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有關於科學的資料

有關於科學的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3-28 21:13:59

㈠ 收集關於科學的資料。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香港創業學院院長張世平:即分類的「知識」、「學問」]。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science的本來含義是系統知識,我想也許這樣,科學在十九世紀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細了,即分成許多許多專業,而這些專業知識又不象其它知識那樣是互不聯系的。除了專業概念外,基礎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樣的,「科」的意思是分類或層次條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認為science 對應「科學」還是比較合適的。 中國古代的關於科學的起源,比如各類經典的經書都是關於科學規律的探索的信息記錄!古代的祖沖之的數學圓周率、張衡的地動儀、漢朝的指南車和指南針等,黃帝內經就是典型的醫學大成!是中國上古社會的科學巨著!但是就科學這個字眼來說,也許還是舶來品! 中國的成語「名不見經傳」,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說所有的經和傳等都是關於中國古代人類社會的科學探索紀錄!自司馬遷開始,根據歷史經傳編著史記,記錄了漢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識別的文字信息歷史紀錄!這些都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巨著! 通俗地說,科學是一種態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具有悖論!也就是說,不同的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認為是矛盾的!其實,它反映了科學地認識事物的不同的多個復雜方面! 只要是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開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說以及假定非常艱難!所以,對於科學本身的原始概念來說,對於世界上任何一位頂尖的科學家來說,都是很困難的!所以,給出科學的基本定義需要膽量!需要膽識!還需要深深關注人類命運的高度境界! 「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的最初認識。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條理性和結構。這一點,任何一本經典著作都多少具有這種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數《幾何原本》了。中國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條理的,也許是我不學無術,自認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書)。不過科學這種知識體系已不象某些知識體系那樣規模那麼小,討論范圍那麼窄了,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野心甚至企圖包羅萬象無所不及。這么大的體系仍要保持很強的條理和結構,這就顯得與眾不同了。但知識體系並不只有科學一種,所以必需明確科學是怎樣的知識體系。定義中前面部分給出了限定,跳過一段再討論。 很早有人就認識到了科學是一項造福人類的社會事業,但其意義是隨時代發展進一步深化的。而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們不易理解的。知識表現在書本里怎麼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呢?不能被別人理解,不能被別人重復驗證,這本身就不叫知識,為什麼還要強調其社會性呢?這是因為科學對知識的認識要遠遠比其它對其的認識嚴格。不管對巫師、宗教徒、平民還是科學家來說,知識都是指正確的陳述,正確的預見,即知識就是人認為的「真理」。但只有科學家才非常嚴格地審視「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語句(常稱為公理)是否來源於直覺、實驗或有充分理由,而且嚴密地審查推導過程中的任何細節,並考查其任一導出結論是否與實驗或生活經驗相沖突。而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許多的科學家的共同勞動,也需要廣大民眾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隨著科學的越來越發達,科學的復雜程度越高,其社會性也就越強。 「逼近真理」是強調科學的特質,與其它相比,科學最強調懷疑和創新,因為科學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覺為前提的。同時科學也非常強調繼承和借鑒!認為所有知識都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雖然科學追求的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但畢竟主觀世界與客觀存在並不是一回事,知識再正確,也只是逼近對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觀世界。比如說:理想氣體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溫常壓下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因為這些氣體分子的線度遠小於它們之間的距離。而范德瓦爾斯對理想氣體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氣那樣的真實氣體。科學家們懂得他們的理論一開始就是近似,所以他們從未指望從其理論導出的結論與真實世界無絲毫誤差。所有的知識是人造的,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進化而已,他們也會有錯。自然界的秘密存在於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樣特點表現自己,但不會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達出來。可見用「最逼近真理」這一詞項既強調科學的嚴密性,又強調了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意義。 「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該定語反映了科學對完美的追求,強調了科學也有個成長過程。普通人犯錯誤是經常的,偉人也會犯錯誤,象牛頓、愛因斯坦和馬克思這樣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錯誤的理論。羅素的著作中,經常描寫偉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節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馬爾薩斯四年內添三個孩子;提倡無為的叔本華對晚來的榮譽欣喜若狂;被稱為實驗科學的始祖的培根則不知道為他治病的哈維發明血液大循環理論。偉人尚且如此,那麼集所有偉人智慧的科學內容要想沒有一點自相矛盾的暇點則十分困難,而且體系越大越難以沒有錯誤,特別是新學科,需要時間的檢驗。任何科學都有個成熟的過程。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的科學也許是某種情境下的近似,在無限推廣時就可能出現矛盾,而科學決不會裝作沒有看見,必定要去解決這一矛盾,使科學向前邁進。由邁克爾遜實驗引起的相對論、由黑體輻射實驗引起的量子力學以及理發師悖論引起的數學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後發展起來的。

㈡ 有關科學知識的資料,急!!!!!!!

