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期權答辯

期權答辯

發布時間: 2021-03-28 08:42:08

㈠ 請教達人!!!論文答辯,關於國企高管的年薪制

這個問題我建議分情況來處理。

如果你期望能夠對答辯有個心理准備和提前准備,請看第一部分。
如果你期望能夠順利通過,請看完第一部分後繼續看第二部分。
如果你想回答的漂亮,請看完第二部分後繼續看第三部分。
---------------------------------------------------------
第一部分:如何准備和應對答辯

一、如果你處於優勢,即你的論文寫的很棒,哪么按照下面回答方式1)回答;
二、但是我根據你的描述,估計你可能是MBA學生,你的論文相比較普通研究生或博士生的論文,實用性大於專業性(也就是學術嚴謹程度不足,肯定有漏洞或不足),不一定處於優勢,那麼你按照2)來准備。

回答方式:
1)你寫的是什麼就回答什麼啊,老師的提問肯定也脫不開你的論文。你應該以強勢的態度介紹你的總體思路和方法,不要把導師引到細節上去。
2)如果你們的答辯導師非常認真,答辯也很認真(具體是否如此你可以打聽一下師兄師姐,判斷一下每個導師提前看過多少你的論文,答辯學生每人多長時間),哪么他們主要問你的論文的技術路線,你要准備技術路線或思路、方法等問題;
反之,如果你的答辯導師都很忙,每個學生答辯的時間僅僅有10分鍾,導師多數會問你的論文的細節,你要准備細節,不要出現太多的低級錯誤。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文章不是有什麼大的硬傷,一般都會通過,因為導師抓住的都是你的小把柄,不至於推翻或否定你的論文。
-------------------------------------------------------------------
第二部分:如何成功通過答辯

上面是給你的回答策略,不是成功通過答辯的策略。成功的策略首先是論文不要太爛,一般性即可,其次不要和老師關系弄臭,包括導師和答辯老師,第三是如果老師提了很多問題,能回答就回答,回答不了就承認,然後說我下去了再完善修改,特別是那種格式啊、符號啊這些小問題,千萬不要和老師爭。這是成功通過答辯的訣竅。

------------------------------------------------------------
第三部分:如何出色答辯

1)我覺得你的論文的題目有點大,所以不好回答。具體是關於「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年薪制」的什麼呢?這個問題考慮清楚就比較好回答了。一般而言,題目越小越好回答,原因在於:題目越小,變動的邊界條件越少,假設條件越清楚,而在你和答辯導師之間,信息不對稱優勢越來越明顯,關於一個細小的問題你是精心准備的,而導師們不一定能夠關注到。
2)我覺得您還可以把年薪制放在高管薪酬大環境下考慮。引入年薪制的目的是解決什麼問題?假設是為了降低委託代理成本。哪么為什麼年薪制能夠降低委託代理成本?如何加強這種作用?它有什麼副作用?怎麼樣降低副作用?年薪制的作用還有什麼替代工具?假如說是期權,那麼他和期權的優劣比較如何?
3)如果上述問題你覺得沒有把握,你可以請教兩類人之後進行綜合。一類人是學者型,如教授、博士生,另外一類是實踐操作者,如管理咨詢顧問。前者能夠幫你解決怎麼忽悠,後者往往比前者能更快的給你提供幫助,因為理論是來解釋和指導實踐的,來自實踐的經驗、規律往往並單純的理論要有力的多,俗話說的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教授你就就近找,咨詢顧問你可以聯繫上海齊典企業管理咨詢公司。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㈡ 上證50ETF期權主做市商到底是誰

國泰君安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齊魯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東方證券8家證券公司成為上證50ETF期權的首批做市商。

上交所股票期權做市商制度實行末位淘汰機制,因末位淘汰機制被取消對合約品種做市的做市商可再次提出申請
股票期權即將推出,上證50ETF期權的首批做市商名單也於2月2日出爐。
經上交所組織對相關證券公司進行評選,國泰君安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齊魯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東方證券8家證券公司成為上證50ETF期權的首批做市商。
期權是交易雙方關於遠期買賣權利達成的合約,投資者支付一定的費用買做空或做多的權利。權利買方可以約定的時間、約定的價格以及約定的股票數量與權利賣方發生交易。買方可以棄權,賣方是義務方,要繳納保證金。
值得關注的是,券商成為做市商後,並不意味著從此以後可以高枕無憂。因為根據上交所此前發布的《股票期權做市商業務指南》,為進一步促進優勝劣汰,上交所股票期權做市商制度實行末位淘汰機制。
具體看,就是在單個合約品種做市情況年度評價排名(做市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做市期間評價指標的月平均值乘以12,得出年度評價指標值)中處於末位20%(按四捨五入取整)的做市商,將失去繼續承擔對該合約品種做市的資格。因末位淘汰機制被取消對合約品種做市的做市商,可再次向上交所提出申請。申請程序和條件視同再次申請。
此次入圍的8家券商也是從眾多券商中挑選出來的。據記者了解,此前有15家券商收到了上交所下發的答辯通知。根據通知,參加專業評價的券商人員包括但不限於股票期權做市業務團隊負責人、做市業務團隊風控人員、交易人員、技術人員和公司層面風控人員。

㈢ 如果你的論文題目是"如何提高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有效性"那麼在為時10分鍾的答辯時,應如何答啊

