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幼兒教學課題研究

幼兒教學課題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3-30 03:37:37

㈠ 幼兒園教師怎樣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在拙文《幼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之選題方法》中,筆者曾反復談到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正如世界學前教育機構歐洲理事會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樣:「教育研究對教育之真正影響在於它對教師的教育觀點和態度的影響」。教師在其中的得益會直接影響教育過程和水平,這種價值在研究過程中就已產生。而這種價值體現的大小應該與課題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說,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准備如何做,具體怎麼做,即掌握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對於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對於研究者正確對研究對象實施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都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談及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首先是課題研究的設計。研究的設計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僅直接影響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否能達到,研究的結果是否科學、可靠,而且也影響整個研究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是否有效率。對於一個幼兒教師,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對整個研究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工作起來更有條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審閱、批准自己研究的機構和領導證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這樣以便得到經費和時間上的支持。
研究設計的具體體現就是做一個縝密、清晰的研究計劃,也就是寫出計劃的細節,如你要做些什麼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後會有什麼結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開題報告或課題論證書是一樣的。無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預計的突破,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經費預算等等。
下面將圍繞研究計劃設計的要求,談具體的操作辦法。
一、界定研究的現象和范圍
關於這一問題,實際上我們在確定課題時就已涉及,這里有必要強調的是它們的界定和表述。作為教師,研究的問題應該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圍的大小取決於研究的時間、地點、經費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數和水平。對它們進行語言表述的時候,要考慮到研究的焦點和覆蓋范圍,並對重要概念進行定義,使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師進行的「幼兒入園心理適應問題研究」,就應該說明幼兒是指的哪一年齡的幼兒,入的幼兒園是什麼類型的幼兒園,全托還是白托,城市還是鄉村,因為不同條件下幼兒的心理適應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認知,「適應」指的是一種什麼狀態,「不適應」指的又是什麼狀態,「問題」指的是什麼,「研究」是什麼類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確的定義,不能含糊其辭。這些概念都需要通過理論的學習而逐步明確,這就是研究的過程,通過科研提高素質的過程。
有老師經常在研究報告中有這樣的結論: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兒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兒的比例是多少等。這種表述很容易使人對其含義的科學性、准確性表示懷疑,應在表述時對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給予明確定義。
二、確定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界定了研究的問題後,就應該在設計中確定研究的目的與意義,也就是研究的現狀和趨勢,要解決的問題,涉及的學科領域,國內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問題,本課題的學術思想、立論根據,主攻關鍵及獨到之處,研究的實際意義和理論價值。換句話說,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課題的動機、原因與期望,研究的意義是指研究的結果對有關人員、機構以及有關問題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個人的目的,如我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也可以是實用的目的,如要解決某個方面的具體困難,完成某項工作;還可以是純科學的目的,如為某研究領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師具有美術方面的特長,本身又對幼兒園環境的布置非常感興趣,於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長與優化幼兒的生活、學習環境結合起來,開展了「優化幼兒園環境的研究」,這項研究實際上就具有「個人的目的」與「實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這個問題簡單地講就是通過查閱各類文獻,收集有用的信息,並作評判性分析。它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前人有關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個人經驗;研究者自己對此研究的有關概念框架。這樣,研究者在課題設計時就應對有關的成果進行文獻檢索,了解該課題有關的內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處在一個寬厚的理論基礎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價值。在通過圖書館和計算機網路的查找後,將這些資料的題目和內容提要附在研究設計的後面,並註明出處。文獻的性質、數量和組成形式是論證一個課題是否可行的重要標准。
在文獻檢索時,我們經常會想到一個問題:我應該檢索多大范圍的文獻,才掌握了該領域的真實動態?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確實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一般的經驗是,首先檢索與自己研究問題有關的領域,同時關注相關領域的主要理論和研究發現。比如我們要研究某社區幼兒早期教育資源開發、利用的問題,檢索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前人對社區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上,同時兼顧了解該社區所在地的基本情況(政治、經濟、文化、家庭、組織)、教育的整體狀況、社區組織結構的整體狀況、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社區建設的政策和措施。
在計算機網路時代,文獻檢索的工作已變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個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瀏覽到有關的信息,我們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僅僅是羅列有關的理論和發現,而是要批判性地閱讀,進行評判和選擇,同時,還要把自己對與研究問題有關的觀點進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識來源。我們可以通過在紙上用文字、符號進行梳理的簡潔、直觀的方式,使自己平常頭腦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論假設。
四、確定研究的對象
研究的對象必須具有典型代表意義。才能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這也就是抽樣的問題,有關抽樣的方法,在各式各樣的統計學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如隨機抽樣、概率抽樣。分層框架抽樣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種抽樣的思考過程舉例說明:
