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化學文摘中研究課題

化學文摘中研究課題

發布時間: 2021-03-24 14:46:58

1. EI、SCI、CA、CSCD、CSSCI在檢索中是什麼

1、EI:

美國的工程指數幾乎涵蓋了工程技術的所有領域。例如:電力、電氣、電子、自控、礦冶、金屬技術、機械製造、土木工程、水利等,具有綜合性強、數據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告量大、報告質量高、權威性強等特點,它有兩個資料庫,核心資料庫EI Compendex和非核心資料庫EI page one,目前,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都認可了核心資料庫。

2、SCI:

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與信息研究所(ISI)於1961年建立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涵蓋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農業、生物學、獸醫學、工程技術等綜合檢索期刊,尤其體現了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它是世界三大檢索系統之一,也是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公認的檢索類別中最著名的一個。

3、CA:

化學文摘社成立於1907年,由中國科學院編輯出版,它是世界上最全面、應用最廣泛的文獻檢索工具。它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專業檢索。

4、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創建於1989年,自1999年以來,它一直作為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與評價系列資料庫的一部分,由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和《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光碟版)聯合主辦,清華同方光碟電子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分為核心資料庫和擴展資料庫。核心圖書館的源刊經過嚴格篩選,是各學科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擴展圖書館的源刊也被廣泛選用,是我國各學科的優秀期刊。

5、CSSCI: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是南京大學開發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領域的標志性項目,總之,CSSCI是在對北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中文核心期刊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後,選擇影響較大的期刊進入資料庫,CSSCI是核心的核心!目前,在中國人文社科期刊評價體系中處於最高地位。

2. 化學文摘的特點

自1975年第83捲起,CA的全部文摘和索引採用計算機編排,報道時差從11個月縮短到3個月,美國國內的期刊及多數英文書刊在CA中當月就能報道。 網路版SciFinder更使用戶可以查詢到當天的最新記錄。CA的聯機資料庫可為讀者提供機檢手段進行檢索, 大大提高了檢索效率。
以上四點讓從事化學和需要化學的人們認為:開啟一項所謂新的化學領域的研究,90%以上的基礎性工作可以在CA上找到答案。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CA引起人們的重視。既然CA收錄了全世界化學化工文獻的98%,那麼一定是把幾乎所有權威的工作都納入了CA中。擁有CA的查詢渠道和熟練地查詢CA是化學工作者夢寐以求的。

3. 美國《化學文摘》是幾次信息資源

《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簡稱CA,是世界最大的化學文摘庫。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最為重要的化學、化工及相關學科的檢索工具。
《化學文摘》前身為《美國化學研究評論》和《美國化學會志》這兩種刊物中的文摘部分,當時摘報的僅限其本國的化學文獻,收錄范圍較窄。
創刊於1907年,由美國化學協會化學文摘社(CAS of AC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編輯出版,.CA報道的內容幾乎涉及了化學家感興趣的所有領域,其中除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外,還包括冶金學、地球化學、葯物學、毒物學、環境化學、生物學以及物理學等諸多學科領域。CA特點:收藏信息量大、收錄范圍廣。期刊收錄多達9000餘種,另外還包括來自47個國家和3個國際性專利組織的專利說明書、評論、技術報告、專題論文、會議錄、討論會文集等,涉及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60多種文字的文獻。到目前為止,CA已收文獻量佔全世界化工化學總文獻量的98%。
自1975年第83捲起,CA的全部文摘和索引採用計算機編排,報道時差從11個月縮短到3個月,美國國內的期刊及多數英文書刊在CA中當月就能報道。 網路版SciFinder更使用戶可以查詢到當天的最新記錄。CA的聯機資料庫可為讀者提供機檢手段進行檢索, 大大提高了檢索效率。

以上四點讓從事化學和需要化學的人們認為:開啟一項所謂新的化學領域的研究,90%以上的基礎性工作可以在CA上找到答案。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CA引起人們的重視。既然CA收錄了全世界化學化工文獻的98%,那麼一定是把幾乎所有權威的工作都納入了CA中。擁有CA的查詢渠道和熟練地查詢CA是化學工作者夢寐以求的。

