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為什麼做課題
㈠ 教師為什麼要搞科研
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許多名師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說: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
2、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教學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我反對一線教師脫離教學實踐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課題,徒勞無益。如《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導入藝術》,解決了數學教學中導入的方法和技巧問題。再如魏書生研究班集體的管理的幾個系統(計劃系統、監督檢查系統、總結反饋系統)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而總結出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時時有人干、事事有人干、元帥當不成,趕快當士兵;大事做不成,小事趕快做等教育管理經典。
3、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教學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我想,教師的教學研究就需要具備醫生嚴謹的工作作風,醫生在用過程中,劑量不能過量,也不能太少,要恰到好處,不然就可能會給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如《農村中小學校園網建設與開發》,我們就不能只憑空想像,亂編亂寫,不然就給讀人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4、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我們都知道,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法,進行反思教學。如《班主任蹲點聽課真好》《聽話,就是好孩子嗎?》就是我平時的感悟。
綜上所述,教育科研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有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㈡ 一線教師為什麼要做教學研究
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許多名師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說: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
2、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教學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我反對一線教師脫離教學實踐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課題,徒勞無益。如《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導入藝術》,解決了數學教學中導入的方法和技巧問題。再如魏書生研究班集體的管理的幾個系統(計劃系統、監督檢查系統、總結反饋系統)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而總結出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時時有人干、事事有人干、元帥當不成,趕快當士兵;大事做不成,小事趕快做等教育管理經典。
3、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教學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我想,教師的教學研究就需要具備醫生嚴謹的工作作風,醫生在用葯過程中,劑量不能過量,也不能太少,要恰到好處,不然就可能會給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如《農村中小學校園網建設與開發》,我們就不能只憑空想像,亂編亂寫,不然就給讀人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4、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我們都知道,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法,進行反思教學。如《班主任蹲點聽課真好》《聽話,就是好孩子嗎?》就是我平時的感悟。
綜上所述,教育科研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有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㈢ 教師為什麼要做研究寫論文
開欄的話:很多教師覺得寫論文令人頭疼,就像學生寫作文一樣難以下筆。一到評職稱、評優秀的最後關頭,才想起還有寫論文這么一檔子事兒,於是七拼八湊地搗鼓出一篇,質量當然不敢保證,原創性也頗令人生疑。還有的教師抱怨對論文有要求是故意折騰一線教師,甚至把寫論文看作是個人謀取「功利」的事情。這也怪不得教師,我們的師范教育好像缺少這么一塊內容,到底一線教師為什麼要寫論文?寫論文與做研究之間有什麼聯系?寫論文有哪些方法、步驟和規范?這些基本問題連一些有多年教齡的教師都沒弄清楚。 盛群力教授是課程與教學論和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在指導教師寫論文方面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形成了系統的想法,對教師創作的論文中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弊病深為不安,覺得有必要將教師對論文寫作的偏見、誤解和盲區一一加以澄清和梳理。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們開辟了這個欄目,衷心希望廣大教師能夠立足教學實踐,利用好自己手頭的條件和資源,滿懷信心地投入到教學研究和論文寫作中來。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盛群力 中小學教師學會做研究與寫論文,是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完成工作任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教師對此想不通,覺得自己教好書上好課已經夠辛苦了,幹嘛還非要做研究與寫論文呢?這是專業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難道一個臨床醫生診治疾病,還要跑到實驗室做實驗嗎?