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國際合作課題

國際合作課題

發布時間: 2021-03-24 20:36:11

Ⅰ 本人要寫一個與國際經濟合作有關的課題,希望有人能幫我想想切入點!

找有代表性的幾個行業的大型跨國公司,做案例分析

石油,汽車,電子產品等等,都很好做的

Ⅱ 中國國際合作有哪些項目

青年國際交流計劃、中歐青年交流年、「未來中國領軍人物」大講堂等國際公益活動!

Ⅲ 中外合作辦學課題結題報告

中外合作辦學課題結題報告(樣)

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是世界教育界的共同目標,也是確保高等教育機構的工作性質和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國際合作改變了中國大學的學術沉寂,各種高密度的國際學術會議、跨國界的科研合作、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開發、全球性的大學聯盟,等等,已經滲透到了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中外合作辦學作為高校一種教育理念與教育資源的國際合作交流模式,在二十餘年的發展中也歷經曲折,並對大學的管理和發展不斷提出新課題。
一、主要模式
近些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以及眾多中外企業的捐資合作下,各地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中外辦學的新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幾種主要的辦學模式:
校硬體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學科專業規劃和實訓管理及質量來看,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高職教育的中外辦學模式也還存在許多不足。
1.辦學主體不明。雖然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體制和管理機制都在不斷發展完善,但由於社會對職業教育辦學宗旨、軟硬體水平和教學教學質量存在著較大偏見,以及對本科文憑尤其是國外本科文憑的迫切渴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與國外相關高校進行聯合辦學的過程中,逐步偏離了「培養有知識、有技能的職業人才」的發展方向。
2.辦學模式的運作困難。上文所提到的「3+0''型辦學模式是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聯合辦學過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模式,這主要是由於其為期三年的學習和實訓都在國內完成,從而避免了高昂的出國費用。但如此一來,學生僅能通過學校設置的仿西式教學課程來學習知識技能,而喪失了親身體驗國外先進教學水平和高質量實訓的機會,從而導致了學生出現「不中不洋」的知識結構體系和與國際相脫節的技能水平。而對於「2+1」型的辦學模式而言,其在實際操作層面上的問題主要集中於兩點:第一,高額的出國留學費用。以到職業教育最發達的德國留學一年為例,若包括先期在國內的語言學習考試和出國手續審批等費用,在慕尼黑等大城市就讀一年需要至少10萬元人民幣,而在弗賴堡等小城市一年也需要近8萬元人民幣。第二,語言能力不達標。這是限制高職高專學生出國的一大「攔路虎」。眾所周知,由於我國特殊的高等教育招生體系和對職業教育長期存在的社會偏見,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生源質量普遍較差,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高,特別是外語的掌握程度尤為低下,而出國留學對語言要求又很高。這使得許多即使具備較強專業技能並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學生也很難出國深造。
3.合作辦學模式運作成本較高。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是高職教育領域中的一種新型的跨國教育模式。其跨國教育的性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中外師資隊伍的交流,這通常包括直接聘請外國教師和派遣國內教師出國進修;第二、課程和教材引進,這主要包括學科專業建設的經驗交流和西方優秀教材的引進編譯。第三、學生的外語能力培訓,這不僅對學校的師資力量有較高要求,同時對本就不好的生源來說更是挑戰,而這也是實際運作中最困難的一部分。 這三部分的建設是整個中外合作辦學的基礎和前提。然而,每一部分的建設都是一項不小的開支。例如,在上海聘請一位全職外教每月需2萬元人民幣,派遣一名教師出國學習每年至少需要8萬元人民幣,組織學生出國實訓每人每年至少需要6萬元人民幣,這些都不是小數目。此外,購買具有國外知識產權的原版教材並組織人員編譯改寫更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 4、過分強調出國深造和國外就業。中外合作辦學藉助與國外高校聯盟合作形式,為學生開啟了到海外繼續學習深造的大門, 同時也為畢業生提供了國外就業的機會,但中方院校可能在其招生宣傳中把國外就業作為吸引學生的一個重點和亮點, 在辦學過程中也過分強調國外學習和就業的機會,甚至出現誇大的現象或傾向。
二,一些思考
社會偏見存在。中外合作辦學仍是近幾年出現的新生事物,生源質量與普通高校相比有一定差距,辦學過程中外聘教師比較多,教師穩定性比較差,中外雙方在辦學過程中還有一些摩擦,教學質量還不穩定,因此,社會上對中外合作辦學的認可度還需提高,一些用人單位甚至存在中外合作辦學的畢業生不如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偏見。 1、 畢業生就業問題凸現。目前最熱門的 IT, 和商科等專業,由於扎堆現象嚴重,有些領域已出現人才飽和現象,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並不吃香。特別是美國和歐洲國家自 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裁員和大幅度削減招聘計劃,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就業也明顯受到沖擊。 2、 人才培養模式凸現就業窘境。許多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課程設置採取「語言 + 專業方向"模式,這種模式具有為學生提供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學習空間,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連續性和知識結構的完整性等優點,但同時由於缺乏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f 往往出現 「1+1<2」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即英語專業學生畢業時英語語言技能比純外國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較弱,其他專業知識相對有關專業學生又較淺,適應不了用人單位的要求.這種情況下造成很多學生在專業水平及語言能力方面的條件參差不齊,就業後社會一定程度上就認為中外合作辦學!不靠譜",個人綜合能力不高,因此降低了中外合作畢業生的社會聲譽,影響就業。 3、海歸"引發合作生就業壓力。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政府相繼出台政策,鼓勵留學人員回國,比如中國教育部鼓勵留學人員回國的重要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引進海外優秀留學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的重點是引進海外優秀留學人才,這對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就業是一種挑戰。 當然不是說中外合作的優點不夠明顯,在此哦我們討論的是它的缺點不足以及改進措施。

