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找准課題研究的切入點

找准課題研究的切入點

發布時間: 2021-03-26 15:49:44

Ⅰ 怎樣進行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程序,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開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課題總結等。

一、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內容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

確定研究課題,一般是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一項研究課題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須考慮研究背景,縮小研究范圍,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題眼」。開始研究前必須進一步研究,做到准確把握研究主題,分解研究問題,把總體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做好研究整體計劃。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

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 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一個課題特別是比較綜合的課題,涉及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包含著多重關系、多重矛盾和多層次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其中必定有一對基本的關系、矛盾或問題,准確找出基本關系的意義就在於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變得清晰且可操作。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種選法:有一種為主、多法綜合運用;多法並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補;單一方法也有,但較少。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如,對事物發展過程的追蹤研究,選擇縱向研究法;對同一時間內不同對象的研究,選擇橫向研究法等。

二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進行常規研究時,選擇自然觀察法、測試式實驗法、調查談話法,等;採用現代技術手段研究,選擇不同的技術設備的測試及調控等。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什麼叫研究假設?研究假設就是研究者對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研究假設是陳述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關系的命題,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必須積極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一是積極開展理性思維。假設就是尚未得到實踐證明姑且認定的預想,它是人們思維過程中推理與判斷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暫定的理論。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歷來是科學研究探索的正確途徑。根據對研究對象的了解,從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斷,包括各種可能性理論認識或初步結論,在進行研究之前推測出來。

二是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1)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2)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的理由;(3)假設應是可檢驗的;(4)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三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結合的產物,是從觀察發現到理論發現的中間環節,是由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發現的主式。基本步驟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數量的事實、資料基礎上,提煉出科學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各相關現象的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發展成比較系統的形態、具有嚴謹而穩定的結構;⑷充分運用各種有關的科學知識,靈活展開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類比和想像等各種思維活動,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四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有: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五是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課題研究的設計,基本要求包括研究總目標和分目標、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員分工等,不同類型的課題也有不同的設計,突出研究類型,反映課題特點。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應用性研究課題是運用基礎課題研究取得的基礎理論知識,探尋有具體實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識、新的教育途徑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是對教育原理的嘗試性應用,是聯結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的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和橋梁。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應用研究又有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面。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包括應用性研究的內容、范圍、操作等,有應用研究事實性目標和理論性目標。課題設計包括研究目標、研究途徑(思路、方法)和研究組織等,按照不同內容有不同的設計。

Ⅱ 怎樣進行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先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目標、然後進行討論研究,最後做回出結論。

Ⅲ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具體是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課題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

3、實驗性課題設計。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

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

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

(3)找准課題研究的切入點擴展閱讀:

實施課題研究

1、認真搜集資料。怎樣搜集資料,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

Ⅳ 課題研究如何開展

課題研究程序,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開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課題總結等。

一、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內容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

確定研究課題,一般是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一項研究課題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須考慮研究背景,縮小研究范圍,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題眼」。開始研究前必須進一步研究,做到准確把握研究主題,分解研究問題,把總體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做好研究整體計劃。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

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 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一個課題特別是比較綜合的課題,涉及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包含著多重關系、多重矛盾和多層次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其中必定有一對基本的關系、矛盾或問題,准確找出基本關系的意義就在於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變得清晰且可操作。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種選法:有一種為主、多法綜合運用;多法並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補;單一方法也有,但較少。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如,對事物發展過程的追蹤研究,選擇縱向研究法;對同一時間內不同對象的研究,選擇橫向研究法等。

二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進行常規研究時,選擇自然觀察法、測試式實驗法、調查談話法,等;採用現代技術手段研究,選擇不同的技術設備的測試及調控等。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什麼叫研究假設?研究假設就是研究者對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研究假設是陳述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關系的命題,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必須積極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一是積極開展理性思維。假設就是尚未得到實踐證明姑且認定的預想,它是人們思維過程中推理與判斷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暫定的理論。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歷來是科學研究探索的正確途徑。根據對研究對象的了解,從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斷,包括各種可能性理論認識或初步結論,在進行研究之前推測出來。

