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一個

科學一個

發布時間: 2021-03-28 08:55:31

A. 科學笑話一個

有一次,群眾包圍了從德國移居美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年)的住宅,要
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當時,據說全世界只有幾個高明的科學家看
得懂他關於「相對論」的著作。
愛因斯坦走出住宅,對大家說:「比方這么說——你同你最親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個鍾
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鍾!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
邊,只過了5分鍾,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唔,這就是相對論!」

B. 一個科學問題

7月30日 12:59 他們兩位以及其他很多很多位科學家,都是科學史上的偉人,簡單地想要做出「誰偉大」的比較和判斷,是一種封閉的科學史觀,是不可取的也是無法得出正確答案的。

科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是傳承的而不是突發的,科學史上所有偉大的發現,哪怕它看上去是那麼的偶然,其實也是一代代科學研究沉澱的結果,是厚積博發的體現。

當然具體的成就總是具體的科學家去作出的。出於各種原因,比方說個人的天賦和努力、大量研究積累的時機等等,歷史選擇了這些人去具體實現人類的進步。盡管如此,這些科學家和他們的思想,乃是科學史的一個環節一個部分,而不是封閉的存在。正因為這個道理,偉大如牛頓,尚且自稱不過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回到你的問題,愛因斯坦和諾貝爾,兩人都是偉大的科學家。有些人可能認為愛因斯坦做出的研究更加重要,也可能有些人會認為諾貝爾的工作及其設立的獎項為推動科學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這兩種想法都是正確的,可是我們不能簡單的去比較這兩個科學家哪一個更偉大,因為,他們每一個都代表了人類和人類探求未知的精神的偉大,缺少了他們或其他許許多多科學家中的任何一個,我們今天的生活,都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

誠然,從今天的視點上看,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提出的理論,似乎比諾貝爾在化學領域做出的成果要艱深許多。然而這是歷史進程的結果,用這樣的尺度去衡量個人的偉大是不合適的。就好像如果要問那個最初學會用火的人類遠祖和發明電燈的愛迪生哪一個更偉大一樣,是沒有答案的。

該回答在7月30日 13:44由回答者修改過

C. 一個科學的問題

凸透鏡焦點發出的光線經凸透鏡後應平行於主光軸,因此圖中A點一定不是焦點,而凸透鏡成倒立等大實像時,物距與像距相等且都等於焦距的二倍,由此我們判定A、B為二倍焦距點,而AO1=O1B=BO2且L1、L2是完全相同的凸透鏡,即它們焦距相等,則再經L2折射後,光線也應過L2的二倍焦距點。
答案 A

D. 科學一個h

H2
氫氣分子
H是氫原子,一個氫氣分子裡面有兩個氫原子,所以是H2

E. 一個科學的問題

這么學術的問題你應該自己去搜嘛!

