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課題
A. 跪求浙江湖州文化名人資料,我是初中生要完成課題!!謝謝
以下都是湖州歷史名人,希望對你有用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頫等十餘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夏秋之交終於得准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吳興。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於樞、仇遠、戴錶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於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 (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幹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後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於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 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盡管很多人因趙孟頫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但是將非藝術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鑒於趙孟頫在美術與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散藏在日本、美國等地的趙孟頫書畫墨跡,都被人們視作珍品妥善保存。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佔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此外還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唐朝詩人孟郊(德清人);
唐朝「大歷十大才子」之首的錢起(吳興人);
著有「三言二拍」的凌濛初(吳興人);
南朝開國皇帝陳霸先(長興人);
清朝篆刻大師,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吳昌碩(安吉人);
清朝學者俞曲圓(德清人);
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陳英士(吳興道場人);
五四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主將錢玄同(道場人)、沈尹默(竹墩人);
現代報告文學作家徐遲(南潯人);
現代的「海空衛士」王偉;
「潘公」潘季馴、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果夫、陳立夫,沈約,「茶聖」陸羽,沈家本,胡援,王啟民,左手書法大師費新我,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朱家驊、張靜江......
另外: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史家稱李白、李煜、李清照為詞家「三李」,其詞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李煜的祖父李升是南唐國的建立者。據《吳越備志》和清同治《安吉縣志》載,李升本姓潘,安吉(時屬湖州)人,父為安吉縣訾將,淮南將軍李神福侵湖州時將李升父子虜去,李升就成了李神福的家奴,改姓李。一日,吳國丞相徐溫到李神福家,見到李升,非常喜歡,經李神福同意,徐溫收李升為養子,並更名為徐知誥。徐溫死後,升篡政,於吳天祚三年(937)即位於金陵,改國號為南唐,年號為升元。並恢復李姓,仍稱李升,李升在位時,曾致書吳越國王,以祭祀祖宗的祠堂、田產都在安吉為由,欲以毗陵(今常州)換取湖州,末果。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黃歇 朱冶 曹不興 沈充 王羲之 戴逵 陸修靜 丘淵之 沈約 吳均 丘遲 柳惲
吳均 裴子野 陳霸先 張僧繇
隋唐
釋?智永 姚思廉 道宣 徐堅 沈千運 顏真卿 錢起 張志和 陸羽 沈既濟
李季蘭 皎然 孟郊 沈亞之 杜牧 楊漢公 陸龜蒙 高閑
宋元
贊寧 燕文貴 張先 梅堯臣 孫覺 蘇軾 朱肱 米芾 毛滂 葉夢得 方勺 劉一止
沈與求 胡仔 沈瀛 葛立方倪思 姜夔 施元之 陳振孫 程大昌 牟巘 周密
錢選 管道升 王蒙 沈夢麟 黃王介
明
凌雲 嚴震直 聞良輔 陳霆 陳良謨 顧應祥 唐樞 吳承恩 茅坤 慎蒙 吳維岳
徐中行 潘季馴 沈節甫 許孚遠 溫純 臧懋循 朱國楨 丁元薦 凌迪知 凌濛初
董斯張 茅維 茅元儀 陳忱 魏耕 智旭 梁小玉 閔齊 姚翼 張睿卿
清
嚴我斯 蔡啟樽 吳綺 董說 徐倬 胡渭 孫在豐 蔡升元 沈炳震 沈銓
鮑?(字西風) 嚴遂成 戚蓼生 丁傑 施國祁 姚文田 王以銜 嚴可均 許宗彥
周中孚 陳傑 費丹旭 吳雲 汪日楨 俞樾 凌奐 劉鏞 陸心源 沈家本 傅雲龍
湯緒 劉錦藻
現當代
吳昌碩 崔適 單士厘 朱孝臧 周慶雲 龐元濟 王一亭 莫觴清 徐自華 沈壽
龐元澄 陳其美 金城 錢病鶴 姚勇忱 徐一冰 劉承干 俞寰澄 徐森玉 梁希
沈尹默 沈兼士 任鴻雋 錢玄同 陳嶸 趙紫宸 沈邁士 李彥士 陸志韋 蔡聲白
錢壯飛 諸聞韻 慎微之 葉桔泉 雷震 沈茲九 李泉生 楊光泩 邱望湘 俞平伯
章榮初 諸樂三 陳嘯空 沈西苓 王宇椿 陸學善 傅任敢 蔡昌年 潘德明
錢仲聯 潘子農 朱渭深 丁舜年 邱式邦 趙羅蕤 王文林 劉旭滄 陳又新
錢三強 徐遲 王宗淦 張珩 徐舜壽 張龍翔 盛志勇 王仁 屠守鍔 史之華
