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磁鐵
⑴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磁鐵怎樣投放區域材料
1.磁鐵強度
2.一般指合金永磁
3.比如我做的鐵鉻鈷.鋁鎳鈷
⑵ 小班科學活動的開展要注意哪些問題
現在是一個科學的世界,科學的這個世界是應該有一個科學的中國,現在的幼兒就是將來社會並成為社會的建設者。孩子們的科學觀念、科學情感、科學精神關繫到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而孩子的世界是游戲的、夢想的、童話的世界,孩子們對知識充滿了渴望,而科學活動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教學活動,不只是簡單的教幼兒一些科學知識,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操作、探索中發現、解決問題。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或為兒童創造條件、提供物質材料,或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課題以不同方法、不同程度指導幼兒參與各種科學探索活動。」幼兒園科學教育正是通過給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合他們進行探索的各種材料、環境與時間,與之互動。也就是讓幼兒通自身的操作活動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對世界的認識、態度、情感等,培養其完善的科學素質。幼兒園科學教育只是一個啟蒙階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兒童的科學的特點。我們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 科學活動目標的定位
在設計教學活動是最讓老師難以把握的就是目標的定位,目標不清楚,活動就是去了靈魂。如果讓教師說說科學活動的目標,多數都能套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說出「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術語。但是,仔細分析我們教育實踐活動中目標的描述,我們會發現,教師對此可能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因此,在進行具體的活動目標定位時,仍舊顯得相當地困惑和迷茫,存在不少問題。
1、目標定位包含多個核心概念且空乏
《有趣的磁鐵》其一目標是:讓孩子探索發現磁鐵的基本性質,激發幼兒的科學活動興趣,磁鐵的性質有很多,如「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磁鐵的穿透力」、「磁鐵的兩端磁力最強」等等,在本活動中到底要探究磁鐵的什麼特性呢?在目標中並沒有體現出來。
在科學活動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培養孩子探究的興趣」、「讓孩子樂於探究」、「培養孩子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情感」等等,像這樣的的目標太高位、太空泛,說了等於沒有說,沒有對孩子在活動中能夠獲得的收獲進行具體闡述。
2、重知識,輕能力、態度、情感及價值觀
如《顏色變變變》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操作,知道三顏色中的任何兩種顏色相混合能產生一種新顏色;培養幼兒辨別顏色的能力與判斷能力。」從目標我們不難看出本活動的知識目標是讓幼兒知道任何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能產生一種新的顏色,但在發展幼兒能力方面描述的並不清晰,究竟能培養幼兒哪一方面的能力教師也不太明確,因此目標中也不能描述出來。
二、科學活動要講究「科學」
科學活動必須是符合科學的,不像語言、音樂活動可以誇大、大膽想像。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宗旨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科學知識,知道簡單的科學道理。幼兒正處於萌芽階段,對自己通過操作、探索出的科學現象是記憶深刻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而老師的責任重大,我們不只是設計一個科學的科學活動那麼簡單,老師的語言、材料的提供都要講究科學性。
1、忽略了專業術語
教師為了方便幼兒聽懂、了解,經常會用一些形象、簡單的詞語來代替較難的一些專業術語。如在《有趣的磁鐵》活動中,老師為了讓幼兒知道「異極相吸、同級相斥」的現象就在磁鐵的兩端分別貼上了「紅寶寶」和「藍寶寶」,並演示了「紅寶寶」和「藍寶寶」相遇會相吸,「紅寶寶」和「紅寶寶」相遇會相斥,這樣在幼兒的腦海中會留下一個紅色和紅色相互排斥,紅色和藍色會相互吸引的錯誤現象,老師是煞費苦心、用心良苦,卻給幼兒一個錯誤的誤導。
活動的名稱是《有趣的磁鐵》,但在活動中老師說的一直是我們的習慣用語「吸鐵」,「磁鐵」也叫「吸鐵」嗎?針對這個問題也有許多老師提出疑問,有老師說「磁鐵」也叫「吸鐵石」,在我認為既然活動名就是「磁鐵」,那麼在活動中教師就應該說「磁鐵」,我們不能忽略專業術語。
2、材料的投放要講究科學
科學活動就是動手操作活動,孩子通過在老師提供的材料中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這就告訴我們,老師提供的材料要慎重考慮,要講究科學性。在《沉與浮》活動中,其一目標是通過操作實驗,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沉,哪些物體是浮。提供的材料有木頭、塑料積木、石子、樹葉、海綿、豌豆、紙片等,孩子們玩的盡興,記錄的也很認真,木頭、樹葉、海綿、紙片是浮在水面上的,石子、豌豆是沉在水底的,三十分鍾過後,活動結束了,聽課的老師再去看剛剛做的實驗時,發現樹葉、海綿、紙片都已經沉到水底了,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們也做了討論,樹葉、海綿沉入水底那是因為它們吸進去了水變得重了,所以下沉了。但在活動中幼兒觀察的是物體投入水中的那一瞬間,所以給幼兒留下的直觀印象就是海綿、樹葉都是浮在水面的,因而在整個活動中沒有一位幼兒發現這些物體下沉的現象。這就提醒我們老師提供的材料要經過多次驗證,不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模陵兩可的材料,給幼兒一個科學、合理的材料。
