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幼兒園小班微課題研究

幼兒園小班微課題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3-28 03:01:07

A. 幼兒園微型課題計劃如何撰寫

一.指導思想: 以新《綱要》精神為宗旨,以提高日常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園本培訓為載體,以課題研究為導向,遵循幼兒身心發育和成長的基本規律,圍繞課程改革這一主旋律,不斷完善我園園本課程建構,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引導教師由更新教育觀念不斷落實到轉變教育行為上來,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素質提高,更加堅定我園可持續發展步伐。 二、工作重點 1、抓好日常教研及常規工作,每周一次檢查教師教案及反思,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反饋意見。每月要開展的活動公布在信息欄上,讓家長了解、支持並參與我們的活動,努力做到家園互動 2、提高教師學習的有效性,通過園本培訓、師徒制以老帶新、教師互學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每學期安排教師外出學習;有針對性的個別外出培訓學習;組織全園教師定期學習教育理論、政策,結合課題邀請專家講座等。規范教師的案頭資料,提倡資料的有效性,通過每月「資料展示」、交流、評比活動,提高教育資料的質量。本學期實施無紙化辦公,採用網上備課、寫資料的方式,提高教師們的工作效率,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3、繼續進行「園本教研有效性」課題的研究工作,連環跟進式教研,即反思性課例研究教研活動,這種教研活動就是本著少數人執教,全員提高的目的,改變以往「執教者研究,聽課者學習」的單一的活動模式,讓每一位參加活動的教師都成為教材的實施者和活動的參與者。在形式上要推動全員參與和全員輪流主講制。每兩周進行一次,每次有一個主題,展開討論。 4、我們將以「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的效益為突破口,從教學內容的選擇、目標、教學環節設計等全方位入手,開展區域活動的研究,選擇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發展的區域內容,挖掘材料的價值性,探索指導幼兒區域活動的有效模式,從而激發孩子的參與興趣,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 5、加強對環境創設的研究,挖掘環境的教育價值,體現教師與幼兒與環境三者之間的聯系,並結合主題教育活動、結合本園特色創設出具有現代念的環境,體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這一概念,要求各班根據主題內容置換環境材料,創設於主題相吻合的環境布置,教研組進行不定期檢查 6、搞好特色教學,繼續在一日活動中開展混齡互動教學。 7、扎實開展0-3歲社區早期教育試點工作,認真做好對本轄區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工作, 協調街道、社區嘗試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本轄區家長實施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水平。 三、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 1、師生環境創設、交流、評比 2、新生及各班家長會。 3、參加區課改論文評選工作。 4、制定園部教科研計劃。 5、教研活動:如何有效反思 十月份: 1 迎「國慶」活動 2、教研活動;角色游戲交流的多種互動形式 11月份: 1、園內兩操觀摩。 2、研討: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3、參加學區課例交流。 4、參加幼教「托幼一體化」試點園開放活動 12月份: 1、慶「元旦」大型活動。 2、園部案例活動交流。 3、參加園本教研有效性階段性成果展示。 1月份: 1、園部教題小結。 2、園部課題檔案的收集與整理。

B. 如何開展幼兒園小課題研究

幼兒園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在拙文《幼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之選題方法》中,筆者曾反復談到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正如世界學前教育機構歐洲理事會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樣:「教育研究對教育之真正影響在於它對教師的教育觀點和態度的影響」。教師在其中的得益會直接影響教育過程和水平,這種價值在研究過程中就已產生。而這種價值體現的大小應該與課題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說,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准備如何做,具體怎麼做,即掌握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對於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對於研究者正確對研究對象實施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都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談及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首先是課題研究的設計。研究的設計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僅直接影響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否能達到,研究的結果是否科學、可靠,而且也影響整個研究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是否有效率。對於一個幼兒教師,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對整個研究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工作起來更有條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審閱、批准自己研究的機構和領導證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這樣以便得到經費和時間上的支持。 研究設計的具體體現就是做一個縝密、清晰的研究計劃,也就是寫出計劃的細節,如你要做些什麼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後會有什麼結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開題報告或課題論證書是一樣的。無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國內外研究現

C. 幼兒園小課題研究計劃

專題名稱
研究內容
研究目的及意義
研究課題的主要內容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過程
研究成果
這不就是計劃嗎?你還問?這是評議老師上完一節課的計劃,我看你是問什麼?

