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素材
㈠ 我想要作文素材,精華版的!
賈誼(前200——前168)
萬籟懼寂,剔亮的露珠順著野草滴落在洛陽乾涸的沙石上。寒霧縹緲,一個凜然的身影隨風飄搖,那是趕赴的賈生。在他身後,一輪血紅的旭日掙出水面,傲立於漢朝昏黃的天宇中。
月光融融,西風蕭蕭。長沙王府里你正為戰禍初平,百廢待興,卻又諸侯割據、危機四伏的現實而愁眉不展。借著這秦時的遺風殘月,你滿腔熱血如江水滔滔,在心中匯聚成那驚世曠古的《過秦論》。
秋波浮動莫名湖畔,業績初顯。你卻獨倚寒窗,將自己三十四歲的生命浸沒於懷王之死的深深自責中,無盡的流水融入滔滔的歷史長河,洗凈千古多少赤膽忠心。
完成男人的尊嚴——司馬遷
就在著手寫《史記》之際,「李陵之禍」不期而至。獄中的寒風刺骨,毒卒拷打使他幾欲自殺。他仍心存僥幸,期盼著武帝開恩,卻等來了「誣上」的罪名。腐刑、親朋遠離、酷吏凌辱讓他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遭到摧殘。然而,他從「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的遭受中獲得了新的生命動力,隱忍苟活,棄小義,雪大恥,終於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名垂後世。
曹植(192-232)
他出口成文,下筆成章,曾博得曹操的歡心,曾充滿了「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的豪情,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仁人志士無不敬仰。
然而出身權傾一世的曹家。註定他命途多舛。本可成為至高無上的君王,卻由於他的不拘小節,不得「曹心」而葬送了他的大好前途。面對手足相殘他「七步成詩',悲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懷瑾握瑜,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志難酬,他借酒澆愁。想當年「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到頭來只能以豪飲而留名,贏得了「寂寞聖賢」的悲涼美名。
嵇康
尋尋覓覓。
他一直在尋找,找他心中的那一片竹林,那片可以讓他「目送飛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竹林。
但是,
作為有才卻有性情孤傲的他,鍾會這個小人不允許他擁有那樣一片竹林。
身為曹家的女婿,司馬集團不允許他擁有那樣一片竹林。
生於一個政治風雲雲譎波詭的年代,那個年代更不允許他擁有那樣一片竹林。
那片竹林,在他的世界不存在。
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只能將心靈寄託在那一曲《廣陵散》中,在琴聲中與那片竹林相遇
㈡ 關於蘇軾的高中作文素材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餘(186cm)蘇軾為人豁達心胸寬廣,宋高宗乾通六年,贈太師。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佑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年),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後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品),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年—1066年)、弟弟蘇轍(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傑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與《前後赤壁賦》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在詩中難免有些政治思想。
㈢ 愛國主義 的素材
我愛祖國啊,是您給予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在遼闊的大地上茁壯成長;祖國啊,是您哺育多少英雄兒女,您為了明天的燦爛和輝煌,付出了多少艱辛和汗水。
2008年初,一場罕見的雪災襲擊中國南方,大雪紛飛,引起交通堵塞,通訊中斷,昔日令人贊嘆的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今日卻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到處冰天雪地,雖然大雪冰凍了大地,卻沒有凍僵中國人民的信心,中央領導人為了大家能過好祥和、愉快的春節,在日理萬機中,不辭辛苦,千里迢迢,風塵僕僕來到現場,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指揮安排工作,他們勇敢,不畏艱辛的精神感動了我們十三億人,中國人民同甘共苦,風雨同舟,度過了難關。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四川省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霎時房屋紛紛倒塌,交通、通訊癱瘓,尖叫聲和哭喊聲混雜在一起,撕心肺裂,彌漫天際,在這危急時刻我們的解放軍同志在第一時間迅速趕到災區援助受災百姓,陸路不通了,走水路,水路不通了,就徒步,時間就是生命……;同時,災區的百姓也在勇敢地自救,災區的情況時刻牽動著全球華人的心,中國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捐錢、捐物、獻血,他們還自發地集會用行動鼓舞著災區的人民——四川雄起!中國雄起!此時此刻我深深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
,2008年8月8日8分,奧運會終於拉開了序幕,林浩作為小小護旗手與姚明一同引領中國代表隊出場,賽場上體育健兒展現了敢於拼搏的精神風采,中國奪得了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於8月24日8時北京奧運會圓滿結束,也展現了我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讓全世界了解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繼奧運會後,又迎來一件舉國矚目的大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中國實現了第一次太空行走,我國航天技術又進入了新的里程碑,我們祖國多麼神奇,多麼有智慧啊!
