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
A.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套教案,共46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
【教學過程】
一、為什麼要用放大鏡觀察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麼?」(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可以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並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於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製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後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
二、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現後,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麼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裡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准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現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四、小結
1、師:對於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製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放大鏡
構造:鏡架、鏡片(凸 透 ——「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
用途:……
教學後記:
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
B. 小學人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實驗教學要求有哪些
1、 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 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能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觀察核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C. 關於鹽結晶的實驗怎麼做 六年級下冊科學 要快啊
首先取一小塊鹽結晶做引子 然後取100mL的飽和鹽水 把引子系在繩子上 繩子掛在線上 再把這串東西架在裝鹽水的燒杯上方 讓引子一定要徹底浸泡在飽和的鹽水裡 等大約一星期就能生成了
D.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實驗
一、實驗題目:研究哪種形狀的紙橋承重能力強 實驗材料:一張32開的白紙、兩個橋墩、棋子若干 實驗過程:1.將兩個橋墩擺好,相距適當的距離。 2.將紙直接放在橋墩上,放旗子,觀察放幾個塌。 3.將紙做成弓形,放在橋墩間,放旗子,觀察放幾個塌。 4.將紙折成瓦楞型,放在橋墩上,放旗子,觀察放幾個塌。 ……(如有其它方法還可添加) 5.實驗結論:折成瓦楞型的紙橋承重能力強。
二、實驗題目:研究哪種紙棍不易折 材料:直徑相同的實心和空心紙棍各1根、兩摞書、鉤碼若干、線 實驗過程:1.擺好兩摞書,高度相同,相距適當的距離。 2.將實心棍架在書上,再掛上鉤碼,看能掛多少。 3.將空心棍架在書上,再掛上鉤碼,看能掛多少。 4.比較兩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結論:空心棍承重能力強,不易斷;實心輥承重能力弱,易折斷。 三、實驗題目:研究使四邊形穩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實驗過程:1.用橡皮筋捆紮一個四邊形。拉拽四邊形的對角,發現容易變形。 2.在對角的地方捆紮一根木棍,形成兩個三角形。拉拽後發現不易變形。 3.在四邊形的另一個對角再捆紮一根木棍,形成四個三角形。拉拽後發現不易變形。 4.比較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結論:通過實驗說明三角形可以使四邊形變穩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簡便。 四、、實驗題目:觀察細胞 實驗材料:學生用顯微鏡、洋蔥表皮細胞及其他細胞裝片。
實驗過程:1.將洋蔥表皮細胞的裝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台上。 2.調節顯微鏡,直到能看清楚洋蔥表皮細胞為止。 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並描述細胞的形狀。 4.用上述方法觀察其他細胞裝片。實驗結論:畫出或描述出洋蔥表皮細胞。 注意:為了看得清楚,可用紅墨水染色。方法是:將一滴紅墨水滴到蓋玻片的邊上。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水。紅墨水就被吸了過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題目:製作肺的模型,模擬呼吸的過程 材料:2升塑料瓶子、氣球、橡膠皮膜、膠帶
E. 小學五、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匯總
科學五下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回憶:課上蘋果切成不同大小塊,沉浮狀態不變的實驗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物質世界中,有的物體沉,有的物體浮;兩個(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在,輕的物體容易浮;輕重相同時,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回憶:潛水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壓載艙里就注滿水,潛水艇重量增加,所以可以迅速下潛。排出水,重量減輕就上升。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回憶: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我們會發現,改變形狀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開水的量比沉入水底(實心)的橡皮泥排開水的量較多。
7、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
14、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15、(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16、(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回憶:馬鈴薯在一定濃度的鹽水中浮起來了
17、(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9、(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第二單元 熱
1.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而是衣服能阻擋我們身體熱量的散失。
2.冷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會變化)。
3.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回憶幫助:我們經歷過的實驗
4.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
回憶:各小組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表演
5.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6.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這就是(熱傳遞)。
7.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幫助理解:你能分別舉幾個熱傳導、對流、熱輻射的例子嗎?