D. 幼兒園小班微型後勤課題研究申報表

問題描述(描述課題產生的過程及問題)
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期。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一個人要順利進入社會,適應人類社會的發展,沒有相應的語言能力是不行的。因此,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提高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新《綱要》也指出:幼兒園應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3、4歲正是幼兒發展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欠佳,體現在與同伴間缺少交流,上課幼兒不願上來發言、不敢大方地面對集體發言,講述時不完整、聲音低等。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使小班幼兒語言得到最有效的培養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我們將通過對幼兒園集體、小組、個別活動中幼兒語言的大量的實錄描述,分析幼兒語言的特點,剖析幼兒語言的存在問題,探索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與方法,以提升幼兒園活動的效率,全面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E. 家園共育培養小班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課題研究的背景怎麼寫

一、課題研究背景:
當前世界教育觀念變革的主題是:人的發展。只有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的人,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收獲一種習慣,就收獲一個成功」,一個人習慣的培養往往在兒童時期的養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幼兒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各種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這一時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自我保護、品行、健康心理等習慣,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目前的獨生子女,由於受家長的寵愛和溺愛,養成了各種不良的習慣,這不僅關繫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繫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自我保護等方面的培養。隨著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造成人口流動性大,我園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我園學習,據統計流動人口孩子已佔我園幼兒人數的30%以上,這些孩子大多較聰明,有靈氣,但存在著許多不良習慣。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教育是一種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證明,在學前階段家庭對兒童發展的貢獻大大高於幼兒教育機構。因而,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機的家園合作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徑。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
行為習慣,是行為和習慣的總稱。綜合心理學家解釋,行為習慣有如下特點: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方式,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它與人後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系,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的、情感的內容。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較為穩定的行為傾向。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課題界定:
行為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其實這也是一種條件反射,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
家園共育是指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並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進行教育工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就在於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我們這里借鑒「家園共育」概念,並不是純粹「教學管理」與「家庭教育技術」層面的含義,而是指幼兒自然智能開發課堂教學向「教後」延伸,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通過家園教育資源的整合,實現教學雙方智慧潛能整合。《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旨在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學習借鑒他人對相關該內容的探索和實踐。收集整合教育資源,密切加強家園聯系,進一步尋求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有效對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環境。通過一定階段的研究,讓在園幼兒能形成該年齡段所具備的良好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從而促進幼兒園保教水平的提高。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就國內外現有研究看,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關於兒童行為習慣的研究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在國外,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已相當成熟,產生了一些影響廣泛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一般都注重兒童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視行為習慣研究。它們大都以一些設計精巧的實驗為基礎,內容涉及兒童道德發展過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和過程,而且「知、情、意」最終都要落實在「行」上。如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詳細研究了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和形成。柯爾伯格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對皮亞傑的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研究,著重研究了兒童道德認知問題。國外的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開展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參考。可喜的是,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國心理學界的一些學者介紹到國內,並進行了相關研究。如早期的陳鶴琴關於兒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賢等人對兒童心理的研究等。
近年來,研究兒童行為習慣也開始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關注。如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的王極盛教授進行過關於1560例少年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研究;北京教育學院關鴻羽副教授進行過關於兒童養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了「道德教育與習慣養成」大型論壇。來自全國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出席了本次論壇,並深入地探討了兒童德育與習慣養成的問題,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見解。
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1、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
幼兒期是人的社會性行為、情緒情感、性格和認知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尤其是對幼兒來說,他們剛從家庭個體生活轉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最有利於扭轉和改變孩子以往不良的行為習慣,形成新的更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的行為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對他們一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它是一個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
