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對待人生環境教案
1. 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和諧
一、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合理調控情緒
二、促進人與他人的和諧,關鍵在於處理好與他人的利益關系。
1、平等待人是與人和諧相處的前提
2、誠實守信是協調個人關系與他人關系的保證。
3、寬容是協調個人與他人必不可少的條件。
4、正確認識和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三、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1、正確認識個體性與社會性的關系
2、正確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關系
3、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關系
4、正確認識享受個人權益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關系
四、促進人與自然的關系
1、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
2、科學把握人對自然的改造活動
3、深入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2. 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和諧
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主要包括:
1、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
2、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
3、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4、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3. 如何科學對待人生環境題目
如何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見到你的問題,覺得范圍有些泛,不過還是願意從個人角度拋拋磚: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應看到這個問題中的幾個詞彙:1、人生價值理論:我們說它沒有標准,這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動態結果,因為每個人的個體環境不同,那麼他的價值理論也不盡相同,在這種大前提下,使這個問題的答案變得不會很貼切,也無法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2、科學:科學在這個問題中,其實是不成立的一種前提,每個個體對實現的方法和手段取決於他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以及某些個體條件的制約,他會認為,我想到的,或者正要去做的,就是科學的;3、人生環境:同樣,這也是一個變數,不同的階段,人生環境也會不同,正因如此,才會出現人或者曲折或者傳奇或悲或喜的經歷。
好,回到問題的本身,那就是另一個關鍵詞彙:如何;其實這是一個心理適應的喚醒點,當人生環境到達某一個階段時,只要個體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導向明確,心理適應和應對能力(也就是科學)不偏,那麼我們就能做到科學地對待。所以說,從心理角度來詮釋這個問題效果會比較明顯。
4. 如何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一、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
每個人都有身和心兩個基本方面。促進大學生自我的身心和諧,即是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指數能夠同步達到合理的要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里的身體是指生理上的,國民的體質,特別是青少年兒童的體質大不如前輩,是國之現狀。當今的大學生也是如此,多了一份安逸,少了體育鍛煉。從建國以來,政府一直鼓勵國民加強體育鍛煉,賀龍元帥人國家體委主任時,更是鼓勵國民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國民身體素質。體育鍛煉雖不是促進大學生生理健康的唯一條件,但是卻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大學里很多人的生活多姿多彩的,有點為了事業努力奮斗、有的為了考研而拚命書海、有的和伴侶甜蜜過日子、有的整天無所事事沉溺於網路游戲而不能自拔等等,數不窮讀不盡。但人不是鋼鐵做的,人會累,會疲倦,會處於亞健康狀態。工作太辛苦會累、書讀多了會累、談戀愛逛街購物會累、玩游戲玩多了精神恍惚更累。大學是一個思想匯聚的地方,大學生對社會環境的日漸接觸,這也成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的關鍵所在。社會環境十分復雜,這個社會的不良誘惑很多,功利心很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甚至極端主義依舊沖擊著大學的校園。加之校園里的分數至上重智輕德思想橫行,這些人生環境從不同程度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影響。但大學生需要科學的對待人生環境,自覺的去調適生理和心理,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夠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創造出有利的科學的人生環境。
大學生想要健康的身心,首先,大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大學生有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正確的引導大學生前進的步伐。這就像航海家的指南針,沒有就出海航行是行不通的,只會在茫茫大海里迷路。大學生也是,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很容易就在社會環境這片汪洋大海里迷失自我。面對國我們的黨和國家,我們要有「我是一塊磚,東西南北任黨搬」的信念。這樣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才有準確系統的自我定位,是大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抱負。同時也更利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大學生理性掌握處理心理問題的方式與方法。發雜的人生環境中,大學生也避免不了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或者是家庭問題、學習壓力、情感問題、就業壓力等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都要遇到問題就及時處理問題,而不是一拖再拖。這就需要理性的掌握處理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心理問題分輕重,一些大學生聽到心理問題就如同談虎色變般,不敢直視,這是不提倡的。馬克思主義說到: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性質,抓住主要矛盾。心理問題也如此,小問題可以自我進行調節,可以選擇在辛勞的工作中適當放鬆自己,可以選擇通過讀書看報來愉悅身心,更有情調的還可以練練書法來達到心平氣和,甚至可以選擇一個安靜的曠野大聲呼喊出來,大聲的哭泣去釋放心中的壓抑。千萬不能把不得意壓抑在心中,心事憋久了就會憋出病來。心理障礙較嚴重甚至出現心理疾病的大學生來說,應該毫不猶豫的進行心理治療,切莫煒疾忌醫。大學生對待心理環境,還需要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眾所周知,好心情會使人事半功倍,而反之,壞情緒會影響你工作學習生活,大多帶壞情緒的大學生做起事來就會眼高手低,事倍功半。長期受壞情緒的影響,不僅僅對工作生活有影響,還會影響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大學生在有心理困惑的同時,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心情,及時把壞情緒釋放,宣洩,或者轉移掉。積極的進行自我的心理調適。最後,大學生還有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廣交益友。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在家靠兄弟,在外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可以當時一次很好的體育健身,大學生本來就少的體育鍛煉可以在集體活動中得到彌補。在集體活動中可以結識更多的朋友,這樣你就會有更多的訴說對象,甚至結交到知心知己,成為你的傾聽者,這樣一來可以分享你的快樂與悲傷,何樂而不為呢?集體活動更能鍛煉大學生自身需要具備的組織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創造力以及表達能力,使大學生的素質得到更好的提高。這也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不容小視。有了健康的身心,才可以談創造人生價值。
