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探究的七個環節

科學探究的七個環節

發布時間: 2021-03-24 18:43:33

科學探究的幾個環節 七個環節

六個 提出問題,假設問題,設計與分析,實驗,檢驗實驗,報告與交流.

㈡ 科學探究主要的七個環節是哪七個

①觀察現象,提出問題
②猜想和假設:
③制定計劃:
④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⑤分析論證:
⑥評估:
⑦交流:
上科版新教材物理8年級
下面的網址對你的學習也有用,看看吧

㈢ 科學探究的七環節是什麼

學生的探究式學習主要經歷以下七個環節,可表示為:提出問題→猜想或假設→制定計劃→動手探究→整理分析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

㈣ 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是什麼

最佳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經過四種思維活動:體驗專家的思維活動,體驗學生的思維活動,激活自身的思維活動和整合課程的思維活動。無論是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構思教學程序、選擇教學方法,還是創設問題情境,都要充分展開這四種思維活動。具體可通過指向策略、組合策略、有序策略、優選策略和推進策略來落實。 最佳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經過四種思維活動:一是體驗專家的思維活動,即認真學習和研究課標、教材和教參;二是體驗學生的思維活動,即貼近學生實際,找准教學起點;三是激活自身的思維活動,即思考自己如何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四是整合課程的思維活動,即把專家、學生、自我的思維活動進行整合,創設具體的實踐情境。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無論是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構思教學程序,還是選擇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都要充分展開這四種思維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五種設計策略來實現。 一、指向策略——確定具體可行、三維整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評價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保障教學過程中師生活動具有明確的共同指向必不可少的設計。教師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既不能單純地考慮認知性目標,也不能將發展性目標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將三維目標簡單疊加,也不能將整體目標機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學內容、學生狀態和學生可能發展的基礎上有機地統整三維目標。 例如,「硫酸」一節教學目標,若是簡單確定為「掌握濃硫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了解硫酸的用途」,那隻注重了知識技能目標,缺少對學生認識過程與方法的培養、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思考。另外「掌握……性質」中的「掌握」,不能直接觀察和測量,一般情況下必須描述學生具有這種能力行為表現的例子,才能使「掌握」變成可以觀察和測量的目標。基於上述分析,可以將教學目標設計為:(1)能用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分析濃H2S04的氧化性,能舉出三個表現出硫酸強氧化性的實例,並熟練寫出化學方程式。(2)通過設計實驗、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等,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體驗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3)初步理解「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上述目標指向,從知識體繫上看打破了「就性質學性質」的單一被動模式,充分發揮了理論、實驗在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從目標維度上看,已將原來的單一目標變為了多元目標。但目標(3)「樹立……世界觀」是化學學科課程目標,不是課堂教學目標,它需要長期的教育影響,是一個不斷提高和內化的過程,通過一節課乃至幾節課的教學,學生無法也不可能達到上述要求。這類教學目標的設計通常只規定學生應參加的活動或體驗的內容,不規定應從活動中獲得什麼結果。目標(3)應調整為「接受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這樣就處理好了基礎與發展的關系。 二、組合策略——安排立足課標、合理精確的教學內容教材內容是安排教學內容的基本線索,也是提供教學內容的重要資源,但由於教材內容是一個個靜止的「知識端點」,與學生接受、生成新知的動態過程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教師對教材不能簡單地執行與傳遞,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研究教材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明確所學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識的多重價值,根據教學目標、學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篩選、調整和重組,安排出立足課標、合理精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內容。 例如,「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是必修模塊的重要內容,教材按照氧化鐵、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鐵離子氧化性和鐵離子檢驗的思路組織材料,教學時間只有1課時。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解決的辦法只有將教材內容重新組合,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圍繞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與還原性,通過實驗設計教學活動,這樣既學習了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也鞏固和深化了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更獲得了研究物質性質的新思路(過程與方法),實現了單一教學內容的多種教育功能。這種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的行為,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地改變教材的編排意圖,而是需要更深人地研究教材所包含的知識、方法和情感價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安排教學內容,還須思考如何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關心的題材,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聯系生活學化學。如在「鋁的性質」教學設計中,在起始階段展示圖片:鐵在空氣中生銹腐蝕(鐵門窗銹跡斑斑,銹蝕嚴重,表皮脫落,裸露出來的內層鐵也被腐蝕了),鋁合金門窗表面平整光滑,無生銹腐蝕現象。提出問題:鋁是較活潑金屬,活動性強於鐵,為什麼鐵在空氣中被腐蝕而鋁卻沒有被腐蝕呢?