作者: 巴曙松 摘要 本文認為,在影響國有銀行經營效率的眾多因素中,國有銀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結構的問題已經成為最為關鍵性的因素之一,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金融市場開放時,國有銀行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並不僅僅表現為金融市場上的經營活動的競爭,治理結構方面的競爭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本文將公司治理結構的一般理論應用到對國有銀行的分析中,在比較了不同模式的治理結構之後,提出了國有銀行治理結構有效性的基本標准,進而結合國有銀行的經營現狀,分析了國有銀行治理結構有效性低下的主要表現和原因,探討了國有銀行上市對治理結構的影響,最後結合國有銀行的現實狀況提出了提高國有銀行治理結構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在中國金融體系中,占據支配性地位的國有銀行的經營效率,不僅在微觀上影響到國有銀行體系經營狀況和市場競爭力,而且還在宏觀上影響到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經濟增長的質量。在影響國有銀行經營效率的眾多因素中,國有銀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結構的問題已經成為最為關鍵性的因素之一。事實上,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金融市場開放時,國有銀行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並不僅僅表現為金融市場上的經營活動的競爭,治理結構方面的競爭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能否建立有效的國有銀行治理結構,應當成為當前國有銀行改革的根本出發點之一。 一 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界定 近年來,由於全球范圍內經濟轉軌和國際競爭的客觀要求,包括銀行治理結構在內的公司治理問題的研究已經越來越成為國際經濟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對於轉軌經濟來說,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的微觀基礎;而國際經濟競爭的加劇,也促使各國從提高的國際企業競爭力出發來研究不同類型的治理結構及其利弊(其中又被大致劃分為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兩種)。為此,不少國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如英國於1992年成立了Cadbury委員會,歐洲在近年成立了"歐洲公司治理聯盟"(European Corporate Governance Network),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也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和委員會,這些機構都各自或共同對公司治理進行了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探討,並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則和政策建議。 由於公司治理結構涉及到眾多的利益主體、同時也受到政治、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因而對於公司治理結構內涵與實質的界定也存在許多差異。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位學者:(1)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學院的柯林·梅耶在他的《市場經濟和過渡經濟的企業治理機制》一文中,將公司治理定義為"公司賴以代表和服務於它的投資者利益的一種組織安排。它包括從公司董事會到執行人員激勵計劃的一切東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隨市場經濟中現代股份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分離而產生?quot;(Mayer,1995)。(2)美國斯坦福大學錢穎一在他的《中國的公司治理改革和融資改革》一文中指出:"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業中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團體——投資者(股東和貸款人)、經理層、職工——之間的關系,並從這種聯盟中實現經濟利益。公司治理結構包括:(a)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權(b)如何監督和評價董事會、經理層和職工(c)如何設計和實施激勵機制。"(青木昌彥、錢穎一,1995)。(3)我國經濟學家吳敬璉在《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中指出:"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是指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行人員即高級管理人員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述三者之間形成一定的制衡關系。通過這一結構,所有者將自己的資產交由公司董事會託管;公司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擁有對高級經理層的聘用、獎懲以及解僱的權利;高級經理層受雇於董事會,組成在董事會領導下的執行機構,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經營企業?quot;(吳敬璉,1994) 因此,立足於上述不同的界定,我們可以將國有銀行的治理結構界定為在國有銀行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前提下,所有者(政府)、董事會和管理人員(經理層)之間的制衡性制度安排。由於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構眾多,因而其上級分支機構對下級分支機構之間的激勵與約束同樣成為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重要內容。進一步說,國有銀行的治理結構包含不同角度的內容:(1)從委託——代理的角度看,國有銀行實際上是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合同網路。由於代理人的行為是理性的、自我利益導向的。因此,需要用制衡機制來對抗潛在的權力濫用,用激勵機制來使董事和經理為股東出力和謀利。(2)從產權的角度看,國有銀行的所有權規定了銀行的邊界,是控制公司權利的基礎。這些權利包括提名和選舉為投資者利益管理銀行的董事的權利;要求董事就企業資源的配置做出決策並給出解釋的權利;任命獨立審計師檢驗公司帳務的准確性即對董事的報告和賬目提出質疑的權利等等。而對於公司資產運作和日常經營的控制權,則分別授予董事會和經理層掌握。(3)從利益主體的潛在沖突角度看,國有銀行的治理結構則是處理和協調與國有銀行相關的利益主體在國有銀行運行中存在的沖突和矛盾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無論是從委託-代理角度、產權角度還是利益主體的潛在沖突角度,國有銀行的治理結構所要回答的問題都包括採用什麼樣的企業制度最有利於降低委託代理的成本,促使企業最有效地運行,保護投資者和相關利益者的利益在國有銀行中得到協調。亞當·斯密在"國富?quot;中就指出,受雇管理企業的經理在工作時一般不會象業主那麼盡心盡力。1932年,愛德夫·伯利(Adolph Berle)和嘉得納·米恩斯(Gardiner Means)對企業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後產生的"委託人"(投資者)和"代理人"(經理層)之間的利益背離作了經濟學的分析,奠定了"代理人行為"的理論基礎。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利益背離和信息成本過高而導致的監控不完全,國有銀行的經理層所作的管理決策就可能偏離投資者的利益。例如,一般來說投資者比較注重投資利潤最大化,而經理層往往追求企業規模的最大化,因為銀行的規模本身會給經理層帶來權力和地位。與此相比更為有害的是代理人的監守自盜現象,在銀行管理上表現為各種侵蝕委託人利益的"代理人行為"。例如,一些銀行經理層運用其能夠支配的銀行資源違規發放貸款、牟取個人或者局部利益等。 二 國有銀行治理結構有效性的提出 (一)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治理結構的有效性的比較 從全球范圍看,企業的治理結構有兩種典型的模式。一種是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的英美法系型法人治理結構和以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型法人治理結構。一些學者將英、美模式稱為"保持距離型"(arm's-length)融資模式,或市場型的治理結構;而將德、日模式稱為"控制導向型"(control-oriented)融資模式,或管理型的治理結構。不同治理結構的形成有其不同的歷史的、法律的甚至是哲學上的背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公司財產所有者與法人所有者之間的權力分立與制衡機制。大體上說,這兩種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區別在於,(1)主要由於英國美國的股市比較發達,企業資產結構中股市的地位舉足輕重,因而英美法系的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賴於公司外部市場的力量,更強調股市的流動性(liquidity),而且由於公司擁有眾多的小投資者,但小股東們對經理層的影響力較弱;於是,這種模式比較強調保護少數股東的利益,要求公司財務數據充分公開,增強透明度,禁止內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場監督經理。兼並、收購等公司控制市場(corporate-control market)在這種模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日本和德國等大陸法系的公司治理則由於企業資本主要來自於占據支配地位的銀行和財團,因而更多地依靠債務約束和經營者的"團隊精神"以及法人股東在公司非正常狀態下的控制力 。