二、 重視正規性科學活動,忽視偶發性科學活動
1、正規活動中過於重視活動的目的性
幼兒對知識的了解是一個操作感知的過程,能否說出知識點(科學原理),並不是活動的最終目標,而有的教師總是讓幼兒說出活動的的知識點,如果幼兒沒有回答出就認為活動目標沒有達到,例如:讓讓幼兒了解水的浮力現象,活動結束時,教師讓幼兒說出為什麼有的物體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面對這樣的提問,幼兒不知如何回答,而事實上,幼兒在操作中已經感知到物體的沉浮,沒有必要一定要孩子說出來,對於為什麼有的物體沉,有的浮這些現象也許老師都不知道如何來解釋。
2、正規教學活動的形式過於「正規」
活動中幼兒是主體,教師為主導。有些教師無論什麼科學活動總習慣於集體教學活動,根據自己設計的環節帶領幼兒一步一步地進行,有些活動適合小組操作或區域活動,有的適合在室外的草叢中,樹林里,教師要根據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本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材料後,讓幼兒盡情地玩一段時間,但教師但有發現幼兒有與本活動不符合的現象時教師便會迫不及待的制止或暗示,有的甚至直接告訴了幼兒結果,剝奪了幼兒自己探索的權利。
3、幼兒園科學教育忽視偶發性科學
幼兒的學習具有情緒性,當他們情緒高漲時,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注意到了馬上就要問,想到了馬上就要說,如晨間活動時,幼兒看見樹葉上有露珠覺得很奇怪,有的說「是昨晚下雨了,所以有水滴」,有的說「不對,是樹葉、哭了,想媽媽了」·····孩子們情緒高漲,爭論不休,這個時候老師只要做一個簡單的解說「露珠就是晚上空氣中的水份凝結在一起的」,當然,這不是最專業得說法,但對小班的孩子讓他知道露珠是空氣中的水份凝結在一起的就夠,這樣解除了孩子心中的許多疑惑,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還會提出:為什麼空氣中的水會凝結成露珠·······等問題。幼兒園的科學大多都是偶發的,所以,幼兒園的科學活動除了遵照課程安排開展之外,要隨機捕捉幼兒偶發的科學信息,綜合利用多種手段和教育方法進行科學啟蒙。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讓自己成為一名和幼兒一樣的探索者,盡量去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嘗試,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還要博覽群書,做好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不斷更新新的教育理念,抓住生活中每一個科學教育契機,發展幼兒的探索能力。
⑶ 幼兒園大班有趣的磁鐵教研活動記錄
你好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2、激發幼兒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1、每人一個小籃子、一塊磁鐵;積木、積塑、螺絲帽、鑰匙、回形針、硬幣、紙張、布條、茶杯等物品。
2、帶有磁鐵的文具盒、書包等實物及一些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尋寶"導入活動。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尋寶,但是去尋寶時我們小朋友都要帶上一樣東西才能尋到,我們看看我們要帶什麼東西進去?(教師出示磁鐵)。磁鐵有什麼用呢?人幼兒自由說說。
2、現在小朋友們可以拿著磁鐵進去玩了?你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老師巡迴指導。師:小朋友看看為什麼磁鐵吸不住這個東西啊?幼:因為它是木頭的。師:朋友聰明,那你們看看磁鐵為什麼又不能吸住這個東西呢?幼:因為它是塑料的師:小朋友,你們玩好了嗎?現在時間到了,你們去找個位子坐下來,老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剛才磁鐵都吸了什麼東西啊?幼:有釘子,有夾子,有瓶蓋,有別針。
師: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啊!磁鐵吸了這么多東西?那你們看看磁鐵吸得東西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啊?幼:他們都是鐵做的。教師小結:原來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
二、兒動手操作,發現磁鐵隔物吸鐵的特性師:現在老師再請你們來玩一個游戲,現在每個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個紙板,把磁鐵上面的東西拿下來放在紙板里,你們再玩玩看會發生什麼事?師:小朋友,你們說說看為什麼這些東西在紙板上動起來啊?幼:因為紙板下面有磁鐵。老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告訴你們磁鐵還有一個秘密就是它還可以隔著物體吸鐵,但是這些物體不能太厚 。
三、創設情境,讓幼兒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用途1、剛才老師不小心把很多的別針掉進了這些沙子里,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撿起來啊?但是用手撿太麻煩了,你們有沒有更好地辦法啊?師:剛才我們剛剛學過了一個磁鐵的特點,你們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鐵來把老師的別針撿起來啊!誰來試試?啊!原來真的可以啊!
