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三年級科學課教案

三年級科學課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3-27 02:32:52

❶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一課《我看到了什麼》教學設計

⒈我看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 
一、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二 、過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 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麼?要求仔細傾聽,並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並不多,那麼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❷ 三年級科學教案

第二單元 在陽光下
第一課時 我們知道的太陽
教學目標:
1. 會運用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了解關於太陽的知識;
2. 能以自己的方式對搜集的材料進行合理的整理,與同學分享;
3. 能根據自己搜集的關於太陽的資料,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4. 能與同學愉快合作開展「講太陽的故事」的主題活動,通過講「關於太陽的故事」,意識到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5. 對研究關於太陽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
6. 知道許許多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都與太陽有關系;
7. 了解一些初步的關於太陽的基本知識。
教學重點:講述有關太陽的故事。
教學難點:能把搜集到有關太陽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准備:
師備:課前搜集關於太陽的音像、多媒體資料或圖片資料等。
生備:課前收集關於太陽的資料,可以在課前製作一些簡單的小報。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清晨窗外鳥兒的第一聲歌唱和縷縷陽光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大地萬物幾乎同時從夢中醒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一天又開始了!是什麼在精心呵護這世間萬物?是什麼讓這個藍色星球顯出它美麗和青春般的朝氣呢?它就是萬物之靈——太陽!請聽我們關於太陽的故事吧!」
二、探究內容:
1. 講一個關於太陽的故事。
(1)任選兩幅插圖,在小組內講講你知道的太陽的故事。
我所選擇的兩幅圖片
我認為它們的聯系是
我編的故事

(2)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向全班同學講講小組收集的關於太陽的故事。
(3)簡單地為這些故事分類。(如:科學家的故事,太陽與人類生活的故事,太陽奧秘的故事等。)
2. 交流感受。
(1)講故事的同學談談自己是怎樣搜集到這些資料的,在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講故事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收獲。
(2)聽故事的同學對聽到的故事做出評價,談談自己在聽了關於太陽的故事後的啟示與收獲。
3. 收集關於太陽的資料。
(1)拓展視野,利用課外時間收集關於太陽的詩歌、傳說、圖片等資料。
(2)按自己喜愛的方式整理資料(如剪貼、音像解說、圖畫、故事等)。
(3)交流收集的資料。
三、全課總結。
四、課後拓展。
設計一張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並舉辦一次小報展。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陽光下的影子
教學目標:
1. 會持續觀測影子長度的變化過程;
2. 能進行簡單的測量與記錄;
3.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記錄方法;
4. 能認真細致地觀察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5. 通過對陽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識到自然界中的一些變化是相互關聯的;
6. 認識到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變化的;
7. 知道太陽光沿直線傳播,物體擋住了陽光就會形成影子;
8. 理解陽光與物體、物體與影子的關系。
教學重點:研究陽光下影子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測量好物體影子的長度。
教學准備:
師備:課前考察好教學地點,事先布置好場地。
生備:竿子、尺子、活動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 你們知道太陽的光線以大約30萬千米/秒的速度傳播到地球上,太陽給我們送來了陽光,同時也帶來了影子。今天,就讓我們對這個平常的自然現象作一番科學的探究吧!」
二、探究內容:
1. 觀察影子。
(1)討論。
① 我們已經知道了影子的哪些秘密?
② 關於影子,我們還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2)觀察影子。
① 討論觀測記錄的方法。
② 准備觀測記錄活動的材料和工具。
③ 到戶外進行觀測記錄活動。
將觀測結果填在書上P25的表格上。
④ 將竿子和開始測量時影子的長度表示在方格內,用直線把竿子和影子的頂端連接起來,能有什麼發現?
2. 陽光下影子的特點。
(1)討論。
① 比較、分析各組觀測影子的記錄情況。
② 把幾個小組的方格圖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有什麼發現?
(2)交流新的發現。
① 你們發現了哪些現象和問題?
② 你們發現了陽光下的影子有什麼共同特點?
③ 你能說說太陽、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系嗎?
(三者的位置始終在一條直線上。)
(3)交流收集的資料。
三、全課總結。
四、課後拓展。
1、 你能通過影子的特點聯想到陽光的傳播問題嗎?
2、 你還有什麼想法?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改變陽光的傳播路線
教學目標:
1. 能與同學合作設計一種讓陽光照亮陰影里的小球的方法;
2. 能進行簡單的模擬實驗;
3.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
和工具;
4. 能與同學愉快合作進行科學探究;
5. 意識到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6. 認識到藉助一定的物體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7. 了解光的發射與折射;
8. 知道一些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教學重點: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教學難點:能解釋觀景箱中看到的現象。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小木板1塊、紙板1塊,塑料板1塊,玻璃板1塊,平面鏡1面,乒乓球1個,自製觀景箱1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白天,當陽光照耀大地的時候,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世間萬物在陽光的照射下,各顯風姿。」
「陽光照射到物體後會自然產生影子。你們有辦法改變陽光的傳播路線,照亮陰影里的小球嗎?」
二、探究內容:
1. 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1)討論。
① 如何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② 選用什麼工具?
(2)探究活動。
① 用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② 交流探究活動的體會和想法。
(3)拓展活動。
① 什麼是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② 利用平面鏡的反光作用,設計一件物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2. 自製觀景箱。
(1)看圖了解製作方法。
(2)利用提供的材料,製作觀景箱。
(3)解釋從觀景箱中看到的現象。
(4)在學生記錄本上畫出光線在觀景箱中走過的路線。
三、全課總結。
四、課後拓展。
利用這一原理製作課後其他玩具。

