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科學主義
A. 如何警惕科學不利的問題
敬畏自然是對迄今為止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反思,對此的批判大多出自一些科學主義者,他們幾乎以一種傲慢的態度看待非我族類的環保主義思想,這一點是應當引起警覺的。
一些科技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相信其專業領域的能力,這本身是好事,但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他們大多以簡歷的決定論眼光看待世界,因而說了外行話。
這種傲慢普通的表現就是不寬容,凡是與其世界觀和認識論不相合者,至於表現略有不同者,都要受到討伐。而一些科學主義者不了解世界哲學本身的進展,把敬畏自然與以人為本對立起來。
一些科學主義者把科學絕對化,信仰化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殊不知科學對於世界的認識也在不斷改變和深化。
今天的生態哲學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而許多科學主義者仍然用有限的自然觀嘲笑生態主義者的世界觀。
這是我們應當警惕的,科學技術能夠不斷地給人類帶來進步和福祉,但同時也應注意科學技術的某些負面效果,尤其是科學主義者的態度也需要與時俱進,警惕科學主義的傲慢和偏見敗壞科學技術的名聲。
B. 為何要警惕「痕跡主義」在基層流行
據媒體報道,中部某省一個鄉鎮近日舉辦了一次「脫貧攻堅資料大比武」,活動要求各村第一書記協同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准備2014年以來的所有脫貧攻堅資料,到鎮里進行比賽。在「脫貧攻堅資料大比武」現場看到,鎮政府會議室里一排排檔案整齊擺放,摞滿了十幾張桌子。一位駐村幹部稱,村裡搞一次衛生清掃活動就需要准備9份檔案存檔。專家指出,「痕跡主義」在基層流行,已成為形式主義的新變種,當引起高度重視。
作為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工作痕跡化是加強工作科學性、系統性、公開性、可溯性的重要手段,是現代工作管理模式的重要標志。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精準扶貧工作中,以建檔立卡為代表的痕跡管理,為各地原本粗放的扶貧工作提供了精準的指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應當看到,一些地方將工作痕跡化演變成「痕跡主義」,是過程途徑對初心、目標的侵蝕異化和反客為主。「痕跡主義」本質上就是形式主義,是形式主義的更進一步。形式主義注重走形式、走過場,「痕跡主義」不僅注重形式、走過場,還一定要留下像模像樣的「痕跡」。形式主義不想怎麼辦好工作,只想怎麼擺好樣子、做好架子,「痕跡主義」則以有痕為標准,用盡一切方法弄出痕跡,哪怕是「補痕跡」「造痕跡」「美化痕跡」也在所不惜。
從工作痕跡化到「痕跡主義」只有一步之遙,但是擺脫「痕跡主義」回歸工作痕跡化的正軌,卻面臨著反對形式主義的艱巨任務。反對形式主義,是和反對官僚主義密切相關的系統工程,必須置於反「四風」、堅持群眾路線、建立現代服務型政府、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等大背景下系統推進。只有這樣,「痕跡主義」才能不消自除,回歸科學管理的本位。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 設計中追求科技主義會帶來什麼後果
第一將導致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第二將人變成科技的奴隸。
科技主義的流行導致了事實與價值、科學與人文的分離和對立。人們認為只有科學才提供客觀知識,人文學科只能為人們提供情感慰藉。道德只涉及人類的情感、意志,道德規范只是人類共同體內部的約定,於是在現實中道德規范只被當作現代商業游戲的游戲規則。
我們應著力消解事實與價值的截然二分,並在批判科學主義的同時謀求科學與人文的對話與融合。事實與價值在特定語境中是可以區分的,但當我們進入盡可能大的語境中時,就會發現二者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消解了事實與價值的截然二分,我們就可以通過應用倫理學研究為道德規范提供認識論基礎,即把道德規范奠定在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把價值論奠定在本體論和知識論的基礎上。
(3)警惕科學主義擴展閱讀
人們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那種把自然科學推向極致(即所謂科學主義)的做法行不通。科學主義就是「主張在科學領域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而且『應當』在非科學領域普遍使用」。
因而,我們對於把自然科學方法運用於社會領域的做法必須保持警惕:「科學主義的社會理論充分運用的地方有可能是一個極權社會。」這也是我們研究、使用自然科學方法來從事科學立法時需要加以注意的。
D. 我們為什麼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
我們當然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例如是虛無主義,只是一些口號和一種虛幻的東西來麻痹人民的精神。
E. 如何應對科學社會主義面臨的挑戰
1、如何評價空想社會主義的積極貢獻及其歷史局限?
