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雲岡石窟論文

雲岡石窟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06 20:27:04

㈠ 莫高窟與雲岡石窟的異同論文

給我郵箱地址吧

㈡ 佛教文化論文

一個從外面傳進來的佛教,何以在中國立足,生根,以至發展壯大,為人民接受。這其中,不乏許許多多的僧人的努力。但是,中國的歷代帝王在裡面同樣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漢明帝—佛教的第一次走進統治階級。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已經很難考訂。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國原居我國甘肅的一個強盛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國王的使者伊存到了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記錄,而此時的佛教只是在少數人中流傳,未必為上層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與佛教有關的帝王是漢明帝。史籍記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公元67年他們同了兩位印度的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經書和佛像,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就是現存的《四十二章經》,是《阿含經》的節要譯本。同時在首都建造了中國第一個佛教寺院,就是今天還存在的白馬寺。從此,佛教始為上層官府和史館之流所注意!
文成帝—佛教成了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到了南北朝時期,拓跋氏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鮮卑族的一支-拓跋氏,公元1世紀末逐漸控制了黃河流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北魏王朝。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把首都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境內)遷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大約在道武帝建國的時候,鮮卑族的拓跋氏就開始接受佛教思想了。遷都平城以後,在這個新國都里,佛教寺院也相繼建立起來了。在北魏時期,由於法果等佛教首腦人物的倡導,北魏初期的佛教界首先解決了拜佛與忠君的關系問題(按照佛教的正統觀點,出家人是不應當禮敬君王,不需要孝養父母的,這兩點總是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背離,因而長期以來為人們爭論不休)。為了更好得維護封建統治,為了更進一點地體現禮佛就是忠君的思想,就連寺院里佛像的形體和相貌,也開始仿照皇帝來塑造了。公元452年,文成帝曾經下令雕造了一尊石佛像,完全是按照他自己的形象來製作的。文成帝還根據北魏新的佛教領袖著名禪僧曇曜的建議,修建了中國三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在其中的四所大窟內選擇三世佛作為主要題材,是因為佛教界流傳著一種「胡本無佛」的言論,這對於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北魏政權來講是很不利的。假如人們真的相信了佛教和這些游牧民族沒有什麼緣分,而只是漢族地區流行的信仰的話,那麼對於維護他們的忠君禮佛思想,特別是獲取漢人民心,將是十分不利的。可見到了這個時候,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封建統治,開始把佛教改造成更加利於自己統治的工具了!
唐太宗/武則天—瑜伽學派傳譯和佛教的進一步發展。到了唐朝,唐代的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統治,開始尊道教而棄其他教派,但是唐太宗支持唐玄奘遠行印度取金,使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更進了一步,雖然當時由於統治階級表面上是道教的,但是在現實中並沒有因為尊道教而排擠佛教,唐太宗是一位開明的君主,他支持玄奘遠行西天取金,使得瑜伽學派第一次被傳譯到了中國,使唐朝當時擁有了更多的佛教金文,為後來佛教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武則天時期,武則天改國號為周,自立為王。武則天開始大肆興起佛教,廣建寺廟,對道教開始慢慢地排擠,武則天尊佛教當然不排除為了自己的江山(因為唐朝是尊道教的),但更多的應該是因為她自己的喜好。在當時,由於廣修寺廟,以至於勞命傷財,但對佛教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因為在唐朝(周)統治的幾百年裡,只有武則天把佛教作為「國教」
梁武帝—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階段。史載梁武帝是歷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藝的以為皇帝,對佛教,道教,儒教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尤其是對佛教。他在比較了這三教的特點後,認為佛教對自己的封建統治最為有利,固而開始尊佛教而排擠其他教派。在他的一生中,大量修建寺廟,大量興佛事,簡直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在宮里都過著苦行僧的生活,當然,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向他人顯示自己是真的信奉佛教,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去信佛教從而更有利於他的統治,他用從老百姓身上收刮的血汗大肆興起佛教,從而使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雖然他本人並非一個真正的佛教信徒。據史記載,有人因為犯法而須殺頭,他表現出悲傷的表情,以示他是一個心向佛之人,可是事實上,他並非一個真正的向佛之人,只是為了籍此得到所謂的公德和統治的長久,然而否刺的是,最後他的皇位被別人搶奪,自己在逃亡中因飢寒交迫而客他地。盡管如此,他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在某中程度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也在此時。
周世宗—佛教的發展開始緩慢甚至停止不前。到了五代時期,北方兵革時興,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國家對佛教執行嚴格的限制政策;南方則各國相安,社會比較安定,帝王都熱心護教,因此兩方的佛教,一則勉強維持,一則續有發展,其情況各不相同。北方從後梁到後漢,度僧一向禁止私度,如後梁龍德元年即再申明令,願出家者須入京師比試經業。到了後周世宗顯德二年便毅然對佛教予以沙汰。凡未經國家頒給寺額的寺院,基本上一律廢除,僅在原無敕額寺院的地方許留一、二所。又禁止私度,出家必須通過嚴格的讀經試驗。這對佛教本身來說,澄清了一切紊亂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整頓,並不算是很壞的事,其性質也和前代各次的破佛措施不同,只是北方佛教原來僅獲維持的,經此波折就更見衰落了。雖然在南方佛教有緩慢發展,但是從此以後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也已告一段落。
五代以後,佛教雖然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經非常穩固了,但是從此以後,統治階級對佛教的發展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熱衷了,佛教的發展趨於平穩,佛教的文化已經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完)

