在發展過程中,他們始終遵循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原則,努力實現建築與發展協調互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融。他們採取了幾個做法,一個是嚴格新建房的規劃布局,一個是著重抓好對舊房的改造提升。按照「玉貴文明走廊」生態家園建設的要求,羅政村發動群眾在自家庭院建沼氣池、衛生廚房、衛生廁所、標准畜禽舍,引自來水;在庭院內種草種花,實行硬化、凈化、綠化、亮化;努力實現村莊樓房化、傢具現代化、能源清潔化、行為文明化等「十化」目標。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隨著村民們種植水果的增多,羅政村自然地形成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如今,該村農戶新建或改建的樓房,每家每戶的庭院自成一體,村裡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全村90%的農戶用上了沼氣池,100%的生產小組實現了道路水泥化;村裡還完善了文化、旅遊、休閑等各種實用的配套設施,村莊整體面貌大為改觀。
講衛生,像城裡人一樣生活
建好村莊,還要管好村容。村民們告訴記者,在羅政村,有一支義務環衛隊,它的存在使得羅政村從2006年起就保持了天天清潔。該村義務環衛隊隊長寧惠芬介紹,環衛隊由10多位老人組成,分片負責村裡的衛生清潔工作,工具則各自配備。每天早晨7點,環衛隊就開始在巷道打掃衛生,從村裡的文化廣場,擴展到周邊,再擴展到村裡的每一條水泥路,他們把街道掃得乾乾凈凈、一塵不染。除了下雨天,環衛隊每天都要將村裡打掃一次,並澆花一次。他們清掃的垃圾,定時定點統一拿去燒掉。
為了保持村容整潔,羅政村還成立了公益事業協會、精神文明建設協會,以此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村民講文明、講衛生。在村容的管理上,提倡垃圾袋裝化,實行戶內戶外清潔和「門前三包」。「在家可以睡地板,出門穿皮鞋不沾泥巴。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和各種生活習慣,和城裡人已經沒什麼兩樣了。」寧惠芬說。
隨著城鄉清潔工程在全區的實施,羅政村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發動全村群眾都來參與城鄉清潔工程。他們主動參與,人人動手,個個出力,使環境整治延伸到了村裡的每家每戶、每個站點、每個角落。為建設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羅政村全民在參與、在行動……
「走進新農村」-優化生產環境 塑鄉村新形象
如今走在梁弄鎮橫坎頭村,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柏油馬路寬闊整潔,水庫大溪清澈見底,幢幢樓房鱗次櫛比,房前屋後綠樹成蔭。特別是公園里老人、小孩們游樂嬉戲的情景,更是給人帶來溫馨、和諧的感覺,這是該村近年來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取得可喜成果的一個縮影。
橫坎頭村是梁弄鎮的一個大村,又是一個革命老區村。近年來,該村以「寧波市老區奔小康建設示範村」為契機,圍繞「水清、路凈、居新」的總體發展思路,投入資金215萬元建成4級以上的通村公路兩條,總長4公里,面積18000平方米,目前,全村主要村道硬化率已達到100%;為使山區村民喝上清潔、衛生、安全的自來水,投入資金40萬元,實施了半山、百丈嶴兩個自然村的農民自來水飲用工程,受益農戶218戶900人,目前全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8%;全面消滅露天糞缸,新建公廁30餘只,新增垃圾箱桶25隻,逐步推行垃圾袋裝化,還制訂了《衛生公約》,配備4名保潔員工,建起了長效保潔機制;同時拆除破舊房屋和整體騰遷農戶40多戶,拆除面積1600平方米,在村中心地段沿溪建造小康型別墅56套,安置移民42戶,形成下山移民新村,並安裝了美觀氣派的路燈。
為提升村莊品位形象,給村民提供開展體育、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該村投資120萬元,興建了休閑健身廣場,添置健身器材兩套,標准籃球場、停車場各一個。開辟了佔地5000平方米的村落文化宮和農民公園,設置了圖書閱覽室、乒乓球和棋牌室,並對紅色景區、大溪兩岸、道路兩側、村落文化宮、安置小區、休閑廣場等公共場地投資50多萬元進行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村裡商業網點、超市、餐飲、副食、果蔬和醫療衛生也一應俱全,服務功能也日趨完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一般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
近年來,該村還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注重村民的文化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村規民約,在村口顯眼位置建起宣傳欄,經常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尊老愛幼、互助互愛、鄰里和睦等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先後被評為寧波市「四型」先進黨組織、餘姚市「五好」黨組織、寧波市文明村、寧波市園林式村莊、寧波市生態村、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6200元,實現了物質、精神、政治和生態文明的全面和諧發展。
膠東在線消息 隨著「走進煙台新農村」的開展,記者看到,煙台的農村就像初春的原野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一排排整齊的村居,一條條已經硬化的道路,都在孕育著新的希望。牟平區高陵鎮馬格庄村支書宮欽友的一句話讓記者記憶尤深:「我感覺環境不好,什麼也幹不成。你包括住家也好,有個好環境,在家住也舒服。這個村過去臟亂差,從我們環境改善後,我們招商引資方面就有了新的突破,我們引來了三個企業。」
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應該看到,在一些村民告別了祖祖輩輩居住的低矮平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樓房的時候,也還有不少村子在為吃水難、行路難而犯愁。由於受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他們遇到的難題幾代人都難以克服。不改變這些村莊的落後面貌,就不能全面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從2003年起,海陽市在全市實施了後進村發展升級戰略,每年倒排出70個左右最差的後進村,安排市直部門對口包幫。幾年下來,過去缺水的村子修起了水利工程,為行路難而犯愁的山村鋪上了水泥路;村裡面貌的改變,喚醒了村民們發展經濟的熱情,發展種植、養殖業,引進資金、項目,調整產業結構,古老的鄉村煥發出青春的朝氣。
結合自身實際,棲霞市開展了生態型文明村創建活動,鼓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以蘋果種植為主的高產高效農業,並以果業為中心,發展循環經濟,在蘋果廢枝條上衍生出一個食用菌產業鏈,農民在果業生產中實現連環增值的同時,也給堆放在田間地頭的蘋果枝條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出路。令人聽而生厭的人畜糞便、垃圾什麼的,在棲霞農民眼裡也都變成了可以再生利用的寶貝---沼氣,不少農民家裡做飯、照明都用上了這種綠色能源;在幫助村民消化了廢物、凈化了環境之後,沼氣渣和液體又被當作上等的有機肥送回農田。
牟平區五里頭村是一個城郊村,在村容整治中,他們高點定位,依靠城市化和工業化拉動,一步到位做好舊村改造,建成了一個花園式的村莊。
從各地實踐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沒有固定的模式,要優化生產生活環境,建設新家園,因村制宜就是最好的途徑。對城中村、城郊村,要發揮他們的區位優勢,依靠城市化和工業化拉動,抓好舊村改造,盡快使農村融入城市,使農民變為市民。對經濟強村,要引導他們高起點搞好規劃,使他們不但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面,在村莊環境建設上也要走在前面。而對面上大多數村莊,則要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則,有重點地推進環境建設,繼續抓好村村通油路、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讓村民在環境整治中受益。
