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家偶然發現真理

科學家偶然發現真理

發布時間: 2021-03-27 05:01:44

1. 還有哪些科學家是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真理(偶然的)

1\弗萊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發現者。 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葯物,來治療因細菌引起的疾病。
<br> 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葯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
<br> 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頭腦。」
2,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這天下午,倫琴像平時一樣,正在實驗室里專心做實驗。他先將一支克魯克斯放電管用黑紙嚴嚴實實地裹起來,把房間弄黑,接通感應圈,使高壓放電通過放電客,黑紙並沒有漏光,一切正常。他截斷電流,准備做每天做的實驗,可是一轉眼,眼前似乎閃過一絲綠色熒光,再一眨眼,卻又是一團漆黑了。剛才放電管是用黑紙包著的,熒光屏也沒有豎起,怎麼會現熒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觀察這種神秘的熒火,形成習慣,產生了錯覺,於是又重復做放電實驗。但神秘的熒光又出現了,隨著感應圈的起伏放電,忽如夜空深處飄來一小團淡綠色的雲朵,在躲躲閃閃的運動。倫琴大為震驚,他一把抓過桌上的火柴,「嚓」的一聲劃亮。 原來離工作台近一米遠的地方立著一個亞鉑氰化鋇小屏,熒光是從這里發出的。但是陰極射線絕不能穿過數厘米以上的空氣,怎麼能使這面在將近一米外的熒光屏閃光呢?莫非是一種未發現的新射線嗎?這樣一想,他渾身一陣激動,今年自己整整50歲了,在這間黑屋子裡無冬無夏、無明無夜地工作,苦苦探尋自然的奧秘,可是總窺不見一絲亮光,難道這一點熒光正是命運之神降臨的標志嗎?他興奮地托起熒光屏,一前一後地挪動位置,可是那一絲綠光總不會逝去。看來這種新射線的穿透能力極強,與距離沒有多大關系。那麼除了空氣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質呢?倫琴抽出一張撲克牌,擋住射線,熒光屏上照樣出現亮光。他又換了一本書,熒光屏雖不像剛才那樣亮,但照樣發光。他又換了一張薄鋁片,效果和一本厚書一樣。他再換一張薄鉛片,卻沒有了亮光,——鉛竟能截斷射線。倫琴興奮極了,這樣不停地更換著遮擋物,他幾乎試完了手邊能摸到的所有東西,這時工友進來催他吃飯,他隨口答應著,卻並未動身,手中的實驗雖然停了,可是他還在痴痴獃獃地望著那個熒光屏。現在可以肯定這是一種新射線了,可是它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暫時又該叫它什麼名字呢?真是個未知數,好吧,暫就先叫它「X射線」。

2. 科學家發現真理的事例

弗萊抄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襲發現者。
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葯物,來治療因細菌引起的疾病。
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葯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
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頭腦。」