雖然已經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了,但這個題目在國內可能還很陌生。與其他相關學科相比,這一領域的引進算是比較慢的。這個現象本身也是值得研究的。一般來說,其他學科在10年左右就會傳到中國來,但科學知識社會學比這要晚了20年。雖然在90年代國內有一些零星的介紹,但整體上還屬於空白。從新世紀開始,這一學科開始被大規模的引進來。我今天講的內容只是對這一學科進行介紹性概述,其中也提出幾個問題,但由於時間關於科學知識社會學跟科學社會學的關系,簡單說二者是個包含關系。科學社會學中包含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傳統的科學社會學,也叫美國默頓學派科學社會學,它在70、80年代處於正統地位,其首領人物默頓曾經得過美國總統科學獎,當年戈爾給他發過獎章。但目前起源於英國愛丁堡學派的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已經取而代之,取得了統治地位,尤其在90年代這種現象非常明顯。關於這一學科最近的進展,南開大學劉軍軍博士寫了一本綜述性著作,這本書全面的介紹了SSK的一些理論和實踐,文獻非常齊全。另外這本書是一個三階的研究,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這本書的目的是「我看SSK如何看科學」。目前國內正在對這一學科做大規模的引進。有限,在這里不可能做非常詳細的回答。
SSK的前身很復雜,根據Bloor和Barnes講,這種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德國的圖賓根學派有一個「教會編史學」,認為應該把正統的思想與非正統的思想都給予中肯的對待。SSK的倡導者認為這對他們有啟發,但我個人認為這是他們後來找出來的,也就是他們在提出自己的學科以後又回到前人那裡尋找佐證。第二個前身是舊知識社會學。我們知道知識社會學哲學味比較濃,而且有觀念論的色彩,屬於歐洲哲學跟社會學相結合的產物。但它在19世紀20、30年代發展起來以後,就停滯不前了。接下去是美國默頓學派的統計性、宏觀的對社會運行的科學佔了主導地位。SSK是繼承了舊知識社會學的一些東西,而反對美國的那套東西。還有一個淵源是1962年科學哲學家Kuhn寫的一本小冊子,就是《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本小冊子在美國賣了上百萬冊,一本哲學著作能賣到這個冊數,是一個很令人吃驚的現象。現在什麼人都引用Kuhn的理論,以至於Kuhn都急了,說人們經常誤解他的意思。Kuhn在80年代的一次演講中特別批評了SSK,說我的觀點跟你們的理解根本是兩回事。再一個淵源是Wittgenstein後期的哲學。Wittgenstein自己創造了兩套哲學體系,一個是邏輯原子論,另一個是他後來的哲學研究。SSK自稱是受到了Wittgenstein的一些啟發,但也有人說他們曲解了Wittgenstein的觀點。但無論是正解還是曲解,至少它對SSK起到了一個促進的作用,尤其是Bloor受其影響比較大。最後一個淵源是反對傳統的科學哲學。傳統的科學哲學主要是邏輯經驗主義和批判理性主義。SSK認為這些正統的科學哲學對科學的描述都給了人錯誤的印象,是過分理想化的描述,是有問題的。
SSK真正的發展是起源於英國的愛丁堡大學。我們知道休謨是愛丁堡的,SSK在某種程度上也繼承了休謨的傳統。我最近看了一個材料,上面說SSK的起源有一個特殊的背景。當時斯諾討論兩種文化之爭,最後的結果是跟英國首相合作,對科學本身進行研究,找了一批有自然科學背景的人物,包括Barnes、Bloor等。當時起了一個題目就叫「Science Study」。非常有趣的是,30年過去以後,他這一套思想又回到了起點。這里三個重要的人物可以簡稱BBC,就是Barnes、Bloor和Coollins。其中Barnes和Bloor屬於創始性人物,Coollins則是巴斯學派的首領人物。現在SSK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就是Collins。他寫的論文最多,影響也最大。還有一個代表人物是Mulkay,他跟後現代也有一定關系。英國SSK起源以後,馬上影響到法國。法國有個重要人物,就是巴黎高等礦業大學的Latour。Latour當時是一個年輕的哲學工作者,他受到SSK的啟發,70年代到美國做了一項關於人類學的調查工作。他到了美國西海岸聖地亞哥非常有名的一個研究所。他在那裡做了2年多的工作,主要任務就是把科學家當動物一樣進行觀察,觀察結果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實驗室生活》,這本書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一部名著,奠定了巴黎學派的基礎。Latour本人英語不太好,他是跟英國一個學者合作寫成這本書的。

㈢ 有關於科學家的資料

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譽為「鐳的母親」。她1867年11月7日誕生於俄國沙皇侵略者統治下的波蘭首都華沙。父親是華沙高等學校的物理學教授,使她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興趣。

1891年,她到巴黎繼續深造,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學業完成後,她本打算返回祖國為受奴役的波蘭人民服務,但是,與法國年輕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的相識,改變了她的計劃。1895年,她與皮埃爾結婚,1897年生了一個女兒,一個未來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自從倫琴發現X射線之後,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朋友們都叫它貝克勒爾射線。

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刻研究,於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

理化學校校長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濕的小屋作理化實驗。在攝氏6度的室溫里,她完全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過嚴格的高等化學教育,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鈾是惟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礦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爾的幫助下,她連續幾天測定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

經過仔細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認,用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絕不能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

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哪裡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里,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可是,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為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並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針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

居里夫婦決定拿出實物來證明。當時,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主要產在波希米亞的聖約阿希母斯塔爾礦,人們煉制這種礦物,從中提取製造彩色玻璃用的鈾鹽。對於生活十分清貧的居里夫婦來說,哪有錢來支付這件工作所必需的費用呢?他們的智慧補足了財力,他們預料,提出鈾之後,礦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還存在,那麼一定能從提煉鈾鹽後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它們。經過無數次的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廢礦渣給居里夫婦,並答應若他們將來還需要大量的礦渣,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

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裡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提煉鐳,他們辛勤地奮斗著。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實驗,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熔化,連續幾小時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材料,而後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

