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關於自然科學的論文

關於自然科學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9 20:42:33

㈠ 求一篇寫自然科學類的論文

原創的基本是不可能在這兒找到的~我建議你還是自己多參考下(自然科學)這本OA期刊~看下裡面的文獻~你多參考下吧

㈡ 關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論文寫什麼好呢

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質形態、結構、性質和運動規律的科學。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的一門學科。

㈢ 求一篇關於自然科學的論文

您好!

這里有些資料,是我原來整理的,或許對你有些幫助,在這里就不再累述了。

http://..com/question/28330931.html

㈣ 有關自然科學類論文

自然科學有廣義和俠義之分,從廣義來說這篇論文是屬於自然科學

㈤ 關於自然科學概論的論文 2500字左右

第一節 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地球。如人們要靠山 川大地獲取生活資料以維持生命,要從地球中開采礦物資源製造生產和生活 工具,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以便發展生產,要與地球上發生 的各種自然災害作斗爭。因而,人類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加深了對地球的認 識,並且逐漸形成了一門以地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地球科學 (geoscience)。 地球科學簡稱地學,是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六 大基礎自然科學之一。地球科學以地球為研究對象,包括環繞地球周圍的氣 體(大氣圈)、地球表面的水體(水圈)、地球表面形態和固體地球本身。 至於地球表面的生物體(生物圈),由於其研究內容廣、分支學科較多、且 研究方法具有特殊性,因而已獨立成一門專門的基礎自然科學——生物學。 但生物的起源與演化、生物體與生存的地球環境之間的關系也屬於地球科學 的研究范疇。 地球科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科學。它不僅承擔著揭示自然 界奧秘與規律的科學使命,同時也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如何利用、適應和 改造自然提供科學的方法論。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地球科學的研究 內容和領域也不斷地深入和擴展,逐漸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由多學科組成的綜 合性學科體系。地球科學目前主要包括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理學、氣象 學、水文學、海洋學、土壤學、環境地學等學科。其中,地質學(geology) 由於其研究領域廣博、分支學科較多,並且以研究地球的本質特徵為目的, 因而成為地球科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以至於人們有時把地質學和地球科學作 為同義語使用,其實兩者的含義是有差別的,它們具有包容關系。隨著科學 的發展,地球科學還會不斷地誕生新的學科和出現一些邊緣學科。 地理學(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種地形、地理環境及其結構、 分布和演變規律,並涉及到自然和社會兩個領域之間的相互關系。地理學一 般可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組成部分。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 形、地理環境的結構及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普通自然地理學、 區域自然地理學、地誌學等。人文地理學是研究人和社會與自然地形、地理 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主要包括政治地理學、社會地理學、人口與聚落地 理學、經濟地理學、歷史地理學等。 氣象學(meteorology)以地球周圍的大氣圈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大氣 的各種物理性質、物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其研究內容也很廣泛,包括許多 分支學科和應用學科。主要的分支學科有大氣物理學、天氣學、氣候學、高 空氣象學、動力氣象學等,主要的應用學科有衛星氣象學、無線電氣象學、 航空氣象學、海洋氣象學、農業氣象學、林業氣象學等。其目的在於揭示大 氣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發生、發展本質,從而掌握並應用它為人 類生活和國家經濟建設服務。 水文學(hydrology)和海洋學(oceanography)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體 為研究對象。水文學主要研究地球上江河、湖沼、冰川、地下水以及海洋等 各種水體的數量、質量、運動變化與分布規律,以及它們與地理環境、生態 系統和人類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與相互聯系。海洋學是以海洋作為一個獨立 體進行研究的,它實際上是從地球科學的其它幾個分支學科中獨立出來的, 這是由於海洋在現代地球科學、人類生存環境和未來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 越重要的緣故。