賈丸逋洹蕙鷗苗禮苞渚釧璉尥鏈閬恪琦霆蓓億昀

㈢ 與龍門石窟有關的論文

龍門石窟 簡介
2000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後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後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葯方洞,刻有140個葯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3600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葯、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

㈣ 求一篇小論文,《順著中國古代雕塑發展的脈路對比中國兩個歷史時期的雕塑藝術》1500字,採納的給100分~

1

中國無雕塑?
——中國古代雕塑的藝術特點初探

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古代雕塑並不像書法繪畫等中國傳統藝術一樣為人所重視。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出土之前,甚至有很多國外學者認為中國無雕塑。而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雖然不像其它藝術門類那樣發達,也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不過這些特點也恰恰造成了中國雕塑不被理解的尷尬局面。
現將這些特點從七個方面歸納如下:
一、 中國古代雕塑有很強的實用性,缺少純粹為藝術的雕塑
這是一般人不重視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發源於古代希臘,古希臘人重視人體,崇拜運動和征戰,他們為運動員和英雄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紀念像。這些塑像以其超強的寫實性見長,其比例線條以及各種細微之處都與真實人體嚴絲合縫,惟妙惟肖。如此形成傳統,在西方世代相傳,成為一種純粹的雕塑藝術。中國古代社會的制度、文化、哲學與宗教,都不同於古代希臘。中國遠古時期的藝術傾向於工藝美術,通常用於禮器和祭器,並且同樣也形成傳統,影響深遠。從陶器、青銅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藝品發展出以裝飾功能為主的實用性雕塑,在歷代都佔有主流地位。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純粹的工藝品 ,一類為建築裝飾的雕刻。實用性除反映在裝飾雕刻上以外,還反映藝術與宗教造像上。冥器是隨葬用品,比如人殉的取代物俑,動物雕塑也用來代替活體陪葬,它們的實用性很強,並非純粹的雕塑藝術品。此外,還有供信徒膜拜而用的宗教造像。以佛像為例,由於其實用性,佛像的塑造有很多特殊的要求,如佛像頭部太大,兩耳垂肩,手長過膝等等,很容易被認為比例不準確,解剖有錯誤而加以否定,甚而因為這樣的原因而不承認為真正的雕塑藝術。純粹的雕塑一般以紀念性雕塑為代表,而中國古代重視繪畫藝術,通常以繪畫來紀念人物或事件而極少使用雕塑, 例如歷代帝王相和各種名臣奇將的肖像。 而純粹的紀念性雕塑卻很少見,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等少數例子。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2
中國自有中國的特殊文化背景和藝術特色,中國的實用性雕塑同樣應該被承認、認識、理解和欣賞。
二、中國古代雕塑有顯著的裝飾性
來源於工藝美術決定了中國古代雕塑的這一特點。人物、動物、冥器藝術、宗教造像和建築裝飾雕刻等等,都普遍反映著傳統的裝飾趣味。和寫實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國佛像因裝飾性的虛擬成分,更帶有一種浪漫主義的感覺,但又包含一種和藹與親切。同時,裝飾性對於增強佛像所要求表現的庄嚴肅穆氣氛,也十分有效。比如辟邪石獅的整體造形,完全經過裝飾化變形。裝飾性的變形處理是誇張概括的手法之一。經過這樣處理過的石獸,往往比寫實的雕刻石獸更威風、更勇猛,且更神聖不可侵犯,能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建築裝飾的功能。
三、中國古代雕塑具有明顯的繪畫性
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是一對同胞兄弟,都孕育於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起,塑繪便互相補充、緊密結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後,仍然在雕塑上加彩,以提高雕塑的表現能力。中國塑繪不分家,導致了雕塑與繪畫審美要求的一致性。 在中國古代,繪畫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視。雕塑始終由工匠從事,文人士大夫極少參與。早期繪畫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從東漢晚期開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參與了繪畫創作,從此成為中國古代繪畫創作隊伍的骨幹力量。作為國家的統治者,他們的藝術觀念影響了雕塑,使雕塑染上了明顯的繪畫性。 其繪畫性表現為注意輪廓與身體衣紋的線條,這些線條都象繪畫線條一樣,經過高度推敲概括提練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空間的豐富變化來體現輪廓與衣紋的形狀完全不同。後者更有立體感,更加接近真實。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塑像和麥積山石窟佛像都有此特點。中國雕塑從這一特點歷代相沿,至今民間匠師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線描草稿,象人物畫白描一般,再復製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質材料上勾線描稿,再做雕刻。由此可見其繪畫性。
四、中國古代雕塑有著和中國畫相似的寫意性
西方雕塑從古希臘時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現自然,寫實性極強。而中國雕塑,就如與其同宗同源的中國繪畫一樣,有著很強的寫意性。中國雕塑和繪畫很遲才脫離工藝美術的母體而獨立門戶。 同時,這也與中國古代雕塑明顯的裝飾風格有關。裝飾不求再現,只追求表現物象,因此發育出中國雕塑與繪畫的共同品格——寫意。中國畫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不象西洋畫那樣精確地寫生刻畫對象,而是主要依據觀察體驗