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0.l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繼鐳的發現之後,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錒等也相繼被發現。探討放射性現象的規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質成為科學界的首要研究課題
國內:西安的兵馬俑,秦始皇陵,大雁塔,碑林!杭州的西湖!北京的故宮天壇,明十三陵,清西陵!南京中山陵!還有什麼少林寺,泰山,廬山,五台山!山東的孔廟!四川樂山的大佛!西藏的不達拉宮!洛陽的白馬寺和雲崗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萬里長城!(我們國家的太多了,隨便找了些出來)
義大利:比薩斜塔,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古羅馬斗售場,羅馬的萬神殿以及威尼斯廣場,還有羅馬城中之國--梵帝崗,這個袖珍國家整個都是名勝古跡!法國:巴黎的凱旋門,艾菲爾鐵塔,盧浮宮,巴黎聖母院,先賢祠,協和廣場(全都在巴黎)普羅旺斯的薰衣草也值得一看!
德國:柏林勃蘭登堡門,白天鵝城堡,博登湖,科隆大教堂,多瑙河源。
俄羅斯:莫斯科的紅場和克里姆林宮,瓦西里教堂聖彼得堡的冬宮和夏宮,彼得保羅大教堂,此外索契和喀山兩城市不錯!
西班牙:沒有特別出名的古跡,就是自己的皇宮還有些古羅馬遺留的遺跡,不過西班牙的海岸線風景都不錯,沙灘質烤菟凳嗆芎玫模?
南亞:印度的泰姬陵,埃洛拉石窟廟宇,馬哈巴利普蘭巨型浮雕 ,錫克教大金廟,卡傑拉霍寺廟群,太陽神廟(以上為印度)。巴基斯坦:錫克城堡,費薩爾清真寺。
埃及:金字塔(以胡夫金字塔最有名),獅身人面像,汗.哈利里市場,卡爾納克神廟,盧克索神廟,孟農巨像,國王谷,拉美西斯三世葬祭殿,阿布.辛貝勒神殿 。
寫的累了,我再籠統的介紹一些吧,美洲瑪雅人也有金字塔,還有安第斯山脈中一一座坐落於群山之巔的被遺忘了的城市馬丘利,還有穆斯林勝地--麥加,以及耶路撒冷的隕石,據說默汗默得是從這塊隕石上得到來自安拉的旨意的。還有柬埔寨的密林里有古高棉王朝的都城,也是現代才被發現的。此外像美國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等自然風光也算是名勝了吧,真的太多了!

名著l 《論語》/1 名著2 《三國演義》/10 名著3 《哈姆雷特》/23 名著4 《吶喊》/33 名著5 《談美書簡》/44 名著6 《物種起源》/52 名著7 《紅樓夢》/59 名著8 《老人與海》/70 名著9 《子夜》/82 名著10 《雷雨》/93 名著11 《復活》/106 名著12 《圍城》/121 名著13 《悲慘世界》/136 名著14 《追憶似水年華》/143 名著15 《家》/150 名著16 《堂吉訶德》/161 名著17 《水滸傳》/175 名著18 《麥田裡的守望者》/185 名著19 《巴黎聖母院》/193 名著20 《西遊記》/203 名著21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211 名著22 《罪與罰》/219 名著23 《女神》/227 名著24 《魯濱遜漂流記》/237 名著25 《夢的解析》/246 名著26 《匹克威克外傳》/251 名著27 《紅與黑》/260 名著28 《歌德談話錄》/274 名著29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286 名著30 《靜靜的頓河》/291 名著31 《了不起的蓋茨比》/297 名著32 《永別了,武器》/306 名著33 《西線無戰事》/311 名著34 《蒙田隨筆集》/317 名著35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323 名著36 《百年孤獨》/329 名著37 《日瓦戈醫生》/338 名著38 《第二十二條軍規》/350 名著39 《變形記》/359 名著40 《歐也妮·葛朗台》/367 名著41 《湯姆叔叔的小屋》/380 歐洲直到1660年才開始消除知識危機,但是解決危機的基礎工作已經由開普勒,伽利略,培根和笛卡爾四位偉人准備就緒。開普勒和伽利略如前文所述,完善和推廣了日心說,引發了哥白尼革命,推翻了中世紀的世界觀。而培根和笛卡爾的主要成就並不在於有獨創性的科學發現,而在於傳播了對學術和宇宙本質的新的思想觀念,即培根主義和笛卡爾主義。

弗朗西斯·培根(公元1561——1626年),出生於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曾任英國的掌璽大臣。培根熱衷於仕途,他曾一度擔任英國大法官——這是他這一階層所能擔任的最高職務。但是不久便由於被控貪污受賄而被投入監獄,並被撤銷了一切職務。雖然不久便被釋放,但從此以後,他便專心於研究工作,不再過問官場了。

培根是一位極有影響的科學哲學家。他認為科學只有在與過去固有的錯誤完全分野並確立循序漸進的幾個階段之後,才能有所發展。培根這樣講的含義是:科學應該嚴格以經驗知識(完全通過感覺獲知的知識)為基礎,並以「歸納法」(通過對普遍性的特定觀察來獲得真理)為手段進行研究。他倡導通過一絲不苟的記錄經驗性的實驗,協同促進學問的發展。與過去的那種枯燥無味的推理不同,共同的科學研究和觀察衍生出有用的知識,終至改善人類的命運。

培根認為只要遵循他的程序,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得出科學的真理,這未免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而且雖然他重視經驗,但卻沒有實驗方法的觀念,並忽視數學的作用。他本人並沒有什麼科學成果,對哥白尼,伽利略等人也沒有作過肯定的評價。但他鼓吹新科學,在17世紀強烈的激勵了許多有志於科學研究的人;他提出了科學研究組織化的方法論,他的這一設想到英國皇家學會成立變為現實,人們稱他為這一事業的奠基人。因此,就近代科學而言,培根的貢獻在於鼓吹與新科學與目的的理念。