2008年真是令人難忘的一年,跨過了災難,贏過了榮耀。在經歷如此多動人心魄的事件之時,我們的祖國就像大山一樣,是全國人民的靠山,支撐著廣大人民的信心;經歷過如此多不平凡的事件之後,我們的祖國還像深藏不露的大江大河一樣,平靜、祥和、一如既往地朝著目標堅定地前行。我能不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嗎?
㈣ 有關「忍耐」的議論文素材
(1)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降伏,勾踐佯裝稱臣,為吳王夫差養馬,吳王患病,勾踐親口為其嘗糞,獲得信任,被放回國。回國後的勾踐體恤百姓,減免稅賦,並和百姓同吃同住。他還在頭頂掛上苦膽,經常嘗苦膽之苦,憶在吳國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練,勾踐終於一舉滅吳,殺死夫差,實現了復國雪恥的抱負。
(2)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污辱司馬懿的故事也是人人皆知。諸葛亮六齣祁山時駐扎五丈原,司馬懿深知自己的韜略不如諸葛亮而採取拖延戰術久不出兵。諸葛亮派人向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裝,並遞信說:「你如果不敢出戰,便應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男子氣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戰。」司馬懿的左右看後,非常氣憤,紛紛請戰,但司馬懿卻堅守不戰。不久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死,司馬懿沒傷一兵一將,不戰而勝。難怪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韓信的這個典故只是要表明「能屈能伸,此之謂大丈夫」的道理
(3)韓信的這個典故只是要表明「能屈能伸,此之謂大丈夫」的道理
能屈能伸:指能彎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時能忍耐,在得志時能施展其 抱負。沒有志氣的人在惡勢力面前屈服,亦常以此語解嘲。語本《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信,同「伸」。
借典故表明「看吧,那人能屈能伸,成了大丈夫。」
而不是表明屈了後就必然成為大丈夫
如果韓信當初沒受辱,誰也不能推斷他會不會功成名就
㈤ 求些議論文素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290652/
忠實一件事,把這件事看作自己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這就是《莊子》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忠實、專注。
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引用了五處孔子的話,兩處莊子的話,一處曾國藩的或,一處朱熹的話,一處佛門訓言,一處老子的話,一處《禮記》的話。
唐朝名僧百丈禪師長教訓弟子:「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並且身體力行,「言行相顧」。有一天,弟子幫他完成了他本應做的事,那一天他便絕對地不肯吃飯。——從切實行動出發,堅持勞作,言行一致。
「主一無適便是敬」這句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話告訴我們: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也不旁騖,這便是對事業的敬重。——敬業、精力專注、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曾國藩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不專一、搖擺不定(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莊子雲:「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都是說的專一,敬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業、興趣,做事的最高境界。
國學大師梁啟超以自身的言行為我們做出了「敬業與樂業」的榜樣,他的著作等身,他與康有為的「維新運動」為中國的前進開辟了道路。
宋朝著名愛國將領李綱在其詩作《病牛》中寫道:「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愛國、奉獻、憂國憂民。
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成才、責任。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國學大師、原北大校長胡適先生在中國公學十八級畢業贈言中諄諄告誡即將畢業的學子,無論何時都「不要拋棄學問」。——做學問與成偉業、書中自有成才路。
正是有了強烈的責任感,國學大師胡適先生才會不顧自己身處「長安之居」(長安米貴,居之不易),仍然汲汲掛心於其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前途與命運。——責任感、個人與集體。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在其文章《送徐無黨南歸序》中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理論,勉勵後學要修身立德,施事立功。——建功立業、品德第一。