海洋學是研究海洋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和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 各門學科的總稱,根據研究內容不同可分為海洋物理學、海洋水文學、海洋 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氣象學和海洋地質學等。 土壤學(soil science)以地球表面發育的土壤層為研究對象。主要研 究土壤的物質組成、結構、類型、分布和形成發展過程。根據具體研究內容 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土壤學也有一些分支學科,如土壤生物學、土壤地理學、 土壤氣候學、土壤物理學、土壤化學、土壤地質學等。 地球物理學(geophysics)是應用物理學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一門學科, 是近代發展起來的地球科學與物理學相結合的一門重要邊緣學科。廣義的地 球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固體地球及其表部的水體和周圍的大氣圈。但由於 水體和大氣圈的研究都已建立起相應的獨立學科,所以一般所稱的地球物理 學是狹義的,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固體地球,因而也可稱之為固體地球物理學。 地球物理學重點研究固體地球的各種物理性質、物理現象及其發生與發展過 程、地球的內部構造與組成、地球的起源與演化等。其主要分支學科有地震 學、地磁學、重力學、地熱學、地電學、大地測量學、大地構造物理學和應 用地球物理學等。其中,應用地球物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 在地球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地球環境的監測與保護等方面的應用。 地質學(geology)研究的主體對象也是固體地球,當前主要是研究固體 地球的表層——地殼或岩石圈。地殼或岩石圈的厚度一般為幾十到二百公里 左右,與地球的半徑(6371km)相比只是一個很薄的表殼。這一薄殼之所以 成為地質學當前研究的主要對象,一方面是出於實際需要,因為這一層與人 類的生活、生產及生存都直接相關;另一方面是受現時人類能力的限制。人 們可以直接觀測和研究地球表層,但現階段人類尚無能力對地下深處進行直 接研究。鑽井取樣是目前人們獲取地球較深部物質進行直接研究的唯一途 徑,但由於受當前技術水平的限制,鑽井所能達到的深度是有限的。目前世 界上最深的鑽井(12.5km)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島,這一深度尚不足 該區大陸地殼厚度的二分之一。可以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地質學研 究的對象將不斷向地球的深部(如地幔、地核)擴展。 地質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固體地球(重點是地殼或岩石圈)的物質組 成、內部構造和形成演化歷史。按其研究內容和任務的不同,地質學的主要 分支學科可簡舉如下: (1)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方面的學科,如結晶學、礦物學、岩石學等; (2)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方面的學科,如構造地質學、構造物理學、區 域構造學、地球動力學等; (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學科,如古生物學、地層學、地史學、 古地理學、地貌及第四紀地質學等; (4)研究地質學的應用方面的學科,可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 資源方面的分科,如礦床學、石油地質學、煤田地質學、水文地質學等;其 二是研究地質與人類生活環境及災害防護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質學、環境 地質學、地震地質學等。 此外,人們為了更好地研究上述地質學的各個方面,不斷地吸收和借鑒 其它一些學科的先進理論、方法和技術,用以促進和深化地質學的各項研究, 於是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的邊緣學科,如數學地質、地球化學、同位素地質學、 天文地質學、海洋地質學、遙感地質學及實驗地質學等,這些邊緣學科在現 代地質學各領域的研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幾十年來,由於世界各國工業、農業、軍事、航天、交通等產業的飛 速發展,其結果給地球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有些是直接 的(如污染問題)、有些是間接的(如氣候變化),它已經嚴重地影響到地 球的自然生態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而受到科學工作者和全人類的廣泛關 注。這一問題與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關系密切,於是在地球科學中逐漸形成 了一門與環境科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即環境地學。環境地學主要研究地球 自然環境的組成、結構、形成、演變以及環境的破壞、污染、防止、保護、 改良與評價等。根據地球科學中各學科所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分為環境 地質學、環境地理學、環境氣象學、環境水文學、環境海洋學、環境土壤學 等。