積極貢獻:
①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資本主義早期發跡史的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也提供了啟發工人階級覺悟的極為珍貴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來源。對未來社會的設想,包含著趨向歷史唯物主義的合理因素和許多精闢的思想及論證。
③空想社會主義發展歷史體現了社會主義思想與時俱進的品格
④揭示和論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
歷史局限性:
①否認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崇拜幸運的偶然性,宣揚天才論和英雄史觀。
②空想社會主義看不到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無產階級群眾的力量,因而始終沒能找到改造現代社會的物質力量。
③空想社會主義者離開階級斗爭去設計、談論和實踐社會主義,他們的設想便成空話,他們的實踐活動也充滿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基礎是理論原性,他們的社會主義是從道德情感出發的社會主義。缺乏科學性。
⑤空想社會主義「不成熟的理論,是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
⑥空想社會主義有許多消極的成分:如保留奴隸與奴隸勞動、殖民地、宗教神秘主義因素、勞動偏見、政治極端主義和最高領導人職務終身制等;
2、試舉例說明馬克思恩格斯對待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態度
①「科學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他們當作科學來對待。」馬克思恩格斯始終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對待科學社會主義,總是隨社會發展和自己認識水平的深化而不斷豐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論。
②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獨尊,用宗派主義態度對待別人,包括資產階級的學者。
③馬克思強調自己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應該是方法。使用時應該實事求是的考慮實際出發點,而不應該照搬結論。
④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但是達到共產主義的方法則需要各國無產階級根據本國具體情況,獨立自主的探索本國道路&制定自己方針。
3、戰時共產主義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為我們提供了哪些啟示?
1)要客觀地估計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復雜性和發展階段;
2)社會主義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
3)利用商品和貨幣的關系;
4)通過合作制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
5)正確看待和利用資本主義;
6)洋步驟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反對官僚主義;
7)加強執政黨建設,改善黨的領導
①要重視市場作用。
②要重視各種經濟成分的作用。
③要堅持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
④要改革集權體制,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
4、試述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歷史成就和特點及弊病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特徵:
1、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指令性計劃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強制性的特點。
首先: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其次: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戰略。
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計劃經濟。
2、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
第一,高度集權的黨的領導體制。黨和國家融為一體,國家完全隸屬於黨,蘇共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絕對控制。
第二,限制以至取消黨內民主。
第三,實行自上而下的幹部委派制。滋長了官僚主義,幹部只對上級負責。
第四,總書記個人專權模式建立。總書記獨攬黨政軍大權,不受任何組織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隨意決定重大國務。斯大林執政期間,不需要召開黨政大會了。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管理體制
第一,文化學術上的是非往往由黨組織和黨的領導人說了算。例如:《聯共(布)黨史》、《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都由斯大林審定。
第二,個人迷信、個人崇拜盛行。個人崇拜是國家高度集權的需要,是為執行高度集權制服務的。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歷史成就:
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蘇聯模式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第三,蘇聯模式有利於實行宏觀經濟控制和管理,改變了蘇聯的工業布局。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弊病:
第一,壓抑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經濟 發展。
第二,幹部特殊化和官僚化嚴重。
第三,文化專制導致社會意識貧困和教條主義盛行。
第四,長期突出階級斗爭和政治高壓,使社會政治氣氛和人際關系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體製造就了龐大臃腫的管理機構,為以後的改革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5、試述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歷史教訓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失敗的根本原因:
一是原有蘇聯模式積弊太深;
二是戈爾巴喬夫錯誤的改革路線;
三是西方從外部推行和平演變戰略。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失敗的歷史教訓: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糾正「左「的錯誤;
二是改革必須堅持並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三是要警惕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
6、如何認識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認識: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的創造主體,也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三個代表是決定社會性質的。有符合三個代表的黨,不僅可以保證公有制真正落實,甚至也可以使其他形式所有制,包括集體所有制、私人所有制都改變性質來為全體人民服務。
