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關於科學文化

關於科學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3-24 01:15:48

A. 身邊的科學文化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書籍是知識的源泉。是啊,一本好書,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最近,我讀了《身邊科學365問》,從中增長了不少知識。 就說養花這件事吧!我家養了好幾盆花,爸爸十分愛護它們,常常在早上或晚上到溪里去提一桶水來澆花。 一天中午,天氣十分炎熱,盆里的花已經有點蔫了,都耷拉著「腦袋」,盆里的土也幹得裂開了嘴。一見此狀,我連忙到小溪里舀了一桶水,准備給花澆水。正在這時,爸爸看見了,趕忙說:「快別澆水,現在不能澆。」我問:「為什麼?花都快枯死了。」爸爸說:「沒關系的,不會死的。」我感到十分奇怪,便問:「為什麼?」可爸爸也講不出個道理來。這時,我想起了《身邊科學365問》這本書來。打開書後,我仔細翻看,終於尋找到了答案:原來,中午氣溫比較高,這時植物根系吸水和葉面蒸發基本相同。如果用冷水澆,土壤溫度會降低,從而使植物呼吸能力減弱,水分的吸收能力相應降低,這會使植物失水,甚至死亡,所以中午是不能澆水的。看到這里,我明白了中午不能給花澆水的道理。 《身邊科學365問》的確是我的良師益友,它幫助我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許多難題。我想:我一定要把它認真地再閱讀一遍,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獲。

B. 關於文化+科技的政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形態。」對於正在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的中國而言,發展文化與科技融合產業,是文化產業創新的必然選擇。

研究文化和人必然需要現代的科學技術,當然現代科技也已經極大的促進了文化與人的研究進展。「匯新杯」創新大賽中的「科技+文化藝術專項賽」就是挖掘現代科技發展與文化結合、與藝術相結合的新技術、新成果,用科學技術來普及文化知識,科普文化藝術傳承。

2017年4月出台立的《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就立足於我國文化科技融合的發展實際和應用要求,在《規劃》中提出要實現我國文化、藝術與科技相融合需要有建設文化科技創新體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力爭於2020年,基本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以應用為驅動,以科技文化領域、科技藝術領域的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以協同創新、研發攻關、成果轉化、區域統籌、人才培養等為主要構成的科技文化藝術創新體系。

例如在2017年12月份浙江烏鎮舉辦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國家文物局展區尤其引人注目,觀眾只需輕輕一點,2米高的莫高窟壁畫便以立體化、全視角形式呈現,洞窟和佛龕內的圖案清晰可見,狩獵耕作、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畫作盡收眼底。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通過AR、VR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全方位的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因此2018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與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深圳市匯新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源中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大學共同承辦的「匯新杯」新興科技+互聯網創新大賽響應《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科技創新規劃》,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專門開啟了科技+文化藝術賽道,推動國家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也為在文化和藝術產業創新、創業的企業提供發展機遇與支持政策。

近期還有個展會補貼可以申請,申請可咨詢億企辦!

C. 黨十三大關於科學文化教育的陳述

黨十三大關於科學文化教育的陳述
1、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展開。教育、科學、文化、藝術、新聞、出版、衛生、體育事業欣欣向榮。九年制義務教育正在逐步實施。
2、要根據十二屆六中全會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決議,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要求,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D. 科學文化教育的具體內容

科學文化這個概念太過籠統而教育的時候除了教育科學文化的基礎之外,還應該告訴學生們這些知識可以在生活的哪一些方面得到應用。

E. 科學文化的含義和意義是什麼

科學」名詞演變及含義 據說文解字,科,會意字:「從禾從斗,斗者量也」;故「科學」一詞乃取「測量之學問」之義為名。中國傳統上將所有的知識統稱「學問」,古代將關於自然物道理的學問稱為「物理」[1],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學,數學學科獨立於「物理」。「科學」一詞初由近代日本學界使用,對應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歐洲語言中的相應詞彙,歐洲語言中該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在近代側重關於自然的學問,而自明代時中國則稱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學問。直至中日甲午戰爭以前出版的許多科學書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甲午海戰以後,中國掀起了學習近代西方科技的高潮,清末主要通過近代化之路上走在前面的日本學習近代科學技術。許多人認為,中國最早使用「科學」一詞的學者大概是康有為。他出版的《日本書目志》中就列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人使用「科學」一詞的頻率逐漸增多,出現了「科學」與「格致」兩詞並存的局面。在中華民國時期,通過中國科學社的科學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取代「格致」。從准確、可驗證性並能達到普遍公認的角度講,科學一詞指自然科學。廣義的科學又包含了科技及社會學。 在中國,教科書上一般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或稱為理科)和社會科學(或稱為文科)。而諸如心理學、哲學(有別於科學)在中國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概念被認為存在劃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況。因而「科學」一詞常被模糊地使用。工程學科稱為工科,理科和工科合成理工科,而文科和理科又合稱文理科。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1978年),科學被解釋為: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 合乎科學(精神、方法等)的。 對於科學的理解,一種觀念認為符合事實的或者被實驗驗證為正確的學說才叫科學,錯誤的學說則不符合科學。另一種觀念則認為,所有的學問都是科學,在可驗證的學問、科學領域,科學觀點有正確的、有錯誤的,在人類認識發展的過程中將不斷考察、確定已經存在的以及新產生的科學觀點、學說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並且,隨著人類認識的拓寬加深,建立在我們今天認識局限性基礎之上的公認正確的一些科學學說,可能在將來將被驗證為不正確或者有不正確的成分。

F. 關於文化科學素質的格言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培根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