3. 誰知道科學家偶然發現真理的故事

1\弗萊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發現者。 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葯物,來治療因細菌引起的疾病。
<br> 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葯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
<br> 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頭腦。」
2,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這天下午,倫琴像平時一樣,正在實驗室里專心做實驗。他先將一支克魯克斯放電管用黑紙嚴嚴實實地裹起來,把房間弄黑,接通感應圈,使高壓放電通過放電客,黑紙並沒有漏光,一切正常。他截斷電流,准備做每天做的實驗,可是一轉眼,眼前似乎閃過一絲綠色熒光,再一眨眼,卻又是一團漆黑了。剛才放電管是用黑紙包著的,熒光屏也沒有豎起,怎麼會現熒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觀察這種神秘的熒火,形成習慣,產生了錯覺,於是又重復做放電實驗。但神秘的熒光又出現了,隨著感應圈的起伏放電,忽如夜空深處飄來一小團淡綠色的雲朵,在躲躲閃閃的運動。倫琴大為震驚,他一把抓過桌上的火柴,「嚓」的一聲劃亮。 原來離工作台近一米遠的地方立著一個亞鉑氰化鋇小屏,熒光是從這里發出的。但是陰極射線絕不能穿過數厘米以上的空氣,怎麼能使這面在將近一米外的熒光屏閃光呢?莫非是一種未發現的新射線嗎?這樣一想,他渾身一陣激動,今年自己整整50歲了,在這間黑屋子裡無冬無夏、無明無夜地工作,苦苦探尋自然的奧秘,可是總窺不見一絲亮光,難道這一點熒光正是命運之神降臨的標志嗎?他興奮地托起熒光屏,一前一後地挪動位置,可是那一絲綠光總不會逝去。看來這種新射線的穿透能力極強,與距離沒有多大關系。那麼除了空氣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質呢?倫琴抽出一張撲克牌,擋住射線,熒光屏上照樣出現亮光。他又換了一本書,熒光屏雖不像剛才那樣亮,但照樣發光。他又換了一張薄鋁片,效果和一本厚書一樣。他再換一張薄鉛片,卻沒有了亮光,——鉛竟能截斷射線。倫琴興奮極了,這樣不停地更換著遮擋物,他幾乎試完了手邊能摸到的所有東西,這時工友進來催他吃飯,他隨口答應著,卻並未動身,手中的實驗雖然停了,可是他還在痴痴獃獃地望著那個熒光屏。現在可以肯定這是一種新射線了,可是它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暫時又該叫它什麼名字呢?真是個未知數,好吧,暫就先叫它「X射線」。
例子好多..

4. 有關於科學家們偶然發現真理的故事嗎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

人們都知道從蘋果落地中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其實那不過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為宣傳自然科學而編的故事。
在牛頓之前,人們已經知道有兩種「力」:地面上的物體都受重力的作用,天上的月球和地球之間以及行星和太陽之間都存在引力。這兩種力究竟是性質不同的兩種力?還是同一種力的不同表現?牛頓在劍橋大學讀書時就考慮起這個問題了。
牛頓23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他仍沒有間斷學習和對引力問題的思考。
那時,鄉下的孩子們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頭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灑出來。
這一現像激發了牛頓關於引力的想像:「什麼力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這個問題使他想到開普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對牛頓抓緊這些神奇的思想不放,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和地球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16英尺,但據推算僅得13.9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沒有灰心,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的研究。
1671年,新測量的地球半徑值公布了。牛頓利用這一數據重新檢驗了自己的理論,同時,還利用他自己發明的微積分處理了月一地關系中不能把地球看作質點時,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問題。有了這兩項改進,牛頓得到了兩個完全一致的加速度值。這使他認為,重力和引力具有相同的本質。他又把基於地面物體運動的三條定律(即牛頓三大定律)用於行星運動,同樣得出滿意的正確結論。
牛頓整整經過了7個春秋寒暑,到他30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宣告了天上地面的萬物都遵循同一規律運動,徹底否定了亞里士多德以來宗教勢力宣揚的天上地下不同的思想,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次飛躍。