4. 美國《化學文摘》的期索引和卷索引有什麼不同

《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簡稱CA,是世界最大的化學文摘庫。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最為重要的化學、化工及相關學科的檢索工具。
《化學文摘》前身為《美國化學研究評論》和《美國化學會志》這兩種刊物中的文摘部分,當時摘報的僅限其本國的化學文獻,收錄范圍較窄。
創刊於1907年,由美國化學協會化學文摘社(CAS of AC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編輯出版,.CA報道的內容幾乎涉及了化學家感興趣的所有領域,其中除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外,還包括冶金學、地球化學、葯物學、毒物學、環境化學、生物學以及物理學等諸多學科領域。CA特點:收藏信息量大、收錄范圍廣。期刊收錄多達9000餘種,另外還包括來自47個國家和3個國際性專利組織的專利說明書、評論、技術報告、專題論文、會議錄、討論會文集等,涉及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60多種文字的文獻。到目前為止,CA已收文獻量佔全世界化工化學總文獻量的98%。
自1975年第83捲起,CA的全部文摘和索引採用計算機編排,報道時差從11個月縮短到3個月,美國國內的期刊及多數英文書刊在CA中當月就能報道。 網路版SciFinder更使用戶可以查詢到當天的最新記錄。CA的聯機資料庫可為讀者提供機檢手段進行檢索, 大大提高了檢索效率。

以上四點讓從事化學和需要化學的人們認為:開啟一項所謂新的化學領域的研究,90%以上的基礎性工作可以在CA上找到答案。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CA引起人們的重視。既然CA收錄了全世界化學化工文獻的98%,那麼一定是把幾乎所有權威的工作都納入了CA中。擁有CA的查詢渠道和熟練地查詢CA是化學工作者夢寐以求的。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什麼意義
建議,可以自己查閱下資料

5.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科研成就

科研獲獎 根據2016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獲國家科技獎勵12項、地方科技獎勵53項、軍隊科技獎2項。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獲國家、省部委及各類社會力量獎勵77項。 國家級獲獎獲獎名稱項目時間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TRPC通道促進神經突觸形成機制的研究2014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水稻重要生理性狀的調控機理與分子育種應用基礎2014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DC細胞活化調控與Th細胞分化機制在免疫相關疾病中的研究2013 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東亞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組的連鎖不平衡研究2012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水稻復雜數量性狀的分子遺傳調控機理2012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膠質細胞新功能的研究2010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真菌殺蟲劑產業化及森林害蟲持續控制技術2009資料來源: 項目承擔 根據2016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共爭取到國家與地方各類科研項目989項。其中973項目10項,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3項,國家重大專項項目59項,863課題16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36項,創新群體9項,中科院創新重大項目7項,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140項等。近三年到帳的科研項目經費達24.5億元。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項目,80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項目26項、承擔課題41項,主持(或承擔) 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課題5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4項,主持(或承擔) 重大專項17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7項,重點項目51項,面上項目225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39項,重大項目2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1項,承擔項目6項,科技服務網路計劃項目2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56項,新增的253項各類項目合同經費達4.04億元。
2013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項目46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項目26項、承擔課題57項,主持(或承擔) 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課題5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4項,主持(或承擔) 重大專項4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5項,重點項目48項,面上項目210 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3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1項,承擔項目4項,重要方向項目13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51項,新增的230餘項,各類項目合同經費52億元。 論文發表
2014年,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發表sci論文867篇(第一署名單位論文386 篇),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期刊等高水平雜志上發表論文102篇(第一署名單位論文58篇),申請專利114項,其中國際專利26項,專利授權70項,其中國際專利5項。

