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原有關的課題
Ⅰ 有關創新的馬原論文1500字
一、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常言說:「題好文一半」。對於臨床護理人員來說,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結合學習與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2)論文寫作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以作為選題;(3)論文寫作選題時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麼程度,也可以借鑒人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論文寫作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的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論文寫作選題確定之後,進一步提出問題並計劃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專業設計:是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的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統計學設計:是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3)寫作設計:是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總之,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
三、實驗與觀察
從事基礎或臨床護理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進行必要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是極重要的一步,既是獲得客觀結果以引出正確結論的基本過程,也是積累論文資料准備寫作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各種物質手段(實驗儀器、動物等),探索客觀規律的方法;觀察則是為了揭示現象背後的原因及其規律而有意識地對自然現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於搜集科學事實,獲得科研的感性材料,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二者的區別在於「觀察是搜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酉,而實驗則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願望的東西。」因此,不管進行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都要詳細認真.以各種事實為依據,並在工作中做好各種記錄。
有些護理論文寫作並不一定要進行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如護理管理論文或護理綜述等,但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將實踐中得來的素材上升到理論,才有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
四、資料搜集與處理
資料是構成論文寫作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後,做好資料的搜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准備。
論文寫作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兩類。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於這類資料;後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於應用。對於論文寫作來說,這兩類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於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於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准確、無誤。
五、論文寫作提綱
擬寫論文提綱也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說從此進入正式的寫作階段。首先,要對學術論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並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考慮論文的構成形式。對於初學論文寫作者可以參考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類型,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對掌握的資料做進一步的研究,通盤考慮眾多材料的取捨和運用,做到論點突出,論據可靠,論證有力,各部分內容銜接得體。第三,要考慮論文提綱的詳略程度。論文提綱可分為粗綱和細綱兩種,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點,不涉及材料和論文的展開。對於有經驗的論文作者可以採用。但對初學論文寫作者來說,最好擬一個比較詳細的寫作提綱,不但提出論文各部分要點、而且對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詳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等都有所反映,寫作時即可得心應手。
六、執筆寫作
執筆寫作標志著科研工作已進入表達成果的階段。在有了好的選題、豐富的材料和詳細的提綱基礎上,執筆寫作應該是順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輕心。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內容當然要充實,但形式也不可不講究,文字表達要精煉、確切,語法修辭要合乎規范,句子長短要適度。特別應注意的是,一定要採用醫學科技語體,用陳述句表達,減少或避免感嘆、抒情等語句以及俗言俚語,也不要在論文的開頭或結尾無關聯系黨政領導及其言論或政治形勢。
論文寫作也和其他文體寫作一樣,存在著思維的連續性。因此,在寫作時要盡量排除各種干擾,使思維活動連續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氣呵成。對於篇幅較長的論文,也要部分一氣呵成,中途不要停頓,這樣寫作效果較好。
Ⅱ 馬原老師讓我們自己挑看一本書看,並做總結。有關這門課的,有什麼合適的書呢
叫馬原的老師
不知道有多少
不說科目
沒人知道該給你推薦什麼書
還是說清楚專業
Ⅲ 馬原問題,結合當代世界所面臨的課題和當代青年所肩負的使命,談談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和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國的歷史進程。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世界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日益換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觀察當代世界變化的認識工具 二、指引當代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 三、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科學真理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事業的希望。新時代中國大學生的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如何,關繫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光明前景。馬克思主義對於當代青年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啟迪作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利於青年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Ⅳ 馬原的前沿問題有哪些
馬原的前沿問題有下面這些
1、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西方政治文化總體上與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是沖突的,而發祥於西方的馬克思主義為什麼
能適合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能夠救中國」?
3、為什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
4、改革開放以來,為什麼人們的信仰和追求多元化了,對多元的價值和信仰你怎麼看?
5、馬克思主義和我們的關系?
