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防化女科學家

防化女科學家

發布時間: 2021-03-26 20:57:03

①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女科學

卡羅琳·赫舍爾(1750年-1848年)

這位發現了8顆彗星及星雲的偉大天文學家出生在德國漢諾威。她的父親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音樂家,精心於對子女的文化和音樂教育,但卡羅琳卻是個例外。卡羅琳表現出對學習的極大興趣,她曾與父親一起觀察星座和天體。

由於家庭中有愛好天文學的傳統,加之哥哥威廉成為英國喬治三世的宮廷天文學家,並自己製作了一架望遠鏡,通過它曾觀測到天王星。作為哥哥的助手,卡羅琳經常幫他磨製和拋光鏡面,並為這些觀測做記錄。

在日積月累中,卡羅琳積累了豐富的數學和幾何知識,甚至獲得了國王頒發的作為天文學家助手的津貼。卡羅琳每晚都端坐在那架可以觀測遙遠天外星空的望遠鏡前。1786年8月的一個夜晚,卡羅琳獨自觀測到了第一顆彗星,在接下來的11年裡她又陸續發現了7顆彗星。她的發現為後來天體學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賴的資料。1798年,卡羅琳將自己的所有發現製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並附上了一份《不列顛天圖》中忽略的560顆星的目錄以及該出版物的勘誤表。

哥哥威廉去世後,卡羅琳又搬回到漢諾威繼續研究,不久完成了2500個星雲和許多星團的記錄工作。

洛夫萊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1979年,美國國防部用埃達·洛夫萊斯伯爵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種計算機程序語言,即Ada語言,以紀念這位150年前幫助英國發明家查理·巴貝奇研製出後來被認為歷史上第一台計算機的女科學家。

埃達·拜倫1815年出生在英國倫敦,是著名詩人拜倫與夫人安娜貝拉·米爾班克的女兒。但在其出生後不久,父母便離婚,盡管拜倫苦苦請求,但米爾班克卻禁止詩人看望女兒。

在嚴格的家庭教育中,埃達受到了文化和科學知識的熏陶,並得到了包括倫敦大學首席數學教授A·德·摩根在內的諸多優秀數學家的指點。摩根還向她引見了當時英國最著名的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瑪麗·薩默維爾。

埃達准確地對分析機的作用和前景進行了分析和預見,例如制圖和製作音樂,以及進行龐大的、重復的大型計算。於是,埃達擔當起為分析機編製程序的任務。埃達首先為計算擬定了「演算法」,然後擬定了「程序設計流程圖」,這也被後人認定為「第一個計算機程序」。

伊雷娜·約里奧-居里(1897年-1956年)

在居里夫人去世前,她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女兒伊雷娜接過了繼續研究放射性的接力棒,但她卻沒能看到女兒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在其去世一年後因發現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雙雙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伊雷娜曾是母親的助手,並在工作中結識了弗雷德里克·約里奧,盡管兩人性格不同,卻結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婚後,他們像居里夫婦一樣開始了共同的科學研究。

伊雷娜同時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母親,她堅信繁重的科研工作不能奪去她作為母親的重要職責。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她還開始逐漸涉足政治,並擔任過法國社會黨萊昂·布盧姆政府的國務次長,負責科研工作。

48歲時,伊雷娜被任命為由其母親創建的巴黎大學鐳研究所所長。幾年後,當世界政治陷入冷戰時期後,約里奧夫婦先後被左派政治力量驅逐出法國原子能專署。但這卻沒能阻止伊雷娜參加各種和平運動。

伊雷娜的研究不僅可作為物理學的里程碑,還對醫學和生物學產生了諸多重要影響。
利斯·邁特納(1878年-1968年)

利斯·邁特納,這位奧地利物理學家發現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核裂變。但是,諾貝爾獎卻只授給了她的合作者奧托·哈恩。

利斯出生在奧地利一個猶太家庭,她的父親是當時有名的律師,對於各種知識都採取開放態度,並潛心於子女的教育。

在柏林獲得博士學位後,利斯結識了與她同歲的愛因斯坦。當時,愛因斯坦經常光顧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住所,普朗克彈奏鋼琴,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室內樂隊,利斯經常受邀出席。

後來,在與哈恩合作研究放射性的過程中,兩人共同發現了鏷並予以命名。在侄子弗里施的幫助下,利斯發現鈾原子核在受中子轟擊後分解出氪和鋇,並產生大量能量。利斯稱這一過程為「核裂變」。這一成果最初由哈恩公布於眾,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利斯拒絕出席頒獎儀式。

美國很快得知了這一研究成果,由於當時處於戰爭時期,美國開始了曼哈頓計劃,並最終製造出原子彈。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1910年-1994年)