2、原來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給了我們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們再來看看磁鐵還有什麼
滿意請採納
⑷ 科學室幼兒活動須知
一、 科學活動目標的定位 在設計教學活動是最讓老師難以把握的就是目標的定位,目標不清楚,活動就是去了靈魂。如果讓教師說說科學活動的目標,多數都能套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說出「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術語。但是,仔細分析我們教育實踐活動中目標的描述,我們會發現,教師對此可能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因此,在進行具體的活動目標定位時,仍舊顯得相當地困惑和迷茫,存在不少問題。 1、目標定位包含多個核心概念且空乏 《有趣的磁鐵》其一目標是:讓孩子探索發現磁鐵的基本性質,激發幼兒的科學活動興趣,磁鐵的性質有很多,如「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磁鐵的穿透力」、「磁鐵的兩端磁力最強」等等,在本活動中到底要探究磁鐵的什麼特性呢?在目標中並沒有體現出來。 在科學活動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培養孩子探究的興趣」、「讓孩子樂於探究」、「培養孩子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情感」等等,像這樣的的目標太高位、太空泛,說了等於沒有說,沒有對孩子在活動中能夠獲得的收獲進行具體闡述。 2、重知識,輕能力、態度、情感及價值觀 如《顏色變變變》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操作,知道三顏色中的任何兩種顏色相混合能產生一種新顏色;培養幼兒辨別顏色的能力與判斷能力。」從目標我們不難看出本活動的知識目標是讓幼兒知道任何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能產生一種新的顏色,但在發展幼兒能力方面描述的並不清晰,究竟能培養幼兒哪一方面的能力教師也不太明確,因此目標中也不能描述出來。 二、科學活動要講究「科學」 科學活動必須是符合科學的,不像語言、音樂活動可以誇大、大膽想像。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宗旨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科學知識,知道簡單的科學道理。幼兒正處於萌芽階段,對自己通過操作、探索出的科學現象是記憶深刻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而老師的責任重大,我們不只是設計一個科學的科學活動那麼簡單,老師的語言、材料的提供都要講究科學性。 1、忽略了專業術語 教師為了方便幼兒聽懂、了解,經常會用一些形象、簡單的詞語來代替較難的一些專業術語。如在《有趣的磁鐵》活動中,老師為了讓幼兒知道「異極相吸、同級相斥」的現象就在磁鐵的兩端分別貼上了「紅寶寶」和「藍寶寶」,並演示了「紅寶寶」和「藍寶寶」相遇會相吸,「紅寶寶」和「紅寶寶」相遇會相斥,這樣在幼兒的腦海中會留下一個紅色和紅色相互排斥,紅色和藍色會相互吸引的錯誤現象,老師是煞費苦心、用心良苦,卻給幼兒一個錯誤的誤導。 活動的名稱是《有趣的磁鐵》,但在活動中老師說的一直是我們的習慣用語「吸鐵」,「磁鐵」也叫「吸鐵」嗎?針對這個問題也有許多老師提出疑問,有老師說「磁鐵」也叫「吸鐵石」,在我認為既然活動名就是「磁鐵」,那麼在活動中教師就應該說「磁鐵」,我們不能忽略專業術語。 2、材料的投放要講究科學 科學活動就是動手操作活動,孩子通過在老師提供的材料中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這就告訴我們,老師提供的材料要慎重考慮,要講究科學性。在《沉與浮》活動中,其一目標是通過操作實驗,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沉,哪些物體是浮。提供的材料有木頭、塑料積木、石子、樹葉、海綿、豌豆、紙片等,孩子們玩的盡興,記錄的也很認真,木頭、樹葉、海綿、紙片是浮在水面上的,石子、豌豆是沉在水底的,三十分鍾過後,活動結束了,聽課的老師再去看剛剛做的實驗時,發現樹葉、海綿、紙片都已經沉到水底了,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們也做了討論,樹葉、海綿沉入水底那是因為它們吸進去了水變得重了,所以下沉了。但在活動中幼兒觀察的是物體投入水中的那一瞬間,所以給幼兒留下的直觀印象就是海綿、樹葉都是浮在水面的,因而在整個活動中沒有一位幼兒發現這些物體下沉的現象。這就提醒我們老師提供的材料要經過多次驗證,不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模陵兩可的材料,給幼兒一個科學、合理的材料。 二、 重視正規性科學活動,忽視偶發性科學活動 1、正規活動中過於重視活動的目的性 幼兒對知識的了解是一個操作感知的過程,能否說出知識點(科學原理),並不是活動的最終目標,而有的教師總是讓幼兒說出活動的的知識點,如果幼兒沒有回答出就認為活動目標沒有達到,例如:讓讓幼兒了解水的浮力現象,活動結束時,教師讓幼兒說出為什麼有的物體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面對這樣的提問,幼兒不知如何回答,而事實上,幼兒在操作中已經感知到物體的沉浮,沒有必要一定要孩子說出來,對於為什麼有的物體沉,有的浮這些現象也許老師都不知道如何來解釋。 2、正規教學活動的形式過於「正規」 活動中幼兒是主體,教師為主導。有些教師無論什麼科學活動總習慣於集體教學活動,根據自己設計的環節帶領幼兒一步一步地進行,有些活動適合小組操作或區域活動,有的適合在室外的草叢中,樹林里,教師要根據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本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材料後,讓幼兒盡情地玩一段時間,但教師但有發現幼兒有與本活動不符合的現象時教師便會迫不及待的制止或暗示,有的甚至直接告訴了幼兒結果,剝奪了幼兒自己探索的權利。 3、幼兒園科學教育忽視偶發性科學 幼兒的學習具有情緒性,當他們情緒高漲時,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注意到了馬上就要問,想到了馬上就要說,如晨間活動時,幼兒看見樹葉上有露珠覺得很奇怪,有的說「是昨晚下雨了,所以有水滴」,有的說「不對,是樹葉、哭了,想媽媽了」·····孩子們情緒高漲,爭論不休,這個時候老師只要做一個簡單的解說「露珠就是晚上空氣中的水份凝結在一起的」,當然,這不是最專業得說法,但對小班的孩子讓他知道露珠是空氣中的水份凝結在一起的就夠,這樣解除了孩子心中的許多疑惑,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還會提出:為什麼空氣中的水會凝結成露珠·······等問題。幼兒園的科學大多都是偶發的,所以,幼兒園的科學活動除了遵照課程安排開展之外,要隨機捕捉幼兒偶發的科學信息,綜合利用多種手段和教育方法進行科學啟蒙。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讓自己成為一名和幼兒一樣的探索者,盡量去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嘗試,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還要博覽群書,做好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不斷更新新的教育理念,抓住生活中每一個科學教育契機,發展幼兒的探索能力。
