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微課題筷子

微課題筷子

發布時間: 2021-03-30 03:50:08

1. 求:學術論文:筷子的起源!!!!!!!!!!!! 1500字

筷子起源
紂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
我國是筷箸的發源地,用箸進餐歷史悠久。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司馬遷在《史記·宗微子世家》亦雲「紂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這雖是對紂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懼的陳述,但卻從象牙筷所引起的宮廷事件中,為我們追溯箸的誕生與發展提供了最有價值的文字史料。紂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國公元前1144年前後,也就是說我國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現了精製的象牙箸。 也有人懷疑古籍「紂為象箸」的記載,他們認為河南河北等地根本無象,何來牙箸?據考古學家發現,在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有「象」字,還有「茯象」和「來象」的記載。《呂氏春秋·古樂》中也有「商人服象」之句。據《本味篇》載:「旌象之約」,就是說象鼻也是一種美食。由此可知殷商時代中原野象成群。正因商代有象群遭到圍獵,才有「紂為象箸」的可能。
大禹為傳說的中國用箸第一人
我國東北有一則民間傳說,相傳大禹在治理水患時三過家門而不入,都在 木質筷子
野外進餐,有時時間緊迫,等獸肉剛燒開鍋就急欲進食,然後開拔趕路。但湯水沸滾無法下手,就折樹枝夾肉或粉粢(米飯)食之,這就是筷箸最初的雛形。傳說雖非正史,但因熟食燙手,筷箸因運而生,這是合乎人類生活發展規律的。 《禮記》鄭注雲「以土塗生物,炮而食之」。這是把穀子以樹葉包好,糊泥置火中烤熟。有專家認為這種烤食法也推動了箸之形成。當先民把包好塗泥的穀粒置火灰中烤時,為使其受熟均勻,不斷用樹枝撥動,我們聰明祖先也就是在撥動原始爆米花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天長日久,筷箸的雛形也漸漸地在先民手中出現。 這當然是推測,因為新石器時代末期進入到夏禹時代還沒有文字,當時無法記錄箸之發明過程,但飲食專家的這些推測是不無科學道理的。 《韓非子·喻老》稱筷為「箸」,這再次佐證筷最初是以木竹為材質。因北方多木,而南方多竹,我們祖先便就地取材,故竹木是我國最原始的箸之原料。 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箸「從竹者聲」,古人雲: 「箸為挾提」而挾從木,這又一次旁證先民最早以細樹桿或竹為挾食工具。不過用樹枝、細竹從陶鍋中挾取燙食到箸之形成,這是一個數百年甚至更遠的漫長時間。 人類的歷史,是進化的歷史,隨著飲食烹調方法改進,其飲食器具也 不銹鋼筷子
隨之不斷發展。原始社會,大家以手抓食,到了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進餐大多採用蒸煮法,主食米豆用水煮成粥,副食菜肉加水燒成多汁的羹,食粥用上匕,從羹中撈取菜肉用餐匙極不方便,而以箸挾取菜葉食之卻得心應手,所以《禮記·曲禮》說,「羹之有菜用挾,其無菜者不用挾。」鄭玄注「挾,猶箸也。」由此可知,新石器時代羹為副主流,食羹用匙極不方便,以手來抓滾燙稀薄的羹,更是不可能的,於是箸便成了最理想的餐具。 總而言之,箸的出現,並不是孤立的。遠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發現了匕匙。當歷史推進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人的智慧有了一定的發展,生活條件也有所改善,單以匕匙進食已不能適應烹飪的進化,箸也就順乎潮流而出現。不過四千年前的夏代,箸還處於雛形,後又經過數百年的不斷演化,至商湯時代也就漸漸形成比虎口長一些的兩根長短相同的小棍棍。繼而發展到商代末期,紂為滿足於自己君王奢侈的高貴生活需要,而下令獵象鋸牙而製成象箸。 因箸的誕生史無記載,現在只能根據一些專家的種種推論和旁證來追溯占箸的產生,但我們認為箸的如此出現是歷史推衍的必然結果。