如何實踐:⑴必須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實到維護穩定的各項工作中去。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⑵堅持以馬義毛思為指導的新民主義文化;堅持以馬毛鄧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⑶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7、試述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基本特徵和本質
①蘇東巨變以後,資本主義全球化主導全球。
②全球化是指貨物(或商品)與資本的越境流動,經過了跨國化、局部國際化&全球化階段。
③全球化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但同時也包括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全球化。
④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其原動力是新科技革命,主動力是生產力革命。
⑤全球化同時帶來很多負面惡果,如犯罪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犯罪全球化等。
本質:資本主義全球化主流是把資本主義剝削與壓迫制度推廣到全球。不少發展中國家認為全球化實質是西方文明主導的現代化。
8、如何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
①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仍然是私有制經濟。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②資本剝削現象依然存在,兩極分化現象嚴重。
③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依然是資本家階級。
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依然發生作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依然頻頻爆發,並引起各種社會矛盾。
⑤當然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顯示了社會主義在全世界最終勝利的客觀歷史趨勢。
9、在當今時代,科學社會主義主要面臨哪兩大挑戰
1)、發達資本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挑戰;
2)、民主社會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對挑戰;
其一,是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挑戰。為此,要了解三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腐朽、垂死的資本主義還能帶頭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是當代資本主義究競發展到了什麼樣的新階段?三是為什麼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競爭不過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其二,民主社會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挑戰。為此,也要了解三個問題:一是為什麼民主社會主義的影響越來越超過科學社會主義?二是應當怎樣看待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及其走勢?三是蘇聯東歐各國的共產黨為什麼大都社會民主黨化,並從科學社會主義轉向民主社會主義?
10、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基本經驗
①堅定不移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②堅持不懈地搞好黨的理論、政治、組織、思想和作風建設。
③始終如一地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
④毫不動搖地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⑤努力探索反映時代特點、適合本國國情和具體歷史條件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
⑥善於把握時機,勇於在歷史轉折關頭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新的階段。
二 論述:
11.如何聯合各類社會主義黨,尤其是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實行多黨合作,結成統一戰線。
從以下八個方面對社會黨及其民主社會主義進行具體分析,作出區別對待:
一、在理論上要區分社會黨指導思想中的錯誤體系與其中的某些正確思想成分。
二、在綱領上要區分社會黨背離科學社會主義之處與其正確成分。
三、在路線上要區分社會黨放棄社會主義革命的改良主義本質,與其在當前實踐中的某些合理之處。
四、在政策上要區分社會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統治的本質與其不同於資產階級右翼政黨、有利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方面。
五、在派別劃分上要區別對待社會黨領導層中的左中右三派,不要把他們看做是鐵板一塊、是清一色的右派。
六、在干群關繫上要區分社會黨的領導層與基層廣大黨員以及黨外支持社會黨的廣大群眾。
七、對不同地區的社會黨要加以區分。
八、與共產黨的關繫上要區分社會黨的反共本質與聯共可能性。
12.新時代應該如何樹立什麼樣的新觀念
(1)人類社會正面臨科學技術全面加速發展時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並沒有使資本主義擺脫必然滅亡的命運。(2)經過全世界人民的斗爭,新的世界戰爭並非不可避免。(3)和平與發展取代戰爭與革命,成為當代世界的兩個主題。(4)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實現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5)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任務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搞好本國建設、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6)社會主義國家如何處理好同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這決定世界社會主義命運的重大問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處於並存、共處、競爭和斗爭新時代。(7)共產黨要善於聯合各社會主義政黨,尤其是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實行多黨合作,結成廣泛統一戰線。
13、聯系實際談談你對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認識和體會
F. 科學主義的學者點評
《所謂科學主義》
魯迅在《論「第三種人」》中說:「生在有階級的社會里而要做超階級的作家,生在戰斗的時代而要離開戰斗而獨立,生在現在而要做給與將來的作品,這樣的人,實在也是一個心造的幻影,在現實世界上是沒有的。要做這樣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著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他離不開,焦躁著,然而並非因為有人搖了搖頭,使他不敢拔了的緣故。」這是魯迅與他人的一場「人文」之爭,在某些人看來,魯迅也用了「以喻代證」的方法,不過,魯迅的「人文」也好,「以喻代證」也罷,起碼有一點是符合「科學」的,那就是:人不可能用自己的手拔著頭發離開地球!