⑸ 如何讓中班幼兒在數學多媒體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課件已經走入了幼兒園中,它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對於現代幼兒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體課件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組織起來,更是有動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觀演示、人機交互、實時操作等多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探索幼兒園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幼兒園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的年齡小,但是興趣廣泛,他們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還很難大量接受,促進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才是真正早期開發幼兒學習潛力的途徑。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更能夠滿足幼兒在這方面的要求。
(一)利用多媒體吸引幼兒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體技術以其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畫面、聲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和圖象來實現某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就更易於幼兒掌握知識,同時也符合低幼年齡的認知特點。多媒體教學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了現實,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了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就是憑著它的這些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使他們能夠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中班數學《分類計數》活動中,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軟體,整個活動以小動物變魔術和與小朋友們做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每當電腦顯示小動物一邊唱著動聽的歌,一邊拍打翅膀,帶出各種色彩鮮艷的幾何圖形,拼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時,這色彩豐富、富於變化的視覺畫面,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慾望,同時電腦又以小企鵝唱歌貫穿整個課件之中,更讓幼兒能長時間把注意力停留在課件上。正是由於多媒體教學有著濃烈的形象、生動性,使幼兒能進入自覺的學習狀態,愛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甚至連平時表現內向的幼兒也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效果往往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優化教學效果
多媒體所創造的美妙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能把學習的內容在動和靜、虛和實、遠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間相互轉化,打破了多種限制,尤其是動畫技術可以表現生活中某些幼兒無法親自感受的事物,如:讓幼兒認識貓頭鷹的各種形態,了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以及在捉老鼠時的不同動作方法,這樣貓頭鷹的整體形象就在幼兒意識中形成,及大增強了教學的密度,節省了教學時間,減輕了幼兒學習時的負擔,優化了教學效果。多媒體計算機具有靈活、隨意的界面交換功能,教師可以讓顯示屏上的畫面和存貯的聲音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主動調控、快捷的交換,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錄音、錄像機因倒回播放而中斷教學使幼兒注意力分散、影響幼兒思維等弊端的發生,這就可以使教師能更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進而增強教學效果。在中班科學《有趣的磁鐵》一課,其難點是讓幼兒掌握正負極之間的關系。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逼真的模擬,並將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幼兒獲得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知識經驗,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條件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在很多的院校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條件可能已經比較健全、完善了,而在幼兒園中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所需要的條件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要想很好的運用多媒體教學需要硬體設施與軟體設施兩方面的條件:
(一)硬體設施
設備和技術問題直接影響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首先,在園內要安裝寬頻設施、幻燈、投影、錄音機、音響、計算機以及多媒體網路。同時,實現園內教師的教案、課件、經驗、活動反思等資料的共享;也為教學管理提供有利的幫助。當然要想應用多媒體上好一節課,教師的備課就是其中的關鍵之一。在多媒體教材上有一定要求,首先教材要滿足教學性要求,選題是否恰當;內容是否滿足教學需要;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深、難易是否適中。其次滿足科學性要求,內容要正確,符合邏輯;模擬模擬要合情合理、准確真實。三是滿足技術方面的要求,即圖象、聲音、文字設計十分合理;畫面、色彩、聲音是否清晰、醒目、適當、聲音和圖象是否同步;交互設計、頁面跳轉是否正確。四是滿足藝術性要求,課件是否創意新穎、構思巧妙;多媒體選用十分恰當、畫面是否悅目、聲音是否悅耳;是否有較強的感染力。另外,為了能夠更加完善的開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室里也應有提供一些必備的條件。如計算機投影儀等,以便教師在上課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系統選用自己合適的多媒體設施來配合自己的講解。
(二)軟體設施
作為教育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一方面幼兒園為教師提供良好的設施環境,另一方面教師自身素質也必不可少的。在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時代的需要。就必須不斷的學習,只有使教師具有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在網上獲得有用信息,根據教學需要熟練運用flash、power point等工具製作優秀的多媒體教材,並能正確的恰當的指導學生簡單操作。如果教師還不能很好、熟練運用和掌握多媒體技術,又如何去指導和教會幼兒呢?同時,也要為幼兒設計一些電腦課程,培養孩子運用電腦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教學。
