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差異課題
⑴ 國內外對中美家庭教育差異這個課題的研究現狀開題報告!
首先說國外來,國外很重視自家庭教育,家長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中國的家長,大部分都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識和基礎,或者說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和培養孩子,只會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上各種特長班和培訓班,孩子很累也很無奈,在中國,很少聽說有誰哪個家長在要孩子之前,進行系統學習或接受培訓家庭教育方面知識的,而且中國的家庭教育機構並不是很多,尤其是針對年輕家長的機構更是很少.在此,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都重視家庭教育,從而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⑵ 《小學課堂差異教學策略的研究》論文
長期以來,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當前改進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切實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正如《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幾年來,我們積極參與了學校「八五」、「九五」主課題下的子課題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方法,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相應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正日益地深化,在實踐中我們愈來愈深切地感受到:為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耗高效」,必須尋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基於以上的認識,又針對高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國家新課程標准為參照,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實驗研究」,希望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探索適應小學高中年級學生學習的活動式課堂教學的一些具體操作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課 題 的 主 要 內 容
本實驗以數學課堂教學為基本途徑,以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等為研究環節,將學生操作活動以及學生在情境中活動作為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我將立足於課堂教學,以為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活動、師生與生生交互討論活動、學生操作活動、學生操作活動作經,組成一個操作整體。通過優化組合、相互聯系,充分發揮實驗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應。
(1)學生的自學自悟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索,去感悟數學知識的內涵,培養自學能力。
(2)師生、生生交互討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聯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學習,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3)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有觸覺性的經歷,進行動手操作性的學習,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4)學生在情境中的活動:創設相關的情境,使教學「還原」生活,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
研究工作計劃(含階段工作指導)
2002年9月——2002年2月確立課題,撰寫方案,完成前測。
2002年2月——2004年12月組織實施,記錄情況、數據,進行研究分析。
2005年1月——2005年5月匯總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課 題 方 案
小學低中年級活動式數學課堂教學
實驗研究方案
一、實驗的背景與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當前改進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切實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正如《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幾年來,我們積極參與了學校「八五」、「九五」主課題下的子課題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方法,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相應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正日益地深化,在實踐中我們愈來愈深切地感受到:為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耗高效」,必須尋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基於以上的認識,又針對高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國家新課程標准為參照,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實驗研究」,希望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探索適應小學高中年級學生學習的活動式課堂教學的一些具體操作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二、實驗的目標與假說
1、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的實驗研究,轉變應試觀念,切實克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
2、通過實驗研究,尋求和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化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總結數學教學活動化的基本規律,為相關課題研究與加強學科教學提供有效策略。
三、實驗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實驗的指導思想:
