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課題研究詩意

課題研究詩意

發布時間: 2021-03-26 12:12:13

『壹』 課題《花之歌》的意思是什麼

詩人用花的語言來敘述大自然的話語,以象徵的手法,通過花語的清新流露,構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圖畫,圖畫中有詩意的浪漫,也有現實的真實,詩人用詩意的敘述和思考的敏銳來書寫積極樂觀的人生。

課文寫了大自然的話語、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的星星、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以及生者贈與死者最後的祭獻。

(1)課題研究詩意擴展閱讀:

句子解析

1、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來,又收回去,藏在心間,然後又說一遍……

兩個「又」寫出了花兒們周而復始、四季輪回的生命旅程。

2、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花比作星星,綠茵中花朵點點,就像星星從蒼穹墜落。精靈般的花的形象躍然紙上。

3、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運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的成長與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個循環,然後再開始下一個循環。既展示出了詩意的浪漫,也寫出了現實的情景。

4、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原野上搖曳、清風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陽凝視中醒來」寫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表面是寫花,但真正是寫人,詩人正是利用花這種大自然的語言,來寄託自己的偉大情操。

5、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會。

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飲朝露、聽鳥鳴、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紛呈。人生有開花就有結果,寫出了花的積極樂觀態度。詩人用辨證的眼光來看待生命,這就是詩人的真正意圖。

『貳』 研究性課題—詩歌為什麼陶冶人的情操

為什麼經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經典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範,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峰。從獲得教養的目的出發,必須閱讀傑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所讀的書註定要影響他的一生,對他的人文素養構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決定他一生的審美追求。所以,人應當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確立一生閱讀的方向。作者在這里特別談到閱讀的效率問題。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讀過十來本書,卻成為真正的讀書人,這是因為他們有追求,會選擇,是「用心在讀」;而有的人「單靠報紙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學」,是學不會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傑作,能激發學習者產生鮮活的有價值的思想。本專題的第二板塊學習材料也能印證黑塞的這個論斷。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原因是什麼?學會讀書,懂得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發現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而人的經驗不斷增長,閱讀不斷深入,就能不斷地從名著中有所發現,這就是所謂的「常讀常新」。
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請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來談。許多同學在高小到初中階段讀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到了高中以後,他對這些名著會有新的認識和評價。教學時可舉中國古典名著的閱讀為例。如《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少年讀此書,可能僅僅為其中的情節人物所打動,而有了一定的修養和閱歷後,重讀此書,可能就會從歷史變遷、政治謀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讀了。其他如《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等,高中時代重讀,體會感悟和少年時代已經大不一樣,而人生每個時期都能從中汲取營養,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黑塞認為「我們先得向傑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傑作的真正價值」,這句話闡述的是閱讀的態度。閱讀傑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傑作,要有崇敬之心,莊重之感,如果沒有一種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到傑作的偉大的。
黑塞闡明了一個認識,即不僅要注意博覽群書,而且要重視「愛的閱讀」、「敬重的知識」和 「心的教養」——因為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教養,只有「用心」,閱讀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體的閱讀方法上,作者主張「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功夫」。

『叄』 課題研究措施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6、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以及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調查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縝密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肆』 開展詩意數學的體會的作文