2013年,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發表sci論文864篇, 其中影響因子大於9分的52篇, 在《細胞》 (cell)、《自然》(nature)、《科學》 (science) 及其系列期刊上發表論文60篇,申請專利128項,其中國際專利28項,專利授權69 項,其中國際專利11項,通過與企業合作和成果轉化, 簽訂合同金額3152萬元,到賬金額2597萬元,其中技術轉讓和專利許可金額113 萬元。 論文發表情況刊物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系列4751198Cell---4---1---2Cell 系列311433EMBO J---21---2---PNAS3889613Plant Cell164334合計133121292439資料來源: 《Cell Research》 《Cell Research 》(《細胞研究》)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生命科學期刊社承辦,是一家以全英文形式出版、編輯和發行原創性研究論文、學科綜述及快報的國際性學術月刊。 2013年7月30日,據美國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顯示,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錄的185種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領域亞太地區學術期刊中排名第一。 《Molecular Plant》 《Molecular Plant》( 《分子植物》)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和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2013年度影響因子為6.605,處於q1水平,在sci收錄的196種國際植物科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8,該雜志在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學) 同類期刊中的影響因子排名第43位。 《Acta Biochimica etBiophysica Sinica》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創刊於2004年,月刊,被PubMed收錄,被SCI收錄,其研究領域為: 生物化學、生物物理,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014年SCI影響因子:2.191。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4年SCI影響因子:6.771,2013年度影響因子為8.432, 處於q1水平。 《Neuroscience Bulletin》 《Neuroscience Bulletin》( 《神經科學通報》)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二軍醫大學,2014年SCI影響因子:2.509。 《Cell Discovery》 《Cell Discovery》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生理學報》 《生理學報》是由中國生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兼登的學術刊物,該刊為雙月刊,主要刊登生理學和相關生命科學的研究論文、研究快報、實驗技術及以本人研究工作為主的綜述。該刊的前身是《中國生理學雜志》,於1927年創刊,是中國最早出版的生理學學術期刊。從1953年起,改名為《生理學報》。
《生理學報》被美國「Medline/PubMed」、「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Index Medicus」、 「BIOSIS Previews」、荷蘭「Excerpta Medica」、「Scopus」、波蘭「Index Copernicus」、「日本科技文獻速報」,「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和「俄羅斯文摘」以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等國內外檢索期刊或資料庫收錄,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生物類核心期刊。
《生理學報》在1999年榮獲國家期刊界最高獎項——首屆「國家期刊獎」;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特別獎;2001年入選雙獎期刊「中國期刊方陣」。2003年榮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2005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2009年榮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2005~2012年多次入選「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和「中國精品科技期刊」行列。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創刊於1979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該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收錄;國際上,被六大檢索系統之一的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同時,該刊被列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參考書目之一。 《植物生理學報》 《植物生理學報》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植物生理學通訊》由2011年更名為《植物生理學報》,英文刊名為Plant Physiology Journal。期刊榮獲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植物學類」核心期刊;為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被CA、AJ和JI等收錄;入選2012年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06~2012年連續7年被評為中國科協精品期刊。 《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1988年創刊,原刊名為《生物學信息》內部發行;1992年起更名為《生命科學》,公開發行,CN31-1600/Q,大16開,96頁,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物科學部、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全國性、公開發行的學術性、綜合類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收錄,即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收錄為「中文核心期刊」。
《生命科學》榮獲第二屆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碟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和「台灣華藝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收錄。 《生命的化學》 《生命的化學》創刊於1980年,雙月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2008版),已被CA 化學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等資料庫收錄。