3
所得印象再加上想像,和客觀對象保有相當距離,講求「神韻」而不求形似。因此,若按西洋畫的解剖、比例、透視和色彩等等准確度很高的科學化標准來衡量中國古代繪畫,便會覺得一無是處。中國雕塑也是如此,它和中國畫觀念是一致的,而且貫穿了整個古代雕塑史。在以前的西方學者眼中,這樣「寫意」的雕塑作品當然不入流,甚至不被稱之為「雕塑」。只有理解中國藝術自成體系、自有追求,才能懂得、喜歡和品味中國畫合中國雕塑的美感。秦始皇陵兵馬俑出現以後,「中國無雕塑」的說法不攻自破了,因為秦始皇陵兵馬俑顯然表現出高於中國歷史上其他時代雕塑的寫實性,比例輪廓都更加寫實。
然而,秦始皇陵兵馬俑也只是個例,並不能改變中國古代雕塑顯著的寫意性特徵。 並且,同樣的,中國雕塑的寫意性特徵亦應獲得承認與欣賞,而不應是其進入世界雕塑藝術領域的阻礙。

五、中國古代雕塑十分注重頭部的刻畫
由於寫意性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重要特徵,而頭部顯然是體現「神韻」的重中之重,中國古代雕塑自然非常注重對頭部的刻畫。中國古人認為「頭者精明之主也」。 這種重視貫穿了幾千年,直到今天,在民間雕塑和農民畫中,頭部仍是藝術家首要表現的部分。頭部以外的人體部分,便被看作是從屬的,較為次要的。這樣,在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中,頭大身小逐漸變成一種習慣造型。而優秀的作品總是能將欣賞者的目光吸引到作品的頭部。在頭部以外,又用充滿韻律的身體衣紋線條來發揮美感。大足石刻、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等第都有大量明顯頭大身小的佛像,但是其頭大身小的比例卻不會影響它們的美感。當然,對於佛教造像來說,頭大身小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這些佛像都比較高大,人們在禮佛的時候也都是仰視的姿態,按照正常比例的話,佛頭必定會非常的小,這就不利於人們虔誠祈禱,也被認為是對佛像的不敬。
六、 中國古代雕塑體現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
儒家哲學尊天命,受其影響,中國藝術反映為崇高、庄嚴、壯麗、重穆、典雅等等風格,如佛教造像。道家哲學崇自然,在藝術上則表現為飄逸、雄渾、淳厚、古樸、淡泊、天真等風格,比如很多裝飾性或實用性的動物雕塑。 中國畫和雕塑有意返璞歸真,追求一種內在美,一種原始美,一種大巧若拙的哲學精神境界。這些追求是難於站在西方藝術角度來理解的,所以習慣了欣賞寫實性雕塑的人,欣賞中國古代雕塑總

4
會有一定程度的障礙。
七、中國古代雕塑遺產大量屬於佛教造像
佛教在兩漢之際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魏晉而興起,隋唐而繁榮,期間修建了大量的石窟寺廟,塑造了大量的佛像。佛教美術有其特殊的經規儀軌,形成自己的特點。佛教產生於古印度。 中國藝術家在學習摹仿古印度佛教造像的過程中,逐步將它們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了某些原產地的樣式,又更多地體現出中國特色。上文提到的佛像兩耳垂肩,手長過膝等特徵就出自經規儀軌。佛像有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形象上的神化特徵,兩耳垂肩、手長過膝而外,又如螺發紺青相、頂上肉髻相 、眉間的毫相等等,在雕塑時都必須嚴格符合要求。佛和菩薩的肢體動作,比如「手印」,也都各有含義,必須符合相應條件下的要求。
上述各種特點,表明中國的雕塑在中國的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且獨居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風格。中國雕塑不應該因為它的不同於西方雕塑的特點而不被承認。只要有其獨特之處,一種藝術就有它存在與發展的理由和價值。

【部分資料來源】:
中國網路網——中國古代雕塑 網路
《中國古代雕塑百圖》(王子雲 人民美術出版社)

