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A.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現任領導
學院行政領導 院長孫家廣 常務副院長張佐 副院長(按姓氏筆畫序)王希勤牛志升 吳建平 周東華 魏少軍 院長助理 馮建玲 學院黨的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佐 成員(按姓氏筆畫序)王建民 孫茂松 金德鵬 高志強 聯絡員王娜 院務會 主席孫家廣 成員(按姓氏筆畫序)王希勤 牛志升 吳建平 張佐 周東華 魏少軍 秘書馮建玲 學院工作與分工 全面工作孫家廣 學科事務 電子與通信王希勤 計算機吳建平 控制周東華 微納電子魏少軍 綜合牛志升 執行助理吳克瑛 教學事務 教育教學改革王希勤 其他張佐 執行助理王娜 科學研究事務 戰略規劃與大項目組織吳建平 科研團隊和載體建設周東華 國內外業界合作魏少軍 其他牛志升 執行助理吳克瑛 國際合作與交流事務 總體牛志升 執行助理趙艷春 人才隊伍事務 總體張佐 執行助理唐臘梅 宣傳與財務 總體張佐 執行助理王娜曹欽 行政事務 總體馮建玲 執行助理林靜菡
B. 我今年27歲了。高中畢業後考上了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然後大三畢業後我就繼續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大
考上了中國的高等學府 又出去留學一圈 這已經讓我很羨慕了 你還有什麼不滿足啊 工作可以找 戀愛可以談 只要自己有能力 慢慢來就是
C. 北大的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和清華的相比,有哪些優
北大偏重於理科,而清華偏重於工科,雖然現在兩校都有綜合化的傾向,但兩者的區別還是有的。對於北大的信科,一直是以難著稱的。
D.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老師名單
100034026000878
085209 集成電路工程
085209 集成電路工程
385
383.6
768.6
100034026112625
085209 集成電路工程
085209 集成電路工程
347
418.5
765.5
100034026109389
085209 集成電路工程
085209 集成電路工程
349
408.5
757.5
E. 北大的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和清華的相比,有哪些優劣勢
簡單來說就是清華工科為主(去年工科工程類分項評價世界第一),北大文科、理科有優勢。比較有特點的是清華有藝術學院,北大有醫學院。
F.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介紹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科技是最活躍,發展最迅速,影響最廣泛與深刻的領域。信息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產業將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主導產業;信息科技也將對生物、材料、能源、環境等領域的發展產生極其重大與深刻的影響。自1994年建院以來,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信息學院)就以其先進的學科方向、雄厚的師資力量、良好的學術氛圍,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條件,強烈地吸引著莘莘學子,每年考入清華大學的高素質學生中,大部分進入信息學院深造。
G.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各系具體學什麼 有交叉嗎 錄取門檻怎樣
去本招網看。
H.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好考嗎
重點是數學,物理。 清華的所有專業都很難考,高考排名要在全省的前100,才有機會
I.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歷史沿革
1933:清華大學電機系成立1952:清華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建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校電機系電訊組合並),1958年更名為無線電電子學系,即現電子工程系 1955:電機系設立自動控制專業1956:電機系設立電子計算機專業1958:自動控制系成立(含計算機、自動控制和運籌學三個專業) 1970:電子工程系建立(自動控制系有關專業和數學力學系計算機數學專業合並),即現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1970:工業自動化系建立(電機系、動力系、自動控制系有關專業合並),即現自動化系 1980:以半導體專業為基礎,建立微電子學研究所 1994:組建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2003: 信息技術研究院成立,軟體學院並入信息學院。科研概況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信息學院」)經過多年的建設,在信息領域形成了國內外有重要影響、整體優勢明顯的學科群,每年接納國內外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人員百餘人。在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信息學院涵蓋的4個一級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均排名第一,並全部被列入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國家重點學科。
2007年後,信息學院所屬各單位科研經費和承擔國家項目情況穩步增長,新增國家「973」計劃主持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4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68項。2000年以來,信息學院各單位共獲得國家級獎勵3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5項和國家科技進步獎24項。
新的時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和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建設任務給信息學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信息學院將進一步集成學科和人才優勢,立足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加強基礎性、前沿性、交叉性的科學探索,在新一代信息網路、寬頻無線與光通信、智能信息處理和新一代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以及生物信息學、量子信息學等方面展開創新性科學研究,面向國家信息化建設需求,承擔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項目,為國家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