㈥ 求關於自然科學的論文

傳學論文(這是我當年選修課的論文,得分不高,只有84,看看將就著用吧) 論文概要:介紹遺傳,變異,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還有人類對生物資源的創造和利用狀況。並且,在論述中強調了對這些生物資源的利用要合理適當,要保護自然界生物多樣性。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遺傳,變異及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內容: 1.遺傳:是指生物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一代表現的現象。但在遺傳學上,是指遺傳物質從上代傳給後代的現象。 2.變異:生物有機體的屬性之一,它表現為親代與子代之間的差別。變異有兩類,即可遺傳的變異與不遺傳的變異。現代遺傳學表明,不遺傳的變異與進化無關,與進化有關的是可遺傳的變異,後一變異是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所致,其方式有突變與重組。 突變可分為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是指染色體某一位點上發生的改變,又稱點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中的基因突變所產生的子代將出現遺傳性改變。發生在體細胞的基因突變,只在體細胞上發生效應,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機體中不會造成遺傳後果。染色體畸變包括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和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前者的後果是形成多倍體,後者有缺失、重復、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變在自然狀態下可以產生,也可以人為地實現。前者稱為自發突變,後者稱為誘發突變。但是自發突變通常頻率很低,誘發突變是指用誘變劑(X射線,γ射線、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線,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亞硝酸等化學物質,以及超高溫、超低溫等)所產生的人工突變。 3.生物多樣性: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性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另外,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1) 知道了遺傳,變異及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概念,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系: 首先來看遺傳與變異的關系:遺傳與變異是矛盾的但又對立統一的關系。由於遺傳而確保了生物的穩定性和世代延續性,是相對「不變」的;而變異是絕對的「變」,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發生改變,從而產生出新的生物性狀或類型,為生物的進化與發展提供動力。沒有變異,遺傳只能是簡單的重復,生物就無法進化。因此,在維持物種的穩定性上,遺傳與變異是對立的。然而,沒有遺傳,變異就不能積累,新的變異就失去了意義,生物同樣也不能進化。所以,在進化方面,遺傳和變異又是統一的。 理清了遺傳與變異的關系,現在再來看遺傳和變異與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關系: 遺傳與變異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是遺傳和變異為生物的發展、進化提供了原材料。具體來說,遺傳是生物穩定性的基礎,變異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遺傳和變異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著多樣性,同時各種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能夠與其它生物種類加以區分。總之,沒有變異,自然界就不會多姿多彩,就不會有自然界的多樣性;沒有遺傳,自然界就會處於無序狀態,也不會有自然界的多樣性。 (2)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遺傳和變異與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關系,那麼生物多樣性有什麼價值,人類又是怎樣利用的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資料: 一.1993年,聯合國環境署組織專家編寫的《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指南》中,將生物多樣性價值劃分為5種類型: 1.具顯著實物形式的直接價值; 2.無顯著實物形式的直接價值; 3.間接價值; 4.選擇價值; 5.消極價值。(3) 二.表一: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的價值分類系統 主要價值類型 直接使用價值 間接價值 選擇價值或潛在價值 存在價值或內在價值 產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價值 服務價值 對人們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業,農業,畜牧業,漁業,醫葯業,工業,餐飲業,消費性利用價值 旅遊觀光價值,科學文化價值,畜力使役價值 有機物生產,維持大氣平衡,物質平衡,水土保持,凈化環境 潛在使用價值,潛在保留價值 確保自己或別人將來能利用某種資源或某種效益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依靠生態系統凈化空氣、水,並充腴土壤。此外,科學實驗證明,生態系統中物種越豐富,它的創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每一種物種的絕跡,都預示著很多物種即將面臨死亡。 生物多樣性還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每一個物種都具有獨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與農田裡的水稻雜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種可以大面積提高稻穀的產量。在一些人類沒有研究過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對抗人類疾病的成分。這些野生動植物如果絕跡,是人類的重大損失。另外,生物物種資源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農業發展的基石。每個生物物種都包含豐富的優良基因,基因資源的挖掘可以給國家帶來財富,給人類帶來文明。一個基因甚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乃至一個民族的興衰。矮稈基因的發現導致了全世界糧食生產的「綠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創造了中國雜交稻的奇跡;優質羊毛基因的育種應用直接繁榮了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生產。過去數十年來,全世界植物新品種不斷推新,糧食畝產快速提高,正是得益於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的貢獻。生物物種資源的擁有和開發利用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4)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人類的生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為生物多樣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僅能對當代產生最大的持續利益,而且還能造福子孫後代。因此,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成為各國政府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共同關注的主要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條:(1)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免於滅絕並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國的神農架、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對金絲猴、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動物養殖場。由於棲息繁殖條件遭到破壞,有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將來勢必會滅絕。為此,從現在起就必須著手建立某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場,進行保護和繁殖,或劃定區域實行天然放養。如泰國對鮮魚的養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如為了保護作物的栽培種及其它可能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現在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谷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5)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人類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比如說誘變,基因合成,轉基因等)創造出更多人類生活所需的物種,從而滿足人類各種各樣的需求。另外還有一些方法可產生新物種,如利用激素處理,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但它們要麼無法產生新的品種,要麼把產生的變異遺傳下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效率。 19世紀初,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提出; 20年代,美國人將雜交原理運用到玉米育種上,取得了顯著效果; 40年代,育種的手段中又增加了雜交轉導,轉化的技術; 50年代,美國人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分子生物學開始發展; 70年代,中國將雜交原理應用於水稻增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在,只要我們作好當下的生物資源的保護工作,當我們展望未來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到那時,生物資源的研究和利用將帶給人類更多的財富!

