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理論課題
❶ 最高人民檢察院直屬事業單位國家檢察官學院的招聘筆試內容是什麼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事業單位需要考試兩門科目,第一門綜合基礎知識,第二門根據自身報考的崗位而不同。
如有疑問,請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❷ 通常講的「兩高三部」指什麼呢「兩高」指最高院和最高檢。那「三部」呢
"兩高三部"指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
一、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辦公大樓現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以維護憲法法律尊嚴為己任,秉持司法為民之理念,致力於構築法治社會基礎,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自成立以來,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發正義之聲,以司法解釋行法治之策,把握時代脈動,體察社會需要,滿足人民期望,弘揚法治精神,是憲法法律的忠誠守護者。
二、最高人民檢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檢察機關,成立於1954年,辦公大樓現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147號。主要任務是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和正確實施。
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國務院同屬中央國家機關序列,對於國務院所屬各部門、地方各級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公民是否遵守法律,行使國家檢察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三、公安部是國務院主管全國公安工作的職能部門。各省、自治區設公安廳,直轄市設公安局;各市(地、自治州、盟)設公安局(處);市轄區設公安分局,接受上級公安機關直接領導;各縣(市、旗)設公安局,分別接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領導。縣(市、區、旗)公安局下設公安派出所,由縣(市、區、旗)公安機關直接領導和管理。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英語: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S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國家安全的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反間諜機關和政治保衛機關。1983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調查部(整體)、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以及中共中央統戰部的部分單位、國防科工委的部分單位合並而成。國家安全部雖然也參與國內安全事務,卻可能是中國政府最大和最活躍的外交、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的總部設在北京。由於國家安全部的特殊性,不設對外官方網站,不公開副部長、部務委員名單。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於1949年10月30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❸ 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所干什麼級別
檢察理論研究所是高檢院直屬事業單位,是高檢院的理論研究和科研管理機構。我們知道最高檢查長是副國家級,副檢察長是正部級別,所以各個主任都是副部,再下來就是廳局級,對於這個研究所直屬機構而言,級別應該是從副部以下來評級的,也就是從主任級以下的,不過都是虛職,但都會享受相應級待遇。
❹ 最高檢2010第17號文件精神
由於目前只有摘要,現轉於你,祝新春愉快。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摘要)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中發〔2011〕11號),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中的職能作用,促進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現提出如下意見。一、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明確檢察機關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1.深刻認識檢察機關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妥善解決。