投資者(主要是銀行,或與公司有商業關系的其他持股公司)持有大比例的股份,他們與經理層保持長期關系,並對經理實施直接監督。由於股權集中於幾個大股東手中,他們有足夠的動力,也有足夠的能力對經理層實施監督和控制。 由此可見, 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是在不同的法律制度環境,和對金融管制上的差異等因素下分別形成的,可以說是各有特點,其與各國的宏觀環境(包括法律體系、金融結構、文化傳統等)相適應,很難簡單地區分孰優孰劣。從國際經濟界的動向看,在八十年代,國際經濟界對日、德體制比較推崇,認為這種銀行和企業集團控股方式有利於鼓勵企業著眼於長期發展;而英美以股市為主的資本市場則容易導致經理層因為關注短期的市場壓力而採取短期行為,可能為了眼前的投資回報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美國經濟對日、德經濟相對優勢地位的上升,認為美國體制更優越的觀點漸漸佔了上風,其重要看法是英美體制更強調保護投資者,股市發育比較完全,融資成本低,能夠有效地推動企業之間的重組,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客觀地說,上述兩種治理結構在不同國家、不同的環境下均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各自國家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從全球范圍看,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往往表現為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很多時候常常表現為治理結構之間的競爭。如果說在原來經濟全球化程度不高的條件下,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可以並行存在並各自發揮效果的話,那麼,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兩種模式的不斷互動,這兩種模式開始不斷融合,主要表現為這兩種模式開始吸收其他模式的優點,以進一步提高治理結構的有效性。 具體來說,英美模式中,機構投資者開始成為主導性的投資者,並且更為積極地參與公司事務(activism),監督公司管理層。事實上,過去幾十年來,美國資本市場的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各種機構投資者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機構投資者在美國企業資產中所佔比重已經從1950年的6.1%上升到1996年的48.8% 。同時,德、日模式中來自外部的監督也在增強,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穩步發展,交叉持股雖然不會迅速減少,但信息披露在不斷增強;特別是九十年代初日本和德國的經濟衰退,促使人們反思交叉持股等治理結構的弱點,著力彌補德日模式的關鍵性缺陷—缺乏可競爭性(contestability),許多大型公司也開始公開上市,小股東也開始要求更多的權利。 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融合趨勢,促使我們進一步探討當前經濟界所共同承認的有效的治理結構的基本特徵,以作為我們分析國有銀行治理結構有效性時作為參考。 (二)從兩種模式的治理結構的融合趨勢看有效的治理結構的特點 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融合,顯示出企業界已經開始認同一些有效的治理結構的基本特徵。理論上說,所謂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就是指公司治理結構如何通過特定的制度安排有效地解決委託代理的問題、協調不同利益主體的關系、進而促進企業效率的提高。綜合考察當前國際經濟界的分析,我們認為,有效的治理結構應當具備一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首先,有效的治理結構應當以清晰的產權界定為基礎。只有明確了所有者,明確了清晰的產權邊界,整個治理結構的建立才有了根本的基礎。如果說在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分析中,這並不成為一個問題的話,那麼,在探討中國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問題時,這應當成為我們分析的起點。事實上,這也是許多研究人員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隨後的分析可以看出,沒有清晰的產權界定,就難以有足夠的激勵進行經理層的選擇,也就難以建立對經理層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其次,有效的治理結構應當使所有者擁有選擇和監督代理人的權威。現代企業理論認為,由於企業的所有者才是最根本和最終的企業經營的風險承擔者,在明確了所有者之後,也只有他們才有足夠的激勵去選擇好的經理層、解僱差的經理及監督經理的表現。由於經理層的選擇是由所有者按照自身確定的標准進行的,因而所有者的產權界定是否清晰,是否以盈利為導向(或者確定了其他的目標),直接影響到代理人的選擇和監督過程。 第三,有效的治理結構必須使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應盡可能對應。Frank Knight(1921)可能是最早提出"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二者必須對應"這一觀點的。最近,Harris和Raviv(1989)也指出,剩餘索取權應當與控制權(投票權)對應,因為否則的話,"廉價投票權"會使得不稱職經理更有可能控制企業。這里,"廉價投票權"指對結果不負責任的投票權。Dewatripont和Tirole(1994)認為剩餘索取權是使擁有控制權的人採取恰當行動的激勵機制。因此,促使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的盡可能對應,就是指擁有剩餘索取權和承擔風險的人應擁有剩餘控制權;同時,擁有剩餘控制權的人則應承擔風險。在公司治理結構層次上,剩餘索取權主要表現為其擁有者在收益分配序列上是最後的索取者,也是風險承擔者;剩餘控制權主要表現為投票權,也就是擁有合同中沒有說明的事情的決策權。如果擁有剩餘控制權的人沒有剩餘索取權,則其手中的剩餘控制權就將"廉價投票權","廉價投票權"必然會使所有者對於經理層的控制缺乏效率,也可能使不稱職的經理層更易於在這種治理結構的牟取生存空間。如果要使擁有剩餘控制權的人嚴格、有效地行使投票權,讓其同時擁有剩餘索取權是最好的約束、激勵手段。客觀地說,在以委託代理制為本質特徵的現代企業中,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常常是不可能完全對應的,其間的差異就反映了委託代理活動的成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二者直接的差異愈小,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就愈低。 第四,有效的治理結構應當根據業績動態確定經理層的收入水平。換言之,經理層的收入不應當是固定合同支付的,如果經理層在企業中的所有收入是期初就固定了的工資、獎金、福利等而不受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即經理不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則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保證經理會努力工作的。因此,為了提高經理層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應使經理的收入與企業的業績成一種正比關系。正如上文所述,經理作為企業的經營成員,他對企業的經營決策擁?quot;自然"的控制,從而在給定經理行為難以監督和不能寫入合同時,他必須有剩餘分享權以促使其努力工作。同時,為了促使經理提高企業的長期生產能力而不僅僅是提高總銷售收入和短期利潤,在公司上市的狀況下,經理的報酬應當與公司股票價格密切相關。從國外的情況看,經常採用的方法是讓作為企業內部人的經理持有一定的股份,成為內部股東,因為這樣可以使得經理的利益和外部股東的利益更好地一致起來;同時,為防範經理行為短期化,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應該將經理的相當一部分收入期權化。 第五,有效的治理結構應當在清晰的制度框架下給予代理人以充分的自主權。在建立了清晰的經營管理目標和激勵約束機制、監督評估機制後,所有者應當給予代理人以較大的自主權,以應對市場的迅速波動和市場條件的快速變化。 第六,有效的治理結構應當促使企業所有權在多元化的基礎上的適度集中。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中的重要內容,股權結構的安排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所有者對代理人的監控效率和所有者的權益能否得到保護。首先應當強調的是,股權的單一化不可能形成監督制約關系,股權的適度多元化是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在此基礎上,從實際企業運行看,當股權比較集中在少數投資者手中時(集中的形式有多種,如大股東、收購、大債權人等),由於佔有企業利益的大部分 ,這些大投資者較股權過分分散在眾多小投資者手中時更有動力和能力搜搜集企業經營信息和監控代理人,在有關決定上更容易採取一致行動;同時大投資者有足夠多的投票權對代理人施加壓力甚至通過經理市場和購並市場來罷免代理人。換言之,大股東們是通過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對企業資產的足夠控制來解決代理問題的。類似地,將大額現金要求權和干預企業主要決策的能力聯系在一起,大債權人通過他們的相機控制權可以比小債權人更有效地約束經理。但是,股權過分集中卻會導致這樣一個負面效果,那就是大股東很可能會利用手中擁有絕對優勢的投票權來為謀取自身利益時而侵害小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nbs p; 第七,有效的治理結構應當具備對企業經營狀況變動的開放性和適應性。換言之,有效的治理結構能夠根據企業的不同經營狀況實施不同的控制權,也就是說,不同狀態下企業應當有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這是因為在一個合同不完全的世界裡,只有根據企業的不同狀態調整控制結構,才能使經營者和資本所有者的利益達到最好的一致。