6. 傅恆志的學術領域

傅恆志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冶金材料學家,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曾執掌著名的西北工業大學8年之久。
傅恆志的一生,可謂是格物致知、求索創新的一生。
他於1988年創建了國內唯一的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要基礎研究項目(973)和國防預研項目的課題,出版有《高溫合金及其熔煉技術》等專著4部、指導博士30餘名、碩士40餘名、博士後10名。
1958年,傅恆志作為當時全國鑄造學科唯一的留蘇研究生,遠赴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學習。蘇聯鑄造界最有聲望的聶亨齊教授是傅恆志的導師,曾對他提出的熔煉特殊材料的高溫合金新技術設想大加贊賞: 「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具有創新思維。好! 」當時傅恆志研製出了新型高溫合金系列,其中鎳鉻基新型高溫合金就被運用在蘇聯航空發動機的葉片上,填補了國際高溫合金領域的空白,獲得蘇聯科學技術發明專利。
1962年,傅恆志研究生畢業的同時,因其成就卓著又獲得了副博士學位。
從蘇聯學成歸國後,傅恆志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材料學方面的研究。他在科教事業中還擁有許多首創和第一: 西北工業大學鑄造專業的創始人之一,培養出我國第一位鑄造工程博士,國內首創以控制液固界面位置為基準的定向凝固穩態及非穩態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和晶向三維控制技術,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質再分配和定向組織超細化的概念,這些新穎的觀點,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被認為是凝固理論界的突破……
傅恆志院士獻身科教事業,碩果累累,業績輝煌。他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及發明獎4項,獲部、省級特等獎及一等獎4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上百篇被載入《SCI》《EI》《美國化學文摘》《國際宇航文摘》《應用物理學報》等國際文摘和著名刊物。他在科學研究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在第五屆國際大學聯合會上被推薦為理事會成員;1992年被俄羅斯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稱號,同年由美國傳記研究院提名並獲世界終身成就獎;1993年成為我國首批入選由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組成的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95年年初被選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5月,又高票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加工技術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詣,曾主持了多項型號研製任務,他提出的特種合金及其金屬間化合物航空航天發動機葉片液態無模電磁成形和超高梯度超細化定向凝固技術屬世界首,為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向推比10以上發動機方向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材料和工藝基礎。
傅恆志院士博學多識,治學嚴謹,具有敏銳的科學思維,始終站在材料科學發展的前沿,精闢的提煉出材料及其加工過程的科學問題,特別對航空航天用高溫結構材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寬以待人、嚴於律己、誨人不倦,以其科學家的膽識和魄力,對促進材料和加工學科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曾於1988年創建了國內唯一的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傅恆志院士長期從事鑄鋼、鑄造高溫合金、定向和單晶凝固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質再分配的概念及相關函數關系;在亞快速定向凝固及組織超細化、高溫合金和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組織與性能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獲得性能提高數倍的超細胞/枝晶定向組織.「ZMLMC超高溫度梯度定向凝固方法與裝置」獲199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與此同時還獲得包括《定向凝固超細柱晶組織及其形成機制》在內的多項國家發明獎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出版《高溫合金及其熔煉技術》等專著4部、指導博士30餘名、碩士40餘名、博士後10名。