丁是娥 潘鏡芙 鍾萬勰 欽俊德 盧良恕
B. 90萬人的小城市 日均用水大概是多少 (生產 生活全部涵括在內)謝謝 課題研究
優化文化資源配置 提高有效文化需求
案例介紹[注
之一:北京市的國營、民營企業同台競爭,多元主體優勢互補,盤活了文化資源。
1993年,在北京市政府和市宣傳部的關心下,民營企業家錢程與中央樂團簽約,出資45萬元承包了北京音樂廳。承包方除保證中國交響樂團演出場地之外,主要以出租場地、承辦國內外演出為經營方向。96年起,北京音樂廳向社會承諾:"我們天天要有音樂會,是真正的365音樂廳。"音樂廳自承包以來,既把握住先進文化、高雅文化、民族文化的大方向,又大膽探索演出市場規律,充分挖掘國際國內文化資源的潛力,力爭最佳的投入產出效果。94年3月至同年底,音樂廳共演出162場,演出收入達50.5萬元;95年演出248場,演出收入209萬元;98年演出猛增至581場,演出收入高達700萬元;99年提高了演出節目的檔次與品位,共演出488場,演出收入850萬元;現音樂廳與承包前年均演出60場相比,演出場次與演出收入呈幾何級上升。音樂廳的承包者的經營策略是:一是廣開投資渠道,分攤投資風險。經紀人、其他經營者都可參與音樂廳經營,音樂廳主要致力於品牌設計與收取場租費,二是在演出市場參與演出節目的競爭,投資於創新性劇目設計,如連續推出的《中國唐代名篇音樂朗誦會》等優秀節目,各界觀眾蜂擁而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親臨觀看。2000年,北京市政府與民營企業家錢程簽約,同意他以自然人身份,承包由政府投資上億元的北京市標志性文化建築--中山音樂堂。錢程坦言:"我做的一切是音樂廳原來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民營企業家和民營資本在激活文化市場方面發揮出的獨特作用,使文化資源的功能得以復位。
長期以來,一個城市有影響的大型文化設施,總是抓在政府文化部門手裡,主要是政府部門擔心這類文化設施的經營權一旦落入旁手,很難保證它的社會效益。但這種壟斷式的經營往往缺乏開拓市場的激情,忽視投資回報。北京市敢於突破禁區,以個體承包方式吸引民營資本經營大型文化設施,多元所有制主體同台競爭、優勢互補,為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了一種啟迪: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一個適合多元經營主體介入,讓社會和市場在優化配置文化資源中起基礎性作用的體制環境。
之二:廣州市的輿論工具以需求為導向做活主流新聞,突顯服務功能,尋找到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點。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經營體現了一種鮮明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特徵:
一、做活主流新聞。新聞媒體必須將黨和國家的意旨體現為主流意識形態。《廣州日報》作為一份黨報概不能外,但報業的決策層清醒地認識到,報業的立足點在市場,必須遵循市場規律。為了找到輿論導向與市場基礎的最佳結合點,經營者充分利用政府和企業的兩種資源,形成了以主流新聞打市場的經營特色。報社從全國各地吸引優秀人才,建立了一支高效的新聞隊伍,他們追蹤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以最權威的新聞來源和最快捷的傳播方式來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此外,報社還根據市場的特點,以豐富多彩的版面設計來吸引讀者。特別是"即拼新聞版",將消息和獨家采訪拼成醒目的新聞版塊發表,引起強烈反響。由於注重新聞的即時性、准確性和吸引力,使《廣州日報》的新聞版成為該報最有影響力的品牌和最大的市場賣點。
二、突顯服務功能。報紙不但是輿論載體,更是服務工具,為了拓寬市場,集團千方百計地作好讀者的服務工作,他們在珠江三角洲建立了150多家連鎖店,這些連鎖店除收訂、零售報紙外,還銷售各類書刊和文化用品,甚至還經營便民百貨,以滿足客戶的各類需求。各連鎖店還實現了計算機網路,使訂報售報、廣告服務等業務運轉速度大大加快。為了讓讀者在早餐桌上看到《廣州日報》,公司還自辦發行,添置了130多輛運輸車,每天在方圓300公里的廣東省境內和兩廣交界地區密集穿梭,將報紙及時送至每一層樓的讀者手中。報社還將潛在的讀者按住宅、地區分片做調查,有的放矢,制定出將潛在讀者轉化為常年訂戶的實施計劃。據《廣州日報》的一項調查,報紙自費訂閱者已佔到總訂閱戶數的81.4%,表明黨報已一改昔日指令性訂閱的舊面貌,進入了良性的市場運轉軌道。96年,中國大陸第一個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在廣州成立,99年總資產達33億元,報刊收入由91年1.22億上升到18億元,廣告收入從91年3.96億元上升到9.72億元,99年上繳稅收1.53億元,成為廣州市的納稅大戶,集團還拓展了信息服務等相關產業,擁有多種所有制合資的多家企業實體,成為中國報業界的巨人。
之三:深圳市的文化資源和企業家的有機結合、企業資本和文化產業的有機結合的制度創新,為文化可持續發展創造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深圳華僑城集團是一個擁有70餘家合資、控股和參資企業,以家電、電子、文化、旅遊、房地產開發為主導產業的控股企業集團。99年集團總資產達238億元,凈資產達101.8億元,銷售收入158億元。集團將文化軟資源、資金、技術和旅遊概念緊密結合,以資本形式投入市場營運,形成集人造主題公園、演藝業和相關產業開發為一體的文化服務經營實體。10年中,集團用於文化旅遊產業的投資共25億元,其中對錦綉中華、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等主題公園投入約13億元,10年中華僑文化旅遊度假區接待中外遊客6000多萬人次,營業收入60多億元,實現利潤12億元。並創造了一個1:8的錦綉中華效應,即遊客平均每在華僑度假村消費1元,社會相應地在深圳市區連帶消費8元,以主題公園為中心,產業還配套經營各類星級賓館,開發了具有文化特色的"皮皮王"系旅遊產品,並控股深圳航空公司,創辦了旅遊教育產業--暨南大學中旅學院,成為一塊"立足國內,輔射海外"的世界區域性文化旅遊的著名品牌。