中央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社會管理與檢察工作密切相關,既是檢察機關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發揮職能的重要領域,也是檢察機關必須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擔負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促進反腐倡廉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神聖使命,積極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新形勢下檢察機關面臨的重大課題。各級檢察機關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主動融入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積極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作用,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促進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檢察機關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按照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以維護群眾權益為根本,以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為重點,以執法辦案為依託,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完善檢察機關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機制、措施,充分運用打擊、預防、監督、教育、保護等手段,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推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努力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法治環境。3.檢察機關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原則。――堅持黨委領導、融入格局。緊緊依靠各級黨委的領導,主動融入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與其他政法機關、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協調配合,切實做好檢察環節的各項工作,形成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合力。――堅持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滿意作為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促進解決群眾關心的權益保障、公平正義、社會治安、文明執法、反對腐敗等突出問題,著力服務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持立足職能、推進法治。堅定不移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正確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法律監督職責,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法律法規制度的制定、完善和實施,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堅持嚴格履職、依法參與。以執法辦案為中心,強化法律監督,強化自身監督,做到嚴格、公正、文明、規范執法,不違背法律規定,不超越檢察職權,通過全面正確履行檢察職責,促進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圍繞社會管理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立足職能積極延伸檢察工作觸角,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調配合,綜合運用法律、政策、教育、疏導等手段,從源頭上堵塞社會管理漏洞、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堅持改革創新、務求實效。適應社會管理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認真總結檢察機關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經驗做法,積極穩妥地推進理念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方法手段創新,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強化法律監督,切實發揮執法辦案在檢察機關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4.依法打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刑事犯罪。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認真履行批捕、起訴等職責,堅決依法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破壞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危害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的嚴重暴力犯罪、黑惡勢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和「黃賭毒」等犯罪,依法打擊走私、騙稅、制假售假、操縱股市、非法集資、傳銷、金融詐騙等犯罪,維護良好社會秩序。