Ⅳ 大學馬原課後題:根據思維方式與思維能力的關系,談談如何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
通過提升自己羅輯思維,多參與辯論,感於質疑,思考問題具有獨立性,即使請教別人,查閱資料,也是獨立思考為前提!靈活性與敏捷性,不墨守成歸!全面性,看問題不片面要多方面看待問題!創造性,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Ⅵ 馬原課題研究 如何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是學識淵博的科學家
發現資本剝削工人的秘密,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將揚棄人剝削人、壓迫人的制度,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現人類的大同。
Ⅶ 馬原期末論文選題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的終極社會嗎
馬克思經濟哲學的方法論及其當代意義
馬克思經濟哲學的方法論價值,體現為客觀性與主體性、科學性與人文性、決定性與選擇性、共時性與歷史性、實證歸納與理性概括的統一。當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應當吸取馬克思這一理論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關鍵詞]:馬克思/經濟哲學/方法論/當代意義
哲學的經濟學分析和經濟學的哲學概括,是馬克思理論研究中極其重要的內容,體現出豐富的方法論思想。認真清理和總結這些思想,無論對於我們建構當代中國經濟哲學還是分析現實經濟問題,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借鑒意義。
一、客觀性與主體性的統一
馬克思的經濟哲學既非單純經濟學也非純粹哲學,而是在融合兩者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質科學。這種「新質」,就在於它打破了當時的一些哲學家和經濟學家考察經濟問題的方法:或者從主觀概念、理性原則出發剪裁、套用客觀經濟現實,否認後者是前者的基礎;或者停留和止步於客觀經濟現象的表層,否認作為主體的人的認識、實踐的能動創造性。前者是唯心主義的經濟哲學方法,後者是機械唯物主義的經濟哲學方法。
馬克思對唯心主義經濟哲學思想的批判,在他最初的經濟哲學研究成果《哲學的貧困》中就有著充分的體現。他批評蒲魯東從普遍理性出發建構經濟學的哲學體系,把經濟范疇視作「不依賴實際關系而自生」[1]的思想,不過是一種先驗的唯心主義的經濟哲學。而他關於經濟學要能夠真正揭示現實經濟生活的本質和規律,就必須跳出哲學的圈子研究經濟現象的思想,則蘊含著從經濟現實、物質生產出發的唯物主義經濟哲學思想。同時,對庸俗經濟學思想的反思,使馬克思意識到,經濟哲學要走出「在表面的聯系內兜圈子」,對「最粗淺的現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釋」的誤區,[2]就必須突破以往的理論,在面對現實的同時發揮主體能動性,沖破思想障礙,敢於進行理論創新。
集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之大成的《資本論》,既與馬克思立足於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的現實,從現象分析中揭開資本主義社會結構、關系、運行機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的「謎底」有關,又與馬克思在充分吸取以往和當時的經濟學、哲學思維成果基礎上,善於走出哲學和經濟學各自的理論藩籬,在綜合兩者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不無聯系。正因如此,馬克思才最終實現了其哲學與經濟學成果——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論的有機 統一。
縱觀馬克思一生的經濟哲學研究,他不是躲進書齋給自己設定純抽象思辨的命題,在主觀玄想中構造體系,而是立足經濟現實,捕捉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不囿於「現存」和既有的方法、結論,而是讓「思想的閃電」在劃破理論的迷霧中,揭示現實經濟生活的真諦。
今天,雖然時代的巨變使經濟哲學研究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與馬克思那個時代有了極大差異,但馬克思當年從客觀性與主體性相統一的角度研究經濟哲學的思路和方法,仍能為我們從事當代經濟哲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啟迪。在此,不妨借用馬克思的一句名言:經濟哲學要想成為「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就必須「不僅從內部即就其內容來說,而且從外部即就其表現來說,都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並相互作用」。[3]同時,要充分發揮主體特有的能動性,破除陳舊的傳統觀念,解放思想,敢於創新,與時俱進。
二、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科學性與人文性,分別從物與人的角度,體現了人類對世界的兩種基本態度和價值取向,前者強調客觀性和事實評價,後者強調主體性和人文關懷。馬克思經濟哲學研究的對象,無疑是「現實的人」[4]。馬克思認為,「現實的人」既是「社會關系的總和」,[5]又是能動的、有價值、理想追求的主體。因此,經濟哲學要研究「物」,也要研究「人」,應是科學性與人文性的辯證統一。在馬克思的經濟哲學中,科學性與人文性的這種辯證統一,體現得尤為徹底。