二是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1)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2)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的理由;(3)假設應是可檢驗的;(4)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三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結合的產物,是從觀察發現到理論發現的中間環節,是由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發現的主式。基本步驟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數量的事實、資料基礎上,提煉出科學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各相關現象的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發展成比較系統的形態、具有嚴謹而穩定的結構;⑷充分運用各種有關的科學知識,靈活展開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類比和想像等各種思維活動,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四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有: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五是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課題研究的設計,基本要求包括研究總目標和分目標、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員分工等,不同類型的課題也有不同的設計,突出研究類型,反映課題特點。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應用性研究課題是運用基礎課題研究取得的基礎理論知識,探尋有具體實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識、新的教育途徑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是對教育原理的嘗試性應用,是聯結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的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和橋梁。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應用研究又有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面。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包括應用性研究的內容、范圍、操作等,有應用研究事實性目標和理論性目標。課題設計包括研究目標、研究途徑(思路、方法)和研究組織等,按照不同內容有不同的設計。

Ⅳ 課題研究方案,應注意哪五個方面。(每一個方面由兩個字 概括)

立題、解題、方法、實施、成果。

Ⅵ 怎樣開展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理論學習之一

怎樣開展課題研究 確定研究課題或取得批准立項課題後,怎樣開展課題研究?這是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經常提到的一個重要問題。課題研究做法多樣,但總有一個基本程序。 課題研究程序,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開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課題總結等。一、制訂課題研究方案教育科研在完成選題後,如何把握研究問題,如何理清研究的思路,合理和規范地設計好課題及課題研究方案,是目前中小學教師常常遇到的困難。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內容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1、確定研究目標 確定研究課題,一般是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一項研究課題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須考慮研究背景,縮小研究范圍,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題眼」。開始研究前必須進一步研究,做到准確把握研究主題,分解研究問題,把總體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做好研究整體計劃。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 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1、理清研究思路一個課題特別是比較綜合的課題,涉及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包含著多重關系、多重矛盾和多層次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其中必定有一對基本的關系、矛盾或問題,准確找出基本關系的意義就在於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變得清晰且可操作。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問卷法,等等。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種選法:有一種為主、多法綜合運用;多法並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補;單一方法也有,但較少。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一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如,對事物發展過程的追蹤研究,選擇縱向研究法;對同一時間內不同對象的研究,選擇橫向研究法等。二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進行常規研究時,選擇自然觀察法、測試式實驗法、調查談話法,等;採用現代技術手段研究,選擇不同的技術設備的測試及調控等。(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什麼叫研究假設?研究假設就是研究者對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研究假設是陳述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關系的命題,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必須積極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一是積極開展理性思維。假設就是尚未得到實踐證明姑且認定的預想,它是人們思維過程中推理與判斷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暫定的理論。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歷來是科學研究探索的正確途徑。根據對研究對象的了解,從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斷,包括各種可能性理論認識或初步結論,在進行研究之前推測出來。 二是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一是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二是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的理由;三是假設應是可檢驗的;四是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三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結合的產物,是從觀察發現到理論發現的中間環節,是由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發現的主式。