應該注意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整治村容環境,也應該按照群眾為主、政府幫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實效的原則進行。只有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讓群眾滿意,新農村建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下倉鎮農村改廁及鎮容村貌環境整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下面我就如何抓好這三項工作提幾點要求:
一、 充分認識改善鎮區環境衛生,村容村貌和改廁工作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居住和生產所處的環境狀況是衡量一個村、一個鎮乃至一個地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前幾年我們鎮里也組織過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前年、去年的改廁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按照市縣兩極對我們的要求,特別是與我們下倉鎮作為薊縣南大門的地位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改廁、鎮容村貌的整治工作,進一步深化認識。這既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表現,也是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還是改善農村投資環境,加快經濟發展,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前年的非典、去年的禽流感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鍾。環境好了,蒼蠅、蚊子少了,也就切斷了病毒和細菌的傳播途徑,保證了農民的身體健康,不會發生因病返貧,因病致困的現象。務工、經商也就有了健康的體質做保證。我們把路修好了,老百姓嘴裡不說心裡也想:幹部還真干點好事,就連串村做買賣的也樂意去路好走的村。環境好了,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經商者來下倉搞開發、辦企業,像王指揮、西屯、大楊各、大李各、豐富村、後屯等幾個村,路修的較好,還安了路燈,這說明他們思想很超前,認識很到位,也說明對這項工作的重視。所以我們要增強抓好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深入宣傳、廣泛發動,使改廁及環境大整治在群眾中達成共識。
我們各村回去以後可以利用廣播、板報、櫥窗、標語等形式,積極宣傳衛生與健康、防病除害知識及改廁、環境綜合整治的意義,深入開展講文明、除陋習活動,下大力量普及整改環境、衛生科普知識,努力培育廣大群眾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為搞好環境衛生大整治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問題是個社會性問題,需要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全鎮幹部群眾和駐鎮單位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有新的提高,樹立強烈的環境意識和責任意識。我們各片、各村要抓出好的典型,讓群眾看
環境整治及戶廁改造實實在在的好處,增強群眾自覺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減少我們的工作阻力,加快工程進度,還可以鞏固已取得的工作成果,有的村以前路修的標准很高,但因缺乏養護,現在道路兩側雜草叢生、亂堆亂放、邊溝填滿雜物,如果我們每家每戶都自覺維護好生活環境衛生,改廁也好,環境整治也好,這一「民心工程「才能取得長期效果,百姓才能長期受益。
三、 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打好改廁及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
農村改廁工作按照市裡精神三年完成,今明兩年我們鎮的任務數量分別是4360座,各村的道路標准及環境衛生特別是津圍公路沿線的鎮區幾個村,給我的總體感覺還有再提高的必要,所以我們67個村都要馬上行動起來,投入到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去,基礎好的村要提高標准,再接再勵,路況不好或還沒進行改廁的村更要積極行動起來,在全鎮范圍內掀起改廁和環境整治工作的高潮,各村要因村而議,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拿出切實可行的改廁的整治方案,象李四蒲、李四前、李四王、東片十幾個村去年修好了各村公路,這為今年環境整治打下了良好基礎,倉永路西段今年也將完成大修工程,希望鄉村公路沿線的這些村多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再努力、再提高、再完善在修好道路的同時,解決好村內環境衛生問題,搞好環境的美化,綠化,建成我們自己的樣板路,示範村,典型村。大仇庄和干八里兩個村就想針對本村養豬戶較多的情況,結合改廁工作,建成沼氣池用於化糞處理,這就是很好的償試,不僅解決了環境問題,也可以提供燃氣,變廢為寶,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嬴。
四、 統籌安排,協調配合,確保改廁和環境整治工作齊頭並進。
我們目前工作任務很多,又將面臨春耕生產,各包片領導和包村幹部要合理安排好各口各線的本職工作和各村的中心工作,在人員和時間上做到統籌兼顧,分清主次,打好時間差。我們的村幹部也要把農村改廁、環境清整及道路維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這幾項工作與小康村建設,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及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結合起來,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鎮里向縣里負責,各村及各駐鎮企事業單位向鎮里負責,要認識到位、責任到位、人員到位。絕不能活多怕累就產生畏難情緒,或見道修好了,環境好了,各戶廁所改不改也不防也不防礙大局的思想,各工職單位也絕不能有我干我的事,環境好不好和我們沒什麼關系的思想。.在各村改廁過程中,有的戶改廁標准挺高,,但卻把廁所建在圍牆外
,影響到道路的鋪設和環境的整治,再有,就是修路過程中,有的村幹部把自己門前修的很好,那些修路沒涉及到的戶就會有意見,所以我們要認真研究制定出改廁和環境整治的方案,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爭取幾項工作能齊頭並進。
五、 精心組織,保證質量,確保改廁和環境綜合整治收到實效。
我們今年的改廁任務是4360座,各村的道路維修,及環境清整(特別是鎮區內的環境衛生)工作量非常大,又面臨春耕生產,所以我們要算好時間帳,及早動手。要弄好經濟帳,做好工程預算,精心組織,盡可能減少經濟損失。
我們可以根據本村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措施抓好改廁及環境清整工作,比如北石庄、王指揮等村,就為改廁的戶統一組織施工,免除人員費,這就極大調動了農民改廁的積極性,加快了工程進度。在具體施工中還要嚴格執行標准,注重工程質量,改廁是一項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決不能貪快求多而忽略工程質量,造成滲水、坍塌。修路過程中要注意路基及排水問題的解決,不能只求路面一時整潔,偷工減料,造成今年修明年墊的豆腐渣工程,絕不能走過場,看錶面,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再有,改廁修路卻是耗資較大的工程,群眾對各項開支很敏感,所以我們要為村開好群眾代表會,發揮理財小組的作用,做到財務公開,村務公開,避免因財務問題造成干群矛盾,形成不穩定因素。
進入南街村,呈現在眼前的是寬闊平坦的街道、林立的樓群、設計別致的公園、賞心悅目的 環境。在這里,你絲毫感覺不到內地農村貧窮落後的氣息,一種清新、整潔、氣派、優雅的 感覺簇擁著你,迫使你急切地去欣賞「豫南一枝花」的嬌容,領略「鄉村都市」的風采。
『叄』 急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論文!!!!!!!!