可是,偏偏就有這種人,沉迷於自己「心造的幻影」里不能自拔。他以為,沒有地心說,就會有日心說,科學是憑空而生的;他以為,人文是科學的敵人,總在迫害著科學;他以為,只有科學在追求真知,而人文總是在「吞吐著靈活的信子,發出噝噝的聲響:「ism……ism……警惕科學的ism——scientism。」他以為,人文只有成見,而科學只有進步;他以為,「固執地認為自己在本質上與眾不同的天性」,「不會輕易在短時間內棄我們而去」;他進一步以為,「科學要面對的是人類固執地認為自己在本質上與眾不同的天性」,卻又以為,「我們人類中總有些智者」在本質上「與眾不同」,故而能「跳出自身生物牢籠、客觀地俯視自身」;他最後以為,自己已經跳出了這個牢籠,或者說「心造的幻影」,故而宣稱他的與人文誓死戰斗到底的「科學主義」了。
科學是什麼?並不是宣稱「科學」的人都明白。科學追求的「真」與「客觀」,永遠只是相對與絕對的統一,今天屬於科學的,明天就可能被後來的科學否定,這才有科學的進步。「客觀地俯視自身」?「自身」總是主觀的,用何種「科學」手段來證明,你的「俯視自身」就是「客觀」而非主觀?以人的生命之渺小與短暫、視野之主觀與狹隘,人類永遠只可能探知暫時的相對「是非」,誰也無法保證自己掌握了絕對客觀的「真理」。宣稱「科學主義」,起碼得有點科學精神,以為搞科學就可以與「人文」完全脫離干係,實在是非常不科學的,除非搞科學的「人」,在他還沒有受一絲絲人類社會「人文」影響的時候,就能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人類社會,在無人的太空里搞他的「科學」。
人文是什麼?你寫帖用的字,你寫的帖,你的「科學主義,出擊」的發號司令,包括科學精神等等,都是「人文」。為你帖子提供平台的網站,正是一個著名的「人文」網站,其主旨「打假」,正是人文而不是「科學」,但它的人文同樣需要「科學」態度與精神。可見,人文與科學並不是死敵。科學只能相對獨立於人文,卻永遠不可能脫離人文。而人文也非都與科學為敵,正如你的「人文帖子」,是在號召「科學主義」,可惜這個號召科學的帖子,卻不那麼「科學」。
「人性」又是什麼?這是個「人文科學」課題,由否定人文的人來解讀,只能得出可笑的結論:「能看破人性,不被它所囿。」除了非人,誰能說自己不被「人性」所囿?你可以不被「貪婪」、「自私」之類的人性所囿,並不能保證你不被「偏激」、「自以為是」之類的人性所囿。而以宇宙之大,個人永遠不可能處在不偏不倚的正中央,因此,你能保證自己不「偏激」?能保證自己沒「自以為是」?
