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摸脈科學嗎

摸脈科學嗎

發布時間: 2021-03-24 09:16:20

Ⅰ 摸脈算命准嗎

不準。最準的是周易

Ⅱ 中醫中的把脈是真的,還是假的,能不能從把脈中的的出科學的結論,從把脈中可的出啥

:)把脈是中醫四診之一,當然是貨真價實的。傳說中還有一種玄素脈法,不止可以判斷病情,還可以斷人福禍。不過現在真正精通把脈的中醫已經很少了,大多都只能從把脈來把握病情虛實,甚至有很多隻是做做樣子,把了半天也不知道個所以然。把脈的方法分很多,大致分為分經候脈和獨取脈門。分經候脈是指通過不同的經脈來判斷不同部位的情況。而獨取脈門是現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手腕附近的一根動脈,那位置屬於手太陰肺經,中醫理論中肺朝百脈,所以通過那個位置就可以判斷整體情況。中國的教育是產量化的,而中醫本來就很深奧,但是學校卻要學很多沒用的雜科,以至於應接不暇。以傳統師承方式來傳承中醫的越來越少了,所以厲害的中醫也越來越少。脈法和針灸是中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於這兩樣不手把手教很難學會,所以幾乎成了廣陵絕響。誒~杯具 這么多字全是手打的。。。累死