淺析我國環境保護的形勢及對策【摘 要】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環境管理嚴重滯後,與環境保護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當前環境保護要切實解決好防治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核與放射污染,以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等突出問題。加強環境保護必須採取有力的對策措施:健全環境保護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健全環境管理體制,完善環境監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增加環保資金投入;實行有利於環保經濟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推動環境科學進步,加強環保隊伍建設;落實環境保持責任制,強化環境保護成果效應。
【關鍵詞】環境保護 戰略位置 環境污染 生態破壞 污染治理 生態保護
環境、資源、健康被國際社會認為是可持續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環境保護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這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導方針。我們必須認真貫徹執行,為我國防治污染、保護生態、實現環境根本好轉做出貢獻。
一、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勢在必行
(一)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十五」環境保護計劃指標沒有全部實現,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學需氧量僅減少2.1%,未完成削減10%的控制目標。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簡稱「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和區域的治理任務只完成計劃目標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環境容量,環境污染嚴重。全國26%的地表水國控(國家重點監控)斷面劣於水環境V類標准,62%的斷面達不到III類標准;流經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現富營養化;30%的重點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不到III類標准;近岸海域環境質量不容樂觀;46%的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不到二級標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數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沒有減輕。全國水力侵蝕面積161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許多河流的水生態功能嚴重失調;生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一些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退化。農村環境問題突出,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危險廢物、汽車尾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污染持續增加。應對氣候變化形勢嚴峻,任務艱巨。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經集中顯現。我國已進入污染事故多發期和矛盾凸顯期。
(二)當前我國環境管理工作嚴重滯後
環境形勢嚴峻,保護環境緊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工作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一些地方對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治理進程緩慢,市場化程度偏低;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監督能力薄弱,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科技、宣教和綜合評估能力不足,部分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
(三)加強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必須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實際行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強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痛下決心解決環境問題。
二、當前必須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一)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二是要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三是要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峽庫區、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點海域和河口地區作為重點,加強海洋環保工作。五是要嚴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選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強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四是要根據環境狀況,確定不同地區的脫硫目標,制訂並實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規劃。五是要制訂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治理規劃,加大煙塵、粉塵治理力度,採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能源,積極發展核電,有序開發水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為重點,加強城鄉環境保護
一是要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二是要在建設中注重保護自然和生態條件,盡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塗濕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動植物等自然遺產,努力維護地區的生態平衡。三是要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應依法調整。四是要合理使用農葯、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
(四)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
一是要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二是要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約型社會。四是要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五是要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五)以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為重點,確保核輻射環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強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國家對核設施的環境保護實行統一監管。二是要科學制訂核電發展規劃,核電建設要充分考慮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廢物處理處置等問題。三是要加強在建和在役核設施的安全監管,加快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步伐。四是要加強電磁輻射和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監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監管體系。剩餘內容參考 http://www.studa.net/huanjing/091209/15050066-2.htmldfs
『肆』 急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論文3000字
淺析我國環境保護的形勢及對策 【摘 要】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環境管理嚴重滯後,與環境保護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當前環境保護要切實解決好防治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核與放射污染,以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等突出問題。加強環境保護必須採取有力的對策措施:健全環境保護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健全環境管理體制,完善環境監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增加環保資金投入;實行有利於環保經濟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推動環境科學進步,加強環保隊伍建設;落實環境保持責任制,強化環境保護成果效應。 【關鍵詞】環境保護 戰略位置 環境污染 生態破壞 污染治理 生態保護環境、資源、健康被國際社會認為是可持續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環境保護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這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導方針。我們必須認真貫徹執行,為我國防治污染、保護生態、實現環境根本好轉做出貢獻。 一、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勢在必行(一)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十五」環境保護計劃指標沒有全部實現,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學需氧量僅減少2.1%,未完成削減10%的控制目標。