基本步驟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數量的事實、資料基礎上,提煉出科學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各相關現象的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發展成比較系統的形態、具有嚴謹而穩定的結構;⑷充分運用各種有關的科學知識,靈活展開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類比和想像等各種思維活動,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四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有: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五是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課題研究的設計,基本要求包括研究總目標和分目標、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員分工等,不同類型的課題也有不同的設計,突出研究類型,反映課題特點。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應用性研究課題是運用基礎課題研究取得的基礎理論知識,探尋有具體實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識、新的教育途徑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是對教育原理的嘗試性應用,是聯結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的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和橋梁。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應用研究又有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面。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包括應用性研究的內容、范圍、操作等,有應用研究事實性目標和理論性目標。課題設計包括研究目標、研究途徑(思路、方法)和研究組織等,按照不同內容有不同的設計。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一般性經驗總結是對教育活動進行回顧、反思、分析、總結,將對教育措施、教育現象和教育效果之間關系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科學性經驗總結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積累的教育經驗進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而又系統地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找出別人可以借鑒的規律性的東西。 研究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這類課題設計,內容包括:研究主題(什麼經驗?),研究對象(誰的經驗?),研究內容(什麼樣的經驗?),搜集資料,概括經驗。這類課題研究,一要認識經驗研究與經驗總結的聯系與區別,二要廣泛搜集教育事實性資料,三是重視以理論指導分析教育現象、概括教育經驗、揭示教育規律。3、實驗性課題設計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在教育實驗研究中,一般有三種變數關系,即自變數(研究者主動操縱的條件和因素)、因變數(隨著自變數變化而產生反應、發生變化的變數,研究中需要觀測的指標和能否成功的證據)和無關變數(也叫控制變數,是指與研究目標無關,但卻影響研究結果的變數),只有通過控制,處理好三種變數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驗證假設、探究因果關系的目的,才能較為科學地、准確地揭示規律。實驗性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實驗性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實驗性課題設計內容包括:提出實驗假設;確定實驗被試;選定實驗變數;明確實驗控制;設計實驗步驟;記錄實驗結果。怎樣選定實驗變數?變數是指與本課題有關的條件、現象或特徵。根據課題研究的目標,詳細地列出所有變數,分析與目標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排出相關程度和課題要求、研究力量、實驗條件,認真篩選,做到變數適當少、實驗結果准確度盡量高,以實現對教育現象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怎樣設計實驗控制?實驗控制是實驗性課題研究極為重要的研究技巧。實驗性課題的設計,必須對實驗過程中的無關變數加以控制,努力排除其混淆效應,將自變數的作用分離出來。實驗控制的辦法有:消除無關變數;平衡無關變數的影響;使無關變數保持恆定;統計處理;等等。 二、研究課題開題研究課題開題,也稱課題設計和論證。研究課題的設計和論證是教育科研的一個重要環節。設計和論證課題,就是研究人員從科學性、創新性、應用價值以及進行研究的條件等方面對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研究價值、研究基礎、研究條件、研究分工、研究經費等進行分析、設計和論證。 課題設計和論證,要抓住重點和關鍵。目的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內容是重點。(一)開題意義主要是從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兩方面,闡明選題的意義。對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價值作用進行論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價值、思路,要闡明和論述清楚,把選題時已經有的基本思考或初步設想進一步細化,提出明確的認識。(二)開題內容開題內容:報告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標,研究方法,以及計劃安排和分工等。報告研究現狀:就是對所選課題涉及到的研究內容進行資料調研,研究國內外同類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對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述評,明確所選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指出可能實現的突破等。報告研究內容:經過系統分析,列出完成課題研究任務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內容並進行整理,形成研究內容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構成情況。報告研究思路:闡明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課題研究的視角、方法、途徑和目的,闡述本課題研究的重要觀點。報告研究目標:教育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探索未知的教育規律,在獲得了對教育規律的正確認識以後,通過指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間接地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課題研究成功的標志是達到了預定的研究目標,獲得對某些教育現象的規律性認識。因此,要明確研究目標,把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分析歸納,形成具體的研究目標並明確地定下來。確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達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徑、技術、手段或操作規則。研究方法要服從於研究目的。確定研究方法時需要考慮:本課題採用哪些研究方法;用什麼方法和技術手段收集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如何安排具體的研究程序。(三)開題方式開題可在立項前,也有在立項後。 開題的方式一般是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由課題負責人報告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組成員進行討論,統一認識,確定任務,明確分工。也可邀請專家作相關內容的學術報告。三、實施課題研究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資料是研究者思想、科學文化知識和科研實踐活動賴以記錄、保存、交流和傳播的文字材料、音像製品等的總稱。資料在課題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課題研究工作的基礎,是課題研究成果概括的依據。