語文 語文學習「學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高中生要注重大語文學習。 如何進行呢?這里提供三法。 1. 積累法 語文學習厚積薄發,務必重視積累。每天可做積累三件事:(1)收集生活語言一例(可以是生活中最鮮活,最真切,最具表現力的詞語或句子),並附上自己的三兩句評點。我們生活的世界蘊含著豐富的語言金礦,我們既要開采,又要保藏,切不可忽視。阿達爾切夫說:「生活如同一根燃燒的火柴,當你四處巡視以確定自己的位置時,它已經燃完了。」處處留心皆學問,如你走過小山峽,一定不要忘了風景區的告示語「除了腳印什麼也別留下,除了照片什麼也別帶走」,那是語言的含蓄和得體;到小學校園,你不要小視那一堂課上一個學生所造的句子「夏天的陽光很活潑」,那是語言的詩意和形象;參觀某一企業,請你注意這樣的不起眼的用語「淘汰自己的產品」,那是語言的豐厚和朴實;當你與一位學者聊天,你該記住他隨口說出的「讀書而不忘積累,是一種習慣;讀書而不忘觀照人生,是一種態度;讀書而忘卻世俗紛爭,是一種境界」,那是語言的哲理和智慧;當你記日記時,請你不要輕易拋棄表明心志的話語「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動詞」,那是中華語言所獨具的人文魅力。(2)看一篇精短時文,作簡要賞析,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實自己的寫作倉庫。(3)記一篇日記,將一天中最想付諸文字的東西記錄下來。這樣做,可一箭多雕,既可積累思想與情感,又可積累寫作素材,還可進行借鑒性寫作實踐,化所學為所得。每期可做積累一件事,根據時間長段,按序列(高一最適宜讀人物傳記,同名人進行心靈對話,進行精神充電;高二適宜讀文學名著,感受中外文化的厚重和博大。文學的世界,五彩繽紛。中外優秀詩歌,激情飛揚,為你展開了人類的一段又一段的心路歷程;古今優秀散文,情理兼具,向你釋放了一代又一代文人的直率與坦誠;中外優秀小說,引人入勝,為你刻畫了一個又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古今優秀戲劇,撼人心魄,為你描述了一個又一個大喜大悲的故事,它們構築了人類精神文明的寶庫,值得我們閱讀欣賞。讓我們到文學世界裡去尋珠拾貝,掬取其詩意與美!高三適宜讀科普名著,走進科學的世界,充分感受科普文章的魅力)閱讀古今中外名著,每讀一本都得有閱讀筆記和鑒賞隨筆,現代高中生萬不可失卻這種文化積累,其好處是:一則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品位;二則提高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網路學習法 語文大世界,世界大語文。作為處於科學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21世紀的現代高中生,應該放出眼光,走入網路這一嶄新的虛擬世界,擷取其中有用有益的信息,拓寬知識視野,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提升網路學習能力,或進行遠程教育學習,或進行網路文學創作,或參與網路社團活動,總而言之,充分利用網路這一先進方式,嘗試創造性學習(如可利用IBM中文語音輸入系統——viavoice8.0錄入文章,可利用word進行作文寫作與修改),以獲取最豐碩的學習成果。 三、研究型學習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成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研究性學習」活動成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它要求我們從生活世界中自主選擇主題進行主動研究,以達到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能力」的要求,實現新大綱中的 「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和終身能力」的要求。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筆者認為可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具體按如下步驟展開:(一)課內研究型學習。學習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1)課題報告學習、語文專題研究。它是模擬科學研究情境和過程的研究性學習方式,你可以與老師同學共同討論,定出一個內涵較大的問題,與他人或自行設計方案,自主開辟學習、研究渠道,自主選擇學習研究方式,最終產生自己的學習研究成果——課題報告。如學了《阿Q正傳》,可進行這一作品的專項研究。可擬定如下一些子課題:人物方面——《試論阿Q的「革命觀」》《阿Q的「精神勝利法」之我見》《小議假洋鬼子的「披頭散發」》等;環境方面——《未庄革命風雲啟示錄》。《未庄的地理環境與未庄的農民性格》等;作家藝術觀方面——《從阿Q的形象刻畫看魯迅的文藝觀》《國民靈魂的解剖——由阿Q的「精神勝利法」想到的》等。戲劇研究可參加編排課本劇,讓自己從中得到體驗。又如可就「比喻論證」這一專題進行研究,擬定《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比喻論證方式試析》《比喻論證方式的特點與作用》這樣一些子課題來研究。(2)比較性研究。比較性研究指的是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對象進行比較,求同辨異,尋求形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從而獲得對事物新的認識。如學了《范進中舉》和《孔乙己》後,可進行以下比較研究:主題思想比較、人物比較、布局比較、環境(社會環境)比較。學完高中六冊教材,可進行如下一些比較研究,如比喻的三種形式之比較、高中小說中的母親形象比較、絕句與律詩的比較等。(二)課外研究型學習。其主要形式是社會活動專題調研,它是就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的某些細節或問題進行調查來論證、闡釋的過程。如《三星堆文化探源》《紫岩文化尋蹤》《馬尾河污染原由與整治》《中學生上網心態調查》《什麼是「網上報紙」》《古代官職升降稱謂小釋》等。研究型學習要求我們須注重與他人的合作,要注意採用觀察法、調查法、考證法、實驗法、比較法、積累法、征詢法、追蹤法、創新法、體驗法等研究方法。 大語文學習方法林林種種,本文僅作粗線條描述,我們廣大高中生朋友可進行嘗試,改進,成為適合自己的有用方法。 數學 談談數學探索能力及其培養 我們一般認為,數學的能力,分為兩種水平:一種是獨立創造具有社會價值的數學新成果的能力;一種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習數學的能力。中學階段,我們應該培養學生怎樣的數學能力呢?無疑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因為中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畢竟是將來學習數學,運用數學,以及進行數學創新的基礎,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的傳統教學,特別重視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採取的方法是「滿堂灌」——讓學生多聽一點;教出的學生是「記憶型」——學生的大腦都成了知識的倉庫。但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卻是數學的運用與創新。不論是數學的運用,還是數學創新,都離不開探索,沒有了探索,任何學科--包括數學,都會失去靈魂。現在有許多人都在思考:為什麼從小學到中學,都是中國人要領先,可到了成年以後,我們的研究成果怎麼就不如別人呢?有人說,中國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這「一步」是什麼呢?我認為,我們教育的症結就在於,我們太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老師教」,

