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課題
⑴ 怎樣選擇高職教改課題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
現代教學觀主張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現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為導向,師生共同探討交流的過程。由傳統的教學觀到現代教學觀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既有內容的,又有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
1.解決「教什麼」,是現代教學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是高職高專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當前正在探索和構建符合21世紀需要的和滿足高職高專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在這方面雖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全局來看,並沒有取得根本性、實質性的突破。
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廣義的課程概念是指在學校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習活動的總體;狹義的課程概念是指學校根據培養目標編制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進程計劃,包含在課程內的教學目標、內容。因此,課程目標既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又是各門課程的教學標准。我國現行的課程體系,仍然存在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如:重知識不重能力,重理論不重實踐,重科技不重人文,重繼承不重創新,重技術不重素質,重智商不重情商,重共性不重個性,重「教法」不重「學法」。現代課程觀,要求在改革和重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①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必須反映當今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課程及其內容,要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②要反映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需要;③要體現時代文化,科學技術及社會背景;④要反映教育對象狀況,在確保基本教育水準的提前下,體現因材施教;⑤要有利於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個性的充分發展和人的可持續發展;⑥要體現優化組合原理,教學內容要選擇最精華,最典型的人類科學、技術和文化遺產。
課程設置及內容的選取,必須實行教師、企事業專家和領導三結合,體現理論與實際結合,學校與社會結合,師生與生產勞動者相結合。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高職高專教育的課程設置,應打破學科體系的界限,按照技術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和「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的原則設置課程和精選內容。即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設置課程及精選內容。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對人的職業能力和個人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進行職業崗位的職責分析時,要進一步擴大分析范圍,即不僅要分析職業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分析非專業技術能力;既要分析職業的智力因素,還要分析職業的非智力因素。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在分析職業能力時,特別注意分析職業的「基礎能力」,「關鍵能力」和「核心能力」;在分析方法上了也有新的發展,已從過去側重分析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工藝技術,向同時注重分析生產過程及其勞動組合方面轉變;從單一的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和單一的專業技術分析,向職業群和一組相關專業群的分析轉化;從靜態分析向動態分析轉變。分析方法的進步,有效地提高了課程開發的有效性和先進性。
(2)基礎理論課程及內容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課程要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較大的比重。所有課程都要打破學科的束縛,按照綜合化思路進行重組和整合,在教學內容上要防止狹隘於技術和技術上狹隘,實現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有機結合。
(3)要明確各門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明確各門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形成有機的理論教學體系。
(4)要設置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並形成與之相匹配的系列實驗室,系列實踐教學基地(群)。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營造模擬的職業實訓環境。
(5)加強理論課與實踐課,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結合。增加選修課數量,允許跨年級,跨專業選課,增強課程結構的彈性和可選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優勢和特長。
