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道德
㈠ 科學技術工作者為什麼必須加強道德修養
科學技術工作者必須加強道德修養:
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必須具有堅定的、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在科學技術活動中把一般道德與科學技術道德有機地結合,加強科技工作者的科學道德修養,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靠科技工作者的自我約束,另一方面要靠制度約束,建立起科學的學術評價與監督機制,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德治」與「法治」並舉,多管齊下,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㈡ 論科學技術,物質生活與道德的關系
對於科學技術與道德的關系,歷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派別,大體上可歸結為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兩派。在現代社會中,二者的關系日益密切,它們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科學技術會促進道德的發展,道德對科學技術也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作用,科學技術與道德的有機結合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未來方向。 我個人認為科學應該是服從道德的,特別是倫理道德。那麼道德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道德的發展應該是建立在科技的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說科學和道德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歡迎交流。
㈢ 淺析當今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系
科技倫理,這個過去非常陌生的詞彙,近年來頻頻出現在科技類報刊和網站上。而事實,科學道德問題一直與近代科技進步形影相隨。科技倫理是指科技創新活動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系的思想與行為准則,它規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體應恪守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范。研究者指出,科學倫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事關整個社會的發展前途。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科技倫理為什麼如此值得我們關注,
㈣ 科學技術在倫理價值和善惡價值中是否是中立
摘要:科學技術與道德倫理,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其矛盾也逐步顯現。其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和廣泛化。我們應該科學客觀的看待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系。******同志曾指出:「在二十一世紀,科技倫理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倫理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科技倫理道德的研究,指導科技倫理道德持續深入地發展。
關鍵詞:科技;倫理
1科技與倫理的關系
科學通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倫理並不具有像科學那樣的客觀性、共同性。從科學的評價標准來看,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對地心說的革命,是科學的巨大進步;但從中世紀歐洲的倫理觀念來看,卻違背了《聖經》的教義,不適當的倫理標准阻礙了科學的進步。倫理的這種保守性、穩定性、滯後性與科學的進取性、快速發展性形成鮮明的對照。科學促進倫理的變革,使倫理更好地適應科學和時代的需要;倫理引導科學的進步,使科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科學界也有人擔心倫理的規范和引導會不會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但實踐充分表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必要的適當的倫理規范非但沒有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反而促進了科學順利健康的發展。
2關於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關系的理論研究
古今中外的學者對此提出了許多看法,總結為以下四種觀點:
(1)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等同論。這種觀點認為,知識就是道德,道德也是知識,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本身就是道德行為,反之,愚昧無知或盲目迷信是與道德無緣的。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是第一個把知識與德行統一起來的人。他認為,「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為一種善,屬於知識的范疇。知識使人變得明智、就會有美德,相反愚昧無知是導致惡行的根源。
(2)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相斥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發展不僅不能帶來道德進步,反而導致道德退步,因此,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是水火不相容、互相排斥的。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認為,「智慧出,有大偽」、「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只有「絕巧棄利」、「見素抱朴、少私寡慾」,才能保持道德的純潔性。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在著名的《科學和藝術的發展是敗壞了風俗還是凈化了風俗》一文中,悲觀地預言:「科學與藝術日益進步,可是人類變得越來越壞了」,「隨著科學和藝術的光芒在我們的天邊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特別是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道德墮落的現象遍及社會各個角落,一些學者認為「道德崩潰」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他們甚至主張停止科學技術的發展,拯救道德危機,陷入了道德決定論的誤區。