二、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幼兒學習語言營造氛圍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興趣維持的時間較短。要想在較短的時間里引導幼兒去學習語言,是非常困難的事。但多媒體憑著它的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的興趣達到最高點。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幼兒語言學習需要環境的支持,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幼兒語言學習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中班語言活動《小蛋殼》,傳統教學就是出示圖片,引起幼兒的注意,然後老師講故事,接著幼兒了解故事的題目,故事中的人物,最後知道故事中發生的事。而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後,當屏幕上剛一出現雞蛋,小朋友的積極性就來了。在老師點擊出畫面的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他們都情不自禁的喊:「小雞,小雞……」這時,教師加以引導,和幼兒一起觀察小蛋殼原本是誰的家的?它為什麼不開心啊?並以它為導線,引導幼兒去思考小蛋殼想做誰的家呢?是採花粉的小蜜蜂?是拖蟲子的螞蟻?是唱歌的小青蛙?是散步的小蝸牛?還是路過的金龜子呢?幼兒一看就能很快地回答。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幼兒搭建了通向語言的橋梁,促進了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
在電腦教學中,我們常常以「講故事,人事物,玩游戲,學電腦」四結合為教學模式,並靈活運用多種復述形式,使幼兒積累豐富的詞彙,優美的語句,還能發展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讓幼兒學習概括作品大意。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概念的形成以及創造思維的發展都離不開概括的過程。如在學習故事《朋友船》,首先讓幼兒復習一些學過的鍵碼,如空格鍵,讓幼兒對故事中的角色有初步的認識,然後再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在幼兒的面前,在教師的指導下,藉助帶有順序性的問題進行復述。接著將故事動畫分成幾部分,並將具體問題變成概括問題,難度加大了,幼兒就要自己獨立思考,重新組織語言,學會了提煉故事的主要情節,創造性的講述作品大意。
(2)指導幼兒補充復述。幼兒喜歡為故事主人公創造出生活情景,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故事中的問題。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教師鼓勵並指導幼兒在復述故事時加入自己改編後的內容,對年齡較小,語言發展較差的幼兒,提出問題後引導他們討論,選出一種最好的方法將故事情節發展下去,對年齡較大,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直接提出改編或續編的要求,如在電腦故事教學《七彩蝦》中,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提問啟發幼兒進行補充復述。如:「小青魚為什麼要在身上畫出七種顏色?」「如果你是小青魚,你會和蝦公公聊什麼呢?」以此引導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為故事編出多種結果,這既包含了幼兒對故事情節的大膽想像和合理推測,同時也反映幼兒對待生活的態度,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突破學習文學作品的難點
幼兒園文學作品學習活動,是從一個具體的文學作品教學入手,圍繞這個作品展開一系列相關的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所展示的豐富而有趣的生活,體會語言藝術的美,為幼兒提供全面的語言學習機會。由於多媒體計算機能夠對各類型的信息警醒集成處理,將文本、數字、圖形、視頻、動畫、聲響融為一體,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夠較好的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如大班文學活動欣賞散文《春雨的色彩》,為了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理解、體會散文的意境,首先播放一段有關春雨的錄像,加深幼兒對春雨的印象;接著讓幼兒一邊看動畫,一邊欣賞配樂散文;然後逐一解釋較難理解的字詞;接下來分段演示於詩句有關的動畫,使幼兒逐句理解散文內容,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嚮往和熱愛之情。可見,在該活動中多媒體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使較復雜、不常見、難理解的內容更為直觀、淺顯、具有動感,使幼兒易於理解和把握。
(四)運用多媒體手段萌發幼兒的想像意識。
想像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像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律、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則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現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決不是現實的機械翻版,因此老師不能以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像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評價。教師這次以像不像為標准,下次孩子們的畫就都會向「像」靠攏,喪失了想像力。教師在繪畫活動中,可嘗試提出疑問讓幼兒改編思路肯定幼兒的想像,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如:小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教師可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當幼兒了解、嘗試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加以肯定,就會發現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形進行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型臉、長頭發、短頭發、卷頭發……通過教師對幼兒一些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像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誇張,想像會隨之出現更加擴張。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幼兒的想像潛力是巨大的,他們天真的童趣,獨特的想法往往給人新的啟迪。