曹植在其名篇《白馬篇》中寫道:「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愛國、無私奉獻。
宋朝著名抗元將領文天祥在其兵敗被俘,有廣州解往元大都路過金陵時寫的著名詩作《金陵驛》中慷慨抒志:「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愛國、獻身。
諸葛亮做人總是不事張揚,他在其《誡子篇》中明確提出「靜以修身,簡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修養、品德。
諸葛亮強調學習和立志的重要性:「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立志與成才、學問的重要性。
清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伯廬在其《朱子治家格言》提出了以下著名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感恩)「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不打無准備之戰)「勿營華屋,勿謀良田。」(節儉)「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富貴不淫,貧賤不移)「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愛心、感恩)「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志存高遠,為國獻身)
馬寅初、蔣夢麟,同為北大的原任校長,同寫「北大之精神」,同受北大的「犧牲精神」的感召,同於1959年,一個在大陸,一個在台灣,懷著對國家的責任感,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呼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一個言語鏗鏘:「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槍匹馬,出來應戰,直至戰死為止!」一個公開宣言:「我現在要積極地提倡節育運動,我已要求政府不要干涉我。如果一旦因我提倡節育而闖下亂子,我寧願政府來殺我頭,那麼在太多的人口中,至少可以減少我這一個人!」(責任感,犧牲精神,國家與個人,遠見卓識)
已屆「望九之年」的國學大師季羨林這樣闡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季羨林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以其對國家、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奮斗不息,戰斗不止,為社會貢獻了巨大的智慧財富。(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
正是因為對真理的信仰,對自由的渴望與追求,「希臘三賢」之一蘇格拉底才能夠蹈死不顧,拒絕朋友營救他逃離雅典,為正義辯護。(對真理的信仰與執著,對自由的追求)
為了維護科學、維護真理,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積極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而受到教廷和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即使被處刑罰、隔離、被判囚禁也毫無懼色,被愛因斯坦稱贊為「具有超群的意志、智慧和勇氣,是理性思維的代表」。(堅持真理的信仰與操守,為真理的犧牲精神)
「即使面對一百個漢武帝,一千次酷刑,一萬回磨難」,「骨頭也不會酥軟」的司馬遷敢於為李陵辯護,忍辱負重著成信史《史記》,將一個知識分子的偉岸身軀,站進了《史記》,在提升精神的同時,成就了一根骨頭——剛正不阿,在對理想與事業的執著追求中挺立起來的獨立人格。(氣節、操守、人格、品質)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鄙夷賣身求榮,投靠司馬氏做了高官的「竹林七賢」之一——山巨源的為人,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斷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用以明確表示自己的立場,成就了獨立人格的美名。(人格,節操,執著的追求,不同流合污)
秦朝宰相李斯曾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諫逐客書》,使得秦王團結天下人才,統一了天下。但是一己私慾把他的心靈熏癱了,在國家命運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屈服於趙高的利誘和威逼,棄國家利益於不顧,矯詔政變,讓兇殘的胡亥登基,最終墮落成一個與趙高為伍的小人。是「利慾」二字,把李斯從一個站立的巨人,變成一團跪著的侏儒。(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公心與私心)
蘇軾面對接二連三的「飛來橫禍」,沒有整日蓬頭垢面哀哀切切,依然我行我素地熱愛著生活,樂觀著人生,使他的天才橫溢一生:只要蘇東坡稍一動彈,就會留下濃重的文化色彩。(樂觀人生,笑對挫折)
劉邦、張良成功的事例表明:超強的忍耐氣度,是成就事業的基石。(堅忍與事業)
㈥ 作文素材
朋友你是想學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詩句吧,請仔細閱讀下面的文字