二、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
人與人之間需要和諧,社會需要和諧,世界需要和諧。這是亘古不變的歷史主題。大學生是一個有知識的社會分子,不再是為了一毛錢吵架的小孩子,不是為了一兩半秤而罵街的低俗市民等等。大學生更需要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系,促進自我與他人的和諧,還是那句俗話: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只有處理好了自我與他人的和諧關系,才能讓大學生在復雜的人生環境中贏得先機,更勝一籌。而對於如何更好地去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這又是一門學問。對於大學生促進與他人和諧,需要堅持幾個原則。首先需要的是平等原則,平等是促進自我與他人和諧的基本。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的家境貧困,有的家財萬貫,有糕富帥就必有矮窮挫,有白富美就必有黑窮丑,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大學生作為天之驕子,就要具有文化人的素質及道德修養。切莫因為他人的家庭背景,性格,宗教信仰,甚至是特長能力而瞧不起誰誰誰。大學生更需要換位思考,只有自己尊重別人,平等對待他人,才會贏得他人尊重。大學生也要堅持誠信寬容的原則,只有誠信待人才能是問心無愧的,大學生重誠信,才會獲得他人的信任,才更好的搞好與他人的關系,才會獲得更多的友誼。當然也需要寬容他人,所謂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切莫因為小誤會而與他人產生更多的矛盾摩擦,不斤斤計較,寬容了他人也等同寬容了自己。切莫在大學生活里以為 雞皮蒜毛的小事而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是促進大學生與他人和諧極為重要的條件。其次,大學生需要秉承互助的原則對待他人。雷鋒叔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21世紀以來也涌現出一批批感到中國的人物。他們無私幫助他人,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要如此。每個人都不敢說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時刻也得到他人的幫助,我們也可以幫助他人。大學生活里,難免有遇到困難的同學,這就需要每位大學生出自內心的幫助,只有互相幫助,共同激勵,才能共同進步,大學不是你自己的大學,是大家的大學,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友誼,促進與他人的和諧。大學是一個復雜的環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多少人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出賣朋友,在大學里也難免為了前途,為了工作就業而勾心鬥角,這要求大學生要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只有正確的競爭才能促進進步,不正確的競爭是不擇手段去獲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這是促進和諧相違背的,我們堅決杜絕。正確的競爭合作應該是可以創造雙贏的,在學習上生活上工作上,追求激勵自己的競爭,在競爭中不斷進步自己,揚長避短,在競爭對手面前,有種不怕苦不服輸的動力,這樣才可以創造雙贏。而絕不是為了蠅頭小利而破壞自己與他人的友誼關系達到骯臟的目的,這是不可取的。更不利於大學生創造人生價值。
三、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人是離不開社會的,社會是人的載體,人是社會的細胞,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從社會規律的層次來看,人是服從於社會的,是社會的作品;人通過學習社會文化,扮演社會規定的角色,從而完成一個社會成員的使命,人無時無刻不受社會的制約和決定。從這個角度說,社會決定人的發展。從歷史的角度出發,人又是社會的塑造者,具有改造社會的能動作用。人的社會交往改變著社會關系,改變著社會規范。從而引起了社會變遷。這意味著人決定社會的演變。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杉說過:人與社會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可見,促進大學生個人與社會和諧是多麼重要。在絕大多數時候,社會道德要求個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個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起著主導作用。這也是對大學生的要求。社會大環境,從本質上來說,人與社會在利益目標追求上是一致的,在一個各方面利益關系能夠得到有效協調的社會里,人與社會需要是和諧的。作為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個人需求與社會需求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還有正確認識個人權利義務是相統一的。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首先需要服從社會利益,因為只有當社會利益最大化得到保障時,個人的利益才能更好得到實現與保護。這是人類發展得到的歷史結論,不容置疑,這就要求大學生需要從長遠出發,從社會整體出發,樹立大局觀念。社會給予了我們特別是新一代大學生表演的舞台,離開這個舞台,大學生甚至是每個人都無法展現自己。既然我們得到了社會這個大舞台的給予,那麼我們就要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就如狗類在為人類看家守門或供人娛樂的時候,人類也要為狗類提供維持其生存的東西,包括吃的,住的,醫療等,這樣人類和狗類之間就形成了一種交易關系。但是承擔社會的責任並不與享受個人的權利簡單對應,在道德要求上,不應把是否享受個人權利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先決條件。承擔社會的責任,為社會作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大學生只有勇於擔當,無私奉獻才能體會到真正的人生快樂與幸福感,努力成為素質高尚,道德修養極高,品質優良的大學生才體現出真正的人生價值。總而言之,在我們促進個人與社會和諧、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不能僅在「口頭」上建設「和諧」而更應該祛除病態心理、端正態度、認真務實地在實踐上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自我與社會的和諧,建設和諧社會。只有處理好人與社會的關系即要充分認識個人需求與社會需求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還有正確認識個人權利義務相統一的關系,使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我們的每一個公民都具有平等的人格、權利和機會,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民主法治意識深入人心,人與社會和諧的願望必然達成。大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才得到最有力的保障。