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簡稱「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和區域的治理任務只完成計劃目標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環境容量,環境污染嚴重。全國26%的地表水國控(國家重點監控)斷面劣於水環境V類標准,62%的斷面達不到III類標准;流經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現富營養化;30%的重點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不到III類標准;近岸海域環境質量不容樂觀;46%的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不到二級標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數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沒有減輕。全國水力侵蝕面積161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許多河流的水生態功能嚴重失調;生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一些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退化。農村環境問題突出,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危險廢物、汽車尾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污染持續增加。應對氣候變化形勢嚴峻,任務艱巨。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經集中顯現。我國已進入污染事故多發期和矛盾凸顯期。 (二)當前我國環境管理工作嚴重滯後 環境形勢嚴峻,保護環境緊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工作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一些地方對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治理進程緩慢,市場化程度偏低;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監督能力薄弱,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科技、宣教和綜合評估能力不足,部分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 (三)加強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必須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實際行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強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痛下決心解決環境問題。 二、當前必須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一)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二是要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三是要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峽庫區、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點海域和河口地區作為重點,加強海洋環保工作。五是要嚴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選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強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四是要根據環境狀況,確定不同地區的脫硫目標,制訂並實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規劃。五是要制訂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治理規劃,加大煙塵、粉塵治理力度,採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能源,積極發展核電,有序開發水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為重點,加強城鄉環境保護 一是要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二是要在建設中注重保護自然和生態條件,盡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塗濕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動植物等自然遺產,努力維護地區的生態平衡。三是要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應依法調整。四是要合理使用農葯、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 (四)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 一是要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二是要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約型社會。四是要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五是要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五)以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為重點,確保核輻射環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強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國家對核設施的環境保護實行統一監管。二是要科學制訂核電發展規劃,核電建設要充分考慮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廢物處理處置等問題。三是要加強在建和在役核設施的安全監管,加快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步伐。四是要加強電磁輻射和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監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監管體系。 剩餘內容參考
『伍』 給一篇上虞生態環境的論文1000字
生態建設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是區域發展的熱點問題。
1、生態市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全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前提是全面發展,中心是協調發展,根本是可持續發展。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不僅要為今天的發展盡力,更要對明天的發展負責;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系,為今後的發展提供可以永續利用的資源與環境。建設生態市,正是按照科學發展觀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和循環經濟理論提出來的。我們要通過生態市的建設,實現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經濟社會最大限度的發展,以最小的社會、經濟成本保護資源和環境,既創建一流的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又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而使經濟發展走上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保護型、循環經濟型之路,確保我市經濟社會在整體上的全面發展,在空間上的協調發展,在時間上的持續發展。
2、生態市建設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當前,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已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尺度。生態環境越好,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越強。從這個意義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市目前的產業結構以機電、化工、輕紡、建築四大產業為主,其中機電和化工是我們的支柱產業。近年來,隨著化工業的蓬勃發展,部分區域的環境惡化趨勢日益加劇,環境容量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日益明顯。如果我們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隨著經濟總量增長,甚至高於經濟總量增長,那麼,離累積性環境問題的爆發將為期不遠,到那時我們不僅將失去發展空間,甚至會影響生存的空間。
生態市建設的適時提出,為我們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途徑。堅持通過污染治理消除污染嚴重的劣勢,發掘生態經濟發展較快的「潛在優勢「,保持杭州灣新區的區位與集聚優勢。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我市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進行重新整合和配置,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從而緊緊抓住21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由龍山時代和曹娥江時代直接邁向杭州灣時代,呼應大紹興,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不斷增強上虞區域競爭力,進而在國內外兩個市場有所突破,贏得先機。
3、生態市建設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
