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的科學家
① 哈佛大學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有誰
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在校任職)
馬丁·卡普拉斯[4] 埃爾文·羅斯 傑克·紹斯塔克 艾伯特·戈爾 埃里克·馬斯金
羅伊·格勞伯 琳達·巴克 里卡多·賈科尼 米切爾·斯賓思 阿瑪蒂亞·森
謝默斯·希尼 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 約瑟夫·默里 諾曼·拉姆齊 達德利·赫施巴赫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托斯登·威塞爾 大衛·休伯爾 沃特·吉爾伯特 巴茹·貝納塞拉夫
格拉肖 約翰·凡扶累克 威廉·利普斯科姆 華西里·列昂惕夫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 史蒂文·溫伯格 卡羅·魯比亞 羅伯特莫頓 托馬斯·謝林
喬治·沃爾德 伍德沃德 朱利安·施溫格 康拉德·布洛赫 詹姆斯·沃森
蓋歐爾格·馮·貝凱希 愛德華·珀塞爾 珀西·W·布里奇曼 喬治·米諾特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優勢學科
② 哈佛大學共出了幾個美國總統,哪些
哈佛大學共出了8個美國總統,是約翰.亞當斯、約翰.昆西.亞當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奧多專.羅斯屬福、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翰.肯尼迪、布希、奧巴馬。
哈佛大學共出過8位美國總統和數十位諾貝爾、普利策獎獲得者。此外,還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蒙古國現任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也出自哈佛。
近代中國,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復、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等。而馬克·扎克伯格和比爾·蓋茨則是該校久負盛名的輟學生。
③ 哈佛大學中出過那些名人
納道 - 密歇根大學校長,煙草業研究委員會科學總裁,於20世紀中為煙草致癌不確定論提供強力支持
喬治·唐寧 - 哈佛大學第二位畢業生,英國外交家。英國首相官邸所在地唐寧街即以他的名字命之。
羅斯福 - 美國總統
肯尼迪 - 美國總統
喬治·布希 - 美國總統
奧巴馬 - 美國總統
季辛吉 - 美國國務卿
法蘭西斯·福山-美國作家、政治經濟學者
比爾·蓋茲 - 世界首富,美國企業家、慈善家、微軟的創始人;大二中途輟學創業,後在2007年6月取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
馬友友 - 美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
愛默生 - 美國思想家
趙小蘭 - 美國第24任勞工部長、美國內閣第一位亞裔婦女
胡剛復 - 中國物理學家
竺可楨 - 中國地學家
胡先驌 - 中國生物學家
陳寅恪 - 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梁實秋 - 中國散文家,文學批評家,翻譯家
梁思成 - 中國建築史學家,建築師,教育家
趙元任 - 中國語言學家,漢語言學之父
雅子太子妃-日本王妃、前外交官
曾蔭權 - 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林滿紅 - 台灣歷史學家
張光直 - 台灣人類學家
周玉蔻 - 台灣媒體工作者
馬英九 - 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哈佛法學院博士)
呂秀蓮 - 中華民國第10、11任副總統,首位女副總統,台灣女權運動先驅。
林義雄 - 台灣前立法委員
許達然 - 台灣歷史學家、作家
張介英 - 台灣年代新聞台與東風衛視主播,暢銷作家,TOEIC滿分與IELTS紀錄保持人。 克利弗德·紀爾茲 - 美國人類學家
④ 介紹一下哈佛大學的名人
納道 - 密歇根大學校長,煙草業研究委員會科學總裁,於20世紀中為煙草致癌不確定論提供強力支持
喬治·唐寧 - 哈佛大學第二位畢業生,英國外交家。英國首相官邸所在地唐寧街即以他的名字命之。
羅斯福 - 美國總統
肯尼迪 - 美國總統
喬治·布希 - 美國總統
奧巴馬 - 美國總統
季辛吉 - 美國國務卿
法蘭西斯·福山-美國作家、政治經濟學者
比爾·蓋茲 - 世界首富,美國企業家、慈善家、微軟的創始人;大二中途輟學創業,後在2007年6月取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
馬友友 - 美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
愛默生 - 美國思想家
趙小蘭 - 美國第24任勞工部長、美國內閣第一位亞裔婦女
胡剛復 - 中國物理學家
竺可楨 - 中國地學家
胡先驌 - 中國生物學家
陳寅恪 - 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梁實秋 - 中國散文家,文學批評家,翻譯家
梁思成 - 中國建築史學家,建築師,教育家
趙元任 - 中國語言學家,漢語言學之父
雅子太子妃-日本王妃、前外交官
曾蔭權 - 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林滿紅 - 台灣歷史學家
張光直 - 台灣人類學家
周玉蔻 - 台灣媒體工作者
馬英九 - 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哈佛法學院博士)
呂秀蓮 - 中華民國第10、11任副總統,首位女副總統,台灣女權運動先驅。
林義雄 - 台灣前立法委員
許達然 - 台灣歷史學家、作家
張介英 - 台灣年代新聞台與東風衛視主播,暢銷作家,TOEIC滿分與IELTS紀錄保持人。[來源請求]
克利弗德·紀爾茲 - 美國人類學家
望採納O(∩_∩)O哈!