5. 科學對待人生環境,是從哪四個方面促進和諧
一、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合理調控情緒
4.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
二、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
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在本質上是社會關系尤其是社會利益關系的表現形式。人類要生存,首先必須滿足各種需要。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體在一定的生產關系的基礎上,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對一定對象的2014考研需要,都必然通過一定的社會關系才能實現。因此,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關鍵是要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系。
1.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
第一,平等原則
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與人交往應做到一視同仁,切忌嫌貧愛富,不能因為家庭、地位、經歷、特長、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對人另眼相看。同時,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機地結合起來。每個人都希望在交往過程中得到別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平等待人就是要學會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換取別人對自己的平等相待。
第二,誠信原則
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證。誠信包含著誠實和守信兩方面的意思,「誠」是「信」的內在思想基礎,「信」是「誠」的外在表現。誠信歷來被視為處理個人與他人關系的基本准則。誠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應當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相互理解、接納和信任,重信用、守信義。
第三,寬容原則
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寬容就是心胸寬廣,大度容人,對非原則性的問題不斤斤計較。寬容對於協調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助於擴大交往空間,也有助於消除人際間的緊張和矛盾。當然,寬容不能趨於怯懦,寬容不等於無原則地一味容忍退讓,更不等於拿原則做交易,在實際交往的過程中,要善於把寬容與對壞人壞事的姑息遷就區大學考研別開來。
第四,互助原則
互助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對增強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著重要的意義。同學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每一個人既離不開他人的幫助,也能夠幫助他人,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難,主動幫助他人,是交往關系中一個重要的原則。
2.正確認識和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1)正確認識競爭
在社會生活中,競爭有多種表現形式,體育比賽、智力競賽是競爭,學校里的考試、評優、人才的選拔也是競爭。一般說來,競爭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它有助於激發競爭主體的進取心,有助於競爭主體客觀地評價自我、揚長避短、展現才華、不斷提高,從而有助於推動社會的發展。競爭也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採取不正當的手段進行的惡性競爭,既是人際交往的大忌,也是個人品德修養的大忌。在競爭中要有規則意識,要守法守德,要講風格、講合作,不能把競爭與合作對立起來。
(2)正確認識合作
一個人、一個群體的力量總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真正偉大的力量在於團結協作,團結有力量,團結能制勝。社會越發展,人們合作的范圍越廣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樣。
(3)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從形式上看,競爭與合作是對立的,而從本質上看,兩者又是相互伴隨、相互統一的。競爭離不開合作,競爭獲得的勝利,通常總是某一群體內部或多個群體之間通力合作的結果;合作也離不開競爭,沒有競爭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競爭促進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強競爭的實力,正是這種競爭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競爭,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要鼓勵競爭、提倡競爭、保護競爭,同時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6. 求:科學對待人生環境重點解析
科學對待人生環境重點解析
一、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合理調控情緒
4.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
二、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
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在本質上是社會關系尤其是社會利益關系的表現形式。人類要生存,首先必須滿足各種需要。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體在一定的生產關系的基礎上,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對一定對象的2014考研需要,都必然通過一定的社會關系才能實現。因此,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關鍵是要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系。
1.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
第一,平等原則
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與人交往應做到一視同仁,切忌嫌貧愛富,不能因為家庭、地位、經歷、特長、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對人另眼相看。同時,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機地結合起來。每個人都希望在交往過程中得到別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平等待人就是要學會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換取別人對自己的平等相待。
第二,誠信原則
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證。誠信包含著誠實和守信兩方面的意思,「誠」是「信」的內在思想基礎,「信」是「誠」的外在表現。誠信歷來被視為處理個人與他人關系的基本准則。誠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應當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相互理解、接納和信任,重信用、守信義。
第三,寬容原則