5.突出查辦社會管理領域的職務犯罪。嚴肅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領導幹部和職能部門中的職務犯罪案件;嚴肅查辦社會管理權力集中部門和崗位的職務犯罪案件;嚴肅查辦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和關鍵崗位以權謀私、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職務犯罪案件;嚴肅查辦破壞生態資源、引發群體性事件和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的職務犯罪案件;嚴肅查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案件;加大懲治商業賄賂犯罪力度,促進國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依法管理。6.強化訴訟監督在督促和保障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抓住社會管理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完善與其他執法司法機關的工作聯動機制,綜合運用監督立案撤案、抗訴、糾正違法、檢察建議、檢察意見、違法行為調查等手段,強化對刑事訴訟、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的法律監督,切實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信建設;完善和規范督促起訴、支持起訴等工作,促進有關社會管理主體依法履行管理職能,促進社會管理依法有序進行。7.全面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的同時,認真貫徹對輕微犯罪「兩減少、兩擴大」的要求,充分運用不批捕、不起訴等措施,對輕微犯罪依法從寬處理;健全逮捕必要性審查制度;完善落實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和當事人達成和解的輕微刑事案件的辦理機制,探索建立批捕、起訴階段為盲、聾、啞、未成年人等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量刑建議制度。在辦理重大敏感案件時,嚴格依法把握寬嚴尺度,統籌考慮辦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❺ 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要領導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曹建明
曹建明,男,漢族,1955年9月生,江蘇南通人,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12月參加工作,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國際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教授。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首席大檢察官。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七屆中央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
胡澤君,女,漢族,1955年3月生,重慶人,1974年4月參加工作,1976年2月入黨,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副教授。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一級大檢察官。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邱學強
邱學強,男,漢族,1957年8月生,山東莘縣人,1975年7月參加工作,198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一級大檢察官。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孫謙
孫謙,男,1959年12月出生,吉林伊通人,黑龍江牡丹江出生。吉林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本科學歷,法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檢察官。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姜建初
姜建初,男,漢族,1953年8月生,山東乳山人。1970年12月參加工作,蘭州大學法律系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檢察官。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張常韌
張常韌,男,漢族,1953年12月生,黑龍江賓縣人,1969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檢察官。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柯漢民