借得佳句成華章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視引用。可以起到開拓與深化、突出與升華、錦上添花之妙用。 引用分明引與暗引兩種。但無論是哪一種,它們都必須與所論證的觀點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並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諧,能融為一體。
例1 在人類的語言中,有一個最神聖、最崇高、最永恆、最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具有不朽的價值的詞,那就是「祖國」。屈原抱石懷沙,投身汨羅江時,想到的是祖國;文天祥過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想到的是祖國;岳飛發出「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豪言時,想到的是「祖國」;譚嗣同面對刀俎,引頸就戮時,面不改色,「我自橫刀向天笑」。他想到的還是「祖國」;陸放翁說:「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夢魂為縈、念茲在茲的也是「祖國」;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就義時講:「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甘灑熱血,視死如歸,所報者,也是「祖國」。
對祖國,他們有著濃烈、深沉、溶解不開的愛戀。為了祖國的命運,他們甘願將血肉之軀獻出,化入祖國的大地,「血沃中華肥勁草」。
例2 縱觀天下有志者,總是夙興而夜寐,百折不撓,孜孜以求,心甘情願為社會奉獻的。千百年來,奉獻精神如同血液,在我們民族軀體中不息地流動;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靈魂;如同火炬,點燃了炎黃子孫的愛國赤誠。從為治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從「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的戚繼光,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從「願與人民共患難,誓將熱血固神州」的朱德總司令,到「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南疆衛士,真是英雄萬千!他們在奉獻之時,從沒想過要得到什麼回報,而是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獻給了崇高的事業。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兩種形式:①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詩句來證明文章的中心;②修飾式,即引語在文中作定語,以修飾語的形式出現。
例3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走進春天,你會發現春天的色彩,瑰麗、燦爛;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走進春天,你會發現春天的形象,清新、明麗;
「淺深春色幾枝含,翠影紅香半欲酣」,走進春天,你會發現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走進春天,你會發現春天還是自由、靈動的。
春天喲,春天,紫燕翻飛,柳絲吐芽的春天;萬物興盛,如花美眷的春天。走進春天,融進春天,你就會成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葉,一個翩然歡翔的飛燕…… (《走進春天》)
在記敘、描寫類的文章中,引用除了有與例1、例2相同的作用外,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蘊,為文章平增幾分詩情畫意。本段文字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引用,才顯得特別詩意盎然。
以上的直引式屬明引,修飾式屬暗引。此外,還有一種暗引的形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話作為定語出現,而是把引用的話,組織進了自己的敘述或議論,變成了自己話中的一部分。為了便於掌握和操作,我們不妨稱其為「鑲嵌式」,例如:漫漫秋夜,冷冷秋風,你孤枕難眠,輾轉反側,「寒蟄不住鳴,驚回千里夢」,思念遠方的明誠,你多情啊!再回首,那攜手穿行於菜花間的快樂往事;再回首,那臨窗共飲酒賦詩的閑情歲月;再回首,……更不會忘卻,「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的那場離別啊……你追憶這一切,「欲語淚先流」。你日夜盼明誠至,相思成灰,離恨成草,以致「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面對你,面對你的多情,你的柔弱,我無語,只覺心痛,心如麻!
姑且起身,坐於院中。折一剪紅梅,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淚痕紅絕鮫綃透」,我不想再見你,愁了.拿來一壺水酒,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你「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啊!