㈤ 科學技術與社會道德的關系
對於科學技術與道德的關系,歷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派別,大體上可歸結為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兩派。在現代社會中,二者的關系日益密切,它們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科學技術會促進道德的發展,道德對科學技術也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作用,科學技術與道德的有機結合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未來方向。 我個人認為科學應該是服從道德的,特別是倫理道德。那麼道德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道德的發展應該是建立在科技的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說科學和道德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歡迎交流。
㈥ 論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否有助於道德的改進 盧梭
盧梭關於科學、藝術發展會導致道德墮落的觀點,長期被思想界認為是一個難題;其實,科學、藝術的發展不僅不是道德墮落的原因,而是道德進步發展的契機和新的起點。二者的對立和背反,往往出現在社會大變革和經濟體制轉型時期,這不是科學、藝術本身的問題,而是制度問題,體制問題,生產關系問題,落後或反動的社會勢力利用腐朽道德阻止社會前進的問題。
㈦ 科學倫理道德包括哪幾個部分
總的來說,我們一般認為喜歡談倫理道德的都是沒什麼真才實學又愛教做人的人,他們往往還封建古板。這種印象的產生有很多原因,特別重要的是倫理道德問題門檻極低,是個人就有自己的道德判斷,越沒文化對自己的判斷還越確信、情緒越強烈。但根本上,這種印象與倫理道德本身的形象有關。
讀過點書又沒讀過太多書的人可能會先要求區分下倫理與道德。倫理來自希臘,道德來自羅馬,側重略有不同,然後近代道德又與性道德緊密綁定……然後黑格爾、哈貝馬斯、威廉斯、德沃金等都對這兩個概念作過專門界定。這么一理,它倆之間似乎也沒什麼非此不可或廣為人接受的區分。在日常談話中,這倆概念常可以互換著用,而且外延極廣,從個人道德到政治道德、社會風氣,幾乎一切個人、人際、人與國家和法律的關系都有倫理道德層面。在一般交流中,保留這種概念的模糊性、寬泛性有很多好處,引入特定的學術區分則只會混淆重點,帶來認知負擔。
倫理道德非常穩定地與理性自利主義區分開來,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社會、所有學者都認為理性自利主義是一種無法證成的「倫理觀」。甚至連馬基雅維利那種以榮耀為目標的不擇手段的生活理想也被認為是非道德或反道德的(也有例外,比如伯林),這大概是因為馬基雅維利的「倫理道德」與我們一般接受的倫理道德相差甚遠。但倫理道德還常與功利主義乃至最寬泛意義上的自由主義道德區分開來。在學界,最堅實的倫理道德大概是康德主義那種唱高調的絕對命令。在包括社科法粉絲在內的一般群眾當中,傾向後果主義的人更喜歡標榜自己持一種不被道德偏見束縛的、理性科學的立場。在中國,倫理道德問題主要表現為冬烘先生和馬列主義老太太特別關心的生活作風問題。總之,倫理道德往往被認為是一種與科學世界觀不怎麼匹配的、適用於舊社會的意識形態。
然後對倫理道德的本質有這樣一套主流看法:我們可以從人的自利本性出發,來說明道德的產生邏輯和社會功能。據此,道德至多不過是一種必不可少但卻壓制人的社會控制工具。如果是一個關心公益的良善社會,那麼情況還好一些:大家為了長遠的、關繫到每個人的利益,不得不受制於道德;為了保證社會控制的有效性,還有必要將一些道德法律化,以確保人們遵守。但在有些國家、某些歷史階段,全體國民並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而存在剝削與被剝削、治人與治於人的關系,因此,道德甚至不是一種壓制人的慾望、沖動,但卻有益於每個人的社會控制工具,而是一種統治術,是統治集團通過洗腦來廉價地操控被統治者的意識形態。這種道德觀在當下占據主流。而這種道德觀當然內在地就會使道德名譽掃地,喪失其理由給予力量。
但新時代的人們也有一套或幾套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相處的說法,在與習傳道德切割後,他們更喜歡用個性、人性、生活方式之類的說法來表述自己的生活理想。
事實上,嚴肅的道德論證從來無法訴諸習傳道德,一種道德廣為人接受,這從來不足以證明它就是道德真理。與其把不同觀念之間的沖突包裝為道德與理性、道德與科學之間的沖突,不如老老實實談道德問題,因為兩方都關心我們該如何生活、如何在一起生活這些問題,這些顯然是道德問題,雖然不是習傳道德能解決的問題。
關於科學與道德的關系,主流的看法應該是這樣的:科技進步必然是正面的、可欲的,倫理不應事先劃定科技發展的界限,而應被動適應科技的發展,科技終將會把我們帶往一個現有倫理觀點無法理解,但又必然是更加美好的未來。這種觀點不是科學觀點,而是道德信念。與進步、科學相綁定的好生活信念都是綁定在根據過去幾世紀與科學發展相伴的歷史經驗作出的粗略推斷之上的倫理道德信念,這種信念極為稀薄,也許除了一個「好」字,什麼實質規定性都沒有。但歸根到底,科學無法作出哪怕如此稀薄的好壞判斷。
㈧ 作業:科學與道德的區別
新世紀,知識經濟的朝陽正冉冉升起,人們對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注可謂前所未有。互聯網、克隆羊、人類基因圖譜等,都提出了科技與倫理相互關系的一些尖銳的新問題,需要我們進行認真深入的思考。
1 目前科學技術發展與倫理沖突表現
(1)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倫理沖突具有深層次的影響。
例如克隆技術,克隆技術的誕生將使人類能夠操縱基因,打破種屬的界限,人類可以改變物種的基因構成和機能,但是從倫理道德角度來看,克隆人將干預人類自然發展,改變人類親緣關系,打破人類生育概念和傳統生育模式。這些沖突比曾經生命技術帶來的沖突更加嚴重和深刻。
(2)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倫理道德沖突涉及領域更加廣泛。
例如,安樂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帶來的生命倫理問題;網路技術帶來的網路倫理問題,利用網路的虛擬、無序、開放等特徵導致的網路犯罪,網路侵犯等;核能、核武器的和平利用引發的倫理問題等等。
(3)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沖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銳。
例如,高科技應用導致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克隆技術引發的人類身份確定問題,核能的開發引發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問題,這都是直接關繫到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2 科技與倫理的關系