例一,我們打算對本省的農村學前班的保育工作進行研究。事先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有的學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現在我們希望對整體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對所有的學前班都進行研究,樣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時間、精力、財力都不允許,所以我們可以採取「極端個案抽樣」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學前班中選擇一至兩個,進行密集的現場調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研究問題可以集中在:一般認為學前班保育工作「好」與「不好」的具體標準是什麼?是來自家長,來自教師,來自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還是其他專業人員?在什麼情況下,具備什麼條件,農村學前班的保育工作會很好或很差?如果我們知道在這種表現比較明顯的情況下,一個學前班的情形會如此,那我們就可以推測一般的學前班也會如此。然後我們可以探尋在此類情況下提高農村學前班保育工作質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類極端的情況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於現狀的改變,那麼也就可以設想在其他一般的情況下,這種種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們要對一個地區的幼兒教育狀況進行調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標准將全地區的幼兒園進行分層,然後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目的性抽樣,這樣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個層次內的具體情況,從而比較不同層次的水平,進而達到對總體的了解。如我們可以按照經濟狀況分為發達地區、中等地區。欠發達地區三層,也可以按照沿海、內陸、山區、草原等地形特徵分層,還可以按照人口數量的多少分層。
例三,某幼兒園要進行為期一年的新的活動方案的實驗,並想通過實驗後分析幼兒的認知能力是否有明顯提高,在選擇實驗對象時,為了避免時間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響,如實驗對象身心各方面發生變化等在實驗中稱為「自變數混淆而影響對因變數變化結果的解釋,從而降低研究內在的效度」的狀況出現,就採用隨機選擇實驗組並設立對照組的方法。
抽樣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詳細介紹,但特別要提出來的是,教師在確定研究對象時,要始終堅持教育科學研究的倫理道德問題,比如遵守對研究對象的承諾,是否為之保密、是否打算與對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對待實驗對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確,防止合作研究後出現署名糾紛、設置實驗班從而侵犯了對照班應有權利等事件的出現。
五、研究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樣很多,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與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觀條件,選擇哪種方法要根據研究的目的和類型來定,各類方法既是獨立的,在課題研究中又要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關於這一點,有關的書籍也有詳細介紹,不再重復。
在確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後,還要考慮研究過程中所採用的一些具體方法,如抽樣的方法,收集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定性與定量的方法等。現根據兩項課題的研究類型介紹具體資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兒園醫務室保健醫生,因為職業的特點及各級衛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種數據資料的登記、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礎上,她開展了《幼兒集體生活中保健干預措施的研究》,6年的時間里,她利用各種工作表格,做了這些內容的數據統計:幼兒生長發育的狀況及評估;幼兒常見病、多發病(如砂眼、齲齒、腸炎、感冒等)的季節、人數、治療情況、保健措施;每周營養量計算及分析,最後,在研究報告里,她以嚴謹、翔實的數據分析,提出了幼兒園保健措施干預(如吃預防葯、打預防針、開展衛生指導)的最佳時機和預防途徑(晨檢、消毒、營養)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較高的價值和臨床意義。
其二,一所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開展民族藝術與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們通過幼兒園各個環節的活動,進行本民族的藝術教育,積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學日誌、教學筆記、備課資料、活動總結等。但是,在對課題進行總結時,卻不知道如何著手。後經討論,選擇了根據資料內容所呈現的意義而整理的辦法,即圍繞活動的主題,再按照內容本身的前後順序(如時間序列、因果關系、情境程序)進行,信息比較密集,資料的精優又得到了濃縮,操作性較強。
六、研究結果的檢測和評估
這一部分是衡量整個研究的真實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關倫理道德問題的標准,也是幼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最難的部分,所以必須認真思考,細致對待。
關於研究結果的檢測和評估,分為質的方法和量的方法兩種。質的方法中主要以檢測效度、信度及推論進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關書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贅言,但要強調一點──其總的目的是檢測研究的結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況,是否具有可重復性,是否對研究范圍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鑒意義。
量的方法則是數據的統計方法,現以三個研究案例說明。
某教師針對一幼兒經常打人的行為,決定研究降低該幼兒打人頻率的教育措施,她參照有關理論,制定了幾條措施逐一實驗。她用四周的時間,通過觀察、實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實施措施的過程,記錄幼兒打人的頻率,作曲線圖,分析該幼兒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數,看是否能使該幼兒打人的次數穩定下降,從而檢測實驗措施的有效性。這就是ABAB循環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兒園要證明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隨機選擇一實驗班一對照班進行對比實驗,也就是檢驗兩個獨立樣本在因變數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就採用U檢驗法(非參數分析方法之一種),使驗證的結果具有參考意義。
另一幼兒園要進行增強幼兒某方面能力的培養實驗,於是設計「單組前後測」的類型,即實驗前用一是表測幼兒的能力,通過一年的實驗(教育干預),再用同一量表測,採用「符號檢驗法」進行相關數據差數的檢驗,這是另一檢測和評估的方法。
這里談到了用量表進行測試的問題,我們應該知道,這種用一組測試題(標准化試題或教師自編題)去測定某種教育現象的實際情境,從而收集資料數據進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課題實驗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但是因為它的編制、測試和解釋過程科學性、專業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須謹慎使用。對幼兒教師來說,可以了解幾種常用的測試量表,在必要的時候,在有關人員的幫助下,選擇使用。國內常用的幼兒發展與教育研究測量表有:中國比奈測驗;韋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國兒童發展量表CDCC等,教師不妨在相關的書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師因為自己研究的課題沒有適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設計量表進行測試,這在理論上講是完全可以的,但由於編制量表是科學性和專業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務必要謹慎、小心,否則將影響研究的結論,甚而影響整個課題的研究水平。