華僑城集團的成功歸功於企業決策層的資源整合能力和企業制度的創新,華僑城集團決策層利用了世界、中國的文化資源、給自己營造了一個成長空間,並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不斷發現、引入和整合新的生產要素,靈活機動的開拓新市場。集團的《華僑城集團憲章》以未來10年為時間跨度,以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為宏觀背景,以制度創新為主題,確定了集團未來發展的一些重大戰略選擇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如"內部產權革命",旨在通過企業內部的產權多元化,從根本上解決集團下屬各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問題;如"分享經濟",突出了以智力勞動為特徵的經營性文化生產的價值;如"經營者選拔考核市場化、外部化"和"經營者選拔的連帶責任機制"等,可以使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經營者發生更迭時,確保後繼者的延續性和創造性。此外,《憲章》擬定的一系列超前性的企業價值理念如:"知識就是優勢,創新就是未來"等,也為文化旅遊產業在新世紀的持續發展打開了廣闊的上升空間。
之四:魔術大師商業魔法大揭秘,大衛中國行酬金是多少?
據2002年7月30日CCTV經濟半小時報道:大衛·科波菲爾曾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本時代的魔術巨人",而他高超的商業運作技巧同他夢幻般的表演一樣,讓人嘆服。他能把自由女神像變得無影無蹤,能讓觀眾當場消失,能穿越長城城牆,同時也能變來無窮的商機。
大衛平均每年在全球的演出超過了500場,他擁有了自己的專業製作隊伍,在世界各地都有雇員。魔術上的巨大成功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根據2001年美國《福布斯》雜志的統計,大衛一年的收入為6000萬美元,在世界娛樂名人排行榜中名列第五。
大衛此前在深圳和廣州的演出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票房成績。在上海,7場演出的門票已提前售出了80%,而最高票價現在已被炒到了2400元。大衛在上海的票房收入目前已經達到1300萬元。
早期大衛起步時,尤其是變飛機,變自由女神像消失,大部分費用應該都是由電視台來出,大衛享有的就是影碟版權。但是伴隨著電視演出的廣告收益和其他一些收入,都完完全全是電視台來分的。大衛羽毛漸漸豐滿以後,更多的是這種現場表演,那純粹是他自己企業的收入,與電視沒有太多關系。其實是有一個商業體系在支撐著大衛。美國這種商業體系,本身在魔術以外已是非常的健全。比如說魔術師協會、魔術商店、魔術展覽、魔術比賽,還有一些交流等等,這已經成了系統。在魔術界里專業分工很細,它們的不斷創新也源源不斷地給大衛提供創新的基礎。就像生物鏈一樣,大衛的鏈不斷地變粗、變多,別人不斷地供血,整個產業的鏈就變得很好。
之五:投資於文化的上市公司正在顯現頑強的生命力。
涉足文化的上市公司
公司名稱 涉中文化產業概況 流通盤 總股東 2000年每股凈資產
北方五環 興建了現代、綜合化的大型現代化體育基礎設施--五環廣場 1.06億股 2.89億股 1.118
電廣傳煤 依託大股東湖南電廣集團,全面進軍影視製作和經營 1.18億股 2.58億股 9.062
誠成文化 投資圖書、期刊、電子出版物、影視、光碟、文化用品製作、印刷和發行 1.09億股 2.08億股 1.73
上海強生 投資1.6億元發起創立上海強生傳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參股《新財經》、《財經周刊》 1.50億股 2.81億股 3.035
東方明珠 主營業務包括廣播電視傳播服務、電視塔設施租賃和廣告經營等 1.57億股 6.88億股 2.55
目前,已掀起一股投資文化的熱潮,新一代文化投資者和文化經營者已經意識到資本和文化結合的重要性。中國證鑒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已將傳播與文化產業納入上市公司13個基本產業門類之中。廣州日報集團、廣東有限電視台、文化新民報業集團、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電腦報、新華書店、北影、西影集團等都加快了進軍資本市場的節奏,准備通過股份制改造,直接上市挺進證券市場,以期在更大更深層次上沖擊文化領域。
[注]案例來源:《廣東藝術》2001年5期,13期-21期
關於優化文化資源配置
提高有效文化需求的思考
之一:體制改革是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提高有效文化需求的前提。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構成社會形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性質與發展,經濟基礎的變化或早或遲會導致上層建築的調整與變革。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以市場機製作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基本取向的經濟運轉方式,這就給屬於上層建築的文化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是繼續按照傳統的計劃模式管理文化,還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模式管理文化?
