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譜課題
❶ 地質年表:地球生命進化的年輪
在介紹新疆地史古生物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些地質年代知識。眾所周知,地球年齡為46億年。這是應用不穩定元素的放射性衰落原理,主要應用鈾/鉛法測得的。但是,地球上生命的出現與演化卻比較晚。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化石是非洲南部的32億年前的細菌化石,從32億年到6億年這段漫長的時間,地球上生命演化非常緩慢。在25億年到6億年藻類生命開始出現並逐漸繁盛。6億年前後震旦紀末期,多門類動物生命突然分化而出。從5.4億多年的寒武紀起,以三葉蟲為代表的多門類硬殼生物在地球上普遍存在並保留完好的記錄,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目前我們所建立的地質年表也是從寒武紀開始較為准確和完整(表2-1-1)。地質年表中通常使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時間單位是紀,每個紀可分為兩到三個世,紀這段時間形成的沉積地層(包括火山沉積地層)實體叫系,如寒武紀形成的地層稱寒武系;每個世形成的地層叫統,如下寒武統、中寒武統等。紀名大多來源於地質學家最初研究這段地層時所在地區的地名、部族名、岩石特徵名或時代排序名。元古宇的紀名國際上還未統一,叫法各不相同。
表2-1-1 地質年代簡表
續表
從滹沱紀到震旦紀為中國地質學者在華北和華南創建的,在中國使用廣泛。其餘顯生宙各紀均為西方學者創建音譯而來。寒武一名來自英國威爾士的古拉丁名「Cambria」,奧陶和志留紀分別源出於英國威爾士古代民族名Odovices,Silures。泥盆紀取名於英國西南部的泥盆州(Devonshire),石炭紀創名於英國,因該紀產煤而得名。二疊紀、三疊紀源自德國,為地層分層沉積特點而得名;侏羅紀為比利時學者創建,得名於法國和瑞士交界的「汝拉山」。白堊紀源自法國,因白堊土發育而得名。第三紀和第四紀為德國學者萊曼和義大利學者阿杜依諾最初對地層排序而來。從地質年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年代越久遠的紀時間延續越長,這主要是受地質記錄保存的影響,越古老的地層保存的信息越少,與考古學的道理相類似。各紀的具體時限和具體分界的確切年代目前仍是各國地層古生物學家不斷研究的課題,隨著科學手段的不斷進步,會越來越精準。另外需要大家知道的是,地質年齡同我們人類目前使用的年齡相比是相當龐大的,通常元古宇到中生代多以百萬年為最小計量單位,第四紀由於碳氧同位素方法的應用,目前多以萬年為計量單位。人類在地球上的歷史用地質年齡來衡量的話,可謂是一瞬間。
研究地球歷史主要依靠古生物學,古生物的研究對象是化石。化石是地質時期保存在沉積岩石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和遺跡,其通常根據生物所屬的分類的不同,而分別被稱為古無脊椎動物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及按不同生物門類而統稱的如珊瑚化石、腕足化石、蕨類植物化石等。這些化石又可依據生物分類法則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的目、科、屬、種。
古、今生物嚴格地說很難以某一時間界線來截然分開,但目前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以最新的地質時代——全新世的開始(距今約12000年)作為古今生物的分界,也就是說,12000年以前的生物多作為古生物化石研究。從地質年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生物的演化階段非常清晰,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說,凡消失或滅絕的生物在後期的地質歷史中不可能再現,這使得我們有可能利用化石來研究確定不同地質時期的地層時代進而研究整個地球發展史。化石名稱同現代生物名稱一樣,國際上以拉丁文作為通用名稱,屬級名稱為單名,種的名稱為雙名。
❷ 急需關於古詩文課題研究性活動的活動記錄!!!!!!!!!