本實驗根據《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以《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作為依據,以現代教育思想與教育理論為指導,針對高中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效率低的現象,通過「開放式」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驗研究,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數學綜合素質。
2、基本原則:
(1)可操作性原則
我們的實驗立足於課堂教學,尋求、探索數學教學活動化的方式與途徑,從而創立能在一定范圍中加以推廣的某些有效的教學變數,能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
(2)整體性原則
本實驗著眼於高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涉及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只有將相關要素優化組合,才能發揮實驗的整合效應。
(3)和諧發展原則
本實驗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更多地交付給學生,讓學生在廣闊、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樂於學習數學、學會學習數學、學習運用數學,長才幹,學做人。
四、實驗的內容、途徑和措施
1、有關概念的界定
「活動式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的各種數學實踐活動,本實驗主要側重於研究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學自悟活動、師生與生生交互討論活動、學生操作活動、學生表演活動。以及學生在情境中的活動作為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
2、實驗的內容和途徑
本實驗以數學課堂教學為基本途徑,以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為研究環節,將學生表演活動以及學生在情境中活動作為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
3、實驗的基本措施
本實驗立足於課堂教學,以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拼音教學等為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活動、師生與生生交互討論活動、學生操作活動、學生表演活動作經,組成一個操作整體。通過優化組合、相互聯系,充分發揮實驗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應。
(1)學生的自學自悟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讀,去感悟數學知識的內涵,培養自學能力。
(2)師生、生生交互討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聯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學習,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3)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有觸覺性的經歷,進行動手操作性的學習,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4)學生在情境中的活動:創設相關的情境,使教學「還原」生活,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
4、關於實驗變數
(1)自變數:本實驗所採用的「活動式」措施是自變數,其中課堂教學中自學自悟活動、師生與生生交互討論活動、學生操作活動、學生操作活動、情境活動作為實驗因子中重要操作的自變數,而「活動環境」作為本實驗輔助性的自變數,僅作參考。
(2)因變數:根據主要自變數內容和實驗的目標,因變數應該為學生的綜合素質。
(3)無關變數:教師的學識水平、業務能力與學生有的知識基礎、智力等因素作為應該控制的無關變數,將進行相應的消除、平衡、抵消處理。
五、實驗的觀察指標、測量以及統計處理
1、觀察指標:
(1) 自學能力(2)合作學習能力(3)主動探索能力
(4)語言感悟能力(5)表達能力
2、測量
測量書面檢測與口頭檢測相結合,課堂即時效果與實驗終極效果檢測相結合。其中課堂即時效果由課題承擔者在實驗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隨即檢測;實驗班學生的基礎成績和終極效果在實驗前和結束後作檢測;為便於調控,實驗過程中採用半年一次的階段性檢測
⑶ 多媒體環境下的差異化教學和探究式教學課題研究方案
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范圍很廣泛的,籠統點講,就是教師授課和教學反饋可以同時進行。
目前提到的互動式教學系統,主要都是基於互動式硬體設備的
⑷ 如何選擇和確定教育研究課題
教育研究課題的選定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二是選擇進行研究的問題。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是進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並且是關鍵性的一步。研究課題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問題必須有價值
選定的問題不僅對本學科研究領域具有好的內部價值,即理論上要有新突破,實踐上要對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相關的其他領域,如心理學、哲學等有高的外部價值。如何衡量選定課題有無意義及意義大小,主要是看兩個基本方面。一是所選定的研究課題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否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這方面強調的是課題要具有應用價值,選題要從當前教育發展實際出發,針對性要強,選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關注、爭論較大的亟需解決的問題。二是所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否符合教育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能否驗證、修正、創新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的教育理論體系。
這里有一點需要說明,我們對選題的價值不應作狹隘的理解,不能以一個課題在研究中的成敗來判斷它所提出的問題的意義。原因在於,人們正是從錯誤問題所導致的失敗中學到了許多重要的知識,從正反對比中得到經驗教訓。
二、問題必須有科學的現實性
選題的現實性,集中表現為選定的問題要有科學性,指導思想和目的明確,立論根據充實合理。選題的科學性,首先表現在要有一定的事實依據,這就是選題的實踐基礎。研究課題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踐經驗同時又為課題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確定的依據。選題的科學性,還表現在以教育科學基本原理為基礎,