與培根同時代的法國人勒內·笛卡爾(共淵569——1650年)在兩點上於培根觀點一致:舊有的一切知識都應當摒棄;一個思想有無價值,悉由其是否有實用價值而定。但他們對科學的態度迥然不同,因為培根是一位經驗主義者,而笛卡爾則是一位理性主義者和傑出的數學家。笛卡爾以理性作為整個哲學活動的出發點,重新構建了一個很大程度上基於思辨,幾乎在各個方面都與古希臘人不同的世界觀。

笛卡爾認為,自然哲學中最單純的要素是廣延和運動,這是物質的本質屬性。空間即廣延,它本來就是物質。空間既沒有上下這樣的特別的方向,也沒有什麼宇宙中心及其周圍的層次秩序,空間始終都是廣延的,空間的廣延即是物質。這就是作為近代物理學前提的各向同性的無限空間觀念。笛卡爾從單純要素得出了第二條結論:一切自然現象都能夠還原為物體各部分之間的相對運動。根據這種觀點,運動定律是關於自然的一切知識的根本,任何現象都可以由細小部分的組合和運動的組合來加以說明。笛卡爾計劃從自己所發現的結果,遵循自己的方法重新構造出整個宇宙。他認為,宇宙的整個空間充滿了媒質的漩渦運動。在這種漩渦運動中,比較粗糙的物質塊在各處聚集而形成天體,這些天體被周圍媒質的漩渦運動所推動,笛卡爾進而向把地上的現象——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內——用相同的機械論方法,即根據物質小塊的組合和運動來予以說明。

對照一下今天的自然科學,笛卡爾對宇宙的機械論說明當然不能維持下去,即使在當時,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但是,笛科爾關於自然的觀點,即自然是要素的組合,要素的行為完全根據力學來決定,以及他所主張的數學方法,都給近代科學,特別是物理學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17世紀後半期機械論的粒子論自然觀達到了全盛。17 世紀初期,伽桑狄(公元1592——1665年)復活了原子論。他把原子及其運動看作是神創的,洗去了原子論的無神論惡名,使之為人們所接受。他認為原子不可再分且運動在真空中,這與不承認真空的笛卡爾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笛卡爾強烈反對真空和原子不可再分。不過二者實際是可以並行不悖的。原子可以看作是將笛卡爾充滿媒質的宇宙分成的微小的部分。波義爾在二者的影響下,集粒子論自然觀之大成,提出了自己的粒子論。他把自己的理論稱為粒子哲學。其內容為:

一 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物質,這種物質為一切物體所共有,它是廣延的,可分的,不可入的實體。

二 物體的多樣性由這種物質的運動而產生。

三 由於運動物質是根據運動來劃分的,從而產生了做各種運動而具有一定形狀和大小的「最小自然物」。

四 最小自然物群聚起來構成粒子。這種粒子具有一定的形狀和大小,且可以運動或靜止。凡是能夠覺察到的物體都是由這種粒子集合而成的。

五 粒子間的相互作用是由粒子的運動,形狀,大小而產生的碰撞,結合等原因引起的。粒子有鉤形,尖形等各種各樣的形狀。

六 世界的多樣性是由粒子給予我們感覺器官的作用而產生的。

粒子論是近代科學中佔主導地位的機械論自然觀。

經過培根,笛卡爾和波義爾的努力,近代科學所需的概念框架形成了,即:經驗事物的獨立存在,無限廣延的各向同性的空間,天和地區別的消除,科學和實際結合的可能性,強調數學方法,以及在這一切之上形成的機械論自然觀。但是,還必須加上一個根本性的范疇,這就是自然規律。自然是獨立存在的,自然現象普遍地,毫無例外地服從規律,秩序井然地變化著。只有當這種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開始出現時,才有可能建立起以探索自然規律為目的的科學。

自然規律並不是自古便有的。古希臘的哲學家,無論是原子論者還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縱使他們有「必然」的觀念,卻沒有認識到這是自然所遵循的規律。中世紀的人們則把無規律的事物看作是神力的表現而加以重視,對規律本身卻不在意。經院哲學中實體和屬性是基於質料和形式對自然進行議論,也缺乏規律這種范疇。培根,吉爾伯特,甚至伽利略都沒有明確,自覺的形成「自然規律」的概念。直到笛卡爾,才在自然中明確地確立了規律這一概念。

以上構成了近代物理學的理論框架。隨後,實驗方法也確立了 通過有目的的,精確的實驗,人們在理論框架內填充進充實的內容,推動了物理的發展。牛頓,托里拆利,伽利略等都是出類拔萃的實驗家。

由於實驗方法的確立,激勵了科學研究,促進產生了開展研究工作的社會組織。與此同時,數學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也被重視起來。當時的數學承自於古希臘的數學。古希臘的數學是幾何主義的,不利於物理學的應用。為此,數學的革新是必須也是必然的。當時印度計數法的傳入,筆算的普及,為數學的革新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直至符號代數學的建立,粉碎了幾何主義,將數學從圖形中解放了出來,為微積分的產生打下了基礎。