(一)搜集資料搜集資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環節。搜集資料是指在課題研究中,圍繞課題研究目的、運用既定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把所取得的有關研究對象的資料。在課題研究搜集資料方面,存在問題主要是:⑴文獻資料不註明出處;⑵事實性材料沒有時間、地點,沒有背景;⑶對資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證;⑷對代表性的事實性材料沒能科學選擇,有時使用數據前後自相矛盾,經常看到採用舉例法,不知道該典型在所屬群體中的位置;⑸搜集資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調查問卷,往往是欠科學;⑹對材料缺乏綜合分析,有時變成材料堆砌,不知道為了說明什麼問題;等。1、認真搜集資料怎樣搜集資料?一是堅持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設計資料收集、數據採集的計劃;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的方法,主要通過查閱文獻檔案、調查訪問、發放問卷、實驗觀察、實驗測試、學生作業等多條渠道、多種手段,傳統手段、現代手段,廣泛搜集能夠反映研究對象實際的包括文字、實物、聲像等各種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力求收集基礎材料,採集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2、 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調查計劃的內容是對調查全過程的分步驟、分階段的細化的描述。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調查採集數據要製成表格。調查設計分為縱向設計和橫向設計兩種。縱向設計是涉及隨著時間推移收集資料的調查和在特定時間內及時收集資料的調查。一種縱向設計是趨勢研究。這種研究,是在一段時間內對研究總體的縱向研究,通常要從總體中取樣,再測量隨機抽樣。另一種是群體研究。這種研究,是在一段時間內對特定群體進行的縱向研究。再一種是專門對象研究。這種研究,是對同一樣本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測量的縱向研究,其樣本可以代表一個特定總體或一般總體。橫向設計是指在某一時間從一個樣本或者從一個以上代表兩個或兩個以上總體的樣本中收集數據。這種設計不能測量個體的變化,但能以不同調查對象間的差異反映總體的變化。3、設計調查問卷問卷是一種書面的個別調查。問卷設計要求:一是題目,要與調查目的相符,不要給被調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二是指導語或說明信,包括稱謂、調查目的、調查意義及與被調查者的利益關系、回答問題的要求、兩方的責任,最後註明聯系人、聯系地址及電話等;三是問卷的具體內容有事實問題、態度問題(意見、情感、動機、觀點等);四是編號。注意事項:問題內容切忌與主題無關,或模稜兩可,或難理解,或有誘導性;文字表述要通俗、簡煉、具體;問題順序,時間順序由近及遠,內容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類別順序由靜態到動態;問卷長度要適當。問卷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開放式問卷,就是不事先給出問題選擇答案有由問答者自己作答的一類問卷。這種問卷任由調查對象發表己見,更有利於反映真情,了解調查對象的獨特觀點、思想;但數據不標准化,處理就困難。對於不能用幾種簡單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詳加討論的復雜問題,使用開放式問卷比較恰當。封閉式問卷,就是已經明確給定問題可選擇答案的問卷。這種問卷,問題和答案標准化,方便回答,易於處理。在實際中,更多的問卷調查是兩者相結合,既有關於基本變數的封閉性問題,又包括一些開放性的探究性問題。問卷調查,要設計好選配得當、措詞精確的一套問題,編製成問卷。問卷格式,主要有:問答式;劃記式;排列式;評判式;是否式;數量式;等等。設計調查問卷,要注意寫好問卷說明或導語。4、確定研究樣本在課題研究中,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都涉及「研究樣本」問題。「研究樣本」是研究總體的一個子集,研究者往往從樣本特徵推斷出它所屬的總體的特徵。一項科學研究活動,可以包含整個總體的所有個體,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受到時間和工作精力的限制往往不容易做到,而往往是採用抽樣的方法。這就涉及「研究樣本」的確定問題。怎樣確定樣本,是教育科學研究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怎樣選擇研究樣本?要根據研究目的和實際可能選擇樣本,抽樣設計應是可行的並能充分包容所要研究的問題。選擇樣本應注意:一是樣本要保證從數學的觀點看具有代表性;二是從時間和精力看是可能的,選擇樣本的量要適當;三是選擇樣本的方法要科學。一個優秀抽樣設計應滿足目標定向、可測性、可行性和經濟性等4個方面的標准:抽樣設計應滿足目標定向:對抽樣方法進行設計時要以研究方案和研究目標為依據;抽樣設計應滿足可測性:抽樣設計要為必要的分析提供數據,能從樣本數據推斷出總體特徵;抽樣設計應滿足可行性:抽樣設計的實際活動在現實情境中是行得通的;抽樣設計應滿足經濟性:抽樣設計達到的研究目標要與時間、財力、人員等研究資源相吻合。樣本可分為「隨機樣本」和「非隨機樣本」。(二)整理資料整理資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和採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獲得的資料整齊、有序,便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順利進行。整理資料一般需要經過核對、分類、挑選等步驟。核對的任務是對獲得的資料,從資料來源、資料的完整和准確等角度進行核實、查對,以保證基本事實資料的可靠。分類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研究需要,把獲得的事實資料分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學研究重要的輔助工作,通常採用核對資料、選擇論據、匯總統計、綜合加工的辦法進行加工整理。1. 核對資料。就是把搜集起來的材料核實、鑒定,了解它的真實性、科學性、整體性和可比性等,從而對材料的准確性與可靠性做出全面評價。核對資料也要講方法。2. 選擇論據。就是對搜集來的材料經過處理,把所需要的論據材料特別是支持論點的材料選擇出來。挑選的主要任務是確定事實資料對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類的基礎上,挑選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資料,淘汰錯誤的、用途不大的資料。要注意四個原則:材料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材料的有效性;材料的代表性;抽樣選取的正確性。3. 匯總統計。注意按照課題設計的要求,進行不同序列和專題的匯總統計,以利於分析和揭示規律。 4. 綜合加工。注意綜合分析,進行必要(縱向、橫向)的比較,要通過理論思維,以敏銳的目光發現科研資料中的閃光點,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整合加工,謀求新發現,形成新認識,以利於研究結果的概括。(三)分析資料。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揭示本質和規律。任何事物都有其質和量兩個方面,都是一定的質和量的統一體。所以,對教育科研結果進行分析處理,既要從質的角度進行定性分析,也要從量的角度進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沒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種盲目的、毫無價值的定量;定量分析又能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學、准確,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入的結論。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和加工,從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對事物認識產生飛躍,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乃至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定性分析是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過程。