三、辦學團隊的建設思路 1.正確選擇國外合作院校。合作院校的綜合實力是合作辦學成敗的關鍵,尤其是教育質量的高低。在選擇國外合作院校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因為主觀原因而選擇,應該聯系自身的辦學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選擇。既不能一味地追求合作方的知名度,也不能飢不擇食,隨意與辦學質量不高的國外院校合作。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國外合作院校是確保中外合作辦學成功的重要保障,如何對國外院校進行評估與論證又是其中的關鍵。首先可以通過國外院校的官方網站對其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教學方法、師資隊伍以及創新實踐等方面進行了解與對比,然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尋找合作雙方的契合點,重要的是必須分析清楚合作方的優劣勢以及自身可以吸收借鑒的地方,達到合作辦學的目的,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 2.設計與落實好人才培養計劃。人才培養計劃是中外合作辦學的關鍵部分,不僅是雙方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教學方法與教學計劃等各方面的綜合體現,更是雙方合作辦學的優勢資源的體現。這些都可以從雙方的每個專業特色與優勢中得以體現。人才培養計劃可以說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總體規劃,通過精心設計人才培養計劃,結合自身情況,借鑒合作方的成功經驗,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並真正落實,達到雙方辦學、教學優勢的真正融合,對培養怎樣的人才、怎麼樣培養人才有準確的定位。 3.增強高職畢業生的綜合競爭力。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全球化社會,如何才能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激勵的競爭中具有自己的優勢,這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最終目的。在中外合作辦學中,必然會引進一定的國外原版教材、教學方法以及師資力量,這便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國際化環境,學生可以利用與外國交流的機會,學習了解更多的國際文化、國際條例以及世界各國的價值觀念等。通過不斷的學習交流,了解外國人的思維方式與辦事特色,學習其優點,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要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起點,重視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4.充分利用合作資源,力爭達到「國際化」。中外合作辦學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資源豐富性,可以通過資源的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的辦學質量。高職院校在中外合作辦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擴大合作的內涵,不斷加深各方面的交流,通過教材、師資、學生等各方面的交流,真正達到合作辦學的目的。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開闊視野的機會,例如海外實習、國外就業等。充分利用好合作資源,真正從辦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辦學條件等各方面有所進步,培養出更為全面的新世紀人才。 5.積極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習天地。所有的學生最終都要面對就業問題。高職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開闊了教學的視野,擴寬了學生的知識,為學生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應積極與各種企業合作。高職院校所要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實訓讓學生更加了解社會的需求並感受到社會激烈的競爭;同時也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平台,將學生領出課堂,把課本中的知識真正的轉化到應用之中,成為具有真正實力的技能型人才。

四、結語
在國際化背景下,高校發展受市場規律和國際社會需求的影響越來越大,學科建設和學校發展受到市場的嚴峻挑戰,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大學理應審時度勢,思考如何建立良性&健康的大學治理模式和高效的管理體制,不能再僅沿襲傳統的管理模式,要順應時代的變化、社會發展的潮流,藉助國際合作平台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發展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和應用型學科,提高教學質量,完善質量評估體系,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大學治理模式以最終實現所擔負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社會職能的期望,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在這些方面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借鑒。

Ⅳ 國家自然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如何申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條件

1. 什麼人可以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科學基金面向全國,以中央所屬科研機構和重點高等學校為主,從事基礎性研究的科研人員均可通過所在單位提出申請。有關各類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資格,請閱讀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的各類項目申請與管理辦法。

另外,各申請單位從海外正式聘任的科研人員(含外籍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科研人員),如聘期覆蓋申請項目的執行期,且每年在國內工作時間不少於九個月,均可通過聘任單位,按各類項目申請的有關規定,作為項目負責人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不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報送申請書時須附申請單位人事部門出具的聘書和相關協議書的復印件,協議書須包含資助項目發表論文署名單位為聘任單位及相關知識產權歸屬的條款。對其中的外籍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科研人員,須另附國家有關部門核發的《來華定居專家證》或《外國專家證》復印件。

2.申請中需注意的若干問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申請辦法、評審辦法及管理辦法是指導面上項目申請的依據。因此,申請者在申請時,一定要認真閱讀上述三個辦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指南》和當年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以了解申請的有關情況。這里提請申請者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申請者必須符合所報項目類別的相應的條件要求,申請青年科學基金和地區科學基金尤其要特別注意。

②申請者執行、完成基金項目情況記錄

申請者曾獲科學基金資助並應結題的項目應按規定完成。因客觀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按計劃結題並報送《總結報告》的,在項目延期執行期內,項目負責人不能申請新項目,項目組主要成員仍計入限項。

獲資助項目不按期結題,又不在規定限期內申請延期者視為無故逾期不結題,自實際結題年起兩年內不受理該項目負責人的項目申請。逾期不結題項目組的其他成員不計入限項。

凡在科學基金申請中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並核實後,將取消其當年及次年申請資格;對情節惡劣者,將通報批評,直至永遠不受理申請。

③限項申請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申請(含參加申請)和正在承擔(含參加承擔)的面上項目及執行期在一年以上的委、學部主任基金項目總數不超過兩項。申請(含參加申請)正在承擔(含參加承擔)的重大或重點項目數限為一項。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數學天元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不計入限項范圍。中級職稱人員只計申請和承擔項數。

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程序

【申請者應認真閱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關項目的申請辦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指南》和當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以及申請通告,了解申請中的有關情況。】

【申請者必須按規定的格式和要求,認真、實事求是地填寫《國 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為鄭重表示參加申請與合作研究,項目組主要成員應在申請書上親自簽名,他人不得代簽;合作者所在單位必須加蓋公章。】