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寬容就是心胸寬廣,大度容人,對非原則性的問題不斤斤計較。寬容對於協調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助於擴大交往空間,也有助於消除人際間的緊張和矛盾。當然,寬容不能趨於怯懦,寬容不等於無原則地一味容忍退讓,更不等於拿原則做交易,在實際交往的過程中,要善於把寬容與對壞人壞事的姑息遷就區大學考研別開來。
第四,互助原則
互助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對增強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著重要的意義。同學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每一個人既離不開他人的幫助,也能夠幫助他人,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難,主動幫助他人,是交往關系中一個重要的原則。
2.正確認識和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1)正確認識競爭
在社會生活中,競爭有多種表現形式,體育比賽、智力競賽是競爭,學校里的考試、評優、人才的選拔也是競爭。一般說來,競爭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它有助於激發競爭主體的進取心,有助於競爭主體客觀地評價自我、揚長避短、展現才華、不斷提高,從而有助於推動社會的發展。競爭也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採取不正當的手段進行的惡性競爭,既是人際交往的大忌,也是個人品德修養的大忌。在競爭中要有規則意識,要守法守德,要講風格、講合作,不能把競爭與合作對立起來。
(2)正確認識合作
一個人、一個群體的力量總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真正偉大的力量在於團結協作,團結有力量,團結能制勝。社會越發展,人們合作的范圍越廣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樣。
(3)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從形式上看,競爭與合作是對立的,而從本質上看,兩者又是相互伴隨、相互統一的。競爭離不開合作,競爭獲得的勝利,通常總是某一群體內部或多個群體之間通力合作的結果;合作也離不開競爭,沒有競爭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競爭促進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強競爭的實力,正是這種競爭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競爭,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要鼓勵競爭、提倡競爭、保護競爭,同時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三、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1.正確認識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考研政治關系。
人的個體性與社會性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人的個體性生中蘊含著社會性。人以個體的形式存在,同時又以社會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獲得生命生存和延續的條件;在自身價值的實現上,也只有在社會關系中才能找到途徑和可能。人的這種社會性,意味著人必須經過充分的社會化的洗禮,使個體性與社會性統一起來,才能獲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條件。人的個體性和社會性的統一在人的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2.正確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關系。
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有維持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同於動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會歷史的印記,成為一種社會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滿足,只能藉助於社會,憑借一定的社會關系,通過一定的社會方式實現。因此,個人需要不純粹是個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會需要的反映,受社會物質和精神文化發展水平的制約。社會需要也不是脫離個人需要獨立存在的,社會需要是個人需要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全體成員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孤立地、不聯系社會需要來考慮個人需要,將使個人需要失去基礎和條件,還可能導致個人慾望、個人需要的無限膨脹,最終不僅不能使個人需要得到滿足,甚至還可能使個人走上危害社會、違法犯罪的道路。
3.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關系。.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歸根到底是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關系。個人與社會都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體現在社會關系中就是個人利益,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體現在社會關系中就是社會整體利益。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利益離不開個人利益,個人利益也離不開社會利益。社會整體利益不是個人利益的簡單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機統一,它體現了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是個人利益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同時它也保障著個人利益的實現。個人應自覺地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自覺服從社會利益。
4.正確認識享受個人權利與承擔社會責任的統一關系。
個人的權利是在社會中獲得的,沒有社會,個人的權利就無從談起。離開了個人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個人的權利也就無從實現。因此,享受個人的權利與承擔社會的責任是統一的。但是承擔社會的責任並不與享受個人的權利簡單對應,在道德要求上,不應把是否享受個人權利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先決條件。承擔社會的責任,為社會作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1.正確認識人對自然的依存關系。
在漫長的物種進化過程中,人從自然界脫穎而出,成為當之無愧的"萬物之靈"。但無論人如何進化,都改變不了這樣的事實:人來源於自然界又依存於自然界,人永遠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以及人自身的生產和再生產,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條件的,沒有自然界就沒有人本身。
2.科學把握人對自然的改造活動。
人與其他自然存在物不同,人是有意識、有意志、能動的自然存在物,人並不是消極地依賴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據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著自然,人類本身也在對自然的改造活動中不斷發展自己。但是,人對自然的改造也存在著兩面性,即人類在推進工業化過程中,一方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奪自然資源,只考慮當前需要而忽視後代旅遊管理考研利益、先污染後治理、先開發後保護等問題。