層次,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的追求。開始注重城市的人居環境,普遍關心環境衛生、生態質量等問題,而且迫切要求這些方面盡快得到更大的改善。經過這幾年對城市污染源的綜合整治,我們上虞的生態環境與前幾年相比應該說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離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各級黨委、政府,我們這些黨員幹部,怎麼去為人民服務?怎麼去實踐「三個代表」?貫徹「三個代表」,必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建設生態市,努力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宜人的居住環境,是一件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一項為民盡責、民為謀利、為民興業的民心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為人民群眾創造優美、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住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真正實踐「三個代表」,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總之,生態市建設是大勢所趨,時代所期,人心所向。各級、各部門必須深刻認識建設生態市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建設生態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生態市建設作為事關上虞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戰略任務,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堅持不懈地扎實推進。
:
1、發展生態工業
優化工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生態優先,發展第一,強化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雙贏」意識。應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拓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引進、培育、發展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項目和企業,重點扶持機電、節能環保產業,改造提升輕紡等傳統產業,適度發展化工業和新型建材業,積極培育電子信息、生物醫葯等新興高新技術產業,限制壓縮重污染和高耗低效產業,形成以機電、化工、輕紡、節能環保四大支柱產業為主導,其它產業協調發展的工業格局。
合理空間布局,推進產業集聚。以企業規模化、產業集聚化、經濟特色化、污染治理集中化、資源利用集約化為目標,加快實施「北工中城南閑」的市域發展戰略。按照城鎮體系規劃所確定的市區——中心鎮——一般鎮三級城鎮發展布局和高效、集約化的城市產業發展要求,按照梯度集聚、合理規劃的原則和環境資源稟賦特點,優化全市工業空間和產業布局。建立工業發展嚴控區,做大做強杭州灣上虞新區,做優做高上虞經濟開發區,做活做特鄉鎮(街道)工業集聚區。重點扶持杭州灣上虞新區、上虞經濟開發區和豐惠勞保用品、崧廈傘業等一批重點開發區和特色工業集聚區,整合、壓縮不規范的鄉鎮工業集聚區。採取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向工業集聚區集聚,形成以城區為中心,上三高速、329和104國道等重要交通干線為發展軸,以杭州灣上虞新區和經濟開發區為集聚發展區,以豐惠、小越、崧廈、章鎮、上浦為發展點,符合產業發展與布局規劃和生態市建設規劃的市域集聚態產業空間布局。積極引導廢水、廢氣排放量較大的項目和企業向杭州灣上虞新區集聚,嚴格控制化工、印染等廢水、廢氣污染較嚴重的建設項目在杭州灣上虞新區外落戶建設,嚴格控製造紙、食品脫水加工等廢水排放量較大的建設項目在污水集中收集輸送管網之外的區域選址建設,分散在城區內和虞中、虞南地區對環境污染影響較大的工業企業限期轉產或搬遷。
推行清潔生產,建設生態園區。大力實施清潔生產審計,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技術,鼓勵選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生產工藝、設備。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工業生態鏈,實現工業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管理,未通過環保「三同時」驗收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準投產。組織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立區域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加強工業園區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完善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生態化改造
2、發展生態農業
建設特色優勢生態農業。調整糧經結構、種養結構、品種結構,逐步提高經濟作物、水產養殖、林特產品和畜禽產品在農業中的比重,重點發展蔬菜、水產、花卉、茶果、畜牧五大產業,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形成穩定的生態農業經濟體系。根據各地農業發展的區域條件和比較優勢,按照「開拓市場、優化結構、提高品位、增加效益」的要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優化區域布局,推動名特優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區。在城郊和虞中平原水網地區構築城郊型優高農業區,建設優質蔬菜產區、花木種植區、名優特色水果種植區、高檔水產養殖區;在虞南丘陵山地構築生態型農林特產區,建設綠色有機農產品區、生態農業特色產業區,建設「後花園」、「休閑區」。積極開發休閑觀光農業。
推行綠色生產經營。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發展綠色農業,推行綠色生產營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實施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組織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著力提高綠色有機農產品比重。通過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生態示範基地建設,帶動千家萬戶發展生態農業。突出發展茶葉、乾果、水果、蔬菜、竹筍等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綠色有機名特優農產品。
強化農產品質量管理。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大力引進推廣優質高效的農產品新品種。積極推廣病蟲害無害化防治技術、動植物品種優化技術、農產品標准化生產技術和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科學用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和各類有害葯物。實施農業生產過程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標准化,突出安全衛生指標,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和檢測體系。
3、發展生態旅遊
全面整合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緊緊圍繞「打造虞南旅遊休閑基地,建設長三角都市後花園」的總體發展目標,著力構築曹娥江濱水觀覽遊憩帶、春暉白馬湖文化生態休閑區、洪山湖祝家莊古典風情休閑度假區、陳溪一覆卮山健身運動休閑區、四明一鳳鳴山養生游覽度假區、東山文化觀光區「一帶五區」的生態旅遊框架,努力成為杭、甬旅遊集散城市的副中心及浙東黃金旅遊線上的旅遊節點。切實加強旅遊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維護景區資源和當地生態系統,打造優美舒適的生態旅遊環境。提高旅遊區的文化品位,挖掘、包裝具有上虞特色的「東山文化」、「曹娥文化」、「虞舜文化」、「英台文化」、「春暉白馬文化」、「青瓷文化」和「名士文化」,打響生態旅遊品牌,做大、做精生態旅遊產業。
第三、加強生態建設。
這是建設生態市的重點,也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突出抓好三點: 一是加強城市生態建設。發揮城區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森林進城」,建設以山體為綠被,以河流水系、交通綠地為脈絡,街道、小區、單位綠地為補充的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城區綠地生態體系。充分利用濱江優勢,實施曹娥江「一江兩岸」綠化景觀帶建設,營造特色鮮明的城市中心景觀區,展現生態型城市的魅力。利用杭甬運河、百松河、西橫河三河貫穿城區的自然條件,精心打造城區碧水綠林人文景觀帶。加強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在人民路、三環路、四環路、南北中心大道、百松公路、百豐公路、329國道、104國道等重要交通干線兩側建設縱橫交錯的綠色生態走廊。加強百官半山、豐山、曹娥鳳凰山、峰山等自然山體的景觀建設和森林、植被保護,建設城區生態休閑綠地,建設市民廣場、青春廣場,合理布置街道綠化,增強城市「綠肺」功能。二是加強農村生態建設。整治村落環境。結合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每年100個行政村的進度,開展「百村整治」示範活動。按照布局合理、設計科學的要求,全面規劃農村居民點的建設,拆舊建新,改造「空心村」,植樹綠化,整治環境衛生,改善村容村貌,達到道路硬化、四旁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布局優化、住宅美化、服務強化等八化要求,以良好的居住環境、完備的基礎設施、優質的社區服務實現農村城鎮化。同時選擇生態優勢突出、經濟條件較好的行政村,大力開展生態村建設工作,建設綠色生態家園。三是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完善城鎮排水系統。新建排水系統採用雨污分流制,對現有合流制管道採用截流式合流制,並在道路改造、舊城改造中逐步建成分流制。近期重點加快建制鎮污水收集系統的建設步伐,完善城區污水收集系統,盡快完成城市污水處理廠截污范圍內建制鎮的生活污水納管統一處理工作,保證至2007年全市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60%以上。非城市污水處理廠納污范圍內的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按照集中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予以實施,並盡可能考慮與工業集聚區合建集中污水處理廠。