㈡ 如何寫教科研課題 幼兒園

隨著我國幼教事業的不斷發展,幼兒教育研究活動已被列為幼兒教師的主要職責,作為幼兒教育研究活動成果的幼教科研論文已日益受到重視。然而對於大多數幼兒教師來說,要撰寫好幼教科研論文確非一件易事,在我國幼教界廣泛流傳一句話,說幼兒教師「做的比說的好,說的又比寫的好。」這句話是對當前我國幼兒教師撰寫幼教科研論文情況的一個真實寫照,幼兒教師急需提高幼教科研論文寫作水平。 一、幼教科研論文的分類及撰寫幼教科研論文的原則與意義 (一)幼教科研論文的分類 幼教科研論文歸納起來主要可分為四類:教育經驗總結、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學術論文。 教育經驗總結。運用教育科學的普遍原理,幼兒教師對自己或自己所在群體積累的教育經驗,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得出有一定理論高度、一定規律性的實踐成果總結,屬教育經驗總結論文。幼兒教師寫的科研論文大多屬「教育經驗總結」類,其內容包括教法、學法、教師終身學習、兒童成長、師生關系、心理調節、家庭教育等,幾乎涉及幼兒教育的各個方面。 教育實驗報告。為了使教育方針、政策、教育理論、體系、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方法能有新的突破而提出的某種假說、主張、觀點、設想等,在一定控制條件下,開展一定范圍的直接實驗活動,到規定時間對其實驗全過程、實驗效果進行評審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的實驗成果稱之為教育實驗報告。幼兒教師對撰寫教育實驗報告總有一種望而生畏的心理,其實撰寫這類文章並不是件復雜的事,撰寫者只要思路清楚,掌握一定的技巧,重點把研究的過程一一記述下來,就是一篇不錯的報告。其具體方法是:第一步,寫下作這個課題的基本想法,即為什麼研究這個問題。第二步,把採用的研究方法寫下來。第三步,把記錄、調查的資料擇要寫下來。第四步,把分析、實驗、對比等的過程和結果寫下來。第五步,把根據自己的結論所設想的改革某一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寫下來。 教育學術論文。闡明教育問題的本質及規律性的研究成果,叫學術論文。它要求比研究報告有更新的內容、更新的思想、更新的方法與更高的層次。學術論文大多是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經驗篩選的基礎上形成的有一定創造性理論觀點的論文。 教育調查報告。為進行教育科研或為確立教育決策提供現實依據,為廣大群眾認識某一教育狀況,對教育的某一事件、問題、經驗、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狀況,進行有目的考察和研究,而後寫成的書面報告,都叫教育調查報告。寫教育調查報告時要注重真實性,在闡明主要內容的同時,要注重通過數據、圖片分析比較,闡明研究目的、方法與建議,選擇易把握的范圍進入。 (二)撰寫幼教科研論文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思想性原則。所選題目政治方向正確,能緊密結合當前我國幼教改革的實際,體現現代幼教思想。 科學性原則。內容真實具體,具有可靠的理論依據,資料翔實,研究方法得當,數據真實,統計處理規范,邏輯推理正確,論證充分,分析透徹,結論清楚明白。 創新性原則。選題新穎,視角獨特,具有獨立的見解和創新意義。 應用性原則。對深化我國幼教改革、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應用、借鑒或參考價值。 規范性原則。文章層次清楚,結構嚴謹,邏輯性強,語言文字簡明通順,文風好,行文符合規范要求。 (三)撰寫幼教科研論文的意義 幼教科研論文能有效地促進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效益,課題成果在被媒介傳播、推廣,被同行、專家認可後,能廣泛運用在幼教實踐中,轉化為現實的教育效益,促進大面積教育質量提高。 幼教科研論文是教育的寶貴財富,它反映了當時教育科研的現狀和發展水平;繼承了什麼,發展了哪方面理論,提供了什麼參考;是研究人員及廣大教師教育經驗及智慧的結晶。它能發現和解決現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幼兒園的教學發展提出進一步思考。 幼教科研論文能有效地指導教育實踐工作,是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更新觀念。樹立正確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的一種重要形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業務素質和教育科研素質,培養鍛煉教師隊伍。 