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論文
1. 求大學生消費行為研究的論文資料
⒈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沖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拿手機產品來說,目前,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⒉大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發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⒊大學生更側重時尚性消費 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對企業而言,中國移動做的較好,他們藉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傑倫為「M-ZONE 」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
2. 論文:淺析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
有個網站不錯,你可以看一下
在網路裡面搜索一下「缺少網」,第一個網址就是提供專業論文下載的,資料都是原創的,強烈推薦!
3. 大學生消費論文
中文摘要: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心理,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日後的工作成才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心理有比較全面和准確的了解,我們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對遼寧大學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級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60份,收回有效問卷345份,有效率為95.83%。另一方面,通過個別談話及網路資源,對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個別調查和比較。分析大學生消費的現狀並提出了建設性的對策思考,形成大學生以艱苦奮斗為榮,驕奢淫逸為恥的消費觀,創建節約型校園文化。
關鍵字:大學生 消費 行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的消費現狀
(一)大學生理性消費是主流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可以概括地說當代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傳統的只求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觀念。
1.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占的比重呈擴大趨勢。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於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學中有1/2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
2.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調查的數據顯示35.5%的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佔到42.2%。學校內設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閑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
3. 消費呈現多層次化。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佔7.8%,低於350元的佔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50-5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占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因為87.5%的大多數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供給,雖然8.9%的學生自己兼職,但掙的錢不多。由於消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著若干問題:
1.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於80元的佔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 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佔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麼「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佔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著閑著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
二、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部分學生的消費誤區和偏頗的消費心理
1.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大學時期是人生中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並存的階段。伴隨著自我意識覺醒而來的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強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環境的塑造,使他們在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雖然他們的消費來源依賴於家庭,但他們卻有強烈的消費自主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沒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適當的消費指導,就會出現消費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費炫耀心理在學生消費中表現為重物質消費,輕教育投資。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尊重需要居於生理、安全、友誼和愛的需要之上而處於較高級的第四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他們多方面的努力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其自我價值。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大學生中有許多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這實際上反映出他們心理上的一個症結: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的擴散,會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費的風氣。
3.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是大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心理學動因。大學生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現在看似相互矛盾,實則本質相同的兩個方面:一是從眾心理,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事物,個人也基本上樂意接受,大學生也不例外;二是求異心理,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使某種時尚滿足了大學生一時審美的心理需要之後,又必然會產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費再有新變化和創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缺少對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引導
當前的大學生能夠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他們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不能正確引導自己的子女。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為:
1.在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了解與把握。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在不斷的改進,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由於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客觀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認識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引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缺少與人生觀、價值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引導目的。
3.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形成的影響因素
1.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是造成大學生消費觀念偏頗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互相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2.近年來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上升,當然也對在校的大學生產生了影響。按照這種價值觀,一個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決於他的消費水平。一個人的消費水平越高,消費能力越強,就越是能夠證明他的成功。在中國,應該說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這種價值觀,然後又逐漸輻射、傳染到其他社會階層,最後演變為一種國民的集體無意識。
三、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後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准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成員。
參考文獻:
(1)陳一祥,蘇天恩,大學生經濟差異現象及其對策,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傑,徐凌中,任建慶,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的探討與分析,高等農業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溫孝卿,等。消費心理學(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5)余展洪,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J)中國教育,2003,(2)
4. 畢業論文 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參考哪些文獻啊
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如下:
[1] 曾莉,韓之璐. 大學生消費心理問題的理性思考[J]. 中華文化論壇. 2008(S1)
[2] 王劍超,肖貽傑. 論大學生消費道德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 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 2007(09)
[3] 張玉奇. 論大學生消費與消費觀的培養[J]. 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 2006(01)
[4] 劉俊喜,石國強. 張家口市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研究[J]. 高等農業教育. 2006(03)
[5] 史偉波. 大學生消費行為淺析——基於調查問卷的分析[J]. 消費導刊. 2009(15)
[6] 辛振,楊峰. 我國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研究[J]. 中國集體經濟. 2011(25)
[7] 王宏. 大學生消費觀調查與分析[J]. 中外企業家. 2010(14)
[8] 王姍姍. 淺析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7(15)
[9] 李曄南,程剛. 大學生消費心理及其影響因素[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10] 張秀珍,周長城. 高校理工科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及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S2)
5. 急求一篇有關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論文,大概5000字左右,拜託了!!!