柯漢民,男,漢族,一九五五年十月生,湖北省大冶市人,一九八二年八月參加工作,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法學學士學位。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檢察官。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李如林
李如林,男,漢族,河南泌陽人,1972年12月參加工作,197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檢察官。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中紀委駐高檢院紀檢組組長:許衛國
許衛國,男,漢族,1955年3月生,遼寧蓋州人,1974年8月參加工作,197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現任中央紀委駐最高人民檢察院紀檢組組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張德利
張德利,男,漢族,1954年11月生,北京市人,1970年10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法學專業,中共黨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檢察官。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陳連福
陳連福,男,漢族,1953年3月生,吉林梅河口人,大學本科學歷,經濟法專業,1971年10月參加工作,197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檢察官。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兼反貪污賄賂總局局長:盧希
盧希,女,漢族,1959年10月生,籍貫河北,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10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兼反貪污賄賂總局局長,二級大檢察官。
❻ 最高檢有哪些機構
最高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最高國家檢察機關,成立於1954年,辦公大樓現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147號。主要任務是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和正確實施。
最高人民檢察院內設辦公廳,政治部,反貪污賄賂總局,偵查監督廳,瀆職侵權檢察廳,職務犯罪預防廳,刑事執行檢察廳,公訴廳,控告檢察廳,刑事申訴檢察廳,民事行政檢察廳,鐵路運輸檢察廳,死刑復核檢察廳,法律政策研究室,案件管理辦公室,國際合作局,司改領導小組辦公室,紀檢組、監察局,計劃財務裝備局,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2、直屬單位
檢察日報社、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檢察出版社、檢察理論研究所、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信息辦)、機關服務中心。
3、團體組織
中國檢察官協會、中國女檢察官協會、中國檢察官教育基金會、中國檢察官文學藝術聯合會。
4、駐院機構
中央紀委駐最高人民檢察院紀檢組。
❼ 最高人民檢察院課題屬國家課題嗎
這類的課題有重點課題有一半課題,對於級別上來說有國家級自然也就有省級類的課題,關於課題研究上的問題你可以來億百出版網看看。
❽ 馬愛萍的主持或參與的課題
主持或參與的課題
1、中日民事證據收集制度研究(0505503),山西省留學基金項目,2005年;
2、和諧三晉糾紛化解機制研究(2006041038-03),山西省軟科學項目,2006年;
3、和諧三晉糾紛化解機制研究,山西省社科「十五」規劃研究項目,2006年;
4、中國證明責任研究,山西省教育廳課題,2003年;
5、ADR在我國的理論和實踐,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2005年;
6、民事證據立法研究,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2006年;
7、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山西省人事廳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2007年;
8、民事執行的檢察監督(GJ2007B05),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重點課題(參與),2007年。
❾ 怎樣寫檢察調研文章
二、調研基本的方法
文無定法。調研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以下基本的方法還是應該堅持的。