章鎮、豐惠、湯浦等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較大鄉鎮可分別建設小型污水處理廠;其餘南部各鄉鎮由於人口不多,且較為分散,應採取地埋式無動力生活污水凈化池或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至2007年,所有城市污水處理廠納污范圍外的建制鎮必須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加快建設和完善城鎮垃圾收集處置系統,建設相應的環衛基地和環衛設施,積極推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近期加快改造、擴建位於城東驛亭鎮的城市垃圾填埋場,以滿足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需要,其它各鄉鎮近期必須完成現有垃圾填埋場規范化改造,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中期結合杭州灣上虞新區熱電廠建設,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集中處置市區和道墟、崧廈、小越、驛亭、謝塘、蓋北、瀝海等鄉鎮及杭州灣上虞新區的生活垃圾,集中處置一般可燃固體廢棄物;並逐步關閉這些鄉鎮的小型垃圾填埋場,做好覆土、綠化和防滲等工作;同時在這些鄉鎮建設密閉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提高垃圾收運效率。在小型垃圾焚燒設施技術經濟條件可行的情況下,在虞南的豐惠、章鎮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其它鄉鎮因較為分散,仍以建設小型無害化垃圾填埋場自行填埋處置為主,或建設垃圾堆肥廠進行綜合處理。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生態市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生態市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多、涵蓋面廣,同時也是一個長期建設和漸進發展的過程,任務重、時間長、要求高。各級各部門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扎實工作,穩步推進,堅持不懈地把生態市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健全創建機制
生態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各行業,必須切實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協調行動。建立以黨政一把手為首,由分管相關工作的副市長、有關部門及重大工程項目的負責人組成的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生態市建設規劃的實施,協調解決生態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重大問題,確定各階段的重點任務。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和處理生態市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並對各項生態建設任務實行目標管理。辦公室要保證人員編制到位和資金保障到位。市級各部門、各鄉鎮(街道)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切實加強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明確分管領導,明確職能科室或辦公室。同時要加強市級各部門、各鄉鎮(街道)之間的配合、聯系和協調,建立工作通報制度和交流制度,形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良性互動的工作推動機制。
建立生態市建設首長負責制,把生態市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將生態市建設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在生態市建設工作中取得成績的予以相應的獎勵,對嚴重影響生態市建設或發生生態環境破壞事故的單位和主要領導給予必要的處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級各部門、各鄉鎮(街道)要把生態市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將生態市建設的年度目標、任務納入對市級各部門、各鄉鎮(街道)的年度考核內容,並將生態市建設的年度目標、任務逐項分解,下達到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簽訂目標責任狀。並建立生態市建設評估機制和行政效能監察機制,按照生態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與考核評價制度,對全市及各鄉鎮、各部門生態市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動態評估,科學地分析和評價生態市建設的成效和階段性成果。市級有關部門、單位要嚴格按照生態市建設的職責要求,把生態市建設內容結合到本部門的重點工作中。各鄉鎮(街道)要按照生態市建設目標責任書要求,抓緊制訂工作計劃,切實抓好落實。使建設任務落實到基層,實現任務到人,措施到位,確保生態市建設工作卓成有效。
2、抓好項目,落實政策,保障創建成效
建設生態市,關鍵要抓項目。沒有一定數量、質量的項目,建設生態市就是空中樓閣。抓住了項目,也就是抓住了生態市建設的「牛鼻子」。我們在招商引資活動中,要利用生態品牌引項目、爭項目、建項目。重點是抓好生態項目的開發、篩選、包裝、申報和實施工作,以生態項目推動生態市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要選擇對生態市建設、上虞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力強、社會效益好、近期可以啟動的項目,各鄉鎮(街道)、各部門要拓寬思路,多思考、多挖掘。凡是可以利用生態條件,可以掛上生態市建設的項目都可以充分挖掘出來。環保、發計、經貿等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及時綜合和篩選。 建設生態市,必須要有相關配套的政策保障。切實加大創建生態市的政策扶持力度,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要優先保證用地、用水、用電,並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和政策傾斜。到2012年,市政府計劃安排295.15億元的資金用於生態市建設,各鄉鎮(街道)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單位也要籌措相應的資金用於生態市重點建設項目。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和對社會資金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改革的思路,運用企業化、產業化、市場化的機制,鼓勵、支持社會資金投向生態市建設,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逐年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投入占同期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以及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撥出300萬元資金,專項獎勵、補助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發展生態經濟、開展清潔生產、創建生態鎮(街道)村等項目和在生態市建設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制定鼓勵退耕還林優惠政策,加大退耕還林工作力度。建立自然資源與環境有償使用機制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對資源受益者徵收資源開發補償費和生態環境補償費。
3、強化宣傳,全民參與,營造創建氛圍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路等媒體,拓寬思想,創新載體,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生態市建設的輿論宣傳,進行多種形式的生態環境教育和科普宣傳教育,使生態市建設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使單位和市民明確自己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增強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加強消費引導,大力推行綠化消費和可持續消費,在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風尚。把生態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培育和弘揚。通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宣傳教育,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廣泛開展生態文明觀和文明發展觀教育,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牢固樹立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的觀念,使人民群眾像關注經濟增長數字那樣關注環境質量的改善,像關心社會穩定那樣關心環境安全。在全市上下形成不重視生態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視生態的幹部是不稱職的幹部、不重視生態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不重視生態的公民是不具備現代文明意識和公民這樣一種共識。
建立完善的公眾參與機制,暢通交流渠道。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法律和民主監督作用,進一步加大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及群眾的輿論監督力度,表揚先進典型,揭露違法行為,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建立環保問題公眾聽證會制度,不定期地公布環境狀況和環保工作的信息,擴大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如重點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信息等,為公眾關注環保、參與環境監督和咨詢提供必要條件。把開展生態市建設切實轉化為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實現生態市建設的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
『陸』 日照生態村的建設資料,像政府的公示文件,地方的政策等等。做論文用的,越詳細越好,謝謝。
需要的話我們為您效勞,創作團隊陣容強大,畢業、職稱及各類論文創作經驗豐富,配以大量學校購買的數據資料庫供查詢,保證論文原創,質量過硬。
q我
『柒』 急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論文3000字 謝謝!!!