"計劃文化"的模式我們早已熟知,其所有制形式全部為國家所有制,文化資產由政府進行統一的計劃管理,政府既是文化資產的所有者,同時又是文化資產的佔有者、支配者、使用者和分配者。表現在文化單位中,就是文化單位的領導人由政府委派;文化單位的各項活動、人事管理由國家統一安排,文化單位沒有自主財務權,所需經費全部由國家財政安排,支出也有嚴格的標准,實行的是財政的統一預算管理。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文化資源造成了相當大的浪費,壓抑了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阻礙了文化事業的發展。這種歷史的教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文化體制改革在改革先行的地區已有實踐,它是以全社會消費者的有效文化需求為導向,多種所有制結構投資於文化事業,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起基礎性作用,政府根據文化事業的導向性、公益性、消費娛樂性的性質制定文化產業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營造各種所有制文化的平等競爭環境。文化的導向性也要能使人民大眾喜聞樂見;文化的公益性也應考慮市場的有效文化需求。在市場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的共同作用下,確保文化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之二:關於導向性、公益性等社會文化的優化資源配置與提高有效需求問題。
長期以來,受傳統計劃管理模式的影響,我們總是將文化看屬意識形態范疇,對導向性、公益性文化更是審慎對待,採取了國家包攬的辦法。導向性、公益性文化資源全部由國家按計劃進行配置,設施建設及日常管理機構支出全部列入財政預算,造成的後果是大量的重復建設,有效利用程度極差,造成大量的浪費。(民建常州市委 常州市文化局、汪志 光)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文化資源的優化整合和效益提升
[內容提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強盛,有賴於一個或者幾個大城市群的興起。它們不僅是強勁的經濟增長極,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長三角」城市群所擁有的文化傳統資源,特色化程度高,形態豐富,構成了互補整合的重要條件,在文化資源的流動條件,資源培育的社會投入等方面,不斷擴大增量,加強了優化整合的物質基礎;還具有體制改革上的互補性,制度創新上的多向性,區域協作的前景非常廣闊。在21世紀新一輪的發展中,「長三角」城市群要以體制創新作為突破口,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打破條塊分割,形成大都市圈的強大文化合力。要以層次配置作為抓手,通過項目、院線、市場、信息等的分層合作,形成突破重點,進一步帶動全局。更要以發展作為重心,建立平等的共享協作機制,調動各種積極因素,擴大社會投入,增強「長三角」文化發展的後勁。
一、城市群發展成為文化中心的基本條件
經濟全球化所催生的一個重大主題是區域經濟的協作發展。而大都市圈以密集的城市群與大規模的產業帶相結合,相互推動又相互滲透,使區域的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學術界給予「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 的基本定義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具有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不同類型、不同等級規模的城市,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以一個或者兩個超大或者特大型城市作為地區經濟的核心,藉助於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綜合運輸網,以及高度發達的信息網路,發生與發展著城市個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
大城市群是一個區域空間、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登要素組成的有機體,是一個大系統中具有比較強大活力的子系統,無論在區域層次上,還是在相互聯系的空間上,都具有網路性的基本特徵。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看,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強盛,有賴於一個或者幾個大城市群的興起。比如美國的大紐約地區,大舊金山灣地區,洛杉磯地區,英國的大倫敦地區,日本的大東京地區,加拿大的多倫多地區等,其中,根據1999年的統計數字,大紐約地區的GDP總量為87088億美元 ,約佔美國GDP總量的15%,倫敦的GDP佔全英國的40%,巴黎的GDP佔全法國的25%,東京的GDP佔全日本的15%,超過許多發展中國家一個國家的GDP總量,成為舉足輕重的國家重心 。
許多大城市群不僅僅是強勁的經濟增長極,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這里指的文化中心包括文化產品的消費中心、文化資源的配置中心、文化內容的創造中心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心。它們具有以下的重要特徵:
1,城市群必須具有區域內外的連接性和開放性,才能集中各種人群的文化需求,刺激文化市場的迅速擴大。文化消費市場是文化發展的重要空間,而消費市場的擴大有賴於大量的人口和支付能力。只有大城市群才能形成超大容量的、經常性的人流和文化消費需求。如果說:小城鎮以人的步行為半徑,小城市以自行車的騎行為半徑,大城市以公共汽車和轎車的行駛為半徑,那麼,大城市群以高速公路、鐵路、地鐵、輕軌為半徑,以航空港、海港或者河港、信息港與外界連接,以現代通訊網路為延伸,能夠在短時間內匯集大量的人流,形成文化消費市場的巨大空間。
2,城市群必須具有文化資源的互補性,才能促進城市之間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瑞典經濟學家俄林曾經指出:如果一個地區有豐富的要素為另一些地方所需要的時候,而信息、運輸、服務等條件又滿足了這些需求,那麼,這兩地就有了互補性。比如:多倫多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加工、金融、貿易中心,企事業管理層和員工的人均收入高,每年大約有100萬員工和大中學校的師生需要度假,但是多倫多市區缺乏以自然風光為主的旅遊資源,必須靠尼加拉亞大瀑布等周邊的風景名勝來滿足;而從尼加拉亞大瀑布過境的遊客,又希望到多倫多欣賞世界第一高塔等都市風光,從而形成了大多倫多城市群之間的巨大人流。