1、厚積薄發。調研的難點在思想而不在文字,要寫好調研文章,絕不是一天兩天能一蹴而就的,必須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有些人面對一個調研題目苦思冥想,就是不知道寫啥,原因是「肚裡無貨」,沒有思想、沒有觀點,只有直觀的感受,缺乏理性的認識,頭腦中混沌一片,自然不知道寫什麼。文學作品是進行藝術的加工,要求精騖八極、神遊萬里,理論調研雖然是講道理,要求集中論述,但同樣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不斷積淀自己的文化素養。要想做「專家」應該首先是個「雜家」,單純地會背誦或掌握一些法條是寫不好調研文章的。要事事關心,積累各方面的知識,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全面學習法學基礎理論,與檢察業務緊密相關的法理知識深入掌握,共性方面的、基礎性的法學理論也要學習。既要掌握當今的,也在了解古代的,既要掌握中國的,還有適當涉足國外尤其是西方的法學理論。(2)、要掌握一定的法學思想,尤其是法哲學知識,這是實務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的重要橋梁和必經台階。法哲學是對基礎問題深入思考後的結論,於調研極有益。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名著系列中,許多論著很值一讀,如貝卡利亞的《論犯罪與刑罰》,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等。(3)、要學習一些邏輯學、社會學、系統論、資訊理論等一些科學知識。(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調研人員必須學習國家的大政方針,學習黨的一些重要文件,清楚基本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要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和強烈的政治意識。實踐中我們一些幹警寫調研,法條很熟,再難的案子也知道怎麼辦,但調研文章就是寫不出來個一二三來,不知道說什麼話寫什麼東西。原因是自己知識面太窄、知識結構太單,無法做到高境界的融會貫通、旁徵博引,甚至把一個簡單的道理講清楚也顯得捉襟見肘、困難重重。積淀一個全面的、厚實的文化底子,並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必然地用上,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如農人種田,只有肥沃的土地上才能長出好收成,貧瘠、板結的干土梁,無法結出累累碩果。教育上有一句行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首先要有一桶水。」此例亦可適用於調研工作:「要寫出1000字的好稿子,至少要有一萬字、十萬字、甚至百萬字的知識積淀。」此之謂厚積而薄發也。
2、調查研究。調研從字面上講就是調查研究,其實這四個字也應該成為調研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如前所述,檢察機關從事的理論研究准確地講應該是檢察應用研究,反映檢察情況,分析檢察工作,解決檢察問題。故我們的調研,必須真實地、實事求是地就檢察實務工作開展研討。
怎樣進行實務研究呢?必須牢牢地紮根於現實基礎之上,用事實來說話。完成一個調研課題,不要坐在辦公室憑空想像,這種想當然的調研方法,內容流入空洞,認識、分析很難有深度,工作對策也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時即使能自圓其說,但說服力是不會很強的。寫任何一篇成功的調研文章,必須進行認真的實踐准備,就課題中涉及的相關問題,深入到工作一線,了解具體、真實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議論。如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質量問題,到底高與不高不能坐在辦公室憑空想像,實事求是地到辦案部門去調查了解一番,調查一下近幾年來本院共立了多少這樣的案件,撤了幾件,捕了幾件,訴了幾件,判了幾件,有罪判決幾件,無罪幾件,實體刑幾件,緩刑幾件,實體刑中三年以上幾件,三年以下幾件等,只有全面掌握了真實情況,才能有感而發,寫出來的東西才有針對性和說服力。再如有些文章談檢察機關經費保障問題,是多是少都不應妄下結論,而是深入實際調查一下,全院總經費是多少,人頭經費多少,辦公經費多少,用於辦案的多少,缺口有多少等都掌握了,寫出來的東西有事實基礎,才能令人信服。為此,提倡兩種比較重要的調研方法。
一是采訪式調研。調研人員如果情況不清楚,就主動地到業務部門去,找辦案幹警座談、詢問,了解情況,記者通過采訪才能寫出好稿子,采訪得越深、越細,稿件質量才可能越高。寫調研文章雖不一定背個話筒,但如果涉及到具體情況或具體情況不清時,就有必要躬身采訪一回,把具體情況必須摸清楚。前面講調研人員的臉皮要厚一些,也包含了這層意思。
二是用數字寫調研。在所有的論證方式裡面,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其他的評述,語言再雄辯也是認識性的、主觀性的,讀者可接受也可拒絕,而只有數字是最客觀的,確鑿無疑的數字一擺,本身就能說明問題。經常見到一些質量較高的調研文章,列舉出了許多確鑿無疑的數字,言之鑿鑿,非常有說服力。有些好的文章從頭到尾用一組組確鑿的數字來論證,如北大教授、著名國情咨訊專家胡鞍鋼的文章,數字感就非常強。反觀我們的調研文章,數字論證做得很不夠,文章從頭到尾講了一大串空頭道理,但就是缺乏一些真實的具體的數字情況。本來可以用數字說明的,經常用一些「有些」、「部分」、「少數」、「近半數」、「大約」等模糊語言代過,看不到具體情況。這種現象,一種原因是工作懶惰不願下功夫去了解掌握具體的數字情況,寫到相關情況就是用一些模糊的詞語一筆代過;另一種情況是缺乏這一方面的意識,沒有「數字感」,這種有力的論證武器有意無意地放棄或忘掉了。我們迎來了一個數字化的信息時代,生活在一個數字社會里,每個人幾乎都變成了一個資料庫。希望大家在檢察調研的寫作方面,增強數字意識,用數字來寫調研。當然,用數字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觀點,數字要為觀點服務,要變為論據,不能簡單地堆砌在那裡。
3、聯合搞調研。調研不能單兵作戰,更不能孤軍奮戰。尤其是寫一篇成功的調研文章,必須藉助集體的力量,運用集體的智慧來完成。畢竟,一個人的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即使在專職調研崗位上工作,視野也總是有限的,要突破這些局限,使調研工作從這些狹隘的思路和視角中走出來,必須整合力量,進行各種形式的聯合,發揮檢察機關不同崗位、不同人群的資源優勢,不斷提升調研的整體效能。