運用新的X光技術和世界上第一批電腦,多蘿西·克勞福特發現了胰島素、青黴素和維生素B12的分子結構。

多蘿西·克勞福特出生於開羅,父親是一名考古學家,母親則是傑出的植物學家。多蘿西與姐姐在英國接受教育,並獲得了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化學學士學位。在一次乘火車的旅行中,她結識了伯納爾教授,並跟隨他到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他們共同發現,蛋白質晶體必須在半濕潤狀態下,而不是乾燥狀態下加以研究,這一成果可謂大分子晶體學的里程碑,並為生物學及其在醫葯領域的運用開辟了光輝道路。

隨後,她又返回牛津大學繼續研究。她開始進行膽固醇及其他生物分子的鑒定工作,例如胰島素。之後她便涉足令許多科學家為之著迷的青黴素的研究。1945年,多蘿西發現了青黴素的分子結構。

她的又一重大發現是分析出了對白血球和紅血球生成至關重要的維生素 B12的結構。也是由於這一重大發現,多蘿西在196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芭芭拉·麥克林托克(1902年-1992年)

20世紀四五十年代,芭芭拉發現了自發移動的遺傳基因,但她的研究成果卻遲遲未被人認識,直到198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才產生了巨大影響。

25歲時,芭芭拉與遺傳學家羅林斯·埃默森和馬庫斯·羅茲組成了一個三人研究小組。她之後回憶說,這是對她未來職業生涯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之一。芭芭拉反復觀察玉米粒顏色的變異,並進行試驗後發現遺傳信息並非固定不變。這是一項重大發現,但卻一直沒有被人認可。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芭芭拉的這一研究終於走出了黑暗,並在30多年後得到了承認。根據芭芭拉的理論,遺傳信息位置的變化不僅發生在植物上,而且在各種細菌和人類身上同樣如此,因此對於研究抗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1920年-1958年)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18歲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化學、物理和數學,後來又接觸晶體學。她痴迷於用三維影像研究微小世界。二戰期間,羅莎琳德獲得了一筆研究碳元素的基金。戰爭結束後,她在巴黎學習了新的X光射線技術。當時,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邀請她來研究DNA結構這一新技術。1952年,羅莎琳德拍攝下了那張著名的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像,清晰地展現出雙螺旋結構。但在1962年,這項研究成果在獲得諾貝爾獎的

時候,羅莎琳德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獲獎名單中,不僅是因為當時她已經去世,而且其中一名獲獎者詹姆斯·沃森隱藏了羅莎琳德的貢獻。

喬斯琳·貝爾-伯內爾(1943年-)

直到發現了脈沖星,喬斯琳才擺脫了「壞學生」的惡名。在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後,喬斯琳加入了劍橋大學安東尼·休伊什領導的科研小組。在經過漫長的觀測之後,喬斯琳終於捕獲了一些頻率極快,並且有規律重復的信號。

在排除了這些信號來自於天外星球後,喬斯琳猜測可能出自一個巨大而特殊的星體,這個星體被稱為脈沖星。這一天文學上里程碑式的發現在197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但獲獎者中卻沒有喬斯琳的名字。
參考資料:西班牙《趣味》月刊11月號

② 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有哪些

第一個獲諾貝爾獎的美國女性是193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簡·亞當斯 (Jane Addams)

獲得諾貝爾幾項科學獎的美國女性有:

柯里:194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梅耶:196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雅洛:197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麥克林托克:1983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埃麗頓 :1988年諾貝爾生理學獎

林達·巴克: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獎

文學獎:1938年賽珍珠

1993年托尼·莫里森

和平獎:193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簡·亞當斯 (Jane Addams)

1946年貝爾奇

1997年朱迪·威廉姆斯

還有居里夫人

③ 中國軍事強國被認可,這位女科學家功不可沒

中國有一名在激光技術武器方面的女性領頭人物——侯靜。侯靜率領其研究團隊在「超連續譜光源」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此進步使得中國在該領域一舉躋身於世界一流水平。侯靜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著手於高平均功率和全光纖化為主要攻克目標,最終在不斷地研究探索中找到突破口,憑著這股堅韌的意志,侯靜及其團隊在各項核心技術領域都取得了成績,甚至在該領域的主要技術指標打破美國保持了四年的記錄。
所以,為何現在美國不敢輕易與中國開戰,其中功勞有一部分當屬這位中國軍事的研究人,侯靜可以說是在高科技軍事研究領域這一戰場上的巾幗英雄,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英雄。正是因為這樣千千萬萬的為祖國義不容辭付出著青春與知識的科研人員,我國的軍事才能一直保持著不斷向前的姿態,始終突破原有的水平。

正如那句話說,誰說世界不遵循森林守則,有社會的地方就存在著弱肉強食,一百年前的我們飽受強國的霸凌,割地賠款,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都足以毀掉一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國家。但是我國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不是也在預示著今天軍事力量的強盛?
在「超連續譜光源」基礎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時,侯靜著力推動創新成果向生產力、戰鬥力轉化,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軍事效益。侯靜說,軍隊科技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讓科研成果轉化為能打勝仗的「利器」,在這場「大考」中交出優秀答卷。

近年來美軍把重點放在固體激光武器上來。它是利用特殊晶體受激輻射產生的發光現像為原理製成的,結構更加緊湊,發出的能量更高。
但是應用於實戰在技術上有兩大難題美國無法突破,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和目標鎖定跟蹤技術(與現在的導彈跟蹤技術完全不同),但由於兆瓦級超強功率固體激光器(註:20瓦以上的激光器列陣美國等國限制向我出口)以及高速智能控制環的的研製成功,使中國具有了超距攻擊性激光雷達,中國研製的超距攻擊性激光雷達的威力強大!