1671年前,牛頓完成了微積分,稍晚幾年,萊布尼茨也獨立的發現了微積分。微積分的創立,使數學成為解決物理 問題的有力武器。

對近代物理學建立具有決定作用的是英國的艾薩克·牛頓(公元1642——1727年)提出萬有引力定律。自培根與笛卡爾之後大約一百年時間里,英國的科學團體是培根主義者,法國的科學團體是笛卡爾主義者。這就是說,英國人主要集中精力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從事經驗性的實驗,促進了具體科學的進步;法國人則傾向於強調數學和哲學理論。但兩派的分野在牛頓這里消失了。雖然牛頓在生活中毫無引人注目之處——守口如瓶,謹小慎微,愛記仇——但他卻是一位承襲培根主義和笛卡爾主義的巨匠。他遵循培根的經驗主義原則,進行了大量的成功的實驗;同時他又效仿笛卡爾,將數學引入了物理學中。1687年,他出版了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基礎》,令人信服的解決了當時科學上的兩大難題:一,沉重的地球是在什麼作用下處於運動狀態;二,為什麼地球上的物體落向地心而行星始終處於運動軌道上。牛頓建立了一個新的力學體系,並提出了一個新的時空觀。由此,近代物理學才得以確立。

㈣ 關於科學資料 500字

科學 是由人類感知的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抽象、總結形成家教個性論說,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宗教共性論說,再通過設置實驗環境、證明宗教論說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個性結論,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共性結論,進而形成有因果系統的有實驗共性結論的可重復驗證的學問,這就是科學。
科學 是技術之母。科學 是知識體系。科學 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如,著名的科學結論「杠桿原理」一樣。它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
科學 是在「科學家」使用「明確」、「具體」、「可操作」、「有數據」、「有演算法」、「有責任」的「動力」及其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內容」、「意義」充分的「技術」條件和「物質」條件下進行的「實驗行為」及其通過實驗得出的「科學」和「技術」「結論」。
——張悉妮「科學」實驗室 最新科研成果

㈤ 有關中國科學家的資料(簡短)

1、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2、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縣(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歷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為修訂歷法,郭守敬還改制、發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

3、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4、盧嘉錫

盧嘉錫(1915.10.26—2001.6.4),台灣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縣,物理化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

1934年,盧嘉錫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1年5月,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8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副院長;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盧嘉錫工作涉及物理化學、結構化學、核化學和材料科學等多種學科領域。在結構化學研究工作中有傑出貢獻,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結構模型,從事結構與性能的關系研究等,對中國原子簇化學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他所指導的新技術晶體材料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績。

他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5、王選

王選(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江蘇無錫人,出生於上海,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專家,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當代中國印刷業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被譽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

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84年晉升為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學社,2002年2月1日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

王選主要學術工作是從事計算機邏輯設計、體系結構和高級語言編譯系統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華光和方正型計算機激光漢字編排系統的研製,用於書刊、報紙等正式出版物的編排。

針對漢字字數多,印刷用漢字字體多、精密照排要求解析度很高所帶來的技術困難,發明了高解析度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壓縮和高速復原方法,並在華光Ⅳ型和方正91型、93型上設計了專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實現復原演算法,顯著改善系統的性能價格比。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王選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科技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郭守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盧嘉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選