可見,多媒體應用於幼兒園教學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改進,更重要的是它對教育教學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手段,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只要我們不斷學習、提高認識、求真務實、大膽創新,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就會真正走進幼兒園,成為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⑹ 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探索意識
一、以「興趣」為突破口,研究小班科學活動的教學設計
1、觀察生活 尋找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領域目標的第一條明確提出,要激發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內容與要求里,也相應地提出了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這是由於兒童的思維具有直覺行動和具體形象性的特點,與其日常積累的經驗表象直接相關,原有的經驗水平會直接影響其認知質量。因此教師要更多地提供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物質作為幼兒科學探索的內容,讓幼兒對周圍事物、自身、自然界、動植物、周圍的科技產品產生興趣。一年來,我們選取了水、冰、麵粉、磁鐵等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作為探究內容,鼓勵幼兒結合自身對事物的已有的經驗,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物體的特性,引導幼兒在觀察、操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持久的、充滿興趣的探索中開闊思維,自主地獲得更多的經驗,得到多元的發展。
2、創設情境 萌生問題
羅傑斯說:「我知道我不能將任何東西都教給學生,我只能為學生提供一個促使他學習的環境。」一個能夠促使幼兒學習的環境,是一個能引發幼兒思考的環境,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才能生成問題。在活動中,我們往往採用游戲、故事、圖片、小實驗等方式創設問題情景,設置懸念、提供誘因,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有趣的磁鐵》系列活動中,我們分別以 「飛機飛上天」和「兔媽媽逛公園」游戲導入主題,並巧妙地隱藏了操作手法,使幼兒看到「飛機」、「小兔」竟然自己動了起來,一下就引發了幼兒的猜測,問題隨之而來,繼而產生了解答問題的慾望,激發幼兒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地探究活動。
3、提供材料 解決問題
幼兒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使他們特別樂於擺弄和操作物體,尤其是對那些變化的環境和事物。而這一過程就是幼兒的探究過程。教師適時、適度、適宜地提供與幼兒探究相適應的材料,可以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
在材料的選擇上,不僅要豐富多樣、吸引孩子的興趣,還要具有新穎性和探究性,能夠揭示有關現象和事物間關系、促進幼兒深入思考、激發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教師可以通過投放與探究有關的新材料,形成一個變化的、新的環境,以引起幼兒的關注。幼兒在對環境關注、感興趣的過程中,他們會自發地產生問題,引發爭論,從而推動探究的進程。以《有趣的磁鐵》系列活動為例:在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中,我們有意識地提供了包括布、泡沫、木頭、塑料、紙、鐵、鋁等多種材質的材料讓幼兒實驗,目的是要引導孩子探究磁鐵能否吸引和物體的材質有關。隨著探索活動的深入開展,幼兒又有了新的發現:一些看似是鐵的東西卻不能被吸引,於是我們又提供了金屬鑰匙,讓幼兒用磁鐵去判別它們是不是鐵做的,從而進一步了解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的道理,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幼兒遇事不枉下結論、要運用事實去判斷的科學態度。
二、以「問題」為切入點,探索小班科學活動的教學策略
1、以啟發生問題 激發問題意識
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不是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達到目的的,而是要採用啟發式教學,精心設置問題,巧妙提出問題,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他們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並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為幼兒的問題意識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培養提供科學的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常運用多種形式來啟發幼兒產生問題意識,如在《磁鐵可以吸什麼》中以設計游戲引發思考的方式、在《看一看,嘗一嘗》中以提供材料進行對比的方式、在《各種各樣的冰》中以合作討論引起爭論等方式,自然地激發幼兒產生疑惑、提出問題,並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自主的探究活動。
2、以妙語答問題 保護問題意識
孩子的問題是千奇百怪的,但是無論問題價值高低,我們都要耐心地面對孩子的問題,正確地加以引導。有時遇到教師也不懂的問題,我們會誠懇地對孩子說:「你提的問題太好了!我也正想知道呢,我們一起去查查資料吧!」以此來呵護孩子的問題意識,讓幼兒逐步形成敢問、願問的習慣,養成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的習慣。而有時問題的答案亢長且深奧,幼兒年齡小不能理解,如果我們試圖面面俱到詳盡無遺地解答孩子的問題,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學到知識,還會扼殺孩子的問題意識。例如在進行磁鐵游戲後,牛牛就好奇地問:「為什麼磁鐵能吸鐵的東西啊?」簡單的幾句話說不清楚,孩子也不能理解,我們就回答:「磁鐵和鐵製品是兩個好朋友,它們最喜歡在一起玩,所以它們一靠近就吸在一起了。」牛牛說:「它們也喜歡和圖片在一起玩,但是圖片吸不起來,它們就夾住圖片玩!」這就是孩子的理解,所以對待孩子的一些問題不能以成人的思維來禁錮,而要巧妙地回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3、以反問追問題 深化問題意識
反問,即教師將幼兒提出的問題有意識地、恰到好處地反拋給幼兒,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幼兒的心理狀況,適當改變問題的角度或提升問題的內涵。例如:因為經常看到老師用磁鐵將圖片吸在磁性板上,所以丁天行小朋友在猜測時認為紙片是能被磁鐵吸住的,可實驗的結果卻不是這樣。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想了個「好」辦法:將紙片夾在磁鐵和鐵釘之間,這樣看起來紙片就被吸住了。我及時地發現了這個問題,在交流討論時請他說一說、並演示他的實驗,大家發現了不同,針對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最終孩子們確定了「吸」的方法:每次吸一種材料,並讓磁鐵在上,看能否吸住下面的材料,這樣才公平。由於教師善於發現孩子的特殊語言,捕捉到孩子的問題,並將問題反拋給孩子,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嘗試解決問題,較好地促使幼兒一步步反思,一步步接近真理。