2、瓦特——發明蒸汽機

瓦特(1736~1819),英國著名的發明家,生於英國造船中心格拉斯哥附近的格林諾克小鎮。他的父親當過造船工人,祖父叔父都是機械工人,由於家庭的影響,瓦特從小就熟悉了許多機械原理和製作技術。
瓦特是一個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奮好學,勇於探索,對發明創造最感興趣。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前來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爐子旁邊發呆,手裡拿著筆和紙,地上有許多畫過的圖。他好心地說:「小瓦特應該上學了,別光在家用玩耍來打發寶貴的時光了。」父親莞爾一笑,說:「謝謝你,我的朋友。不過,你還是看看我的兒子在玩什麼吧……」原來,小瓦特在設計各種各樣的玩具,還畫了許多圖樣,這年小瓦特才剛好 6 歲整,客人吃驚地說:「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裡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個看門。他獃獃地看著爐子上燒水的茶壺。水快燒開了,壺蓋被蒸汽頂起來,一上一下地掀動著……他想: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製造一個更大的爐子,再用大鍋爐燒開水,那產生的水蒸汽肯定會比這個大幾十倍、幾百倍。用它來做各種機械的動力,不是可以代替許多人力嗎?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說中的「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小瓦特是這樣設想過,只不過真正試制蒸汽機,卻是後來的事情。
小瓦特為搞發明創造,發憤學習科學知識。他 13 歲開始學習幾何學;15歲讀完了《物理學原理》;17 歲開始當學徒工。此後,他才真正投入了蒸汽機的研製和發明,一發而不可收。
1757 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學當教學儀器修理工。那裡既有完備的實驗設施和各種儀器,又有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這些都給瓦特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學校還專門為他創辦了實驗車間。1769 年,瓦特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經過了無數次失敗,終於製成了一台單動式蒸汽機,並且獲得了第一台蒸汽機的專利權。1782 年瓦特又研製成功一種新式雙向蒸汽機,並且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各種機器上;1788 年,英國政府正式授予瓦特製造蒸汽機的專利證書;從 1775 年到 1800 年,瓦特和波爾頓合辦的蘇霍工廠,就製造出 183 台蒸汽機,全用於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到了 19 世紀 30 年代,蒸汽機推向了全世界,從此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造福於人類的發明家——瓦特永遠被後人敬仰。
1\弗萊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發現者。 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葯物,來治療因細菌引起的疾病。
<br> 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葯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
<br> 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頭腦。」
2,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這天下午,倫琴像平時一樣,正在實驗室里專心做實驗。他先將一支克魯克斯放電管用黑紙嚴嚴實實地裹起來,把房間弄黑,接通感應圈,使高壓放電通過放電客,黑紙並沒有漏光,一切正常。他截斷電流,准備做每天做的實驗,可是一轉眼,眼前似乎閃過一絲綠色熒光,再一眨眼,卻又是一團漆黑了。剛才放電管是用黑紙包著的,熒光屏也沒有豎起,怎麼會現熒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觀察這種神秘的熒火,形成習慣,產生了錯覺,於是又重復做放電實驗。但神秘的熒光又出現了,隨著感應圈的起伏放電,忽如夜空深處飄來一小團淡綠色的雲朵,在躲躲閃閃的運動。倫琴大為震驚,他一把抓過桌上的火柴,「嚓」的一聲劃亮。 原來離工作台近一米遠的地方立著一個亞鉑氰化鋇小屏,熒光是從這里發出的。但是陰極射線絕不能穿過數厘米以上的空氣,怎麼能使這面在將近一米外的熒光屏閃光呢?莫非是一種未發現的新射線嗎?這樣一想,他渾身一陣激動,今年自己整整50歲了,在這間黑屋子裡無冬無夏、無明無夜地工作,苦苦探尋自然的奧秘,可是總窺不見一絲亮光,難道這一點熒光正是命運之神降臨的標志嗎?他興奮地托起熒光屏,一前一後地挪動位置,可是那一絲綠光總不會逝去。看來這種新射線的穿透能力極強,與距離沒有多大關系。那麼除了空氣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質呢?倫琴抽出一張撲克牌,擋住射線,熒光屏上照樣出現亮光。他又換了一本書,熒光屏雖不像剛才那樣亮,但照樣發光。他又換了一張薄鋁片,效果和一本厚書一樣。他再換一張薄鉛片,卻沒有了亮光,——鉛竟能截斷射線。倫琴興奮極了,這樣不停地更換著遮擋物,他幾乎試完了手邊能摸到的所有東西,這時工友進來催他吃飯,他隨口答應著,卻並未動身,手中的實驗雖然停了,可是他還在痴痴獃獃地望著那個熒光屏。現在可以肯定這是一種新射線了,可是它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暫時又該叫它什麼名字呢?真是個未知數,好吧,暫就先叫它「X射線」。 贊同
3| 評論