【單位科研管理部門負責對本單位的申請項目嚴格審查並保證申請書陳述內容的真實性及核對填寫內容與錄入計算機的內容的一致性;學術委員會對研究項目的科學意義,研究特色和創新點、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的可行性等進行全面審查並簽署意見;單位(包括合作單位)須對項目或批後的支持條件和監督執行等做出保證。】

【申請者所在單位按規定的受理時間,將申請書(一式六份)統一報送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口科學部;將本單位申請項目清單及按規定錄制的全部申請書簡表內容的數字化信息報送信息中心。】

【科學部根據申請者填報的送審學科,將申請書分送各學科。】

四、關於填寫申請書

科學基金的申請書是評價申請者的申請項目、確定是否予以資助的重要依據。申請人務必認真填寫。在填寫申請項目內容的同時要重視填寫規范的要求,否則會影響評審的結果。申請書上所附的各項內容填寫說明一定要認真閱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每年發布的有關申請的通告、說明,申請單位要及時告知申請者。這些文件的內容一般都是需要重點強調、或者是根據情況需要變動和增添的。當年要申請項目的申請者也要主動關注這些文件。

填報注意下列問題

①基本手續必須完備

申請者及項目組主要成員應在申請書上親筆簽名;申請者所在單位學術委員會應簽署意見,所在單位應對申請人資格進行審查,並在「申請者所在單位領導的審查意見與保證」欄目加蓋公章;合作者所在單位(指與申請者不在同一單位的項目組主要成員所在單位)加蓋公章。項目組主要成員在境外,不能在申請書上親筆簽名,應附本人同意參加合作研究的信件。

②填准項目類別、申報學科名稱及代碼

申請者應准確填寫項目類別,申報學科涉及多學科的可填寫兩個,先填為主學科(即送審學科),代碼按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學科分類目錄及代碼填寫。

③同一項目組研究內容相近的項目,只允許報送一個學部的一個學科

為了避免同一項目組研究內容相近的項目重復申報的問題,《申請書》中已進一步明確規定同一項目組研究內容相近的項目,只允許報送一個學部的一個學科。

④申請者可提出不宜評議本項目的專家名單,密封於信件中,釘在申請書原件封面,或另專函至相關學科,供科學部選擇同行評議人時參考。科學部將負責對此信息保密。

⑤承擔的前一個已結題項目完成情況的說明

《申請書》中設置了一個專門欄目,要求申請者對其承擔的前一個已結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完成情況等加以詳細說明。近年來,各科學部已採取切實措施,加強新申請項目的評審與已結題項目完成情況掛鉤,申請者務必認真如實填寫。

⑥在立論依據部分,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申請項目要求有所不同

《申請書》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申請項目要求有側重不同的立論依據闡述,即對基礎研究「著重結合國際科學發展趨勢,論述項目的科學意義」;對應用基礎研究「著重結合科學前沿,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科技問題,論述其應用前景」。相應地在《同行評議意見》中,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著重評價的內容也有所不同,申請者填寫時務必注意其側重點。

⑦對無身份證的申請者,身份證欄的填寫規定

對國防科工委、軍隊系統等無身份證的申請者,申請書中身份證號欄目按下列規定填寫(身份證號欄目需填滿15位數字):

1~6位 填寫軍官證、文職幹部證等證件前6位號碼,不足6位號碼的,其餘空位填寫0。

7~12位 填寫出生年月,例如:1959年4月12日出生表示為590412。

13~15位 男性填寫881,女性填寫882。

⑧新單位「單位代碼」的填寫

如果申請者所在單位還未列入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單位代碼」表,其申請書中單位代碼填寫方式為單位郵政編碼(6位)後填「00」。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中心在收到申請書的計算機數字化信息後,將給予編號,並通知單位科研處。

如果項目參加人員的單位是國外的單位,代碼填寫方式為:「99」+國家地區代碼+「000」。(國家地區代碼可以在網上查詢)。

Ⅳ  對當前一些國際合作項目的建議

地球科學是全人類的事業,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探索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環境與物質資源的地球的奧秘是全人類的任務與目標,地球科學工作者要聯合起來,相互協作,對這個引人入勝的萬世難題進行有效的研究。

中國是一個地質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地質強國,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與各國的交流,我們有很多研究成果,需要與各國地學工作者交流,同時也有很多方面需要向各國地學界同仁學習。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共同發展。我們更需要加強與各國地學界同仁合作研究,直接溝通,共同探討世界性的地學難題,希望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中在這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

我國與國際地學界合作的領域與內容十分廣闊,當今國際地學研究的優選方向應當成為可供選擇的熱點項目。需要從3個方面來選擇與國際的合作項目:第一類合作項目是合作研究我國的重大地質問題,這些問題同時亦是世界性的關鍵問題,但在我國具有最佳的可供研究的地質條件,並且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如青藏地區大陸動力學研究、大別—蘇魯地區超高壓變質帶研究等;第二類合作項目是跨國研究項目,我國與各國科學家合作聯合開展國內和國外的研究,如全球變化的國際研究計劃以及大量的國際地質對比項目等;第三類合作項目是國內研究基礎比較差的或尚未開拓的領域,爭取參加到國外項目中去研究,如大洋科學鑽探計劃、深海礦產研究等。選擇合作項目應當優先考慮目前已有相當合作基礎,通過努力有望實施的項目。在上述的基本原則下,提出以下當前可進行國際合作研究的項目建議:

1)青藏高原岩石圈、大陸動力學研究

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極,青藏地區是全球最新的陸內板塊拼合地帶,地殼最厚的地帶,是研究大陸動力學的理想區。世界各國地質學家在這個地區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都作為國際地學界重要的研究焦點之一,喜馬拉雅地區國際地質討論會頻繁舉行,研究工作不斷深化。這個地區在我國亦始終是地學研究的重點,青藏高原地質、資源、環境、氣象等國家級的研究項目不斷,中法、中美等國際地學合作研究項目接連進行。已經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最近,又被國家批准開展「973」青藏高原地質、環境的基礎研究項目。因此,在本區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的國內基礎亦比較好,是比較成熟的可供國際合作研究的項目。