2.解決「如何教」的問題,是深化高職高專教學改革急待解決的課題高職高專院校在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從總體上看,高職高專教育的教學方法單一(以教師為主),教學手段落後(粉筆加黑板)的局面並沒有根本轉變,沒有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生動局面。當前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已經成為進一步深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瓶頸。因此,加速教學方法改革,盡快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是深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現代技術,實施創新教育的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要注意解決好三個問題:
(1)要從教育思想觀念改革入手實現7個轉變。使學生由知識技能的被動接受者,向知識技能的主動探求者轉變;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向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轉變;教學目標由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向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得到協調發展轉變;教師由以往的「講三練二考一」向「講一練二考三」轉變,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間;教師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學法」轉變;由強調統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轉變;培養途徑由校內封閉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向產學研相結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轉變。
當前,許多院校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總結出許多好的教學經驗。如: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出「講重點、講思路、講方法」。教學內容上強調「用」、教學方法上強調「活」、教學手段上強調「新」。在培養能力上,強調「兩個三教」即教知識、教能力、教素質,教會學、教會用、教會創。提出兩個轉變:即由應試教育向綜合素質教育轉變,傳授知識向培養自學能力轉變。學校通過這些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有利於優化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的產生。
(2)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體現四個有利原則。即: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於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這四個有利要具體落實和體現到教學全過程中去,才有可能培養出21世紀需要的人才。
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在教學活動中廢除灌輸式,實行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精髓,在於啟發學生積極恩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敢於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有利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21世紀賴於生存的必要條件,沒有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就難於在21世紀生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員工接受再教育,再學習,已成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這種迫切感、危機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已日顯突出。因此,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已成為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有的學校在制定教學大綱時,既提出了教學方法要求,又提出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要求。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徹底改革過去教師包辦代替和「講三練二考一」的教學模式,代之以「講一練二考三」。同時,要重視利用網路技術和運程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善於提問,善於質疑,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甚至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德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與別人不一樣,而且力求比別人做得更好,著力培養學生在求異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要讓學生盡可能理解知識和先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現行技術和工藝的缺陷與局限性,使高職高專教學定位在緊緊圍繞革新技術,改進工藝和操作過程;緊緊圍繞提高勞動生產率;緊緊圍繞把研究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使學生在接受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過程中,成為革新技術的探求者,真正體現高職高專教育是一種為生產第一線服務的創新性的專業教育。
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在我國高職高專教育中,共性教育有餘,個性和潛能發展不足。在教學計劃或培養計劃中,必修課或必選課比重太大,沒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自我選擇的空間。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還處於試點階段。應按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要求,針對高職高專教育學生來源多樣化的趨勢,要研究制訂適應不同生源實際狀況的培養方案或在同一培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生源的實際需要。要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改革現行考試方法,樹立全面的考試觀