教學後記:

第四課時 美麗的彩虹
教學目標:
1. 能進行簡單的分解陽光實驗和光的混合實驗;
2.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
3. 能夠對陽光的分解和單色光的混合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
4. 能夠大膽想像陽光的色彩;
5. 願意和同學合作進行關於顏色的探究活動;
6. 認識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 知道利用三棱鏡可以分解陽光;
8. 了解人工製造彩虹的方法。
教學重點:能利用原理製造彩虹。
教學難點:製作牛頓盤,研究牛頓盤將分解成的各色混合成白光。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三棱鏡、水槽、水、小鏡子、白色卡片紙、製作牛頓盤的套材。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見過彩虹嗎?天空中神奇美麗的彩虹充滿詩意,令人神往!我們能不能也製造出這樣的彩虹呢?」
二、探究內容:
1. 做一個水棱鏡。
(1)教師演示三棱鏡分解陽光的實驗,在室內可用投影儀射出的光代替陽光。
① 認識分解陽光的方法、工具。
② 認識太陽光譜中各種顏色的光(赤、橙、黃、綠、藍、靛、紫)。
③ 尋找太陽光譜的規律。
(2)用水棱鏡分解陽光。
① 用小鏡子、水槽和水製作水棱鏡。
② 想辦法用水棱鏡製造彩虹。
③ 看看水棱鏡分解出的太陽光譜的特點。
(3)拓展活動。
① 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
② 思考並討論彩虹的形成原因。
③ 試試在課余時間用其他方法製造彩虹。
2. 製作牛頓盤。
師:「太陽光被三棱鏡分解成了多種顏色的光,那麼這些光混合後還會形成白光嗎?」
(1)討論:用什麼方法可以混合太陽光譜中各種顏色的光?
(2)製作牛頓盤。
① 用7張彩色紙板、圓珠筆、剪刀等完成牛頓盤的製作。
② 逐一選擇兩張至多彩色盤,探究各種組合產生的效果。
③ 交流探究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疑問和有趣的發現。
三、全課總結。
四、課後拓展。
1、 討論並設計一至兩個小實驗,研究如何由單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
2、 創造條件實驗自己的想法。

教學後記:

第五課時 陽光下的物體
教學目標:
1. 會使用溫度計正確測量陽光下和背陰處地表的溫度,並進行比較;
2. 能根據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有根據的解釋;
3. 願意與同學合作,進行;
4. 能夠對紙筒溫度的細微變化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並能作好觀測記錄;
5. 能堅持觀測、記錄;
6. 願意與同學合作進行連續的探究活動;
7. 認識不同顏色的物體在陽光下吸收熱量的多少是存在差異;
8. 知道物體在陽光下的溫度與吸引太陽熱量的多少有關。
教學重點:感受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的不同。
教學難點:探究物體在陽光下的反射。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溫度計、白紙、黑紙等多種彩色紙、木板、鋁箔、墊子、鑰匙、剪刀、玻璃杯、塑料杯、平面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太陽是人類光明使者,在大白天即使沒有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室內,也是亮的,這是為什麼呢?這些光是從哪兒來的呢?」
二、探究內容:
1. 物體對太陽光的反射。
(1)討論。
① 商討研究物體反射光的方法。
② 如何記錄物體反射光的強弱。
(2)探究活動。
① 根據預測將多種物體按反射光的強弱排序。
② 科學、准確地記錄。
③ 找找實際結果和預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物 體 預 測 實際結果

(3)交流。
① 交流探究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新的發現。
② 物體的什麼特徵影響物體反射光的本領?
2. 測量溫度變化。
(1)討論。
① 為什麼要選用白色、黑色的紙筒?
②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
③ 還需要什麼工具?
(2)探究活動。
① 研究並製作紙筒。(注意在紙筒底部放石子等重物,使紙筒能夠穩定。)
② 讓兩個紙筒同時在陽光下工作。
③ 用溫度計准確地測量兩個紙筒溫度的變化。
④ 預測多種彩色紙溫度變化的情況。
⑤ 用手感知多種彩色紙在陽光下的溫度。
⑥ 用表格或拄形圖分析整理數據。(P31表)
(3)交流。
① 經過研究和數據整理,得到什麼結論?
② 多種彩色紙中,哪種紙的溫度上升得快?
③ 為什麼會是這種結果?
三、全課總結。
四、課後拓展。
找找家裡有哪些物體能反射陽光的?

教學後記:

第六課時 光強與光弱
教學目標:
1. 會連續觀測不同顏色的紙筒在陽光下的溫度變化;
2. 經歷對紙筒溫度變化的預測、觀測、比較、分析的過程;
3. 願意與同學合作,進行探究學習;
4. 愛護環境和測量工具;
5. 認識物體溫度的高低與陽光照射的強烈程度有關;
6. 知道物體陽光下溫度高、陽光越強烈溫度越高;
7. 意識到將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溫度(增加熱量的吸收)。
教學重點:探究不同強度的陽光與物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設計陽光的強弱與溫度研究活動。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兩支溫度計,架溫度計的支架、學生活動記錄本、挖土的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在操場上,你喜歡站在向陽處還是背陰處?」
「不同季節,同學們的選擇不同,今天我們就先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內容:
1. 測量向陽處和背陰處的地溫。
(1)討論。
① 測量地溫的正確方法。
② 應注意的事項和使用的工具。
(2)測量。

① 科學、准確地測量向陽處和背陰處的地溫數據。

組 別 地 點 向陽處 背陰處
樓房
大樹

② 整理數據。將全班的數據匯總後分析整理。
(3)交流。
① 交流測量活動中的體會。
② 整理數據後得出了什麼結論?
2. 光的強弱與溫度。
(1)討論。
① 如何控制光的強弱這個條件?
② 可以選用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 判斷溫度差別的方法有哪些?
④ 具體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
(2)測量。
① 按設計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動。
分析探究的結果。用自己設計的條件進行實驗和記錄,亮度和溫度用柱狀圖表示。

亮 溫 亮 溫 亮 溫 亮 溫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② 分析探究的結果。
(3)交流。
① 設計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學、有效?
② 可以改進的措施。
③ 探究出了什麼結論?
三、全課總結。
四、課後拓展。
1、使用多面鏡子會怎麼樣?
2、創造條件試試看。
教學後記: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