你深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也許,是你早已厭倦了這種離別的痛苦了吧! (苗萌《面對孤雁清照》)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句子,它不是直引式、修飾式,也不是「鑲嵌式」,它不是把原句組織進自己的文章,而是將典故、故事或某種意境、片斷性的鏡頭等組織進自己的文章,我們姑且稱這種句子為化用句。請看一例:
例4 詩是色彩斑斕的夢。這夢里有灞橋傷別的煙柳暮雲,有鯤鵬水擊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軒窗里默默的相對,有大漠長河的遙遙思念……詩,是一支神來之筆,勾勒鸚鵡洲上的芳草,點化二十四橋的明月,渲染香爐峰的紫煙……
我愛詩,因為我難以抗拒自己的心靈在這美妙的詩行中與先哲們的心一起跳動的感覺,難以抗拒讓自己忘情於吶喊者或低吟者所創設的一個個優美意境中的感覺。詩,讓我體驗屈夫子不能從俗的喟嘆,讓我領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壯心不已的豪情,讓我沉浸於康橋邊靜謐的月夜,讓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憂傷……(《詩心遐想》)
有時用引用,尤其是詩句來結構文章,也會給人一種形式上的新穎感。例如:
《名句書寫情態,人生重在選擇》 作文話題像一葉小舟,負栽著心靈在詩海游渡。
關於「選擇」的名句珍珠,是這般感人至深、璀璨奪目!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愛國詩人屈原,一生都在為富國強民而探索著,然而懷王昏庸,奸佞當道,屈原的種種努力都因「忠不被用」而無濟於世。是隨波逐流,從俗偷生,還是寧為放逐也不苟且?這兩句詩如實地表達了屈原毅然決然的人生挾擇:堅持我的追求,執著我的所愛,繼續我的奮斗,即使為此九死一生也決不後悔!正因為屈原有此偉大的選擇,他才能深思高舉,正道直行,成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其英名業績與「天地比壽,日月齊光」。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大詩人李白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但他並未得到朝廷的重用。長安三年,不過是個供統治者「歌舞昇平」「淺吟低唱」的御用文人。「大濟蒼生」成泡影,滿腹經綸無所用。然而,李白畢竟是李白,他不為高官而奉迎,不圖厚祿而諂媚,在去留、窮達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選擇了不「摧眉折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其正直、傲岸、瀟灑,成就了他那豪放、脫俗、飄逸的偉大品格。
於謙:碎骨粉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此詩題為《石灰吟》,但遠遠不止吟詠石灰。作者托物言志,設喻抒懷,充分體現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選擇。於謙少有大志,23歲中第入仕,直至擔任兵部尚書之重職,如果他不能握好「選擇」這把雙刃劍,勢必為劍所傷,成為罪惡的俘虜。正因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崇高選擇,才能具備「碎骨粉身渾不怕」的志節,才能秉持「清風兩袖朝天去」的廉潔,才能成為忠勇如岳飛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面對列強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則徐果斷地選擇了「虎門銷煙」。何以有此決心和行為?這兩句詩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價值取向的具體寫照:只要有利於國家民族,我就盡志而為,雖死不辭,怎能因為是禍就躲避,是福就爭取呢?或許有人會說此詩寫於「銷煙」之後。不錯,時間上的確如此,但這種偉大的情志早已根植於心胸,融會於血液,成為他人生的准則、行為的指南,並與其聯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相輔相成,共同鑄就了人生的偉大與不朽。
㈦ 中國古代詩人的素材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於成熟。此後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漫遊,「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成好友,次年分手後未再會面。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願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後,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准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采。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實。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後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為國效勞,但他並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鍾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在建樹功業以後,他要以戰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了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這種內容常常結合著對統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徵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民、船夫、礦工的生活,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關懷。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象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詩篇,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則善於刻畫幽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一派。李白還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詩篇。其樂府詩篇,常常從女子懷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摯的愛情。還有若干寄贈、懷念妻室的詩,感情也頗為深摯。