進一步看,由於合同的不完全性,僅僅基於企業業績的貨幣激勵並不能有效地約束經理,應當讓外部人擁有企業的控制權,他們可以根據企業業績的好壞來採取相應的決策;同時也應當讓外部人擁有企業的證券以激勵其適度干預企業。不過,外部人的干預應當是根據企業狀況進行的,當企業業績優良時,外部人應當較少干預企業事務以作為對經理的獎勵,而業績欠佳時,外部人應當加強對企業的干預以作為對經理的懲罰。另外,在一般情況下,當企業業績優良時,股東應當擁有對企業的控制權;當企業處境艱難時,債權人應當擁有對企業的控制權,因為在干預企業方面股東比債權人更為消極被動,更為心慈手軟。 因此,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應當是在明晰的產權邊界的基礎上由所有者選擇和監督代理人,同時使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應盡可能對應;在確定經理層的收入水平時根據業績動態進行調整,並且要在清晰的制度框架下給予代理人以充分的自主權以適應市場的快速調整。另外,有效的治理結構應當具備對企業經營狀況變動的開放性和適應性。只有具備了這些方面的條件,企業的治理結構才可以說是有效的,否則就必然是無效或低效的。 (三)國有銀行在治理結構上存在的缺陷 在比較了當前國際經濟界主要的治理結構模式、並由此歸結出有效的治理結構的特徵後,反觀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現狀,我們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出國有銀行在治理結構上存在的一系列缺陷。目前,這些缺陷已經越來越顯著地影響到國有銀行的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首先,如同所有國有企業一樣,國有銀行的產權主體是虛置的。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傳統的國有產權制度一直未能真正解決的一個問題,具體而言,就是應該由誰完全代表國家作為國有財產的真正所有者行使國家財產的所有權,並真正承擔起國家財產所有權的所有者責任;由誰在獲得了國家財產所有權所相對應的收益的同時,承擔起國家財產所有權所可能相對應的損失。在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格化的產權主體象真正的財產所有者那樣,既有巨大的內在動力,又有巨大的內在壓力來關心國家財產權的所有者收益,任何錶層化的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銀行的改革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的產權虛置問題。從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角度看,產權虛置直接導致了國有銀行治理結構有效性的低下。因為國有銀行缺乏一個人格化的產權主體來行使完整意義上的所有權,就難以有足夠的激勵根據市場化盈利經營的要求進行合格的經理層的選擇和監督,也就難以建立對經理層的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由於缺乏一個人格化的產權主體,經理層必然獲得事實上的對國有銀行龐大資源的支配權,形"內部人控制"的格局;同時,政府也可以十分方便地以行政干預等非市場化、非透明地方式影響銀行的經營行為。 其次,國有銀行對於代理人(不同層次的經營機構中的經理人員)的選擇由於缺乏人格化的產權主體,而基本上採用行政化的幹部考核運用制度。在代理人的選擇過程中,由於缺乏足夠的市場激勵和約束,並不能保障國有產權在國有銀行內部的代表有足夠的激勵去選擇好的經理層、解僱差的經理及監督經理的表現。由於經理層的選擇是由所有者代表按照自身確定的標准進行的,因而,如果國家對國有銀行經理層、以及國有銀行上級行對於下級分支機構確定的代理人選擇目標不是以盈利和經營業績為主要導向的,那麼,由此決定的國有銀行經理層的選擇和運用必然是非市場化的、低效率的。 第三,國有銀行內部的權利配置結構中,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在很大程度上是錯位的,在當前國有銀行的激勵約束機制下,主要表現在國有銀行內部擁有剩餘控制權(也就是對國有銀行資源使用的投票權、支配權、決策權)的經理層基本上沒有剩餘索取權,於是,國有銀行內部不同層次的經理層掌握的剩餘控制權就成為企業理論中所界定的"廉價投票權"。國有銀行內部"廉價投票權"比較普遍的存在,使所有者對於經理層、上級經理層對下級經理層的控制效率難以明顯提高,也可能使不稱職的經理層更易於在這種治理結構的牟取生存空間。 第四,國有銀行經理層的收入水平基本上是事前固定的,與業績水平的相關程度並不明顯。由於經理層無需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則很難保證在這種激勵機制下經理層會努力工作。由於國有銀行沒有上市的股票價格可供參考,因而即使要在一定程度上根據業績水平確定經理層的收入,也很難尋找到一個有效的指標。 第五,國有銀行的代理人的經營自主權在不同領域存在較大差異。從總體上說,國有銀行的經理層作為內部人,事實上控制了國有銀行的主要資源,但是由於國家作為所有者對於國有銀行經理層經營管理狀況的而擔憂,國家不同部門經常以不同方式對銀行的經營行為進行影響,因而在國有銀行代理人的經營自主權方面存在相當大的灰色地帶和迴旋的餘地,人為調整的空間相對比較大。 第六,國有銀行在股權結構方面的問題,首先應當是推進股權的適度多元化的問題,通過股權的多元化促進產權邊界的清晰、引入有豐富管理經營的戰略機構投資者。 第七,國有銀行的治理結構還比較缺乏對銀行經營狀況變動的開放性和適應性。首先,國家不同部門對於銀行的經營分別採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這些控制措施並不會隨銀行經營狀況的變動而明顯變化。其次,由於近年來銀行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逐步暴露,在基本上沒有對產權結構進行大幅調整的前提下,政府基本上採用的是加強監控的措施,如派出監事會等等,這種強化監控的措施一般都是單向的,是試圖通過監事會代表國家作為外部人對國有銀行的經營進行監控。其間的一個制度性問題是,監事會等外部派駐機構同樣存在一個建立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的問題,即如何設計一套適當的適度安排,使這些代表國家的個人有足夠的激勵站在國家的利益角度動態地對國有銀行的經營行為進行監控,並提出改進措施。 三 國有銀行上市與治理結構有效性的提高 關於國有銀行上市的問題,近期開始引起廣泛的關注。經濟界在期望通過國有銀行上市來補充國有銀行資本金的同時,也希望通過上市來提高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有效性。 我們認為,國有銀行上市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有效性;但是,受到一系列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國有銀行在上市後如果不注重治理結構的有效性,那麼,國有銀行上市之後可能會面臨中國股市上的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在治理結構上面臨的同樣的困境。從國際金融市場看,東南亞國家許多銀行在上市以後,依然保持了家族式的經營方式和非市場化的、低效率的治理結構,因而在1997年的東南亞貨幣危機中依然不堪一擊。 根據我們的分析框架,我們認為,國有銀行上市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國有銀行治理結構的有效性: 1 國有銀行上市後在對經理層的選擇與監督方面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運用市場化的標准進行; 2 國有銀行上市後可以通過特定的制度設計(如認股權等等),促使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的盡可能對稱,重點解決國有銀行內部大量存在的"廉價投票權"的問題。 3 國有銀行的上市,引入了新的投資者和外部的監督,能夠從市場的角度增大對國有銀行改善經營管理的壓力。 4國有銀行上市後,將有條件打破經理層的收入水平與業績水平基本不掛鉤的狀況,國有銀行在建立激勵機制方面的自主權有所加大。 5 國有銀行上市後,能夠引入現代企業制度所需要的制度框架(主要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等),為進一步提高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 不過,根據目前的政策趨勢看,即使國有銀行上市後,依然會保持國家的絕對控股,同時,在對國有銀行的管理上依然會保留相當明顯的行政干預色彩,國有股產權虛置的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經理層的選擇和監控等方面的問題會繼續存在,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 我們可以從當前中國股市上的國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狀況,預測國有銀行在國家絕對控股條件下的治理結構。實際上,當前中國的上市公司絕大部分都脫胎於傳統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在股份制改造、上市的過程中,雖然企業經營有了一定壓力,管理、業績有所提高,但仍舊帶著舊體制深深的烙印,距離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的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公司、上市企業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募股、上市主要是發揮了股市的籌資功能,解決了企業資金緊缺的燃眉之急,而至關重要的企業內部機制改革則還遠未完成。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司治理結構是藉以處理公司中的各種合約、協調和規范公司中各利益主體之關系的一種制度安排 。在這種制度安排中,建立在清晰的產權邊界的基礎上的股權結構決定了股東結構和股東大會,進而決定了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組成,在這個委託代理的鏈條中,在不同股權結構背景下的委託人或委託人代表對代理人的監控能力和積極性是不同的,因為不同的委託人或委託人代表辦私有資本者與政府官員,對代理人行為承擔的風險和從中獲取的收益是不一樣的。因此,只有產權邊界清晰、股權結構合理,才可能形成有效的治理結構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 ,由於這些國家控股的、從國有企業改組而來的上市公司的股權