2)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帶研究

這個項目被當前世界地學界所共同注目,因為大別—蘇魯地區是世界上超高壓變質帶出露面積最大,研究條件非常好的地區,是研究陸內造山運動理想區。國內自然科學基金會和原地礦部均立有研究項目,已經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有較好的研究基礎。

3)地學深剖面(大斷面)研究

中國是大陸地質國家,研究大陸岩石圈具有較好條件,有很多陸內構造運動的關鍵地帶,需要進行地學深剖面的研究。過去20年內,原地礦部、國家地震局、自然科學基金會等單位已先後組織完成了13條地學深剖面的研究。目前正在開展的有中美合作在西藏繼續進行的第三階段深剖面計劃;由新疆305項目、國土資源部、國家地震局和自然科學基金會聯合支持的新疆地學大剖面;中法合作的阿爾金地區的地學大剖面。今後,在這一領域尚有很大的合作餘地。

4)大陸科學鑽探

國家已經批准立項開展我國第一口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作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並已選定在江蘇的東海地區進行。本項工程亦已獲得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計劃(ICDP)的支持,並將與國際合作進行。大陸科學鑽探不但對探索地殼深部重大地質問題有十分重要意義,同時對鑽探、測井、實驗等一系列高新技術要進行引進與應用,將提高我國有關的地質研究探測技術。本次項目以及今後大陸科學鑽探的項目開展國際合作對我國以及國際地學界都是十分必要的。

5)大洋科學鑽探

國際上從1985年1月開始實施大洋鑽探計劃(ODP),該計劃已安排到2008年,研究地球環境動力學,涉及地球的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的原因、結果、沉積物、流體以及作為變化營力的細菌;地球內部動力學,涉及地球內部與外界的物質和熱的交換、岩石圈的變形作用與地震。這方面研究的內容很重要,我國由於缺乏手段,過去沒有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因此,參加到國際大洋鑽探計劃中去就很有必要。1997年經國家批准,我國已作為大洋鑽探計劃的參加國,並且1999年已在我國南海進行了海洋鑽探,我國以汪品先為首的一批地質專家參加了本項目計劃的研究工作。這項合作計劃必將促進我國對大洋重大地質問題的研究。

6)大洋環境及洋底礦產資源研究

海洋環境及洋底礦產資源研究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的熱點,因為這涉及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與未來的礦產資源。對洋底礦產資源的調查,發達國家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並不斷發現新的資源,如繼發現多金屬結核之後,又發現鈷結殼、噴流沉積的硫化物多金屬礦、天然氣水合物新能源等。有些國家,如俄羅斯、法國、日本等已有潛入水下6000m處的載人潛水器,直接進行觀察與採集樣品。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亦已開始這方面的調查。對於海洋岩石圈及環境的研究,在國際上有比較龐大的多國聯合的合作計劃,如大洋鑽探計劃、國際全球變化研究計劃中的世界大洋環境實驗(WOCB)、熱帶海洋和全球大氣(TOGA)計劃、全球海洋通量聯合研究計劃(JGOFS)、海岸帶陸地-海洋相互作用計劃(LOICZ)、全球海洋生態系統動態研究計劃(GLOBEC)。在大洋環境與礦產資源研究領域,我國與國際當前的研究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需要積極地爭取參加國際的聯合研究,或與有關國家聯合研究。

7)南極、北極地質環境研究

對南極的研究我國已有了起步,建立了兩個考察站,進行長年的研究,並取得引人矚目的研究成果,有了立足之地。而對北極的研究還剛准備起步。在對極地研究的領域里與很多國家比,我們有較大差距。因此,在獨立自主地開展這方面研究的同時,努力爭取通過各種途徑與有關國家進行合作研究或參與其他國家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8)地球深部、內部實驗研究

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基礎性研究,中國作為地質大國顯然需要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國內在這個領域先後亦進行了研究,但與國際相比,總體上差距較大。國家需要有重點地支持在這方面研究工作有基礎的單位及科學家與國外相關的著名的研究單位與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或參與研究,以促進本領域在我國的發展。

9)礦產資源的研究

這是一個很大的研究領域,由於礦產資源在全球分布的不均一性,因此各國往往都有一些為別國所缺乏或不甚發育的礦產資源和成礦的地質環境,以及有關的成礦規律。世界礦床界都有共同的願望,希望加強彼此的交流,開展合作研究。1963年成立的國際礦床成因協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多促進工作。我國雖是礦產資源大國,有世界上獨占優勢的稀土、鎢、銻、菱鎂礦、滑石、葉蠟石等礦產,但不少礦產,如油氣、鐵、銅、鉻、鉑、鉀鹽、黃金、金剛石等礦產是貧缺的,而有一些國家如南非、澳大利亞、智利、加拿大及海灣國家等在這些礦產上有突出的優勢。因此,我國也十分需要與各國開展各自所需的合作研究。過去,在改革開放的20年內,這方面已有很大的進展,今後仍需進一步加強。

10)全球變化研究

這是全世界的研究熱點,而且必須由全球各國共同研究。《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表達了世界各國對全球環境的關心,它為開展全球環境研究國際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而全球變化的研究實際上就是研究全球環境這個核心內容。國際上已有龐大的全球變化研究計劃,我國已經參加了計劃項目。我們需要把國內的研究與國際計劃項目很好地結合,以便更有效地開展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盧良恕.1997.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農業持續發展.見:周光召,朱光亞主編.共同走向科學.北京:新華出版社.

盧炬甫.1996.恆星的終局與黑洞的確認.見: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北京:科學出版社.