㈤ 改革開放30年山西大同變化的論文

改革開放年,共和國經歷著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轉型,作為共和國戰略布局上的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大同市經歷著一個從不願意轉型、排斥轉型到被迫轉型、主動轉型的痛苦過程。 開放之初的10年,大同主體社會結構系統沐浴在計劃經濟的輝煌之光里。地方煤礦「有水快流」;共和國的巨子——大同礦務局因煤炭產量能夠突破3000萬噸,歡騰不已。煤炭產量占據重要位置,轉型提不到認識上。但當市場的浪花在沿海揚起之際,一些行業自然會受到沖擊。這10年當中,大同的餐飲業如旭日東升,走在了全省甚至在全國也是前列。緊隨其後的商業系統同樣在市場化的路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中間10年,面對的是煤價從一點點放開到1994年全部放開的一個不適應的過程,面對的是煤炭市場疲軟帶來的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而大同市在1993年進行的雁同合並使得發展思路轉到了「城鄉對接」——「城市帶動農村」之路上。經濟結構中,煤炭仍占據著80%以上的份額。國有企業支撐著大同市的經濟。但煤炭市場的下滑,使得大同市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市委適時提出了「第二次創業」的構想,以帶動全市人民重新打造新的支撐產業。1997年,黨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同市的幹部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大同市委、市政府決定:「著力開發非煤產業,全面推進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從煤到非煤,政府著力幫扶非煤企業做大做強,冶金、建材、化工、輕工、醫葯等行業均在政府的扶持之列。 後10年,大同經濟轉型速度加快。各屆市委、市政府不斷以「重振大同雄風」「奮力趕超,重振雄風」等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目標。煤炭的洗選業、深加工以及煤的轉化,煤電一體化等得到大發展,醫葯產業突出發展,機械加工業日趨做大做強。從優秀旅遊城市的掛牌到雲岡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再到連續八屆的雲岡·恆山旅遊節,廣大幹部群眾從排斥轉型到被動轉型再到主動轉型在思想和行動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在2006年9月召開的市黨代會上,他們首次把「資源型城市轉型」這一需要加快推進的經濟命題作為大會主題。今年市委全會提出「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思路,從「黑色」到「綠色」,因為自覺轉型帶來理性的覺醒。今年一場以挖掘大同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價值為重拳的「城建之風」把大同人的觀念帶入了一個新的境地。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會長安大鈞說:「城建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成績令人興奮,但有形的背後還有無形的變化:那就是許多大同人文化意識的覺醒,這是最為可貴的。從「論煤」到「論文化」,這是大同人最大的轉型啟動「功能鍵」了!(高劍艾) 煤都轉型綠色崛起 醫葯:半壁江山 回憶改革開放初期,曾擔任過大同利群制葯廠廠長助理的許力說:「那時大同就有名揚全國的葯廠,像利群、星火、一葯、二葯,各家也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當時有『南有白雲,北有利群』稱頌」。 1995年,國家頒布實施《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對葯品生產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入,政策的逐步完善,也為大同醫葯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機遇,發展、壯大、創新,一輪接一輪的不斷升級,實現了大同醫葯業的騰飛。2006年佔全省醫葯工業總產值44%。2007年醫葯工業總產值19.4億元,利稅達2億元。 大同開發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童進璧介紹說,建區16年,制葯業一直是園區的「閃光點」,制葯工業已成為大同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占據全省的 「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大同開發區醫葯工業園區醫葯工業產值已實現15.83億元,有1510個品種。目前,已有1家企業經省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家正在申報,威奇達葯業的「生物和醫葯技術領域大宗發酵產品的先進發酵工藝技術」被科學技術部認定為「十一五」863重點項目之一。園區內的醫葯企業已實現由線性發展向環性發展的產業變遷。楊曉明 美食:香飄雲城 大同的餐飲業,自改革開放至今,經歷了歷史性,跨越式的巨變。 大同市餐飲業協會秘書長柴渝雨說:「上世紀70年代末,大同市的餐飲業還是計劃經濟體制的運作模式,30多家國營飯店一統天下;80年代後期,餐飲市場開始向民營企業開放,大型民營飯店開始崛起,先後有紅旗、永和、昆侖等飯店;90年代以後,餐飲業出現向經營規模、服務理念等方面迅猛拓展競爭。飯店、酒店風起雲涌。截至目前,全市飯店有2000多家,其中,大中型的有100多家,一次性接納千人就餐的就達30多家。雲岡國際酒店副總經理李政說,現在大眾消費已成為餐飲消費的主流。婚宴、生日宴、圓鎖宴、節假日、休閑消費,已成為餐飲市場中的新亮點;今年預定明年的年餐已不再是新聞。據統計,2008年1至9月全市餐飲業月均零售額已達到23126.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88%。張雁林 旅遊:大變遷 「30年來,大同不斷改善旅遊產業發展環境,強化旅遊行業監管,促進全市旅遊業走上了一條持續健康的又好又快發展之路。今天,大同旅遊業正在走上城鄉旅遊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遊協調發展、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並重、旅遊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舉的旅遊產業發展新路子。」談及旅遊發展,大同市副市長冀明德興致勃勃。 大同旅遊業是上世紀70年代末,以開發國際旅遊為先導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1977-1986年的10年間,接待海外遊客近10萬人次。1986年,成立大同市旅遊局,旅遊業逐漸由單純外事接待型向經濟產業型轉變。進入90年代,旅遊業已成為大同市第三產業的帶頭行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2000年,開始舉辦第一屆中國大同雲岡旅遊節。2001年,大同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雲岡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雲岡石窟和恆山風景區相繼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7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933.38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63.3億元人民幣,大同市旅遊局局長張佃生說:「目前,大同市初步形成要素市場基本配套的旅遊產業體系,旅遊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亮點。」(李化民 賈天瑞) 煤炭:大變革 知道大同的人往往都是從了解大同的煤炭開始的。無論是煤炭儲量、產量、運量均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故享有 「煤都」之稱。但「刨下坑,挖出煤,賣來錢」的初淺印象始終停留在不少不了解大同人的概念中。而當2008北京奧運聖火在大同傳遞時,現代化的礦井和新時代煤礦工人的風貌,卻給了世人一個全新的認識。「轉型發展,綠色崛起」,圍繞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三十年改革開放,大同煤演義的前世今生,已讓世人嘆為觀止。 王興德,三十年前的一位普通下井工人,他說:「當時的煤礦都是國有煤礦,計劃經濟下,煤炭統分統配,工人計分計時,煤礦工人打眼放炮,收入低、風險大,下煤窯是件沒人願意乾的營生,工人多數是我這樣的農民出生。如今,當煤礦工人,大學生還要考試,全部機械化作業,一個礦一年的產量是過去十個礦十年的產量。」談及變化,老人感慨萬千。 塔山煤礦是近幾年大同市新建起的現代化煤礦之一。說是煤礦,其實配套的有坑口電廠,洗煤廠,發運站,建材廠等,整個一個循環經濟園區模式。礦上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礦的年生產能力是1500萬噸,但一線的生產人員全部加起來不到700人,由於現代化程度高,人們可以開著汽車直接到達井底工作面。而且按照循環經濟的模式,煤漿、矸石、灰渣全部被有效利用,光煤炭以外的附加值就可創造利潤數千萬元。煤矸石除大部分用於發電外,一些品質好的被做成了工藝品,遠銷國內外,市場十分看好。廢棄的採煤巷道和採煤抽出來的廢水同樣是寶。晉華宮礦開發出的 「井下探迷游」及煤礦廢水改建的十里河風景區與雲岡石窟交相呼應,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以煤為媒,做強煤炭產業鏈,以煤不唯煤,做大相關產業鏈」,大同市引進開工的上億元項目,近三年來就有20多個,特別是一大批電力、機械、煤化工項目的投產達效,煤炭的三十年蛻變迎來的是一次次漂亮轉身,煥發出的是不竭青春活力!