考試是教育效果測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學達標的重要環節。它具有顯示功能、反饋功能和導向功能。考試也是個指揮棒,「考什麼」和「怎麼考」,直接關繫到考試結果及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師生共同關心的核心問題,它直接影響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有什麼樣的考試內容,考試方法,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法和學法。因此,改革考試內容和方法,將直接影響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
高職高專院校十分重視考試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相關的制度和監控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已取得的改革成果,治標比較多,如考試紀律、監考制度、評卷方法等;治本比較少,沒有從人才培養需要出發改革考試內容、方式、方法,使我國高等教育的考試方法至今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改變。為此,
1.應建立以專業技術標准和職業素質為基礎的考試考核體系在考試考核內容選擇方面,既要體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環節)目標要求,又要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識,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質,體現應知、應會、應是。
2.在考試考核方法選擇方面應根據考試課目的特點,允許採取多樣化的考試考核方法,如閉卷、開卷筆試;閉卷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口試、筆試與技能操作相結合,或採取論文、設計、製作,撰寫調研報告與答辯相結合;也可以採用無標准答案試題,著重考核學生的思維方法、考思路、教見解等方法。並逐步實行「講一練二考三」,以檢驗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
3.在評判學生學業成績方面要把課程終結考試與過程考核中學生取得的成績,作為判斷學生成績的重要依據。針對不同課程,其評分方法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如採用百分制,也可以採取五級分制,即優、良、中、及格、不及格;對達標課程,可採用兩級評分,即達標與不達標或及格與不及格;對論文、設計、製作等教學環節,可採用評語加五級評分,以確認其學業成績。由於考試內容、方式、方法的多樣性,學校應制定關於加強教學考試考核辦法及有關實施細則,以確保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
在加強考試方法改革的同時,要建立課程考試質量分析制度,對考試內容、命題及考試結果要進行認真分析,不斷完善考試考核辦法;要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制度,並以一定的學分把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要求固定到培養計劃之中,成為全體學生必須達到的教學目標。
⑵ 高職院校的發展趨勢
與就業教育、創業教育、全民教育相互滲透
20世紀90年代後,發達國家間的貿易爭奪愈演愈烈,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從根基上產生了動搖。美國勞工與經濟界經多方調研後一致認為,美國大多數工業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勞工素質低下,而在失業率不斷增加的形勢下高新技術尤其信息發展所需的技術人員卻嚴重缺乏,新增勞動力則普遍缺乏就業的基本技術。針對新增勞動力職業素質不高的問題,美國教育部和勞工部共同推出《由學校到就業法案》,要求學校,在職業教育基礎上貫徹企業培訓的學習計劃。凡完成「由學校到就業」計劃者,可同時獲得高中畢業文憑和職業技能證書。
近幾年,許多國家特別重視在職業教育中實施以開辦小企業為目標的創業教育。以澳大利亞為例,其教學重視學生潛能的挖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採用模塊化課程,通過大量的案例啟發學生,教會學生分析研究市場,設計創業方案,開展考核評估,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讓所有的人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准備就業,是人的基本權利,同時通過職業教育又能促進社會的凝聚力和整合作用,這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新理念。如:德國對殘疾人、婦女和外籍子女接受職業教育的培訓採取特殊的資助措施之外,還在世界上首次將普教領域的英才促進措施引入職教領域,自1992年起實施「職業英才促進項目」,每年向3000名高技能型青年提供每人3000馬克的資助,採取重點輔導、出國學習等辦法,培養職業領域和勞動世界的「行家裡手」。
這一趨勢要求各國著手建立全國統一的技能標准,並將其作為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目標。如:1991年,英國工業協會將國家職業資格納入行業培訓大綱與目標中,1993年,該體系正式納入到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目標之中。在國家職業技能標准和職業資格制度基礎上,英國又制定了各種文憑和證書課程標准,然後又統一制定了各種課程的必修核心的單元與選修單元或模塊課程,以此規范各級各類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1994年,美國政府通過《2000年目標法案》,按照該法案,美國政府設置了聯邦一級的全國職業技能標准委員會等機構,其職責是通過資助促進行業規范技能標准,以作為國家認可的資格標准。