Ⅶ 課題研究怎麼開展

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的相關概念

1. 問題與課題

課例研究以課為載體,課題研究以問題為載體。何謂問題?陳桂生教授認為:「一是所『問』之『題』,或有疑問之事;一是指事物的嚴重性,如通常所謂『成問題』。」正是這些「疑問」之事和「成問題」的事情,引發了教育科學研究者的探究心理,推動了教育科學的深入發展,因此,問題是構成研究活動的核心因素,是推進科學前進的內在動因。但是問題本身又是怎麼來的呢?它來自研究者的詢問、發問與追問。教師只有養成向教育教學日常生活詢問、發問與追問的意識和習慣,才能不斷提出有意義的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學問題。但是教師職業本身的相對封閉特性和教師日常生活的重復性特徵卻容易使得教師對他自身所面臨的問題熟視無睹,當問題習以為常地不再被看作是問題,解決問題就無疑成為天方夜談或曰痴人說夢。課題研究更是無從談起。

從不同角度可以把問題分為不同的類型,從問題指向和層次來分,有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理論問題是關於「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即事實問題,價值問題;實踐問題是關於「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即操作問題,實證問題。

從問題性質和意義來分,有真問題和假問題,其區分維度在於事實——虛構、有意義——無意義。在教學研究中,真問題起碼應具有兩個方面的屬性:第一,客觀性。即所說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是教室里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是教師(研究者)「自己的問題」而非「人的問題」。第二,價值性。即所說的問題對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來說是具有意義的。問題探究有助於提示教學規律、深化教學認識,或有助於解決教學問題、改善教學實踐。