一是與業務部門聯合搞調研。就某一調研課題,調研人員與相關業務部門相互聯系、溝通,業務部門就相關問題的工作情況提供真實的信息資料,包括工作情況、存在的問題,希望採取的對策等,發揮其在實踐方面的優勢。調研人員則充分發揮自己在理論方面的優勢,著力進行理論上的縱深分析和全面拓展,兩種優勢互相結合、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有助於理論和實踐充分地結合。提高調研文章的針對性和說服力。這種聯合可以共同署名,也可以課題組名義刊發,版權共享,皆大歡喜,而樂而不為。
二是調研人員之間相互聯合。人的認識總是有差異性的,對同一問題總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同一層面的調研人員,對某一課題也總會從不同的視角去洞察、分析、認識,得出不同的結論。故調研人員應該改變各自為戰、封閉割裂的工作狀態,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以進行智慧的共享。就同一調研課題,同一個院、或不同院的數名調研骨幹聯合起來,共同進行研究和文稿撰寫,通過聯合,發揮眾人所長,避免重復研究,調研人員互相之間也是個學習、提高的過程,受益極多。開展這種調研,課題制是個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某一重要的問題,抽選數名調研人員組成課題組,由一人任組長,統籌規劃,各成員分別負責一個問題或一個研究側面,最後形成一份全面、有深度的調研文章。近年來,高檢院不斷注重檢察理論研究的課題化,每年給各地分配調研課題,省院也給各地市分配有年度調研課題,課題化研究是檢察理論研究的發展方向,也是調研工作出成果的有益途徑。
4、調研→轉化→再調研。調研的目的是什麼?不管直接目的有多少,其根本目的總是要為檢察業務服務的。這種服務,必須要以調研成果的轉化來體現。也即調研中提出的思路、對策實踐工作要積極借鑒、運用,調研中分析到的問題和不足,實踐中力爭不再重犯,使調研真正為辦案工作起到指導、服務作用。實踐中,我們的調研是一種怎樣的狀況呢?不少同志的調研停泊在自己寫、自己讀、自己收藏的「自閉」層次。即自己關在房間寫,讀者是自己,最後即使發表了,也是剪輯下來自己收藏,對業務工作幾乎起不到什麼指導作用。這種工作模式,影響了調研人員的工作熱情,也不利於質量的提高。調研要充分發揮對業務工作的指導作用,必須形成動態的、螺旋上升的工作態勢,就調研工作來講,應該形成一個動態發展的工作過程,即:
調研→轉化→再調研
這種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調研,積極地分析、研究工作問題,撰寫調研材料;二是轉化,一項調研成果(具體講就是一篇調研文章)出來後,積極地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促其轉化;三是再調研,經過轉化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不足或漏洞,在此基礎上再完善、再補充,寫出更深入、針對性更強的調研文章。這三個過程,不是橫向、平面的重復,而是縱向、深入地提高,真正體現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哲學觀點,是一種科學的調研方法。
倡導「調研→轉化→再調研」的調研方法,是因為調研只有考慮到轉化問題,才能提高其針對性,發揮其本身的價值,因為有用才受人關注。只有在轉化中再調研,才能發現深層次的問題,才能提出更科學更實用的真知灼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深度,才會受到實踐的歡迎,如果每一個論題都按這樣的過程做,都能下這樣的功夫,一定能寫出有質量、有份量的調研文章。
5、大眾化調研。調研工作的發展,首先要有量的積累,只有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有質的飛躍,要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實踐中,許多幹警喜歡辦案也會辦案,但就是怕動筆,怕寫文章。即使寫些東西,通訊宣傳類的寫得多,而調研類的寫得很少,調研工作常常推給文字綜合人員當作任務來完成。改變這種傾向,調研工作必須走大眾化的路子。所謂大眾化調研,就是調研要成為各部門共同完成、廣大幹警廣泛參與的共性職能工作,而不是一兩個文字綜合人員的固定差事。要實現調研的大眾化,必須改變調研工作曲高和寡的窘況,不能讓人覺得是陽春白雪,因畏難而不敢參與。目前對絕大多數的檢察幹警來說,從事調研文章寫作的思想認識、邏輯思維、語言文字等基本能力是過關的,缺的只是工作的熱情和勇氣。走大眾化調研的路子,一是院里在工作部署上,將這項工作作為一項共性職能,成為每個部門都應承擔的責任。二是要組織動員越來越多的幹警參與這項工作,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點旺人氣。三是每一個幹警克服畏難情緒,大膽地嘗試、參與這項工作。每個人都能寫好調研,首先要敢寫,愛拼才會贏,只有寫出數量,才能提高質量。
近年來我市在這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涌現出了一支穩定的、不斷壯大的調研骨幹隊伍,但實事求是地講,參與率還不是非常高,有些院還只是三、五個人在搞調研,有些調研骨幹也只是列入了名單,寫文章很少或不寫文章,沒有實質意義上的工作。有個別院只注重個別骨幹人員的培養,不注重面上工作,一旦人事變動就產生斷層,恢復過來要一定時間,最後實質上對工作造成損失。
6、廣泛涉獵資料。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徵和主要趨勢。理論調研作為前瞻性的工作,必須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優勢,適應信息社會的各種特徵,通過信息的廣泛運用提升調研工作質量。