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

人們都知道從蘋果落地中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其實那不過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為宣傳自然科學而編的故事。
在牛頓之前,人們已經知道有兩種「力」:地面上的物體都受重力的作用,天上的月球和地球之間以及行星和太陽之間都存在引力。這兩種力究竟是性質不同的兩種力?還是同一種力的不同表現?牛頓在劍橋大學讀書時就考慮起這個問題了。
牛頓23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他仍沒有間斷學習和對引力問題的思考。
那時,鄉下的孩子們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頭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灑出來。
這一現像激發了牛頓關於引力的想像:「什麼力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這個問題使他想到開普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對牛頓抓緊這些神奇的思想不放,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和地球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16英尺,但據推算僅得13.9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沒有灰心,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的研究。
1671年,新測量的地球半徑值公布了。牛頓利用這一數據重新檢驗了自己的理論,同時,還利用他自己發明的微積分處理了月一地關系中不能把地球看作質點時,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問題。有了這兩項改進,牛頓得到了兩個完全一致的加速度值。這使他認為,重力和引力具有相同的本質。他又把基於地面物體運動的三條定律(即牛頓三大定律)用於行星運動,同樣得出滿意的正確結論。
牛頓整整經過了7個春秋寒暑,到他30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宣告了天上地面的萬物都遵循同一規律運動,徹底否定了亞里士多德以來宗教勢力宣揚的天上地下不同的思想,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次飛躍。

瓦特

2、瓦特——發明蒸汽機

瓦特(1736~1819),英國著名的發明家,生於英國造船中心格拉斯哥附近的格林諾克小鎮。他的父親當過造船工人,祖父叔父都是機械工人,由於家庭的影響,瓦特從小就熟悉了許多機械原理和製作技術。
瓦特是一個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奮好學,勇於探索,對發明創造最感興趣。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前來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爐子旁邊發呆,手裡拿著筆和紙,地上有許多畫過的圖。他好心地說:「小瓦特應該上學了,別光在家用玩耍來打發寶貴的時光了。」父親莞爾一笑,說:「謝謝你,我的朋友。不過,你還是看看我的兒子在玩什麼吧……」原來,小瓦特在設計各種各樣的玩具,還畫了許多圖樣,這年小瓦特才剛好 6 歲整,客人吃驚地說:「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裡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個看門。他獃獃地看著爐子上燒水的茶壺。水快燒開了,壺蓋被蒸汽頂起來,一上一下地掀動著……他想: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製造一個更大的爐子,再用大鍋爐燒開水,那產生的水蒸汽肯定會比這個大幾十倍、幾百倍。用它來做各種機械的動力,不是可以代替許多人力嗎?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說中的「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小瓦特是這樣設想過,只不過真正試制蒸汽機,卻是後來的事情。
小瓦特為搞發明創造,發憤學習科學知識。他 13 歲開始學習幾何學;15歲讀完了《物理學原理》;17 歲開始當學徒工。此後,他才真正投入了蒸汽機的研製和發明,一發而不可收。
1757 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學當教學儀器修理工。那裡既有完備的實驗設施和各種儀器,又有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這些都給瓦特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學校還專門為他創辦了實驗車間。1769 年,瓦特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經過了無數次失敗,終於製成了一台單動式蒸汽機,並且獲得了第一台蒸汽機的專利權。1782 年瓦特又研製成功一種新式雙向蒸汽機,並且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各種機器上;1788 年,英國政府正式授予瓦特製造蒸汽機的專利證書;從 1775 年到 1800 年,瓦特和波爾頓合辦的蘇霍工廠,就製造出 183 台蒸汽機,全用於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到了 19 世紀 30 年代,蒸汽機推向了全世界,從此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造福於人類的發明家——瓦特永遠被後人敬仰。

富爾頓

3、富爾頓——輪船的首創者

富爾頓(1765~1815),美國著名工程師。1807 年,他利用英國機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是世界上輪船的首創者。他為世界人類航海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富爾頓出生於美國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讀書很少,父母沒有錢供他去學堂學習,他後來取得的成就,全憑個人的奮斗。小富爾頓從小就愛幻想,譬如,當他幫助大人幹完農活之後,常常一個人坐在農家閣樓上,在帶有木格條的小窗戶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藍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幾個鍾頭。
有一天,天氣晴朗,河水清澈。小富爾頓和鄰居大叔一起駕著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們開始悠閑地撐著篙,逆流而上。小富爾頓到離開自己村莊的外地去,心情格外高興,情不自禁地唱著美國鄉村的民謠。河水的「嘩嘩」聲和小富爾頓的悠揚、婉轉的歌聲交織在一起,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陽愈升愈高了,陽光灑在水波中,像碎銀灑在綠色的緞帶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轉,富爾頓和鄰居大叔拚命地撐篙,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服,但船僅能艱難地移動。小富爾頓心裡想:撐篙太費力了,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麼好啊!他想像的翅膀在河中飛翔,他好像看見在河中出現了一隻自動行駛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現實中來,對鄰居大叔說:「大叔,撐篙又費勁,又緩慢,如果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麼好啊!」
鄰居大叔正用力撐著篙,聽了小富爾頓的話,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臉上的汗水,笑著說:「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那這樣東西是什麼呢?」
「是啊,這東西是什麼呢?」小富爾頓的臉剎那間紅了起來,他用勁地撐了一下篙,低下了頭,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後,「怎樣使船自動行走?」就成了小富爾頓苦思冥想的中心問題。致使他長大以後,努力奮斗,終於成為製造人類第一隻蒸汽機輪船—— 「克萊蒙脫號」的著名科學家。