研究復《當代詩詞流派簡述制》,需聯系詩壇實際動態:
當代詩詞以「體」論,少以派論,現代更傾向個體性。當代舊體詩歌能開創獨特詩風人物:
90年代聶紺弩【紺弩體】《聶紺弩詩全集》、熊鑒《熊鑒詩集》,他們開始以口語今詞與文言結合,詩作新奇而不失韻味、幽默而滿含辛酸,具現代性。
21世紀代網路詩:
曾少立【李子體】《李子詞》,現代文學語言與舊體詩詞格律結合,具有時代特徵和個人化風格;
觀雲【圍脖體】,當代首家詩詞微專欄《圍脖風月》,其體比格律略寬,較打油更雅,用韻寬,吸收了「段子體」、「語錄體」、「網路語言」等當代文風,盡量行文流暢,文字直白,幽默時尚,以更有效地吸引當今信息時代的現代人群,具現當代性。
現代詩趙麗華【梨花體】較娛樂性、惡搞性。
❸ 賀麟的《賀麟年譜簡編》
42歲:在西南聯合大學講授「黑格爾理則學」。所謂「理則學」,通常譯作「邏輯學」,賀麟採用的是孫中山的譯法。秋,在重慶小溫泉給全體新生講課,講稿為《讀書方法與思想方法》。本年7月,重慶獨立出版社發行《近代唯心論簡釋》第二版,收集論文仍為15篇,但書末附錄了《最近五十年來的西洋哲學》。
1942年10月24日,張蔭麟在貴州遵義病逝。3月1日,賀麟發表《我所認識的蔭麟》,《思想與時代》第20期。賀麟說:「他(按:即張蔭麟)的中國史綱,雖僅部分完成,是他人格學問思想文章的最高表現和具體結晶。書中有真摯感人的熱情,有促進社會福利的理想,有簡潔優美的文字,有淹博專精的學問,有透徹通達的思想。」5月1日,發表《學術通訊》, 《思想與時代》第22期。1942年9月21日,胡繩發表《一個唯心論者的文化觀——評賀麟先生著「近代唯心論簡釋」》③,針對《近代唯心論簡釋》一書若干觀點提出批評意見。次年,徐梵澄於《圖書館月刊》發表《〈近代唯心論簡釋〉述評》,謝幼偉於《思想與時代》第11期發表《何謂唯心論——兼評賀麟著〈近代唯心論簡釋〉》。本年4月14日,賀麟作《答謝幼偉兄批評三點》(《思想與時代》第23期,1943年6月1日),對謝幼偉提出的三個問題做了回答。7月1日,發表《德國文學與哲學的交互影響》,《思想與時代》第24期。11月,發表《費希特哲學簡述》,《哲學評論》第8卷第4期。12月1日,發表《基督教與政治》,《思想與時代》第29期。12月,《知難行易說與知行合一說》由重慶青年書店出版,書末附錄賀麟《知行合一新論》。 本年,《儒家思想的新開展——賀麟新儒學論著輯要》(宋志明編)由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該書是「現代新儒學研究叢書」之一。本年,王思雋、李肅東《賀麟評傳》由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早在1986年11月,「現代新儒學思潮研究」就被確立為國家社科基金「七五」規劃重點課題;
1992年初,又被列為「八五」規劃重點課題;1995年,由方克立教授和李錦全教授主持的課題組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現代新儒家學案》,全書三巨冊,有梁漱溟、張君勱、熊十力等11人的學案,其中《賀麟學案》由宋志明執筆。 5月初,《賀麟選集》(「北大哲學門經典文庫」之一,陳來主編、張學智編)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注釋:
①《賀麟選集·前言》,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頁。《前言》未署名,而《賀麟選集》的編者是張學智,據此推測:《前言》的作者當為張學智。
②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第208頁。此處之行程,參閱自該書。
③該文初刊於重慶《新華日報》(1942年9月21日),後收入《理性與自由——文化思想批評論文集》(胡繩著,上海:華夏書店,1946年6月,第10-16頁)。
④賀麟在香港講學的具體日程
本處綜合參考了以下三種文獻:
(1)《本院大事記》,《新亞生活月刊》(香港)第十一卷第三期,1983年11月15日,第15頁;
(2)《「龔氏訪問學人」賀麟教授訪問本院》,《新亞生活月刊》(香港)第十一卷第四期,1983年12月15日,第4頁;
(3)《本院大事記》,《新亞生活月刊》(香港)第十一卷第四期,1983年12月15日,第15頁。
❹ 顛沛流離 才華橫溢,英年早逝,魂歸故里的主人公寫出相應的課題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
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並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雲「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❺ 契訶夫的作品年表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❻ 魯迅研究的課題——收集大量資料
魯迅,1881 年9 月25 日生於浙江紹興,1936 年10 月19 日病逝於上海。
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
傳, 1898 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
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
1902 年到日本留學,4 月入弘文學院,6 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一
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
1906 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靈魂。在《河南》雜志上發表了
《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 年與周
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出版。
1909 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
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2 年2 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
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任部員和社會教育司第二科科員。後任僉事和社會教
育司第一科科長。公餘校錄古籍,研究佛學和金石拓本。
1918 年5 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
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此後三年間陸續在《新
青年》發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 余篇。1920 年8 月被聘為北京大學、
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科講師。1921 年12 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
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1923 年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出版。1926
年第二本短篇小說集《彷徨》出版。這些作品是我國新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力
作,對後來的創作具有深遠影響。
除了小說,還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最初的雜文集《熱風》於
1925 年出版。此後幾乎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這些雜文富有鮮明的時代特
色,解剖社會和人性深刻遒勁,文風犀利活潑,有極強的戰鬥力和感染力,
成為我國新文學史上特有的文學樣式。
20 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未名社,
終其一生為培養文學青年付出了巨大精力。
1926 年8 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1927 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
兼教務主任,4 月辭職。同年10 月抵上海,從此定居於此,專事寫作。 1928
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並開始研究馬列主義文藝理論。1930 年中國
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過多種
文學期刊。在國民黨政府的文化圍剿中與「民族主義」、「第三種人」等派
別開展論戰,也批評了「左聯」內部的「左」傾思潮。
1936 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逝世。他留下約一千萬字的文化遺產,許多
著作被譯成多種文字,充實了世界文學寶庫。他把一生獻給了中華民族的文
化事業。
魯迅主要著譯書目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 年,北京,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1924 年,北京,新潮社。(修訂本)
1931 年,上海,北新書局。