李白投贈友人的作品數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詩表現了鮮明的政治態度,更多的是表現日常送別、相思之感,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贈汪倫》等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李白詩歌內容也包含著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較多的是宣揚人生若夢、及時行樂、縱酒狂歡的消極虛無思想和表現求仙訪道、煉丹服葯的宗教迷信。他描寫婦女和愛情題材的詩,也有少數存在庸俗情調。李白詩歌中大量採用誇張手法和生動的比喻。他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刻畫他長安政治活動失敗後深廣的憂思,是廣泛流傳的名句。他如「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寫仕途艱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寫朋友間的深厚友誼等,都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打動讀者。李白詩歌的想像是很豐富和驚人的。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像表現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梁甫吟》、《古風》「西上蓮花山」分別通過幻想方式來表現自己在長安受到讒毀和安史叛軍對中原地區的蹂躪;《遠別離》更通過迷離惝恍的傳說來表現對唐玄宗後期政局的隱憂;它們都顯得形象鮮明,寓意深刻。《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則藉助於神話傳說,構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李白詩歌豐富的想像力在篇幅較長的七言歌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方面明顯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響。在體裁方面,李白擅長形式比較自由的古詩和絕句,不愛寫格律嚴整的律詩。《古風》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樂府中的五古,繼承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文筆樸素生動,並傾注著詩人洋溢的熱情。他的七言古詩(包括樂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創造性。寫景則形象雄偉壯闊,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抒情則感情奔放激盪,跳脫起伏,變化多端。從文學淵源說,這類詩受屈原作品和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最深。李白擅長絕句。他的絕句,在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基礎上,鍛煉提高,更為精警。五絕如《靜夜思》、《玉階怨》等,蘊藉含蓄,意味深長。七絕佳作更多,語言明朗精練,聲調和諧優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其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歷來評唐代七言絕句,認為李白與王昌齡最稱擅場;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寫得很好,說明他能寫律詩,只是不愛多寫。李白的樂府詩,雖用樂府舊題,卻能自出新意,唐人以樂府古題寫詩的,當推李白的成就最為傑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絕句,雖不用樂府題目,也富有樂府詩的風味。他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具體表現為語言直率自然,音節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著民歌的氣息。這主要得力於學習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但他不是僅僅學習、模擬民歌語言,而是在學習基礎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練、優美,含意深長。他的七言古詩除明朗自然外,語言更以雄健奔放見長。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語言風格的顯著特色。李白詩歌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唐代韓愈、李賀,宋代歐陽修、蘇軾、陸游,明代高啟,清代屈大均、黃景仁、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詩歌汲取營養,受其影響。李白還有若干詞作。《尊前集》著錄12首,《花庵絕妙詞選》著錄7首。其中《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3首,體裁實為七言絕句,當時配樂演唱。其他傳為李白作的長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簫聲咽」兩篇最為著名,但這兩首詞是否李白作品,頗滋後世疑問。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對偶句,沒有擺脫當時流行的駢文風尚。但語言比較自然流暢,與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其中《與韓荊州書》、《春夜宴從弟桃花(一作「李」)園序》兩文,為後代選本所取,傳誦較廣。
唐人所編的李白集子,現在沒有流傳下來。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於蘇州,世稱「蘇本」。後又有根據蘇本翻刻的蜀本,是現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間繆曰芑據以翻刻,世稱繆本。最早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釋頗為繁富。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為止李白集注釋中最詳備的本子。關於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運動以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有李長之著《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有詹著《李白詩文系年》、《李白詩論叢》、王運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單篇論文,中華書局曾選擇其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於20世紀60年代編成《李白研究論文集》出版。
㈧ 求作文素材,事例具體一點!