朱兆良.1997.施肥與農業和環境.見:周光召,朱光亞主編.共同走向科學.北京:新華出版社.

朱德舉,1998.中國土地科學的發展現狀與展望.見:周光召主編.科技進步與學科發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曲煥林,程莉蓉主編.1998.人類生存的地質環境問題.北京:地質出版社.

劉若新.1996.地球內部流體研究.見: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北京:科學出版社.

楊戟.1996.恆星形成問題.見: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北京:科學出版社.

陳建生、王綏琯等.1996.天文學.見: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北京:科學出版社.

陳夢熊.1997.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見:周光召,朱光亞主編.共同走向科學.北京:新華出版社.

歐陽自遠.1996.地球原始不均一性及對成礦與構造演化的制約.見: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宗枯,殷正宙.1998.環境地質與水文地質學.見:周光召主編,科技進步與學科發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張新時.1997.全球變化中的陸地生態系統研究.見:周光召,朱光亞主編.共同走向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胡文瑞,呂達仁等.1996.空間科學.見: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北京:科學出版社.

黃榮輝,王明星.1996.氣候系統動力學和年際、年代際氣候變化預測研究.見: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北京:科學出版社.

符淙斌,歐陽兵.1996.全球環境和生物圈動力學問題.見: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北京:科學出版社.

Ⅵ 陝西省的國際合作項目

在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主辦的"中國恆好光耀60年mm恆源祥最具影響力的新中國體育人物"的評選中我有幸獲獎.此次評選活動是作為向偉大祖國六十周年國慶的隆重獻禮.在頒獎現場我見到了許多好朋友.,偵探
熊倪和伏明霞
郎平
欒菊傑
汪嘉偉,郎平,王楠,上海偵探公司,張怡寧,上海私人偵探,陳忠和
獲獎名單:
50年代的當選人物為:舉重運動員陳鏡開,上海偵探公司,田徑運動員鄭鳳榮,私人偵探,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游泳運動員穆向雄.
60年代的當選人物為:王富洲(登山)、李富榮(乒乓球)、邱鍾惠(乒乓球)、胡榮華(象棋)、湯仙虎(羽毛球)、年維泗(足球).
70年代的當選人物為:潘多(登山)、錢澄海(籃球)、容志行(足球)、汪嘉偉(排球)、鄒振先(田徑).
80年代的當選人物為:許海峰(射擊)、郎平(排球)、李寧(體操)、馬艷紅(體操)、欒菊傑(擊劍)、朱建華(田徑)、聶衛平(圍棋)、蔡振華(乒乓球)、李玲蔚(羽毛球)、高敏(跳水)、孫晉芳(排球).
90年代的當選人物為:王義夫(射擊)、葉喬波(速滑)、伏明霞(跳水)、王軍霞(田徑)、熊倪(跳水)、庄泳(游泳)、謝軍(國際象棋)、鄧亞萍(乒乓球)、李永波(羽毛球)、黃玉斌(體操)、劉國梁(乒乓球)、孫雯(足球)、李小雙(體操).
21世紀獲獎人物為:楊楊(短道速滑)、陳中(跆拳道)、姚明(籃球)、劉翔(田徑)、孫海平(田徑)、陳忠和(排球)、羅雪娟(游泳)、王楠(乒乓球)、張怡寧(乒乓球)、申雪/趙宏博(花樣雙人滑)、丁俊暉(檯球)、鄭潔/晏紫(網球)、楊威(體操)、郭晶晶(跳水)、張寧(羽毛球)、孟關良/楊文軍(水上)、林丹(羽毛球)、劉春紅(舉重)、鄒市明(拳擊)、張娟娟(射箭)、殷劍(帆船).

相關的主題文章:

Mozilla高管透露火狐4瀏覽器細節

白岩松 絕望 失望 希望

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

Ⅶ 什麼時間申請國際合作項目合適

。 有面上項目在研,可以嗎?lifox(站內聯系TA)e有在研項目即可,各類申請會到時有通知,也可以申請國際交流(會議)項目,是在會議前3個月提出申請sdqzsdqz(站內聯系TA)學習了mickella2001(站內聯系TA)國基中國站定期會公布的,要經常關注sjtugtd(站內聯系TA)我剛提交了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的項目,我申請的是基金委與皇家學會的合作交流項目。我申請的流程是這樣的:
通過E-mail告訴你的合作方,NSFC和英國皇家學會有這種合作交流項目,同時再英國皇家學會中國站把相關的申報指南和表格發送至合作方郵箱,如果對方感興趣的話,共同確定申報的題目,然後雙方根據指南填報申請書,在截止日期前,各自提交,即可。。。

Ⅷ 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

2008年我院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活躍,全年執行外事項目總計為137項,447人次,其中派出項目94項,301人次,請進項目43項,146人次。

中國地質科學院2008年度對外交流與合作數據統計表

重要外事活動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IRCK)協議簽署儀式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巴黎總部舉行:2008年2月11日,國土資源部領導王壽祥同志受徐紹史部長委託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簽署了在中國廣西桂林建立由UNESCO冠名支持的「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的協議。這是UNESCO在地球科學領域批准成立的第一個國際二類中心,也是對我國岩溶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銜代表師淑雲、UNESCO負責科學助理總幹事埃德倫和負責對外事務助理總幹事薩亞德、國土資源部巡視員李志堅、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時任所長單海平和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等出席了簽字儀式。

國土資源部領導王壽祥同志(中)受徐紹史部長委託與UNESCO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簽署在中國桂林建立「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的協議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啟動掛牌儀式暨第一屆理事會會議在廣西桂林成功舉行:2008年12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在廣西桂林市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掛牌成立。該中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設立的地球科學研究中心。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埃德倫博士、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陳章良為國際岩溶研究中心掛牌。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奧地利、越南、瑞士、波蘭的地質學家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及桂林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掛牌儀式。