㈣ 債券與利率風險~別業論文參考

好辦。
債券市場現狀建議你去www.CHINABOND.COM.CN這個網站,裡面有N多國內債券市場的信息,從成交到收益率到託管總量,數據不要太多;剩下的問題,你隨便找一本有關債券的書,看看就知道了,比如債券利率風險度量,一般就是用久期了,所謂的債券的利率價格彈性,你看看債券定價公式就知道了。
推薦一本入門級的讀物,叫做《固定收益證券手冊》,一老外寫的,基本上你想問的東東都在裡面了,也比較清楚了。
另外要注意啊,看你的提問主要是寫債券的,怎麼總是什麼「證券市場」的內容,證券市場涵蓋可就廣泛了,從股票到債券到期貨期權,啥都有,先界定清楚概念 和范圍啊,尤其是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

㈤ 我會計二學歷要交畢業論文答辯的題目,不知道什麼好寫啊

畢業論文代筆寫包答辯通過,1、×××市企業創新財務效果分析與評價
2、企業社會責任強化與財務報告信息列報實證研究
3、行政事單位集中核算現狀調查與效果分析
4、×××企業(或公司)稅收籌劃探討
5、投資活動中的稅收籌劃相關問題研究
6、稅務籌劃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應用探討
7、×××公司(企業)存貨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
8、×××機械製造業作業成本法應用問題研究
9、×××企業財務現狀分析及解決對策探討
10、論成本領先戰略在企業中的實施
11、會計實踐教育創新模式探討
12、×××企業(或公司)財務管理制度存在問題研究
13、xxx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研究
14、xxx企業銷售成本控制的研究
15、xxx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16、xxx公司財務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7、xxx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8、xxx公司財務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9、xxx公司應收賬款管理
20、xxx公司其他應收款管理
21、xxx公司內部制度披露信息的效益與成本研究
22、xxx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動因研究
23、xxx公司內部控制環境研究
24、xxx公司基於價值鏈管理的內部控制及目標定位
25、我國民營科技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6、企業資產重組研究
27、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
28、強化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研究
29現代企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30、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及其應用研究
31、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32、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會計安全控制研究
33、中小企業破產兼並的財務問題研究
34、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測與預警
35、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問題研究
36、論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
37、論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
38、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39、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之異同
40、財務的分層管理探討
41、對我國財務會計基礎理論內容及構成的設想
42、建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資源配置制度
43、財務主管委派制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
44、分離財務與會計工作 加強財務管理
45、淺析往來帳項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
46、論杠桿原理在財務管理中運用
47、「零存貨」模式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48、貨幣時間價值在財務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49、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思
50、市場競爭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研究
51、市場經濟與財務管理運行機制
52、論核心競爭力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53、財務管理環境變化對現代財務管理的影響
54、稅費改革後農村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55、所得稅制下的財務管理分析
56、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探析
57、論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
58、淺談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
59、財務預算管理與企業管理創新
60、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面臨兩大問題
61、民營企業家族制的財務管理問題探討
62、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63、論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64、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65、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運行機制研究
66、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67、企業/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68、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創新
69、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問題研究
70、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初探
71、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72、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73、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4、淺談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
75、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76、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
77、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戰略
78、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管理目標
79、公司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關系研究
80、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關系研究
81、論財務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 論中小企業發展的財務對策
2. 淺議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防範對策
3. 試論如何改進企業的現金流管理質量
4. 企業財務風險防範措施研究
5.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6. 企業采購的風險控制探討
7. 論網路時代的財務管理
8.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淺析
9. 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的弊端與對策
10. 芻議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內外因素
11. 全面預算管理在玉柴股份的實踐
12. 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析陷阱
13. 提高財務報告質量:認真履行社會責任
14. 如何加強企業資金管理
15. 應收賬款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
16. 淺談應收賬款運作與管理
17. 強化企業財務管理 提升企業競爭力
18. 淺探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比較與選擇
19. 企業項目研發經費的核算與財務管理的探討
20. 淺談現金流量表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21. 公允價值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分析
22.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優化
23. 論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24. 財務分析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25. 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及成因分析
26. 淺論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
27. 國企財務監管理念需與時俱進
28. 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29.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
30.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
31. 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形成機制的探討
32. 淺析在建工程的財務管理
33. 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4. 論我國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管理措施
35. 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分析與對策
36. 我國高校負債風險的成因及化解策略
37. 經營者股權激勵的本質及其啟示
38. 財務報表分析局限性研究
39.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探討
40. 從財務角度看沃爾瑪的經營戰略
41. 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42. 企業資本結構與競爭戰略關系的分析
43. 淺談如何有效控制企業財務風險
44. 企業資金管理的現狀和發展途徑
45. 財務管理在中小企業中的作用
46. 當前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7. ERP系統在企業財務管理和業務流程管理中的應用
48.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49. 現行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及策略
50. ERP系統及對財務管理創新模式的影響
51.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52. 通貨膨脹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及對策
53. 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缺陷及解決對策
54. 試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應堅持的理念
55. 發揮財務管理在提升企業價值中的作用
56.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從利潤到價值的飛躍
57. 論企業管理的人性化制度
58. 網路會計——財務革命的新起點
59. 淺議e時代集團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財務管理
60. 網路財務—E時代財務管理新方式
61. 現行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及策略
62. 淺談應收賬款的管控策略
63. 試論企業成本控制
64. 新經濟環境下存貨計劃成本核算方法的優越性
65. 淺談應收賬款風險的成因及其控制
66. 成本控制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
67. 如何對公司的應收款項進行分析
68. 如何改進成本管理
69. 如何加強小企業財務管理
70.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71. 財務管理創造企業價值的三個途徑
72. 淺談企業財務的風險管理
73. 財務管理在國有企業中的弊病及對策
74. 企業應收賬款問題的形成與解決對策
75. 淺議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範
76. 對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幾個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77. 新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
78. 企業控制存貨成本的財務管理技術
79.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探析
80.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特點分析
81. 對網路時代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系統局限性的探討
82. 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83. 論企業財務風險與防範
84. 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對策
85. 旅遊飯店財務風險及管理對策探析
86. 改進管理 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87. 淺論企業現金流量的財務分析
88. 淺談ERP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
89. 我國財務軟體發展趨勢的探討
90.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失效的影響因素初探
91. 關於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的探討
92. 我國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分析
93. 芻議企業銷售財務管理
94. 試述加強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
95.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96.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之我見
97. 票據業務風險的成因及防範對策
98. 現金流量表及其相關信息的利用
99. 加強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思考
100. 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01. 企業未來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
102. 資金控制管理模式的選擇與應用
103. 強化財務管理與控制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104. 建立連鎖店財務的思考
105.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探討
106.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107. 我國民間資本財務管理及制度建設
108.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盤活銀行不良資產
109. 論稅收籌劃與財務管理
110. 論現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
111.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新思考
112. 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正確理財觀
113. 論企業應收帳款管理中的風險控制
114. 試論財務杠桿及企業籌資效益
115. 現金流量表分析指標體系研究
116. 從利率風險談我國商業銀行內部資金管理
117. 如何運用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
118. 應收賬款管理的新視角——企業財務與法律的有效融合
119. 財務管理如何運用謹慎性原則
120. 著力化解壞賬風險
121. 如何正確的評價投資回報
122. 籌資風險成因分析及防範
123. 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
124. 淺談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
125. 捕捉財務危機的早期信號
126. 怎樣利用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財務狀況
127. 美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體制的特點及啟示
128. 淺談公司內部財務監督體系的構建
129. 會計計量、公允價值與現值
130. 全面預算管理在我國酒店中的應用研究
131. 淺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132. 淺析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範與控制
133. 淺談財務成本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34. 淺析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及防範
135. 淺談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及其控制
136. 淺談預算管理中的難點與對策
137. 南方香江全面預算管理應用案例
138. 全面預算管理與ERP的有機結合
139. 基於預算管理為中心的高校資產管理新思路
140. 上海大眾滾動預算的編制
141. 加強煤炭企業財務預算管理的幾點建議
142. 推行成本費用「兩精」管理 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
143. 企業多元化投資風險分析與風險防範
144. 淺議施工企業風險及防範措施
145. 樓市:人生最安全的投資
146. 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理財
147. 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風險分析與控制研究
148. 中聯重科並購危情
149. 教育培訓業投資攻略 最具投資價值細分領域解析
150. 研究房地產泡沫識別方法
151. 簡析民營企業的融資管理
152. 淺析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之對策
153. 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54.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155.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
156.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設想
157. 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158. 論現代企業股權融資的若干思考
159.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對策
160. 浙江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機制和對策研究
161. 完善運營機制 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
162.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思考
163. 企業應如何加強現金管理
164. 如何解決企業流動資金緊張
165. 負債結構的優化之道
166. 加強企業信用銷售風險管理
167. 金蝶軟體科技公司的融資之路
168. 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對策的分析
169. 試論穩健性原則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
170.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範與控制策略分析
171. 公允價值計量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72.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73. 淺議現金流量表的財務數據分析
174. 小議民營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範
175. 淺析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的危害
176. 我國物流類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177. 杜邦財務分析法及應用實例
178. 美國西南航如何成功實施低成本戰略
179. 企業績效評價的利器-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180. 負債融資、償債能力與籌資風險分析
181. 現金流量表與企業財務狀況分析
182. 企業資金管理重點與控制分析
183. 淺議無形資產投資決策分析
184. 試論穩健性原則在財務分析中的運用
185. 公司經理的價值取向:賬面盈利還是現金流量
186. 怎樣利用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財務狀況
187. 多元化經營的陷阱——巨人集團失敗的財務分析
188. 凈利潤與現金流量差異原因分析
189. 迪斯尼公司投融資行為分析
190. 淺議會計報表附註對於財務分析的影響
191. 現代電信企業的財務管理
192. 試論我國企業並購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193. 淺析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與防範
194. 淺談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95. 關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196. 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海外上市風險
197. 強化信息對稱才能構建和諧股市
198. 攀鋼:另類上市大戲
199. 上市公司會計造假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200. 關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問題及對策
201. 利用現金流指標透晰上市公司收益質量
202.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20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誠信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204. 淺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問題及防範
205. 對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操縱的思考
206. 上市公司年報真偽辨
207.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8. 淺議出納工作是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
209. 談銷售結算的財務管理
210. 小議財會人員如何適應信息技術環境
211. 財會人員結構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
212. 旅遊飯店實行簽單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3. 淺析信息技術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214. 談校園一卡通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215. 淺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對策
216. 關於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探討
217. 淺議企業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
218. 財務報表舞弊手段簡析
219. 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的關鍵點
220. 應收賬款風險管理探析
221.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研究
222.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研究
223.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常見的問題與對策
224. 談資產管理電算化
225. 中小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分析及防範
226. 如何控制和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227.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
228.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及防範措施
229. 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與防範
230. 淺談ERP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231. 加強成本管理 提高企業效益
232. 企業不良資產現狀成因及對策
233. 加強營運資金管理 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益
234. 淺議民間資本的監管
235. 投資者如何分析現金流量表
236. 中小企業財務激勵約束機制的構建
237. 淺析「一卡通」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238. 淺談謹慎性原則在資產核算中的應用
239. 國美經營價值鏈的財務解析
240. 連鎖企業的成本管理
241. 飯店財產管理制度
242. 淺議網路時代的財務管理
243. 企業負債經營財務問題探討
244. 關於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思考
245. 如何加強中小企業資金管理
246. 企業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247.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248. 西部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管理模式探討
249. 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對策
250. 管理陷阱:企業賒銷是把雙刃劍
251. 華潤集團的財務管理探索
252. 納稅籌劃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253. 出資人如何監控企業財務
254. 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改革與探索
255.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56. 論電子商務時代的財務管理
257. 電子商務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258. 加強連鎖超市的財務管理
259. 試論負債經營風險控制策略
評論(2)|贊同34