由此,各國開始建立「合作式」職業教育模式。如:歐盟總結了德國與奧地利對150種專業的職業教育證書互認的經驗,在不改變歐盟各自職業教育體制的框架內,通過評估與考核,承認各相關專業的各國職業教育證書等值性,制定了適用歐盟各國的,用英、法、德三種文字印刷的「歐洲職業教育通行證」,為歐洲統一勞動力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為解決歐洲青年的失業問題作了有益的嘗試。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終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將職業教育體系中職前與職後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創造一個終身教育的完整連續統一體已成為世界性趨勢。如:芬蘭在合並85所職業教育機構的基礎上,組建22所高職院校,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畢業生均有機會升入高職院校深造。韓國舉辦二年制的初級職業學院,所有具有高中學歷的青年,通過國家資格認證的技師以及符合國家規定工作年限的工人,都有繼續學習的機會。世界各國職業教育逐漸融入終身教育體系,其表徵之一,是職業教育不再被看作是終結性教育而是一種階段性教育。
走綜合化發展道路,加強研究性和開放性
隨著職業教育體系由封閉走向開放,世界許多高職院校開始走向綜合化發展道路。
一是高職院校由單一的正規教育向正規與非正規教育並存方向發展;
二是由單一的學歷教育向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存方向發展;
三是單一的職前教育向職前與職後教育並存方向發展;
四是單一的育人就業向產教結合的教育方向發展,使高職院校成為一個資源開發中心。
如,印度學生在完成8年義務教育後,可升入二年制的高中階段學習。完成10年學業的學生,如考不上高等院校,可以進「工業教訓學院」和「職業學校」接受二年制職業教育,或進入「綜合工業學校」接受三年制技術教育。普通教育的完全中學畢業生如果他們不想就讀普通高等教育也可以通過雙元制職業教育與企業繼續教育成為職業人才。英國職業教育體系與普通教育體系的溝通以課程為連接點,如接受過第三階段技工培訓的技工通過過渡課程的學習後可以進入高級國家證書或文憑課程學習,二年後可以再進入普通高等學位教育學習。我國台灣地區技職院校的入學方式也很有參考價值:
一是實施預修甄入學。技職學生可以在校期間預修高一層次學校課程,成績優秀學生經甄試後錄取入學;
二是確認校外學習成績及進修成果入學。加強技職院校與校外學習機構的結合,建立教育夥伴關系,並相互設立各種可以累計、轉移的學分制課程以及建立相互認可學習成績的機制。這樣,學生在校內外學習成績的總和,可以成為入學的條件;
三是對職業資格證書作學力鑒定,憑此可取得入學資格。學校允許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作者,通過學力鑒定,取得相當層次的入學資格。這樣,就承認了學生入學前的工作經驗與學習成果,體現了多元證書價值觀。
在邁向綜合化的道路中,世界各國高職院校加強學校的研究性和開放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建立加強職業教育和方法論以及相關的教學方法等研究組織,增強學校的研究性。如:德國不萊梅大學的技術與教育研究所、漢堡大學的職業教育研究所的工程技術專業的職業教育工作者,通過各自的教學實踐,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組織方式。這一思想為歐洲10個國家所接受。德國在職業教育教學中提出了「獲取信息、指導計劃、實踐計劃、評估計劃」的四階段教學過程,就是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具體體現。美國也由7所從事職業教育的高校,包括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伊利諾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加利福尼亞蘭德學院、弗吉尼亞工業學院與州立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共同組建了隸屬於聯邦政府的美國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高度重視創新職業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該中心向美國勞工部提出的包括「資源合理支配、人際關系處理、信息獲取利用、系統分析綜合、多種技術運用」的五種能力以及「技能、思維、品行」的三種素質,有可能在職業教育領域里產生新的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學習理論。
第二,加強學校的開放性,成為國際性開放大學。世界各國高職院校打破大學與社會相隔絕的狀態,實行在學校內部以及向社會、國際三方位的開放。一是學校內部的溝通、開放。社區學院的普通教育和職業培訓教育是根據社區的需要和利益而靈活調整制定的。社區學院的教育分為轉學教育和職業培訓教育,分別開設學士學位二、三年級課程和直接為就業作準備的教育課程。其中轉學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本州內所授予學士學位的公立大學前兩年的課程設置基本相同,以便於學生學完兩年後轉學到那些大學繼續攻讀學士學位。而職業培訓教育則集中開設與職業相關的技能課和知識課,往往應當地工商企業的實際需求而開設。二是向企業開放。如:英國多科技術學院實施的「三明治課程」。多科技術學院屬高等職業教育之列,其學位課程是前兩年在學院學習,第三年到相關的企業實習,最後一年又回到學院學習;文憑課則是第一年在學院學習,第二年到企業接受實際培訓,第三年再回學院學習課程。多科技術學院作為教育的基礎結構,為社會培養了有技術、能適應職業需要的職工。
借鑒與探索,從比較研究引發的思考
第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全面素質教育的推進,經過幾年連續擴招,學生規模有了很大發展,整個社會發展對高職生的要求由數量轉向質量,高職教育質量亟待提高;第二,隨著高等教育體系的開放,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渠道的多元化,高職生面臨生源市場與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雙重競爭;第三,高職院校自身由於投入不足,阻礙了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面臨著淪為二流、三流大學的困境。高職院校發展路在何方?從上述比較研究部分,從世界各國高職院校的發展經驗,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可資借鑒之處。
⑶ 如何爭取課題研究——請教各位專家:我是一名高職院校教師
你得有所作為,比方上你評上個什麼,還是一句話,多參加比賽,然後拿獎~然後你就可以申請了,關鍵還是要注重能力,其實關系是一方面,能力最重要了
⑷ 高校青年教師怎麼申請科研項目
青年教師在申報課題時還存在著不能恰到好處地確定課題名稱,確立研究內容時缺乏科學思考,構建研究隊伍時明顯急功近利,論證材料表述也是應付了事走過場,學術品質不足、投機心理比較明顯等問題。
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師申報教研課題誤區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既有利於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又可以促進高校科學管理與質量建設。