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和教科文組織同意,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由16人組成,分別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任第一屆理事會主席。

此前於2008年12月13日召開的中心第一屆理事會會議宣布了中心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名單、討論通過了《國際岩溶研究中心財務、行政和人員管理辦法》、審議通過了由理事會主席與UNESCO共同提名的中心主任人選,中心秘書處向理事會詳細展示了2009年工作計劃。經討論,會議確定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於2009年11月在桂林召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屆理事會成員名單如下:

(1)理事會主席:

汪民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

(2)理會成員:

汪民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

羅伯特·米索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態與地球科學部全球觀測處負責人、國際地學計劃(IGCP)秘書長

周兆東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黃俊華 桂林市政府副市長

彭齊鳴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司長

鍾自然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

董樹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國際地球科學計劃(IGCP)科學執行局委員,中國IGCP全委會秘書長

張宏仁 原中國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前主席、國際地科聯執行委員會成員、提名委員會主席

威赫穆·斯圖克梅爾 德國地調局高級水文地質學家,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主席

克里斯·格若斯 美國西肯塔基大學地理地質系教授、霍夫曼環境研究所所長

彼塔·米拉諾維克 知名岩溶水文地質與岩土力學咨詢專家、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岩溶委員會常任委員

德瑞克·福特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地理地質系教授

袁道先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盧耀如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汪集暘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焰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教授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主任名單:

姜玉池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左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陳章良、桂林市市長李志剛與UNESCO助理總幹事埃德倫為國際岩溶中心揭牌

中國地質科學院代表團參加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收獲豐碩:2008年8月6~14日,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召開。以李廷棟院士為團長、董樹文副院長為副團長的中國地質科學院代表團一行共82人赴挪威參會。在中國地質代表團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我院代表團積極參與大會的學術活動,成為學術交流的主力。共提交論文摘要83篇,口頭發言論文52篇,展講論文31篇。在大會「每日專題」學術報告會的「地質災害」專題會上,董樹文副院長應邀作了題為「汶川地震災情與中國地質科學家反應」的報告。共參加了36個專題研討會,廣泛交流地質科學各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其中7位代表為6個專題研討會召集人。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8

35名代表分別於會前、會後赴挪威、冰島、芬蘭、瑞典、俄羅斯參加了大會組織的10條野外地質考察路線。利用這次會議的機會,我院科學家在展示研究成果的同時,加深了對全球地學發展動態的了解,直面國際地學新局面,受益匪淺。頻繁的交流,也帶來了更多的合作機會,一些新的合作意向將陸續簽署,新一輪國際地學合作將迎來又一高潮。

地質研究所代表赴俄羅斯參加會後地質考察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代表赴芬蘭參加會後地質考察

地質力學研究所代表赴北極參加會後油氣地質考察

地質力學研究所副所長趙越在北極考察油氣地質

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進展

近年來我院科學家組織實施了若干大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包括中俄蒙哈韓五國「1:250萬亞洲中部及鄰區地質圖系」編圖項目、「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IGMA5000)」項目、中美德英合作「INDEPTH-IV深部地球物理綜合探測」、「中圭合作地球化學填圖研究及資料庫建立」,以及一批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等。

中國地質科學院承擔的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中俄蒙哈韓五國編圖項目:

(1)項目編圖成果在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上成功展出:由中國、俄羅斯、蒙古、哈薩克、韓國五國共同承擔的「1:250萬亞洲中部及鄰區地質圖系」項目第一階段編圖成果在2008年8月挪威召開的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科學展覽會上展出。中俄兩國展台相對而置,中方展台展出了由中方負責印刷出版的《地質圖》與《能源礦產成礦規律圖》,俄方展台展出了由俄方負責印刷出版的《構造圖》與《非能源礦產成礦規律圖》,該圖系成為中、俄兩國展台的最大亮點,引起了廣泛關注,諸多地質學家在圖系前駐足瀏覽,紛紛要求訂購,大會「每日通訊」還對該圖系進行了相關報道。

(2)「亞洲中部及其鄰區地質演化與礦產資源研討會」在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期間召開:我院與俄羅斯全俄地質研究所(VSEGEI)以「五國編圖項目」為依託,在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期間聯合組織召開了「亞洲中部及其鄰區地質演化與礦產資源研討會」,共有30餘位代表作學術報告。五國編圖項目各國負責人在研討會期間交換了圖件。

「地質過程及災害發生機理預測」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為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牽頭,中國IGCP全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青島海洋大學、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國家海洋預報中心等單位共同承擔。2008年11月21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組織專家在北京召開會議,對該項目六個課題進行了結題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各課題的執行情況報告,查閱了項目提交的成果資料,認為項目各課題按計劃開展了國際科技合作與學術交流,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大量寶貴的觀測資料和創新成果,實現了預期工作目標,項目順利通過結題驗收。

董樹文副院長在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向俄羅斯代表介紹中國展台展覽內容

五國編圖項目各國負責人在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合影

趙越研究員在第33屆地質大會ASl-2會場作學術報告

「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編圖項目」進展:基本完成了國際亞洲地質圖草圖和資料庫建設框架。其主要進展包括:(1)基本完成了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地理底圖編稿圖和資料庫建設框架;(2)進一步完善了國際亞洲地質圖圖例;(3)開發了Arc GIS平台下圖面標注與圖形屬性內容邏輯關系轉換程序,建立了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圖例庫(包括符號、色標、花紋等);(4)基本完成了中國地質圖編制和資料庫建設框架;各大國際編圖組和境外各國也基本完成了編稿圖。對各大國際編圖組和境外各國提供的編稿圖和數據,按1:500萬國際亞洲編圖圖例和資料庫建設細則進行了數據整理,對圖面標注和資料庫屬性內容等按規范進行了統一編輯,並對編輯、整理後的各國際編圖組和各國提供的圖件進行了拼接。在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的展出期間,該圖得到各國地質學家的廣泛關注。