筷子的發明與食物形式有關
我們的祖先發明筷子與食物有關。中華民族很早就開始了農耕生活方 環保攜帶型筷子
式,主要作物是適應性強的穀子(黍)。黍類糧食有兩大特點,一是顆粒小,二是粗糙的外皮不易被除去。在最初的時候,我們祖先可能是將穀粒(小米)搗碎煮粥食用的,往往還要摻雜一些野菜、樹葉之類一起煮,以便改善口味,並節約糧食。據有人研究,「茶」字的原始意義是摻有野菜和樹葉的粥狀食物。至今在西北地區還有一種叫做「油茶」的食物,用羊油把麵粉炒熟,再摻上一些甜杏仁之類的東西,食用時用熱水一沖即可。在這里,「油茶」一詞中的「茶」就是使用的它最原始的意義。廣東人至今把吃早點叫做「吃早茶」,實際上也是使用的「茶」比較接近原始的意義。在湖南口音中,「吃」字讀作「恰」,很接近「茶」字讀音。在華北一些地區,把「熬玉米粥」稱為「擦黏粥」,同樣,「擦」與「茶」同音。這些現象都說明「茶」原本是一種食物。茶吃起來比較費事,其中的野菜和樹葉之類會妨礙茶的流動,而不容易把茶喝進口中。這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筷子的關鍵所在。 西方人最早是游牧民族,食物是烤熟煮熟的肉塊,可以切成小塊拿在手中進食。印度人的主要食物是稻米,容易去殼,可以蒸煮成團,同樣可以用手抓著是進食。我們祖先的日常食物是茶,是一種粘稠的半流質食物,不能用手抓著吃,也不能用手撈食影響其中的野菜和樹葉。可能有一個聰明的古人順手取來小木棍兒之類的東西試著把野菜或樹葉撥入口中,這就是筷子的最初形式。筷子最早的稱呼是「箸」,箸字的繁體寫法是「筯」。從讀音和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幫助進食,並非必不可少的進餐工具。但那時的小木棍兒之類還不能稱之為筷子,筷子之所以稱筷子,主要在於人們必需具有使用筷子的技術,而用筷技術則需經過刻苦練習才能掌握。我們的祖先發現用小木棍兒之類撥食茶中野菜樹葉的方法之後,就會紛紛模仿,最後把小木棍兒的數量固定為兩根。熟能生巧,古人們使用小木棍兒的技藝越來越高,直到把兩根小木棍兒使得上下翻飛,巧得如同自己的十指一樣靈活自如,筷子就誕生了。在這里,本人把筷子定義為兩根小木棍及其使用技巧,兩者缺一不可。
編輯本段名稱解析
筷子於唐、宋、元、明、清統稱「箸」 筷子有多種名稱,先秦時期稱「挾」,也作「莢」。鄭玄注釋:「挾,猶箸也,今人謂箸為挾提。」漢代著名史學家太史公司馬遷著《史記》時,稱商紂時期的筷子為「箸」,古寫為「木箸」。兩漢又出現了「筋」字。隋唐時李白《行路難》詩曰:「停杯投筋不能食」;杜甫《麗人行》詩雲:「犀箸厭飲久來下,鍪刀鏤切空紛綸。」從兩位大詩人的詩句中,我們知道,唐代「筋」與「箸」通用。不過自唐代起,宋、元、明、清皆統一稱「箸」 五彩不銹鋼筷子
但箸的名稱,並非保持到底,明代發生了變化。明陸容《菽園雜記》雲:吳俗舟人諱說,「住」與「箸」諧音,故改「箸為快兒」。因為吳中船民和漁民特別忌諱「箸」,他們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沒生意,他們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魚。在這種迷信諧音的思想指導下,故見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圖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語》中說得更明白:「世有諱惡字而呼為美字者,如立箸諱滯,呼為快子。今因流傳已久,至有士大夫間亦呼箸為快子者,忘其始也。」;雖然明代已有人稱「箸」為「快」,但清康熙並不承認民間將快加了竹字頭的「筷」字。這可以從《康熙字典》中僅收錄「箸」而不收「筷」得到證明。但皇帝也難以抵擋民間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紅樓夢》四十回,在賈母宴請劉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處稱「箸」,兩次呼「筋」,而四次直接寫明「筷子」。 當今社會,筷子的稱呼己習以為常,但專家學者在書法、詩詞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稱筷子為箸或筋,並沒有如《推蓬寤語》所言「忘其始也」。