⑤ 哈佛是誰
美國最早的私立大學之一。以培養研究生和從事科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前身為哈佛學院。1636年10月28日,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決定籌建一所像英國劍橋大學那樣的高等學府,撥款400英鎊。1638年在馬薩諸塞的劍橋正式開學,第一屆學生共4名。1638年9月14日,牧師兼伊曼紐爾學院院長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積蓄720英鎊和400餘冊圖書捐贈給這所學校。1639年3月13日,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把這所學校命名為哈佛學院。在建校的最初一個半世紀中,學校體制主要仿照歐洲大學。1721年正式設立神學教授職位,1727年設立數學和自然科學教授職位,1780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同年擴建成哈佛大學;1816年 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以後各學院相繼在19世紀成立。 教育學院成立於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學院(1966年命名 為J.F。肯尼迪政治學院)。1966年以來,哈佛大學共設10個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業管理、設計、牙科醫學、神學、教育、法學、醫學、 公共衛生和肯尼迪政治學院;2個招收大學本科生的學院,即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並設繼續教育辦公室,專門負責暑期學 校、附設課程和終身學習中心。牙科醫學、醫學、公共衛生等3個 研究生院設立在波士頓,其餘各學院均集中於劍橋。各學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哈佛歷任校長堅持3A原則,即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和學術中立(這三個原則英文詞第一個字母均是A).
歷史上,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共有六位曾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們是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連任四屆)和約翰·肯尼迪。哈佛大學的教授團中總共產生了34名諾貝爾獎得主(Nobel Laureates ).
如今,哈佛大學已發展為擁有十個研究生院、四十多個系科、一百多個專業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冊有18,000名學位候選人,以研究生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還有13,000名非學位學生在其擴展學院學習一門或更多的課程。在哈佛大學工作的教職員工超過14,000人,包括超過2,000名的教授和講師。 還有7,000多教員在所屬的各個教學醫院工作。
多年來,哈佛大學除了培養大量的美國學生外,還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大批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它的總部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波士頓的劍橋城,醫學院和商學院位於波士頓市區。在劍橋城,與哈佛大學相鄰的竟然是與之齊名、同是世界第一學府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有趣的是,兩大校園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
1986 年,哈佛大學隆重慶祝了350周年校慶。哈佛大學誕生於英國清教徒1620年移民到普利茅斯之後的第16年棗1636年(當時中國正值明朝末年),是遵照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最高法院的表決建立的。命名源於它的第一個捐資人約翰.哈佛棗一名年輕的牧師,1638年去世時,把他的圖書館和一半財產留給了新學校。由於清教徒中不少人出身於英國劍橋大學,他們就把哈佛大學所在的新鎮命名為劍橋。最初學校僅有一名男教師和九名學生。
學校早年開設的課程以英國大學的模式為基礎,但是在思想上與這個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學保持一致。盡管它早年的許多畢業生成為了整個新英格蘭地區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師,學校卻從未正式加入過某一個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於1643年的早期的小冊子闡明了哈佛大學的存在:「促進知識並使之永存後代。」
【相關介紹】
先有哈佛,而後有美利堅。 ——題記
美國第一所學府
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倫布開辟出來以後,歐洲人紛紛遠涉重洋來到美洲。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在那裡開拓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夠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1780年,即美國建國後的第四年,已經有了140多年歷史的哈佛學院升格為哈佛大學。
當初哈佛學院的創辦者把劍橋大學的模式移植過來,學院最初定名為「劍橋學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為了紀念學院的創辦者和建校費用的主要捐獻者約翰·哈佛(John Harverd),馬薩諸塞議會通過決議,將學院改名為「哈佛學院」。
由哈佛學院時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學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寫著VERITAS 字樣,意為「真理」。哈佛大學校訓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寫的,意為「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校徽和校訓的文字,都昭示著哈佛大學立校興學的宗旨-求是崇真。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長達20年(1933~1953)之久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一代人的質量」。正是在擇師和育人上堅持高標准、高質量,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第一流著名學府,對美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和高等教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世界各國的求知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競爭中爭先.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學府威廉·瑪麗學院(今弗吉尼亞大學的第一所學院)誕生。1701年,耶魯學院(今耶魯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這兩所學院的出現,使哈佛學院有了夥伴和競爭的對手。18世紀下半期,北美洲陸續建起了9所學院,新建的學院雖然大體上仍沿襲英國古老學府的模式,畢竟時代不同了,受歐洲啟蒙運動和產業革命的影響,數學和自然科學陸續擠進這些學院的教學領域。受英國古老大學傳統影響較深的哈佛學院,面臨著強有力的挑戰。1727年,哈佛學院建立了數學和自然哲學的教授講座,這是順應時勢的變革之舉。此時,北美產業革命的勢頭興起,新興的工商業對應用科學的需求使哈佛面臨著重大的抉擇:要麼墨守成規,這將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學府中的領袖地位;要麼推陳出新,以求繼續執掌北美學府之牛耳。哈佛選擇了後一條路。