F. 科技和科學是一個意思嗎

什麼是科學?科學就是有關研究客觀事物存在及其相關規律的學說
科學技術就是利用「有關研究客觀事物存在及其相關規律的學說」能為自己所用,為大家所用的知識

G. 怎麼解釋「科學」科學是個什麼

科學的數學結構是抽象的, 但科學的理念卻是樸素的[注一]。 當愛因斯坦為指南針神秘的方向性感到驚訝時, 他只有 4 歲, 還沒有來得及讀亞里士多德, 也還看不懂康德。 後來人們認為愛因斯坦是個天才, 但那時候的他還只是一個晚熟的孩子。 他感到了驚訝, 因為他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這樣; 他後來成為了物理學家, 因為他想知道事情為什麼會這樣。 只有真正樸素的理念才能和一個 4 歲孩童的朦朧理性產生耦合, 而我深信一個真正樸素的理念是不需要用幾十萬字才能說清楚的。
這個宇宙的演化是有邏輯規律的, 這個宇宙間豐繁多姿的現象背後是有原因的, 這是科學存在的前提, 也是任何智慧存在的前提。 至於這個宇宙為什麼是有邏輯規律的, 這並不屬於科學的范疇。 我們存在於這樣一個宇宙之中, 這是一個基本的經驗事實[注二]。 這個經驗事實也意味著邏輯推理的有效性是一個近乎於先驗的基本事實。
就象宇宙間所有的其他存在一樣, 科學的存在也是有因果的, 科學存在的具體形式是和它所要達到的目的緊密相聯的。 環顧我們周圍的世界, 從草木竹石到飛禽走獸, 從戈壁草原到冰川湖泊, 小至螻蟻塵埃, 大至日月星辰, 世間的現象是如此的千變萬化, 無窮無盡, 就象滿地的珍珠, 如若沒有絲線相串, 何以盡拾? 科學也是這個道理, 萬物無窮而人力有限, 理解事物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簡化。 把許多現象歸結為一個道理, 窺一隅而知全貌, 就是一種最有效的簡化。 尋求對自然現象的這種簡化是人類試圖理解、 預言和利用自然現象的最重要途徑, 也是科學樸素而優美的目標。
當然, 我們也應當看到, 「簡化」 是一個比較含糊的字眼, 不問內涵地追求簡化會使人誤入歧途。 最大而又最荒唐的簡化莫過於把一切歸因於上帝, 就象《聖經》所宣稱的, 那比牛頓定律、 麥克斯韋方程式, 或相對論的基本原理簡單多了。 但那不是科學, 因為《聖經》只不過是把它所要 「解釋」 的東西羅列了一遍, 上帝第一天創造什麼, 第二天創造什麼…… 如此而已。 哪怕略去其中無數的錯誤不論, 這種所謂的 「解釋」 除生添一個上帝外, 也並不構成任何實質意義上的簡化。 更重要的是, 這種 「簡化」 缺乏人們對科學的一個很基本的期盼, 那就是要能夠預言未知或未來的現象。 僅限於對已知及已經發生過的現象進行羅列、 歸納或整理, 哪怕做得很到位, 也更接近於歷史而不是科學。
那麼, 對自然現象什麼樣的理解能夠構成實質意義上的簡化, 並且具有科學所必須具有的預言能力呢? 是以邏輯推理為依據的理解。 把科學的理論框架建立在邏輯推理之上是其力量的重要源泉, 也是科學有別於宗教的一個極其本質的特徵。 在一個科學理論中, 從基本原理到對現象的解釋, 是以邏輯推理的方式來銜接的。 由於——如前所述——邏輯推理的有效性是一個近乎於先驗的基本事實, 我相信人類遠在意識到 「邏輯」 這個概念之前, 就已經在本能地運用著初等的邏輯推理了。 邏輯推理具有極大的延展性和客觀性。 從一個科學理論的基本假設出發, 運用邏輯推理可以衍生出近乎於無限的推論, 而且這些推論是以非常確鑿並且獨立於個人意志的方式存在著的。 一個科學理論一旦提出, 就以一種嚴謹而謙虛的方式存在於學術界。 任何人都有權對它的基本假定和邏輯推論進行檢驗。 任何一個那樣的檢驗如果得出明確的否定結果, 就意味著理論被推翻, 或者其局限性被發現。 科學理論的這一特徵被科學哲學家波普爾 (Karl Popper, 1902-1994) 提升到了一個很核心的地位。 波普爾寫過許多大部頭的書, 其中一個基本的觀點, 就是認為一個理論成為科學理論的必要條件是這個理論具有可證偽性 (falsifiability)。 也就是說一個理論要成為科學理論, 必須明確地提出在何種情形下自己可以被推翻。 這一點初看起來很出人意表, 因為通常人們在思考科學理論時, 往往是從證明而不是證偽的角度去考慮的。 但細想一下其實卻不難理解, 因為一個科學理論的推論是無窮盡的, 再多的實驗也只能加強它的可信性而無法證明它的正確性。 相反, 由於科學理論有著明晰的邏輯結構, 要推翻它卻只要有一個確鑿的反例就可以了。
人性有弱點, 科學家是人, 因而也不例外。 疏忽、 偏見, 甚至蓄意的偽造都有可能帶來謬誤。 科學之所以能夠在探索自然的漫長征途中去蕪存菁, 獲得卓越的發展, 正是得益於科學理論嚴密的邏輯性和科學界這種公正、 謙虛和理性的態度, 這是人類智慧的驕傲[注三]。
綜上所述, 科學的目的可以大致地敘述為: 科學尋求的是對自然現象邏輯上最簡單的描述。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