熱風(雜文集)1925 年,北京,北新書局。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 年,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雜文集)1926 年,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 年,北京,北新書局。
墳(論文雜文集)1927 年,北京,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1927 年,北京,北新書局。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 年,北京,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 年,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雜文集)1932 年,上海,北新書局。
二心集(雜文集)1932 年,上海,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 年,上海,天馬書店。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 年,上海,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 年,上海,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 年,上海,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 年,上海,同文書局。
拾零集(編《二心集》時被審查機關刪存之雜文)1934 年,上海,合眾
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 年,上海,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 年,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 年,上海,天馬書店。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 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 年,上海,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 年,上海,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1937 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 年,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 年,上海,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 年,上海,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20 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 年,上海,魯
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 1938 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1941 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弢編)1946 年,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 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 年,上海出版公司。
(鉛印本)1959 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魯迅選集1952 年,上海,開明書店。
魯迅小說集1952 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弢編)1952 年,上海出版公司。
❼ 研究性課題用什麼題目好
高適(700—765) ,盛唐詩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游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
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
安史之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舊唐書·高□傳》說:「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而已。」
高適生平和創作可分四個時期:
①開元二十年前,謀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詩歌創作開始時期;
②開元二十年至天寶八載,首次出塞,浪遊無成,為創作極盛時期;
③天寶八載至十四載,側身下僚,從戎入幕,創作才能繼續得到發揮;
④至德元載(756)後,仕途得意,雖然也寫過一些佳作,但總的說來,較前三個時期遜色。
高適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邊塞詩,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歌頌了戰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並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愛民之情。高適有些贊美不義戰爭、歧視少數民族的作品,如《李雲南征蠻詩》等,是這類詩歌的糟粕。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詩。這些詩比較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東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實地描寫了廣大農民遭受賦稅、徭役和自然災害的重壓,對他們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還寫過一些贊美「良吏」的詩,從「仁政」思想出發,提倡輕徭薄賦,在當時也有一定的進步作用。
③諷時傷亂詩。大抵指斥弊政,對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難二首》等。還有一些詩作於安史亂後,對政局流露出憂慮和憤慨,如《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
④詠懷詩,數量最多,思想內容比較復雜。象《別韋參軍》、《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贈崔二》、《封丘作》等,抒寫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對現實有所不滿。
而像《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遺》等,或抒發友情和別意,或嚮往隱居生活,情意真摯,頗有感染力。這類詩中也有一些企羨功名富貴和吹捧達官貴人之作,並無可取。此外,還有一些詠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寫旅途景色的詩如《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頗有佳句。高適的詩在當時已享有聲名。《新唐書·高適傳》說他「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殷□《河嶽英靈集》也稱許他「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王士□指出高詩風格為「悲壯而厚」(《帶經堂詩話》)。
感情深摯,意氣駿爽,語言端直,筆力渾厚,是高適詩風的基本特點。以詩體而論,高詩古體勝過近體,尤以七古最為擅長。歌行長篇,波瀾浩瀚,聲情頓挫,最是沉雄激壯。五古質朴古直,接近漢魏古詩的氣息。近體則以七律和七絕為優。高適作品的編集,原有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作序的詩集,今佚。新、舊《唐書》著錄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庫全書》所收明汲古閣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詩8卷、文2卷。又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張遜業、許自昌等輯本,皆為2卷。明楊一統輯《高適集》1卷。敦煌《唐詩選殘卷》、《高適詩集殘卷》等,尚存部分佚詩。注本有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孫欽善《高適集校注》,皆附年譜。研究高適生平的著述有王達津《詩人高適生平系詩》、彭蘭《高適系年考證》、周勛初《高適年譜》、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高適年譜中的幾個問題》。
❽ 魯迅研究的課題——收集大量資料2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