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科學能力
1. 教師教學能力包括哪些
1、教材處理
知識、能力、價值觀目標是否明確,教學目的是否符合《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和學生實際,知識技能、能力培養、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確、恰當、可行。
是否體現教學目標,知識講解是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是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材的理解與處理是否具有科學性。
教學安排的循序漸進性、層次分明性、系統完整性、密切適中性如。
2、教學基本功
教學語言是否清晰、准確、簡練、通俗、生動、邏輯嚴謹,是否運用普通話教學。
板書設計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工整、完美、簡明、扼要,條理清楚。
能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儀器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演示、講解,演示和講解能否有機結合,
3、教學方法
方法選擇是否靈活多樣,是否與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相適應,是否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適應,課堂教學機智如何。
是否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體現的如何,教學原則的選擇是否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實際。
教師的課上各環節講、練、演示、板書及主次內容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做到精講多練,加強能力培養。
是否有意識、恰當的運用生動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4、教學效果
課堂上教師能否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並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進行教學。
學生是否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學習積極性是否被充分調動起來。
基礎好、中、差學生是否各盡其智,各有所獲,均衡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發展程度如何。
2. 科學教師必須具備哪些能力
科學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1、熟悉有關的教學儀器、材料、各個實驗的回具體
要求,步驟及答規范操作方法,了解儀器室和儀器配備標准和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相關要求。
2、具有一定的養殖、種植基礎及各種工具使用的技能。
3、知道創造發明的技法,能指導學生開展種植、養殖、創新小發明、小製作等課外科學實踐活動。
4、能根據教材設計教學預案,會寫規范的教學設計方案(教案),會說課,會寫教學感想或教學反思,會寫教學論文。
5、具備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有能力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和課題研究實驗。
3. 如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最近,在和老師的交談中發現,有些教師存在「教學硬,科研軟;教學主,科研次」的想法,也有些教師雖然有教科研的願望,但不知如何選題,如何研究。我覺得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關鍵要靠我們去積極引導,在全校上下努力營造一種重視教科研的濃烈氛圍,通過必要的獎勵機制引導大家積極參與,鼓勵教師成名成家,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教有特色,研有特長」。 第一,要提高認識。首先要使廣大教師重視教科研,克服寫文章,搞課題就會影響教學的片面想法,樹立教科研是為了更科學、合理、有效地促進教學,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徹底改變教科研與教學是截然剝離的想法。只有廣大教師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為,而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第二,要增強意識。課題從哪裡來?課題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教研論文怎麼寫?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可以說,一開始誰都不會,但為什麼有的人能堅持下來,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廢了呢?我認為只要堅持不斷學習,腦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識,課題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例如,圍繞課程改革、有效教學、高效教學、生態課堂、任務驅動、教學方式與策略的優化、教材處理、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等方面,就可以寫出一系列高質量的文章來。 第三,要積極參與。現在申報課題的機會很多,有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的課題,有教育學會的課題,有綜合實踐的課題,有陶研會的課題,有專業學會的課題等等,各種課題應有盡有。一開始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小課題不高興做,大課題又做不下來。要應該抱著從小課題做起,從市級課題做起,等逐步積累經驗以後,在進一步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層次。這樣比較切合實際,也比較可取。當然,目標遠大,能一下子就搞一個省級課題更好。省「五四杯」、「師陶杯」論文評比每年都有,積極參與,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總之,善於學習,敏於思考,勤於動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是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
4. 如何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第一,要提高認識。首先要使廣大教師重視教科研,克服寫文章,搞課題就會影響教學的片面想法,樹立教科研是為了更科學、合理、有效地促進教學,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徹底改變教科研與教學是截然剝離的想法。只有廣大教師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為,而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第二,要增強意識。課題從哪裡來?課題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教研論文怎麼寫?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可以說,一開始誰都不會,但為什麼有的人能堅持下來,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廢了呢?我認為只要堅持不斷學習,腦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識,課題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例如,圍繞課程改革、有效教學、高效教學、生態課堂、任務驅動、教學方式與策略的優化、教材處理、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等方面,就可以寫出一系列高質量的文章來。
第三,要積極參與。現在申報課題的機會很多,有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的課題,有教育學會的課題,有綜合實踐的課題,有陶研會的課題,有專業學會的課題等等,各種課題應有盡有。一開始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小課題不高興做,大課題又做不下來。要應該抱著從小課題做起,從市級課題做起,等逐步積累經驗以後,在進一步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層次。這樣比較切合實際,也比較可取。當然,目標遠大,能一下子就搞一個省級課題更好。省「五四杯」、「師陶杯」論文評比每年都有,積極參與,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總之,善於學習,敏於思考,勤於動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是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
5. 科學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
(1)注重對學生早期能力的培養;
(2)教學中要加強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訓練;
(3)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能力差異因材施教;
(4)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基本途徑;