二、幼兒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論文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抓住幼教實踐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幼兒教師都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對什麼問題是難以解決的,什麼問題是自己感到困惑的,什麼問題是解決得不好甚至走人了誤區的,其實都深有體會。如果幼兒教師有能力又有興趣,不妨試著選擇這一類的問題進行寫作,就會覺得自己有內容可寫,並且能寫出一些鮮活的東西。 有專家認為,我國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在繼續從宏觀的層面反思和探索的同時,將進一步從宏觀領域轉入微觀的、深入的和細化的具體學術問題的研究。在幼兒教育領域,學習、領會、落實國家有關幼兒教育的法律法規,改變陳舊的兒童觀的對策和措施,幼兒園課程與教具、學具、玩具的研究、開發等,都將成為研究的熱點。幼兒教師師資培養的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因此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也容易成為熱點。聯系時代特徵及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有利於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活動探討也將成為熱點。 另外,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值得研究的熱點。比如,家長對幼兒教育機構的要求與幼兒教育機構本身的特點經常發生沖突的問題,或桎梏了幼兒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或誤導了幼兒園辦園宗旨的確立,甚至影響到了幼兒園師資及園舍水平的評價,是目前很多幼兒園困惑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若幼兒教師能夠抓住這些熱點問題進行寫作,就能寫出具有較強創新價值的高質量的幼教科研論文。 (二)善於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 作為在幼兒園第一線的教師,從事的教育活動異常復雜,面臨的實際問題很多,在寫教育科研論文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筆者遺憾地發現,許多幼兒教師在寫作時,也許是為了趕時髦,或是為了提高文章的「品位」,在寫作時總喜歡引用長篇大論的幼教理論做鋪墊,而將自己擅長的、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東西棄而不用。這種頭重腳輕的文章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更有甚者,一些教師在撰寫幼教科研論文時完全離開了自己的實際工作,一味去照搬照抄一些幼教理論,追趕一些時髦的觀點,花大力氣去尋找其學理層面上的東西,然後簡單添加自己的一些想法,認為這才是具有較高理論價值的文章,是名副其實的幼教科研論 文。孰不知,若是這樣則犯了大忌,這樣的文章是根本得不到認可的。因為學前教育理論的建構或闡述一些比較前沿的幼教理論研究成果,是幼教理論界專家和學者的責任,也是他們的特長。作為一名幼教實踐工作者冒然闖入,肯定得不到自己所期盼的結果。因此,幼兒教師在寫教育科研論文時,一定要置身於現實的開放的動態的教育情景中,能夠隨時隨刻體察教學活動、背景以及有關現象的種種變化,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及時地解決新問題,能夠依據自身豐富的工作經驗直覺地對假設、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斷。總之,幼兒教師在寫文章時要時刻牢記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選小題,小題大做,小題深作。題目小。不一定價值小。 (三)勤於積累和樂於練筆 幼兒教師日常工作異常辛苦,幾乎抽不出時間來寫文章,然而幼兒教師要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必須要有平時有意識的積累,這種積累既包括專業理論及其相關知識的積累,也包括教育實踐的經驗積累及觀點積累。如此,才能做到寫作時心中有數,論證有高度、有說服力。 「學而不思則罔」,其實「做而不思同樣罔」。幼兒教師在平時不能僅僅為教而教,而應思考,特別是要在思考的同時多寫,多總結,並積極地投稿,雖然所投稿件不一定發表,但只要持之以恆,勤寫苦練,「功到自然成」。只要真正寫出了有價值、有創新意義的作品,公開發表是很有可能的。 (四)把握「度」。注意選材