㈦ 關於自然科學的文章

金屬也有記憶

記憶歷來被認為是生物,特別是高等生物所特有的功能。但是,版材料科學家在研究中權發現,某些金屬也有記憶功能。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軍械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用55%的鎳和45%的鈦製成了一種鎳鈦合金絲。他們將這種鎳鈦合金絲繞成一個螺旋形的線圈,把它加熱到150℃,然後冷卻、拉直。當合金絲再次被加熱到95℃時,竟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情景——金屬絲自動捲曲成原來螺旋形線圈的形狀。科研人員又一次把它冷卻、拉直,誰知當加熱到同樣的溫度後,它又恢復了原來的形狀。反復實驗,屢試不爽。

之後,科學家發現其他一些合金,如銅鋅鋁合金、銅鎳鋁合金、鐵鉑合金等,也具有這種記憶形狀的功能,他們將這類合金稱為「形狀記憶合金」。

這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合金可以廣泛應用於衛星天線、飛機液壓系統、管道鉚接、醫療器械等許多領域。例如,用它們製造的天線,平時折疊起來很小,當飛船上天後,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天線會展開成直徑達好幾米的半球形;用它們製造的人工骨骼拉桿,可以依靠人的體溫將斷骨拼合固定,大大加快了骨折癒合的速度。

㈧ 有關自然科學的論文

遺傳學論文(這是我當年選修課的論文,得分不高,只有84,看看將就著用吧)

論文概要:介紹遺傳,變異,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還有人類對生物資源的創造和利用狀況。並且,在論述中強調了對這些生物資源的利用要合理適當,要保護自然界生物多樣性。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遺傳,變異及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內容:
1.遺傳:是指生物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一代表現的現象。但在遺傳學上,是指遺傳物質從上代傳給後代的現象。
2.變異:生物有機體的屬性之一,它表現為親代與子代之間的差別。變異有兩類,即可遺傳的變異與不遺傳的變異。現代遺傳學表明,不遺傳的變異與進化無關,與進化有關的是可遺傳的變異,後一變異是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所致,其方式有突變與重組。
突變可分為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是指染色體某一位點上發生的改變,又稱點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中的基因突變所產生的子代將出現遺傳性改變。發生在體細胞的基因突變,只在體細胞上發生效應,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機體中不會造成遺傳後果。染色體畸變包括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和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前者的後果是形成多倍體,後者有缺失、重復、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變在自然狀態下可以產生,也可以人為地實現。前者稱為自發突變,後者稱為誘發突變。但是自發突變通常頻率很低,誘發突變是指用誘變劑(X射線,γ射線、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線,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亞硝酸等化學物質,以及超高溫、超低溫等)所產生的人工突變。
3.生物多樣性: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性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另外,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1)