4、以探究解問題 強化問題意識
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單靠間接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他們親身的體驗、操作和探究才能獲得。教師要針對孩子的問題,通過各種途徑,讓幼兒親近自然、認識生活,在親歷親為中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提問的熱情、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小動物逛公園》活動中,幼兒通過游戲猜測到奧秘藏在兔媽媽的腳下,他們有意識地選擇了回形針、鐵片、圖釘等鐵製品,分別放在兔媽媽的腳下,隔著薄板用磁鐵吸著走,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鐵製品跟著磁鐵動,可兔媽媽卻在原地不動!孩子們向老師投來了期盼的目光。但老師卻不急於將正確的方法告訴幼兒,而是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繼續操作、探索,終於孩子們發現了問題的症結:要把鐵製品固定在兔媽媽腳下!它們將回形針、鐵片和圖釘分別用夾、粘、釘的方法固定在兔媽媽腳下,兔媽媽就跟著磁鐵運動起來了。問題迎刃而解,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高興地跳了起來,張梓傑還用回形針將兔媽媽和兔寶寶的腳連在一起,說:「媽媽帶寶寶一起玩嘍!」
三、通過科學活動對小班幼兒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1)近一年的實踐研究,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更加濃厚,在積極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中,他們相互交流、對話,思維更具條理性;在科學活動、科學發現室、自然角中,他們能關注到事物的變化,在一些現象的啟發下,就其背後蘊涵的淺顯的科學原理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能為自己的發現感到興奮和自豪,萌發了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教師的教育理念在日益更新,並努力嘗試將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主要表現在:借鑒「做中學」的教育原則,注重為幼兒創設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在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的同時,也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索活動;在活動中以鼓勵性、層次性、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幼兒積極思考,善於捕捉幼兒的問題,並和幼兒共同解決問題,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支配自己的活動,以保證每一個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獲得最大的發展。
(3)運用新的、合理的教學模式替代原有的科學活動模式,幼兒的學習不再由教師牽著走,而是象科學家一樣親歷整個探索過程,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實驗驗證——調整方案——再次驗證——交流總結,實現了「教」與「學」的根本性轉變,有利於幼兒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科學素養。
四、幼兒問題意識的培養必須建立在和諧、寬松、積極的心理環境中。
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啟發幼兒積極提問的重要前提。教師要里力爭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營造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活動氛圍,這樣幼兒才能有一種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 「自由思考」 、「自由表達」, 才能敢想、敢問、敢說,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
五、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問題意識,不斷提高科學素養。
問題教學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教師自身的問題意識不強,在教學設計上毫無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提不出好的、精彩的問題,就很難引導幼兒進一步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更談不上幼兒解決問題了。所以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不斷更新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各種文化知識來充實自己,提高自身問題意識的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正確的科學態度,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坦誠地承認自己的不足,採取平等、開放、誠實的態度和幼兒共同研究思考。
六、在解決「老問題」和「新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能力。
「學起於思,源於疑」。心理學認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思,一個問題的解決,並不是問題的結束,而是會產生新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幼兒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整,提出新的問題。幼兒在由「老問題」到「新問題」的整個探究過程中,伴隨著原有問題的解決,會不斷涌現出新的、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在享受到因解決原有問題而帶來的成功的快樂之後,幼兒會不斷挖掘自身潛能,去迎接新問題的挑戰。這樣幼兒在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無疑中得到很大進步。
⑺ 小班科學活動的開展要注意哪些問題
現在是一個科學的世界,科學的這個世界是應該有一個科學的中國,現在的幼兒就是將來社會並成為社會的建設者。孩子們的科學觀念、科學情感、科學精神關繫到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而孩子的世界是游戲的、夢想的、童話的世界,孩子們對知識充滿了渴望,而科學活動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教學活動,不只是簡單的教幼兒一些科學知識,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操作、探索中發現、解決問題。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或為兒童創造條件、提供物質材料,或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課題以不同方法、不同程度指導幼兒參與各種科學探索活動。」幼兒園科學教育正是通過給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合他們進行探索的各種材料、環境與時間,與之互動。也就是讓幼兒通自身的操作活動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對世界的認識、態度、情感等,培養其完善的科學素質。幼兒園科學教育只是一個啟蒙階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兒童的科學的特點。我們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 科學活動目標的定位