我們認為,教師作為一個專業崗位,之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甚至有點挑剔),乃是因為學生作為復雜的生命體,其心理生理特點理應受到細心呵護,其間的各種教育活動有許多科學的道理需要探討。那種認為只要擁有學科專業知識就能勝任教師工作的想法是越來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是非常復雜的學問,沒有任何理由去輕視。中小學教師必須時時刻刻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學、學生心理、班級管理藝術、教學理論與設計、家庭與社區溝通理論等等,這就離不開借鑒別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獨立地開展相關的研究。 教師學會做研究和寫論文,除了體現崗位業績之外,更要緊的還應有內部動力的激勵。現在許多人都在講「幸福指數」。如果僅僅從完成工作任務,得到別人的獎勵或者認可來看,做研究和寫論文的幸福指數可能還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會覺得苦不堪言,哪有什麼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們將做研究與寫論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個人成長、身心愉悅的經歷,那就會有長遠的發展後勁。現在許多學校和教師在做科研和寫論文的過程中,太講究功利性的業績,恨不得一二年就有驚人的變化,放出一顆大衛星來讓人刮目相看。其實我們要明白,做好一項課題,寫好一篇論文,都不算什麼難事,難的是不斷有新東西推出來,超越自己。做研究和寫論文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任何投機取巧、沽名釣譽,甚至違背學術道德規范的做法,也許會獲利於一時,但決不會將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難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許多脫穎而出的中小學教師為什麼能甘於寂寞做研究和寫論文,這主要是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內在的愉悅感。 中小學教師在開展教科研工作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不要人雲亦雲、盲目跟風;不要輕言發現了什麼了不起的奧秘,或者領先於別人多少步雲雲。教育現象的復雜性、教育規律的隱蔽性決定了我們每前進一小步都要花費相當的力氣,都需要有驚人的毅力和善於吃得起苦並且耐得住寂寞,時時刻刻想「造勢」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屬於「無知者無畏」一類的表現。 中小學教師做研究和寫論文的具體性質是什麼呢,該如何定位呢?我們認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類型,例如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開發研究和應用研究等,中小學教師的研究一般屬於應用研究。也就是說,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進工作和提升、愉悅自己,並不在意要發展多少新知。不管是基礎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兩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質差異,並不必然存在著水平高低和精細粗野之分。教師完全有理由欣賞自己的研究心得,別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專職教育科研人員,都應該張開雙臂歡迎教師的研究成果。 做研究與寫論文是互相聯系的。論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論文的形式加以表達。一般來說,會做研究工作是寫好論文的前提。沒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另一方面,有時候確實開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論文的質量不盡如人意,這種情況也是常見的,尤其是在一線教師的身上會體現出來。
㈣ 中小學教師為什麼要做小課題研究
主要的原因是:1、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教師改進自己教學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2、小課題研究與學校的主課題研究兩者互動互補,和諧交融;3、小課題研究源於一線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以及對教育實踐困惑的追問等等方面,關於小課題研究中還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你可以來,億百出版網看看。
㈤ 一線教師怎麼做課題
如何成為一個研究者?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研究心態——消除「恐研症」
有的老師一提到研究,就以為研究,是一本正經寫論文;以為研究,是關鍵步驟應付檢查;以為研究,需要領導支持安排,走一堆繁瑣程序??於是,望而生畏,這就是被研究的條條框框給束縛住了。
很多時候,研究型教師主要是指一種工作的態度和工作的熱情,只要我們心中有孩子,願意把自己的一生獻給教育事業,獻給孩子,那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點,這個時候,我們就進入了研究的狀態,我們也成為了一名研究型教師。
對中小學教師而言,追求純理論的嚴謹和超前不太現實,不宜這樣要求自己。我們自身研究的問題實際上大多並不是來源於對理論材料的佔有和分析,而是來源於課堂。課堂是教育教學諸多熱點和難點的匯集場所,是教育教學問題的原發地,是問題產生的真實土壤,更是咱們教育教學的實際現場,真切感受現場中的教育事實,生發教育理念,能相對輕松的提升教育智慧。
第二、研究內容——細化和分解自己最感興趣的
在選擇研究課題時應淡化外部指向,不必琢磨上級科研管理部門的喜好,也不要隨熱門理論和研究搖擺,而要從自己的真實興趣和需求出發選題。最好是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選題,樹立「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意識。
課題研究應多著眼於教學細節,關注微觀層面的教學現象、時間,針對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個現象、一個問題、一個(類)學生、一種教法、一條經驗等,切入點越小越好,但是著眼面要大,要看到問題的影響和問題的本質。要善於對問題進行逐層分解,抽絲剝繭。