貝爾

4、貝爾——電話發明家

貝爾(1847~1922),美籍英國電話發明家。22 歲時,任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語音學教授。
貝爾少年時代天資平平。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在班裡倒數一二名。他不但學習不好,而且淘氣、貪玩。書包里常常裝著老鼠、麻雀這類小動物。有一次,老師還在台上講課,貝爾書包里的老鼠鑽了出來,在教室里亂竄亂叫
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亂成一團,老師狠狠地訓斥了他。
後來,父親把貝爾送到倫敦祖父那裡,由嚴厲的祖父直接管教。祖父是位嚴格而又倔強的老頭。但他知識淵博,教育耐心。很快,小貝爾喜歡起他的祖父,對學習有了興趣,道理明白了不少。
他變了,不僅學習成績好,有發明創造的熱情,而且品德優良,經常助人為樂。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孤獨老人用笨重的水磨在磨面,小貝爾很同情他,約了一群少年夥伴來幫忙。後來,小夥伴們嫌推磨太苦,紛紛不幹了,只有小貝爾一人堅持下來。
回到家裡,小貝爾想,怎樣才能使水磨省勁呢?為了設計新水磨,他翻閱了大量資料,設計圖畫了一張又一張。經過 1 個月的反復琢磨,草圖終於設計出來了。幾個工匠看了很稱贊。在工匠師傅的努力下,省力的水磨製成
了,鄉親們十分感激他,小貝爾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小貝爾年少時,愛好演講。他父親是一位演講家,貝爾少年時代,就組織「少年技術協會」,每周演講一次。他很有演講才能,22 歲被美國波士頓大學聘請,當了語音學教授。父子二人成為美國饒有名氣的演講家。
1875 年 6 月 2 日,28 歲的貝爾經歷千萬次的失敗,終於製成了有線電話。這一天,他和華特生正在進行新的實驗。貝爾把一些部件放入硫酸里,不小心,硫酸滴到了他的腿上,他十分疼痛,無意地連聲呼救:「華特生,快來,我需要你!」聲音通過電線傳到了華特生的耳朵里。就這樣,人類第一部有線電話製造成功了。

阿基米德

5、阿基米德——洗澡發現了定律

阿基米德(約前 287~約前 212),古希臘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曾發現杠桿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終身從事物理和數學的研究。
阿基米德出生在古希臘的一個天文學家的家庭里,從小就受到全家人的寵愛。父親為了使他早日成才,在起名字上絞盡了腦汁,經過反復選擇,在他出生的第 10 天,取名阿基米德。希望這名字給他帶來幸福,並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希臘人。
阿基米德的童年,是在保姆和奴隸們的照料下度過的。全家人對他要求很嚴,行走坐立、穿衣吃飯都有規矩,不準他淘氣,也不許他交壞朋友。他8 歲時進了學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奴隸的陪伴下走很長的路到學校上課。阿基米德的家裡很富有,但他從不騎馬或坐車。
阿基米德學習非常刻苦,有時看書,一看就是一天。隨著阿基米德年齡的增長,他的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開始顯露出來。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思考、探討、學習和寫作上,極少想自己的事。為了研究一個問題,常常忘記吃飯,忘記洗澡。連穿衣服、脫衣服這類事情,都得由別人幫助來做,只要他一思
考問題,就會忘掉自己的一切。
阿基米德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研究簡直著了魔,與它們形影不離,一天總畫呀畫呀,那麼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好像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有一次,在他跨進浴盆洗澡時感覺到身子入水越深,水越往外溢,身子就越輕,突然,他興奮地大叫一聲,從浴盆里跳出來,一絲不掛地在大街上奔跑,一邊朝家跑嘴裡一邊喊:「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
人們望著這個赤身裸體奔跑著的怪人,非常驚異,他們哪裡會想到,阿基米德就在洗澡時,發現了一條重要的流體靜力學規律——「阿基米德定律」,即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被物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量。