3,城市群的文化基礎設施,必須形成多層次的空間網路結構,才能提高文化資源使用的有效性。社會化的大規模文化活動,必須在大量文化設施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投資文化基礎設施,具有資本大、時間長、回報慢的特點。而提高使用效率的最好辦法,就是選擇一個良好的空間網路結構,這就迫使政府和企業的文化投資,總是選擇在具有多層次空間網路結構的城市群中。比如:就公共圖書館的數量而言,根據1997年的數據,紐約有204座,倫敦有415座,東京有194座,而巴黎有83座,香港也有52座 ,而90年代後期,美國大費城地區為了重振經濟活力和調整產業結構,先後興建和修繕了70個博物館、120個表演場所、51個畫廊和展覽館、39個藝術中心和其他文化機構 ,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文化基礎設施群,高低錯落,相互搭配,各有所長,為發展文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4,城市群必須培育大量文化組織和機構,增強文化活動的分工協作,才能擴大相互之間的吸引集聚和擴散輻射功能。在現代社會中,任何一種大型文化活動,特別是文化產業,都具有高度的社會組織性,需要金融、科技、製造、教育、環境、行政、和各種專業文化機構的密切配合。越是現代化社會背景下的文化活動和文化項目,其匯集的資源就更加多樣,分工協作的程度就越復雜。 以洛杉磯為例,作為國際級的電影產業中心,匯聚了20多個行業120多個門類的文化機構,包括劇本創作、演員培訓、風險投資、中介代理、電腦特技、仿生製作、特種運輸(包括特大型道具和動物等)、專業爆破等服務機構,僅職業和半職業演員就有58000多人,演員工會有40多個,形成一個分工明確、高度有序的「蜂房」。
由此可見:城市群的文化發展,必然有一定的客觀規律。即便它已經是人口聚集的中心,或者經濟發展中心,製造加工的中心,也不一定就能成為文化中心。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資源,積極創造吸引集聚和擴散輻射的網路結構,滿足文化發展的規律,才能成為文化產品的消費中心、文化資源的配置中心、文化內容的創造中心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心,並對周邊地區乃至世界產生強大的文化聚集和文化輻射作用。
二、「長三角」文化資源優化整合的現實基礎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由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的15個城市組成,位於我國著名的東部沿海開放帶和長江經濟帶的T型結合部,土地肥沃,水量充沛,城市密集,路網縱橫,襟江面海,宜工宜農宜商,是我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最昌盛、人民最富饒的經濟重點地區之一,構成了我國「外通大洋,內聯腹地」兩個輻射扇面的戰略樞紐點和中國第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從經濟實力看,這一地區佔全國1%的土地,6%的人口,卻產出了全國17%的GDP, 2000 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近2000億美元,人均GDP2300美元,在全國名列前茅,從具體產品和服務看,這一地區的信息、汽車、鋼鐵、石化、電氣、大型成套設備等一系列產品和提供的金融、保險、商貿、航運、電訊等服務,在全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發展角度看,在「十五」期間, 它將繼續保持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到2005年該地區GDP將達到25000億元人民幣,合3250億美元,略多於台灣2000年的水平。到2015年,它的GDP將達到5萬億人民幣,合6500億美元,超過台灣同期水平。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的增長離不開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它要成為21世紀中國和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必然要以文化發展的活力,給經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以強大的推動。而「長三角」具有的文化資源的豐富形態和巨大存量,包括自然資源、實物資產、金融貨幣、專利技術、無形資產和知識資本等,又提供了「十五」期間進一步優化整合的重要基礎。
(一)「長三角」城市群所擁有的文化傳統資源,特色化程度高,形態豐富,各有千秋,構成了互補整合的重要條件。
從經濟總量規模來分析,「長三角」城市群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特大型城市上海,GDP總量約占整個區域的29%,二是大型城市,按經濟規模為蘇州、杭州、無錫、寧波、南京,GDP總量約佔41%強,平均每一個城市為8%,三是中等城市,即其餘9個城市包括舟山,GDP總量不到30%,每一個城市約佔3%。有趣的是:這15個城市的形成歷史相差非常大,在時間的綜向座標上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長江三角洲重點城市形成時間一覽表
年代城市 南京 杭州 蘇州 上海 寧波
公元前472年 建越城 建於秦朝
(錢塘) 秦代:吳郡治(公元前22年)
221-280年 金陵 漁村
317-420年 建鄴 東吳 青龍鎮 公元400年建寧波
420-589年 建康 開六井 蘇州 唐天寶(746年)
937-975年
(南唐) 金陵 蘇州 上海鎮(1250年)
1421年後(明)
1853-1864年
1911年 南京
天京
築城(1359年)
杭州城(1620)
青龍鎮
上海港(明)
上海市 寧波港