馬克思既反對從所謂「純粹的客觀性」或單純的技術理性、經濟模式出發考察經濟現實的做法,認為這種撇開主體的人和缺乏對人的價值需要、利益要求、地位體現、發展願望的人文關懷的理論,把人降低或等同於「物」和單純「經濟人」;同時,又反對從抽象的人、人性、人道主義出發考察經濟現實的做法,認為這種拋棄客觀的物和缺乏對客體分析的「人文關懷」,只能使人成為虛假的主體和片面的「道德人」。與資產階級經濟學或哲學不同,馬克思經濟哲學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在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結構和人類社會歷史的本質時,把它們視為以人的生產實踐為基礎和中介的合規律的過程,強調無產階級解放之路的尋求,首先必須深入到客觀的經濟底層,同時,又關注現實的人尤其是無產階級的地位、處境、命運和出路,認為自己的理論就是為「倍受壓迫」的那個階級提供解放的精神武器。[6]因此,在馬克思的經濟哲學中,對「人」的探討既以對客觀事實的科學研究為基礎,又以對人的價值追求和發展要求為目的;對「物」的探討既以人的價值取向為參照,又注重從物的基礎、本源角度探究人文關懷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今天,借鑒馬克思科學性與人文性辯證統一的方法建構當代中國經濟哲學,有助於我們關注和研究全球化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經濟增長、轉型、變化、發展的現狀、歷史和未來趨勢,立足科學的實證經濟學,從人化了的客觀世界中認識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基質及其本質規律,為理解和滿足人的價值需求、人生的現實性、時代的變易性、社會生活的真偽性,以及准確定位與之相應的人格模式,提供客觀依據;同時,也關注和研究人在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體現自身價值、發展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善於運用科學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人的價值要求的客觀范圍和內在層次,為使人在冷漠、自在的自然物質世界中看到自己的價值,體現生存的意義,感到人生的溫暖、美好和崇高提供激情泉源。具體言之,經濟哲學要研究宏觀的經濟增長與人的發展、社會進步三者間的關系,研究微觀的諸如經濟發展、轉型引發的利益與價值、公平與效率等矛盾,以及道德與經濟、政治與經濟、法律與經濟乃至社會心理與經濟等等之間的關系問題。
三、決定性與選擇性的統一
決定性與選擇性則側重於從實踐角度表述主客關系。決定性即承認人類社會歷史及其經濟運動是有自身規律可循的自然歷史過程;選擇性即承認社會歷史及其經濟運動又是歷史主體的人有目的的活動過程。前者肯定客觀世界和其規律的必然性及其對人的制約性,後者肯定主體的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認為作為歷史主體的人一身兼任「劇中人物」和「劇作者」雙重身份。[7]因此,人類社會歷史和經濟運動的規律,是通過現實的人的有選擇的能動性活動而得以實現的。人的實踐是聯接兩者的中介,正是在實踐基礎上,兩者達到了辯證的統一。經濟哲學研究的目的之一,就在於通過對經濟現實的理性考察,為發揮人的自主能動性提供理論根據,因此它應當從決定與選擇的統一角度,研究作為客體的世界與作為主體的人之間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這種統一在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中,同樣得到了體現。
在馬克思看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陷入純實證經濟論和蒲魯東陷入純思辨的經濟論,原因之一就是他們離開歷史的主客體關系來考察經濟問題,沒有看到客觀經濟規律既是人的能動實踐的結果,因而人在它面前並非束手無策;但經濟事實作為既定產物又具有客觀必然性和制約性,因而人在它面前不能隨心所欲。由於不能正確認識經濟活動中決定性與選擇性的統一關系,導致他們或者陷於機械決定論,視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為「永恆之手」,完全制約著人的活動;或者陷於唯心能動論,視個體理性、「社會天才」的自由意志為解決經濟矛盾的靈丹妙。與他們不同,馬克思一方面認為社會的、歷史的物質活動是人類生產實踐、經濟生活的根本內容,生產力是在人類從事生產的經濟活動的歷史過程中積累、創造的物質力量,而不是自身無前提的先驗假設;同時又認為人類生產實踐是主體的人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生產力是人的實踐能力的物化,生產關系是人為適應生產力而創造的結果。這樣,馬克思通過物質生產實踐作為歷史的主體與客體的基礎和中介,科學地預示了人類社會歷史和經濟活動,是歷史決定論和歷史選擇論的統一。
今天,借鑒馬克思的上述方法考察當代中國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和制訂新世紀現代化戰略決策,有助於我們走出「超越論」和「循序論」的兩極,既立足於「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研究諸如中國與世界體系的聯系與交往中,經濟的調整、重組、改革、開放等關系;又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創造性,在歷史的決定性與選擇性的交錯點上「抓住機遇」,切實把我們的事情做好。借鑒馬克思的上述方法研究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有助於我們走出「人類中心論」或「生態決定論」的兩極,進而深入研究諸如經濟增長與自然成本和生產效率、人口生產與物質生產,社會發展中的物質生產、人口生產與精神生產,自然發展與社會發展,以及社會生產和再生產與自然可再生性發展等等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
四、共時性與歷時性的統一