編輯本段歷代筷箸
要論述筷箸,最好不要憑空而論,參照實物而論也許不會給人泛泛而談之感。因為先秦之箸,多為竹木製品,不像青銅器埋入地下數千年依然形器完整,即使銹跡斑斑,或有些殘缺, 銀筷子
也可修復。而筷箸因身材細小,又是竹木材質,入土多易腐爛,根本無跡可尋。但是近五十年來,由於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從古墓中也發掘了一些古箸。 據《文物》1980年8期記載:「安徽貴池裡山徽家沖窖藏出土,青銅箸一雙。由於歲月的腐蝕兩支銅箸長短不齊,但相差無幾,平均為20公分,經考證為春秋晚期之物。」 最著名的為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1973年出土的三干多件精美文物中,有一雙竹箸,長17公分,直徑0.3公分。筆者1989年曾去長沙拜訪湖南博物館高館長,當他知道我是一名熱心的筷箸收藏研究者,即在我的請求下,提供了一張發掘一號漢墓現場的黑白照片(那時尚無彩照)。照片中為一漆案,案上放有漆盤、耳杯、酒卮等,而竹箸即斜放在耳杯上。這雙二干一百多年前的西漢圓箸實物,現藏於湖南博物館,可謂彌足珍貴。 湖北雲夢大墳頭,也出土了西漢竹箸16支。甘肅酒泉夏河青又出土了東漢銅箸一雙,西漢出土筷箸較多,長沙仰天湖,湖北江陵鳳凰山等地也有銅箸竹箸出土。而四川出土的東漢畫像磚《宴飲圖》中也出現了箸,三位席地而坐的飲宴者,左邊一位手中托碗,碗中插有箸,而在另二位面前的低案上也放有箸兩雙,由此可知漢代使用箸者已較為普通。漢代箸之形狀大多為首粗下足略細的圓形。而春秋時代的箸,多為上下一般粗細的圓柱體。相傳西漢有位巨無霸,是位武將,他卻以重約數斤的鐵箸進食,以顯示其臂腕有超人之力。 隋代長安李靜訓墓出土一雙銀箸,迄今為止是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銀箸。 古名醫陳藏器說:「銅器上汗有毒,令人發惡瘡內疽」。事實證明,銅氧化就會產生銅腥氣,鐵氧化銹跡斑斑,都難以進餐,故鐵箸銅箸漸漸為銀箸所替代。 在考古中,根據現在的資料,很少發現有三國、晉代和南北朝的筷箸出土,這並不是說,這三四百年箸在這些朝代中有所減少,因為考古有很大的偶然性,再說這與當年的戰亂 銀筷子
和陪葬習俗也有很大關系。但從唐代出土大量的銀箸來看,筷箸在魏晉南北朝的階段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魏晉以前出土的多為竹木箸、牙骨箸和銅箸,而隋代長安李靜訓墓出土的一雙銀箸。長29公分,兩頭細、中間粗,這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銀箸。 在我國歷史上,從隋到唐的三百多年間,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人民的生活也比前朝有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冶煉水平有了更一步發展,所以金箸銀箸也就在餐桌上不斷出現。 《開元天寶遺事》雲: 「宋璟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內臣賜璟。」當年黃金餐具器皿為皇宮所壟斷,北魏時,曾規定上自王公下至百姓,不許私養廠「金銀工巧之人」,私造金器者是犯法的。所以當宋璟聽說皇上賜他金箸,這位宰相十分惶恐,愣在恫陛前不知所措。唐玄宗見狀說:「非賜汝金,蓋賜卿以箸,表卿之直耳。」當宋璟知道是表彰他如同筷箸一樣耿直剛正時,這才受寵若驚地接過金箸。但是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並不敢以金箸進餐,僅僅是把金箸供在相府而已。 但是以唐代出土的銀箸來看,銀箸卻為達宮貴族及士大夫階層所寵愛,現將唐代出土銀箸列表於下: 綜觀以上唐代出土銀箸,不但數量多,箸也長,最長者竟有33.1公分,可春秋兩漢間出土的各種筷箸中,多在17一18公分之間,最長5l公分,乃木質,銀為貴重金屬,其價格僅次於金,當年鑄造如此長的大量銀箸,亦反應出唐代的繁榮昌盛,國富民強。 唐代當年常舉行盛大飲宴,讓我們來欣賞敦煌473窟的壁畫《宴飲圖》。