㈥ 關於科學的資料

科學 是由人類感知的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抽象、總結形成家教個性論說,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宗教共性論說,再通過設置實驗環境、證明宗教論說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個性結論,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共性結論,進而形成有因果系統的有實驗共性結論的可重復驗證的學問,這就是科學。
科學 是技術之母。科學 是知識體系。科學 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如,著名的科學結論「杠桿原理」一樣。它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
科學 是在「科學家」使用「明確」、「具體」、「可操作」、「有數據」、「有演算法」、「有責任」的「動力」及其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內容」、「意義」充分的「技術」條件和「物質」條件下進行的「實驗行為」及其通過實驗得出的「科學」和「技術」「結論」。
——張悉妮「科學」實驗室 最新科研成果
編輯於 2012-10-29
查看全部6個回答
【正版】零售-教輔書籍_正版下載
根據文中提到的科學為您推薦
各類書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殺活動天天有書刊超低價格嗨到爽!新人下載領專屬特惠!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兒童科學實驗加盟_一個簡單的科學小實驗
根據文中提到的科學為您推薦
兒童科學實驗加盟,多主題趣味課堂,美式科學教育課程,寓教於樂!兒童科學實驗加盟,五大合作模式,全託管開店模式!
六安中視聯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2條評論
熱心網友贊
1位粉絲
科學 是由人類感知的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抽象、總結形成家教個性論說,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宗教共性論說,再通過設置實驗環境、證明宗教論說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個性結論,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共性結論,進而形成有因果系統的有實驗共性結論的可重復驗證的學問,這就是科學。
科學 是技術之母。科學 是知識體系。科學 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如,著名的科學結論「杠桿原理」一樣。它不是生產
查看全部2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計算機科學即投即審_計算機科學 發表首選平台,輕松錄用!
計算機科學內部發稿,加急通道,審稿快,正規高效計算機科學 正刊發表,後收費,提供雜志社票據,發表無後顧之憂。
廣告2020-10-13
關於科學的資料?
1、中國人在公元前(467)年就發現了哈雷慧星。 2、地球上(29%)是陸地,(71%)是海洋。 3、月亮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 4、我國的冰川面積位於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只後,居世界第(4)位。 5、冰川形成的首要條件是(寒冷),一年中最高的溫度也不能超過攝 氏(零度),其次是(降雪)。地球上現存的冰川的面積達一千六百萬 平方千米,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0%)。 6地球上現存的大多數河流的源頭都是(冰川)。 二、選擇題:(每題兩分) 1、冰川作用包括( A A.侵蝕、搬運、堆積 )。 B.搬運、作用、堆積 C.堆積、搬運、移動 2、新疆共有大小冰川1.86萬多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米,佔中國冰川 面積的( B )。 A.60% B.40% C. 80% D.90% 3、企鵝是南極的土著居民,生活在南極洲的企鵝有帝企鵝、阿德利企 鵝、金圖企鵝、( A B C )等7種。 A.帽帶企鵝 B.巴布亞企鵝 C.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 4、火山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它們的活動情況可以分為死火上、休眠火 山和( C )三類。 A.冰火山 B.水火山 C.活火山 5、由於地球的自轉,使北半球的風向( A )吹,而南半球的風向(B ) 吹。 A. 右 B.左 C.上 D.下 6、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 A )海王星。 A.火星、木星、土星天王 B.木星、火星 C. 土星 7、雪花是一種美麗的結晶體,基本形狀是(C)。 A.五角形 B. 四角形 C.六角形 8、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 A )三種。 A. 半影月食 B.全影月食 C.二影月食 9、石油是一種深色,接近黑色,刺鼻比水要輕的液體,它是由許多的 ( C )及動植物的有計提所變成的。 A.綠色生物 B. 光合作用生物 C.浮游生物 10、力的大小用測力計來測量,大多數測力計是( C )製成的。 A. 鐵制 B.銅制 C.彈簧 1、四大文明古國是人人類文化發祥地,也數字產生和成長的搖籃, 請問這四個文明古國是哪四個國家? 答案:巴比倫、古埃及、印度、中國 2、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是誰?答案:袁隆平 3、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於哪一年年發射成功的? 答案:1957年 4、第一個飛上太空的是前蘇聯宇航員是誰?答案:加加林 5、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是什麼?答案:芝加哥西爾斯大廈
261贊·3,443瀏覽2017-11-27
關於科學家的資料
牛頓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 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牛頓為什麼能在科學上獲得巨大成就?他怎樣由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聯想到 他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的幾個故事。 「我一定要超過他!」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 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 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 。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 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 ,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籬笆下的樂趣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斗爭。牛頓少年時代 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 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 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 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里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 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裡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里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 家裡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 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著種種記號,心裡受 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裡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在暴風中研究和計算風力 時間對人是一視同仁的,給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對時間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識也大不一樣。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 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 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 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 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 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 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 ,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 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 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 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 來。 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 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 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十六英尺 ,但據推算僅得十三點九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毫不灰心和氣餒,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 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這時期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 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光有關。接著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上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室內窗孔後放一個三 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橢圓形,兩端 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 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後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 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 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准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 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牛頓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學所打下的深厚數學基礎起了重要作用。 進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個崎嶇的山路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牽著一匹馬在緩緩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馬在後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響著 單調的馬蹄聲。走啊,走啊,馬突然脫韁而跑,老人由於沉浸在極度的思索之中,竟沒有發覺。老人依然不畏艱難地登著山,手 里還牽著那根馬韁繩。當他登到較平坦的地方想要騎馬時 一拉韁繩,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繩,回頭一看馬早已沒有了。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煉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 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里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里煮的卻是一塊懷表。原來 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 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 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准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 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 「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 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 當牛頓費盡心血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 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 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 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裡欽羨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 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 」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信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 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一六八七年七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 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麼意味 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