鋁難道不能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由此引發學生的興趣並展開討論,讓學生在知識的引入、問題的形成與解決中逐步建構新知,感悟化學知識的價值。 三、有序策略——構思清晰流暢、邏輯適用的教學程序 構思教學程序,既要有序地組織教學內容,關注教學內容的背景化和呈現上的情景化,重視知識的形成、發展與應用過程,又要遵循學生認識和心理發展規律,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等,從而使教學過程不僅能展示知識體系固有的邏輯結構、學生認識體系的心理結構,而且能顯示教學的有序性和互動的有效性。 3.聯系類比,同化新的知識。SI制有7個基本物理量,我們熟悉的有時間、長度和質量……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秒、米和千克……「物質的量」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單位是摩爾。 4.以舊引新,架設認知橋梁。物理量的單位都是有基準的,SI制規定長度的單位是米。同樣,SI制規定「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是摩爾,1摩爾物質中所包含的粒子數與0.012 kg12C的原子數相等。 最後通過具體應用,幫助學生拓展延伸對「摩爾」的認識,深化理解「物質的量」的意義,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培養應用意識,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進而全面、系統地建構起新知的模型。當然「有序」並非指單一化的教學流程和線性化的教學路徑,它強調的是在設計時要有序地抓住教學過程各因素間的內在聯系,構建一個個相對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展開的邏輯環,有力保障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有效互動和動態生成,促進新知的形成與建構。 四、優選策略——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選擇有利於改變單一、枯燥、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釋疑的教學方法,成為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實踐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效能,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 例如,對概念、理論的學習,為了讓學生掌握其本質屬性,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應特別重視其產生、發展的背景和過程,盡可能通過生動具體的化學實驗或事實,提供充分的材料讓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建立表象,引導概括出相應的概念和理論,要突出概念或理論的關鍵特徵,重視其具體運用,在教法選用上主要是討論法、實驗法和講解法等。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要突出實驗教學,加強對典型反應和現象的感知,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使學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定的知識網路,要培養學生觀察、設計實驗的能力,同時不斷滲透結構決定性質等學科思想,在教法選用上主要是討論法、實驗探究法等。如揭示鐵生銹的原因,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提出鐵生銹的可能原因,然後引導學生圍繞可能的原因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並觀察現象,最後討論得出結論。這樣學生不僅扎實地掌握了這一知識,而且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但現在的教學要特別注意處理好探究學習與有意義接受學習之間的關系,新課程強調「探究學習」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學習」在課程中應有的位置,克服長期過於強調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所帶來的不足,並非貶低「接受學習」的價值。要不要採用探究學習方式,關鍵看你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有沒有探究價值,凡事要有個度,不能厚此薄彼,要揚長避短,要善於把探究學習與其他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 五、推進策略----創設開放互動、促進思維的問題情境 新課程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實驗、觀察、閱讀教材等途徑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將新知識置於問題情境當中,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討論,推進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通過問題促進學生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在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探究經驗的過程中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克服原先獨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意義的完整建構。教學過程能否有效推進,師生、生生能否有效互動,都取決於這兩方面問題設計的質量。 例如,在「鹽類水解」教學設計中,讓學生自主實驗發現問題(鹽溶液不一定顯中性)與原認知產生沖突。為了引導學生分析鹽類水解的實質,推進學生的思維進程,以CH3COONa溶液為例,設計了三個問題:(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電離?有哪些電離平衡?(2)CH3COONa溶液顯鹼性,說明什麼問題?(3)到底是何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c(OH一)c(H+)? 這些問題,既強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錯誤信息」,開發了學生的原生資源,實現了教學過程中的資源生成,從而形成新的、又具有連續性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使教學過程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生性質。當然課堂教學千變萬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善於運用教學機智,根據即時情境,有針對性地發問,絕不能生硬照搬預設的問題。 以上五種策略,只是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的思維軌跡,每個教師實際的設計還有待各自去創造。新課程賦予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權力,每個教師都應該具有課程開發意識,從追尋有意義、有價值生活方式的高度進行教學設計,使每一節課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靈性,放射出獨特的生命之光。

㈤ 科學探究過程中的7個主要要素是什麼

科學探究過程中的7個主要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㈥ 關於物理的,科學探究一般包括七個環節,其中第一個環節通常是什麼

應該是「提出問題」.

㈦ 科學探究的環節有哪些

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3設計實驗、制定計劃;5進行實驗收集證據;6分析、論證。7交流和討論(是各個環節都要有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