提倡科學,卻要「唱衰哲學」、與「人文」為敵,這符合科學精神嗎?離開了人文,科學有用嗎?何況說無用者,恰恰是因為「拙於用」,正如莊子所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這也是「人性」之一。假如事事以有用為准則,那麼,人類應該滿足於披著獸皮,獸皮足以禦寒遮羞,「美觀」這種玄而又玄人文的東西,在這些人看來,正是無用的,他們只要赤裸裸的「真實」,只要科學不能檢驗的,就都是玄學。這樣的「科學」,就成了人類文化甚至於人類的殺手。還是莊子說:「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你立足於大地,只需要雙腳大的一點土地,腳邊廣大的土地對於你來說都屬「無用」,把它們全挖掉,你還能走路嗎?你還能走向「科學」嗎?除非你固步自封,自信已立足於人類科學的絕頂,不需要再前進一步了。
不用說不科學的「科學」,就是真正的科學,也不是萬能的,唯我獨尊的。大到人類從哪兒來?向哪兒去?小到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為什麼快樂或不快樂?都不是只用科學就能夠完全解釋和解決的。以為科學就全是真理,就無所不能,以為人文就是忽悠,就是玄學,以為科學可以剝離人文而獨自存在,以為人可以脫離人性……,這才是以「科學」的名義,大行忽悠之實。 《當代科普研究緣何「反對科學主義」時髦?》
世界上確實沒有絕對真理,但我們並不能說世界上就沒有真理、沒有對錯。科學就是由無數相對真理構成的絕對真理。面對科學技術進步所帶給社會的種種副作用,現在社會上有一種非常時髦的說法,叫做科學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仔細想想,這種比喻非常可笑。科學是客觀規律的反映和總結,科學技術是人們改造自然的一種工具。具體怎麼去使用這件工具,是由使用它的人決定的。就像一把菜刀,它既可以用來切菜,也可以用來殺人。但是,菜刀本身絕不是什麼雙刃劍。當然,對於菜刀的使用,我們有時也會有所限制。例如,在通過飛機場安檢的時候,菜刀是絕對被禁止隨身攜帶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在某種情況下菜刀的使用,是要受到監督和限制的。但是,如果你要是托運你的行李,菜刀是絕對不會被沒收的。由此可見,我們要限制的顯然不是菜刀本身,而是菜刀的使用范圍。這與公眾對科學的態度一樣,人們應該反思的絕不是科學本身,而是對科學的某種使用。
「反思科學的使用」與「反思科學」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是抱著堅信科學的態度,普及科學;另一個則是抱著懷疑科學的態度,反對科學。顯然,把反思科學作為科普的一種境界,本身就是一種悖論。如果你本來就懷疑科學,那你還有必要普及或者傳播一個你都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東西嗎?所以,反思科學的實質,絕不是要普及科學,而是反對科學普及,或者說就是要反對科學本身。現實當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在號稱需要反思科學的群體中,公開指責科學技術是「惡魔」是「罪犯」的反科學極端人士,大有人在。
一位學者在講課中提到「科普就是科學與技術不斷的社會化、大眾化的過程,而不是提倡社會與大眾的科學技術化」。當有員問到這句繞嘴的話,有什麼具體含義的時候,學者解釋說:這就是說要反對科學主義。
我非常理解學者的這種反對科學主義提法。不要說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還處在一個不高的水平,即便我們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理念、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盡管非常重要,它畢竟還不能代表我們社會生活的全部。人是進化出來的高等動物,既要有人的理性,也要有動物本能的感性。人類的社會生活不僅需要科學理性,也非常需要感性。因此,我們社會的文明和文化中除了需要包含科學之外,還也還需要很多文學、藝術、甚至宗教迷信等感性的成分。在人類社會所追求的真、善、美等價值尺度上,科學最多也只能解決一部分「真」的問題。所以,科學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和大眾,社會和大眾也不能只有科學。因此,要把社會和大眾都科學技術化的「唯科學論」的提法,當然是錯誤的。