論文關鍵詞: 高校;青年教師;教研課題;申報誤區教學研究是運用教育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主動探索教學實踐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的一種科學認識活動。
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本質上是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育教學活動,從而使實際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課題組成員專業化程度獲得提高、學術素養得到提升。
高校加強教研課題質量管理,既是科學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重視高校教研課題申報質量工作,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校參與教學研究的隊伍人數,與其獲得立項課題的數量呈正相關。例如,江西省的高校教學研究每年基本保證省級教研課題600項,各高校校級教研項目根據其重視程度確定立項總數(少則10項、多則五六十項),每個項目按5個研究人員計,每年每批次約有近萬人(次)經常進行教學研究工作。
如果從個體的課題申報行為角度考察,則每年每批次參與其中的人數遠遠比這多得多:每所高職院校少則幾十近百人,一般普通本科高校三四百人,規模大的高校多達七八百人,可見其研究隊伍之龐大。
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支隊伍的中、初級職稱的年青教師占的比例相當大,他們或者因為課題研究經驗不足,在教研課題申報或立項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往往常見而普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研課題研究質量的學術水平層次的提升;或者因敬畏於課題研究「高不可攀」而視之為「禁區」,以至於無法著手或者不能有效地進行教研課題研究工作,雖然嘗試性地參與其中,但立項率很低。
另一個事實是:針對這些問題,各層面管理者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夠從有效管理的角度進行全面梳理與研究,也就不可能針對問題提出規范的應對策略來指導或服務於教學課題研究的實際工作。因此,廣大教師尤其是涉足課題研究領域不深、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在教研課題研究過程中「捉襟見肘」或者困難重重。
(一) 混淆不同性質的課題研究
初涉教學研究領域者,因為對其含義把握不準確,很容易與教育科學研究相混淆,例如,有人將「中外農村醫學教育比較研究」問題作為教研課題申報,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結果可想而知。
那麼該如何區別這兩類課題?第一,看問題的指向是教育問題還是教學問題;第二,看解決的問題是認識問題還是行動問題;第三,看最後的成果形式是論文、專著還是方案、應對策略;第四,看成果去向主要是給別人閱讀,用來交流還是供自己應用後可以推廣的。由此不難看出:前者是教育科學課題,後者是教學研究課題。
由此可知:教育科學研究側重於基本理論研究或一般方法論研究,目的在於尋找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的一般規律、原則或方法論以指導實際工作,「實踐檢驗」不是其成果的必經途徑;教學研究是教學的具體行動或專項工作研究,針對教學實踐現存問題提出的具體工作方案或策略以改善現狀,「實踐檢驗」是教學研究成果的必經途徑,它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效果。明乎此,就不會「張冠李戴」。
(二) 課題表述不恰當、提煉不簡約
表述不恰當主要有四種表現:一是錯把「文章標題」當做「課題標題」。文章標題與課題標題的根本區別在於:思想內容的容量上明顯是前者「小」而後者「大」,形式上的區別標志是前者沒有標志詞,後者有「研究」作為標志詞。二是沒有理順思路,影響表達效果。
⑸ 高職院校研究課題中有橫向課題和縱向課題之分,不太明白各自的具體性質及研究內容啊
橫向課題就是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委託你做的課題,比如規劃項目、技術改造之類的,而縱向課題是指有各級政府指定的科研行政單位代表政府立項的課題。如: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市科技局,國家社科聯、省社科聯、市社科聯,及教育部、教育廳等。
⑹ 在高職院校工作,如果要評副教授,評委最看重什麼科研成果
滿意答案 熱心問友 2012-06-15現在論文和著作都不起決定作用了。起作用的是省級課題至少一個以上主持,市廳級二到三個主持,或者參與的前三前五名吧,有國家級的前五的最好;然後是省級教學成果獎,名師,省級精品課程前五,再才是論文和著作了。指導學生獲全國性獎勵也算,不過比較次一些地位。現在不比以前了。更難.熱門、緊缺專業的好辦些,冷門、不緊要的專業又多人評的,能評上是很硬的了。通常都至少會有一個以上省級課題主持帶兩三個市廳級的主持,或四五個以上的前三前五名參與,再加省級教學成果獎或省級精品課程的前五名參與,如果是主持就更好。然後是cssci一到二篇,擴展版一到二篇以上,核心三到五篇以上,再加一些學報,專業核心期刊,著作主編副主編若干,參編沒用。然後校內有若干院級課題、教學獎、科研獎、指導獎、評上院級優秀教師一次以上等等,這樣才有可能去爭。理工的還要看有沒有橫向省級廳級課題、專利等等,也就是社會效益和應用價值。所以現在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凡事都趕早,和買房一樣。遲了就基本沒戲了。為什麼說遲了就基本沒戲,是因為一是條件越來越苛刻,指標就這么多,首先是全省同行先自相殘殺淘汰,僥幸進入了,評上了,還不一定在單位被聘用,現在各學校都出台了專業技術人員聘用指標,分十三級,評上的算第七級,但還要看是否有指標聘你,如果沒有了,對不起,你還只能做講師吧你訥。所以現在絕大多數年青教師根本就放棄去評副教授了,改走評高級工程師、經濟師、農經師、商務師、政工師、畜牧師、會計師等等,要好評一些。但這些也是有名額有指標的,所以他們就只能做做兼職,多賺點外快來生活了。何況絕大多數都是體制外的。 補充: 大家在申請課題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把一些看似省級廳級的課題誤以為是,比如說某省某研究會課題、某省某協會、學會課題、(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課題等,這些實際都只能算院外的院級課題,盡管有些是直接受廳領導或直屬的。