3.深入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與自然的關系以生產勞動為中介,而生產勞動一開始就是社會性的,人類正是在與自然發生關系的過程中結成了社會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映了人與人的關系。因此,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最終取決於人與人關系的協調。脫離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就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和解決當代世界出現的尖銳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習題精煉】
一、單選題:下列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科學對待人生環境要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和個人與他人的和諧,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是( )
A.互助原則 B.誠信原則
C.平等原則 D.寬容原則
2.在交往中,人與人之間人無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還是職業差別、經濟狀況不同,都要一視同仁。既不能自恃清高,看不起別人,也不能自卑自怯,自暴自棄。這體現人際交往的要求是( )
A.互助原則的要求 B.寬容原則的要求
C.平等原則的要求 D.真誠原則的要求
二、多選題: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少選或錯選都不得分。
1.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始終貫穿其中,並且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社會主義社會,關於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系,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個人利益離不開社會利益 B.社會利益可以離開個人利益
C.社會利益是個人利益之和 D.社會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前提和基礎
2.科學對待人生環境,要注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於人與自然的關系,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人永遠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
B.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最終取決於人與人關系的協調
C.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類健康發展的條件
D.人類改造自然總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
互助原則、誠信原則、平等原則、寬容原則都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應堅持的原則,其中平等原則是其他三個原則的先決條件,故平等原則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選項C。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在交往中堅持的原則。
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第一,平等考研數學視頻原則。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與人交往應做到一視同仁,切忌嫌貧愛富,不能因為家庭、地位、經歷、特長、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對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是要學會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換取別人對自己的平等相待。第二,誠信原則。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證。誠信歷來被視為處理個人與他人關系的基本准則。誠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應當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相互理解、接納和信任,重信用、守信義。第三,寬容原則。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寬容就是心胸寬廣,大度容人,對非原則性的問題不斤斤計較。當然,寬容不能趨於怯懦,寬容不等於無原則地一味容忍退讓,更不等於拿原則做交易。第四,互助原則。互助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對增強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著重要的意義。本題正確答案是選項C。
多項選擇題:
1.【答案】AD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社會,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個人利益離不開社會利益,社會利益也離不開個人利益,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社會整體利益不是個人利益的簡單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機統一,它體現了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所以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選項AD。
2.【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無論人如何進化,都改變不了這樣的事實:人來源於自然界又依存於自然界,所以,人永遠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選項A正確。人類在與自然發生關系的過程中結成社會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映了人與人的關系,因此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最終取決於人與人關系的協調,選項B正確。選項C是正確的,也易於理解,選項D明顯錯誤。
7. 大學思修論文,如何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見到你的問題,覺得抄范圍有些泛,不過還是願意從個人角度拋拋磚: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應看到這個問題中的幾個詞彙:1、人生價值理論:我們說它沒有標准,這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動態結果,因為每個人的個體環境不同,那麼他的價值理論也不盡相同,在這種大前提下,使這個問題的答案變得不會很貼切,也無法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2、科學:科學在這個問題中,其實是不成立的一種前提,每個個體對實現的方法和手段取決於他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以及某些個體條件的制約,他會認為,我想到的,或者正要去做的,就是科學的;3、人生環境:同樣,這也是一個變數,不同的階段,人生環境也會不同,正因如此,才會出現人或者曲折或者傳奇或悲或喜的經歷。
好,回到問題的本身,那就是另一個關鍵詞彙:如何;其實這是一個心理適應的喚醒點,當人生環境到達某一個階段時,只要個體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導向明確,心理適應和應對能力(也就是科學)不偏,那麼我們就能做到科學地對待。所以說,從心理角度來詮釋這個問題效果會比較明顯。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