『伍』 想一個關於親情的,最好是四字的、有詩意的 綜合實踐課題名稱

懂你以孝或孝報春暉

『陸』 關於中國古代詩詞重要意象研究

意象和意境是中國古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共同生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意象是鑒賞詩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可以說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正如艾略特所說:「表情達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組意象、一個情境,這些訴諸感官經驗的外在意象出現時,該特別情意也就隨之給喚引出來了」。在作品中,意象是內容依託的主體,是凝聚作者情感的具體形象,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讀懂、讀透作品的關鍵。下面這些花草、樹木、蟲鳥等自然現象就常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那麼我們說了這么多,到底什麼是意象呢?下面是來自網路的一段文字:「意象是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客觀世界的具體形象,但又不是一般的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在人的意識中的再現,是以往感性或知覺經驗在意識中的再造或回憶。」總的來說,意象是物象的一種,它不是普遍的、客觀的形象,而是浸透了詩人的思想情感、生命體驗、認識閱歷的特殊物象,幾乎每一首詩詞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意象,意象對於詩詞就像細胞對於人一樣。
在我國古代的詩詞中,我們會發現,隨便一首詩詞都有屬於自己獨特但又大眾的意象,為什麼說是獨特但又大眾呢,因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意象可以大致的分為幾種,這個稍後再做解釋。我的認為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詩歌中,有它不同的意思,就算它們都表達出思鄉的感情,但是再不同的詩歌中你會讀出屬於它本身自己的意義。那麼現在就來看一看,中國古代詩詞經常使用的意象:(僅列舉幾樣)
1、樹木類:
柳樹、松柏、梧桐、竹。它們在平常人眼裡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在詩、詞人的眼中它們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品格和它們自己的意義;比如:柳樹這個詞就表達出了: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後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興亡之感。而我們更為熟悉的便是松柏,在很多詩詞人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松柏這一意象,甚至到後來的現代散文家的作品中也有這個詞語,而它的意思似乎就從古代一直遺傳下來,並沒有多少的改變;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松: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2、花草類:
花又可以大致分為,花開、花落兩類,我們常見的關於花草的意象有以下這幾類;桃花、牡丹、蘭花、菊花、紅豆。而草更多的寓意了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在這一類裡面,我最喜歡的意象便是紅豆,不知當初王維是怎樣將紅豆與相思聯系在一起的,這個卻給人很美好的感覺。在此不得不再寫下一遍他的詩歌:「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在這一類裡面,我認為最常用的就是菊花,它隱逸、高潔、脫俗。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3、動物類:
猿猴、鴻鴿、魚。鷹、狗、烏鴉、寒蟬、瘦馬等,在這些意象中我們最熟悉或許就是瘦馬了吧,因為我們很早就學過馬致遠先生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而在這些意象當中,寒蟬使我不得不多留點筆墨,寫下我對於它的理解,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蟬要花很多年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努力後的寒蟬更是多了幾分凄冷,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西陸:秋天〕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以上三類意象只是我國古代詩詞意象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從這些意象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不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詩歌裡面,在不同的時間里,它或許有不同的意思,但也或許延續看了以前的意思,但卻都很明確的表達出了詩人內心想要真切表達的想法,可見意象在詩詞中的作用,是多麼的必不可少,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些東西都沒有了意義,那麼整個詩詞也就失去了它的色彩。