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及其引導
摘要:消費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以及行為准則的集中反映。高校應充分利用高校輔導員的主導作用,引導大學生消費文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文化;輔導員;引導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的特徵
隨著時代的發展,來自社會的消費文化和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相接觸後,使得大學生的消費文化呈現出鮮明的特徵:
1.消費結構多元化、層次多樣化。消費的多元化,主要指大學生消費結構由較為單一走向日益多元。從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來看,除了生活、學習所需要的必要支出外,還存在日益普遍而多樣的非必要性支出:社交消費、旅遊消費、網路消費、娛樂消費等。而在多樣化的消費結構中,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占的比例最大,因為它是其它需要得以滿足的前提和基礎。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用於基礎性生活消費的月支出在400元左右,這一數值隨著大學生月消費水平的提高還處於上升之中,但它在大學生月消費總額中所佔的比例呈相對下降趨勢。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多樣化,一方面反映出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結果;從側面也反映出社會潮流對大學生的影響。
消費的多層次性指由於經濟發展和家庭收入不平衡,導致不同的大學生在消費水平上存在很大差異,高、中、低檔消費層次均存在。一般來說,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消費層次相對較高,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生活相對艱苦,有些甚至還很拮據。調查顯示,目前高校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窮、山」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裡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溫飽,普遍存在負擔過重而且經濟拮據的情況。[1]這種差距目前還存在著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並因為其對大學生的成長影響巨大的因素而日益引起多方關注。校園的貧富差距從表面看是經濟消費的差距,實際上是社會階層分化的直接體現,已經涉及到了社會認同、自我認同以及文化認同等深層次問題。不同生活方式沖突的背後,事實上是文化的沖突和價值觀的沖突。校園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大學生內部的貧富差異是我國社會階層分化、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城鄉差距的直接反映。這對於高校的管理與發展、社會的穩定與公正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2.情感消費和交際消費比重持續增加。據一項調查顯示:大吃大喝在一些大學生中存在攀比現象。高校附近密集著生意火爆人氣旺盛的餐館,其主要消費群體是高校院牆內的大學生。為聯絡感情、增進友誼老鄉聚餐,請室友等吃飯;因獲得獎學金、評獎評優、當選學生幹部、入黨等請客吃飯;節日或畢業前同學間互贈禮品等,這些支出已佔大學生消費支出相當大比例。
3.時尚性和實用性兼顧。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據了解,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大學生首先考慮的是價格和質量,在各類產品的選擇標准中,「價格適中」、「性價比」總是大學生首要考慮的因素。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會比較慎重,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在流行與實用之間,更多大學生選擇的是實用。當代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較以前大大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關注的重要內容。
二、大學生消費文化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1.消費盲目沖動,合理性存在問題。對於大部分當代的大學生而言,追求時尚和名牌是日日常新的話題。一些虛榮心和張揚個性擊敗了「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的傳統理念。大學生中盲目消費、攀比消費、趕潮流消費以及負債消費現象非常普遍。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近100%,還有部分學生甚至更換過多部手機。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第三是盲目參加各類培訓班,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的發展需要,只要是考證的培訓班就參加,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在消費方式上,信用卡走進大學校園,使一些大學生成為透支一族。超前透支等畸形消費現象在高校里的有所體現,不但使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滋生,而且還因為玩物喪志,使年輕大學生丟掉了所應具備的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同時,也給一些本不寬裕的家庭增加了經濟負擔,甚至成為不堪承受的重負。