(5)在教學重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
(6)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6. 科學教師必須具備哪些能力
作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需要具備多種不同的教學能力,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科學探究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 (1)科學探究能力。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在新一輪科學課程改革中,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發展智能、形成興趣都需要有一系列生動活潑的觀察實驗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演示實驗,指導學生獨立做好觀察實驗。課後,要引導學生進一步做好課外的探究活動。有些科學教師埋怨學校條件差,缺乏科學教學中所需要的觀察實驗材料。其實,小學科學教學中的觀察實驗絕大部分都可以取自生活中的物品,應該看到科學教學的觀察實驗材料,就在自己身邊。作為一名科學教師,不僅要運用已有的觀察實驗材料准確而迅速地完成觀察實驗操作,更為重要的是要善於利用身邊的事物和材料,經過一番精心的設計和加工,提出更多的簡單明了的效果優異的觀察實驗,讓學生理解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自學能力。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發展和更新很快,這要求科學教師積極學習,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需要科學教師具有一定的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表現在日常善於讀書看報,收聽和收看無線電廣播、電視及電影,會利用互聯網等吸收和消化對提高教學水平有用的「營養」,經過分析篩選加工後,成為自己的精神財富,並能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首先表現在對信息反應敏捷的能力,其次表現在搜集資料、檢索資料的能力,再次就是分析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3) 表達能力。科學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科學教師的語言應當清楚明白,內容具體,准確生動,能聯系實際,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在科學教學中,若教師語言模糊不清、呆板冗長,會妨礙學生對科學現象的認識,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促使兒童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進一步發展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科學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閱讀科普文章,自己動手寫科普小品,並能指導學生寫好科學小論文。因此,要求科學教師具有一定的書面表達能力。 在觀察實驗中,科學教師必須善於將自己的口頭語言和實驗現象中蘊含的無聲語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由淺人深、由表及裡地認識科學現象。有的科學教師不善於藉助實驗現象中蘊含的無聲語言,往往犯只做不講或先講後做、先做後講的毛病。嚴格地說,演示實驗只能算一種直觀教學手段,要求邊講邊做,否則就會使演示失去應有的作用。例如,教師演示過濾現象,就應當一面安裝過攄裝置,一面說明支架、漏斗、濾紙的特點,以及濾紙的折疊方法,使學生能掌握裝置的特點,便於自己操作。 來源:中心小學 作者:張慧敏
7. 什麼是教育科研能力
教師為什麼要搞科研呢?首先我想從整個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創新的需要看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 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的活動。任何事物都有其規律,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現象也不例外。要搞好教育工作就必須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有的教師並不否定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認為它是科研人員、專家學者的事,教師只要上好課就行了。當然,作為教育科研人員,責無旁貸,要搞教育科研。但是作為教師也必須搞教育科研,只有通過科研,才能掌握教育規律,自覺按教育規律辦事,搞好教育工作。 有些教師認為,教育不就是那麼回事,我天天在搞,還能不知道。教師天天搞教育是事實,但是不是真的了解教育的真諦,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就難說了。我們現在許多教師做的是違背教育規律的事,因此,不是在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而是在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不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是在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不按教育規律辦事,甚至違背教育規律,因此,事與願違,達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製造了許多教育的悲劇。 再說,社會正在急劇變化,對教育提出許多新的要求,不開展教育科研,就不能掌握教育的發展趨勢,使教育更好地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服務。關於這一點,我想多談幾句。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因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而產生,為社會和人的發展而服務,隨社會發展而發展。人類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即將步入以知識為主導的社會,這將是一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社會,知識總量急劇增加的社會。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人類近30年來所積累的科學知識佔有史以來積累的科學知識總量的90%.英國技術預測專家詹姆斯馬丁測算:人類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翻一番,20世紀初是每10年翻一番。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大約100萬種新書,平均每本300頁。1999年,全世界還出版了25億張CD光碟,拍出4250部電影,網上流通了6000多億個電子郵件。2000年,全世界發表的科學論文就有一億篇。《紐約時報》一天的信息量等於17世紀一個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的總和;在一片指甲大小的晶元上可以存放兩年的《人民日報》的信息量;用一張光碟可以存儲一部大網路全書的內容;利用信息高速公路,1秒鍾就可以把兩年的《人民日報》的信息全部傳輸完;而一束光纖將可傳輸現在全世界每一天所有的電話通訊量。最近,美國政府決定,由康柏電腦公司與匹茲堡超級計算機中心聯合製造管理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計算機,該機有2728個處理器,每秒鍾能運算6億次,相當於一個人18.6萬年的工作量。 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是當今時代的特徵。這個特徵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和技術的更新周期明顯縮短,人們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文明的需要;科技的進步促使經濟結構的變化加快,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不斷學習,否則就將面臨事業或功能性失業的危機;信息化、網路化社會的到來,使地球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新世紀人類將生存在一個既相互依賴又相互競爭復雜多元的社會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必須通過不斷學習來完善自身的素質,以使自己獲得應付各種環境挑戰的能力;人口數量的劇增與人口壽命的普遍延長,以及人的勞動時間的縮短,使得原來的教育體系無法滿足人的學習需要,只有終身教育才能既在相當程度上滿足日益增多的教育對象的需求,同時又成了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現有教育中偏重識記與考試而脫離生活實際,維學歷化傾向嚴重等弊端,促使人們思索通過終身教育來革除這些弊端。所有這些都要求建立一種與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並擴展到社會各個方面的連續性教育即「終身教育」。終身教育已逐步成為世界主流的教育思潮,對世界教育乃至整個人類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是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學習化社會」是繼終身教育後又一個重要的具有國際性的教育觀念。它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地位,強調把教育和學習看成是以主體為核心的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