涼亭中長桌兩邊男左女右坐著四男五女,僅從女方一面來看,人人面前皆放有箸和匙。還有一幅西安出土的唐代墓室壁畫《野宴圖》,赴宴者人更多,坐立者十九人還有侍女兩名,餐桌上放滿了耳杯盤盞之類,同樣也可明顯的看到一雙雙橫放的筷箸。 李白詩雲:「金樽清酒斗十干,玉盤珍餞直萬錢。」唐朝盛世飲宴之風風靡長安,美味佳餚豐富了,箸匙等餐具也向金銀豪華方面發展,所以《墨子》說:「食必常飽,然後求美。」 宋遼夏元也有不少筷箸出土,質地多為銀制和銅鑄。若與唐代相比,相對較短,約在25公分左右,最短者僅15公分。根據現在材料看,沒超過20公分以上者。 江西鄱陽東湖出土的兩雙北宋銀箸,長23公分,箸上部有了新突破,改圓柱形為六棱形,其下端還是細圓柱形。 南宋銀箸(圖片:《中國箸文化大觀》)
在四川閬中絲綢廠出土的南末銅箸數量之多大大出乎意外,竟有244支,也就是122雙,這批銅箸粗粗細細不一,直徑0.3—0.6公分,箸長25公分,器形首粗足細,中部有弦紋。遼寧遼陽三道壕出土的金代銅箸1雙,長26.8公分,上部為六棱形,箸身有竹節紋飾。到了元代,箸形又有新的變化,安徽合肥孔廟出土的110根銀箸,首部呈八角形,長度為26.5公分。 我們從宋、遼、金、元朝代出土的銅箸、銀箸來看,其最大特徵是器形多變,不像唐代以前的箸,多為素麵圓柱體,甚為單調。 鄱陽東湖出土2雙北宋銀箸,對傳統的圓柱形作了革新,改圓形為六棱形,而四川閩中出土的南末銅箸,箸上也出現了紋飾,可以說從末代起,筷箸不僅僅只注意它的實用性,進而開始向工藝品方向發展。 造箸的工匠們懂得,墨守成規難以有出路,他們需要顯示自己的才華。在江蘇無錫幸福水庫出土的元代4支銀箸上,工匠竟然大膽地鑲上了自己的姓名。 到了明代,箸的發展特別明顯的一點,首方足圓。所謂「首方」,即是上部為方形;「足圓」,即箸的下半部為圓形。明代以前無論是銀、銅、竹、木、牙箸等,大多為圓柱體,也有六棱形,但四方形極少,可是明代箸卻以首方足圓為特徵。由前代的首粗足圓柱形箸改為首方足圓體,看起來變化並不大,但這一小小的改革有三大好處: l、首先圓柱體筷箸容易滾動,而民間稱之為四楞箸的首方足圓箸,不會滾動,設宴待客放在桌上很穩重。 2、四楞箸比圓形箸更穩當的?]縱,如吃拔絲類菜,方頭筷握在手中用力撥菜也不易打滑,吃面條更得心應手。 3、四楞方箸為能工巧匠在箸上題詩刻字雕花提供了藝術發展良好條件。圓柱體筷箸難以表現繪畫刻字,方箸不但可以兩筷相應拼組成畫幅,也可十雙筷箸排列組成更大的畫面。 所以說箸首由圓體發展為方體,為生產更精美的工藝筷奠定了廣寬的基礎。方箸既可以單面刻,也可雙面刻,還可以四面刻,圓箸為此相形見絀。 據1980年為7期《文物》載,四川珙縣洛表公社的懸棺內,清理出一支明代紅漆竹箸,箸長28公分,首方足圓,四楞上部刻有「江山口高曰月口長五子口阿旦休」草書體十四字,其中三字腐蝕難以辨認,由此可以說明,有了方箸也有了箸上詩詞。 另在河南寧陵花岡明代的一艘木船中發現一支木箸,長達3l公分:無獨有偶,也是方首圓足,還有北京定陵為明代神宗朱翊鈞的陵墓,在1956年發掘的地宮中,除了出土有寶石金釵、金壺、金爵、金冠、金匙、箸瓶架等,瓶架上還插有烏木鑲金箸。筆者曾慕名參觀定陵,欣賞了陳列的明神宗陪葬品兩雙烏木鑲金箸,此御箸也是首方足圓,不過四楞箸頂端鑲有方金帽。經專家研究,方首圓足款式為明代箸的流行樣式。 清代的筷箸,其特點為製作工藝精巧美觀。而竹木筷鑲銀者特別多。如上海民間民俗藏筷館所收藏清代筷箸,就有象牙鑲銀箸,湘妃竹鑲銀箸、烏木鑲銀箸、紅木鑲銀箸等。這些鑲銀筷,不但頂鑲銀帽,下鑲6—7公分銀套,還在帽頂鑲有7—8公分銀鏈,使兩筷相系不離。這不僅僅是為了裝飾性,給人以美感:還有它的實用性,兩筷配對,易於保管,不會因遺失其一而失去作用。 清代筷箸既有上下雙鑲箸,也有三鑲箸。《紅樓夢》四十回中寫道:「鳳姐手裏拿著西洋布手巾,裹著一把烏木三鑲銀箸,按席擺下。」所謂《三鑲》就是頂鑲銀帽,足鑲銀套,中部鑲銀環。不過到了清代末期,「中環」不再時興,式樣以環鑲銀鏈為多。(來源:中國筷子網)
編輯本段關聯易理