5. 科學家們偶然的發現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發現真理的故事.

在幹嘛?在幹嘛,這么?我的人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不同的人生"

6. 有關科學家發現真理的故事

發現真理的事例
弗萊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發現者。 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葯物,來治療因細菌引起的疾病。 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葯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 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頭腦。」 納什:以美麗心靈與人生博弈 2002年,一部名為《美麗心靈》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風靡全球,該片以美國數學家納什的生平為基礎加以改編,當觀眾被影片中所表現的愛和美麗心靈所打動的時候,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校園里那個孤獨的老人也逐漸走入世人的視野。 約翰·納什1928年出生在美國一個軍人家庭。14歲時,他的數學天分開始展現,由於他的存在,使教他的老師都產生受挫感。納什21歲博士畢業,他的關於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論文在當時被看成游戲之作不入主流。此時的納什對名利表現出無足縈懷的態度。別人常常請他解決數學難題,題目破解後,有些人卻以此作為自己的成果來發表,當朋友氣憤地建議納什訴諸法律時,他總是一笑置之——解出難題是最快樂的事。 上世紀50年代末,納什已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了,還被《財富》雜志推舉為天才數學家中最傑出的人物。但就在這時,不幸降臨,他患上了強迫性精神分裂症。精神錯亂困擾了他30年。此時,母校向他張開雙臂,特意留出一個閑職讓這位昔日的天才有個棲身之地。於是,在普林斯頓校園里,常常有一個衣著怪異的「幽靈」喜歡在黑板上亂寫亂畫,留下稀奇古怪的信息。多年來,納什的經濟來源就是從母親臨終前替他成立的信託基金中每月提取400多美元。他的妻子艾利西亞表現出了鋼鐵般的意志,一直陪伴照顧他。在她的努力下,奇跡出現,數十年後,納什終於康復,由「瘋子」變回「天才」。 上帝也最終眷顧了這個「怪人」。隨著商業競爭時代的到來,納什50年前所作的博弈論一下子成為與市場聯系密切的顯學。納什也因此進入諾貝爾獎評委的視野。為了驗證納什是否已經痊癒,諾貝爾委員會特意派代表訪問他,當該代表向納什委婉地表達他已被「考慮」授予諾貝爾獎時,納什坦率地說:「我想您來這兒是想看看我瘋沒瘋,如果我瘋了卻得了獎,肯定會把你們的事兒搞砸。」接著他又認真地說:「在你們看來我瘋了幾十年,我卻以為,那不過是一種特立獨行的狀態而已」。 1994年,納什與其他兩位學者分享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到獎金的納什對記者說,「我相信有資格申請信用卡了」,當被問及得獎對他的生活有何影響時,他說,「我現在可以去咖啡館了」。納什把獎金(3人分享後已經不多)一部分還了債務,一部分買了基金,然後就去資助那些貧困的研究者。他依然住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艾利西亞依然照顧著他。而在普林斯頓大學,每天落日的余暉下仍然可見納什散步的身影。對納什而言,自己彷彿在與上帝進行一場人生博弈,用半生瘋狂的代價獲得暮年的聲名,兩者毫不虧欠,恰如博弈論中著名的「納什均衡」。

7. 有哪些科學家是從細微的事情中發現真理的

1、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

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

2、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通電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從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講座,奧斯特演示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當伽伐尼電池與鉑絲相連時,靠

近鉑絲的小磁針擺動了。這一不顯眼的現象沒有引起聽眾的注意,而奧斯特非常興奮,他接連三個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實驗情況。

