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議論文論據
Ⅰ 初中議論文論據,急呀,要考試
論據的作用,或用來證明觀點正確,或用來批駁錯誤的觀點,分清是事實論據回,還是道理論據。找出此論據是用答來證明什麼觀點的。要注意的是:有些分列幾個小論點闡述中心論點的文章,那些分論點、小論點同時又是中心論點的論據。有時,文中的引用部分不一定都是論據,要看它和論據之間的關系,看它是否證明了論點。
此考點可以和其他考點綜合考查,方式是:指出某論據的作用或某論點是如何證明論點的。答題思路是:(1)道理論據,增加論據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的;(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等(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來確定);(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Ⅱ 議論文論據
寫議論文時我們往往抓耳撓腮,勉強為之,也大多空洞無物。如何寫好議論文,很重要的一點在於積累一定的論據。下面就提供幾組典型的理論和事實論據。
理想與立志:
1.人生最富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渡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差恥。(奧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清*蒲松齡)
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6.鳥最要緊的是翅膀,人最要緊的是理想。(諺語)
7.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為減輕工人挖土時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葯。整整四年,不惜犧牲,做了幾百次實驗。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發明了炸葯。
8.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年輕時便立下「探奇於名山大川」的宏願。後來多次遇險,幾乎喪命,但他始終沒有畏懼,最終給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9.周恩來上小學時回答校長為什麼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0.明代李時珍,發現以前葯物書中有很多錯誤,立志要編寫一部葯物書籍。走了上萬里,用了三十多年,終於寫成了劃時代的醫葯巨著――《本草綱目》。
11.陳涉年輕時,曾經給人作僱工。他發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感嘆。
教育問題:
1.曾參殺豬教子。
2.在韓國已悄悄進行了11年的以社會上層人物為中心的「不給子女留遺產」的運動,已被公開。這一運動突出向社會做奉獻,把財產奉獻給社會福利機構,有的會員甚至把自己數億元的土地捐獻給公共機關。
3.統計資料表明,各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差距不小:美國1.2小時,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相當多的城市中小學生,上學由父母接送,不會劃火柴,不敢開煤氣,所謂的勞動只是擦桌子、掃地。
4.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兒子失業後,沒有向父親伸手,而是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5.狐狸母親:冷酷中的溫情。電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個情節:小狐狸長大了,可以外出謀生了,狐狸母親便開始發了瘋似的驅趕它們,不許一隻留在身邊。
勤奮治學:
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天才出自勤奮。(高爾基)
4.A=X+Y+Z
A代表成功,X代艱苦的工作,Y代正確的方法,Z代少說廢話。(愛因斯坦)
5.司馬光是宋史學家,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歷時19年之久。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貪睡。當他枕在這圓木上睡覺時,只要稍一輾轉,「警枕」就會翻滾,將他喚醒。然後,立刻坐起,繼續奮筆疾書。
6.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7.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8.西漢學者匡衡家貧而好學,夜晚無燈,鑿壁偷光,終成知識淵博的學者。
9.著名畫家齊白石年逾90,卻每天作畫5幅。他說:「不叫一日閑過。」他把這句話寫出來,掛在牆上以自勉。
學習與思考: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清代大學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師講解《大學章句》時,就問朱熹是何時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3.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2 回復:議論文論據精選
積累與知識: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唐代李賀,每次出去與親朋同游,總是帶著一個白錦袋,想出妙句,立即寫好放進袋裡。晚間回家整理,幾乎天天如此。
4.蒲松齡於大樹下,准備好茶、煙,熱情地邀過路人講述自己的見聞。如此歷二十餘年,終成《聊齋志異》。
恆心與毅力:
1.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諺語)
2.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諺語)
3.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4.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戰國*荀子)
5.在科學上沒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6.梅蘭芳年輕時為了演好戲,每天一大早起床,盯著遠飛的信鴿練眼,從不間斷,終於矯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點,成為名揚中外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7.愚公移山。
8.唐玄奘25歲離開長安西遊,經歷了近一年時間,終於到達天竺國。在印度學習14年,44歲步行回到長安,帶回了657部經書。
9.世界名著:幾十年寫成一本。 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的時間。
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37年時間。 司馬遷寫《資治通鑒》花了19年時間。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時間。
品行謙虛: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接到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陳景潤的信,信中指出華羅庚文章中的錯誤,非常興奮。