筷子直而長,兩根為一雙。用筷子夾菜不是兩根同時動,而是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一根在上,一根在下。兩根筷子的組合成為一個太極,主動的一根為陽,從動的那根為陰;在上的那根為陽,在下的那根為陰,這就是兩儀之象。陰陽互動,可得用矣;陰陽分離,此太極不存。這就是對立統一,陰陽互根。兩根筷子可以互換,主動的不是永遠主動,在下的不是永遠在下,此為陰陽可變。 看筷子,一頭方一頭圓。方的象徵著地,圓的象徵著天。方形屬坤卦,圓形為乾卦,如此乾坤之象現矣。坤卦有柄象,柄,把手的意思;乾卦象徵著天,象徵著第一,常言民以食為天,大概言由此出。手拿筷柄,用筷頭夾菜,坤在上而乾在下,這就是《地天泰》卦,和順暢達,當然吉祥;手拿筷頭,用筷柄夾菜,乾在上而坤在下,這就是《天地否(pǐ)》卦,否,閉塞不通,如此用法豈不可笑? 用筷子時筷子很自然的把我們的五指分成三部分,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這樣天、地、人三才之象成矣,天、地、人三才之道存於中矣。 無名指、小指在下象徵著地道。無名指、小指較弱,其位又在下,須相互依倚,象徵著廣大民眾,無職無權,須互敬互愛,彼此扶持,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象徵著為人處世,孤木難支,人無輔助難以成功。 拇指、食指在上象徵著天道。五指之中食指為要,曲伸開合屬它最巧,把握方向屬它最妙。其象徵著官、長,發號施令,作威作福,然肆意妄為,終招大禍,須拇指管之方可成事。拇指象徵著什麼?象徵著監管、象徵著法律、象徵著民心、象徵著自然規律……這是從不同層面講的,不可執之一理。食指靈巧,拇指粗笨,靈巧為用,粗笨制約。故天道尚變,但不可亂變。天本健行,但天道不言。 五指之中中指最長,其在人位,象徵著人為主體,為萬物之靈長。然居於兩筷之間其位尷尬,象徵著中層領導,下有民怨,上有官威;象徵著人在中年,上有高堂應盡孝,下有弱子要奶吃……總歸一句話:做人難!但只有做人才最長。中年雖不易,中年最輝煌。 筷子很簡單,就是兩根棍,隨處可見,這就是簡易。筷子亦多樣,有木也有竹,有金又有銀,筷子的種類多樣就是變易。盡管筷子多變化,但筷子直而長,兩根為一雙的情況始終未變,這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不易。簡易、變易、不易這就是《易經》的三易之理。比如一個人,只用一個名字來代表,簡易嘛;但他的容顏、命運、情緒……是始終變化的,這就是變易;可他呢,是男就是男是女就是女,都有七情六慾,都有生老病死,這就是不易。推而廣之靡不如此。 易經與筷子 易道含弘無所不包,太極陰陽無限可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易理又是人性的,就在我們身邊,只「百姓日用而不知」。以筷子小談或有所益。 易卦解民以食為天:兩根筷子,二數先天卦為兌。兌,為口,為吃。筷形直長,為巽卦。巽,為木、為入。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東西。入口的是什麼?是筷頭。筷頭圓,為乾卦,乾為天。這樣吃的豈不是「天」?因此認為「民以食為天」是由這兒來的。
編輯本段用法忌諱
概述
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擺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擺放在飯碗的正中。但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三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

2. 搞一個研究性學習,研究一次性筷子的,求內容

你好,一、開題報告 【研究領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深入到食堂、餐館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給我們以後的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課題研究期限】:2007-12-9至2007-14-9 【提出課題的理由】:一次性筷子已經成為了社會上爭論的一個熱點,一部分人認為一次性筷子的方便、廉價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一部分人認為使用一次性筷子,會給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如何看待一次性筷子,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應該如何進行回收處理,才能做到不污染環境、不浪費資源,當前國際上處理一次性筷子的方法是什麼,人們對一次性筷子處理的態度是什麼. 