㈥ 寫關於佛教的論文,該怎麼下手

從佛教的歷史,人物,教派開始些。密宗的 西藏生死經, 等,顯宗可以看看,了凡四訓,可以看看六祖慧能的著作, 網上很多的,你慢慢看

㈦ 跪求一片論文,題目是:山西的旅遊景點介紹與推廣。。。。

山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文物遺存最多的省份之一。據統計,山西現有遼、金代以前的木構建築佔到全國同類建築的72.6%,有分布於全省各地的文物古跡35001)余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兩千年以上的歷史都城118處。近年來,山西省在盤活這些寶貴的資源,變資源為旅遊產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和影響力。但同時也日益凸顯出旅遊景觀與文化脫節、景觀文化建設遠遠滯後於景觀設施建設的問題,重景觀輕文化、有景觀缺文化、好景觀差文化的現象較為普遍,即使一些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旅遊景觀,也還處在靠有形資源作為賣點的初級階段,遠遠沒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是關系山西歷史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本文擬就相關內容作一探討。
一、加強景觀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是提升山西省旅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眾所周知,當前旅遊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回顧改革開放以來山西旅遊業的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競爭階段:
第一階段是項目競爭。改革開放,百業振興。作為對傳統中國人十分陌生的旅遊產業也順勢而生。在這個階段中,誰能夠率先開辟出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誰就能夠吸引遊客的眼球。因此,這一階段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你無我有」。只要哪個地方能拿得出像樣的旅遊項目,它就有競爭力。
第二階段是廣告競爭。人們開始認識到旅遊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新興產業,於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然或人文資源的地方紛紛將資源開發為旅遊景觀,沒有資源的地方也想方設法開辟人造景觀作為旅遊之用。在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後,每個地方都有了初具規模的旅遊項目。為了爭奪客源,各地不惜工本造勢宣傳,旅遊市場的競爭發展為廣告競爭。這一階段的特點也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你有我響」。大家都有幾個拿得出手的旅遊產品,但是哪家的廣告刺激,宣傳到位,它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第三階段是文化競爭。隨著旅遊市場的日趨成熟,參與旅遊而且見多識廣的遊客愈來愈多。以往單憑廣告宣傳的做法已經不足以吸引公眾的注意力,旅遊市場的競爭又上升到一個新階段即文化競爭。這一階段的特點同樣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你響我特」。景觀的獨特文化在旅遊市場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成為決定一個地方旅遊產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為在景觀硬體條件基本定型的情況下,誰能夠在彈性空間較大的景觀文化建設方面出奇創新,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領制高點,把握主動權。
(二)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是防止山西旅遊景觀趨同化的迫切需要。
旅遊景觀的生命力在於個性化。沒有個性特徵或失去個性特徵的景觀將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然而就山西情況看,一些旅遊景觀正自覺不自覺地走人趨同化甚至雷同化的誤區。以民宅大院為例,僅晉中地區就有已經開放或正在開發的大院十餘處。幾座先行一步的大院,從宣傳推介、布局陳設到經營運作幾乎都一模一樣,甚至每個大院都有一句共同的解說詞:「皇城看故宮,民宅看x家。」這種趨同思維不僅未能擴大景觀的知名度,反而讓遊客生出許多疑問。筆者就不止一次被外地朋友問到,你們山西這么多大院,各家都有哪些主要特色?事實上每座大院都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倘若能把這些特質提煉並展示出來,將形成豐富多彩、優勢互補的大院文化。目前這種只重相互模仿,不重突出特色的做法,只能使旅遊景觀的生路越走越窄。
打造個性化旅遊景觀的關鍵不在硬要素而在軟要素。所謂硬要素,就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景觀物質要件,這方面只要有實力就可以多投入多產出,你有我有全都有。所謂軟要素,就是附著在景觀之外,滲透於景觀之中的一種氛圍,一種精神,概言之就是景觀文化。景觀的硬體容易被「克隆」,但好的景觀文化卻是不可復制的。
經驗證明,景觀之間的本質區別在文化而不在硬構件。尤其是處在同一區域同一類型的旅遊景觀,很難單純依靠外部形態給人以永久印象。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既是旅遊市場多樣化的客觀需要,也是景觀群體走出趨同誤區的根本出路。旅遊景觀要想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在營造景觀文化上下工夫。