(1)、廣泛運用資料。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社會上出現了各種便捷、豐富的信息載體,如網路、報紙、雜志、廣播等。檢察信息的傳播也日益豐富、便捷。尤其是基層調研工作,前幾年只能看到非常有限的一兩種刊物,現在媒介形式非常豐富,滑鼠一點各種信息資料盡收眼底,又新鮮又全面,為調研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質條件。
理論工作具有鮮明的前瞻性和獨到性,必須站得高、看得遠。為此,要求作者必須廣泛地涉獵資料,只有廣泛地佔有資料,思考才能有深度。只有全面地把握情況,才能知道對某一問題理論界有沒有研究?已經提出了哪些觀點?還有沒有新的問題和思路?有時自己不去把握或把握不全面,辛辛苦苦撰寫出一篇調研文章,結果一看這個問題刊物早已登過了,白白做了許多無用功。同時,基層調研有很多局限性,我們接觸的案件就那麼幾類,遇到的問題比較有限,因而如果單純憑經驗或工作實踐搞調研,我們的視角將是比較狹窄的,和高層的、專業性的理論研究人員相比,我們只是井底之蛙。所以,我們必須非常廣泛地涉獵各方面資料,讀名家大家的新作,掌握理論發展的前沿動態,通過資料的補充,來彌補實踐性的狹隘和理論上的先天不足。這一點和我們倡導的實務性研究不矛盾,只有廣泛吸納理論觀點提高理論素養,研究實踐問題才能得心應手,也才能寫出深度文章,論文才具有科學性、可行性。2004年我市在中國和澳大利亞人權保護研討會交流一篇論文,全文只有4000字,但寫作過程中,查閱的各種資料不下二十萬字,作的資料摘錄就有近兩萬字,僅查閱相關資料就用去了兩個多星期時間。
(2)、科學運用資料。對資料既要有使用的意識,也要有合理的方法。實踐中,不少同志撰寫調研文章下了很大功夫,查閱了很多的有關資料,但是寫出來的調研文章並不成功,原因是在兩個方面出現了偏差。
一是忽略了原創性。前文一再強調,搞理論研究一定要注重原創性。不管論述的是什麼問題,一定要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要有個性特徵,而不是別人的觀點整理或重復。但是在調研報送中,經常發現一些調研稿件查閱了很多資料最後變成了羅列了很多資料,只是把理論界對某一問題的相關論述摘抄整理到一塊,既沒有分析比較,也沒有更深層次的拓進,變成別人觀點的簡單羅列,看不到屬於自己的東西。
二是不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理論成果都凝聚著他人的心血,我們在坦然使用的時候,一定要給予足夠的尊重。現在各學術刊物要求越來越嚴,要求引用別人的觀點一定要註明原創者和出處,一些學術性很強的刊物編稿時,看到論文引用別人觀點但不註明出處,就視為形式不規范直接不進入編輯的視野。實踐中,基層幹警報送的論文大多不引用專業資料,有些即使引用也不規范,用一些籠統的話如「有專家認為……」、「有人提出……」、「有觀點認為……」等,這種情況下應盡可能地講清楚,是誰的觀點,在哪篇文章或哪本著作中,哪個版本,哪個出版社,哪一頁等,不管用夾注、腳注還是章節附註,一定列舉清楚。(近年來許多理論刊物一般要求用章節附註。)這樣做,既體現了對別人的尊重,也使得內容很嚴謹,增強了文章的證明力。
7、反復修改。文章是改出來的,必須反復錘煉,反復修改。有些感情渲泄性的文學作品還可一氣呵成,理論性很強的調研文章,必須不斷思考、不斷修改,要字斟句酌,反復錘煉,非是覺得成熟就不要脫手,千萬不能把粗製濫糙的東西投出去,這既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也體現了一種嚴謹、細致的文風。
修改,既注重大的思想、觀點以及論證過程的修改,使思想、觀點嚴謹、科學,不容差錯;同時,要注重字句的修改,再好的觀點,字句上不注重修飾、表達,也可能使你的論證大打折扣。編輯最反感錯別字,不只是增加了編輯的工作量,關鍵是反映了作者草率、應付的工作態度。有不少文章觀點本來不錯,但是因為錯別字太多,編輯只好舍棄。
修改的方法可以靈活一些,不一定靠自己集中修改。「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自己寫得再精彩的文章,也必有疏漏,自己看不出來,因為思維已經形成定勢,看得越多定勢越強,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這時候,不妨請別人來看,不必羞怯和遮掩,不管是比你水平高的還是稍遜一些的,相信都能給你提出有益的意見或建議。如果領導有空,不妨請領導來把把關,不要想著領導們日理萬機不一定有精力研究文章的寫作技巧,任何情況下,領導總有他的超人之處,總是站得比我們高,領導的修改或指點,也會使我們的文章增色不少。
第二種方法是「冷處理」。一篇文章,如果集中思考的時間太長,也會形成思維定勢,每看一遍都將順著過去的思路走下去,很難發現新的問題。這時候,就不要集中重復,而應採取「冷處理」辦法,先放下做些其他的事,把思想轉移開這個問題,想想其他的事,過兩三天後,再重新回到這個問題上來。這時重新閱讀、思考,便會有新的認識。
第三種是對比修改。實踐中有些同志費盡心思寫稿,夢寐以求發稿,一旦稿子被刊用,就陶醉在個人的名字中,認為萬事大吉,什麼也不再去想了。這種認識,不但偏離了調研的根本宗旨,也放棄了非常有益的學習機會。任何刊物,編輯的水平總會比作者高,尤其是層次越高,編輯水平就會越高。基於這種因素,強烈建議各位作者,稿件一旦刊登後,一定不能束之高擱,認為萬事吉祥。非常必要的做法是把自己的原稿找出來,與刊登稿逐字逐句逐標點地對比,看一看編輯都改了哪些地方,是怎樣改的。如果你細細地對比一下,一定會嘆服編輯就是改得高明,這種修改,每個句子,每個字詞,甚至每個標點符號都有其高明之處,對它們的對比和思考,將會給你帶來極為有益的營養。如我市某作者投送了一篇稿子,《檢察日報》作修改後予以刊登,原稿和刊登稿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許多「神來之筆」,細細揣摩,你會深為嘆服。
原稿如下:
領導幹部要做一個透明的人領導者