Ⅲ 號脈的科學根據是什麼真的有效

任何存在的東西都有它的道理,號脈亦如此,看你的心跳脈搏等

Ⅳ 中醫號脈有什麼科學依據

中醫的獨特的診病方法——脈診,即切脈,俗稱「號脈」。切脈診病,由來已久。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醫家診脈治病的內容,而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西漢)墓中出土的簡帛醫書中,已有「脈法」的內容。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晉朝,其中的診脈方法和理論已相當完備。
早期的切脈方法比較復雜,要切按頭頸、手、足等多處部位的脈動。以後逐漸簡化為只切按手腕部的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在這短短寸許長的脈動部位上,古代醫家做足了文章。他們將腕橫紋向上約一寸長的這段脈動分成了三「寸、關、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關、尺部位分屬不同的臟腑,認為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變。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況,右關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與膀胱。
仔細觀察,大家可以發現:遠端的寸部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與循環系統);中間的關部,對應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的尺部對應腎、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如此,小小的「寸口」,卻儼然成為人體五臟六腑的全息窗口。
僅此還不夠,在切脈的時候,還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去按壓脈搏,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為「沉取」。寸、關、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稱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脈,臨床意義不同。通常,脈浮於外者,病位淺,沉於里者病位深。
切脈時還有許多講究。首先,要求安靜,包括外環境的安靜與醫患兩者心神的安靜。患者在診脈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靜後方可診脈。醫者切脈前一定要靜心,調整呼吸,並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指下,細心切按一分鍾以上。診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時醫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關部,再根據患者身高調整三個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兒則用一指(拇指)診脈,不分三部。
學習診脈,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常脈」。每分鍾跳動70—80次左右,節律規則,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沉,不剛不弱。但正常脈象常隨季節、年齡、性別、體質等會有差異。如春、夏、秋季的脈大多偏浮,而且搏動有力;冬季的脈多沉伏於里。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脈多強而有力,老年人的脈較弱;身材高大的人脈多長,矮小的人脈較短,瘦人脈多浮,胖人脈多沉;飽食後及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多軟弱。如果發現相反脈象,如冬天脈浮、胖人脈浮、瘦人脈沉等,提示脈象異常。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異常脈象。
浮脈,是脈動顯現部位表淺的一種脈,輕取即得,重按反而變弱。一般情況下,提示病邪在表。脈浮而有力者為表實,浮而無力者為表虛。
沉脈,是脈動顯現部位較深的一種脈,輕取不得,重按始見。通常主里證,沉而有力者為里實證,沉而無力者為里虛證。
遲脈,脈來較慢,每分鍾60次以下。多主寒證,因寒可使血流速度減慢。遲而有力者為冷積實證,遲而無力者為陽虛證。
數脈,脈來較快,每分鍾90次以上,來去急促。多主熱證,因熱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數而有力者為實熱證,數而無力者為虛熱證。
細脈,又稱小脈,脈如細線,軟弱少力,但應指尚明顯。是濕證與虛證之象。因濕邪阻滯脈道或氣血虛而不能充盈脈道所致。
洪脈,脈體闊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如洪水。大多主邪熱亢盛的實證。
弦脈,脈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見於有肝膽病、痰飲證、疼痛證的患者。
滑脈,脈來流(滑)利,如盤走珠。是實熱證、痰飲證、傷食證,或妊娠的脈象。
澀脈,脈來艱澀不暢,如輕刀刮竹。為氣滯證、瘀血證、精血虧少證之徵象。
虛脈,三部脈舉按皆無力,隱隱蠕動於指下,為一切無力脈之總稱。是虛證之象,主要為氣虛或氣血兩虛證。
實脈,三部脈舉按皆有力,脈來盛而堅實,為一切有力脈的總稱。是實證之象,提示邪氣實而正氣不虛。
促結代脈,即促脈、結脈、代脈,均為節律異常、有間歇的脈。促脈為脈來急數而有不規則的間歇,促而有力者為陽熱亢盛之證,促而無力者多為氣虛將脫之象;結脈為脈來緩慢而有不規則的間歇,有陰盛、氣結、寒痰、瘀血等多種主病;代脈為脈來緩慢而有規則的間歇,間歇時間較長。為臟氣衰微或氣滯血瘀之證。
脈象還有許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幾種脈象。中醫臨床治病,除瞭望、聞、問診外,切脈也非常重要。唐代名醫孫思邈就說:「夫脈者,醫之大業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為醫者哉?!」辨證時,脈象常常起決定作用。
如最近治療一位經常反復腹瀉多年的老年患者,就診時大便一日5 6次,水瀉,大便臭味不甚,無膿血,不能進食任何含粗纖維的食品,每日只能吃少量稀飯或爛面條,否則腹瀉次數更多。察其舌淡紅,苔薄白膩。從以上症狀看,似無熱象。但患者之脈甚數(每分鍾124次,有冠心病史,經常心悸,胸悶等症狀)。辨證認為,患者病程很長,脾氣已虛,但夾有火熱之邪,火邪下迫大腸則腹瀉,上擾心神則心悸。故用補氣的黨參等配伍清熱瀉火的黃連(既能瀉大腸火,也能清心火,一舉兩得)治療,七劑後復診,大便減為每日1 2次,心悸症狀改善,心率也有所減慢。
當然,疾病的病因與病理變化是非常復雜的,因此臨床上所見的病脈往往也很復雜,常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脈象並見,如脈浮數、沉遲、滑數、弦澀等。還有脈證相符與不相符的問題,不相符時,就須決定是舍症從脈,還是舍脈從症等。另外,理論上談脈診不難,但實際操作中要確定是何脈、解釋分析脈與病的關系等不是一日之功。古人就說:「脈理精微,非言可盡,心中了了,指下難明。」不經過多年的反復實踐,細心體會,不用心去悟、去比較,是不可能真正把握脈診的。

Ⅳ 號脈有科學依據嗎我覺得是故弄玄虛,胡說八道

你是胡說八道!
望聞問切上千年了輪到你從這里一句話就否了?!