(三)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是保存和延續歷史文化遺產的迫切需要。
2004年10月,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平遙古城牆突然發生大面積倒塌事故,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並由此引發對歷史遺產生存狀態和經營方式的反思爭鳴。從景觀文化角度講,平遙古城牆的遭遇至少帶給我們如下兩點啟示:一是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當我們將其變現為文化資本時,一定要格守適可而止的原則。如果過度開發,甚至將歷史遺留當做「搖錢樹」,將會過早地失去我們對子孫後代進行歷史文化教育的寶貴場所。二是歷史遺產也是有生命的客觀存在,需要給以人性化的尊重和保護。否則,再有生命力的景觀也會在滾滾紅塵中毀滅或夭折。因此,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本質上是營造有利於景觀的生存發展環境,是保持和延續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有效舉措,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二、景觀文化的基本內涵
文化是一個沒有統一界定的概念,學術界關於文化的定義有數百種之多。但就其本質而言,一般認為:文化是人類特有的創造性活動的產物,是人把人性加於自然之上,從而使自然人性化的結果。
所謂景觀文化,是指人們在與景觀長期互動的實踐中,所創造和形成的具有與該景觀相適應的精神觀念,並把這種觀念具體地體現在景觀建設、維護和適度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之中。
在一個具體的旅遊景觀中,景觀文化大致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景觀的歷史淵源。任何人文景觀都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是時代的文化符號。一處景觀常常記錄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象徵和代表著一種意義和價值。景觀因為附著的歷史人文價值而有意義,而富有生機和活力,失去歷史人文價值的景觀將變得毫無存在的必要。景觀的歷史人文價值是發展變化的,景觀文化的內涵首先在於發現、保存和豐富這種意義和價值。
(二)景觀的代表符號。景觀是某種意義和理念的載體,這種理念和意義是通過一系列外在符號表現出來的。這里所說的符號是一個廣義概念,具體說就是景觀的物質存在,如景觀的樓台庭院、楹聯銘賦、字畫碑刻乃至布局陳設等等,都可看作是一個個具體符號,正是這些符號構成了景觀的固態文化內涵。
(三)景觀的獨特儀式和活動。作為旅遊景觀,僅有固態文化符號是遠遠不夠的。現代遊客希望在特定景觀看到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獨特儀式和活動。比如,在晉城皇城相府舉行的皇帝人城儀式,在平遙古縣衙演義的縣官斷案場景,還有一些旅遊景觀開發的民俗表演項目,都是為遊客所喜聞樂見的景觀活態文化內容。
(四)景觀團隊的人文素養和行為規范。旅遊景觀是由具體的人群經營管理的,景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過景觀團隊的經營理念和精神風貌來體現的。俗話說,「看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人們對一個景觀的認識同樣如此,不僅要看該景觀向社會怎樣宣傳、怎樣承諾,更重要的是看經營景觀的團隊怎樣去做。這就需要景觀全體員工在為遊客服務中體現出一定的素養和文化內涵,讓社會公眾從中感受到該景觀的優秀文化。
三、景觀文化的一般要素
要素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景觀文化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有形環境。有形環境是構成景觀文化的基礎因素。如果沒有看得見摸得到的景觀實體為依託,景觀文化就無從談起。景觀的有形環境包括兩大內容:一是內部環境。主要是景觀的建築、文物、設施等。二是外部環境,主要是景區的外部氛圍。以山西情況看,眼下絕大多數旅遊景觀的內部環境是說得過去的,問題是外部環境不盡人意。比如在有的景區,遊客一下車就遭到各種促銷者的圍追堵截、死纏硬磨,使景觀形象在遊客心目中大打折扣。
(二)符號系統。西方學者懷特指出:「『符號』可以定義為使用者賦予意義或價值的事物。」因此,符號的應用便是文化的產生和存在。「全部文化(文明)依賴於符號。正是由於符號能力的產生和運用才使得文化得以產生和存在;正是由於符號的使用才使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沒有符號,就沒有文化。」按照這一理論,我們可以把景觀文化歸結為由一系列符號組成的系統。具體講又分為兩個子要素:一是固定符號,即遊客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和分享其價值或意義的物化標識。二是流動符號,如景觀紀念品、名信片、地圖冊等可供遊客攜帶的文化標識。坦率講,山西目前還遠沒有形成擁有完整符號系統的旅遊景觀,符號要素是每一處景觀都需要認真補課的項目。
(三)閱聽文本。作為景觀文化的要素內容,閱聽文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視覺文本,二是聽覺文本,三是網路文本。視覺文本包括向公眾開放的景點和實物,引導遊客進行游覽和欣賞的方式,以及組織遊客參與的各種儀式和活動。聽覺文本包括解說詞、現場答疑、背景聲樂等。網路文本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將景觀信息數字化、動態化。好的閱聽文本,能夠反映景觀全貌,幫助公眾識讀理解景觀文化符號的意義和價值,帶給遊客以全方位美的享受和記憶。山西絕大多數旅遊景觀,目前還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閱聽文本,尚處在建築加導游的初級閱聽層面,無法滿足遊客多元化的閱聽需求,這也是我們急需彌補和完善的。