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講座開設後,哈佛學院還置備了一批科學儀器和設備,教授們用實驗的方法,向學生講授天文、物理和化學知識。在數學領域內,設立了測量術和航海術等技術學科。1780年,醫學教授講座的建立,促進了植物學和化學的研究。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在北美和英國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馬薩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給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首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到1780年,哈佛學院已先後建立了神學、數學和自然哲學、醫學等教授講座,學院升格為大學。按照歐洲中世紀大學的傳統,必須擁有3個學院的聯合體,才夠格稱為大學,當時馬薩諸塞州議會竟破格承認哈佛學院升格為大學,這既是厚愛,也是鞭策。哈佛大學繼續抓緊自身建設,1816年設立了神學院,1817年設立了法學院,加上原有的以文理為主科的哈佛學院,一共有了3個學院,成為名副其實、名正言順的大學了。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已超出馬薩諸塞之外,及於美國中部和南部。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到了19世紀,由於校友的贊助,哈佛大學的基金穩步上升,1800年為24.2萬美元,1869年為225萬美元。
在此期間,哈佛大學的課程設置有了較大的變化。1790年,哈佛大學開設了拉丁文、希臘文、數學(包括天文學)、英文寫作、哲學(包括形而上學、道德和政治)、神學、自然科學,希伯來語和法語兩科由學生任選一科。哈佛大學課程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受德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在此時期,德國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關於大學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條原則:獨立性;自由與合作二者統一的原則;教育與研究統一的原則和科學統一的原則。洪堡不僅提出了大學改革的理想,並在他倡辦的柏林大學中付諸實踐,提倡學術自由,教育與科研相結合,柏林大學成為德國新型大學的榜樣。在哈佛大學任教的一些青年教授,曾經留學德國,受到德國大學的影響,他們要求改變英國大學的模式,轉而以德為師,效法德國大學的一套制度。1825年,有4位青年教授聯名提出4項改革意見:減少古典文學課程的比重;重視對現代外國文學的研究;設立研究生的學位制度;按照學生的能力分班教學。這4項意見當時未被採納。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倡導重視理科的教學。他任職16年(1829-1845),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了,重點轉換了,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869-1909年,化學家埃利奧特(Charles.William Eliot)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任職40年,把哈佛大學建設成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大學。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注冊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增加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增加到2.25億美元。
1909-1933年,洛厄爾(Abbott Lwrence Lowell)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重新制定了大學本科生課程計劃,實行課程的集中與分配相結合的制度,以便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洛厄爾實行的導師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學沿用。洛厄爾最突出的貢獻是在哈佛大學實行住宿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在大型的綜合大學中,本科生都有一個小型的學院環境,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園內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後,學生們分住在12幢宿舍樓內,還為少數走讀生設置了第13幢宿舍樓。每幢宿舍樓內有一位住校教師和一個導師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此外,每幢宿舍樓還設有餐廳、圖書館,在宿舍樓區,經常開展各種有趣的體育、社會和文化活動。而且洛厄爾以身抗擊,保衛哈佛教授穆斯特伯格與拉斯基,導致了這兩位教授安在。
近幾屆的幾位校長,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普西(Nathan Marsh Pusey),博克(Derek Bok)和現任校長陸登庭(Neil L Rudenstine)等都對哈佛大學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一方面千方百計地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同時也盡力發揮哈佛大學作為研究機構的出類拔萃的作用。
科南特1919-1953年歷任哈佛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校長,他在哈佛大學實行校外特別委員會制度,用這個機構來評議學校教師的資格和任期。他還創建了一項普通教育方案,除主修課程以外,向所有本科生提供廣泛的學習領域。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學進行了美國高等教育史規模最大的募捐活動,為哈佛籌集資金達8.25億美元,這項活動提高了哈佛大學教師的薪金,擴大了對學生的資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職位,充實了教學設備。