如:某省成人教育協會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某省高職教育研究會課題等,其實都只能算院外院級課題; 省級課題一般是:省的名義發布的:如某省某年度自然科學規劃課題、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這個是最牛的)、全省高校教研教改課題,如:某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項目立項課題,某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市廳級的如: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二五」規劃課題,廣東省科技廳農業攻關計劃項目課題。某廳某攻關計劃項目等。子課題只能算參與,不算主持。還有些地方性的就更低,和院內課題也差不多,不過由於是院外的,所以也比院內的不會低,至少比沒有好。如:某地級市某局立項課題; 而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某某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課題,充其量也只能算市廳級課題。省級的必須是以教育部或省政府每年公布的十二五規劃名義發布。各市、廳都有自己的規劃課題,算市廳級課題。含金量不低。省會市各局下面的規劃課題,也可算市廳級課題。 補充: 另如果有幸能申請到或參與進985\211等重點院校、或省級科研單位的立項課題,與市廳級立項課題也有可比性。高職院校如果本身是正廳級別的立項課題,也有一定可比性。 補充: 每個省不太一樣,說說最難評的幾個省吧: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北京、上海、遼寧、河北、山東、廣西。中部、西部、黑龍江、內蒙都要好一點。凡是高職院校林立、教育發達的沿海省份,都是最難評的地區。如果您是上述地區從事高職教育事業的,恭喜了!基本上85%的都是講師身份退休的了。
⑺ 請問高校青年教師怎麼申請科研項目謝謝
青年教師在申報課題時還存在著不能恰到好處地確定課題名稱,確立研究內容時缺乏科學思考,構建研究隊伍時明顯急功近利,論證材料表述也是應付了事走過場,學術品質不足、投機心理比較明顯等問題。
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師申報教研課題誤區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既有利於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又可以促進高校科學管理與質量建設。
論文關鍵詞: 高校;青年教師;教研課題;申報誤區教學研究是運用教育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主動探索教學實踐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的一種科學認識活動。
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本質上是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育教學活動,從而使實際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課題組成員專業化程度獲得提高、學術素養得到提升。
高校加強教研課題質量管理,既是科學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重視高校教研課題申報質量工作,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校參與教學研究的隊伍人數,與其獲得立項課題的數量呈正相關。例如,江西省的高校教學研究每年基本保證省級教研課題600項,各高校校級教研項目根據其重視程度確定立項總數(少則10項、多則五六十項),每個項目按5個研究人員計,每年每批次約有近萬人(次)經常進行教學研究工作。
如果從個體的課題申報行為角度考察,則每年每批次參與其中的人數遠遠比這多得多:每所高職院校少則幾十近百人,一般普通本科高校三四百人,規模大的高校多達七八百人,可見其研究隊伍之龐大。
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支隊伍的中、初級職稱的年青教師占的比例相當大,他們或者因為課題研究經驗不足,在教研課題申報或立項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往往常見而普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研課題研究質量的學術水平層次的提升;或者因敬畏於課題研究「高不可攀」而視之為「禁區」,以至於無法著手或者不能有效地進行教研課題研究工作,雖然嘗試性地參與其中,但立項率很低。
另一個事實是:針對這些問題,各層面管理者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夠從有效管理的角度進行全面梳理與研究,也就不可能針對問題提出規范的應對策略來指導或服務於教學課題研究的實際工作。因此,廣大教師尤其是涉足課題研究領域不深、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在教研課題研究過程中「捉襟見肘」或者困難重重。
(一) 混淆不同性質的課題研究
初涉教學研究領域者,因為對其含義把握不準確,很容易與教育科學研究相混淆,例如,有人將「中外農村醫學教育比較研究」問題作為教研課題申報,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結果可想而知。
那麼該如何區別這兩類課題?第一,看問題的指向是教育問題還是教學問題;第二,看解決的問題是認識問題還是行動問題;第三,看最後的成果形式是論文、專著還是方案、應對策略;第四,看成果去向主要是給別人閱讀,用來交流還是供自己應用後可以推廣的。由此不難看出:前者是教育科學課題,後者是教學研究課題。
由此可知:教育科學研究側重於基本理論研究或一般方法論研究,目的在於尋找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的一般規律、原則或方法論以指導實際工作,「實踐檢驗」不是其成果的必經途徑;教學研究是教學的具體行動或專項工作研究,針對教學實踐現存問題提出的具體工作方案或策略以改善現狀,「實踐檢驗」是教學研究成果的必經途徑,它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效果。明乎此,就不會「張冠李戴」。
(二) 課題表述不恰當、提煉不簡約
表述不恰當主要有四種表現:一是錯把「文章標題」當做「課題標題」。文章標題與課題標題的根本區別在於:思想內容的容量上明顯是前者「小」而後者「大」,形式上的區別標志是前者沒有標志詞,後者有「研究」作為標志詞。二是沒有理順思路,影響表達效果。
⑻ 全國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課題 算國家級課題嗎
恩.暴好的學校
牛的都沒B了,呵呵
想要領教此地老師的忒低素質嗎?請來這里吧
想要了解一下這里的師資辦學是多麼齷齪嗎?請來這里吧
真想要來這里測驗一下您的耐受度嗎?來這里吧
更想要聞海南人身上的狐臭嗎?請來這里吧..
......
如果你真的想要更深更具體的了解這里的話
那您就張開您的雙臂.趕緊來體驗一下吧.哈哈
估計那時候你會暴慶幸.
---這樣的人生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