2.邊際消費耗時勞神。「追求生活質量」擺在了「勤儉節約」的對立面。在這些觀念的引導下,一些大學生毫不猶豫地成為超前消費者,花起父母的錢來心安理得。大學生敏銳的時尚觸角決定了其消費的特殊性:依賴型的經濟來源和追求潮流的對抗性;其羞澀的錢包決定了他們的引領潮流必然是以負債消費為前提,很大一部分大學生中的負債消費表現為典型的超前享樂和及時行樂。消費對象多半是用於奢侈浪費的非必要生活消耗品。如舉辦生日宴會、打網球、保齡球、上舞廳跳舞、進歌廳「K歌」等。名目繁多的「人情往來」是這些大學生負債消費跨不過去的坎,這些不僅耗費了大學生大量的財力,也佔用了他們大量的時間、精力。 3.消費知識不足、技能欠缺。現在很多人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有家長的關心和照顧。面臨緊張的學習和考試壓力,許多家長為了避免他們分散學習精力,家庭的經濟狀況從來不要求他們分擔,許多學生不知金錢來之不易,沒有理財的經驗。上大學後遠離家長進行獨立生活,他們沒有直接面對消費的經驗,沒有與生活相適應的實踐知識。在社會各種不正確、不健康的消費文化的誤導下,不會有計劃地開支,而是盲目「追新求異」。新知識的爆炸式增長、新技術的迅速推廣應用和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對日常生活的深入影響,使時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時具有更鮮明的主題和更人性化的表現形式。這一切對大學生產生了巨大的誘惑,但是由於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均仍處於待定型時期,加上年輕人特有的虛榮心理以及消費個性化的要求,隨著社會接觸的機會的增多,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正確的消費觀的影響。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方式開始發生變化,傳統消費觀念受到了很深的沖擊。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又處在不成熟的階段,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三、輔導員在引導大學生消費文化過程中的對策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2]「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3]是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輔導員理應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在高校消費主流文化的構建中發揮帶頭作用。
1.消費與市場基礎理論教育。消費品基礎知識教育,具體包括:常用消費品的選擇、評價,鑒賞、維修與保護等,特別要重視提高學生評價和選擇消費品的能力。通過教育使大學生具備必要的市場知識,包括消費觀念、消費計劃、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市場、消費營銷等知識,了解消費與市場的關系以及市場經濟機制與消費的基本理論。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大學生消費者的利益,更使大學生在了解消費品的基礎上進行消費,從而可以更好地遵循科學消費原則,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
2.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和校內媒體的作用。通過建立和發展相關大學生社團,開展形式多樣的消費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處理消費投訴、負責消費信息和情報傳遞、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消費教育,以此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消費保護意識。高校社團本身所具有的自治性使其與大學生的興趣、愛好、現實生活更加貼近,利用這些社團廣泛開展多種有益的消費教育活動,將消費教育落到實處,引導大學生開展合理的消費活動。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校風,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倫理觀。輔導員應把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作為平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內容;積極組織有關消費狀況的問卷調查和討論,引導學生對不良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進行自我剖析。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產生在高校校園內,以校園為依託,以形成全體師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為根本,以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靈魂,以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為條件,以傳播科學知識、開發智力資源、提高全體師生的素質為內容,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宗旨。可以說,校園文化是直接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會使身處其中的大學生終身受益。
因此,正確的消費文化應當成為一個學校良好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要通過弘揚主旋律,引導大學生樹立與時代發展同步的艱苦樸素的作風;通過國情教育,使學生全面了解到我國目前發展中所存在的成就巨大,又很不平衡,不少地區還十分貧窮的基本現狀;通過對學生成才意識的培養,把學生的主要精力吸引到學習和研究方面來;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明白父母的辛苦和金錢的來之不易。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應該以其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主體的廣泛性和形式的多樣性,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觀念。
4.輔導員要協助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嚴格規范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比如,制止大學生的高消費和奢侈浪費行為。根據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從眾和時尚特徵,低年級學生的消費行為往往是以高年級學生為模仿對象的。所以,要切實加強對高年級學生的消費行為的引導,使之對低年級學生起到良好示範作用。學校的教職員工,也應自覺做到生活簡朴,不鋪張浪費,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輔導員還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及時通報學生在校情況,特別是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協同家長對高消費的學生在經濟上予以一定的約束,及時控制他們不必要的開支,使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上來,投入到自身素質和情操修養的提高上來。
參考文獻:
[1]汝信,陸學藝,李培林主編.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362.