愛我中華:
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3.屈原擔任楚國左徒,主張抵抗強秦,但楚王聽信讒言,將他罷職流放,有人勸他別國去,屈原說:「我生為楚國人,死為楚國鬼。」
4.魯迅為了國家的利益,棄醫從文。
5.錢學森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條件,不顧美國當局的阻撓和威脅,來到了剛剛成立的祖國,為祖國國防做出了巨大貢獻。
6.西漢名將霍去病,抗擊匈奴屢戰屢勝,漢武帝賞他一座富麗堂皇的住宅,霍去病慷慨陳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一句話展示了他報國的雄心壯志。
學會奉獻:
1.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2.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魯迅)
3.太陽之所以偉大,在於它永遠消耗自己。(諺語)
4.席勒為救助了一位想自殺的學生,寫下《歡樂頌》贈給他,這位偉人的遺孀後來回憶說:「他活在世上,將整個生命與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
5.孔繁森因公殉職時,留下兩件令人心碎的遺物,一是僅有的8.6元錢,一是他去世前4天的關於發展阿里經濟的幾條建議。
6.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博士學位後回國,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因癌症,病逝。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珍惜時間:
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3.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美*富蘭克林)
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5.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魯迅)
6.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諺語)
7.歐陽修平生做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
腐敗與懲惡:
1.包公以廉潔著稱。在晚年制定了一條家訓:後代若是做官,一定要清明廉政,決不允許傷天害理,貪贓枉法;否則就不是包家子孫,死後不得葬入祖墳。
2.成克傑由於貪污受賄最終判處死刑。
3.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因受賄最終判處死刑。
環境對人的影響
1.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貝多芬)
2.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貝多芬)
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4.范仲淹為了讀書學習,每天晚上煮一鍋粥,把粥劃成幾分,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塊,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5.春秋時,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6.司馬遷受宮刑,著《史記》。
捍衛真理:
1.哥白尼不顧教會的迫害,大膽發表了《天體運行論》,確立了太陽中心說。
2.布魯諾堅持和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
團結合作: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諺語)
3.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諺語)
4.將相和。藺相如不把個人得失放在心上,廉頗負荊請罪。從此,趙國國勢更強。
改過自新:
1.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2.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3.迷途知返的周處。
誠信與守信:
1.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3.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周恩來)
4.1988年漢城奧運會,加拿大運動員約翰遜在賽場上出盡風頭,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紀錄。然而幾天之後,輝煌化為特大丑聞:因服用興奮劑,成績被取消,剝奪他選手資格。
5.「狼來了,狼來了!」的教訓。在小事上經常失信於人,在大事上人們就會對你持懷疑態度。
Ⅲ 誰有中學生議論文論據
議 論 文 論 據 精 選
議 論 文 論 據 精 選
寫議論文時我們往往抓耳撓腮,勉強為之,也大多空洞無物。如何寫好議論文,很重要的一點在於積累一定的論據。下面就提供幾組典型的理論和事實論據。
理想與立志:
1.人生最富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渡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差恥。(奧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清*蒲松齡)
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6.鳥最要緊的是翅膀,人最要緊的是理想。(諺語)
1.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為減輕工人挖土時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葯。整整四年,不惜犧牲,做了幾百次實驗。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發明了炸葯。
2.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年輕時便立下「探奇於名山大川」的宏願。後來多次遇險,幾乎喪命,但他始終沒有畏懼,最終給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3.周恩來上小學時回答校長為什麼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明代李時珍,發現以前葯物書中有很多錯誤,立志要編寫一部葯物書籍。走了上萬里,用了三十多年,終於寫成了劃時代的醫葯巨著――《本草綱目》。
5.陳涉年輕時,曾經給人作僱工。他發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感嘆。
教育問題:
1.曾參殺豬教子。
2.在韓國已悄悄進行了11年的以社會上層人物為中心的「不給子女留遺產」的運動,已被公開。這一運動突出向社會做奉獻,把財產奉獻給社會福利機構,有的會員甚至把自己數億元的土地捐獻給公共機關。
3.統計資料表明,各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差距不小:美國1.2小時,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相當多的城市中小學生,上學由父母接送,不會劃火柴,不敢開煤氣,所謂的勞動只是擦桌子、掃地。