例如課堂紀律差的問題,通過歸因分析來研究,可分解為課堂教學枯燥、教學內容過淺、教師一言堂、學生習慣差等問題。其中「課堂教學枯燥」又可以分解為教學策略單一、教師語言、課程資源貧乏等問題。「課程資源貧乏」又可分解為素材性課程資源貧乏和條件性課程資源貧乏。「素材性課程資源貧乏」又可按照學科分解。通過分解將問題盡量細化,然後再在問題網路的末端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如上,就可以從微觀上選擇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從而解決課堂紀律差的根源問題。
第三、研究方法——做個有心人,選用合適自己的
敘事研究法
方便、有效的是敘事研究法——幫助教師養成記錄教育故事的習慣,實現對教育科研的生命建構。操作要點:(1)選擇自己最心動的故事;(2)有重點地記錄故事的經過;(3)簡要寫出自己的所得所思。
教育故事跳動著師生生命的脈搏,日積月累,集篇成冊,就能反映出自己的成長軌跡和研究的成效。
行動研究
研究的內容直接來源於教學實踐的需要,鼓勵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依賴的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操作要點是:「行動——觀察——反思——跟進——行動」不斷循環。
在循環反思實踐中,檢驗工作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的專業化成長。
當然,研究的方法還很多,如統計分析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同伴互動研究法等。
不管採用哪種方法,要做一個有心人,對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觀察發現,認真捕捉思考,並尋求有效的方法來解決,教科研必有所獲。
思考、反省,找回教學主動性
做科研型教師是時代的必要要求,教師是一種職業,也擁有自己的職業規范,如果一個我們作為教師僅僅是出於外在的職業規劃而年復一年地在課堂上重復著自己的行為,那這我們來說是不幸的,因為這樣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動性。
教科研則是一種讓我們老師找回自己教育教學主動性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一種讓我們能夠思考自己的行為、調節和反省的方式方法。
中小學教科研不同於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科學研究,情境性、實踐性是其重要的特點。因而,老師們的課題研究只有紮根課堂,躬耕教學,具有田野的視角與實踐的意識,更能解決實際問題、助推專業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測評)
㈥ 個人為什麼參加課題研究
這是科研創新的一種形式,下面,我想從做一個研究型教師,必須參與課題研究這一角度說說,教師為何參與課題研究。 參與教學研究,是做有思想教師的需要。
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參與初中思想品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課題研究近一年來,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實。可謂:在研究中成長、在辛苦中收獲、在學習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覺是忙碌。一是忙於讀書。開展課題研究,首先就要尋找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進行理論奠基;在研究過程中,更要自始至終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研究活動和實踐活動,並通過研究和實踐,驗證、補充或發展他人的理論。課題研究的全過程,是學習理論、運用理論、提升理論的過程。這就必須讓閱讀成為習慣。閱讀經典雖然益處多多,但遠沒有功利性閱讀、消遣性閱讀來的快樂,所以我常常在經抵制誘惑的艱苦的思想斗爭中手忙腳亂。二是忙於寫。由於自己的文學功底實在太薄,寫作時失語現象特別多,話到嘴邊吐不出,出來的也總是詞不達意,所以寫作對我來說耗時耗力,反反復復,很苦悶。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一是課題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由於課題研究注重了研究學生,又特別關注細節,這加深了自己對教學的感悟與體驗,使自己的經驗得以豐富,課堂教訓得到修正,教學的理念也不斷更新與優化。比如原來備課多是站在教師立場上去設計與策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課變得花枝招展,而現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的需求作為載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簡潔有力,易於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原來聽課注重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表現,現在知道要將教學活動與教學情境及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即「怎麼教」是服務於「教什麼」的等等。
二是課題研究規范了自己的教學行為。自從參加課題研究之後,伴隨著理論的學習及研究的深入,上課過程中不斷地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比如,對照由全區老師們研討形成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環節的要求,我在原來的授課中,對於諸如「復習舊課、評價激勵、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歸納總結」等環節並不重視,也就常常給忽略掉。但現在由於所擔任的子課題「課前預習、課堂參與、課後歸納總結」的研究,這些環節都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我把復習與預習相結合,先檢查後評價激勵,通過創設情景及例題解析促使學生參與課堂等等。歸納總結習慣的養成則經歷了「由課上到課後」的過程,這些做法使我的課堂教學不再隨意、隨便,得以規范,也促進了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每進行一個步驟都需要自覺主動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只有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真的反思、審視自己的工作,才能發現解決課題的方法。通過回顧、診斷自己的行為,或肯定、強化,或否定、修正。「反思」由被迫到自覺再到成為習慣。通過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與策略,調整了自己的教學的行為。