[2][3]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1號)[Z].2005-03-29.參
6. 求一篇關於大學生消費觀的論文,3000字,謝謝啦,
中文摘要: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心理,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日後的工作成才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心理有比較全面和准確的了解,我們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對遼寧大學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級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60份,收回有效問卷345份,有效率為95.83%。另一方面,通過個別談話及網路資源,對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個別調查和比較。分析大學生消費的現狀並提出了建設性的對策思考,形成大學生以艱苦奮斗為榮,驕奢淫逸為恥的消費觀,創建節約型校園文化。
關鍵字:大學生 消費 行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的消費現狀
(一)大學生理性消費是主流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可以概括地說當代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傳統的只求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觀念。
1.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占的比重呈擴大趨勢。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於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學中有1/2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
2.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調查的數據顯示35.5%的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佔到42.2%。學校內設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閑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
3. 消費呈現多層次化。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佔7.8%,低於350元的佔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50-5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占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因為87.5%的大多數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供給,雖然8.9%的學生自己兼職,但掙的錢不多。由於消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著若干問題:
1.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於80元的佔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 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佔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麼「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佔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著閑著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
二、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部分學生的消費誤區和偏頗的消費心理
1.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大學時期是人生中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並存的階段。伴隨著自我意識覺醒而來的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強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環境的塑造,使他們在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雖然他們的消費來源依賴於家庭,但他們卻有強烈的消費自主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沒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適當的消費指導,就會出現消費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費炫耀心理在學生消費中表現為重物質消費,輕教育投資。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尊重需要居於生理、安全、友誼和愛的需要之上而處於較高級的第四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他們多方面的努力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其自我價值。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大學生中有許多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這實際上反映出他們心理上的一個症結: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的擴散,會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費的風氣。
3.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是大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心理學動因。大學生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現在看似相互矛盾,實則本質相同的兩個方面:一是從眾心理,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事物,個人也基本上樂意接受,大學生也不例外;二是求異心理,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使某種時尚滿足了大學生一時審美的心理需要之後,又必然會產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費再有新變化和創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缺少對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引導
當前的大學生能夠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他們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不能正確引導自己的子女。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為:
1.在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了解與把握。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在不斷的改進,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由於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客觀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認識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引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缺少與人生觀、價值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引導目的。
3.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形成的影響因素
1.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是造成大學生消費觀念偏頗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互相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2.近年來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上升,當然也對在校的大學生產生了影響。按照這種價值觀,一個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決於他的消費水平。一個人的消費水平越高,消費能力越強,就越是能夠證明他的成功。在中國,應該說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這種價值觀,然後又逐漸輻射、傳染到其他社會階層,最後演變為一種國民的集體無意識。
三、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後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准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成員。
參考文獻:
(1)陳一祥,蘇天恩,大學生經濟差異現象及其對策,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傑,徐凌中,任建慶,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的探討與分析,高等農業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溫孝卿,等。消費心理學(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5)余展洪,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J)中國教育,2003,(2)
7. 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
1、大學生消費的情緒性還表現在消費上的連續性,如果消費一次後如果感覺很滿意,很可能會連續消費同企業的相同或不同產品,並且還會推薦自己的夥伴消費;若不滿意很可能不再消費,而且這樣的感覺因為大學生之間信息的迅速交流,會感染到周圍的同學,因此企業應該著重注意產品的質量,企業的服務等,要給大學生留下一種親切的感覺,產生下次還想來的慾望,切不可對他們進行坑騙等不良行為,也不可以設一些「合法的陷阱」,這樣會砸掉自己的產品和企業信譽,產生連鎖反應。
同時情緒性的另一面是沖動消費,容易受廣告等宣傳的影響和商家宣傳和促銷方式的引導(尤其在黃金周等時期),消費具有沖動的特點,因此商家要注意利用廣告等宣傳形式,尤其加強適合學生特點口味的宣傳,如公益與商業相結合的互動型大學生活動,或對大學生活動提供一些贊助。百事可樂大學生藝術新星大賽就是這樣的活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力,這種活動影響比較深遠。
2、先鋒性消費,消費觀念越來越超前。
大學生站在先進文化的最前端,容易接觸到、也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消費觀念也比較超前,消費觀念也變化比較快,比如對網上購物容易接受,對「花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的對新興消費方式也比較容易接受。
大學生具有勇於嘗試的個性特點,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時比較喜歡新事物,消費觀念比較超前。新事物包括全新的物品以及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的新功能,新包裝,新內涵,新形象,舊產品的新購買方式(如網上購物)、促銷活動(如有獎促銷)等等,因此企業應該根據大學生不斷變化的心理,結合社會新出現的時尚開發新產品和新創意,並注意作好宣傳,增加內涵等附加價值。
3、消費產品集中,購買集中特徵明顯
目前消費產品比較集中,主要停留在時尚、電子、影像、文化、娛樂、交友、培訓上,隨著大學生消費觀念的變化和時尚物品花樣的發展,受示範效應的影響,消費逐漸向多元化發展,但目前來講仍然處於一個集中的水平,但具體物品變化較快,比如在IT消費產品上,可能在一段時期內流行的是CD機,而另一段時期可能就是MP3了。
另外,大學生消費最大的特點還在於追求時尚化,追求時尚的東西,喜歡新奇的和浪漫的事物,消費品追求個性的張揚。追求時尚也是大學生消費具有盲目示範效應的原因,這對於企業來說也比較容易把握大學生產品的方向。大學生消費有一個趨勢就是從實用化向時尚化過渡,消費的大頭已經不再是學慣用品、書籍之類的東西,已經轉變成了電腦網路、手機、旅遊等比較前衛的帶有時尚氣息的產品。
4、對商品的品牌比較看重。
名牌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大,通常大學生在購買東西時,非常看重品牌。沒有牌子的東西一般不會去關注。在大學生的心目中,品牌既是一種質量的保證,也是一種品味的象徵。他們有著非常強的品牌意識,在他們看來,有品牌才會有質量。他們認為一個品牌的建設需要很長時間。他們認為「一個品牌能生存下來,就表示市場肯定,有相對可信度,同時建立一個品牌,產品質量是保證。另外,良好優質的售後服務也是非常關鍵的。」同時大學生有很高的品牌忠誠度。一旦嘗試了某個品牌,覺得很好用,一直都會使用這個品牌。當然,對於類似於服裝之類的時尚商品,大部分同學表示,畢業之後不會再買現在喜歡的品牌。而且,大部分大學生是上了大學之後,從開始關注一些品牌,對一些品牌的忠誠度也是在之後才慢慢形成的。可見,大學階段對於大學生的品牌意識和忠誠度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大學生能夠接觸到海量產品信息,同時他們判斷能力也不斷趨於成熟,而且這個階段形成的一些品牌觀念也很有可能會帶到他們畢業以後的生活中。
5、大學生群居性、集中性購買
大學生群居性、集中性購買的特點非常利於商家們進行季節性的重點促銷,因此企業應該加強重點性的有針對性的促銷,眾所周知,在每年的九月份,隨著新生入學,高校市場會形成一次井噴的過程,同時在各個節假日來臨之際,學生經濟能力較強,消費欲旺盛。校園消費將進入井噴狀態,形成了「節假日經濟」,這實際上成為商家在高校范圍內樹立屬於自己的獨特商業品牌的良好時機。
以上幾點獨特的商業價值,都呈現出大規模、低成本,以及高質量等幾個特點,使得校園營銷極具商業價值。簡要地說,企業開展產品和品牌推廣,近期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大學生的購買行為,產生實際的營銷結果,遠期可以長期地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意義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