4.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兒子失業後,沒有向父親伸手,而是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5.狐狸母親:冷酷中的溫情。電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個情節:小狐狸長大了,可以外出謀生了,狐狸母親便開始發了瘋似的驅趕它們,不許一隻留在身邊。
勤奮治學:
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天才出自勤奮。(高爾基)
4.A=X+Y+Z
A代表成功,X代艱苦的工作,Y代正確的方法,Z代少說廢話。(愛因斯坦)
1.司馬光是宋史學家,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歷時19年之久。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貪睡。當他枕在這圓木上睡覺時,只要稍一輾轉,「警枕」就會翻滾,將他喚醒。然後,立刻坐起,繼續奮筆疾書。
2.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3.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4.西漢學者匡衡家貧而好學,夜晚無燈,鑿壁偷光,終成知識淵博的學者。
5.著名畫家齊白石年逾90,卻每天作畫5幅。他說:「不叫一日閑過。」他把這句話寫出來,掛在牆上以自勉。
學習與思考: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清代大學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師講解《大學章句》時,就問朱熹是何時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積累與知識: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唐代李賀,每次出去與親朋同游,總是帶著一個白錦袋,想出妙句,立即寫好放進袋裡。晚間回家整理,幾乎天天如此。
2.蒲松齡於大樹下,准備好茶、煙,熱情地邀過路人講述自己的見聞。如此歷二十餘年,終成《聊齋志異》。
恆心與毅力:
1.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諺語)2.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諺語)
3.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4.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戰國*荀子)
5.在科學上沒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1.梅蘭芳年輕時為了演好戲,每天一大早起床,盯著遠飛的信鴿練眼,從不間斷,終於矯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點,成為名揚中外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歲離開長安西遊,經歷了近一年時間,終於到達天竺國。在印度學習14年,44歲步行回到長安,帶回了657部經書。
4.世界名著:幾十年寫成一本。 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的時間。
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37年時間。 司馬遷寫《資治通鑒》花了19年時間。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時間。
品行謙虛: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接到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陳景潤的信,信中指出華羅庚文章中的錯誤,非常興奮。
愛我中華:
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1.屈原擔任楚國左徒,主張抵抗強秦,但楚王聽信讒言,將他罷職流放,有人勸他別國去,屈原說:「我生為楚國人,死為楚國鬼。」
2.魯迅為了國家的利益,棄醫從文。
3.錢學森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條件,不顧美國當局的阻撓和威脅,來到了剛剛成立的祖國,為祖國國防做出了巨大貢獻。
4.西漢名將霍去病,抗擊匈奴屢戰屢勝,漢武帝賞他一座富麗堂皇的住宅,霍去病慷慨陳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一句話展示了他報國的雄心壯志。
學會奉獻:
1.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2.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魯迅)
3.太陽之所以偉大,在於它永遠消耗自己。(諺語)
1.席勒為救助了一位想自殺的學生,寫下《歡樂頌》贈給他,這位偉人的遺孀後來回憶說:「他活在世上,將整個生命與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
2.孔繁森因公殉職時,留下兩件令人心碎的遺物,一是僅有的8.6元錢,一是他去世前4天的關於發展阿里經濟的幾條建議。
3.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博士學位後回國,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因癌症,病逝。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珍惜時間:
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3.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美*富蘭克林)
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5.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魯迅)
6.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諺語)
1.歐陽修平生做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
腐敗與懲惡:
1.包公以廉潔著稱。在晚年制定了一條家訓:後代若是做官,一定要清明廉政,決不允許傷天害理,貪贓枉法;否則就不是包家子孫,死後不得葬入祖墳。
2.成克傑由於貪污受賄最終判處死刑。
3.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因受賄最終判處死刑。
環境對人的影響
1.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貝多芬)
2.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貝多芬)
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1.范仲淹為了讀書學習,每天晚上煮一鍋粥,把粥劃成幾分,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塊,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2.春秋時,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3.司馬遷受宮刑,著《史記》。
捍衛真理:
1.哥白尼不顧教會的迫害,大膽發表了《天體運行論》,確立了太陽中心說。
2.布魯諾堅持和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