在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展出的國際亞洲地質圖

「青藏高原油氣地震探測技術實驗研究」項目進展:該項目為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承擔。2008年項目組按計劃完成了年度任務,利用先進的SN408千道地震儀器採集了合計約220km的地震反射剖面;橫過羌塘地體布置了寬頻帶儀器30台。取得主要進展包括:(1)橫過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實施了反射地震剖面探測(100km)。(2)引進先進理念並開發新技術(如多尺度震源動態協同觀測、層析成像靜校正、近地表疊前偏移等),提升了青藏高原復雜含油氣地下構造數據採集與處理的能力,掌握了具有創新價值的先進技術,實現了跨越性進步。(3)與美籍華人DAPENG ZHAO教授合作完成遠震P波層析成像反演,在長度超過300km的剖面上,發現了印度板塊地幔向北俯沖到羌塘地體之下的證據,這對評價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碰撞及其對青藏高原油氣影響等前沿科學問題研究具有創新意義。(4)擴展了國際合作領域:促進與美國基金「大陸動力學」大科學計劃天山項目(負責人J.H.Knapp)合作在青藏高原北緣實施主動源地震觀測剖面120km,探究板內匯聚深部過程,發現了我國陸內推覆造山深部動力學過程的證據。(5)發表4篇SCI,2篇核心及2篇中美雙邊國際會議報告。(6)汲取美方F.T.Wu、K.Simon、L.Brown、J.H.Knapp等教授提出的混合源動態觀測技術、深井大葯量激發和大偏移距觀測方案。

通過國際合作,促進了國際交流,實現了我國地震探測及處理技術跨越式發展,加快了人才培養進度,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地學領域的地位,帶動了地球科學理論的發展。

「國際地球化學填圖」項目進展:該項目為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承擔。項目由中國牽頭,聯合南美大陸的資源大國巴西和哥倫比亞、非洲大陸的資源大國埃及和南非及中亞的哈薩克開展了以下三個層面的合作研究:(1)技術培訓與人員交流:先後為南美、非洲和亞洲等40餘個國家舉辦了5次地球化學填圖培訓班,培訓的學員達260餘人次。(2)技術標準的制定:制定了針對南美熱帶雨林地區和非洲與中亞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國際地球化學填圖技術規范(中英文版1.0)。該規范涵蓋國際地球化學填圖從采樣、樣品加工、樣品分析測試、直到數據管理和圖件製作全過程。這是首次由中國牽頭制訂這一領域的國際技術標准。(3)合作填圖示範研究:指導哥倫比亞開展了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填圖,指導哈薩克開展了1:100萬比例尺的國家尺度地球化學填圖。(4)發表SCI論文8篇,培養博士4人。在這一項目帶動下,除了原五國願意繼續合作以外,又有蒙古、蓋亞那、印度等國也要求加入該計劃。這是中國向最終建立全球地球化學資料庫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鄂爾多斯能源基地能源開發與地質環境互饋效應調控研究」項目進展:該項目為國家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計劃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承擔,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1)中方查明了鄂爾多斯能源基地能源開發造成的環境地質問題,採用室內模擬試驗研究了採煤塌陷條件下土壤水分運移狀況,以及利用微生態技術進行原位修復石油污染土壤試驗,能源開發與地質環境的互饋機制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對解決研究區能源基地開發引起的一些關鍵生態環境問題提出建議,並建立水—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技術應用示範點。

(2)德方在石油污染地下水及土壤治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理想成果,並且在地下水和土壤生物化學、污染物的多相反應與轉化、原生和污染地下環境的原位研究方法的開發和應用,有機污染物測試分析方法具有國際一流水平。

(3)根據雙方協議,應德方的邀請,選派了以中方項目負責人張發旺研究員為團長的6人項目組成員,赴德國重點研討和考察:1)交換雙方研究成果並商討雙方各自研究成果的合成事宜;2)學習德方有機物測試和污染機理研究的理論、方法;3)由德方講授地下水和土壤有機污染物測試分析方法,以及地下水和土壤生物化學、污染物的多相反應與轉化、原生和污染地下環境的原位研究方法的開發和應用技術;4)考察魯爾地區煤炭地下開采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情況。已經合作項目資助1人,在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環境土壤化學實驗室進行了為期1年的培養及訪問研究。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代表團考察德國魯爾地區礦山環境治理

「大型城市水土環境污染機理與綜合修復技術研究」項目進展:該項目為科技部國際合作計劃項目,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承擔,取得的主要成果有:項目在調查分析天津市大畢庄地區地質與土壤情況和污染歷史的基礎上,主要研究了6種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徵,進行了土壤質量評價、成因分析和風險評估。創新性地提出利用植物組織的內部結構的變化來評價重金屬對農作物危害效應,通過小規模試驗獲得了蔬菜葉OCT指標與重金屬Cd污染程度的關系。通過實驗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屬的生物穩定性和水穩定性,通過礦物穩定性及其形態變化研究了土壤重金屬的熱(表生)穩定性。通過分析不同粒徑和形態的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在表生條件下重金屬元素擺脫礦物中各種鍵的束縛溶解到土壤溶液中的能力,研究了土壤重金屬在表生條件下的熱穩定性和水穩定性,初步弄清了在研究區礦物組分、粒徑、形態和吸附劑對重金屬的活動性的影響。研究了利用炭石灰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新技術。詳細了解了法國大型城市水土環境污染綜合修復的理念與技術,引進了水土污染綜合管理制度,引入了「利用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長期穩定性進行土壤污染治理」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在城市垃圾處理管理與處理方面,強調了「廢物利用」、「分揀增值」、「固定化」和綜合環境效應。