㈢ 幼兒園應如何有效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筆者曾反復談到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正如世界學前教育機構歐洲理事會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樣:「教育研究對教育之真正影響在於它對教師的教育觀點和態度的影響」。教師在其中的得益會直接影響教育過程和水平,這種價值在研究過程中就已產生。而這種價值體現的大小應該與課題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說,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准備如何做,具體怎麼做,即掌握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對於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對於研究者正確對研究對象實施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都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談及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首先是課題研究的設計。研究的設計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僅直接影響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否能達到,研究的結果是否科學、可靠,而且也影響整個研究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是否有效率。對於一個幼兒教師,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對整個研究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工作起來更有條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審閱、批准自己研究的機構和領導證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這樣以便得到經費和時間上的支持。 研究設計的具體體現就是做一個縝密、清晰的研究計劃,也就是寫出計劃的細節,如你要做些什麼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後會有什麼結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開題報告或課題論證書是一樣的。無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國內外研究現

㈣ 課題《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研究》成果運用怎麼寫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帶給我們廣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戰。貫徹、實施《綱要》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即要把 《綱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對高質量的幼兒教育的要求 最終會轉化為對教師的要求,即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期待。 「一課三研」作為一種教研方式,同時關注了課程、幼兒與教師的發展,因此,實施課改以來即受到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關注。一些發達地區如上海的部分優質幼兒園已率先對其作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我園地處山區,教師們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相對滯後,對如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實踐中,指導教育行為,教師們始終充滿困惑,這就大大阻礙了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化的步伐。 為探討如何通過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與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擬進行本課題的研究。這對加快我園教研與課程的園本化,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美國幼教專家凱茨認為,幼兒教師的專業應表現為:在教育工作中,能運用高級、縝密的知識作為判斷和行事的標准。也就是說,幼兒教師要具備研究與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師」不僅是世界范圍內的一種新的理論趨勢,而且也將成為我們幼兒教師即將面臨的現實要求。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指出的那樣「倘若把 創造力作為教育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 2、《綱要》強調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幼兒園教育評價 以教師自評為主,評價的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和合作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 的重要途徑」等等理念,為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角色與任務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課三研:是指教研組內教師針對同一活動(主要指幼兒園的學習活動),由同一教師或不同教師進行多次的實踐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比較不同的教學策略,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研討教學中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及目標的價值取向等等。 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個體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依託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不斷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 四、研究目標與內容 目標: 通過研究,架設起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激發教師主動學習新理論知識,提高教師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並內化於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實踐反思能力,形成團結、合作、信任、支持的群體氛圍。 內容: 1、了解我園教師對自身專業成長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標和方向。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共同存在的困惑與問題。 2、在「一課一人三研」與「一課二人三研」的活動中探討如何發揮個體優勢和群體智慧,圍繞預定專題進行研討,並將教研經驗向日常、隨機遷移與運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驟 1、成立課題組,課題組組長由園長親自擔任,課題組成員由園教研組成員擔任。 2、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分析法進行研究。 3、以「教師如何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研討大方向,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問題、並分類歸納,確定「活動目標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實施有效提問」、「如何針對幼兒個體差異實施有效引導」、「如何創設和諧、親切、寬松的活動氛圍」、「如何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如何引 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大膽表現」、「如何激發小班幼兒參與探究的慾望」等七個研討小專題,以科學、藝術領域為切入點,從「一課一人三研」(一人同課多輪)過 渡到「一課二人三研」(同課異構),分別在大、中、小班開展研討活動。以教師為研究主體,重研「師」(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輕研「課」(活動框架 及環節),凸顯教師的主體性。 第一階段:(2006、9——2006、10) 1、做好開題論證工作,使全體成員明晰課題研究的意義及步驟,進一步優化研究方案。 2、設計調查問卷,以全園教師為調查對象,並進行訪談,充分了解我園教師對自身專業成長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標和方向,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共同的困惑及問題,。並撰寫調查報告,針對統計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 3、組織教師培訓、學習相關理論,提高教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識,為課題研究創建和諧、信任的人文環境。 第二階段:(2006、11——2007、6) 1、選定四名課題組成員,以「一課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學習、實踐、研討、反思,再實踐、研討、反思」的循環中,圍繞既定專題開展教學研修,課題組主要成員觀摩、評析、修正活動方案,並提交課例、案例及個人在三研全程各階段的反思記錄。 2、開展教學觀摩活動,向全園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三階段:(2007、9——2008、4)這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以年段為單位,圍繞選定的研究專題,以「一課二人三研」的形式開展教學研修,解讀自己與他人教學行為背後的教育理念,取長補短,做到經驗向理論的升華。 2、總結教學策略,收集課案例及參與教學研討活動各階段的個人反思記錄,進行整理歸檔,並向課題組反饋情況。 3、優選研究課,向全園展示。 第四階段:(2008、5——2008、6)這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寫總課題的研究報告,匯編優秀課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記錄,在全園范圍內交流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與分析 通過兩年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組成員深有感悟,對研討活動有了全新的認識,從教育觀念到教學行為都有了極大的轉變,理論與實踐水平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1、執教者的成長 執教老師在領到研討任務後,首先必須對所對應的研討專題中的相關理論進行學習,內化,再提交教案,開展「一研」,「一研」活動結束後並不急於研討,而是留 下幾天的時間給執教者進行自我反思與剖析,學慣用教育理論來解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並形成書面反思材料,與課題組成員交流,在「研師」的氛圍中,內化群體的 智慧,並接收來自群體的質疑:目標的制定是否適宜、教師的提問是否有效、指導是否到位等等,而後再反思,再研討,如此循環反復,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課三研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執教老師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學會了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中發現許多自己從未意識到的問題,通過不 斷的執教、反思,在磨練中提高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學會了考慮目標的設計要全面性和適宜性,做到明確具體,能 反思活動中採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學具是否做到生動直觀,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是否做到服務於教育目標,在實踐、研討、反思的循環中逐漸改 進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加快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的步伐。