團結合作: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諺語)
3.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諺語)
1.將相和。藺相如不把個人得失放在心上,廉頗負荊請罪。從此,趙國國勢更強。
改過自新:
1.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1.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2.迷途知返的周處。
誠信與守信:
1.言必信,行必果。(墨子)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3.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周恩來)
1.1988年漢城奧運會,加拿大運動員約翰遜在賽場上出盡風頭,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紀錄。然而幾天之後,輝煌化為特大丑聞:因服用興奮劑,成績被取消,剝奪他選手資格。
2.「狼來了,狼來了!」的教訓。在小事上經常失信於人,在大事上人們就會對你持懷疑態度。
Ⅳ 初中議論文名人事例
答:初中議論文名人事例
神童與誠童
北宋景德年間,兩名才華超群的神童被地方官同時推薦給了朝廷。他倆一個名叫晏殊,另一個叫做蔡伯俙.真宗皇帝聽說國家出了這樣奇異的人才,非常高興,親自召見神童,出題考試他倆的才學。
若論才學,蔡伯俙與晏殊不相上下;若論品德,卻大不一樣。蔡伯俙有心要壓倒晏殊,一看試題出得容易,立刻眉飛色舞地揮筆疾書。而晏殊見這個試題恰是自己十天前在家裡曾經做過的,就老老實實地對皇帝講了,並請求另出一個更難的題目。這樣一來,蔡伯俙搶先交了頭卷。他暗暗笑話晏殊是一個小傻瓜。
真宗皇帝對晏殊、蔡伯俙的答卷都很滿意,便破例賜給他倆官職,留在朝廷里伴同皇太子讀書。皇太子年紀也很小,性好嬉玩,不願讀書。晏殊總是苦口婆心地規勸他,惹得皇太子有些生厭。而蔡伯俙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迎合,處處討皇太子的歡心。宮里的門檻很高,皇太子跨不過去,蔡伯俙就趴在地上,用脊背給他墊腳。
有一次,真宗皇帝要檢查皇太子的學業。皇太子做不出文章,要晏殊代做一篇。晏殊認為這是弄虛作假,高低不答應。蔡伯俙卻諂媚地趕寫了一篇文章,送給皇太子一字不漏地照抄。真宗皇帝發現文章不像皇太子做的,追問下來,晏殊如實稟告了。這下子更得罪了皇太子,他惡狠狠地指著晏殊的鼻子罵道:「我將來當了皇帝,要殺你的頭!」晏殊毫無懼色地回答:「就是殺我的頭,我也不說假話,不做假事。」
後來,皇太子長大了。真宗皇帝死後由他繼位,當了仁宗皇帝。蔡伯俙自以為和仁宗皇帝關系不錯,這下子一定要做大官了,誰知仁宗皇帝卻任命晏殊為宰相。蔡伯俙很不服氣,去問仁宗皇帝。仁宗說:「當時我年幼不懂事,現在我知道應該怎樣來識別真正的人才。不錯,你和晏殊都頗有才華,可是你為人不誠實,欠正派,讓人放心不下。宰相身負國家重任,應該由晏殊這種德才兼備的人來擔任。」
Ⅳ 中考議論文論據~~~
中考議論文知識的考點:
一、 文體知識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1、論點
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和統帥。在文中即用來解決「需要證明什麼」的問題。 (1)對論點的要求: ①正確②鮮明 (2)論點的形式: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
2、論據
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叫論據。在文中即用來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論據有兩種形式: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人們公認的事例、史料、統計數據等;道理論據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律、名言警句等。
兩者要區分一下: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體的事實,那就是事實論據。
3、論證
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聯系紐帶。在文中即用來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⑴議論文中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舉例論證(事例論證):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論點正確的方法。
② 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引用經過實踐證明,其正確性已為人們所公認的道理。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律、名言警句等,使論證具有說服力。
③比喻論證(比喻說理):用比喻形象生動地闡述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通俗易懂。
④對比論證(正反對比論證):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進行對比,確立正確的論點。在文中突出強調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鮮明。
⑤引用論證:引用名人名言等論證論點的方法。閱讀時,這種方法的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軼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閱讀。 ⑵論證的方式:立論和駁論
①立論: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正面闡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②駁論:批駁錯誤和反動的觀點,從反面確立自己的正確論點。駁論的三種方法: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
Ⅵ 議論文常用論據
八、積累
指事物逐漸聚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需要日積月累,成就事業也需要積累,不懈地努力奮斗。
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微小到偉大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也可證明「毅力」)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百丈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5、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6、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7、李賀雖只活到27歲,但留下了許多優秀詩篇。他的成功在於積累。他隨身攜帶錦囊,一有靈感便記在紙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將紙片拿出來整理。這樣就積累了許多創作素材,最終成為一位著名詩人。
8、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1500多種書,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他幾乎掌握歐洲一切國家的語言,他在頭腦里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