④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者其中有多少是女科學家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女科學家有5名,她們分別是:

1、瑪麗·居里(波蘭裔法國籍,1911)

2、伊雷娜·約里奧-居里(法國,1935)

3、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英國,1964)

4、阿達·約納特(以色列,2009)

5、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國,2018)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至2017年共頒發109次,其中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1942這8年未頒獎。

獲獎者中有3人獲兩次諾貝爾獎。分別是瑪麗·居里(1903年物理獎;1911年化學獎;首位獲兩次諾獎的獲獎者);萊納斯·鮑林(1954年化學獎;1962年和平獎;唯一一位兩次都是單人獲獎的獲獎者);弗雷德里克·桑格(1958、1980兩次獲化學獎)。

⑤ 1950~2018的女科學家有哪些

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物理學家——伊侖娜內,居里夫人的容大女兒伊侖娜,由於發現人工放射性,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物理學家——邁特納,奧地利女物理學家,對發現核裂變作出重大貢獻,愛因斯坦稱她為「我們(德國)的居里夫人」。

物理學家——邁爾夫人,由於創立原子核的殼層模型與德國物理學家延森和匈牙利出生的美國物理學家維格納分享1963年諾貝爾物理獎。

物理學家——S.J.貝耳,脈沖星的發現者,獲諾貝爾物理獎。

化學家——霍奇金,由於測定維生素B12的結構獲1964年諾貝爾化學獎。

生物學家——R.富蘭克林,出色的結晶學家和X光衍射技術專家。

生物學家——麥克林托克,美國的女遺傳學家,1983年獲得了遲到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女科學家努斯蘭─沃哈特,德國女科學家,開創了發育遺傳學而分享了199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⑥ 中外歷史上有那些著名女性科學家

1、瑪麗·居里: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2、何澤慧:女,籍貫山西靈石,江蘇蘇州人。傑出的核物理學家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何澤慧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何澤慧在德國海德堡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首先發現並研究了正負電子幾乎全部交換能量的彈性碰撞現象。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核化學實驗室工作期間,與合作者一起首先發現並研究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

上世紀50年代,與合作者一起自立更生研製成功對粒子靈敏的原子核乳膠探測器。在領導建設中子物理實驗室、高山宇宙線觀察站,開展高空氣球、高能天體物理等多領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3、古道爾:古道爾女爵士,英國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和著名動物保育人士。珍·古道爾長期致力於黑猩猩的野外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她的工作糾正了許多學術界對黑猩猩這一物種長期以來的錯誤認識,揭示了許多黑猩猩社群中鮮為人知的秘密。

除了對黑猩猩的研究,珍·古道爾還熱心投身於環境教育和公益事業,由她創建並管理的珍·古道爾研究會是著名民間動物保育機構,在促進黑猩猩保育、推廣動物福利、推進環境和人道主義教育等領域進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4、吳健雄:,生於江蘇省蘇州太倉瀏河鎮,美籍華人,著名核物理學家,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被譽為「東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學第一夫人」。吳健雄是美國物理學會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會長,也曾參與過曼哈頓計劃,是世界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

5、蒙如玲:女,系美國休士頓大學物理教授、美國休士頓大學德克薩斯超導電性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旅美專家協會顧問、中國旅美交流協會國際交流中心顧問、及中國旅美專家協會首任會長。

作為資深科學家的蒙如玲教授長期從事高壓暨低溫實驗研究,在促進對超導體的深入了解,找出新的化合物和合金的物性描述,超小導薄氧化超導體、單晶體的發展,以及錄音帶和防水導體的製作技術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⑦ 世界著名的女科學家的名單

瑪麗·居里
金慶民
喬治亞娜·西加爾·瓊斯
吳健雄
古道爾
蕾切爾·卡遜
何澤慧
沈驪英
蒙如玲
鍾端玲

⑧ 中國女科學家首獲諾貝爾醫學獎,她是誰

中國女科學家首獲諾貝爾醫學獎,她是屠呦呦。

她發現的青蒿素,可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為亞洲南部、非洲和南美洲等熱帶發展中國家的人改善了健康狀況,被認為是20世紀熱帶醫學的顯著突破。是首位華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

2015年12月10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傳》開始首發在寧波書城舉行。該書還將推出日文版、阿文版。首發式上,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與寧波市委副書記余紅藝共同為《屠呦呦傳》新書揭幕。屠呦呦唯一的博士生王滿元,受其囑托參與了整本書的編寫過程。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