1、李白:你,從頁頁詩篇走來,酒入豪腸,三分劍氣,七分月光;你,向歷史深處走去,秀口一吐,半個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風情萬種,仗筆獨行。你輕舟一解,整條長江就詩意奔騰;你亮麗的文字,刺痛了一雙雙習慣黑暗的眼睛。——佚名
2、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獨醒。塵世昏暗,萬馬齊喑,而君秉持高潔,疏離邪惡,壯志可與日月爭光。於是,孤獨成為一種偉大的情感;於是,死亡成為一種惟美的跨越。自你歸去,汨羅江畔的墨香和正氣升騰了千年。——佚名
3、譚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一百年前,這個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奔走呼號的英雄,以青春的揮灑,倔強地挺起民族的脊樑。死何所懼?就在刀鋒接近頭顱的那一剎那,他已將生命置換成永恆。一種精神執著地閃爍在歷史的天空,燦若星辰。——佚名
4、司馬遷:縱觀中國歷史,不憚於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為了理想而忍受塵世摧殘的英雄卻少有。司馬遷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顆。他以肉身的殘缺修得了精神與著作的雙重圓滿,他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憑著一個文人的良心寫下一部偉大的書,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包羅歷史的傲慢與偏見、光榮和夢想,並從此領跑著中國文化。——佚名
5、孫臏:圍魏救趙、田忌賽馬,我們從成語中讀你;身殘志銳、胸羅兵甲,我們從歷史中讀你。你是一首無聲的歌,流傳千年仍氣鎮風雲;你是一部無字的書,演繹著關於智慧的不老傳說。——佚名
6、項羽:滾滾烏江東逝,匯成一段歷史。公元前202年,一頭雄獅在這里倒下,漢王朝從此抬起驕傲的腳步,一路奔跑。人傑鬼雄,英名千秋難慰一腔熱血;拔山蓋世,壯歌一曲盡抒萬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氣未斂,本該東山再起,何言無面?——佚名
7、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舊夢已遠。為酬三顧,先生在歷史舞台閃亮登場。空城觀景,胸藏精兵百萬;輕搖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師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嘆蜀道寒雲。江流石轉,千古成敗付諸笑談,先生之名如不墜的孔明燈,永照汗青。——佚名
8、司馬光:砸碎的水缸走出一個重生的生命,也湧出了中國古代政治和史學的一股新泉。司馬光一生篤誠好學,以儉為德,清直仁厚,死後「家家掛象,飯食必祝」。所著長篇巨制《資治通鑒》,文字優美,格調古雅,自成一體,為「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佚名
9、魯迅:一支筆劃開萬丈天幕,長夜無明的舊中國透射出點點星光。你棄醫從文,把邊緣人群喚醒;你以筆代刀,令魔鬼無處躲藏。聲聲祝福,聲聲吶喊,你正義的聲音穿越百年時空仍然鼓舞人心,餘音繞梁。若干歲月過去了,你的作品沒有化為煙埃,並且無疑將長久不熄,普照文學和思想的殿堂。——佚名
10、秦始皇:天下六合鑄就大秦瑞氣,巨星隕落化為一聲嘆息。你長袖一揮,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報怨;你訣世一去,良將勁弩不見當初豪氣,金城千里盡失昔日威嚴。萬世霸業,竟從內里崩潰,千古功過,任由世人評說。——佚名
11、成吉思汗: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戎馬倥傯,征戰一生,一把彎弓締造蒙古汗國,不下馬背縱橫歐亞諸國;有人說他是東方戰神,有人說他是千年風雲第一人;西方崇拜他的人贊美他是「全人類的帝王」,毛澤東稱他為「一代天驕」;這個打破東西方壁壘、書寫中國最大版圖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稱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佚名
12、曹操:三國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呂布,謀不如孔明,工不如滿寵……可是又有誰可以超過曹操?超過這位三國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說。吾無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憑著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國舞台長袖善舞,獨領風騷。——佚名
13、毛澤東:雄雞一唱,天下大白,旭日東升,一位偉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東方,天地萬物瞬時蒸騰,人民解放的浪潮席捲華夏大地。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個將才的睿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個領袖的激昂。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歷史的輝光瀉在您的肩上,現代中國從此刻下了一個紅色的姓名:毛澤東。——佚名
14、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佚名
15、張愛玲:一個世俗女子,為了金錢而寫作;一個脫俗之人,隱居在城市高樓之上。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鑽人心。她悲天憐人,卻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卻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長里短,生活中卻獨標孤高。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暗灑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飛揚。她的人生,怎一個「傳奇」所能詮釋?——佚名
16、劉禪:「樂不思蜀」,簡單的詞語竟有如此神力,讓一個帝王的名字腐朽。後來人不曾想過,如果不能忘卻痛苦,世上還怎會有樂觀和幸福?帝王也是凡人,習慣了仰視的人們或許不能容忍貴族的平凡。古往今來,天災人禍,如果一一記住它們的疼痛,人類早就失去了生存的興趣和勇氣。有些時候,忘卻才能催人奮進。——佚名
17、孔子: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道塵封的門,陽光從那錯開的門縫間擠出來,於是門外面鋪滿黃金;他用最朴實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銘心!於是,子子孫孫有了一條光明的大道。——佚名
18、莊子:九萬里的情懷盪漾於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歸於自然,終成南華經。曳尾塗中,逍遙一游於塵世,哲學的巔峰便已鑄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鴿子的溫柔寬仁。躊躇滿志卻又似是而非,螳臂擋車卻又游刃有餘。充滿血淚的怪誕與孤傲,讓後人仰視。——佚名