課題的形成是一個由感覺到、意識到的問題經過概括、提煉、轉化到確定問題的過程,確定問題意味著該問題已經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思考的對象,對問題的探究已經成為研究者的行為和工作。從教師角度而言,研究課題的確立要基於以下五個方面的考慮:第一學科背景。課題要與自己任教的學科相關聯,從而使課題研究活動與日常的學科教學活動合二為一,體現「教學即研究」、「研究教學化」的理念。第二經驗基礎。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憑空進行,教師原有的教學、研究的經驗和基礎是開展課題研究的必備條件。第三,興趣愛好。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興趣點,有的教師喜歡探究學科本身的問題,有的教師樂意思考教學過程的問題,有的教師則對學生及其成長感興趣,課題研究要是能反映教師個人的興趣愛好,則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四教學意義。教學意義是研究課題的價值定位。研究課題應該圍繞教學活動中重點、難點等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來確立,從而使課題的研究在化解教學難點、重建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有所前進。第五實際可能。課題研究對研究資料、人員素質、時間投入、學術環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一方面學校要積極營造研究氛圍、創造條件,另一方面,研究課題的確立一定要從學校和教師實際出發,同時著眼於學校和教師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2. 規劃課題與個人課題

規劃課題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立項的課題,分為國家、省、市、區(縣)級課題等,由教育行政部門委託各級教育科研部門進行規劃、申報、評審和管理。規劃課題具有較高的組織程度,並具有較強的宏觀性、前瞻性和理論性,其研究偏重學術性、政策性和普遍性,與基層教師的教育教學有一定距離,與他們的實際需要往往也不相吻合,因而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個人課題」一般是指由教師個人獨立或教師小組合作承擔的課題。它是一種切合教師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的、對改進教師自己教育教學有用的、能夠促進教師自己專業發展的課題。

「個人課題」具有以下特徵:①從研究目的看,「個人課題」主要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在研究如何讓不交作業的學生交作業,我們在研究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我們研究的都是真實的課題和有生命力的課題,都是發生在學生和前線的課題」。②從承擔者的角度看,「個人課題」由教師個人自己確立並獨立承擔,教師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專家進行研究。當然,教師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專家的引領、幫助和指導。③從研究內容看,「個人課題」一般是小課題,小指的是研究內容和范圍,而不是指研究價值和意義。④從研究方法看,「個人課題」主要採用適合教師個人的敘事研究、個案研究和行動研究等方法。⑤從研究成果看,「個人課題」的研究成果強調「做得好」的基礎上「寫得好」,「做得好」表現在實踐上的創新和經驗的先進性,「寫得好」體現在研究報告的形成既具有個性意義的紮根理論,又具有教師自己的「話語系統」,它是質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師內心體驗的、情境性、過程性的描述。

規劃課題自上而下,個人課題自下而上。當然,規劃課題和個人課題的劃分絕不是截然的,規劃課題進入學校層面,就會轉變或分解為許多教師的個人課題;而個人課題經過發展、提煉、總結也可以升華為規劃課題。對中小學教師而言,重要不是課題的級別和類型,而在於課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也是校本課題研究的靈魂。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個人課題的立項標准主要看:這是不是一個真實的實踐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改進教學實踐和教師教學行為有無積極作用?作用有多大?

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1. 界定研究內容

准確界定研究內容是課題研究的前提和關鍵,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應當進一步具體化的。研究內容的界定不但將課題分解為一個個可以直接著手的具體的問題,也規定了一定的范圍,任何一項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將課題所能涉及的所有問題進行全面研究。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首先必須明了研究的內容,否則,研究工作將無從著手。如對「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課題,我們界定的研究內容是:第一側重理論方面的有,①自主學習的本質和特徵,②自主學習能力構成和表現,③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和規律;第二側重實踐方面的有,①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原則、教學策略,②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③各學科自主學習的特殊性。這樣的內容界定使課題具體化、明朗化,問題結構有層次也比較清晰,各科教師都可以選定其中的任一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的切入點、聚焦點和突破點,任何一個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必然會引申新問題,從而成為研究課題的派生問題。