8.(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9.(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 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比如看太陽等
2.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3.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5、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水鍾)用來計時。
6、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7、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鍾計時更加准確。
8、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
9、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0、(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1、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2、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3、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14、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5、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16、(機械擺鍾)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它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6、(天體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7、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
8、(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9、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幫助回憶:地球上怎樣的線分別是經線和緯線。
10、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12、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1、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12、(恆星的周年視差)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其他的證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13、在圍繞某一物體(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14、(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15、(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16、(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響(極晝極夜)發生的地區范圍。
17、地球確實在(自轉和公轉),證據不僅有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實驗)的多種現象。
1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20、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晝夜現象),(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看上去(北極星不動)等。
21、(恆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極晝極夜現象)。
六年級下冊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數就越大。球形的透明體放大的倍數是最大的;
隨著放大鏡倍數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
自然界中許多物體都是晶體結構,晶體具有一致的幾何形狀;
兩個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
F. (六年級下冊)科學課上的實驗作文450字
中秋節這天,玉皇大帝對獨自住在廣寒宮的嫦娥說:「見你如此寂寞,特此批准你放天假,你想幹啥就幹啥,自己看著辦吧!」嫦娥便想下人間來看看後羿。
她騰雲向人間飛來,邊飛還邊想一會兒和後羿說些什麼。飛到了她家的所在地的上空,嫦娥將頭探在雲彩下一看,密密麻麻的人群讓她有些難為情了?該如何找到後羿呢?先找個老鄉問問吧。於是,她化作因為相貌平常的女子降落在了地面上。她找了一個老人家問。可她說了半天人家一句也聽不懂,畢竟她用的是古文嘛。這個老人聽得稀里糊塗的,想了想,摸出手機對她說:「姑娘啊,你是想讓我幫你找工作嗎?讓我幫你照個相發到新浪微博上去?你自個照吧,老了,不會照,照出來又戳眼睛,難看死了,還是你自個照啊!」這個老人怎麼了,嫦娥聽不懂這老人說的話,什麼「新郎圍脖」,「找對相」,難不成她是個媒婆!找錯人了!嫦娥笑了笑小跑著離開了。
問了幾個人,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望著她。嫦娥想:好不容易到人間一趟,不如轉轉看。她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人山人海的「家樂福」,大家都推著車,拿自己想要的東西往小車里扔,嫦娥看得直納悶。自己也學著拿了幾塊麵包,正准備吃的時候,一名售貨人員問她:「小姐,你付過錢了嗎?可以將小票給我看看嗎?」嫦娥想:不是不要付錢的嗎?她問:「敢問姐姐幾文啊?」「啊!?不是人民幣嗎?」售貨人員驚恐的望著她。嫦娥一頭霧水的走出家樂福。她飄飄悠悠地飛回了廣寒宮。心中仍然執迷不悟的,哪天,她要把七仙女幾個叫過來問問,這幾個月,人間發生了啥事兒!
G. 六年級下冊科學鐵生銹了實驗答案
我這里有一個表格。
研究的問題:鐵生銹與(空氣)有關嗎?
我們的假設:鐵生銹與空氣有關。因為我們發現鐵釘暴露在空氣中的部分已經生銹,釘在木板中的部分沒有生銹。
實驗材料:3個盤子、3枚鐵釘、水、菜油。
實驗方法:1、用同樣大小的盤子,其中兩個分別裝上水、菜油。
2、把一枚鐵釘放在空盤子中與空氣接觸,另一枚鐵釘完全浸沒在菜油里,還有一枚
鐵釘一半放在水裡。
3、每天觀察記錄一次。
實驗現象: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盤子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
有點生銹
水盤子
水變色
生銹
銹多了
銹更多了
菜油盤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
實驗結論:鐵生銹不僅與空氣有關,還和水有關。
希望給你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