鑄鋼、鑄造高溫合金、定向和單晶凝固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要基礎研究項目(973)和國防預研項目的課題,並以大推力、超高溫發動機為研究背景,自主開發耐熱溫度在1000℃以上的鈦鋁基金屬間化合物無(軟)接觸電磁成形單晶定向凝固發動機葉片的制備技術。該技術的開發成功將使我國的航空航天發動機材料水平邁上一個新台階,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1961年研製出新型高溫合金,用於生產。在合金非平衡定向凝固及組織控制的研究中,提出了非平衡溶質分配的新概念。撰有《高溫合金非平衡狀態的凝固特性》等論文。在非平衡凝固理論、亞快速定向組織及組織超細化、高溫合金、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組織與性能、電磁約束成形定向凝固技術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領導研製的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裝置的溫度梯度可達1300°C/cm,超出當時國際最好水平達三倍之多;主持創建了枝胞轉換及亞快速定向凝固的理論框架,開辟了單晶及定向組織超細化研究的新領域。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電磁成形定向凝固新技術。
1938年抗戰初期,全家逃難,輾轉到西安。
1947年,傅恆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北工學院機械繫。在迎接解放的日子裡,這位熱血青年,參加了青年團,擔任團支部書記,
1950年加入了共產黨,同年畢業。
1952年至1955年,他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1958年,傅恆志作為當時全國鑄造學科唯一考取的留蘇研究生,赴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師從蘇聯鑄造界最有聲望的權威聶亨齊教授,進行耐熱合金的研究工作。
那時,用於航空航天尖端技術領域的鎳基高溫合金,性能優良?但在世界上,此種合金都以高含量的鋁、鈦作為主要強化元素,必須在真空下熔鑄,否則極易氧化。而在上世紀60年代初,國內這樣的真空冶煉設備極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傅恆志想:能不能搞出一種既不含鋁、鈦,又不需真空熔煉,而其性能又與含鋁、鈦的鎳基高溫合金相當的高溫合金呢?如果有了這種高溫合金,不就解決了國內對這一高溫材料的急迫需求嗎?這可是一個破天荒的大膽設想! 傅恆志小心翼翼地把這一設想告訴了自己的導師聶亨齊教授,得到了導師的大加贊賞:「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具有創新思維。好!」
在導師的支持下,傅恆志進行了艱難的探索。他先後設計了60餘種合金方案,每一種方案的性能測試都要在800℃的高溫下持續做6000小時的實驗。為了實驗,他常常廢寢忘食,通宵不眠。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和反復篩選,在對鎳鉻鉬鎢鈮合金系列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終於研製出了″無鋁、鈦的鎳鉻基″這一新型高溫合金系列。傅恆志把這些研究成果寫在論文《鎳鉻基鑄造高溫合金組織和性能的研究》里,在論文尚未答辯、合金尚未最後定型的情況下,他研製的鎳鉻基新型高溫合金就被用在蘇聯航空發動機的導向葉片上。為什麼蘇聯航空專家特別喜歡這種新型合金呢?因為該類合金雖然不含鋁、鈦,不需真空熔煉但卻達到了當時世界上含鋁、鈦的鎳基高溫合金的優良性能,即不但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而且具有優異的鑄造性能。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填補了國際高溫合金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當之無愧地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譽。也正因為如此,他的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蘇聯科學技術發明專利。1962年,他從列寧格勒工學院物理冶金系研究生畢業時,獲得蘇聯科學技術副博士學位。
標新立異 勇攀高溫合金研究高峰:
傅恆志1962年從蘇聯學成歸國後,繼續致力於高溫合金的成份、組織、鑄造性能與力學性能關系的研究。高溫合金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艦船、發電、機床、石油和化工等工業中的耐高溫材料,在航空發動機上主要用於製作熱端部件。他針對新型發動機發展的需要,開展了對渦輪葉片定向凝固和單晶技術的研究,在國內首創了以控制液固界面位置為基準的定向凝固穩態及非穩態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和晶向三維控制技術,顯著改善了定向和單晶葉片的組織及性能,為我國葉片的定向凝固和單晶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此後,針對現行定向凝固溫度梯度低、冷速小、組織粗大的缺點,他又提出了超高梯度定向凝固和組織超細化的新構思,成功地獲得定向超細柱晶組織。在鎳基和鈷基合金中,所得到的結晶組織較HRS定向凝固這一通用方法細化4~10倍,高溫持久性能超出同類合金1~2倍。他領導研製的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裝置,其溫度梯度超過當今世界最高水平3倍多。由於在高梯度晶體生長和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裝置的研究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這兩項技術分獲航空航天部一、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及國家發明二、三等獎。
儀器儀表工業的發展對磁性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用傳統粉末冶金方法制出的稀土永磁材料性能極脆,很容易破損,無法製作出很薄或形狀復雜的永磁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傅恆志教授以凝固理論、磁學理論和復合材料理論為指導,提出了引入塑性相的新構思和運用控制凝固過程的新手段,經過幾年的努力,建立了第二代(釤-鈷)和第三代(釹鐵硼)永磁體的鑄造組織、成分、凝固特性、晶體取向和磁性能的關系,發明了可加工的稀土鈷永磁材料。這種材料可以車削,可以變形,也可以切削成僅0.2毫米厚的超薄磁片,從而突破了釤鈷合金完全脆性、不可能加工的禁界;而且所獲磁能積居當時國際同類材料的領先水平。已成功地應用於國產衛星的隔離器上,並獲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發明三等獎。