在設計教學活動是最讓老師難以把握的就是目標的定位,目標不清楚,活動就是去了靈魂。如果讓教師說說科學活動的目標,多數都能套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說出「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術語。但是,仔細分析我們教育實踐活動中目標的描述,我們會發現,教師對此可能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因此,在進行具體的活動目標定位時,仍舊顯得相當地困惑和迷茫,存在不少問題。
1、目標定位包含多個核心概念且空乏
《有趣的磁鐵》其一目標是:讓孩子探索發現磁鐵的基本性質,激發幼兒的科學活動興趣,磁鐵的性質有很多,如「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磁鐵的穿透力」、「磁鐵的兩端磁力最強」等等,在本活動中到底要探究磁鐵的什麼特性呢?在目標中並沒有體現出來。
在科學活動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培養孩子探究的興趣」、「讓孩子樂於探究」、「培養孩子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情感」等等,像這樣的的目標太高位、太空泛,說了等於沒有說,沒有對孩子在活動中能夠獲得的收獲進行具體闡述。
2、重知識,輕能力、態度、情感及價值觀
如《顏色變變變》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操作,知道三顏色中的任何兩種顏色相混合能產生一種新顏色;培養幼兒辨別顏色的能力與判斷能力。」從目標我們不難看出本活動的知識目標是讓幼兒知道任何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能產生一種新的顏色,但在發展幼兒能力方面描述的並不清晰,究竟能培養幼兒哪一方面的能力教師也不太明確,因此目標中也不能描述出來。
二、科學活動要講究「科學」
科學活動必須是符合科學的,不像語言、音樂活動可以誇大、大膽想像。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宗旨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科學知識,知道簡單的科學道理。幼兒正處於萌芽階段,對自己通過操作、探索出的科學現象是記憶深刻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而老師的責任重大,我們不只是設計一個科學的科學活動那麼簡單,老師的語言、材料的提供都要講究科學性。
1、忽略了專業術語
教師為了方便幼兒聽懂、了解,經常會用一些形象、簡單的詞語來代替較難的一些專業術語。如在《有趣的磁鐵》活動中,老師為了讓幼兒知道「異極相吸、同級相斥」的現象就在磁鐵的兩端分別貼上了「紅寶寶」和「藍寶寶」,並演示了「紅寶寶」和「藍寶寶」相遇會相吸,「紅寶寶」和「紅寶寶」相遇會相斥,這樣在幼兒的腦海中會留下一個紅色和紅色相互排斥,紅色和藍色會相互吸引的錯誤現象,老師是煞費苦心、用心良苦,卻給幼兒一個錯誤的誤導。
活動的名稱是《有趣的磁鐵》,但在活動中老師說的一直是我們的習慣用語「吸鐵」,「磁鐵」也叫「吸鐵」嗎?針對這個問題也有許多老師提出疑問,有老師說「磁鐵」也叫「吸鐵石」,在我認為既然活動名就是「磁鐵」,那麼在活動中教師就應該說「磁鐵」,我們不能忽略專業術語。
2、材料的投放要講究科學
科學活動就是動手操作活動,孩子通過在老師提供的材料中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這就告訴我們,老師提供的材料要慎重考慮,要講究科學性。在《沉與浮》活動中,其一目標是通過操作實驗,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沉,哪些物體是浮。提供的材料有木頭、塑料積木、石子、樹葉、海綿、豌豆、紙片等,孩子們玩的盡興,記錄的也很認真,木頭、樹葉、海綿、紙片是浮在水面上的,石子、豌豆是沉在水底的,三十分鍾過後,活動結束了,聽課的老師再去看剛剛做的實驗時,發現樹葉、海綿、紙片都已經沉到水底了,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們也做了討論,樹葉、海綿沉入水底那是因為它們吸進去了水變得重了,所以下沉了。但在活動中幼兒觀察的是物體投入水中的那一瞬間,所以給幼兒留下的直觀印象就是海綿、樹葉都是浮在水面的,因而在整個活動中沒有一位幼兒發現這些物體下沉的現象。這就提醒我們老師提供的材料要經過多次驗證,不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模陵兩可的材料,給幼兒一個科學、合理的材料。
二、 重視正規性科學活動,忽視偶發性科學活動
1、正規活動中過於重視活動的目的性
幼兒對知識的了解是一個操作感知的過程,能否說出知識點(科學原理),並不是活動的最終目標,而有的教師總是讓幼兒說出活動的的知識點,如果幼兒沒有回答出就認為活動目標沒有達到,例如:讓讓幼兒了解水的浮力現象,活動結束時,教師讓幼兒說出為什麼有的物體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面對這樣的提問,幼兒不知如何回答,而事實上,幼兒在操作中已經感知到物體的沉浮,沒有必要一定要孩子說出來,對於為什麼有的物體沉,有的浮這些現象也許老師都不知道如何來解釋。
2、正規教學活動的形式過於「正規」
活動中幼兒是主體,教師為主導。有些教師無論什麼科學活動總習慣於集體教學活動,根據自己設計的環節帶領幼兒一步一步地進行,有些活動適合小組操作或區域活動,有的適合在室外的草叢中,樹林里,教師要根據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本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材料後,讓幼兒盡情地玩一段時間,但教師但有發現幼兒有與本活動不符合的現象時教師便會迫不及待的制止或暗示,有的甚至直接告訴了幼兒結果,剝奪了幼兒自己探索的權利。
3、幼兒園科學教育忽視偶發性科學
幼兒的學習具有情緒性,當他們情緒高漲時,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注意到了馬上就要問,想到了馬上就要說,如晨間活動時,幼兒看見樹葉上有露珠覺得很奇怪,有的說「是昨晚下雨了,所以有水滴」,有的說「不對,是樹葉、哭了,想媽媽了」·····孩子們情緒高漲,爭論不休,這個時候老師只要做一個簡單的解說「露珠就是晚上空氣中的水份凝結在一起的」,當然,這不是最專業得說法,但對小班的孩子讓他知道露珠是空氣中的水份凝結在一起的就夠,這樣解除了孩子心中的許多疑惑,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還會提出:為什麼空氣中的水會凝結成露珠·······等問題。幼兒園的科學大多都是偶發的,所以,幼兒園的科學活動除了遵照課程安排開展之外,要隨機捕捉幼兒偶發的科學信息,綜合利用多種手段和教育方法進行科學啟蒙。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讓自己成為一名和幼兒一樣的探索者,盡量去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嘗試,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還要博覽群書,做好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不斷更新新的教育理念,抓住生活中每一個科學教育契機,發展幼兒的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