四是課題研究使我敢於、樂於嘗試新的教與學的模式。這主要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以前的時候一說小組合作,我總感覺它不適用於思想品德學科,因為我們沒有英語、數學學科那麼多瑣碎的知識點和巨大的練習量,而且使用起來那麼麻煩,如科學分組、指導合作、培養組長、合理評價等等。可當我的「課堂參與」子課題的研究進入到這樣一種階段:創設情境、評價激勵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學生大范圍尤其是學困生參與課堂的時候,我不得不著手使用小組合作了。而事實證明,合作學習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人性的光輝。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見解、拓寬思路,能力強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幫他們理解,教他們表達,在合作學習中增加了學困生參與課堂的信心,創造了全員參與的條件,學習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快樂。課題研究讓我的教學進入了全新的領域。
總之,課題研究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起點。它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讓我產生了危機感和緊迫感,要成為研究型的教師,我還要繼續耕耘,繼續收獲。
㈦ 一線教師如何做課題
回顧自己做課題的歷程,只是想告訴大家,課題研究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難。其實只要我們找准課題研究的契入口,一般我們一線老師研究的課題要小,與我們日常教學工作有關的具有實用性。然後根據事先設想的方案踏踏實實地去做,最後把你怎麼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總結一下。一個課題就算完成了。不然,我也不可能完成每年一個課題的結題工作,並有幸在區級以上獲課題論文的一、二等獎了。事實上,通過做課題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成就感,解決一些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且通過實驗研究、學習、思考,能提高我們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為什麼這么說呢?下面我從四方面來和大家做個交流。一、什麼是課題研究?以前沒做課題時,我也總覺得搞科研是很難的,應該是專家們做的事。我作為一線老師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去做的(當時,我覺得我要忙於備課、批改,還要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怎麼有時間再去做課題研究呢)說實在的那時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去做課題。那麼什麼是課題研究呢?現在我的理解就是把我們的日常工作科研化,也就是我們用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來審視、指導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通過做課題——發現問題,「想好了做」這種比較科學、規范的形式來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問題和困惑。我曾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來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具體教學中,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方面進行改革。首先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建立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營造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形成開放的技能培養體系。其次,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開展「設計性」的學習活動;開展「體驗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勞動與技術的培養,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形成從事簡單技術活動和技術學習的基本能力。我想這就是科研,有一個研究的中心(理論支撐),有具體的操作思路。課題研究同時也是把我們自己的日常工作總結、歸納成有一定理論依據的經驗,然後再指導具體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教學更有效。說白了,課題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有計劃地開展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並在工作中不斷地反思,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水平。 科研培訓參考書第17頁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很好的闡述:「一線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實際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學活動,即從強化日常教學中蘊涵的科研成分著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水平得到提升與飛躍。」二、一線教師為什麼要做課題?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談談我為什麼要搞課題研究。首先,我做課題研究是為了自身提高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近年來我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學習理論,更新觀念,以科研帶教研,教研促教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 著名心理學家、教育 家林崇德教授在1985年一次學術報告中提出:「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的觀點。對此,我深有同感。 的確是這樣的。做課題研究是提高自己教育理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做課題要理論支撐,因此我們必須查閱、收集、學習大量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資料、書籍。一般做一個課題,大約看5-6本書,如我在做「《生活與勞動》中創造性教育的研究」課題時,就看了《創造性思維方法》、《法國小學教育考察》、《能力素質教育》、《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教育,創造性學習》、《論創造性教學過程的本質及其特徵》、《關於基礎教育的思考》等書,這樣就有意無意地促進了我多看書,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做課題要大膽實踐,在「做中學」、在「做中反思」。