知道了遺傳,變異及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概念,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系:
首先來看遺傳與變異的關系:遺傳與變異是矛盾的但又對立統一的關系。由於遺傳而確保了生物的穩定性和世代延續性,是相對「不變」的;而變異是絕對的「變」,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發生改變,從而產生出新的生物性狀或類型,為生物的進化與發展提供動力。沒有變異,遺傳只能是簡單的重復,生物就無法進化。因此,在維持物種的穩定性上,遺傳與變異是對立的。然而,沒有遺傳,變異就不能積累,新的變異就失去了意義,生物同樣也不能進化。所以,在進化方面,遺傳和變異又是統一的。
理清了遺傳與變異的關系,現在再來看遺傳和變異與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關系:
遺傳與變異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是遺傳和變異為生物的發展、進化提供了原材料。具體來說,遺傳是生物穩定性的基礎,變異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遺傳和變異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著多樣性,同時各種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能夠與其它生物種類加以區分。總之,沒有變異,自然界就不會多姿多彩,就不會有自然界的多樣性;沒有遺傳,自然界就會處於無序狀態,也不會有自然界的多樣性。 (2)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遺傳和變異與自然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關系,那麼生物多樣性有什麼價值,人類又是怎樣利用的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資料:
一.1993年,聯合國環境署組織專家編寫的《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指南》中,將生物多樣性價值劃分為5種類型:
1.具顯著實物形式的直接價值;
2.無顯著實物形式的直接價值;
3.間接價值;
4.選擇價值;
5.消極價值。(3)
二.表一: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的價值分類系統
主要價值類型 直接使用價值 間接價值 選擇價值或潛在價值 存在價值或內在價值
產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價值 服務價值
對人們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業,農業,畜牧業,漁業,醫葯業,工業,餐飲業,消費性利用價值 旅遊觀光價值,科學文化價值,畜力使役價值 有機物生產,維持大氣平衡,物質平衡,水土保持,凈化環境 潛在使用價值,潛在保留價值 確保自己或別人將來能利用某種資源或某種效益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依靠生態系統凈化空氣、水,並充腴土壤。此外,科學實驗證明,生態系統中物種越豐富,它的創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每一種物種的絕跡,都預示著很多物種即將面臨死亡。
生物多樣性還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每一個物種都具有獨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與農田裡的水稻雜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種可以大面積提高稻穀的產量。在一些人類沒有研究過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對抗人類疾病的成分。這些野生動植物如果絕跡,是人類的重大損失。另外,生物物種資源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農業發展的基石。每個生物物種都包含豐富的優良基因,基因資源的挖掘可以給國家帶來財富,給人類帶來文明。一個基因甚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乃至一個民族的興衰。矮稈基因的發現導致了全世界糧食生產的「綠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創造了中國雜交稻的奇跡;優質羊毛基因的育種應用直接繁榮了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生產。過去數十年來,全世界植物新品種不斷推新,糧食畝產快速提高,正是得益於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的貢獻。生物物種資源的擁有和開發利用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4)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人類的生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為生物多樣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僅能對當代產生最大的持續利益,而且還能造福子孫後代。因此,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成為各國政府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共同關注的主要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條:(1)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免於滅絕並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國的神農架、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對金絲猴、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動物養殖場。由於棲息繁殖條件遭到破壞,有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將來勢必會滅絕。為此,從現在起就必須著手建立某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場,進行保護和繁殖,或劃定區域實行天然放養。如泰國對鮮魚的養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如為了保護作物的栽培種及其它可能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現在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谷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5)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人類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比如說誘變,基因合成,轉基因等)創造出更多人類生活所需的物種,從而滿足人類各種各樣的需求。另外還有一些方法可產生新物種,如利用激素處理,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但它們要麼無法產生新的品種,要麼把產生的變異遺傳下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效率。

19世紀初,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提出;
20年代,美國人將雜交原理運用到玉米育種上,取得了顯著效果;
40年代,育種的手段中又增加了雜交轉導,轉化的技術;
50年代,美國人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分子生物學開始發展;
70年代,中國將雜交原理應用於水稻增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在,只要我們作好當下的生物資源的保護工作,當我們展望未來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到那時,生物資源的研究和利用將帶給人類更多的財富!

參考資料:(1),(2),(5)網路論壇
(3)聯合國環境署中相關材料
(4)中國食品產業網
(6)圖片來源:網路圖片庫

㈨ 自然科學類論文有哪些

你可以去參考參考《自然科學》這樣類似的期刊~多找下文獻~肯定能完成畢業論文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