【課題研究的目的】: ① 了解筷子的歷史與發展。 ② 了解一次性筷子使用的弊端。 ③ 了解關於一次性筷子使用的現狀。 ④ 了解一次性筷子回收處理的現狀。 ⑤ 探討如何更好地處理一次性筷子的方法。 ⑥ 培養信息收集、處理、整合的能力。 【課題研究方案】: 第一階段:本階段主要是確定整個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明確研究的目的和確定分工。第二階段:本階段是活動階段。第三階段:本階段是總結和創造階段。第四階段:本階段是結題階段。 【成果形式】:調查報告 【指導老師】:(未選擇老師) 【小組成員】: 陳白琳、王韻、 【班 級】: 2005級4班 (以課題組長為准) 二、研究過程記錄(請點擊) 三、課題結題報告 指導老師:張家燕
成員:伍增理、林星蓁、毛澤春、唐世存、劉文強、陳良川、趙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就業機會越來越多,於是,面臨著繁忙的工作,大多人都沒時間做飯,所以選擇快餐店勉強應付一頓,就此一些飯店就因為一次性筷子造價便宜,使用方便和衛生,而代替了普通的筷子。
我們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我們四中食堂一天大概要用一次性筷子150至200雙左右,而學校外的快餐店大概每天用300來雙,還有一些大排擋和小飯店一天也要500來雙等等。通過記錄和計算,就我們學校旁邊的20多家餐店來說一天也要共用5000多雙。可能我們會認為這些不算什麼,但經過仔細調查,雖然說一次性筷子好的不過幾毛錢,差一點的才幾分,而使用後當作垃圾仍掉,目前有近千家企業生產木製筷子,年消耗林木資源500萬立方米左右,約佔全年消耗總量的18%,而生產筷子的木材要求也相當嚴格,需生長期70-80年的天然白松,樺木。中國現在每年生產大約450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萬棵樹。而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13.4%,長此以往,中國的森林下場堪憂。 調查一:調查地點:龍舌坡、東湖一橫路
調查名稱:老牌包羅粉店,康美快餐店,東湖快餐店,阿墩川菜館
調查目的: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況
調查過程:每天中午,下午放學,發現每個店用的都用一次性筷子,且消耗量大,門口的垃圾箱里都是用過的一次性筷子。
調查結果:每家快餐店平均一天用大約300-500雙一次性筷子,且筷子使用後沒有回收利用,而是直接扔掉。
小結:一次性筷子是樹木做的,如此使用這么多的一次性筷子雖然衛生,但是卻要砍掉多少棵樹來做筷子。而且筷子用完後也沒有再回收利用來做紙漿等。造成極大的浪費,建議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調查二:地 點 店 名 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數量
南沙路 東北餃子館 180-200 雙/天
南沙路 陽光快餐店 250-300雙/天
南沙路 福來快餐店 300-400雙/天
南沙路 經濟快餐店 280-350雙/天
南沙路 沙鍋米線 160-200雙/天
小結:五家店平均每天消耗200多雙一次性筷子,這些一次性筷子大多取材於樹木,並經過工廠加工,就可以使用,而且一次性筷子造價低廉,使用方便,衛生且避免了交叉感染疾病,所以這些店的服務員說,他們大多購買一次性筷子,周邊小店也一樣。從服務員得知大部分消費者用過後,隨手扔在周邊,而不是扔在指定的箱子里,所以一次性筷子不僅浪費資源,且對環境構成一定的危害。 調查三:調查地點:海甸五西路創新村
調查名稱:吳記大排擋,老海口火鍋,呂記海鮮城,龍祥大排擋
目 的: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況
過 程:早上和晚上客源量比較多,筷子消耗相對也比較多,有些人沒必要使用一次性筷子,也用,造成了筷子的浪費,我發現旁邊的垃圾車里和地上都是一次性筷子.