一個課題在實踐過程中並不是一層不變的,它將隨著學生的實際,實驗的可行性要進行合理的調整。這樣,如果你經常搞課題研究,就容易形成反思教學的習慣,這也就是科研的意識。 其次我做課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我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我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等。譬如我在教學《生活與勞動》學科時,發現了許多問題:學校由於受場地、設備的限制,阻礙了生活與勞動教育的發展。這幾年學校雖然開設了《生活與勞動》課,卻基本沒有設立與教材相配套的勞動場所和工具。使實踐性極強的勞動課變成了說教課,勞動教育與勞動實踐相脫離。家庭對孩子過分地溺愛,不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使學生的生活與勞動技能培養不能落到實處。於是我設想,在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時,是否能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把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網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缺陷。在1998年「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培養學生的生活與勞動素質」課題立為區級課題。經過一年規范的實驗,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時間、場地和器材,充實活動內容,全方位地教育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創新。使《生活與勞動》課的學習過程成為少年兒童全面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生活與勞動素質。該課題成果被評為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當時是我第一次拿到論文獎,對我的教書生涯是一個很大的觸動。搞課題不僅能幫我解決實際問題,還能提高我的教學能力。何樂而不為呢?一線教師之所以要搞課題研究,我想不外乎通過課題研究改變一些教育現狀,促進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使自己有收獲吧。三、一線教師怎樣做課題?這是一個比較難談的問題,要說的實在太多,一般做一個課題主要分三大步:第一步選題,立項;第二步就是實踐操作;第三步是分析、總結。每步又有具體的做法。我主要以個人的實踐體會,從四方面來談。(一)要學會選題。在剛進入課題研究時,選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為我們的課題研究規定了方向和一定的范圍。雖然題目以後可以改,但選一個確切、實用、新穎的題目還是應該慎重的。那麼,哪裡去找我們課題的靈感呢?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是符合「想好了做」這個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徵的。如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答案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不是的。如果你以科研的意識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五花八門的:有學習態度的原因,預習不充分;有學習能力的原因,自己學不會;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膽子小……這時,你再反思:小孩是求知最強烈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小孩是最天真的,他們總想早點長大,能與大人對話。但為什麼他在課堂上寧願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如何來調動學生課堂的主體參與呢?」這樣,一個課題就形成了。其次,我們要關注學生。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我們的研究是為學生服務的,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學生,在課題研究中了解學生的現狀是必不可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樹立「學生為本」的意識。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卷、談話法、觀察法等了解你的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現狀,並進行分析,從而尋找課題研究的來源。 學生的困難就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學生的不足、缺點就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作為一線教師我想我們不缺課題的來源,我們缺乏的是從看似平常的工作中提煉有價值的課題的意識。記得2000年我做的「自我保護」課題,課題的直接來源就是我的兒子。當時他們要讀一年級了,但我發現他們的自理、自護能力很弱。從沒有獨自過馬路,交通安全意思不強,走在馬路上還追追打打;他們不會根據天氣的冷、熱自己脫、穿衣服。聯想到我曾教過的一位女學生,到了五年級還要保姆幫著穿衣,不敢一人坐車回家。現在的孩子在大人的包辦下,自我保護意識的淡缺。我感到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是多麼重要。這樣,一個課題就誕生了。最後,這個課題立為區級課題。最近我新立了一個課題「小學生主體參與閱讀機制的研究」。也是從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後,結合新課標要求想到的。現在的孩子學得不主動,他們習慣於到課堂上聽老師說,自己做學習的旁觀者;學得不愉快,感到作業是一種負擔,認為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它突出自主性,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從學習內容的確定,學習活動的組織實施,到學習成果的呈現,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它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注重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創新實踐的能力。