九十年代,針對航天工業的需要,傅恆志教授又領導開展了對超細石英纖維加工機制和析晶性的研究,所研製的高純超細石英纖維,被國家高技術新材料鑒定組確認為:「其性能已相當於美國同類產品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如今,高純超細石英纖維已用於航天防熱陶瓷瓦,其理論成果獲1994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
1995年,傅恆志教授承擔了「單晶與定向葉片組織超細化與自約束成形綜合技術」的課題研究。這一課題研究試圖解決材料冶金技術上的兩個重大難題:一是如何提高單晶及定向凝固技術裝置的溫度梯度;二是如何消除液態合金在成形過程中的污染。傅恆志教授致力於對高溫合金定向凝固技術的研究,探索了提高定向凝固過程的溫度梯度的途徑,推出了超高梯度ZMLMC定向凝固方法,在實驗室實現了高達1000K/cm以上的溫度梯度,比德國Leybold公司生產的定向凝固設備的溫度梯度整整高出10倍左右,達到了當今世界領先水平。這項成果因而獲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類)。
碩果累累 奮斗不息:
傅恆志院士獻身科教事業碩果累累,業績輝煌。他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及發明獎4項,獲部、省級特等及一等獎4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上百篇被載入《美國化學文摘》、《國際宇航文摘》、《應用物理學報》等國際文摘和著名刊物。他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到國外講學:先後在美國裏海大學、美國國家標准局、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院校和研究所做學術報告;他還多次赴前蘇聯及俄羅斯、烏克蘭的一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訪問講學。
在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及莫斯科航空材料研究院,他的「關於晶體定向生長及單晶高溫合金問題」的講學受到高度評價。聖彼得堡技術大學教授、蘇聯功勛科學家、科學院院士哈洛沙伊洛夫認為,傅恆志教授關於「定向凝固溶質再分配」的講學,是「合金相變理論中的一個突破」。
他在科學研究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在第五屆國際大學聯合會上被推薦為理事會成員;1992年被俄羅斯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稱號,同年由美國傳記研究院提名並獲世界終身成就獎;1993年成為我國首批入選由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組成的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95年初被選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5月間又榮幸地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西北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陝西省航空學會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
桑梓情深 願為家鄉多奉獻:
76歲的傅恆志院士鄉音未改,見到家鄉的親人,心情激動,特別熱情。他說,我是河南人,熱愛河南,人老了,更加關注家鄉,迫切希望為家鄉做些貢獻。1986年,我在蘇聯留學的同學何竹康擔任河南省省長,我的學生趙地擔任河南省委副書記,我擔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受他們的盛情邀請,我和西北工業大學的幾位領導從西安來到鄭州,洽談如何為河南省的經濟發展盡力。在趙地同志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洛陽等幾個發展比較快的城市,來到洛陽工學院,受到學院領導的熱情接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後來,趙地同志回西北工業大學參加校慶,再次談起為河南辦點實事的問題。最後選中了洛陽工學院。
1998年牡丹花會期間,我再次來到洛陽工學院深入考察,雙方開始合作。河南科技大學成立以來,聘請我為共享院士,兼職教授,專設了辦公室。我感到責任在肩,時刻牢記在心,雖然這幾年,我每年都要到河南科技大學兩次,做場學術報告,指導一些工作,但,總希望工作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希望河南科技大學的發展更快一些,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傅恆志院士受聘於河南理工大學:
2005年3月,傅恆志院士受聘於河南理工大學之後,他決定每年從該校給他的薪酬中拿出20萬元,加上校方配套的10萬元,共30萬元作為資金來源,設立「金屬材料及加工工程學科發展基金」,用於獎勵河南理工大學師生。該發展基金於2005年10月建立,至今該校已有40餘名師生受益。該基金主要用於支持該校材料學科建設,活躍學術氛圍,促進學術交流,獎勵品學兼優的材料科學及相關學科的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激勵他們在學業和研究工作中取得創造性成績。
2005年受聘擔任河南理工大學教授以來,創建了材料物理冶金研究所,引領學校材料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幫助凝煉並形成了凝固技術與亞穩材料、材料先進連接技術與相變理論及材料加工過程數值模擬等學術研究方向並取得重要進展。