九、團結
指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是戰勝困難的保證。
1、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
3、《眾人劃槳開大船》的歌詞內容。
4、將相和的故事。(廉頗與藺相如)
5、寓言:天鵝、梭魚和蝦在一起共同運送一輛裝了行李卻不很重的小車。它們三個拚命地拉,可車子絲毫不動——天鵝一個勁兒的往天上飛,梭魚拚命往水裡鑽,蝦使勁往後面拖。
十、自尊
指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尊心與自信心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自尊心的人,決不會有自信心。自尊是做人的靈魂,是自信、自強的支撐點。只有尊重別人,自尊的法碼才能加重。
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丁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
3、貧者不受嗟來之食
4、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人折腰」,辭官不做。
5、謝甫琴科是俄國著名詩人。有次沙皇召見他,其他人都彎腰鞠躬,唯有他凜然站立不動。沙皇大怒,責問他。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是我要見你,而是你要見我,如果我也像周圍這些人一樣,在你面前深深彎腰,那麼你怎能看清我呢?」
*自尊要有一個尺度,面對自己的錯誤,當別人指出或批評時,不要為了「自尊」、「面子」而堅持錯誤。
十一、自信
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自信力對於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跡,有了它,你的才能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創造奇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事業成功,競爭取勝的必要條件;自信,是冷靜的自我評估而非妄自尊大。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哀莫大於心死。——《莊子》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愛迪生
5、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陰郁的日子需要鎮定。相信吧,那快樂的日子即將來臨。——普希金
6、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後,有人炮製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愛因斯坦對此不屑一顧:「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人反駁就足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7、小澤征爾敢於說「不」 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有次赴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演奏中發現樂譜出現了錯誤。但在場的音樂家、作曲家、評委都鄭重申明沒問題,說是他自己的錯覺。他考慮再三,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原來,這是評委故意設置的考題,他也因為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而奪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諾諾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許多場合,能毫不含糊地說一聲「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的。
8、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居里夫人堅信能提煉出鐳;愛迪生發明電燈;中國歷史上的有成就者,哪個不是在信心的支撐下獲得成就的呢?
十二、進取
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為。進取是一種向上的精神。進取才能獲得人生的輝煌;進取心意味著超越平庸;進取應該成為終身之事。
1、只有每天戰斗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歌德
2、貝多芬的事例
3、保爾·柯察金的事例
4、「拼搏」、「勤奮」欄中的一些事例
十三、好問
對不解的問題積極發問。勤學與好問總是聯在一起的。
1、學而知,問而廣。 2、不恥下問 3、知而好問然後能成才。
4、「學問」二字需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鄭板橋
5、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書善於發問。(第五冊《懷疑與學問》)
6、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發問的精神》。
十四、求知
指探求知識,研究學問。
①求知意味著給黑暗的心靈點起光明的聖火;求知是現代社會參與競爭,成名成才的需要;求知的最大障礙是坐井觀天,自命不凡。
②求知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1、學問是光明,無知是黑暗。——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學無止境
4、在學問上每前進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爾斯泰
5、人們勤奮讀書學習的事均可作為「求知」的事實論據,也可作為「勤奮」的論據:
①頭懸梁,錐刺股。②鑿壁借光。
Ⅶ 高中生適合初中議論文論點論據嗎
作文是來語文學習的重點,自議論文又是作文中的重點。一篇議論文由論點、論據和論證組成。論點確立之後,需要加入論據進行補充和完善,完成論證。很多中學生對議論文感到頭疼,就是因為論點確立之後便無從下筆,因為他們所掌握的論據非常有限,用中國常用的那句話說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人類發展過程當中,曾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可悲可嘆的人物,他們或是現身說法,或是總結各種思想和觀念,啟迪和教育後人;人類征服自然,探索科學奧秘以及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讓人震撼、發人深思的實例,這些都可以作為中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論據。
Ⅷ 各種議論文的論據
李斯特義收學員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版。演出前一 天,李權斯特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並加以指點,最後爽快地說:「大膽地上台演奏,你現在已是我的學生。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布,晚會最後一個節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後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