1971年以來,博克擔任校長,他精心處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問題,包括行政管理、少數民族和婦女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技術轉換等問題,博克校長還重新組織了哈佛大學的管理機構,把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進到哈佛大學的各個研究生院和各個系科。
1991年,陸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長,作為更好地協調各學院和教師關系的一部分,他開創了一個集中的全校范圍的學術計劃,目的是辨別出哈佛最主要和優先的部分。另外,陸登庭還強調大學的責任:優秀的本科教育,大學的門始終向不同經濟階層的人敞開,研究型大學如何適應信息快速增長和嚴重財政約束的時代,在一個自由表達的社會中迎接挑戰。
課程的不斷改革與更新
哈佛大學36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發展與變革互相推進的歷史。
創建後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一直是以英國的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19世紀初,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在哈佛吹響了,崇尚「學術自由」和「講學自由」。「固定的學年」和「固定的課」的老框框受到沖擊,自由選修課程的制度逐漸興起。在哈佛學院也有人倡議實行課程選修制度,這種革新的要求遭到傳統的保守勢力的反對,倡議在哈佛未得實現。
然而,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的呼聲日益高漲。1839年,哈佛大學再次發動課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實行選課制,但在保守勢力的反對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生產力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師、自然科學家和工業技術人才得以和律師、官員等並駕齊驅。形勢的變化對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十分有利,選修制再次興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僅35歲的埃里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此後他擔任校長40年,是推行選課制的主將,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哈佛大學全面實行選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語和現代外語仍為必修課,其它均為選修課。美國許多高校紛紛步哈佛大學後塵,減少或廢除必修課,增加選修課。
按照自由選修制的要求,攻讀一種學位,可有16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只要符合規定,便可取得相應的學位。這種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學制,成績優異者三年內即可取得相應的學位,可稱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奧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學招聘名流學者任教,選修課程開設超過其它大學,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埃里奧特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高等學校要給予學生三個法寶:一是給學生學習上選擇的自由;二是使學生在所擅長的學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三是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化為自主的行為,使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和從屬關系中解放出來。
1909年,洛厄爾出任校長,他在保留自由選課制優點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從1914年起,實行"集中與分配"制。所謂「集中」,是指從16門可供選擇的課程中,必須選修6門本系的專業課,以保證重點;所謂「分配」,是指另外的6門課程從3個不同的知識領域中各選兩門,以保證學生具有比較廣泛的知識面。餘下的課任學生自由選擇。這種制度既保證專業課學習的深度,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可給學生的個人愛好留下適當的餘地。
1933年,化學家科南特擔任校長,他勵精圖治,於1940年主持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課程改革。經過5年的反復研究,提出了專門報告,主張加強普通教育。哈佛大學按照專門報告的建議,又作了5年實驗,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規定,第一,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從自己所在的系中選修6門專業課,再從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類別的普通教育課中各選一門,共3門課,另外還需從其他系的課程中至少選3門;第二,三、四年級也設有普通教育課,沒有學過一、二年級普通教育課的,不得選修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三,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選修一部分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四,學生不得選修屬於同一個考試組的兩門課。這樣做,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的很緊密,而且先後有序,互相銜接。這種辦法吸取以前制度的優點,加以綜合,形成了以通訊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度。
哈佛大學學生成績的計分方法一般有四種:第一,按A、B、C、D、E五級計分,A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滿意和不滿意;第四,有學分和無學分。
哈佛大學的課程改革並沒有停滯不前,他們又進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課程是核心課程,或稱基礎課程。他們深切認識到,不論學習任何專業,都必須有深厚的基礎知識。「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這一思想在哈佛大學是很明確的。