2、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本課題的提出,給幼兒園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內涵,如何在課題研究和常規教育相結合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是我園全體教師關注和探索的永恆課題,它能最大限度激活教師的工作熱情。在教育實踐與課題研究中,我園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3、促進幼兒家庭素質提高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一個人的成長及其重要,而幼兒作為家庭中的個體,家長良好的榜樣可以潛移默化的引導幼兒,而幼兒良好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也可以反過來教育家長,使他們頓悟和反思。通過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幼兒自身素質超越其家庭素質,以幼兒良好的行為舉止來影響家長,促進其家庭教養素質的提高,也是我們課題研究的目的所在。
4、對幼兒園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幼兒教育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有著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催著我們奮發向上。我們雖有一流的硬體設施,但我們的師資水平和保教質量也要不斷的提升,我們願意通過不斷地努力,在課題研究中走出一條具有本土本園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使我園真正成為幼兒教育戰線上一道亮麗的綠色風景線!
本研究擬在這些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行為習慣的一般理論和具體實施策略做進一步的理論總結和實踐研究,來探索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方法和途徑;為幼兒園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觀念和新思想,並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四、理論依據
理論研究表明,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10歲之前是各種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幼兒:「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要培養合作的精神,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等等。《綱要》的頒布,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我們的信心,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華生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兒童的各種習慣。人的各種習慣綜合成系統,就形成了「人格」。而習慣的培養主要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幼兒成為一個快樂、自由、獨立、有毅力、有誠意、有創造力、沒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
五、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目標:根據幼兒年齡、身心特徵,針對我園獨生子女以及外來人口子女在各種習慣上出現的新問題,學習借鑒他人對相關該內容的探索和實踐。收集整合教育資源,密切加強家園聯系,進一步尋求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有效對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環境。通過一定階段的研究,讓在園幼兒能形成該年齡段所具備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從而促進幼兒園保教水平的提高。
研究內容:本課題主要通過實踐研究,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積極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良好習慣培養對策。讓更多的人明確良好行為習慣不僅是一定階段的目標,而且是每個社會成員終身追求的目標,是當今社會每個成員努力奮斗獲得成功的基礎。
研究重點:
結合幼兒園實際以及幼兒年齡特徵,重點培養幼兒以下幾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1、家園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其中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指導良好的飲食飲水習慣、睡眠習慣、排便習慣,盡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衛生習慣主要包括飯前便後正確洗手,飯後漱口,保持五官清潔,正確使用毛巾,保持身體清潔,保持環境整潔等。
2、家園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見人能主動熱情地打招呼,禮貌地回答別人的問話;舉止文明,懂得謙讓,與人友好相處;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簡單的交往禮儀等。
3、家園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喜歡學習,對學習活動有興趣,能集中注意力專心於某一項活動;有正確的讀、寫、坐和握筆的姿勢;會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閱圖書,能愛護圖書文具,會整理玩具用品等。
4、家園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以自我服務為基本形式,包括自己穿、脫衣服,整理衣物,洗漱,進餐等,利用孩子愛模仿的心理特點,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掌握簡單勞動的方法和技能。
六、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研究思路和過程:
1、運用調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閱有關的理論與資料,確定課題研究的內容。
2、建立課題組,確立課題組核心成員及分工。
3、構思設計課題論證報告,完成課題研究的申報工作。
4、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組織專家進行開題論證。
5、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調查法、文獻法、觀察法和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來帶領教師開展各種理論學習的分享活動、觀摩研討活動,鼓勵教師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學中獲得的經驗以及發現的問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實施策略,使課題實施與課題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動循環。
6、優化園內環境,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工和家長作好孩子們的榜樣,開設「衛生之星」、「文明禮儀之星」等評比活動、舉辦「大手拉小手」、「我能自己干」、「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級小雷鋒」等活動,讓幼兒培養和鞏固所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
7、廣泛收集第一手過程資料,並及時進行整理分析,總結積累,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適時地開展過程評價。
8、運用經驗總結法回顧、反省、分析、總結本課題研究的過程與資料,鼓勵教師不斷挖掘,及時總結提煉成功的活動經驗,撰寫有關的經驗論文。
9、撰寫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為做好推廣工作和開展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10、增強教師的教科研意識,提高教科研能力,將課題研究成果與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不斷延伸課題活動,使《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研究不斷深化,力求成為我園的又一辦學特色。

F. 幼兒園微型課題典型案例研究意圖怎麼寫

1.矯正幼兒任性行為的實踐與研究;2.家園合作培養小班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3.大班留守兒童口語交際障礙的成因及對策;4.農村留守幼兒衛生習慣的問題與對策;5.故事對大班幼兒行為習慣影響的研究;6.幼兒非正規性科學活動指導策略的研究;7.在添畫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8.利用游戲活動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實踐與研究;9.利用農村教學資源引導幼兒玩

G.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習慣微課題

在對現在小班幼兒中的微課題研究中就要先把現在幼兒園小班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加以分析,並且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同時要對幼兒園小班的各個信息都有所掌握等等,這樣課題中的實例才有所作用。課題相關的問題,你可以看看億百出版網,有無你所需要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