2. 設計研究方案

研究問題明確後,就要進一步分析問題的成因,規劃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這里最重要的工作有二:第一,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學習相關理論。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從「零」開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為起點的。教師要圍繞課題研究的問題,搜集相關的文獻,並對文獻進行認真閱讀和分類疏理,從而全面了解同類或相關課題研究現狀方面的信息,明確已有的研究結論和經驗,發現原有研究的不足,站在問題的前沿,尋找研究問題的理論支撐,保證研究工作在理論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第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設,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設都具有假定性、科學性和預見性。所謂假定性是說它具有推測的性質,即這種假設是現實中暫不存在的或未被確認的,或雖見於彼處卻未見於此處的,它可能被實踐證實,也可能被證偽,因此,假設決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設又並非臆斷,它以教育理論為導向、以經驗事實為根據、以原有研究為借鑒,又經過研究者的論證和交流,因此,假設又具有科學性,正是科學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假設也是一種走在行動之前的思想、一種先於事實的猜想,是研究者從思想觀念上對未來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動更富有預見性。事實證明:一個好的假設,是課題研究的關鍵。當然,一個好的有價值的研究假設的提出是經過一個過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研究假設。

3. 開展行動研究

研究方案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設想,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但是這種行動不是一般意義的行為和動作,而是一種變革、改進、創新,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它具有以下特徵:第一,驗證性,檢驗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證實或證偽研究假設。這是課題研究的基本特徵。第二,探索性,發現和尋找各種新的可能性。行動絕不是按圖索驥的按部就班的機械活動,而是一種積極尋找和探索解決問題、達到目的的最佳途徑和最佳策略的過程。這意味著教師在行動時,不應拘泥於原有的假設和事先的設計,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對方案作出有根據的調整、變更。探索性是課題研究的本質特徵。第三,教育性,服從、服務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任何行動都應該無一例外地遵循人道主義原則,體現教育活動的價值導向和人文關懷,無條件地有利於所有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這是行動的最高原則。驗證和探索只有在完整地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的前提下進行才是有價值的、符合教育道德的。[6]教育性是課題研究的靈魂。行動研究不僅需要行動,而且也要求「寫作」,教師應將行動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忠實而全面地記錄下來,並形成改進自己教學行為的方案,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作新的嘗試,在嘗試過程中再記錄新發現,形成新思路,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行為處於不斷的重新建構之中.

4. 總結研究成果

總結在課題研究中既是一個研究循環的終結,又是過渡到另一個研究循環的中介。在總結這個環節中教師作為研究者主要要做以下幾件事:

第一,整理和描述,即對已經觀察和感受到的,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各種現象進行回顧、歸納和整理,其中要特別注重對有意義的「細節」及其「情節」的描述和勾畫,使其成為教師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學案例。這是敘事研究在課題研究中的體現,它會給教師的研究帶來新的變化,教師作為研究者不再依賴於他人的話語而轉向直接講述自己的教育生活經歷和教育生活體驗,「做自己的事」、「說自己的話」。這是個人課題校本研究改變教師職業生活方式的關鍵。

第二,評價和解釋,在回顧、歸納和整理的基礎上,對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對有關現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釋,探討各種教學事件背後的理念,揭示規律,提高認識,提煉經驗。

第三,重新設計,針對原有方案及其實施中存在的各種偏差或「失誤」,以及新的感悟、新的發現、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設計方案,並付諸予實施,進行進一步的檢驗、論證和改革探索。個人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和改正,它不可能停滯在一個凝固的「成果」上,而是一個不間斷的自我修訂、自我完善的「過程」。所以,任何總結,都只是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8]

在上述工作之後,教師應該撰寫一份相對完整的課題研究報告,其構成主要包括:①課題提出的背景;②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③已有研究成果;④課題研究的內容、目標;⑤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⑥課題研究的主要結論。這是一般的體例,切忌將其形式化和絕對化,寫作過程也要避免「科學化」、「客觀化」的純理性論述,要積極採用生活故事和經驗敘事來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突顯課題研究的人文性、個體經驗性,反映教師的個體體驗和個體實踐知識,使研究報告充滿生活氣息和人文氣息。

課題研究過程是一個螺旋上升循環發展的動態過程,它不是一個線性結構,而是一個不斷的趨進問題解決的復式循環結構。實踐證明,課題研究對於提升教師科學素養和理論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推進作用。
.
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http://www.hnxxyz.com/jxky/kyktlx/2011-09-13/1525.html
.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