因此,我想構建一個「小學生主體參與的閱讀機制」將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有助於學生早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在語文閱讀體驗中,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二)要學習理論文獻。選題後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閱與本題有關的重要文獻,對所選題目進行進一步的了解。通過學習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的理論素養,為做課題尋找理論支撐,也能確定好我們課題研究的基點。作為一線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認識水平。①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報刊和雜志。語文老師可以讀讀《語文教學心理學》、《小學語文教育學》、《小學作文教學藝術論》等。《生活與勞動》學科的教師應該讀讀張秉平、劉洪軍編寫的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小學勞動課教育概論》、《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及教材分析》、《小學勞動課評價》,以及現在最新出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等書。但是為了節省時間,最好是看教育文摘類的雜志和報刊,閱讀文獻綜述、科研情報及動態之類的東西。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最大的科研信息量。 ②學習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大綱是指導我們教育工作的理論依據。也是新的教育觀念、理論在學科中具體反映。就目前來說,「新課標解讀」是有必要反復學習的,它能使我們以最捷徑的方式汲取課題研究的理論知識。了解課程的最新發展趨向。新課程改革即將全面推行。這就意味著我們不管是什麼學科的,不管是用什麼教材的,都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式投入到這場教育革命。因此,了解整個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背景,了解新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是我們做好課題的方向。我想再忙、再累,自己所教的學科的「課程標准」是一定要仔細研究的。從新的課程理念、目標、內容、評價等方面也可以尋找到我們課題研究的依據。如我去年做的區級立項課題「關注職業領域,增進職業了解——小學『職業認識』教育的研究」。就是根據「3-6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中提出的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五大課程目標之一的:「關注職業領域,增進職業了解,形成初步的職業認識。」來確定科研課題的。這是最新的課程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課題最終獲得區科研成果一等獎,杭州市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說明了課題是有實用價值的,既有一定的理論支撐,又有可操作性。 ③要學習他人的優秀經驗。當確定了研究的課題後,還很有必要去收集別人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的資料,學習他人的經驗。這樣,能使我們了解自己所做的課題是在什麼層面上:別人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做過哪些工作?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什麼有待我們去研究的?他們用什麼方法研究的?結果是否科學?了解別人研究的程度,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根據自身的特長、能力有選擇地進行具體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撞車事件」,重復被人的老路,造成精力、物力上的浪費。學習他人的經驗,可以看名人的專著,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樂連珠的《小學快速閱讀教學》、最方便地是上網根據你研究的課題檢索。我一般上google網,有時上soho網。(三)要設計好課題方案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聽搞科研的專家說: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市教科所的施所長說他曾經花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來寫一個課題的方案。專家寫一份課題方案尚要「長考」,可見,方案的制定在課題研究中的分量了。一個課題方案中要明確:研究的問題及其范圍,要採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的抽樣,時間進度等。其中要研究什麼(研究的內容)一定要明確,可操作性。設計好課題方案的好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 有助於課題有序的進行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少不了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的研究步驟主要分准備階段——實踐階段——總結階段,這三個時間大塊。這樣制定,確保了課題有序地進行。讓研究者明白,每個時間段主要做什麼事。一般:准備階段。主要做三件事。1、理論學習。收集、查閱、分析有關課題的資料。2、方案設計。確定研究的內容、目標、步驟。3、課題論證。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的科學性 、可行性進行論證。實踐階段。主要做三件事。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實踐。2、記錄、收集實驗的書面材料。3、修正、完善課題的研究方案。總結階段。主要做兩件事。1、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做好結題工作。2、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② 有助於課題的操作落實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也少不了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策略。做課題,就是一步一步地做出來的。因此,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的制定是越詳細越好。