淺析我國環境保護的形勢及對策【摘 要】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環境管理嚴重滯後,與環境保護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當前環境保護要切實解決好防治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核與放射污染,以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等突出問題。加強環境保護必須採取有力的對策措施:健全環境保護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健全環境管理體制,完善環境監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增加環保資金投入;實行有利於環保經濟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推動環境科學進步,加強環保隊伍建設;落實環境保持責任制,強化環境保護成果效應。
【關鍵詞】環境保護 戰略位置 環境污染 生態破壞 污染治理 生態保護
環境、資源、健康被國際社會認為是可持續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環境保護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這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導方針。我們必須認真貫徹執行,為我國防治污染、保護生態、實現環境根本好轉做出貢獻。
一、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勢在必行
(一)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十五」環境保護計劃指標沒有全部實現,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學需氧量僅減少2.1%,未完成削減10%的控制目標。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簡稱「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和區域的治理任務只完成計劃目標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環境容量,環境污染嚴重。全國26%的地表水國控(國家重點監控)斷面劣於水環境V類標准,62%的斷面達不到III類標准;流經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現富營養化;30%的重點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不到III類標准;近岸海域環境質量不容樂觀;46%的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不到二級標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數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沒有減輕。全國水力侵蝕面積161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許多河流的水生態功能嚴重失調;生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一些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退化。農村環境問題突出,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危險廢物、汽車尾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污染持續增加。應對氣候變化形勢嚴峻,任務艱巨。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經集中顯現。我國已進入污染事故多發期和矛盾凸顯期。
(二)當前我國環境管理工作嚴重滯後
環境形勢嚴峻,保護環境緊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工作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一些地方對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治理進程緩慢,市場化程度偏低;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監督能力薄弱,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科技、宣教和綜合評估能力不足,部分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
(三)加強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必須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實際行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強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痛下決心解決環境問題。
二、當前必須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一)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二是要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三是要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峽庫區、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點海域和河口地區作為重點,加強海洋環保工作。五是要嚴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選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強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四是要根據環境狀況,確定不同地區的脫硫目標,制訂並實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規劃。五是要制訂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治理規劃,加大煙塵、粉塵治理力度,採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能源,積極發展核電,有序開發水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為重點,加強城鄉環境保護
一是要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二是要在建設中注重保護自然和生態條件,盡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塗濕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動植物等自然遺產,努力維護地區的生態平衡。三是要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應依法調整。四是要合理使用農葯、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
(四)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
一是要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二是要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約型社會。四是要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五是要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五)以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為重點,確保核輻射環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強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國家對核設施的環境保護實行統一監管。二是要科學制訂核電發展規劃,核電建設要充分考慮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廢物處理處置等問題。三是要加強在建和在役核設施的安全監管,加快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步伐。四是要加強電磁輻射和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監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監管體系。剩餘內容參考 http://www.studa.net/huanjing/091209/15050066-2.html
『捌』 關於海南農業發展的論文怎樣寫啊三千字啊。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按照比較效益最大化和生態平衡的原則,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積極實施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收2000例計劃,搞好示範村結構調整規劃與布局,加強指導和服務,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示範村農民人均增收534元,同比增長15%,大大高出全省平均增長幅度。加速發展優勢產業,瓜菜、水果產值占種植業的比重明顯提高,畜牧業在大農業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以高效經濟作物下水田和發展設施農業為突破口,制定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性意見,及時召開現場會加以推動,種植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冬季瓜菜實現面積、出島量、產值「三超歷史」的目標,其中產值55.7億元,比上年增長54.1%,是「十五」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全省香蕉下水田新種面積達13萬畝,香蕉種植總面積達65萬畝,產量突破百萬噸大關,產值達25.4億元;推廣甘蔗下水田15萬畝。設施農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全省設施大棚栽培面積突破5萬畝,西甜瓜下水田3萬畝。積極發展制種產業,全省早造制種面積11萬畝,生產雜交稻種子477.7萬公斤,全年推廣超級稻10萬畝。以實施橡膠良種補貼為契機,加快發展優勢熱作產業,落實橡膠良種補貼資金496.38萬元,民營橡膠良種補貼面積5.85萬畝,充分調動農民種膠積極性,新種橡膠面積32.09萬畝。依託「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的優勢加快畜牧業發展,畜牧業實現增加值57.31億元,同比增長6.9%。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全省建立177個養殖專業村,新增規模養殖戶1萬戶。生豬出欄50頭以上規模的比例達37.2%,肉雞出欄2000隻以上規模的比例達75.2%。實現生豬出島38萬頭,同比增長82%;文昌雞出島量2000萬只,同比增長66.7%,完成了生豬主要依靠進島、島內自給到批量出島的重大轉變。