領導幹部要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一個透明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要有透明的工作方法。在工作的決策和實施中,嚴格按規定的制度和程序辦事,堅持民主集中制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工作原則,集思廣益,認真聽取並廣泛吸納群眾的意見,對於人事、財務、工程建設等群眾關心注的焦點問題在許可的范圍內努力進行做到透明化的工作,擴大群眾對決策的知情權和監督力度。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避免「暗箱操作」,積極實行施政過程中的陽光作業,交給群眾交一個份明白賬、放心賬。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減少群眾的猜疑和不信任,也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能,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也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二是要有透明的工作作風。作為領導幹部,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樹立「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公僕本色。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身體力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凡事先從自己做起。要敢於公開自己的有關情況,個人的財產和經濟狀況應該讓群眾有所了解,自己的親屬、子女、配偶的職業、收入、工作等情況等也應該如實向組織如實報告,讓群眾知悉。一句話,要讓群眾相信自己,自己就要暢敞開心扉,讓群眾了解自己、歡迎自己。千萬不能跟成克傑那樣,裝模作樣地說:「一想到廣西還有一千多萬人沒有脫離貧困,我就連覺也睡不著」,暗地裡卻聲色犬馬、貪贓納賄。畢竟,假面具永遠只能戴一時,用一時,管一時。
三是要有透明的思想境界。作一個透明的領導幹部,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敢於透明自己的世界觀和思想境界,自己是怎麼想的,世界觀是怎麼改造的,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麼,對待金錢、權力的觀點和態度是什麼,這些思想意識的東西都應該透明。千萬不能會上講的是一套、文件上念的是一套,心裡想的、私下裡做的卻是另一套。要把真實的思想展現出來,就要有正氣、公心、服務意識,善於用自己用透明的精神境界感召屬下,吸引群眾,這樣才能產生巨大的工作向心力。中國有句古話:「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一個人只要心胸開闊,不污不暗,把個人的心聲展現出來完全是可行的,這樣做也能形成一種精神上的感召力和人格上的魅力。領導幹部應該有這樣的勇氣。
透明的另一面是虛偽,現在如今有不少虛偽化的幹部太多,他們工作中「暗箱操作」、作風上表裡不一、做起事來言行不一致同,思想上搞兩種面孔,這是群眾最厭惡的,也是最傷群眾感情的,這種虛偽的作風的後果只能使幹部自己與群眾的關系越來越疏淡,距離越來越遠。
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我們學習的這些領導幹部的楷模都是一個屬於透明的人領導者。群眾很容易地看到了他們的心裡去內心世界,他們也很容易地走到了入群眾的心裡來。相反,幹部隊伍中的害群之馬,成克傑、胡長清等都是虛偽的人,他們講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給群眾說的是一套,私下裡自己搞的又是一套,作為一個領導幹部他們靈魂里中污穢的成分太多,他們不願意也不敢把自己的心扉敞開,最終被群眾所唾棄,自己也身敗名裂遺臭史冊成為幹部隊伍中的害群之馬。(此處另起一段)領導幹部要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真正代表群眾的利益,就要勇於做一個透明的人。
註:黑體字是編輯加上的,方框劃掉的是編輯刪除的。
修改要細,不能粗枝大葉,觀點要正確、新穎,在一些遣詞造句等問題上也要反復推敲,不能得過且過,否則,將可能養成習慣最後形成一種不良的文風,小節的不注意將可能影響整篇文章的質量。如我市與《中國檢察論壇》協辦期間,曾向該刊寄送過一篇稿件,但因字詞等小節問題的不注意,編輯予以嚴厲批評,並把修改稿專門寄了過來,要求引以為戒。修改的字詞分別是:
盲然不覺→茫然不覺 然實踐中→然而實踐中
抵毀→詆毀 唯此→惟此 切近→貼近 祈望→期望
冷竣→冷峻 驕養了執法人員的無情→嬌縱了執法人員的無情
推衍→推演 勿寧說是→毋寧說是 渺視→藐視
心理定勢→心理定式 緣於前蘇聯→源於前蘇聯
一種根蒂化思想→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 精準程度→精確程度
(註:左邊為原稿用字,右邊為編輯修改用字)
修改之後,主編石京學在原稿中寫下這樣幾句話:
這只是我初步修改,就發現許多錯誤,請各位在以下校對時對錯誤再加修正,嚴加把關。請寄作者一閱。怎麼能出現如此之多的錯字,寫出一些字典、詞典中都沒有的詞語,盡管准予發表,亦應對此學術態度予以警示。
之所以在用詞方面出現上述問題,主要原因是作者的語言基本功不扎實,一些常見的字詞使用不準確,許多誤用養成了習慣,導致語言規范問題出現。同時,有些作者追求一些「文縐縐」的感覺,把一些文言文的用法用到了論文寫作中,或者不正確地對語言進行縮略,自己不覺得,但讀者會覺得很不舒服。這樣的問題,論文寫作中也要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