小結:這家店平均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筷子大約有200-300雙,且筷子使用後沒有回收利用。造成了資源不可回收利用的浪費。一次性筷的取材於樹木的加工,在大排擋里使用較多的消費者為了避免交叉感染而使用一次性筷子,筷子的供應使森林面積減少,給伐木者帶來可觀的收入,為了追求更多的收入瘋狂的伐木。這樣下去森林將遭到破壞,嚴重的話將導致水土流失,引發洪水,自然的警鍾告誡我們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保護森林。

調查四:店 名 數 量
吳記大排擋 400-800雙/天
老海口火鍋 800-1000雙/天
呂記海鮮城 800-1000雙/天
龍祥大排擋 100-500 雙/天
調查得知:
經濟快餐店每天使用的筷子 一天450雙
大來樂排擋 一天350雙
好再來美食店 一天370雙
長相思重慶大排擋 一天500雙
青龍大排擋 一天650雙
小結:關於這一次調查得知,在文明東這一帶的餐店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已明顯一天超過2500雙,甚至達到一天3000雙。經據明顯一年這里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大約11000000雙有時將不止,這個數據而於,還會比這個數據多得多。這就表明每年這里需要一千多棵樹提供,那麼,海口一年將會砍伐幾萬棵樹。而每年海口種的樹、遠遠比上往年砍伐數量。有時因為環境的影響都會死掉許多幼苗,造成的污染將會是很嚴重的。這不僅是從它的使用量,而且從對它的處理都能看出:大部分一次性筷子不會回收使用。而是聚齊把它燒掉,這樣就嚴重污染了大氣。所以如果我們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話,就會間接地保護了我們共同的家園,這樣海口的空氣會變得越來越新鮮。有個更美麗的環境。讓我們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好市民,使海口的明天變得更美麗吧!總結報告:對於廣大市民而言,出外就餐時,看別人用一次性筷子,自己也選擇使用一次性筷子,他們覺得方便衛生,可放心使用。由此可見,相當一部分人並沒有認清一次性木筷「危險」的本質。人們使用一次性木筷是為了方便、衛生,但在實際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很多一次性筷子存在嚴重的衛生隱患。一次性木筷的生產加工要經過樹木砍伐、切斷、沖坯等十幾道工序,為了讓筷子看起來潔白乾凈,成型的筷子要經硫磺熏,熏不白的還要使用雙氧水和硫酸鈉浸泡、漂白,然後用滑石粉拋光。其實對於通常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消費者不能只憑肉眼判斷衛生與否,只有通過實驗室化驗才能檢查出來。專家指出:方式漂白後,都需要大量的水蒸煮或沖洗。可在實際製造過程中,並沒有人用那麼多水。有報道說:台北市面上93%的一次性筷子,均採用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熏蒸的時間越長,筷一次性筷子漂白方式一般有三種,運用二氧化硫、過氧化氫或次氯酸鈣(鈉)進行漂白。用這三種子越白,聞起來也越酸。製造者在以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後,通常忽略水煮步驟。殘留的二氧化硫和其它物質結合便會成為亞硫酸鹽,而亞硫酸鹽在醫學界被認為可能導致哮喘。」大部分木質一次性筷子由於生產工藝簡單,衛生指標往往不能達標,不利於身體健康。一次性筷子在使用中是與人直接接觸,如果衛生指標達不到要求,很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和傳播。長時間使用還可能引發一些短期內發覺不了的慢性疾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意識到一次性筷子是不衛生不健康的,對人體是有害的。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仍無法謝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其實,要限制使用一次性筷子實際上是改變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習慣。有關人士呼籲:人們在外就餐時應盡量使用經過嚴格消毒的筷子,用實際行動拒絕既破壞環境又不衛生的一次性筷子。世界森林覆蓋率:日本67%,韓國64%,挪威60%左右, 瑞典54%, 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國30%,美國33%.法國27%,印度23%,中國16.5%!
1.生氣候異常 : 沒有森林,水從地表的蒸發量將顯著增加,引起地表熱平衡和對流層內熱分布的變化,地面附近氣溫上升,降雨時空分布相應發生變化,由此會產生氣候異常,造成局部地區的氣候惡化,如降雨減少,風沙增加。
2.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森林對調節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科學家認為,世界森林總體上每年凈吸收大約1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砍伐減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貯藏在生物體及周圍土壤里的碳釋放了出來。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由於砍伐熱帶森林,每年向大氣層釋放了15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
3.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減少 :森林生態系統是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由於世界范圍的森林破壞,數千種動植物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熱帶雨林的動植物物種可能包括了已知物種的一半,但它正在以每年46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4.加劇水土侵蝕 :大規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嚴重的水土侵蝕,加劇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5.減少水源涵養,加劇洪澇災害 :森林破壞還從根本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加之土壤侵蝕造成的河湖淤積,導致大面積的洪水泛濫,加劇了洪澇的影響和危害。如果每人每天只用一雙一次性筷子,一年就要用365雙,中國13億人,就要用4745億雙一次性筷子。 {1*365*1300000000=457500000000雙}。讓我們仔細算算這比「筷子帳」,同時建議人們告別一次性筷子課題名稱 對於一次性筷子的調查
指導老師 張家燕 研究時間 2005年5月1日
課題組成員 姓 名 性別 班 級 分 工
伍增理 男 高一8班 主持會議,規劃方案,起稿,決定方案
唐世存 男 高一8班 整理資料,調查,策劃方案
陳良川 男 高一8班 查找書籍,寫論文,與組長討論
毛澤春 男 高一8班 實際調查,配合組長工作
劉文強 男 高一8班 實際調查,配合組長工作
林星蓁 男 高一8班 整理資料,調查
趙 波 男 高一8班 上網查資料,排版,設計,列印

課題的背景或問題的提出:由於大家在快餐店吃飯,無意中發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驚人。我們由此聯想到我國的森林面積的變化,於是決定對一次性筷子的進行調查。
課題研究的意義、價值:通過對於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調查,讓我們了解到,我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率,以及它帶來的危害性和資源浪費的情況。通過此研究我們宣揚愛護森林,希望大家有環保的美德,同時拒絕一次性筷子吧!