搜不知道 |四級採納率29%
擅長:生活常識手機使用電影
按默認排序|按時間排序
其他2條回答

檢舉|2011-03-20 20:25253482101|四級
會計
一、綜合選題
1. 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問題的探討
2. 關於綠色會計理論的探討
3. 關於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探析
4. 關於會計政策的選擇問題探討
5. 關於合並報表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
6. 關於中西方會計准則制定模式的比較
7. 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的探討
8. 關於企業會計政策若干問題的研究
9. 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0. 現金流量表分析與運用的研究
11. 合並會計報表合並理論的比較研究
12. 綠色會計若干問題的原因及探討
13. 關於或有事項若干問題的研究
14. 財務會計報告體系問題的研究
15. 社會責任成本問題研究
16. 企業社會成本問題研究
17. 關於企業合並會計問題研究
18. 新制度經濟學對現代會計的影響分析
19. 中國會計中介商業賄賂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20. 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問題研究
21. 企業年金會計問題研究
22. 關於財務呈報若干問題的研究
23. 對商譽會計的探討
24. 中國會計國際化問題的研究
25. 無形資產會計計量研究
26. 合並理論與方法探討
27. 信息時代會計電算化系統安全管理研究
28. 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問題研究
29. 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動機)(方法)研究
30. 企業改制過程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31. 現代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與企業業績評價
32.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控制機制
33.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研究
34. 債轉股問題研究
35. 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
36. 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37. 企業綜合效績評價指標的研究
38.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的研究
39. 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40. 論責任會計的激勵職能及其實現
41.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42. 財務風險與財務預警系統
43. MBO對財務的影響與信息披露
44. 財務預測管理與創新
45. 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研究
46. 並購融資方式及其風險防範
47. 公司治理評價問題探析
48. 公司治理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49. 上市公司董事會業績評價問題
50. 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評價
51. 基於投資者視角的經營業績評價
52. 基於債權人視角的經營業績評價
53. 內部管理業績評價若干問題
54. 基於戰略的預算管理體系
55. 企業集團戰略與預算管理
56.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57. 資金集中控制模式探討
58.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組織構建探討
59. 如何規避財務活動中的風險
60. 企業籌資方式的比較與選擇
61. 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62. 投資決策方法的比較及運用
63. 財務比率分析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64. 企業股利政策探討
65. 政府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66. 企業並購的財務效應分析
67. 財務控制體系探析
68. 跨國關聯企業產權定價問題研究
專業選題:
1、我國會計理論體系的探討
2、中外會計報告比較及啟示
3、關於我國會計准則體系的研究
4、關於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5、關於人力資源會計若干問題的探討
6、企業會計政策及其選擇問題的探討
7、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比較分析
8、試論會計信息失真及對策
9、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10、中西方會計准則的比較分析
11、合並會計報表基本理論與方法研究
12、試論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徵體系的構建
13、關於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探討
14、試論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
15、關於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的研究
16、關於中國會計法規建設問題的探討
17.高等會計教育改革問題探討
18、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會計監督
19、關於破產清算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20、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
21、試論會計學科體系的構建
22、債務重組會計研究
23、稅務會計問題研究
24、經濟環境與會計計量模式
25、論現代會計的發展趨勢
26、應收賬款風險的衡量與防範
27、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
28、所得稅會計問題研究
29、存貨計價方法比較研究
30、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31、關於金融資產會計的研究
32、新會計准則與國際趨同問題的研究
33、新准則研究和開發費用會計處理的國際趨同以及影響分析
34、商譽及其會計處理的研究
35、會計環境及其對會計理論與實務影響的研究
36、我國會計國際化和科學化的研究
37、會計國際化問題的研究
38、對當前會計目標研究的思考
39、會計要素理論的發展及其對會計確認的影響
40、權責發生制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41、企業現金流量指標與利潤指標的效用比較分析

其他題目:
1、 企業剩餘產生的各生產要素貢獻和分配
2、 國有企業經營者收入問題研究
3、 關於國有企業崗位工資的思考
4、 人力資本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會計學思考
5、 人力資本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可行性研究
6、 我國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現狀及對策
7、 我國民營企業收入分配現狀及對策
8、 企業人力資源的確認、計量與收入分配設計
9、 人力資本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10、 企業薪酬制度改革設計
11、 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製度的創新研究
12、 基於EVA的經營者年薪制
13、 風險型企業收益分配問題研究
14、 期權激勵理論與我國的實踐
15、 企業員工持股會計處理探析
16、 基於按要素分配的科技型企業薪酬制度探討
17、 基於財務視角的企業收益內部分配管理
18、 國有企業內部工資分配製度的選擇與創新
19、 我國股票期權問題研究
20、 企業收益分配製度對企業的效率影響研究
21、 經營者薪酬與企業績效
22、 薪酬激勵與管理者會計行為的選擇
權威機構 中國學術職稱網為您推薦

㈥ 資產減值會計研究論文怎麼答辯

提供一些會計專業論文的寫作方向,供參考。
一、會計方面(含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資產評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範
3.試論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
4.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5.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6.論會計國際化與國家化
7.論穩健原則對中國上市公司的適用性及其實際應用
8.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9.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協調
10.企業破產的若干財務問題
11.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12.論財務報告的改進
13.論企業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16.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17.關於企業合並報表會計問題研究
18.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現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並報表若干理論的探討
22.增值表在我國的應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研究
24.現行財務報告模式面臨的挑戰及改革對策
25.表外籌資會計問題研究
26.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關於資產減值會計的探討
28.盈餘管理研究
29.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
30.網路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31.論綠色會計
32.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33.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責任會計
34.人本主義的管理學思考――人力資源會計若干問題
35.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會計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問題研究
3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會計問題研究
38.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39.戰略成本管理若干問題研究
40.內部結算價格的制定和應用
41.跨國公司轉讓定價問題的探討
42.我國企業集團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43.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
44.試論會計監管
45.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問題研究
46.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評估
4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價值評估
48.企業整體評估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49.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50.《企業會計制度》的創新
51.我國加入WTO後會計面臨的挑戰
52.XX准則的國際比較(例如:中美無形資產准則的比較)
53.新舊債務重組准則比較及對企業的影響
54.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
55.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會計的影響
56.對資產概念的回顧與思考
57.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58.試論會計政策及其選擇
59.對虛擬企業幾個財務會計問題的探討
60.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問題探討
61.兩方實證會計理論及其在我國的運用
二、財務管理方面(含財務管理、管理會計)
1.管理層收購問題探討
2.MBO對財務的影響與信息披露
3.論杠桿收購
4.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5.投資組合理論與財務風險的防範
6.代理人理論與財務監督
7.金融市場與企業籌資
8.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渠道
9.中西方企業融資結構比較
10.論我國的融資租賃
11.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研究
12.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
14.負債經營的有關問題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業並購的財務效應分析
17.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研究
18.知識經濟時代下的企業財務管理
19.現代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
20.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2.中國民營企業融資模式――上市公司並購
23.債轉股問題研究
24.公司財務戰略研究
25.財務公司營運策略研究
26.資本經營若干思考
27.風險投資運作與管理
28.論風險投資的運作機制
29.企業資產重組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30.資產重組的管理會計問題研究
31.企業兼並中的財務決策
32.企業並購的籌資與支付方式選擇研究
33.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權問題的研究
35.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融資問題研究
36.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37.國際稅收籌劃研究
38.企業跨國經營的稅收籌劃問題
39.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
40.XXX稅(例如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
41.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
42.入世對我國稅務會計的影響及展望
43.我國加入WTO後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44.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5.經濟價值增加值(EVA)――企業業績評價新指標
三、審計方面
1.關於CPA信任危機問題的思考
2.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管理體系研究
3.論會計師事務所的全面質量管理
4.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控制研究
5.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6.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發展趨勢研究
7.審計質量控制
8.論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審計
9.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0.論審計重要性與審計風險
11.論審計風險防範
12.論我國的績效審計
13.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審計的影響
14.審計質量與審計責任之間的關系
15.經濟效益審計問題
16.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17.我國電算化審計及對策分析
18.淺議我國的民間審計責任
19.試論審計抽樣
20.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21.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
22.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
四、電算化會計類
1.論電子計算機在審計中的應用
2.電算化系統審計
3.關於會計電算化在企業實施的經驗總結
4.計算機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5.試論會計軟體的發展思路
6.當前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會計電算化軟體和資料庫的介面研究
8.我國會計電算化軟體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
9.中外會計電算化軟體比較研究
10.會計電算化系統中的組織控制問題
11.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問題新特點研究
12.商用電算化軟體開發與實施中的問題探討
13.會計軟體開發中的標准化問題研究
14.我國會計軟體的現狀與發展方向問題研究
15.會計電算化實踐對會計工作的影響與對策
16.我國會計電算化軟體市場中的問題與調查
17.通用帳務處理系統中的會計科目的設計
18.會計軟體開發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戶的探討
19.關於建立管理會計電算化的系統的構想
20.會計電算化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的比較研究
21.會計電算化後的會計崗位設計問題研究
22.關於我國會計電算化理論體系的構想
23.會計電算化軟體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的探討
24.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管理中的應用
25.會計電算化在我省開展的現狀研究
26.關於會計電算化審計中的若干問題的探討
27.會計電算化軟體和資料庫的結合應用
28.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會計電算化理論和實際使用的幾點看法
30.會計電算化和手工系統並行運用的經驗
參考:

㈦ 律師文書寫作技能與範例 怎麼樣

第一編 民事訴訟法律文書
一、一審普通程序用法律文書
(一)授權委託文書
1.公民委託訴訟代理人文書
2.法人委託訴訟代理人文書
(二)當事人身份認定文書
1.法人參加訴訟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
2.其它組織訴訟代表人身份證明書
3.共同訴訟代表人身份證明書
(三)起訴、答辯、反訴和代理文書
1.民事起訴狀
2.民事答辯狀
3.民事反訴狀
(四)第三人參加訴訟申請書
(五)迴避申請書
(六)證據保全和財產保全文書
1.證據保全申請書
2.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
3.訴訟財產保全擔保書
(七)先行執行申請書
(八)撤訴申請書
二、二審程序用法律文書民事上訴狀
三、審判監督程序用法律文書民事申訴狀
四、特別程序用法律文書
1.選民資格案件起訴狀
2.宣告失蹤申請書
3.宣告死亡申請書
4.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申請書
5.認定財產無主申請書
五、督促程序用法律文書支付令申請書
六、公示催告程序用法律文書公示催告申請書
七、執行程序用法律文書執行申請書
八、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用法律文書承認外國法院判決申請書
九、律師代理詞
第二編 刑事訴訟法律文書
一、一審程序用法律文書
1.刑事自訴狀
2.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3.刑事反訴狀
4.刑事答辯狀
二、二審程序用法律文書刑事上訴狀
三、審判監督程序用法律文書刑事申訴書
四、律師代理詞
第三編 行政訴訟法律文書
一、一審程序用法律文書
1.行政起訴狀
2.行政答辯狀
3.行政一審撤訴狀
4.行政二審撤訴狀
二、二審程序用法律文書行政上訴狀
三、審判監督程序用法律文書行政申訴書
四、律師代理詞
第四編 海事訴訟法律文書
一 當事人身份認定文書
1.海事糾紛當事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
2.海事糾紛當事人支付(外匯)能力證明書
二、財產保全文書
1.海事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
2.海事訴前財產保全發還擔保申請書
3.撤回海事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
4.海事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
5.海事訴訟財產保全擔保書
6.扣押船舶復議申請書
7.共同海損扣貨申請書
8.海損事故責任限制申請書
第五編 仲裁法律文書
一、經濟仲裁法律文書
1.仲裁申請書
2.仲裁答辯書
3.仲裁反訴書
4.仲裁復議申請書
5.申請執行書
二、勞動爭議仲裁文書
1.仲裁申請書
2.答辯書
第六編 國內經濟合同
一、工礦產品購銷合同
1.工礦產品購銷合同(1)
2.工礦產品購銷合同(2)
3.工礦產品購銷合同(3)
4.工礦產品購銷合同(4)
5.工礦產品訂貨合同
6.工礦產品供應調撥合同
7.印刷品訂貨合同
8.水泥購銷合同
9.建材訂貨合同
10.委託代銷協議
二、農副產品購銷合同
1.農副產品購銷合同
2.糧食定購合同
3.棉花訂購合同(1―2)
4.生豬、鮮蛋、菜牛、菜羊、家禽購銷合同
5.鮮蛋購銷合同
6.蔬菜訂購合同
7.水果訂購合同
8.柑桔購銷合同
9.西瓜產銷合同
10.羊角大椒干購銷合同
11.煙葉訂購合同
12.茶葉訂購合同
三、建設工程合同
1.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
2.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1)
3.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2)
4.建築安裝工程分包合同
5.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條件
6.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協議條款
7.《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條件》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協議條款》的使用說明
8.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合同
9.建設工程徵用土地合同
10.建設工程拆遷房屋合同
11.建設工程技術咨詢合同
12.建設工程勘察合同
13.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
14.建設工程設計合同
15.建築安裝工程招標書
四、加工承攬合同
1.加工定作合同
2.修繕修理合同
3.承攬合同
4.汽車維修合同
5.加工承攬合同(1)
6.加工承攬合同(2)
7.加工、訂貨合同
五、貨物運輸合同
1.貨物運輸合同
2.航空運輸合同
3.包機運輸合同
4.水路運輸合同
5.海上運輸合同
6.包船運輸合同
六、供用電合同
1.供用電合同(1)
2.供用電合同(2)
3.供用電合同(3)
七、倉儲保管合同
1.倉儲保管合同(1)
2.倉儲保管合同(2)
八、財產租賃合同
1.建築施工物資租賃合同
2.租賃合同
3.財產租賃合同
4.設備租賃合同
5.租船合同
6.租車合同
7.櫃台租賃合同
8.租賃委託合同
九、融資租賃合同
1.融資租賃合同(1)
2.融資租賃合同(2)
3.融資租賃合同(3)
十、借款合同
1.人民幣資金貸款合同
2.委託貸款委託合同
3.委託貸款借款合同
4.延期還款協議書
5.保證合同
6.抵押合同
7.流動資金借款合同
8.固定資產技術改造借款合同
9.外匯和配套人民幣借款合同
10.補償貿易借款合同
11.委託貸款合同
12.代理委託貸款協議書
13.借款合同
14.建築企業流動資金借款合同
15.對外承包項目借款合同
16.外匯貸款借款合同
17.抵押貸款合同
18.擔保借款合同
19.建設工程借款合同
20.基本建設貸款合同
21.抵押合同
22.物業股權抵押合同
23.固定資產技術改造借款合同
24.專項資金借貸合同
25.聯營股本貸款合同
26.建設工程借款合同
27.流動資金外匯借貸合同
28.固定資產外匯借貸合同
29.委託資金借貸合同
30.信託資金借貸合同
31.工業企業借款申請書(代借款借據)
32.商業企業臨時借款申請書(代借據)
33.零售商業借款申請書(代借據)
34.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借款合同
35.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基本建設借款合同
36.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年度借款合同
37.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更新改造措施借款合同
38.中國農業銀行借款申請書
39.中國農業銀行借款意向書
40.中國農業銀行抵押借款協議書
41.中國農業銀行抵押借款合同
42.中國農業銀行擔保借款協議書
43.中國農業銀行擔保借款合同
44.中國農業銀行信用借款合同
十一、保險合同
1.財產保險合同
2.團體(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加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暫行條款
3.團體(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簡介
4.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條款(個人)(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個人)說明)
5.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條款
6.兒童保險條款(附:兒童保險合同說明)
7.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企業財產保險投保單
8.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企業財產保險單
9.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運輸保險憑證
10.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船舶保險投保單
11.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單
12.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機動車輛投保單
13.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機動車輛保險單
14.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建築、安裝工程保險投保單
15.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建築、安裝工程保險單
十二、農業承包合同
1.土地聯產經營承包合同
2.林業承包合同
3.山林防護管理承包合同
4.果園經營管理承包合同
5.農副業經營承包合同
6.工副業經營承包合同
7.機動車輛承包合同
8.魚塘經營承包合同
9.委託培育良種合同
10.畜牧飼養承包合同
十三、期貨合同
1.美國期貨交易所合約規格
(1)CBOT玉米期貨、期權合約
(2)CBOT大豆期貨、期權合約
(3)CBOT豆粕期貨、期權合約
(4)CBOT豆油期貨、期權合約
(5)CBOT小麥期貨、期權合約
(6)咖啡、糖和可可交易所(CSCE)可可期貨合約
(7)CSCE可可期權合約
(8)CSCE咖啡「C」期貨合約
(9)CSCE11號原糖(世界級)期貨合約
(10)CSCE11號原糖(世界級)期權合約
(11)CSCE世界級白糖期貨合約
(12)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高級銅期貨、期權合約
(13)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小麥期貨合約
(14)堪薩斯市期貨交易(KCBT)小麥期權合約
? (15)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春小麥期貨合約
(16)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MGE)春小麥期權合約
2.上海金屬交易所一號銅標准合約
3.南京石油交易所輕柴油標准合約
4.南京石油交易所汽油標准合約
5.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糧油交易合同
6.期貨委託合同
十四、擔保合同
1.財產抵押合同
2.擔保書
3.抵押合同
4.財產抵押書
5.股權抵押書
6.定期存單抵押書
7.抵押協議書
8.抵押貸款合同
9.擔保借款合同
10.反擔保書
11.不可撤銷反擔保函
12.擔保申請書
13.信用擔保書
14.不可撤銷擔保書(非金融機構信用擔保用)
15.不可撤銷擔保書(金融機構信用擔保用)
16.不可撤銷擔保書
十五、房地產合同
1.房地產開發合同
2.房屋租賃合同
3.成片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
4.土地使用條件(成片開發經營項目)
5.國有土地使有權出讓合同(宗地出讓合同)
6.土地使用條件(宗地項目)
7.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合同)
8.外商投資企業土地使用合同(劃撥土地使用權合同)
9.房產買賣合同
10.房屋租賃合同
11.商品房產購銷合同
12.商品房租賃合同
十六、知識產權合同
1.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
2.專利實施合同
3.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4.圖書約稿合同
5.圖書出版合同(1)
6.圖書出版合同(2)
7.自費出版圖書合同
8.協作出版合同
9.圖書出版合同
十七、技術合同
1.技術開發合同
2.技術轉讓合同
3.技術咨詢合同
4.技術服務合同
十八、其他合同
1.出國留學協議書(參考式樣)
2.委託書(參考式樣)
3.文藝巡迴演出合同
4.農村郵遞代辦合同
5.雜志郵發合同
6.廣告合同
第七編 涉外經濟合同
一、國際貨物貿易合同
1.中外貨物買賣合同(FOB條款)
2.中外貨物買賣合同(C&F或CIF條款)
3.進口合同(附:成套設備進口合同)
4.出口合同
5.國際貨物貿易合同
6.商業合同
7.國際貨物買賣合同
8.售購合同
9.購貨合同
10.售貨合同
11.民間貿易協議書
12.國際貨物貿易中的招標和投標
二、國際貿易委託代理合同
1.商業代理合同
第九編 律師代書、法律服務和筆錄
一、律師代書
1.協議書
2.分產契
二、法律服務
1.法律意見書
2.非訴訟調解書
3.律師聲明
4.授權委託書
5.委託代理協議
6.法律咨詢服務登記表
三、律師筆錄
1.會見筆錄
2.調查筆錄
3.庭審筆錄
4.閱卷筆錄
附錄:
1.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8.行政復議條例
9.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
的意見(試行)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
的意見》(試行)