Ⅵ 中醫的把脈目前有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可以確定哪些症狀

從現代醫學認識的角度,有不少信息是可以通過脈搏發現的。最容易理解的是早搏、房顫、竇性心動過速、過緩等直接跟心律相關的內容(比如中醫說的遲脈、數脈、疾脈、結脈、代脈、促脈等)。在沒有心電圖的古代,通過脈搏來判斷循環系統的狀況是很方便實用的一種手段。還有人認為動脈血管壁的緊張程度和交感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動脈硬化程度還有血壓高低有關系(比如中醫的緊脈、弦脈、細脈、緩脈、散脈等)。得到這些信息,再結合患者的主訴、體征、症狀,對病情和預後做出一定程度的判斷和歸納其實沒什麼奇怪的,也不涉及太深的科學原理,更不像坊間傳言的那麼神秘和神奇。
希望採納

Ⅶ 中醫「把脈」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中醫給病人診斷病情的時候會先把脈然後才能初步確定病情,那麼中醫把脈的原理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吧。

  • 總結

中醫把脈流傳至今,說明其是有科學依據的,中醫把脈的原理可以這樣總結脈診又稱切診,是醫生以手指觸按一定部位的脈搏來診察脈象,達到了解病情,判斷病證的方法。

脈象的產生是與心臟的搏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及各臟腑的協同作用直接相關。脈象能夠反映全身臟腑功能及機體的整體情況。

通過診脈,可以識別疾病的病位和病性,推測病因和病證,判斷疾病的預後和轉歸。正常脈象又稱平脈和常脈。

Ⅷ 中醫把脈能相信嗎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其中「切」就是指的人們常說的把脈,這一可以看出來,把脈其實是中醫的一項重要技能。切脈主要是通過撫摸人的動脈,來判斷病情。其實從西醫裡面是有相關研究的,人的病情狀態是可以通過動脈的震動體現的。因此中醫把脈是可以相信的,但是為了保險,還是再進行西醫的檢查為好。

Ⅸ 中醫把脈真的很實用嗎,很準的嗎

回答問題之前,先來鋪墊一些背景。
需要明確的是,醫學從來就不是一門科學(science),而是一門技術(technology)。因為總是疾病先出現,人們才開始研究(如非典),在新的疾病未出來之前,人們不知道怎麼去研究潛在的新疾病。因此醫學理論總是落後於實踐的,所以它是一門實踐學科,不是科學。
那科學的技術的區別又在哪?就是理論與實踐的差距。舉兩個個簡單例子:

根據高中物理可知,小球斜拋運動軌跡是拋物線(「能預測」),這是科學理論。運動員投籃,准確命中(「能做到」),這是技術。
一個學過物理的高中生肯定知道並會計算拋物線運動軌跡(「能預測」),但若他沒打過籃球也沒練習過投籃,他也無法保證命中率(「做不到」)。這說明,懂科學懂理論,不一定技術過關。又比如航空發動機,精密機床我國製造出的總是不如西方國家的好,這些東西的原理不是什麼秘密,但製造出來卻不容易。懂原理但做不到,就是懂理論卻技術跟不上。
因為凡是跟技術有關的,大多是需要反復實踐中積累經驗技巧,並不斷進步的。失去了實踐過程,怎麼可能爐火純青?用語文課本《賣油翁》中的一句話來說「我亦無他,惟手熟爾」。老翁可能根本不知道這裡面的科學原理,但是他能做得好,靠的是什麼?
有了這些背景,就可以來回答問題了。首先,脈診是中醫學裡面的一門技術,它不是科學理論。雖然它裡面也有一些「理論」說明何脈預示何病證,但它並未從人體內部物質轉化本質上解釋脈是如何預測疾病的,它僅僅是一種「現象—疾病」的一種經驗性映射規則。
而「脈診很實用,准不準?」中的「實用」強調的是技術實踐的可行性,「准不準」其實強調的實踐效果(技術水平)。從上面的討論可知,實踐技術的效果有賴於經驗的積累,因此准不準取決於個人是否達到賣油翁那種水平。即使把脈學書中理論滾瓜亂熟,沒有大量實踐,仍舊會像古人感嘆的那樣「心中了了,指下難明」。

Ⅹ 中醫把脈看病准嗎

中醫把脈是中醫診斷方式望聞問切中的切。中醫看病都是四診合參的,不是只依靠一種方式。至於准不準,我覺得你只要沒遇到庸醫,都是準的。中醫不管怎樣也是一門醫學,要是沒效果能流傳這么幾千年嗎。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