「東北重工業城市地球化學環境生態安全檢測與修復治理的技術研究」項目進展:該項目為科技部國際合作計劃項目,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承擔。項目自實施以來,從大量的實驗數據已初步判定:造成沈陽地區河流污染的主要無機元素是溴、砷、鎘、銅、錳,有機污染物主要以六六六、苯系物和鹵代烴為主;特殊地方病病因與當地飲用受污染的淺層地下水和食用淺層地下水灌溉的農產品有關。項目組與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日本國立綜合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了合作關系。利用國際合作研究了沈陽細河工業開發區的水—土污染監測和修復治理等問題,採用的新技術包括磷酸鹽岩化學固定法對土壤污染治理技術、全氟有機化合物分析測試技術、重金屬形態分析及生物有效性分析、黑麥草對污染農田的修復治理技術以及生物監測技術。2008年4月項目組對美國地質調查局進行了訪問。2008年10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曹心德博士來華就土壤修復問題親赴沈陽地區採集了土壤、植物、水等樣品,並對項目組成員進行了現場培訓。目前項目組已有多名青年科技人員赴國外合作實驗室進行培訓,開展實驗研究工作,消化吸收了國外的先進技術,並獲得大量資料和數據。

國家地質測試中心研究生在日本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

簽署一批雙邊(多邊)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1)與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簽署具體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7年9月15~25日中國地質科學院代表團成功訪問美國華盛頓大學,與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簽訂了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確定了雙方在月岩樣品年齡測定、隕石地球化學分析、行星遙感、南極天然地震觀測、鹽湖調查研究、人員交流培訓六個方面的合作意向。為具體實施鹽湖調查(火星試驗場研究)的合作內容,2008年5月礦產資源所鄭綿平院士與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美科學家在大柴旦考察鹽湖

鄭綿平院士和華盛頓大學王阿蓮教授在小柴旦湖採集鹽類樣品

根據工作計劃安排,中美雙方分別組織研究小組於2008年9月24日~10月8日共同赴青海地區進行鹽湖野外考察。主要對大柴旦湖地區、小柴旦湖地區和大浪灘、小梁山地區進行了地質、地貌、鹽類礦物以及生物等多方面考察,採集了大量鹽湖沉積、鹽類礦物、鹵水以及生物等樣品,明確了近期主要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柴達木鹽湖區的氣候、地貌、地質及礦物學,與火星上的地質、地貌及礦物,特別是硫酸鹽礦物進行類比研究。(2)對採集的柴達木鹽湖的樣品進行生物學研究,分離鑒定生物類型,研究其在極端環境下的代謝特徵,研究在柴達木鹽湖中的生命體系對火星生命體系的潛在意義,提供火星生命存在及演化研究的一種新的類似模型。(3)研究柴達木盆地鹽湖沉積的年代學、礦物學,與火星上極端環境下形成的沉積環境進行對比研究。

(2)與義大利米蘭—比考克大學簽署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7年11月張陟書記率中國地質科學院代表團訪問義大利米蘭—比考克大學期間,帶去了雙方商定起草的合作諒解備忘錄文本。米蘭—比考克大學正式簽字後,於2008年8月將正式文本寄給我院簽字。

(3)與澳大利亞柯廷理工大學簽署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

澳大利亞柯廷理工大學與我院地質研究所有長期的交流往來關系,尤其是在地質年代學研究方面。為加強雙方的進一步合作,2008年10月地質研究所與柯廷理工大學簽署了科技合作備忘錄。

(4)與德國弗萊堡理工大學專家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地質研究所王濤研究員等與德國弗萊堡大學有關專家簽訂了有關秦嶺—大巴山造山帶的構造和地球動力學研究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工作計劃安排,中德科學家於2008年10月聯合開展了野外地質工作。

(5)與德國標准計量機構、義大利國家計量院簽署協議合作進行阿伏加德羅常數項目

此項研究由德國標准計量機構、義大利國家計量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合作實施。為了保證該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經過參與方的磋商,擬定了有關合作協議。

加強外事管理並出台《中國地質科學院外事工作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院外事工作的管理,提高國際合作成效,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土資源部及中國地質調查局等部門頒布的有關外事工作管理規定的精神,並結合我院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台了《中國地質科學院外事工作管理辦法》並編制完成《外事文件匯編》。該管理辦法的出台完善了我院外事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設,對規范和加強院外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海峽兩岸自然災害防治學術報告會」在我院成功召開

由科學技術部接待的台灣「2008兩岸自然災害防治訪問團」一行6人於2008年9月23日來我院訪問,訪問團由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教授陳正宏先生為團長。董樹文副院長會見訪問團,李廷棟、肖序常、陳毓川、許志琴院士,劉敦一、高銳研究員,地質研究所侯增謙所長、地質力學研究所趙越副所長等參加了會見。

董樹文副院長主持了兩岸地球科學家共同參加的「海峽兩岸自然災害防治學術報告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許志琴院士作了「5·12汶川地震斷裂科學鑽探」、地質力學研究所張岳橋研究員作了「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與發震背景分析」、彭華研究員作了「地震前後的地應力波動現象」報告,台灣學者陳文山博士作了「台灣造山帶前緣褶皺逆沖斷層帶的斷層特性研究」、陳於高教授作了「從大地震的研究經驗中找到新希望:以台灣集集大地震為例」學術報告。

海峽兩岸自然災害防治座談會

我院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機構任職情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機構任職一覽表(以漢語拼音為序)

Ⅸ 自然科學基金會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主要有哪些類型

目前有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在華召開國際學術會議、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海外留學人員短期回國工作講學(含兩個基地
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合作交流專項、自然科學基金會-香港聯合資助局(RGC)聯合科研基金、中德科學基金研究交流中心④項目。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