不過,由於我們從來沒有對「科學主義」做出嚴格的定義。到底什麼是「科學主義」先要搞清楚。在本文前面的一節,我們關於科普是不是需要反思科學的爭論中,那些堅信科學是真理,反對以「反思科學的應用」為借口,反思或者說反對科學的一方,按照一般的邏輯,顯然可以被定義為是科學主義(現實中,很多人也就是這樣理解科學主義的)。然而,在這一節中,按照那位學者的解釋我們又可以把,認為科學就應該代表社會全部的「唯科學論」者,說成是科學主義。可見,在當前的情況下,「堅信科學」者和「唯科學論」者,都可能被冠以「科學主義」的稱號。所以,如果不能明確「科學主義」的內涵,我們就不能籠統地說反對科學主義。否則,必然會引起混亂。
例如,當前現實中有相當一部分堅信科學的科技工作者,根據科學的定義,認為我國的中醫只是一種傳統文化,而不能算是科學。而另一部分人(其中,基本上都是提倡反思科學的)則認為傳統的中醫就是我們東方特有的一種科學。如果按照「堅信科學」就是科學主義的定義,那麼前者顯然就是科學主義者,後者則是「反對科學主義」者。但如果按照「唯科學論」是科學主義的定義,那麼後者才是科學主義者,而前者的態度顯然才是反對「科學主義」的。
總之,我們的科學文化人和科普研究者,如果真心想普及科學、傳播科學的話,最好先不要急於斷言是否需要提倡反對「科學主義」。否則,我們普及科學的初衷就可能完全走向了事與願違的反面。當然,對於那些本來就是想打著科普的旗號騙人,反對科學的科學文化人來說,這種能魚目混珠的定義正是他們所求之不得。這也許就是我國當代科普研究中「反對科學主義」如此時髦的根本原因吧。
G. 科學該不該警惕閱讀答案
19.①「甘於」「服從」兩個詞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2分)
②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大自然對(人類從局部的簡化的自然中獲得的規律)人類用科學技術直接干預、控制和改造自己的反抗態度(或自然規律對人類的懲罰)。(2分)
20.答案示例一:
可以。作為核心觀點段的最後一段,放在文章開頭,開門見山,總領全文。(2分)
下文從三個方面論證「要警惕科學」這一核心觀點:①基於數理科學的技術與大自然有著根本上的沖突。它會直接干預自然,讓大自然失去主體地位,讓人類對自然進行控制和改造。②科學技術創造的物質無法正常加入大自然的物質循環,干擾和破壞大自然本身的物質循環,產生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③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無法在應用之初就被發現。(每點1分,共3分。)
答案示例二:不可以。
文章從三個方面分析論證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①基於數理科學的技術與大自然有著根本上的沖突。它會直接干預自然,讓大自然失去主體地位,讓人類對自然進行控制和改造。②科學技術創造的物質無法正常加入大自然的物質循環,干擾和破壞大自然本身的物質循環,產生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③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無法在應用之初就被發現。(每點1分,共3分。)
全文為分總結構,作為核心觀點段放在最後,總結全文,在前面分析論證的基礎上,自然得出結論。(2分)
【此題屬於通過文章論證結構並對論證內容進行概括歸納。】
21.【拓展探究】 (6分)
警惕科學 閱讀答案閱讀答案
①一貫倡導的「熱愛科學」「獻身科學」,是看到科學對於人類、社會的積極意義,並提倡通過運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做貢獻;(2分)