奧斯特將導線的一端和伽伐尼電池正極連接,導線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針的上方,當導線另一端連到負極時,磁針立即指向東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塊等非磁性物體插在導線和磁針之間,甚至把小磁針浸在盛水的銅盒子里,磁針照樣偏轉。

奧斯特認為在通電導線的周圍,發生一種「電流沖擊」。這種沖擊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對非磁性物體是可以穿過的。磁性物質或磁性粒子受到這些沖擊時,阻礙它穿過,於是就被帶動,發生了偏轉。

導線放在磁針的下面,小磁針就向相反方向偏轉;如果導線水平地沿東西方向放置,這時不論將導線放在磁針的上面還是下面,磁針始終保持靜止。

他認為電流沖擊是沿著以導線為軸線的螺旋線方向傳播,螺紋方向與軸線保持垂直。這就是形象的橫向效應的描述。

奧斯特對磁效應的解釋,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並不影響這一實驗的重大意義,它證明了電和磁能相互轉化,這為電磁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3、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磁鐵穿過閉旦鄲測肝爻菲詫十超姜合線圈時,線圈中有電流產生從而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邁克爾·法拉第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學生和助手,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麥克斯韋的先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4、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發現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的地區都有一種蚯蚓,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是為什麼?這個疑問,引起了當時正在研究大陸和海岸起源問題的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

魏格納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好說明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分成了兩個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5、牛頓,通過蘋果砸了自己的頭,想到為什麼蘋果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呢,從此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從1665年至1685年,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沿著離心力—向心力—重力—萬有引力概念的演化順序,終於提出「萬有引力」這個概念和詞彙。

8. 科學家偶然發現真理的故事

2,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這天下午,倫琴像平時一樣,正在實驗室里專心做實驗.他先將一支克魯克斯放電管用黑紙嚴嚴實實地裹起來,把房間弄黑,接通感應圈,使高壓放電通過放電客,黑紙並沒有漏光,一切正常.他截斷電流,准備做每天做的實驗,可是一轉眼,眼前似乎閃過一絲綠色熒光,再一眨眼,卻又是一團漆黑了.剛才放電管是用黑紙包著的,熒光屏也沒有豎起,怎麼會現熒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觀察這種神秘的熒火,形成習慣,產生了錯覺,於是又重復做放電實驗.但神秘的熒光又出現了,隨著感應圈的起伏放電,忽如夜空深處飄來一小團淡綠色的雲朵,在躲躲閃閃的運動.倫琴大為震驚,他一把抓過桌上的火柴,「嚓」的一聲劃亮. 原來離工作台近一米遠的地方立著一個亞鉑氰化鋇小屏,熒光是從這里發出的.但是陰極射線絕不能穿過數厘米以上的空氣,怎麼能使這面在將近一米外的熒光屏閃光呢?莫非是一種未發現的新射線嗎?這樣一想,他渾身一陣激動,今年自己整整50歲了,在這間黑屋子裡無冬無夏、無明無夜地工作,苦苦探尋自然的奧秘,可是總窺不見一絲亮光,難道這一點熒光正是命運之神降臨的標志嗎?他興奮地托起熒光屏,一前一後地挪動位置,可是那一絲綠光總不會逝去.看來這種新射線的穿透能力極強,與距離沒有多大關系.那麼除了空氣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質呢?倫琴抽出一張撲克牌,擋住射線,熒光屏上照樣出現亮光.他又換了一本書,熒光屏雖不像剛才那樣亮,但照樣發光.他又換了一張薄鋁片,效果和一本厚書一樣.他再換一張薄鉛片,卻沒有了亮光,——鉛竟能截斷射線.倫琴興奮極了,這樣不停地更換著遮擋物,他幾乎試完了手邊能摸到的所有東西,這時工友進來催他吃飯,他隨口答應著,卻並未動身,手中的實驗雖然停了,可是他還在痴痴獃獃地望著那個熒光屏.現在可以肯定這是一種新射線了,可是它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暫時又該叫它什麼名字呢?真是個未知數,好吧,暫就先叫它「X射線」.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