㈤ 幼兒園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1、幼兒園評估督導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2、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編制與執行研究

3、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與機制研究

4、民辦幼兒園的發展與管理研究

5、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研究

6、農村學前教育質量保障機制研究7、學前教育片區教研責任制研究

8、幼兒園教師地位待遇保障研究

9、普惠性幼兒園的基本標准和維持體系研究

10、幼兒科學探索能力與學習方式的研究

11、幼兒科學領域的核心經驗及其獲得方式研究

12、幼兒數學學習策略研究

13、幼兒數學學習策略研究

14、幼兒想像力發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15、幼兒審美能力與創造力發展的實踐研究

16、幼兒園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雙語教學研究

17、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研究

18、嬰幼兒情感情緒表現及教師回應策略的研究

㈥ 如何開展幼兒園小課題研究

幼兒園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在拙文《幼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之選題方法》中,筆者曾反復談到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正如世界學前教育機構歐洲理事會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樣:「教育研究對教育之真正影響在於它對教師的教育觀點和態度的影響」。教師在其中的得益會直接影響教育過程和水平,這種價值在研究過程中就已產生。而這種價值體現的大小應該與課題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說,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准備如何做,具體怎麼做,即掌握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對於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對於研究者正確對研究對象實施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都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談及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首先是課題研究的設計。研究的設計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僅直接影響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否能達到,研究的結果是否科學、可靠,而且也影響整個研究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是否有效率。對於一個幼兒教師,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對整個研究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工作起來更有條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審閱、批准自己研究的機構和領導證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這樣以便得到經費和時間上的支持。 研究設計的具體體現就是做一個縝密、清晰的研究計劃,也就是寫出計劃的細節,如你要做些什麼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後會有什麼結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開題報告或課題論證書是一樣的。無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國內外研究現