德里克·博克於1971年出任校長,他十分關注大學本科的基礎教育,採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紀初,美國一般大學文科的課程是按照縱深與橫亘相結合的原則來設置的,既讓學生對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學生對其他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涉獵。到20世紀中期,則要求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領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課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戰,由於人類的知識領域空前擴大,各學科之間過去的傳統界限已被沖破,使得傳統的文科課程結構處於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長任命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為哈佛文理學院院長,責成他負責研究文理學院的目標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號召教師們獻計獻策,以集思廣益,重新制定有關大學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羅索夫斯基任命威爾遜教授研究共同基礎課問題,於1976年提出一項改革方案,即「威爾遜報告」。這份報告主張制定一種強制性的共同基礎課程,以後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並由羅索夫斯基院長親自主持進一步的修改工作,結果於1978年提出了關於共同基礎課的報告,並決定於第二年開始付諸實施。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哈佛大學是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不斷革新的,這種改革不是憑單純的熱情而匆忙從事的,改革不是孤立進行的。這些對我們的教育改革工作是頗有借鑒意義的。
哈佛大學的機構
哈佛大學的校務領導機構,一是哈佛大學董事會,另一個是校務監督委員會。
哈佛大學董事會
哈佛大學董事會,負責大學的財政和校務的管理。有關教育政策和機構設置的重大事務,由校長和各部門主任向董事會提出討論定。哈佛大學各個研究生院院長和各個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長任命。
校務監督委員會
哈佛大學校務監督委員會,由30名成員組成。這些成員大多由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的校友中選舉產生,任期為6年。校務監督委員會舉行定期會議,對大學的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就有關大學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實踐提出建議,支持學校的重大活動。
歷久常新的生機所系
在世界著名學府之林中,哈佛大學算得上是一株不老松,探討這所名牌大學長盛不衰之所系,是各國高等教育研究者感興趣的一個課題。其之所以能夠歷久常新,與時俱進,值得各個大學借鑒。
一、革故鼎新。初建時期的哈佛學院,其規模只相當於舊中國鄉間的一所村塾,如今已發展成為規模宏大、設備先進、成就卓越、影響深遠的全美學府之首,這不是上帝恩賜,也不是自發而成,而是哈佛人艱苦創業,不斷革故鼎新的結果。事實證明:新陳代謝,革故鼎新,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哈佛從仿效英、德到獨創新制,由只學固定課程到採取自由選修制、集中和分配製、普通教育制,以致形成以普通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等等,無一不是革故鼎新的結果,時至今日仍未止步。這是一所學校欣欣向榮的生命力所在。
二、質量並重。哈佛初創時,只有教師一人,學生四名。現在,教師人數已超過兩千,學生人數近兩萬名,數量的發展是驚人的。哈佛在發展中並未忽視質的提高,堅持質量並重。保證教育質量,除了指導思想明確以外,比較重要的措施有兩條:一是充實和完善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的教學設施、實驗室、圖書館、博物館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二是重視人的素質,教師要嚴選,學生要精挑。對於學生的錄取,哈佛是相當嚴格的,獲准入學者約占申請者的10-20%,大多數新生入學前的中學成績為A等。由於教師陣容強,學生起點高,再加上物質設備等其他條件,才保障了哈佛有相當高的教育質量,在美國以致全世界的高等學校中名列前茅。
三、教研結合。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學府,都已成為「兩個中心」,既是教學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哈佛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表明,教師水平再高,也需不斷進修。哈佛的教師都有科研任務,哈佛的高年級學生或成績優異者也在學習的同時,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哈佛圖書館、博物館、既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機構,本身也從事教學和科研。哈佛大學做到了教學、科研結合,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四、內外協作。哈佛大學內部各單位息息相通,許多學生可以交叉注冊、跨系跨學科進行學習,哈佛又同麻省理工學院等名牌大學和有影響的科研機構通力合作。內外協作,使得哈佛大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力、物力,揚長避短,發揮最佳的效益。
品牌年齡: 371
品牌描述: 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其文理研究生院於1872年組建,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迄今己培育出6位美國總統、29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7名普利策獎得主 。哈佛大學不但是美 國政府制定國內外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庫,而且在校內,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主張都十分活躍。
總部地址: 美國
⑥ 哈佛大學的傑出人才
哈佛大學共出過8位美國總統和數十位諾貝爾、普利策獎獲得者。此外,還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
近代中國,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復、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等。