教育科學理論將對選題起到定向、規范、選擇和解釋的作用。沒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選定的課題必然起點低、盲目性大。選題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制約著選題的全過程,影響著選題的方向和水平。為了保證選題有科學的現實性,還需要對選定的課題進行充分論證。
三、問題必須具體明確
選定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化,界限要清楚,范圍宜小,不能太籠統。那種大而空、籠統模糊、針對性不強的課題往往缺乏科學性。只有對問題有清晰透徹的了解,才能為確定研究方向提供重要依據。
問題要新穎,有獨創性。選定的問題應是前人未曾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通過研究應有所創新,有新意和時代感。要做到選題新穎,就要把研究課題的選擇放在總結和發展過去有關學科領域的實踐成果和理論思想的主要遺產的基礎上,要通過廣泛深入的查閱文獻資料和調查,搞清所要研究的課題在當前國內外已達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經或正在或將要研究類似的問題。如果要選擇同一問題作為研究課題,這就要對已有工作進行認真審視,從理論本身的完備性,從研究方法的科學性高度進行批判性分析,在此基礎上,重新確定自己研究的著眼點。
問題要有可行性。可行性指的是問題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現實可能性。具體分析,可行性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條件。一是客觀條件,除必要的資料、設備、時期、經費、技術、人力、理論准備等條件外,還有科學上的可能性。二是主觀條件,指研究者本人的原有知識、能力、基礎、經驗、專長,所掌握的有關課題的材料以及對課題的興趣。也就是要結合自己的條件尋找結合點,選擇能發揮自己優勢特長的課題。有的人擅長實踐操作,可以選擇實驗研究課題;有的人擅長理論思維,可以選擇理論研究課題。三是時機問題,選題必須抓住關鍵性時期,什麼時候提出該研究課題要看有關理論、研究工具及條件的發展成熟程序。提出過早,問題會攻不下來;提出過晚,又會變得毫無新意。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經常出現以下選題不當的情況。一是范圍太大,無從下手;二是主攻目標不十分清楚;三是問題太小,范圍太窄,意義不大;四是在現有的條件下課題太難,資料缺乏;五是經驗感想之談,不是科研題目。我們說,正確選題並非一蹴而就,它要求研究者不僅要有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還要堅持唯物主義觀點,從實際出發,通過對事實材料的分析比較,善於發現和抓住重要問題;不僅要對教育實際有深入的了解,還要把握該領域理論的全局;不僅要有問題意識,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選題的有關知識和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選題能力和創新、判斷、評價等綜合能力。四、研究課題的主要來源教育研究選題的來源是十分廣泛的,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提出課題,也就是那些當前社會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教育事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2)學科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往往是從教育理論方面提出的課題。不僅要解釋已有理論同事實經驗的矛盾,而且要解釋理論內部的邏輯矛盾;不僅包括學科系統規劃建設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課題,而且包括對已有教育理論傳統觀念和結論的批判懷疑,以及學術爭論中提出的問題。
(3)教育實踐中提出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應出來的種種矛盾。一方面要尋找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事實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其內在規律性;二是從爭論中發現問題。
(4)從日常觀察中發現的問題,對於廣大的中小學教師來說,這是提出研究課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5)從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點找問題,這就交叉學科間的空白領域。在現代科學大綜合發展的趨勢下,各學科之間的交叉領域涌現出大量的值得開拓的新問題。
(6)從當前國內外教育信息的分析總結中提出課題,包括對世界教育科學發展潮流及趨勢的分析以及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
除以上幾個主要途徑外,還可以從國家領導機構指定的課題指南或規劃中選題。
科學而新穎的課題的選定,實際上是經過了一個從生產研究動機到勾劃出研究大致輪廓的過程,是對提出的初步研究假設進行不斷檢驗的過程。最初往往是在閱讀、研究有關領域的文獻中,如教育期刊、研究報告、教育論文索引、相關學科的重要期刊,或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受到某一點啟發,產生聯想,從而形成一個初步的研究假設,進而帶著這個粗泛的想法廣泛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前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問題目前被關注的程序。隨著思考的深入,原來朦朧模糊的想法逐漸變得集中、清晰和明確,不僅對此問題大致情況有一個總體把握,而且形成了如何進一步研究該問題的初步思路,這時就可以確定課題了。
五、幾個注意事項
選題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不同研究課題,研究的性質、方向不同,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差異,因此選題方法無一定之規。但要選好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明確、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初學研究的人,一開始總是對幾個研究方向同時感興趣。如果要在某個方面真正獲得成果,就必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一兩個方面上。
(2)要善於對問題進行分解,要把一個大的問題按照內在邏輯體系分解成相互關聯的許多問題,從而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步驟和相關的網路。也就是說,將所要研究的問題展開成一定層次結構的問題網路,從而在問題具體化基礎上選題。正確地對問題進行分解,實際上也是預期課題將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和步驟獲得解決,從而為進行課題論證提供依據。善於對問題進行分解,也是著手進行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功。