②作者提出「警惕科學」,是看到對科學技術的認知和整體判斷發生了變化,以及科學技術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可能存在潛在危害之後而提出的論斷;(2分)
③這種論斷有利於打破科學技術崇拜(或科學技術至上),認真思考經典科學理論、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問題,建立新的科學技術價值觀,令人警醒,引人深思。或「本文觀點是從過去的科學主義轉化到現在的科學人文相統一,富有新意。」(2分)
【此題分三項內容:一是對「熱愛科學」的倡導要有分析;二是對「警惕科學」的核心觀點進行概括:三是自己的看法,認同與不認同,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H. 為什麼現在主流媒體常說 警惕民粹主義
個人比較認同英國學者卡農范和台灣學者鄧志松的看法,民粹主義是個中性詞,是「人民對制度化、精英統治、主流價值、既有權力結構的挑戰」。
對民粹主義的批判,給人的感覺是在撒哈拉修建防洪大堤。因為社會力量對比遠未達到均衡,沒有來自外部的強大壓力,既得利益者不可能突然從內部產生變革動力。對民粹主義的妖魔化、污名化,不過是宣稱代表大眾利益的學者的常用武器:將人們對制度缺陷、權力尋租和腐敗現象的痛恨,簡化為對財富本身的仇恨(仇富)或民粹主義。
國際學術界目前對民粹主義的論爭,集中在全球化以及與歐盟有關的全民公決、民主的制度設計等問題;在新聞自由、現代公民教育和民主手段的訓練近乎白板的情況下,譴責民粹主義是獨裁政治的溫床,實質上是對正當維權和要求社會公正的打壓。
認清這些偷換概念的所謂精英的反民粹言論,對另一種改頭換面的「民粹主義」也需要保持足夠的警惕----
薛涌《從中國文化的失敗看孔子的價值》一文,全盤否定中國從古到今的賢哲,上至春秋,下至開啟民主、科學的「五四」一代,堪為畸形「民粹主義」的表率:
「在道德上,這種『德』與『仁』的精神資源,必須在小民百姓中挖掘。」
沃爾特•李普曼1922年發出警告:大眾絕對無知者的比例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這些人是精神上的兒童或野蠻人,是煽動者的天然獵物。
缺乏公民教育的大陸民間有何優良的政治資源可言?民間維權只是個人或個別群體不自覺的為爭取生存權的被動反應,與自覺自願地追求自由民主尚有很大的距離。
因此,中國最需要的就是公民教育,為培育和建立嶄新的公民社會和民選官員打下堅實的基礎。否則,一旦危機來臨,不是同舟共濟(沒有這樣的心情,也沒有這樣的條件),而是揭竿而起、玉石俱焚,成本十分高昂。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就是一部嚴重缺乏公民教育的瞎折騰的歷史:流了再多的血,不過是換個奴隸主繼續瞎折騰。
現代公民社會強調公民個人的責任和權利,二者互為表裡,缺一不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承擔一定的責任,何以享受一定的權利?
盲目、片面地鼓吹人民從來正確、永遠正確,和極端地反民粹主義,宣揚精英統治才能帶來穩定和發展,這兩種極端傾向都是在變著花樣愚弄大眾:前者成立,則公民教育大可不必施行,專製得以成為人民永遠的枷鎖;後者令權貴成為世襲,嚴重堵塞中下層的上升渠道,並假設公眾永遠都不明白什麼對他們最有利,只配做沉默的羔羊,特別適合被代表。
民粹主義的類型和定義多種多樣,卡農范認為唯一的共同點是:訴諸人民和對精英的不信任。我認為,這正是民粹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和最不壞的民主制度一樣,民粹主義一直在發展和變化當中,需要汲取歷史經驗教訓不斷地進行修正,揚長避短,而不是簡單地一筆抹殺。
鑒於「精英」層出不窮的優異表現,應該讓這樣的民粹主義來得更猛烈一些:
「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理性地看待民粹主義,去粗取精,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公正、平等和貧富分化;站在自由和大眾的立場上,繼續對精英的不信任,回歸常識、拓展言論自由的空間,普及公民教育,讓自由、民主、科學、憲政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