㈦ 課題《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怎麼寫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帶給我們廣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戰。貫徹、實施《綱要》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即要把 《綱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對高質量的幼兒...教育的要求 最終會轉化為對教師的要求,即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期待。 「一課三研」作為一種教研方式,同時關注了課程、幼兒與教師的發展,因此,實施課改以來即受到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關注。一些發達地區如上海的部分優質幼兒園已率先對其作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我園地處山區,教師們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相對滯後,對如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實踐中,指導教育行為,教師們始終充滿困惑,這就大大阻礙了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化的步伐。 為探討如何通過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與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擬進行本課題的研究。這對加快我園教研與課程的園本化,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美國幼教專家凱茨認為,幼兒教師的專業應表現為:在教育工作中,能運用高級、縝密的知識作為判斷和行事的標准。也就是說,幼兒教師要具備研究與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師」不僅是世界范圍內的一種新的理論趨勢,而且也將成為我們幼兒教師即將面臨的現實要求。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指出的那樣「倘若把 創造力作為教育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 2、《綱要》強調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幼兒園教育評價 以教師自評為主,評價的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和合作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 的重要途徑」等等理念,為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角色與任務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課三研:是指教研組內教師針對同一活動(主要指幼兒園的學習活動),由同一教師或不同教師進行多次的實踐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比較不同的教學策略,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研討教學中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及目標的價值取向等等。 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個體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依託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不斷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 四、研究目標與內容 目標: 通過研究,架設起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激發教師主動學習新理論知識,提高教師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並內化於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實踐反思能力,形成團結、合作、信任、支持的群體氛圍。 內容: 1、了解我園教師對自身專業成長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標和方向。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共同存在的困惑與問題。 2、在「一課一人三研」與「一課二人三研」的活動中探討如何發揮個體優勢和群體智慧,圍繞預定專題進行研討,並將教研經驗向日常、隨機遷移與運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驟 1、成立課題組,課題組組長由園長親自擔任,課題組成員由園教研組成員擔任。 2、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分析法進行研究。 3、以「教師如何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研討大方向,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問題、並分類歸納,確定「活動目標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實施有效提問」、「如何針對幼兒個體差異實施有效引導」、「如何創設和諧、親切、寬松的活動氛圍」、「如何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如何引 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大膽表現」、「如何激發小班幼兒參與探究的慾望」等七個研討小專題,以科學、藝術領域為切入點,從「一課一人三研」(一人同課多輪)過 渡到「一課二人三研」(同課異構),分別在大、中、小班開展研討活動。以教師為研究主體,重研「師」(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輕研「課」(活動框架 及環節),凸顯教師的主體性。 第一階段:(2006、9——2006、10) 1、做好開題論證工作,使全體成員明晰課題研究的意義及步驟,進一步優化研究方案。 2、設計調查問卷,以全園教師為調查對象,並進行訪談,充分了解我園教師對自身專業成長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標和方向,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共同的困惑及問題,。並撰寫調查報告,針對統計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 3、組織教師培訓、學習相關理論,提高教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識,為課題研究創建和諧、信任的人文環境。 第二階段:(2006、11——2007、6) 1、選定四名課題組成員,以「一課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學習、實踐、研討、反思,再實踐、研討、反思」的循環中,圍繞既定專題開展教學研修,課題組主要成員觀摩、評析、修正活動方案,並提交課例、案例及個人在三研全程各階段的反思記錄。 2、開展教學觀摩活動,向全園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三階段:(2007、9——2008、4)這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以年段為單位,圍繞選定的研究專題,以「一課二人三研」的形式開展教學研修,解讀自己與他人教學行為背後的教育理念,取長補短,做到經驗向理論的升華。 2、總結教學策略,收集課案例及參與教學研討活動各階段的個人反思記錄,進行整理歸檔,並向課題組反饋情況。 3、優選研究課,向全園展示。 第四階段:(2008、5——2008、6)這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寫總課題的研究報告,匯編優秀課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記錄,在全園范圍內交流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與分析 通過兩年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組成員深有感悟,對研討活動有了全新的認識,從教育觀念到教學行為都有了極大的轉變,理論與實踐水平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1、執教者的成長 執教老師在領到研討任務後,首先必須對所對應的研討專題中的相關理論進行學習,內化,再提交教案,開展「一研」,「一研」活動結束後並不急於研討,而是留 下幾天的時間給執教者進行自我反思與剖析,學慣用教育理論來解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並形成書面反思材料,與課題組成員交流,在「研師」的氛圍中,內化群體的 智慧,並接收來自群體的質疑:目標的制定是否適宜、教師的提問是否有效、指導是否到位等等,而後再反思,再研討,如此循環反復,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課三研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執教老師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學會了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中發現許多自己從未意識到的問題,通過不 斷的執教、反思,在磨練中提高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學會了考慮目標的設計要全面性和適宜性,做到明確具體,能 反思活動中採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學具是否做到生動直觀,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是否做到服務於教育目標,在實踐、研討、反思的循環中逐漸改 進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加快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的步伐。