(四)導游團隊。「旅遊旅遊全靠導游。」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導游在景觀文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實上,導游是景觀的靈魂,有什麼樣的導游就會把什麼樣的景觀文化帶給公眾。前不久,筆者去擁有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桂冠的五夷山參觀考察,景區的九曲溪竹排導游給大家留下了難忘印象。在近兩個小時的水上游覽過程中,導游逢景必講,每問必答,而且將每處景點的意義和價值與當今社會生活相聯系,妙趣橫生,回味無窮。據了解,五夷山風景區為了將竹排游這一黃金項目做大做強,專門舉辦旅遊專業班,從畢業生中挑選年輕力壯而又善於表達的男女青年擔任排工兼導游,通過他們的沿途解說擴大景區的知名度。「五夷奇秀甲東南」固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但也是與景區有一支高素質的導游隊伍分不開的。事實說明,導游團隊是景觀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五)人文關懷。旅遊景觀是特殊的人文活動場所,人文關懷在景觀文化建設中佔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旅遊景觀的人文關懷具體說就是八個字:安全、便利、誠信、兼顧。所謂安全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強化遊客的安全意識,同時做好公共危機的處置預案。所謂便利就是要在景觀游戲規則和服務設施上,最大限度地方便遊客。所謂誠信就是要千方百計兌現承諾,盡最大努力滿足遊客方方面面的正當需求。所謂兼顧就是對待貴賓和群眾、團體和散客要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
四、加強景觀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
認識景觀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內涵,目的是要解決如何加強旅遊景觀文化建設的問題。就山西而言,當前主要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樹立景觀文化意識。旅遊產業也是文化生產力,這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目前,許多地方嘗到了發展旅遊經濟的甜頭,捨得在旅遊景觀建設上花工夫、下本錢,但還沒有對旅遊景觀文化建設問題引起應有重視。殊不知,旅遊產品經濟價值的主要部分不在於物質性價值,而在於文化審美價值。不重視景觀文化的開發利用,就不能產生持久的旅遊資本,在這方面山西一些地方是有深刻教訓的。如果真正重視旅遊經濟,就必須在思想上牢固樹立景觀文化意識,在具體工作中要像重視景觀建設那樣重視景觀文化建設,做到景觀建設與文化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第二,開展景觀文化研究。景觀文化建設涉及多個學科內容,需要一定的學術理論依據和支撐。目前,山西從事旅遊景區規劃、開發的單位很多,但還沒有專門從事景觀文化研究的機構。有關部門應將旅遊景觀文化項目列人課題規劃,整合力量,搭建平台,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研究。可以考慮先從全省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旅遊景觀進行深人細致的調查,從個案人手,診斷景觀文化缺陷,豐富景觀文化內涵,進而提升整個旅遊景觀的社會形象和經濟效益。
第三,制定景觀文化政策。景觀文化建設離不開政策引導。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全省旅遊景觀文化發展綱要,統一景觀文化建設的規范要求,制定相應的考評指標體系和獎罰措施。通過總結經驗,選樹樣板,營造景觀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用優秀景觀文化全麵塑造山西旅遊景觀的嶄新形象。
總之,加強旅遊景觀文化建設是一篇事關山西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大文章,也是文化強省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山西在利用獨特的歷史資源優勢打造文化強省戰略和文化產業方面做的有聲有色、可圈可點,加強旅遊景觀文化建設的時機已經成熟,筆者就此問題拋磚引玉,以期引起更加廣泛的關注和更為深人的討論。
5A級景區: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明的藝術寶庫。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處名雲岡,故取名為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1千餘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武周山南崖,東西伸展一公里,雲岡石窟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岡半腰。這里石佛聚會,石人、石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53年(北魏興安二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部分完成於公元495年,歷時40餘年,加上其餘小窟,先後近50年時間。參加開鑿人數,多達四萬餘人,連當時的獅子國(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創作。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區的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餘里。中心地區台懷鎮,距五台縣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