㈧ 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及其防範論文答辯,大家幫忙想想老師會問什麼,謝謝

1 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特點

1.1 全程性。經營風險存在於商業銀行的各種經營項目和各個業務環節中。不論是信貸、儲蓄,還是投資,不論是票據交換,還是賬務處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風險,稍有不慎,風險就會由「造成損害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的損害,甚至是嚴重的損害,如貸出的資金控制不好無法如期收回本息,儲戶擠提造成流動性風險,支付差錯或收入假票、假幣造成損失等。即使是庫存資金,也會因為利率、匯率等的變動而造成損失。對商業銀行來說,沒有風險的業務是不存在的,沒有風險的資產也是不存在的。

1.2 不確定性或多變性。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產生的根源與某種人為因素有關,從而決定了其經營風險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而且市場環境、企業行為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商業銀行出於竟爭壓力,也在不斷開發新的金融服務項目,這也會使商業銀行面臨的經營風險不斷變化。

1.3 風險損失的突發性。商業銀行經營中的許多風險因素事先往往不易把握,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嚴重的危害,令銀行措手不及。如由於儲戶的提款需求具有隨機性,難於事先預測,特別是自有資金較少、吸納存款數額和儲戶多的銀行,一且因某種原因(如小道消息誤導)使得同時提出提款要求的資金需求大大超出銀行正常的備用資金,就會使銀行難以應付。再如信貸 客戶不經銀行同意將貸款用於風險很高的投機活動,貸款抵押物因火災損失而產權所有人又未對其投保等,也會給商業銀行造成突發性損害。

2 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防範措施

2.1 對信用風險的防範。信貸資產在整個資產結構中佔比大,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差息可能變小,但仍是收益最高的項目,是銀行資金運用的主渠道。防範信用風險要在加強貸前調查和貸前審查等事前工作的基礎上,重點作好以下工作:①盡快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銀行信用內部評級體系和風險模型。利用定量方法准確地對風險進行定價,不僅可以提高資產業務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據資產的不同風險類別制定不同的資產價格,這樣不僅可以減低信用風險,而且可以提高銀行利潤。②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貸款等資產業務的流程式控制制,明確責任和收益的關系,如落實貸後問責制、審貸分離等措施。③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盡快建立並完善信用風險監測信息系統,建立客戶基礎資料庫和開發客戶跟蹤系統,實現信用風險的動態化管理。④通過對資產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進行對比,選擇適時退出策略,以實現最佳的資產配置效果。⑤利用新興工具和技術來減少和控制信用風險,建立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

2.2 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防範

2.2.1 構建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機制的完善主要是對資金管理體制進行創新,改變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一直實行的「差額」管理方式,對資金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基層行的各項資金來源全額上存管理行的資金部門,基層行的各項資金運用由管理行進行統一配置。通過資金集中,建立資金統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實現流動性、利率風險管理與信用風險管理的適度分離,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資金集中管理後各項資金的配置權集中到上級行,上級行在資金配置過程中建立起完備的經濟、金融信息網路系統和風險監控預警系統,強化對各種風險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結構上的配比,防範利率和流動性風險,同時實行謹慎會計原則,不斷補充自有資本金,增強抵禦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的能力。

2.2.2 健全獨立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各商業銀行內部設立專門的利率風險監管的控制部門,該部門直接對銀行董事會或行長負責,制定明確定的利率風險管理及監控規程,劃分利率授權許可權和責任。合理確定內外部利率。內部利率是指銀行內部資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過確定反映市場變化同時兼顧各部門利益的內部利率,引導資金向高收益、低風險的項目集中,降低總體風險,實現全行戰略發展意圖。與其他部門協調合作,建立以安全為前提、以效益為中心的外部利率確定體系。

2.2.3 創新商業銀行駕馭風險的產品。雖然在產品創新方面目前在制度、監管等方面還存在障礙,但是可以採取分步走的戰略。第一,根據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趨勢,進行衍生產品的基礎准備。第二,開發和運用主動負債組合,如發行次級債券。嘗試創造連接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存款與債券市場、存款與貨幣市場收益掛鉤,如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待政策放鬆和市場逐步完善後,推出遠期利率合約、利率掉期、利率期權債券指數期權等產品。通過研究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資金交易,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風險敞口,防範和化解利率風險。

2.3 對操作風險的防範

2.3.1 建設內部風險控制文化。操作風險存在於銀行的正常業務活動中,銀行只有在建立了有效的操作風險管理與穩健的營運控制文化、高級管理層以高標準的道德操守嚴格要求各級管理者時,操作風險管理才會最為有效。營造風險控制文化是指全體員工在從事業務活動時遵守統一的行為規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風險的單位員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政策,對風險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夠的理解和掌握。

2.3.2 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操作風險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內控制度的完善與否。對操作風險的防範關鍵是對行為人的控制,提高行為人的業務素質。在進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時,改變業務硬約束、人員軟約束的狀況,實行三分離制度:第一,管理與操作的分離,即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不能從事具體業務的操作,要辦業務必須經過必需的業務流程;第二,銀行與客戶分離,銀行為方便客戶,可以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盡量簡化手續,但客戶經理不能代客戶辦理業務;第三,程序設計與業務操作分離。即程序設計人員不能從事業務操作。業務處理電子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內部監督的時效性、全面性。但計算機的大范圍應用尚起步階段,熟悉計算機的人不熟悉業務,熟悉業務的人不懂計算機,這在客觀上限制了計算機犯罪。但隨著員工素質的提高,復合型人才的增多,由此可能引發的一些行為風險應引起高度重視。

3 風險處置貴在及時

3.1 建立靈敏的信息、預警系統,藉助先進的裝備和信息管理技術,對各個業務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建立客戶檔案和客戶評價體系,對重要的信貸客戶事前要對其能力、品格、資本、抵押品、經營情況等履行嚴格的核實、評估程序。款項貸出後要對其經營、資產情況的變化不斷進行跟蹤。與同行業的信息建立共享合作關系,互相通報相關客戶的經營、資產狀況的重要指標,如資產負債比例、存貸余額、客戶數量、流動比率等,根據歷史數據及同行的比較,確定合理的警戒線。

3.2 堅持不懈地做好風險因素的監控工作。對於影響銀行資產和經營狀況的各類政治、經濟、社會、市場因素及其變化趨勢等,進行研究和預測。對於各種異常的變化,特別是預警指標的異常變化,要及時對相關的經營風險重新予以分析評估。新的經營項目推出之前,要對其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評估,並制定配套措施。

3.3 根據銀行的業務結構和經營特點,列出風險清單,確立風險控制的重點環節和重點對象,制定相應的處置方案。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