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1、 高考詩歌鑒賞題的轉變:
詩歌鑒賞,就是感受形象,品語言,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考試說明》把詩歌鑒賞定位於初步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對學生而言,高考詩歌鑒賞題是他們「心口永遠的痛」。學生平時積累少,看詩歌鑒賞理論文章更少,面對這類題往往無從下手。2002年高考詩歌鑒賞題採用主觀題的形式,很多人認為,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鑒賞的難度。恰恰相反,筆者認為,這是降低了難度,因為,表達技巧很具有爭議性,特別是一些名詞術語的判斷和表述更沒有唯一性。中國古典詩歌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意象是客觀物象與審美主體(詩人)的二合一,詩歌鑒賞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意象的理解,掌握意象就掌握詩人感情,就能破解思想內涵;而且,學生容易從生活現象聯想到詩歌意象,有話可說。只要有話可說,就不愁得不到分。從某種程度上說,掌握了意象,高考詩歌鑒賞題就成功了一半。
2、 高三時間的局限性:
高三時間緊迫,升學壓力大,學生的課業負擔繁重,對教師、學生而言,每節課都非常寶貴,很多老師對高三研究性學習投鼠忌器,學生也不敢放開手腳,研究性學習停滯不前或乾脆取消。詩歌意象大搜查基本上不用集中研究、外出調查和老師的指導,所需時間較少。
3、 高三復習課的局限性:
一般情況,第8周高三就結束新課,進入全面復習。詩歌復習的基本手段是「講—練—評--測」,而且,訓練周期短,學生對詩歌的基本知識點多是蜻蜓點水式,唯有通過大量的訓練題加以強化。學生被動接受的多,自動出擊的少。如此一來,即使不產生厭煩情緒,也只有被動接受。詩歌意象大搜查還給學生自主性,在自由選題、自主研究中大展拳腳,發掘課堂上、練習中未能深化認識的知識,是有效的復習手段。
4、 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優秀的組成部分——古典詩歌,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筆者曾經在高二詩歌單元里組織過詩歌朗誦和摘抄活動,學生都興趣盎然。我想,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不能讓高三繁重的學習任務湮沒。
二、 課題的實施方式
1、獨立選題或成立四人以下合作組;
2、從中國古典詩歌中自由選擇任一意象,每一個意象至少要用5首詩歌進行闡述。
3、 學生去查閱資料,設計方案,提出對策,形成課題,寫成小論文。小論文以原稿紙或word文檔為載體。
4、 課外完成,教師適時輔導
5、活動周期:上學期第18周至下學期第2周(跨寒假)。
三、課題的結題形式和激勵措施
別說高三學生麻木,眼睛只盯著高考,不在乎評比表揚。其實,學生畢竟還是孩子,及時的表揚不僅必要,而且還要想盡辦法去創造機會。筆者用了以下方法:
1、 開總結會: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評價,表揚先進,對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分組討論學習,交流心得。
2、 結集出版,班內宣傳:二次修改後,要求學生抄正在指定的紙張上,學生幹部負責裝訂成冊。
3、 評比獎勵:設三個獎勵等級,人人有份,目的重在鼓勵學生。
4、 優秀作品掛上班級網頁,方便學生查找。
5、 生品讀作品:課前5分鍾由學生朗讀自己的作品。譚健文老師主張學生多朗讀高考優秀作文以提高學生作文素養,同樣地,讓學生朗讀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詩歌素養。詩歌鑒賞復習周期不長,如果讓學習詩歌成為習慣,讓學生耳濡目染,一來可以營造詩歌學習氛圍,二來對學生也是很好的肯定和鼓勵。
四、活動總結
一如活動初衷,學生興趣濃厚,不到兩周已經有學生交成果了。大部分學生所舉例子遠超最低要求的5首。高三後期復習的詩歌大部分都在學生的研究成果中出現過,而此時學生早已胸有成竹了。另外,學生不再懼怕詩歌鑒賞,做題真正是「有話可說」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