4A級景區

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里,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游格局。

晉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於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

黃河壺口瀑布 位於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陝峽谷黃河河床中,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黃河浪濤激起一團團霧煙雲隨著水霧的升高,煙雲由黃變灰、由灰變藍,景色奇麗,有「水底生煙」之說。壺口瀑布不僅有「水底冒煙」,「彩橋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說。上遊船隻到此,必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所謂「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航,千百年來,概莫能變。

普救寺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永濟縣境內的峨眉塬頭。南向緊鄰古蒲州城址,東連西廂村。寺址高聳,松柏滿垣,西臨黃河灣,水勢洶涌澎湃;東近中條山,猶如屏障峙立,視線廣闊而開朗。塬頭之下一條寬闊的坡底長街,是當年通向長安的古驛道。這里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我國現存的四大迴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鍾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朴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群。

靈石王家大院旅遊景區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 12 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35 公里、介休綿山 4 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 108 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渾源恆山旅遊區 恆山別名常山,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揚名國內外。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是一家佛教藝術館。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橋頭村北側雙林寺。雙林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藝術館。

解州關帝廟旅遊區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縣衙博物館 位於平遙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佔地約兩萬六千平方米。縣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軸線上從南向北依次為衙門、儀門、牌坊、大堂、宅門、二堂、內宅等,並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橫街上。現在縣衙的大堂等建築正在復修中,我們所能看到的僅為二堂、內宅及二堂右側的耳房等,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門的特徵,氣勢庄嚴。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洪洞縣城北面賈村西側,明時有廣濟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漢代種植的大槐樹,枝繁葉茂,樹身數圍高大數丈,蔭遮數畝蒼勁挺拔。大運路縱衷穿其東,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屢遷山西之民於外地,而遷民追多的洪洞與附近地區的移民就在這里集中出走。被遷的移民起程時戀戀不舍,頻頻回首,古大槐樹便成了當時移民門離別時記憶最深的標志。時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依然廣泛流傳著兩句民諺:「問我家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漢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乾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如同當年的漢代古槐一樣挺拔。為了紀念古槐,1911年在漢代古槐處建立了一座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別有風格的碑亭。

中國票號博物館 中國第一家票號 ——日升昌,座落於「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整座舊址佔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歷經一百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譽為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芮城縣永樂宮旅遊區 山西芮城的永樂宮是一座道教宮觀,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宮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樂鎮上,這里據(道藏)中有關典籍和宮內碑文記載,是道教「八仙」 之一呂洞賓的誕生地。呂氏死後,鄉人將他的故居改為「呂公祠」。金末,呂洞賓的故事越傳越遠,奉祀的人逐漸增多,祠堂便擴充成道觀,後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燒毀。現在的永樂宮是元代修成的。當時全真教領袖邱處機很受朝廷寵信,這一教派又奉呂洞賓為祖師,於是皇帝下令把觀升級為宮。並派河東南北兩路道教提點潘德沖主持營建此宮,用十五年時間,於中統三年(1262)完成主體建築,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畫,施工期前後110多年,幾乎與元朝共始終。明清雖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後,因永樂宮舊址在三門峽水利工程淹沒區內,於是從1959年開始,化了七年功夫,將全部建築和壁畫遷到新址復原保存。

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館 平遙文廟乃中國六最。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築群;中國最大的孔子及儒學先賢塑像群;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中國科舉史展;中國惟一的專業性攝影博物館。

㈧ 中國石窟的起源

中國石窟的起源於印度的石窟寺。

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內峻嶺的幽僻之地開容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

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龍門石窟、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而龍門石窟數量之多不僅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8)雲岡石窟論文擴展閱讀:

石窟藝術與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藝術是為當時信佛的人們服務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階級、各階層人物不同,他們所屬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樣,因而在造像與壁畫的題材上,也要根據自己那一宗派的經典造像。所以石窟藝術的發展,因時間、地點的不同,發展情況也不一樣。

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後漢人所開的窟畫出一些大乘經變以外,其餘早期開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經中的故事造像。

這些石窟群中,遺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釋迦和菩薩等單獨的形象,其次則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尋求解脫)等故事畫像。

㈨ 我愛我的祖國論文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我生下來睡的搖籃;是我第一天上學去走過的石子路;是我在少年宮乘過的旋轉上升的火箭;是營火晚會熊熊燃燒的篝火……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是海南島的菠蘿,膠東的蘋果;是關中平川雪白雪白的棉花;是長江兩岸金黃金黃的稻穀;是青藏高原胖墩墩的氂牛和棉羊;是大興安嶺、小興安嶺筆直筆直的雲杉和紅松;是集市上一堆一堆竹筍,一籃一籃的雞蛋;是百貨公司里一個個大眼睛的布娃娃,一件件花蝴蝶般的連衣裙……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東海漁船的點點白帆,是西山晚霞中的片片紅葉;是龍井蘭花般濃郁的綠茶;是景德鎮蛋殼般透明的瓷器;是黃河的浪濤洶涌,長城的巨龍奔騰;是雲岡石窟庄嚴,敦煌壁畫的絢麗……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屈原的詩歌,魯迅的文章;是張衡的候風地動儀,陳景潤的數學皇冠的明珠;是女排姑娘贏得世界冠軍的金牌,登山隊員插上珠穆朗瑪峰的五星紅旗……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邊防哨所戰士槍口的準星;是港口領航員帽沿上的國徽;是國徽上天安門晴湛湛的藍天,藍天下的鴿哨,鴿子迴翔的華表和堆滿鮮花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描繪現代化藍圖的紙,是指引前進方向的羅盤,是傳播文明的活字印刷;是慶祝節日用火葯製成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和向夜空噴灑的五彩繽紛的禮花……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我的爺爺播種莊稼、栽培果樹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是我爸爸裝卸集裝箱、吊放水泥預制板的一百多米高的起重機;是鄰家叔叔、嬸嬸修建一幢一幢單元住房天天升高的腳手架……

我愛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用兒歌催我熟睡的奶奶;是用乳汁喂我長大的媽媽;是教我認讀拼音字母、學會+-×÷的老師;是替我戴上紅領巾聽我回答「時刻准備著」的輔導員……

我的祖國就是這……一切。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又古老又年輕的……祖國。我的祖國正在走向振興,走向富庶。為了祖國的強盛,人民的安康;為了祖國的繁榮,人民的幸福,為了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的明天、後天和未來……

祖國啊祖國,請告訴我吩咐我,命令我——一個少先隊員我應該做些什麼來光大我的祖國……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