㈧ 幼兒園課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起源於動作,數理邏輯知識的起源既非存在於物體本身,也非存在於主體,而是存在於兩者復雜的交互作用。在闡述如何讓兒童學習數學這一問題時,皮亞傑提出,應組織和創設一種合適的環境,讓幼兒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這個環境包括各種學習的材料、工具、空間和時間,還包括他們之間適當的交流和合作。《綱要》凸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和發展目標,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形式已經由傳統的教師預設的教學活動走向了與幼兒自主選擇的教學活動相結合的變化,而幼兒教學活動的研究有助於貫徹落實《綱要》精神,並挖掘其中數學教育的新價值,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教育符合幼兒認知心理和學習特點,啟蒙可持續性發展的創造性和發展性學習。 (2)教師適時、適當、適度的導與幼兒主動、積極的學形成動態的有機聯系,形成有利於農村幼兒發展的教學過程。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在中國,1990~1994年國家教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的《幼兒銜接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正確地提出了幼兒數學教育應重在發展思維,幼兒數學入學准備主要是智力准備而不是知識准備的改革方向和觀點。 與此同時,美國於1989年在《2000年教育目標》中提出了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的要求。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為此進行了眾多的研究。 兩個國家的改革者幾乎都強調指出早期數學教育在提高數學基礎教育質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兩國學者不約而同地提出應重視在數學教育中發展兒童思維的問題。正如美國的心理學家戴維斯所說:數學學習是思維的過程,與其說數學是一種動作不如說它是一種思維。 2、本課題與之聯系與區別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和形的一門科學。國內外的知名專家都對數學活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結論。本課題將結合國內外專家的理論性知識和本園的具體情況,以及農村的特色進行研究。主要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和其他支持手段,試圖通過研究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教學模式。

㈨ 學前教育研究課題有哪些

類 別 題 目
A學前教育發展政新建公辦幼兒園辦園機制(模式)研究 策
A 城鄉幼教機構幫扶結對機制與成效的研究
A 四川省公益性幼兒園辦園效益研究
A 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研究
A 幼兒教師國培後續效果研究
A 農村及民族地區免費幼師生培養中的難點探索
A 幼兒園名師、名園長工作室(園長基地、教師發展基地)
B學前教育課程改培養兒童良好社會性品質的課程開發研究 革
B 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課程優化研究 B 倫理視角下的幼兒園課程研究
B 幼兒園課程資源庫建設研究
B 園長與教師課程領導力的研究
B 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成效評價研究 B 幼兒園民間游戲活動開發
B 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
B 幼兒園戲劇活動的語言發展價值 B 幼兒園游戲活動設計與教育價值挖據 C 幼兒教師專業四川省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研究 發展
C 專業標准背景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 C 學前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研究
C 學前階段聾人教師與健聽教師協同教學研究 C 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和語言 C 編制外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研究
C 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要兒童發展的支持研究
C 少數民族地區在職幼兒教師培訓模式研究
D 學前兒童發展 四川省學齡前兒童特殊需求調研
D 幼兒園處境不利兒童心理健康維護研究
D 繪本閱讀在聾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發展中的作用
E 民辦學前教育 民辦幼兒園辦學激勵政策執行情況調研 E 民辦幼兒園辦園特色研究
E 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和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E 四川民辦學前教育發展歷程及未來走勢 E 民辦幼兒園招生管理研究
F親子與親職教育聾人父母指導聾兒親子閱讀的策略研究 活動
F 農村學前兒童家長親子教育素質研究(可具體到某個領域)
F 流動或留守學前兒童親子活動研究 H比較學前教育 成都幼兒園外籍教師調查研究
H 發達國家幼兒園課程模式研究(可分國別)
H 外國幼兒教師職後培訓模式及其借鑒研究
H 歐美國家早期干預教師資格的發展變化
H 學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實踐研究
I 學前教育綜合改幼兒園信息化發展研究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