主 要研究方法:社會調查,集體研究,上網查資料,互相討論,認識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研究階段與步驟(活動計劃):(一)通過組員相互交流,討論,確定課題研究。(二)策劃方案,確立研究路線和研究重點及各組員分工調查,收集資料。(三)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與指導老師討論,寫論文,最後排版和設計。
研究成果的呈現形式 論文,圖片,報告,體會
指導老師意見 指導老師簽名: 年 月
學校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意見 組長簽名: 年 月課題名稱 對於一次性筷子的調查
指導老師姓名 張家燕 課題組長姓名 伍增理
活動時間 2005-5-1 活動地點 海口市 活動形式 調查
參加本次活動人員姓名 伍增理,唐世存,陳良川,毛澤春,劉文強,林星蓁,趙 波
本次活動的目的設想 通過對課題的研究,對一次性筷子的了解。同時通過數據的方式,反映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況,造成森林覆蓋率降低,呼籲大家少用一次性筷子。
本次活動的內容設想 對周邊的飯店進行調查,以及通過網上,書籍查找一次性筷子在海南的 使用率。
本次活動所需條件 1、需要一台數碼相機。2、電腦。3、自行車。
本次活動的步驟設計 2005年5月1日主持會議,與組員互相交流,確定各成員的工作。2005年5月20日按照分配給各成員的工作進行調查。 2005年7月1日把調查的資料進行整理,組織小組人員進行自評,組評。並互相交流心得體會與感受,總結寫論文。
本次活動預約聯絡情況 為了調查資料的可靠性與真實性,調查對象一般在組員家附近,所以聯系方便。
本次活動的結果:雖然政府部門宣傳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然而消費者生怕感染疾病,要求使用一次性筷子。
本次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遇到的問題:沒有數碼相機。解決辦法:從網上下載圖片。
本次活動的主要收獲、體會:通過這次課題研究,認識到一次性筷子弊大於利,對森林的大面積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劇土地退化,使我們更應該保護現有的森林。
本次活動未解決的問題和需要的支持幫助:本次活動需要的是調查對象的支持與配合,以及指導老師的建議與幫助。
體會:通過這次課題研究,使我們對於筷子的加工和生產更加的了解。以下就是我對一次性筷子的了解,據了解,很多消費者對一次性筷子的衛生狀況普遍不放心,不少人甚至對使用一次性筷子表示反感,但沒有更好的替代品,也不可能自己隨身帶自備的餐具,也就湊合著使用「看上去還算干凈」的一次性筷子。於是很多人在就餐時對一次性筷子總忍不住要挑選一番:貼著筷筒邊的不要,擺放在最上面的不要,有黑印霉斑的不要……有消費者表示,別說蒼蠅、灰塵了,單看人人都可以伸手去挑揀,就可想而知其「衛生」程度了。使用一次性筷子存在很嚴重的衛生隱患,正規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質地比較好的木材,不用經過特殊加工。但是現在很多小作坊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質木材,使用較差的一次性筷子導致咳嗽孝喘等疾病,還有些不法分子會使用雙氧水漂白,同樣會對使用者造成傷害。這樣會導致許多疾病的感染,人們鍵康得不到好的保護。
森林的破壞,使城市排放的廢氣得不到凈化,大氣的嚴重污染威脅人們的生體鍵康,這是大自然的嚴重警告,無憂的使用一次性筷子 ,換來的是什麼?洪水、泥石流、巨風……地球已經受傷了請別再讓它受傷了,當我們拿起一次性筷子等於吃掉了森林。最終破壞森林的人不是生產者,而是消費者。為了保護森林我們應該杜絕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p></p>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