共時性與歷時性,是分別從靜態與動態、橫向與縱向的維度考察社會結構及其形態的視角。前者側重於以特定社會經濟運動的系統以及系統中要素間相互關系為基礎,把握社會結構;後者側重於以社會經濟運動的過程以及過程中的矛盾運動發展的規律為基礎,把握社會形態。運動通過靜止表現出來,相對靜止中有永恆的運動。因此,共時性與歷時性兩者有著辯證統一的關系。
上述理論在馬克思經濟哲學中,具體體現為他的「有中介的社會生產體系」[8]觀:社會就其靜態存在看,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就其動態展開看,是生產力發展改變生產關系及其一切社會關系。生產方式作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中介,既為生產力所決定又決定生產關系,既具生產力功能又具生產關系價值,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的統一。人類社會特定結構及其整個歷史運動,既是一個以生產方式內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系統,又是一個由生產方式運動推動的過程。因此,社會結構與社會形態統一的基礎,在於社會的生產方式。
今天,借鑒馬克思的上述觀點研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助於我們既從歷史的、現實的國情出發,又把它置於「世界歷史」、「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中;既從我國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出發,又聯系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總趨勢,從而既看到生產方式、交換方式因其中介性,可以共存於兩種社會制度之間並互通互補,生產的技術層面構成生產方式的基礎,經濟體系以它為坐標系,經濟形態的依次演進從根本上決定所有制形態的一般發展,因而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市場經濟發展階段不可超越,中國必須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市場經濟;又看到生產方式、交換方式的中介性必然與一定的經濟關系、社會制度結合,生產關系的社會層面決定社會的基本制度,不同的所有制形態可以反映相同的經濟形態。因此,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是可以超越的,中國實行的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應該而且必然是社會主義的。
五、實證歸納與理性概括的統一
實證歸納與理性概括的統一,是馬克思經濟哲學研究中又一基本的方法論思想。它體現為馬克思的經濟哲學不僅從經濟現實出發,在研究經濟現實中進行哲理的分析推論,並從中引出世界觀、方法論的結論,而不是止步於實證歸納;而且在對經濟現象進行哲理的分析與揭示中,融入經濟的實證使之有根有據,而不致流於哲理的空洞思辨和抽象演繹。
還在馬克思創立經濟哲學之初,他就批判地審視了當時的經濟理論,既反對蒲魯東用先驗原則、抽象哲學理念投射經濟現實,認為這只能導致「可笑的哲學」;[9]又批評一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停留於純粹經濟事實的膚淺表述和實證歸納,認為其不從經濟關系的社會歷史性考察、深究經濟現象的本質,導致了他們視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固定永恆的規律的唯心史觀結論。而馬克思《資本論》中貫串始終的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的方法,則是他融合經濟學實證性與哲學思辨性的結晶。雖然這部研究資本主義的巨著側重於分析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但這種分析卻既因哲學唯物史觀的運用而使經濟學的實證分析,超越了純粹的表象描述而具有強烈的理性思辨,又因經濟學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論的實證而使哲學的邏輯推演,超越了純思辨的抽象論證而具有透徹的經驗說服力,從而使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了任何單純的經濟學著作或單純的哲學著作。縱觀馬克思的經濟哲學思想,其哲學與經濟學在相互交融基礎上達到了辯證統一。如同勞動、分工、生產力、生產關系既是經濟學又是哲學的基本范疇一樣,馬克思的經濟哲學理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既是社會的、歷史的、哲學的經濟學,又是經濟的社會學、歷史學和哲學。
今天,借鑒馬克思的哲學理性思考和經濟學實證分析統一的方法研究和建構當代中國經濟哲學,必須做到:一方面,在探討諸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全球化等具體問題時,必須運用世界歷史理論、社會形態論加以理性抽象而不能止於經濟範式、技術模式、操作手段等經濟學的表層。另一方面,在深化諸如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結構論、形態論、本質論、動力論等基本理論時,必須結合和依據世界、中國的社會經濟變化現狀和趨勢,以及新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等問題加以經驗證明,而不囿於抽象的概念框架和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要在融合兩者特徵的基礎上,創建出既不因滿足於繁榮表象而對自身功能產生幻化、又不因囿於空洞思辨而對自身功能產生懷疑的,既適合又能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實的經濟哲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