寧波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僅僅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五個大城市,就分別在公元前400多年, 公元400多年,和1400年之後,才逐漸形成了基本的雛形,而它們中的每一個,又把不同歷史背景上的城市文化發育得非常充分。當古老的石頭城在公元三世紀到六世紀,以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的大規模城市建設, 使之成為當時中國南方乃至全國最繁榮穩定的城市,此時,上海和寧波的大部分還淹沒在洶涌的波濤之中;當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成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建築、航海、天文、紡織、文化和藝術方面創造了輝煌的成就,長江以南的杭州和蘇州則以優美絕倫的山水風光,成為無數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常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委婉迷人,恰恰與「東盡鍾山,西踞石頭,南貫秦淮,北控後湖」的雄偉壯闊遙遙相對;而最年輕的大都市上海,原先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漁港。在開埠後的100多年裡,它利用連接海內外的獨特區位優勢,迅速崛起為遠東的大都市,成為20世紀以來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經濟中心,具有近代以來中國發育得最充分的都市形態。古都、名勝、海港、園林、商埠,大江、深湖,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如此地豐富多彩,對比鮮明,高度集中在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為彼此之間的資源互補特別是旅遊文化的資源互補創造了重要條件。
(二)「長三角」城市群在文化資源的流動條件,資源培育的社會投入等方面,不斷擴大增量,加強了優化整合的物質基礎。
大量事實說明: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化的生產活動,其發展需要豐富的資源,它包括:1,資本資源, 它是文化生產的動力; 2,技術資源, 它包括文化生產所需的能源、原材料、技術和裝備等;3,自然資源, 它包括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的積淀等; 4,智能資源,其中又含有三種形態:符號化的文化信息,經驗型的文化技能, 創新型的文化能力,特別是後者更是以人為載體的活資源。這種資源不可能集中在一個城市中,只有形成了復合的網路體系,才能使各種資源迅速地匯集,形成集約化的優勢。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五種運輸方式俱全,其密度遠遠超過中國其他城市群,其中大型民用8座(包括兩座國際機場),大型港口10座,機場公路里程將近3萬公里,公路網密度將近3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1萬人中的互聯網用戶數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以上海為例,2001年聯接國內各省市的國內出口已經形成2個2500兆的高速通道; 城域寬頻網已經覆蓋到了全上海90%以上的大樓和小區, 具備了「千兆到社區, 百兆到大樓, 十兆到用戶」的服務能力。全市互聯網用戶達到200萬, 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10萬, 固定電話用戶達到550萬, 行動電話用戶也突破了400萬,為各類文化資源的快速流通,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
「長三角」城市群不但具有文化資源的流動基礎,而且在培育資源的社會投入方面,也正在形成巨大的增量優勢。國內外城市群的發育經驗說明:地區文化的整合方式及其程度,與其經濟文化發展的均質化和特色化程度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地區內的文化發展程度差異太大,也就無法整合。而「長三角」城市群的文化均質化程度比較高,該地區教育經費的投入大約佔全國的1/6,科研機構的經費投入佔全國的1/5, 高校科研經費投入佔全國的約1/3, 大中企業的科研經費大約佔全國的1/4強 。與其人口數佔全國的1/10相比,「長三角」城市群的文化藝術專業人才數量約佔全國的1/5, 高級和中級專業人才約佔全國的1/5,說明該地區的文化人才具有數量和質量上的較大優勢。跨入90年代,「長三角」城市群加大了文化投入,推進特色文化工程,造就了大批新的有形文化資產。比如:2001年5月18日,發源於江蘇常州的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性遺產代表作」,經過江蘇省的全力爭取,國家文化部正式確定中國昆劇節固定在常州舉辦,成為傳承歷史、弘揚國粹、輻射世界的一顆藝術明珠。截止2001年底,江蘇省有28個市、縣、區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在全國名列第一;全省有國家一級圖書館27個,位居全國各省市最前列;有13個國家級兒童文化園,約佔全國總數的1/4, 有29個縣市,榮獲「全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佔全國同類鄉的1/10; 全省有21個縣、市、區,實現鄉鄉鎮鎮建成萬冊以上圖書館,同樣是全國最多的省份 。與江蘇的文化投資11
C. 房地產項目解籌流程圖
房地產項目解籌流程圖
房地產項目解籌流程圖-房地產項目開盤流程 房地產項目流程圖 流程圖
房地產項目解籌流程圖
勁力·城市明珠花園1、2、3、12棟認籌流程
恭喜您成功認籌勁力·城市明珠1、2、3、12棟單位!
新客戶
出示本人身份證
交納1、2、3、12棟認籌誠意金RMB10000元
填寫《勁力·城市明珠花園1、2、3、12棟誠意認籌申請書》
領取1、2、3、12棟認籌誠意金收據和1、2、3、12棟認籌申請書
出示本人身份證、VIP卡、4-11棟認籌申請書和4-11棟認籌誠意金收據
補交認籌誠意金RMB7000元
填寫《勁力·城市明珠花園1、2、3、12棟誠意認籌申請書》
發展商收回VIP卡、4-11棟認籌申請書和4-11棟誠意金收據
領取1、2、3、12棟認籌誠意金收據和1、2、3、12棟認籌申請書
勁力·城市明珠花園4-11棟VIP客戶
勁力·城市明珠花園1、2、3、12棟誠意客戶
D. 陳守則的研究方向與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市場營銷
主講課程:市場營銷學、推銷技術與實務(本科);市場研究、營銷管理(研究生)
發表的論文:
1.楊晶、陳守則.深度訪談法——市場調查的好方法.市場調查信息CN22-1300/C,2001.6
2.楊晶、陳守則.怎樣根據消費者的購買意向預測市場需求量.市場調查信息CN22-1300/C,2002.2.