19、王羲之:狼毫一揮,生命隨即舞動,硯紙是他的舞台,滿載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穩立,行如清洌之風,草如龍鳳舞動,國人懂得了什麼是書法,世界知道了什麼是博大。蘭亭不再,《蘭亭集序》卻依然迎著歷史的大風舞蹈。——佚名
20、陶淵明:他捧著一把菊花走來,帶來一陣天人合一的哲學清香。背離廟堂之高,他選擇江湖之遠,選擇了自然的恬適和舒暢。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他綻放了發自內心的那份自然,並且馨香久遠。——佚名
21、武則天:一朵深宮玫瑰偏偏鏗鏘有力提起脊樑,一雙嬌弱素手擊碎了男人政治的法則。於是,中國的歷史因你的出現而折道繞行。三從四德禁錮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繹著屬於你的繁華。——佚名
22、李時珍:一介農夫,竟神奇地指出醫書典籍中錯誤。不忍鄉親病痛,便發誓編著一部醫書。懷揣著執著上路,走進大山,風雨兼程,親嘗百種葯草,揮就一部影響世界的不朽醫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綱目》一起,刻入歷史的記憶中。——佚名
23、王昭君:你海棠般嬌羞的容顏,你菊花般孤高的風骨,你柳絮般飄飛的思念,你桃花般紅消香斷的淚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隱。你的聰慧,痴迷著漢賦唐詩的韻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著歲月無痕的憂傷,怎能不形銷骨立?你默默地隨清風而去,為了那永世的安寧;你的英姿,是大漠上最美的剪影。 >——佚名
24、俞伯牙、鍾子期:雙手,木琴,一段旋律;高山,流水,一世傳奇。艱難地跋涉於七弦之上,十指輕敲心靈之門,生命因之共鳴。即使遠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間,他們人生原始的畫卷里都巍峨著山,清澈著水,飛舞著知己的音韻。——佚名
25、陶行知:「一生清貧,兩袖清風」是他一生的寫照:「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他畢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成為了後來千千萬萬的教師無怨無悔的不竭動力。他開創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堪稱平民教育第一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死不後已。短暫人生雖僅五十五載,卻贏得了「萬世師表」的美譽。他就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悅生
㈨ 曹植的政壇生涯以及其文學造詣
政壇生涯: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曹操贊賞其文采,寵愛有加。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歲的曹植第一次隨父東征海賊管承到達淳於(今安丘東北)。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所建的銅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為賦」,曹植也在其中。在眾人之中,獨有曹植提筆略加思索,一揮而就,而且第一個交卷,其文曰《登台賦》。從此曹操對曹植寄予厚望,以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臨淄侯。曹植既因為有才而受寵,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便都來輔佐他。曹操有些猶疑,好幾次幾乎要立曹植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間,借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曹操大怒。令曹丕為世子。從此,曹植告別了昂揚奮發的人生階段,陷入難以自拔的苦悶和濃濃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命令發布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於是曹操後悔,不再重用他。
文學造詣:
曹植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庄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9)曹植素材擴展閱讀:
黃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後,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
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
㈩ 關於愛國的素材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今往來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為捍衛祖國的尊嚴,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鞠躬盡瘁,捨生忘死。
愛國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賣國奸賊遺臭萬年,遭盡世人唾罵。歷史公正的裁決,早已昭昭在世!
2、在書香中,我知道了祖國雄偉壯觀,幅員遼闊: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北京是祖國的心臟,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我們祖國的寶庫,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我們的後花園,雪山林立的青藏高原是我們的屏風,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是我們的奶源,長江、黃河是祖國的金腰帶,巍巍昆侖是祖國的脊樑。
3、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近代的一百多年裡,歷經磨難,飽受屈辱,愛國志士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進入21 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愛國主義和歷史教育更應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強音。
4、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5、在我的心中,祖國是一幅美麗的畫,有巍峨的高山,有澎湃的江河,怎麼看都看不厭;在我的心中,祖國又像一首感人的歌,有時舒緩,有時激昂,怎麼唱都唱不完。讀著祖國母親那滄桑的歷史,我飽含著激動的淚水。風風雨雨,永不停步;坎坎坷坷,奮力拚搏。我們的祖國母親用堅強的臂膀、挺拔的身軀、頑強的毅力為我們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