[農產品質量安全] 加強農產品基地認證和產品認證,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49.2萬畝,全省累計認定無公害生產基地205個,面積268.2萬畝,組織申報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達26個。加強3個部級和8個省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基地建設,組織編制和實施37個農業標准化項目。加強20個省、市縣級農葯殘留速測中心和99個鄉鎮農葯殘留速測站建設,扶持39家企業建立農葯殘留速測點,農產品抽檢達標率為95.6%。組織開展農資打假、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及毒鼠強專項整治等活動,加強農業生產源頭管理。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建設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運行機制,深入開展春秋動物防疫行動,落實全面免疫、預檢制度和免疫責任人制度,加強重大動物疫情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確保產地檢疫率、屠宰檢疫率達100%,連續3年實現全省無豬瘟、無高致病性禽流感、無新城疫等重大疫情。植物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採取綜合性措施防控東亞飛蝗,防控面積95萬畝,確保東亞飛蝗「不起飛、不成災」;加強三葉草斑潛蠅、螺旋粉虱、稻飛虱、黃龍病等防控工作,確保「控制位、不蔓延」。
[農業科技與農民培訓] 積極實施農業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測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工程。制定實施《2006年海南省農業科技入戶行動方案》,加強瓊海、文昌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範縣建設,建設2000個科技示範戶。引進推廣農作物和畜禽優良22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85%,完成主推品種推廣面積20.8萬畝,推廣雜交肉豬23萬頭,完成主推技術面積103萬畝,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80%。以萬寧、文昌、儋州三市縣測土配方施肥示範項目實施為重點,在瓜菜、水稻、甘蔗等作物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省發放施肥建議卡4萬多份,建設測土配方施肥示範點30個,輻射帶動農戶5萬戶,推廣面積達140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落實農機購機補貼資金790萬元,補貼機具2587台(套),全省享受購機補貼的農戶2450戶,在購機補貼政策的激勵下,全省農機市場呈現農機具熱銷局面。扶持發展農機服務組織,建設農機示範村。全省完成機耕面積262.5萬畝,同比增長9.1%,完成水稻機收面積130萬畝,同比增長33%,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22.4%。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轉移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和就業能力,全省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和技術講座4500多期,發放技術資料、VCD光碟10萬份,培訓農民70多萬人次,安排陽光工程培訓補助資金500萬元,培訓3.3萬人,培訓轉移就業2.8萬人,在陽光工程主體培訓的帶動下,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8.5萬人。
[農產品保鮮加工] 實施農產品加工推進計劃,逐步優化農產品加工業布局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結構,建設一批大宗優勢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加工原料基地和專業加工園區,全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規模企業新增13家,達到75家,實現增加值4.8億元,同比增長11.4%。抓好果蔬冷藏保鮮加工,落實補貼資金250萬元,拉動企業投資1億多元,年內新建、擴建冷藏保鮮項目16個,新增冷藏保鮮能力2萬噸。新上一批檳榔等熱作產品深加工項目,拉動檳榔產業快速發展。抓好定安塔嶺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建設,引導企業向加工園區聚集,目前進入園區的加工項目達19個,總投資4.08億元。
[農村沼氣] 編制完成全省沼氣建設總體規劃並分步實施。農村沼氣建設有效地與改圈、改廁、改廚結合起來,與文明生態村建設結合起來,與循環農業和節約型農業發展結合起來,抓好「四個一」沼氣工程(一個豬場、一個果園、一個學校、一個村莊各建一個大中型沼氣池)試點示範,取得良好效果。組織實施農村沼氣國債項目,新建農村沼氣池3.63萬個,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舉辦沼氣技術培訓班,年內培訓人員5萬人次,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沼氣技工達2656人,基本滿足沼氣施工需求。積極推廣「豬—沼—作物」生態循環利用模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依法治農]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補貼政策,保障農村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制定《海南省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堅決遏制農村「三亂」收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和民主議事制度,在瓊海市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開展村級債務債權摸底清查工作,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完善農業地方法規體系,進一步明確農業立法的重點,把無疫區動物疫病控制、農業投入品監管、農產品市場准入的強制性管理等優先納入我省農業法制建設的重點。加強普法宣傳,有2886人重新取得農葯上崗資格。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對符合條件的1011個執法人員重新換發新的執法證。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組織全省性農資打假大行動和農機監理大行動,查獲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數量916769公斤、31690台件,貨值金額487萬元,查處756起,檢查企業9174個/1084次,整頓市場2676個/613次,受理舉報案件121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75個,挽回經濟損失436萬元。全年不斷規范農業行政許可管理,繼續推進農業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全年審批許可項目317項。(供稿:廳辦公室 陳月花)
『玖』 求山東日照建設生態村的相關資料,政府公示的文件,地方政策等等。做論文用的,越詳細越好。謝謝。
山東日照已建成30個市級生態村山東省日照市農村環保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建成省級以上環境優美鄉鎮15個,市級生態村30個。有31個農產品被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有38個產品取得了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這是記者從7月24日召開的日照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了解的信息。據介紹,為推動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日照市啟動了「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和「新農村健康行動」,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已建成省級以上環境優美鄉鎮15個,市級生態村30個,其中莒縣城陽鎮創建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同時,在全市實施了以減少農葯、化肥施用量,保產量、保質量、保環境為主要內容的「兩減三保」行動計劃。逐步建立了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的長效管理機制,目前日照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53%。
金秋時節,正是大姜收獲的季節。霜降前後,姜農們紛紛滿懷期盼地走進姜田,在大姜散發的特有氣息中,迎來一年的好收成。日前,記者來到山東省威海市大姜種植主產地—乳山,實地探訪2010年的大姜收成和市場行情。鮮姜:同比實現增收,畝產最高5000公斤午後時分,乳山市夏村鎮西北庄村委會主任張青像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去田裡逛逛。「我們村水澆條件不錯,土壤適合種植大姜。」張青指著自家的姜田告訴記者,「那3畝大姜是我家的,都快收完了。」順著張青的手望去,數排綠油油的大姜成熟待采,周圍幾戶姜農正在姜田裡掘地、抖土、割秸,將剛刨出來的大姜剪掉姜葉、清除泥土後,整齊地擺放在筐中。
「『一步一點,一里一碗』,非常艱辛,古時都沒有多少人願意來油坊工作,現在傳統的手工榨油逐漸被機器榨油所取代,這種手藝也漸漸失傳。」高飛向記者說:「我們一定要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父子二人隨後一致向記者表示:「奧運來了,我們現在有個願望,希望來陝西旅遊的外省朋友和國際友人能來看看老油坊,領略一下我們關中特有的傳統工藝。」西安市群藝館王升榮館長表示:該老油坊是目前發現的關中地區年代最久,規模最大,仍在運行的原生態老油坊,是清代光緒13年(公元1887年)修建的,堪稱關中地區傳統手工榨油工藝的活化石,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全國也十分罕見。
在永昌路金客隆超市,「瘦」過身的農夫果園顯得特別醒目,不僅一改往日的「笨重」,而且瓶身上還多了斜紋的凹位方便隨手攜帶。該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廠家推出的「升級版」,很受消費者歡迎。但記者看到,這種換了新包裝的農夫果園30%為混合果蔬汁,包裝上標注的凈含量是500ml,比舊包裝少了100ml,而價格卻與以前一樣。同時,記者發現雀巢冰爽茶新包裝凈含量從原來500ml減少為480ml,市面價為3.0元。記者拿起其中一瓶新裝的480ml雀巢冰爽茶發現,新裝冰爽茶雖然高度沒變,但就因瓶身的巧妙變化,容量上比舊裝減少了20ml的容量。
希望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