3.陳守則.怎樣獲知某一品牌市場佔有率的高低.市場調查信息CN22-1300/C,2002.2.
4.陳守則.沒錢照樣做廣告.公關世界ISSN1005-3239,2002.4.
5.陳守則、楊晶.談案例教學法在市場營銷課程中的應用.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教研版),2002.7 .
6.陳守則.解譯「10PS」與4CS」.公關世界ISSN1005-3239,2002.11 .
7.陳守則、楊晶.營銷新理念——服務利潤鏈.企業研究ISSN1671-8119,2003 .5 .
8.陳守則、金微.怎樣讓「漏桶」中的水多起來.公關世界ISSN1005-3239,2003.8.
9.陳守則.談市場營銷案例教學.長春工業大學學報ISSN1674-1374,2004.8 .
10.陳守則.把握市場營銷新趨勢,探索森林食品市場營銷新思路.首屆東北森林食品大會會刊,2004.10.
11.陳守則.鑄造品牌忠誠關鍵點.企業研究ISSN1671-8119,2004.12.
12.衣冠勇、李明春、陳守則、王洪慶.談煤礦安全管理維度模式的構建.煤礦安全ISSN1003-496X,2005.4.(核心期刊).
13.李濤、陳守則、衣冠勇.員工忠誠度——企業制勝的關鍵.企業研究ISSN1671—8119,2005.6
14.陳守則.企業該怎樣認識市場營銷——建設市場導向型企業的幾點要素.營銷學苑SSN1009-2994,2005.11 .
15.陳守則.企業市場部建設關鍵點.營銷學苑ISSN1009-2994,2006.4.
16.陳守則、劉旭明.中小企業品牌戰略實施舉要.集團經濟研究ISSN1007-712x,2006.8(核心期刊).
17.陳守則、劉旭明.中國營銷走過的路程與未來的方向.商業經濟文薈ISSN1671-6728,2006.8(核心期刊).
18.楊晶、陳守則.談消費者購買意向調查結果的修訂.調研世界ISSN1004-7794,2006.12(核心期刊).
19.陳守則.鴨鵝產品市場營銷新思路.第二屆全國鴨鵝產業大會會刊,2006.11
20.陳守則、劉旭明.變形金剛,二十年的營銷盛典.銷售與市場ISSN1005-3530,2007.8(核心期刊).
21.陳守則.《情書》引發的風潮.銷售與市場ISSN1005-3530,2007.11(核心期刊).
22.陳守則.前奧運時期看聯想兇猛斬獲.營銷學苑ISSN1009-2994,2008.8
23.徐俊昌、陳守則.吉林省民營工業企業顧客滿意度若干問題的思考.長春工業大學學報ISSN1674-1374,2009.5
24.陳守則、王楠.將「宗教信仰」作為市場細分依據初探.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
ISSN1674-1374.2009.8
25.陳守則、李聖狀論.顧客滿意及其實現途徑.市場營銷導刊ISSN1811-8801,2009.11
26.陳守則.Discussion on Revising the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s Questionnaire Survey EBM2011 ISBN978-1-935068-19-8,ISTP檢索號:BUL45 2011.3 CPCI/SS
27.陳守則、王楠. Discussion on Revising the Results of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2011.5 CPCI/SSH待檢
28.陳守則、趙雪、李勝狀. The analyze of the opportunity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the domestic retail chains. EBM2011 ISBN978-1-935068-29-7,ISTP待檢索
29.陳守則、王曉旭.談市場營銷學案例教學的有效組織.城市建設理論研究ISSN2095-2104,2011.11
30.楊晶、陳守則.施工企業統計工作的問題與對策思考.城市建設理論研究ISSN2095-2104,2011.12
31.陳守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ISSN1674-1374,2012.1
32.陳守則、劉旭明.長城:用聚焦領跑細分市場.銷售與市場(評論版)ISSN1005-3530,2012.4
33.陳守則、劉旭明.戰略選擇之步步為「贏」銷售與市場(評論版)ISSN1005-3530,2012.5
34.陳守則、劉旭明.小微企業營銷制勝之道.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ISSN 1674-1374,2012.9
35.陳守則、張慧、徐俊昌.我國地方高校專業建設的SWOT分析與對策.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ISSN1674-1382,2012.9
36.陳守則.自主創新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吉林日報CN22-0001,2012.9
37.陳守則、劉旭明.危機中突圍的小微企業營銷戰略與策略選擇.企業研究ISSN1671-8119,2012.9.人大復印資料:企業家信息ISSN1005-443x全文轉載,2012.11
38.陳守則.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兩個基本點.吉林日報(理論版)CN22-0001,2012.12
39.高宏生、陳守則.生態濕地中試項目管理探析.商情ISSN1673-4041,2013.1
40.陳守則、徐俊昌、張慧.地方高校專業核心競爭力的評價與培養探析.商情ISSN1673-4041,2013.1
撰寫的教材與著作
1.陳守則、王競梅、戴秀英等.《市場營銷學》,機械工業出版社(ISBN9787111169949),2005.8.