111贊·1,703瀏覽2017-11-23
收集關於科學的資料。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香港創業學院院長張世平:即分類的「知識」、「學問」]。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science的本來含義是系統知識,我想也許這樣,科學在十九世紀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細了,即分成許多許多專業,而這些專業知識又不象其它知識那樣是互不聯系的。除了專業概念外,基礎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樣的,「科」的意思是分類或層次條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認為science 對應「科學」還是比較合適的。 中國古代的關於科學的起源,比如各類經典的經書都是關於科學規律的探索的信息記錄!古代的祖沖之的數學圓周率、張衡的地動儀、漢朝的指南車和指南針等,黃帝內經就是典型的醫學大成!是中國上古社會的科學巨著!但是就科學這個字眼來說,也許還是舶來品! 中國的成語「名不見經傳」,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說所有的經和傳等都是關於中國古代人類社會的科學探索紀錄!自司馬遷開始,根據歷史經傳編著史記,記錄了漢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識別的文字信息歷史紀錄!這些都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巨著! 通俗地說,科學是一種態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具有悖論!也就是說,不同的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認為是矛盾的!其實,它反映了科學地認識事物的不同的多個復雜方面! 只要是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開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說以及假定非常艱難!所以,對於科學本身的原始概念來說,對於世界上任何一位頂尖的科學家來說,都是很困難的!所以,給出科學的基本定義需要膽量!需要膽識!還需要深深關注人類命運的高度境界! 「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的最初認識。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條理性和結構。這一點,任何一本經典著作都多少具有這種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數《幾何原本》了。中國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條理的,也許是我不學無術,自認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書)。不過科學這種知識體系已不象某些知識體系那樣規模那麼小,討論范圍那麼窄了,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野心甚至企圖包羅萬象無所不及。這么大的體系仍要保持很強的條理和結構,這就顯得與眾不同了。但知識體系並不只有科學一種,所以必需明確科學是怎樣的知識體系。定義中前面部分給出了限定,跳過一段再討論。 很早有人就認識到了科學是一項造福人類的社會事業,但其意義是隨時代發展進一步深化的。而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們不易理解的。知識表現在書本里怎麼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呢?不能被別人理解,不能被別人重復驗證,這本身就不叫知識,為什麼還要強調其社會性呢?這是因為科學對知識的認識要遠遠比其它對其的認識嚴格。不管對巫師、宗教徒、平民還是科學家來說,知識都是指正確的陳述,正確的預見,即知識就是人認為的「真理」。但只有科學家才非常嚴格地審視「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語句(常稱為公理)是否來源於直覺、實驗或有充分理由,而且嚴密地審查推導過程中的任何細節,並考查其任一導出結論是否與實驗或生活經驗相沖突。而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許多的科學家的共同勞動,也需要廣大民眾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隨著科學的越來越發達,科學的復雜程度越高,其社會性也就越強。 「逼近真理」是強調科學的特質,與其它相比,科學最強調懷疑和創新,因為科學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覺為前提的。同時科學也非常強調繼承和借鑒!認為所有知識都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雖然科學追求的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但畢竟主觀世界與客觀存在並不是一回事,知識再正確,也只是逼近對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觀世界。比如說:理想氣體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溫常壓下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因為這些氣體分子的線度遠小於它們之間的距離。而范德瓦爾斯對理想氣體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氣那樣的真實氣體。科學家們懂得他們的理論一開始就是近似,所以他們從未指望從其理論導出的結論與真實世界無絲毫誤差。所有的知識是人造的,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進化而已,他們也會有錯。自然界的秘密存在於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樣特點表現自己,但不會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達出來。可見用「最逼近真理」這一詞項既強調科學的嚴密性,又強調了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意義。 「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該定語反映了科學對完美的追求,強調了科學也有個成長過程。普通人犯錯誤是經常的,偉人也會犯錯誤,象牛頓、愛因斯坦和馬克思這樣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錯誤的理論。羅素的著作中,經常描寫偉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節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馬爾薩斯四年內添三個孩子;提倡無為的叔本華對晚來的榮譽欣喜若狂;被稱為實驗科學的始祖的培根則不知道為他治病的哈維發明血液大循環理論。偉人尚且如此,那麼集所有偉人智慧的科學內容要想沒有一點自相矛盾的暇點則十分困難,而且體系越大越難以沒有錯誤,特別是新學科,需要時間的檢驗。任何科學都有個成熟的過程。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的科學也許是某種情境下的近似,在無限推廣時就可能出現矛盾,而科學決不會裝作沒有看見,必定要去解決這一矛盾,使科學向前邁進。由邁克爾遜實驗引起的相對論、由黑體輻射實驗引起的量子力學以及理發師悖論引起的數學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後發展起來的。
5贊·129瀏覽2016-06-13
關於科學的資料 300字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一艘不載人的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在完成預定的科學試驗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人成功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一號飛船座艙內放置有一個高1.70米左右、身著航天服的男性模擬人。這個模擬人是一個感應器,用於收集返回艙在太空中的溫度、濕度、氧氣等各種試驗數據。 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列入國家計劃。在全國各有關部門和科技人員的大力協同下,航天科技人員僅用7年的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三大技術難題,即研製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安全返回技術,建造了載人太空飛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 「我們的飛船比美、蘇的晚40年才發射,但飛船技術水平要和他們現在的相當,要體現技術進步,不能照抄,要迎頭趕上。」王永志說。 短短七八年的時間,中國航天人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所走過的路。 中國第一艘神舟號無人飛船的發射升空,揭開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新的一頁。 神舟二號:全新亮相 神舟二號雖是第二艘無人飛船,但卻是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也可以說是載人飛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種技術狀態與載人時基本一樣。 飛船在軌飛行7天後返回地面。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數據,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美國一家報紙發表評論說,隨著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二號飛船,「中國古老的飛天夢想將不僅僅是傳說,中國航天員離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神舟三號、四號:百折不撓 神舟三號飛船在產品進場的第4天,出現了飛船穿艙插座信號有一個點不導通的問題。決策者們毅然決定:進度服從質量,推遲發射! 當飛船船艙內3000多個接點個個導通之後,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 試驗結果表明: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9個月後的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在低溫嚴寒條件下發射成功。 前所未有的持續低溫天氣:-28℃,比發射《大綱》規定的最低發射溫度-20℃足足低了8℃!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就是由於一個O形橡膠密封圈因低溫變形失效而導致的! 經過充分的試驗數據論證和氣象會商,專家們優選了一個較好的窗口,並調整了發射程序。低溫嚴寒下,參試人員用149件保暖物品,嚴嚴實實地將火箭關鍵部位包裹起來,同時不斷地吹送熱風,直到臨近發射前15分鍾,才把這些保暖物品撤下來。 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神舟三號、四號在全載人狀態下連續發射成功,預示著中國人「摘星攬月」已為期不遠。 神舟五號:神州圓夢 作者: 中國第一航母 2006-10-12 16:22 回復此發言 -------------------------------------------------------------------------------- 2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 歷史將銘記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時,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 21個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這一刻,距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發射3年零329天,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僅11年零25天。 在發射載人飛船之前,前蘇聯進行了5次不載人的飛船升空試驗,美國進行了8次不載人的飛船發射試驗。中國的神舟號飛船在進行了4次飛行試驗