7. 化學文摘的功能

可分別從Chemical Substance or Reaction、Research Topic、Author Name、Document Identifier、Company Name / Organization等不同角度獲取文獻信息、物質信息、反應信息;
目次瀏覽(Browse Table of Contents)
瀏覽你選定的期刊目次。 重要的化學葯品管理資訊
化學葯品目錄資訊
鏈接互聯網
一個步驟查尋化學文摘號(CAN)或者專利號
通過化學結構和化學反應來查詢
利用SciFinder去獲取與你的研究課題相關的額外資訊:引用文獻、核心化合物、鏈接eScience網站

8.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科研項目承擔 根據2015年12月官網顯示,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子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引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與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方向性項目、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重點項目、與國內外大中企業的合作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
蘭州化物所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究發展中心針對所承擔的材料研究任務,先後開展了粘結固體潤滑塗層、金屬基高溫耐磨自潤滑復合材料、聚合物基自潤滑復合材料、新型摩阻材料、特種動靜密封材料、PVD功能潤滑薄膜、特種潤滑油脂產品、海洋環境防腐防污減阻降噪塗層、隔熱塗層、特種自潤滑耐磨電觸點材料、真空等特殊環境防粘防冷焊材料、纖維織物自潤滑材料、新型納米潤滑材料等先進潤滑和防護材料的應用研究。 科研獲獎情況 截至2015年4月,研究所獲得科技獎勵成果220多項,其中含國家級獎勵成果36項(含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7項、摩擦學領域國際最高獎1項,每年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0件左右及一定數量的國際專利。
蘭州化物所科技成果獎(1985-2014)成果類型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其他 合計 國家級 自然科學獎 2 1 3 技術發明獎 5 4 9 科技進步獎 4 1 4 5 14 全國科技大會獎 10 10 中科院 自然科學獎 1 6 4 11 科技進步獎 5 12 18 35 科技成果獎 6 18 6 30 重大科技成果獎 23 23 甘肅省 科學大會獎 20 20 自然科學獎 1 3 2 6 技術發明獎 3 1 1 5 科技進步獎 9 13 17 39 其他省、部委各類科技成果獎 1 2 6 7 16 各類專項科技成果獎 2 2 合計 223 (註:所統計獎項含合作完成項) 《分子催化》 《分子催化》是雙月刊,1987年創刊。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刊物。
其主要報道有關分子催化的最新進展與研究成果。辟有學術論文、研究簡報、研究快報及進展評述等欄目。內容側重於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過程中的立體化學問題、催化反應機理與動力學、催化劑表面態的研究及量子化學在催化學科中的應用等。工業催化過程中均相催化劑、固載化的均相催化劑、固載化的酶催化劑等的活化、失活和再生, 以及用於新催化過程的催化劑的優選與表徵等方面的稿件。 《摩擦學學報》 《摩擦學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覆蓋摩擦學各分支學科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摩擦學設計、摩擦力學、摩擦化學、摩擦學材料、摩擦學表面工程、特殊工況下的摩擦學、摩擦學測試技術與設備及摩擦學系統工程與應用等重要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新成果,其報道範圍包括機械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化學和力學等交叉學科。 《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 《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季刊)是於1992年經原國家科委批准,原中國科學院技術條件局(現計劃財務局)和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分析測試中心聯合創辦,並委託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1992年9月第1期至1994年9月第3期為內部發行,1994年第4期開始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的主要欄目有:編委論壇、綜述及專論、分析測試新方法、分析測試新成果、研究報告、分析測試儀器功能開發、大型儀器維修與維護等。先後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該刊的多篇論文被ISI多次引用,SCI引文資料庫要求每期為其提供雜志。「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分析儀器網」、《電子文摘》等均收錄該刊。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