2.陳守則、戴秀英、戴昀弟等.《現代推銷學教程》,機械工業出版社(ISBN978-7-111-30058-8),2010.4.
3.陳守則.《讓客戶無法拒絕你》(視頻教材).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ISBN 978-7-7986-1095-6),2011.3
4.王志美、陳守則等.《旅遊市場營銷》(配講授視頻光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4-05225-6),2011.9.
5.陳守則等.《市場營銷學》(第二版),機械工業出版社(ISBN 978-111-36717-8),2012.1.
6.張維智、陳守則、王曉旭.《市場調查與預測》(中英營銷總監職業資格認證指定教材).北京燕山出版社(ISBN 978-7-5402-2869-9),2012.8
7.徐俊昌、陳守則、蘇航等.《消費者行為學》,機械工業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ISBN978-7-111-36638-6),2012.1
8.張維智、陳守則、王明昊.《營銷策劃(中英營銷總監職業資格認證指定教材)
9.張維智、陳守則、徐俊昌.銷售管理(中英營銷總監職業資格認證指定教材)
10.陳守則、劉旭明.《文化產品營銷研究》.經濟日報出版社(ISBN978-7-80257-476-2),2012.12
主持的科研項目:
1.長春科普快速印刷有限責任公司營銷戰略規劃設計,企業委託,2006.3—2007.10。
2.吉林省民營工業企業顧客滿意度調查與評價的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8135,吉教科文驗字201067),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8.12—2010.5。
3.高等學校學生滿意度測評模型與應用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9387;吉教科驗字2011139號),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9.12—2011.10。
4.自主創新帶動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20100620)吉林省科技廳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0.9—2012.11。
5.地方性高校專業核心競爭力評價與培養研究(ZC110605)吉林省教育科學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重點自助課題,2011.9.1—2012.12。
6.促進吉林省民營經濟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對策研究(吉教科字2012566),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開放項目,2012.3——2013.12。
7.吉林省中葯產業區域品牌構建研究,省科技廳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3.1—2014.12。
8.
參與的科研項目:
1.吉林省品牌成長對策研究(吉教科文驗字2007238),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6.11—2007.11,第3人.
2.長春市城市發展中長期設計綱要(長科技合2007062)長春市科技局研究項目,2007.11——2011.6,第2人。
3.自主創新與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038),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開放項目重大項目,2010.12—2012.10,第3人。
4.長春市城市品牌定位、影響力評價及提升策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0112),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0.12—2012.11,第2人。
5.吉林省區域工業技術創新能力與效率差異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155;吉教科文驗字2011327),2011.5—2011.12,第3人。
6.吉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制度安排與公共政策工具研究(20120644),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2.2—2014.12,第2人。
7.吉林省主導產業自主品牌跨越式發展的研究與實踐(2012BS20),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博士扶持項目),2012.6—2013.12,第3人。
8.長春市文化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研究,長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2.6——2013.12,第2人。
獎勵情況:
獲長春工業大學教學效果優秀獎和校「三育人」標兵稱號;
主講的市場營銷學課程評為省級優秀課、校級精品課;
主編的《市場營銷學》教材,獲2007年吉林省優秀教材三等獎;
主編的《現代推銷學教程》獲2010年吉林省優秀教材二等獎;
撰寫的教研論文:高等學校學生滿意度測評模型與應用探析,獲2012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十二屆優秀高教科研成果論文類三等獎。
研究生培養:
指導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7人,指導物流工程與項目管理工程碩士11人。
E. 937計劃是什麼
其實是973計劃,是在1997年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制定和實施的一項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工作的發展計劃。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旨在解決國家戰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以及對人類認識世界將會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學前沿問題,堅持「面向戰略需求,聚焦科學目標,造就將帥人才,攀登科學高峰,實現重點突破,服務長遠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指南引導,單位申報,專家評審,政府決策」的立項方式,以原始性創新作為遴選項目的重要標准,堅持「擇需、擇重、擇優」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項目、人才、基地的密切結合,面向前沿高科技戰略領域超前部署基礎研究。
973計劃的實施,實現了國家需求導向的基礎研究的部署,建立了自由探索和國家需求導向「雙力驅動」的基礎研究資助體系,完善了基礎研究布局。自1998年實施以來,973計劃圍繞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綜合交叉與重要科學前沿等領域進行戰略部署。
973計劃始終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立足國際科學發展前沿,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自身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顯著提升了中國基礎研究創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帶動了中國基礎科學的發展,培養和鍛煉了一支優秀的基礎研究隊伍,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為經濟建設、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http://ke..com/view/4785810.htm?fromId=16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