而馬克·扎克伯格和比爾·蓋茨則是該校久負盛名的輟學生。 國家元首ALUMNUS/AYEAR DEGREE GRANTEDTITLETshering Tobgay2004Prime Minister of BhutanTsakhiagiin Elbegdorj2002President of MongoliaFelipe Calderón Hinojosa2000President of MexicoBarack Obama 1991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José María Figueres Olsen1991President of Costa RicaJamil Mahuad1989President of EcuadorEardo Rodriguez1988President of BoliviaMasako Owada1985Crown Princess of JapanBan Ki-Moon1984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Sir Donald Tsang1982Chief Executive & President, Executive Council, Hong KongMa Ying-jeou1981President of TaiwanJuan Manuel Santos1981President of ColombiaLee Hsien Loong1980Prime Minister, SingaporeAnnette Lu1978Vic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ebastian Pinera1976President of ChileJohn Roberts1976; 1979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George W. Bush, Jr.1975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Benazir Bhutto1973Prime Minister of PakistanEllen Johnson-Sirleaf1971President of LiberiaAl Gore1969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Miguel de la Madrid1965President of MexicoWilliam Rehnquist1950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Pierre Trudeau1945Prime Minister of CanadaAndreas Papandreou1943Prime Minister of GreeceJohn F. Kennedy1940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Fan S. Noli1912Prime Minister of Albania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904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1898Prime Minister of CanadaTheodore Roosevelt1880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Rutherford B. Hayes1845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John Quincy Adams1787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John Adams1755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普利策獎得主RECIPIENTYEAR PRIZE AWARDEDCATEGORYStephen Elkins2006NonfictionGeraldine Brooks2006FictionSamantha Power2003NonfictionJorie Graham*1996PoetryBert Hölldobler1991NonfictionEdward O. Wilson1991NonfictionLaurel Thatcher Ulrich*1991HistoryDavid Donald1988BiographyBernard Bailyn1987HistoryThomas K. McCraw1985HistoryBernard Rands*1984MusicPaul E. Starr1984NonfictionEdward O. Wilson1979NonfictionWalter Jackson Bate1978BiographyAlfred Chandler Jr.1978HistoryJohn E. Mack1977BiographyDonald Martino*1974MusicRobert Coles1973NonfictionMario Davidosky*1971MusicBernard Bailyn1968HistoryGeorge F. Kennan1968BiographyLeon Kirchner1967MusicBernard Malamud1967FictionPerry Miller***1966HistoryHoward Mumford Jones1965NonfictionWalter Jackson Bate1964BiographyDavid Donald*1961BiographyWalter Piston1961MusicSamuel Eliot Morison**1960BiographyArchibald MacLeish1959DramaArchibald MacLeish1953PoetryOscar Handlin1952HistoryWalter Piston1948MusicArthur M. Schlesinger Jr.1946HistoryRobert Frost1943PoetrySamuel Eliot Morison1943BiographyPaul Herman Buck1938HistoryRalph Barton Perry1936BiographyRobert Hillyer1934PoetryArchibald MacLeish*1933PoetryFrederick J. Turner1933HistoryEdward Channing1926HistoryHarvey Cushing1926BiographyMark A. DeWolfe Howe1925BiographyCharles McIlwain1924HistoryHenry Adams1919Biography
⑦ 哈佛大學出過什麼人物
到目前為止,哈佛共出過8位美國總統,33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和32名普利策獎獲得者。此外,還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 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我國近代,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和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復、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李禾禾等,就連溫暖天後范瑋琪也是在哈佛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