即你要做什麼,怎麼做,在課題方案里要說清楚,比如,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教育實驗法等。你課題研究時什麼時候用行動研究法,什麼時候用調查法,都有個講究。如果你在課題方案里詳細計劃好,那麼,當你開始做課題的時候,就有章可行了。一般我們課題研究的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和教育實驗法結合著進行。行動研究法進行的是形成性實驗,一般在課題研究的前期,教育實驗法進行的是確證性實驗,一般是在課題研究的後期。③ 有助於課題的反思總結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更少不了課題研究的目的。課題研究目的的制定,給我們做課題反思提供了依據。在做課題中我們應該經常地根據課題的研究目的去反思我們的研究是否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從而來總結實驗的經驗,以及修正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策略。(四)要善於合作交流。① 要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 一個成功的課題研究,離不開學生、家長的支持。特別是學生的支持、配合。因此,當你決定做課題時,一定要讓學生知道你的課題研究的目的和需要他們配合的內容。使學生、家長和老師共同搭建實驗的舞台。這是課題研究成功的基礎。如:我在99年做的課題「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在實驗中有一項「學養花」的活動,買花、養花、賞花,這一系列的活動都需要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② 要得到領導、老師的支持一個成功的課題研究,離不開學校領導、同組老師的支持。課題研究需要一個研討的氛圍,需要理論、實踐的指導……因此,我們在做課題的時候要主動的把你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困難與科研室的老師、同組的老師,甚至是不同學科的老師去交流、溝通,盡可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這樣對搞課題研究幫助很大。如這次,我們組准備搞一個「小學生主體參與閱讀機制的研究」,我擬定了課題的操作方案,在組內教研時,大家對方案的可操作性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特別是曾屹提出的幾點建議,我覺得很有價值,有助於我們方案的完善,使有些研究的內容操作起來更清晰。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搞課題研究需要群策群力。③ 要得到專家、家人的支持一個成功的課題研究,離不開專家、家人的支持。課題最終是否成功,最現實的是你做的課題是否獲獎,得到專家的認可。因此,做課題還要去找教研員、找科研專家溝通。盡可能得到他們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當然,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得到家人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搞課題研究是「想好了做」在課題立項和結題時都要回家看書、寫文章。因此,要取得家人的理解。四、一線教師做課題有什麼好處?(一)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我能有計劃地開展日常教學工作——「想好了做」。即以課題的形式去開展工作,如每學期開學前,我都要根據班級情況,學生實際制定班級的奮斗目標,並組織學生根據目標制定班規、具體的落實措施。像四年級時,根據學生自信性不足、自律性不強,我提出了「自信、自律、合作、創新」的班風建設口號。一學年下來,經過師生共同的努力,班級的奮斗目標基本達成。同學們都有較強的班級榮譽感,在各項比賽和活動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曾獲「進出場比賽」年級第一、「運動會入場式」年級第一、「合唱比賽」年級第一等榮譽。這學期,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參與生活、學習的能力,我提出了「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的奮斗目標。班幹部根據目標擬定班級公約,並在班會課集體表決,經過修改成文。以課題的形式去開展工作的好處是工作的中心明確,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並根據實際情況邊做邊修改,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二)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我們都知道,做課題時查閱資料是免不了的事。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我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進行反思教學。課題研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自己的弱項進行研究,也就是從教學問題入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像我做的「自我保護——熱愛生命教育」、「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一類是以自己的強項進行研究,即用新的理念有意識地指導、開展自己的工作,如前年做的課題「小學生『職業認識』教育的實踐研究」和去年的課題「小學『生活技能』學習項目的設計和操作」。通過有預謀地實踐,達到克服弱項,提升強項。如果長期參與課題研究,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經過幾年的課題研究,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做有心人,養成了不斷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習慣。並勇於探索、實踐。現在,對我來說搞課題研究是一種比較自覺的行為。因為我相信課題研究最終將給老師們帶來的是教學上的解放。此外,通過課題研究,大家還能學會許多本領。如收集資料、處理信息,製作課件,編寫教材,撰寫論文等。回顧自己的科研之路,我覺得要做好一個課題學會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和學生合作,和家長合作,也要和同事合作。隨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開展,我們應該學會做研究型的教師。最後,祝願老師們在科研的道路上有所收獲。
㈧ 學習一線教師為什麼要做課題研究的心得
對於這個主要是體現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能夠更加科學化系統化的教學管理等等方面,具體的課題研究問題你可以來億百出版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