㈦ 關於科學的資料

1、中國人在公元前(467)年就發現了哈雷慧星。 2、地球上(29%)是陸地,(71%)是海洋。 3、月亮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 4、我國的冰川面積位於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只後,居世界第(4)位。 5、冰川形成的首要條件是(寒冷),一年中最高的溫度也不能超過攝 氏(零度),其次是(降雪)。地球上現存的冰川的面積達一千六百萬 平方千米,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0%)。 6地球上現存的大多數河流的源頭都是(冰川)。 二、選擇題:(每題兩分) 1、冰川作用包括( A A.侵蝕、搬運、堆積 )。 B.搬運、作用、堆積 C.堆積、搬運、移動
2、新疆共有大小冰川1.86萬多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米,佔中國冰川 面積的( B )。 A.60% B.40% C. 80% D.90%
3、企鵝是南極的土著居民,生活在南極洲的企鵝有帝企鵝、阿德利企 鵝、金圖企鵝、( A B C )等7種。 A.帽帶企鵝 B.巴布亞企鵝 C.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 4、火山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它們的活動情況可以分為死火上、休眠火 山和( C )三類。 A.冰火山 B.水火山 C.活火山
5、由於地球的自轉,使北半球的風向( A )吹,而南半球的風向(B ) 吹。 A. 右 B.左 C.上 D.下
6、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 A )海王星。 A.火星、木星、土星天王 B.木星、火星 C. 土星
7、雪花是一種美麗的結晶體,基本形狀是(C)。 A.五角形 B. 四角形 C.六角形
8、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 A )三種。 A. 半影月食 B.全影月食 C.二影月食
9、石油是一種深色,接近黑色,刺鼻比水要輕的液體,它是由許多的 ( C )及動植物的有計提所變成的。 A.綠色生物 B. 光合作用生物 C.浮游生物
10、力的大小用測力計來測量,大多數測力計是( C )製成的。 A. 鐵制 B.銅制 C.彈簧
1、四大文明古國是人人類文化發祥地,也數字產生和成長的搖籃, 請問這四個文明古國是哪四個國家? 答案:巴比倫、古埃及、印度、中國 2、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是誰?答案:袁隆平 3、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於哪一年年發射成功的? 答案:1957年 4、第一個飛上太空的是前蘇聯宇航員是誰?答案:加加林 5、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是什麼?答案:芝加哥西爾斯大廈

㈧ 關於科技的資料!!!

眾所周知,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它必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自然也會給人類的文化帶來較為快速的改變,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並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相應改變。
就以人們認為很重要的哲學思想來說吧。唯物主義的思想早已被認為是一種先進的認識論,而現代科學卻又可使人們自然地拋棄唯心主義的思想,也使我們不必致力於那些理論上的爭論,更可直接從根本上去尋求答案。比如從對人腦的科學研究,我們可更明白各種思想的產生原因,從而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像精神病,抑鬱症都有了不少控制的方法,又或者得到人性本惡、本善的解釋等等,這都不是能從哲學上找到答案的。又比如我們可從各種心理學的發展成果上,找到一些更為有效的教育理論,有助我們真正明白子不教,誰之過的道理。這樣的例子在今天實在是舉不勝舉。
再說在人們文化生活中也很重要的文學吧,現代科學給文學帶來的影響更大。一方面是文學的地位遠不如前,那種只用書面文字表達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播已經是落後了的,一些文體也勢必將逐步衰落。另一方面,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也會使人們的思想趨於平凡,少了很多浪漫和幻想,因此文學創作愈見平淡是必然的。試想一下,當神秘美好的愛情已被科學證明是一系列的化學反映,是完全可以製造出來的時候,人們對這一永恆的主題一定會興趣大減。當人們對大自然的接觸愈見稀罕,感情愈見淡薄之時,人們再也不會有那麼多抒情的詩句產生,又或者說已不會引起讀者的多少共鳴。
有些人認為科技只會帶來人類物質上的享受,對精神文明沒多少好處,還有的人不喜歡科學技術的發展,認為它是將人類引向滅亡道路的罪魁禍首。在此我不想探討它的是與非,只想說,不管它是否合適,它都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可逆轉的潮流,科技在人類文化中一枝獨秀的狀態已經成為事實。問題只是我們應該為此做出如何的觀念和行為上的調整而已。
當今世界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知識量、信息量大。打個大致的比方,二百年前,一個人用上一生的時間還可能對人類的所有知識有個大致的了解,可如今能有個一個成就不容易了。顯而易見,現代人的學習就應該是有所重點,有所選擇,不僅是要相對的重理輕文,還要重今輕古。一般人除了專業需要外,文的、古的、政治上的東西只適合作為業余愛好和休閑生活來對待。當然,對於人的思想教育還是應該重視的,但也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這里所說的還只是很膚淺的一些個人想法,我相信,我們要做的遠遠不只是這些改變。而且我們還要看到,科學的發展對於傳統文化的沖擊和矛盾是很大的,不可輕視的。我只希望國人都能認清形勢,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科技的新時代中,在科學的幫助下真正讓我們的各項工作更上一層樓。

㈨ 關於科學家的資料

牛頓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 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牛頓為什麼能在科學上獲得巨大成就?他怎樣由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聯想到 他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的幾個故事。 「我一定要超過他!」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 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 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 。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 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 ,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籬笆下的樂趣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斗爭。牛頓少年時代 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 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 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 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里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 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裡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里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 家裡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 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著種種記號,心裡受 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裡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在暴風中研究和計算風力 時間對人是一視同仁的,給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對時間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識也大不一樣。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 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 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 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 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 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 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 ,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 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 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 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 來。 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 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 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十六英尺 ,但據推算僅得十三點九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毫不灰心和氣餒,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 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這時期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 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光有關。接著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上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室內窗孔後放一個三 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橢圓形,兩端 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 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後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 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 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准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 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牛頓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學所打下的深厚數學基礎起了重要作用。 進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個崎嶇的山路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牽著一匹馬在緩緩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馬在後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響著 單調的馬蹄聲。走啊,走啊,馬突然脫韁而跑,老人由於沉浸在極度的思索之中,竟沒有發覺。老人依然不畏艱難地登著山,手 里還牽著那根馬韁繩。當他登到較平坦的地方想要騎馬時 一拉韁繩,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繩,回頭一看馬早已沒有了。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煉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 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里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里煮的卻是一塊懷表。原來 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 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 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准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 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 「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 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 當牛頓費盡心血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 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 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 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裡欽羨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 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 」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信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 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一六八七年七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 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麼意味 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