(3)要對選定的課題進行論證。課題論證是對選定的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目的在於避免選題中的盲目性。進行這種課題論證,本身也是一種研究,它必須依據詳實的資料,並以齊全的參考文獻和精細的分析來支持自己關於課題的主張。通過課題論證,進一步完善課題方案,創造落實的條件。課題論證主要回答以下問題:第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類型;第二,本課題研究的迫切性和針對性,具有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第三,該課題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動向,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關研究的基礎,研究已有的結論及爭論等,進而說明該課題研究將在哪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第四,本課題理論、事實的依據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條件及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第五,課題研究策略步驟及成果形式。
⑸ 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
1、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轉型,由於社會、家庭與學生的個性差異,基礎教育階段出現了一大批「問題學生」,為了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和上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工作已經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要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看到,能否更好地實現「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直接關繫到素質教育能否真正體現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關繫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局和社會綜合治理的成果能否得到鞏固。本課題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對我校「問題學生」通過問卷、心理咨詢、師生座談、舉辦專欄等形式進行研究。在工作實施中,我們按照教育規律辦事,一手抓研究,一手抓轉化,循序漸進,抓反復、反復抓,一定會抓出實效,一定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本課題的主持人擁有多年的管理經驗,組織能力強。參與教師均是一線教師,研究水平高。課題組成員均參加者過「十五」期間各級各類課題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學校有一定的教學設備、各類資料和充足的經費來保障該課題的實施。
2、市內外研究現狀
如何轉化「問題學生」,這一課題由來已久,20世紀80年代以來市內外許多學校在有關教育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問題學生」已產生了新的變化,相應的方法和對策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本課題通過研究「問題學生」的特徵、成因和類型,必將會探索出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適應新形勢的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與途徑。
3、課題的界定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在學習、思想或行為方面存在偏差的學生,表現為厭學、違紀、打架,甚至偷盜。「問題學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受不良的社會風氣侵蝕,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通過學生內部的心理活動即身心發展過程中各種消極因素惡性膨脹,逐漸形成所謂雙差生或後進生的,現在的稱謂應該是「問題學生」更為合適。
問題學生雖然在學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們能量大,輻射面廣,是集體中的消極因素,常常拖班級的後腿甚至影響學校聲譽。他們一般精力充沛,活動能力強,處事機靈膽子大,重感情講義氣,要教育好他們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細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問題學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觀性和普遍性,因此,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分析問題學生的心理成因,並以相應對策矯治,這樣不但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二、實驗假說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轉化「問題學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假如通過這一課題的實施,我校確立了以「愛」為中心,以「典、線、面」(典是典型教師,線為班主任為主線,面為全體教師)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倡導班主任、任課教師樹立「轉變一個差生比培養一個優生更光榮」的觀念,建立「問題學生」幫教制,一定會使我校教職工不斷克服轉化「問題學生」中所遇到的困難,增強做此項工作的自學性;一定會調動各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做好這項工作;也一定會做到「問題學生」的徹底轉化並能健康發展;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更符合學生成長的實際,學校的辦學質量也會不斷提高,成為有很高聲譽的育人搖籃。
三、實驗目標
1、科研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施,能總結出「問題學生」的特徵、成因和類型,探索出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適應新形勢的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與途徑,拿出一定的經驗來。
2、工作目標
使教師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得到顯著提高,「問題學生」身心和精神面貌得到根本改變。
3、育人目標
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轉化「問題學生」,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重新點燃他們奮發向上的火花,讓問題學生能夠戰勝自我、自立自強,融入到大家庭中。
四、實驗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是一個集教育政策與法規、師德建設和教育藝術等具有現實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統工程,主要分以下內容:
1、問題學生存在的現狀分析研究
2、問題學生的診斷研究
3、問題學生的轉化對策研究
4、問題學生轉化的個案研究
5、問題學生的跟蹤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