(1)科學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在人類文明史上,科學技術的進步都直接或間接地推動著人類倫理道德的進步。科學技術是推動包括道德進步在內的文明發展的偉大動力,必須以科學的「真」,促進道德的「善」,以實現真、善、美的統一。科學技術的發展擴大了倫理道德領域。在任何時代,科技的發展和科技成果的應用必然導致人類實踐領域的拓展。科技進步對倫理道德領域的擴展,其具體方式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從中世紀歐洲的宗教統治科學到文藝復興,正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才使得中世紀的宗教道德受到嚴重沖擊,從而促進了人類道德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新的倫理觀念的形成。另外,科學技術活動對個人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正如科學家薩頓所說「:科學是人類精神的最佳清潔劑,它摒棄一切宗教,唯取最高的信仰。」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智慧和知識是構成道德行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提出知識就是道德。德國現代物理學家包生爾認為,科學知識是構成人類道德的重要方面。他認為一個時代對知識的評價可以用作衡量時代精神的標准。由此可見,科學與道德有著較深層次的內在聯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道德,從原始人到現代人,在倫理道德上不知進步了多少,難怪近代倫理學家們對那種知識使人類退化的觀點提出了強烈反對。他們認為,科學技術知識有利於陶冶人的品性,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使人生活幸福。
科技發展和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動了倫理道德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道德主體的全面發展和道德進步創造了有利條件,其對道德建設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促使道德主體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道德主體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是道德建設的基礎和前提。現代科技的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從客觀上對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現代化的條件下,勞動者不再以體力和經驗為基礎,而是以智力和知識為基礎,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對社會的倫理道德建設具有促進作用。②科技的現代化有助於提高道德主體的民主意識。民主意識是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道德素質高低的標志之一。有關研究表明,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與科學文化水平存在函數關系,人的科學文化水平越高,民主意識越強。用科學知識武裝起來的勞動者通常具有強烈的民主意識。此外,隨著系統科學等新興科學的興起,系統思維等現代思維方式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思維方式,人們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自然也增強了其參政議政的意識和能力。③促進道德主體個性全面發展。一方面,科技的現代化對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應用也提高了道德主體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促進了其科學世界觀的形成,並為其個性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倫理道德對科學技術的影響。
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也是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社會行為,承擔著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科技一旦不被正確地使用,必將產生惡劣的影響。科技發展必須重視倫理規范,以弘揚科技的正面效益,扼制其負面影響,更好地為人類造福。從這一點來說,科技發展必須遵守一定的倫理規范,一切不符合倫理道德的科技活動必將遭到人們的異議、反對,被送上道德法庭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些科技活動特別是現代高新技術活動,存在著可能的或潛在的風險,也需要倫理規范,以預防不良後果或災難的發生。如克隆人問題、基因工程、基因組遺傳信息的應用和隱私權問題、基因歧視問題、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問題、轉基因食品與轉基因農作物問題、遺傳資源和多樣性保護問題,以及基因武器問題等等,不一而足。它們涉及到人類個體安全和國家安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等重大問題,不可小視。試想,如果克隆人的科技活動允許自由進行的話,許多意想不到的社會問題可能會接踵而至:人倫關系混亂,性別比例失調,希特勒優生理論沉渣泛起,所以應該禁止。又如基因工程技術可以打破種屬之間的遺傳屏障,很容易在試管中進行各種遺傳重組,製造出可能的「怪物」,直接威脅人類生命安全或破壞生態平衡,所以此類工作不僅需要倫理規范,還要制訂一些專門的規章制度,以規范其行為,使其負面影響減小至最低程度。基因武器是近來報刊上經常談論的話題。根據不同種族基因組多樣性特點,採用基因工程技術手段,有可能設計、研製出針對某一種族的基因武器,從而對某一種族和國家的安全造成潛在的和巨大的威脅。對此,應達成國際性的倫理宣言和協議,反對和禁止此類科技活動。
3 正確處理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系
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人與科技手段的關系,兩者的關系中,人是目的,科學技術是手段,科學技術是為人服務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是人的發展,人有能力支配科技手段從自然中不斷獲得自由,與此同時,他也需要尊重工具系統的規律和性能,服從工具操作要求。任何時候都沒有絕對的自由,人從自然中獲得自由是基於對必然性的認識和遵循。那麼人對科技工具的服從,也是對自然規律的遵循,工具系統是以人工裝置的方式體現了自然規律。工具技術對人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壓抑,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單方面地發展科學技術,並不能使人一定得到幸福和滿足。要緩解和減輕科技手段對人的控制和壓抑程度,必須需要倫理道德的關懷。倫理道德表徵的是人的主體精神世界。作為人的一種自我意識,人文精神力求發現那些使人成為人或規定人之為人的東西,要窮根究底地追溯人何以作為人存在、人何以會具有那些屬人的東西。作為一種主體尺度,倫理道德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歷史積淀和集中表現,它是人作為主體的一切活動的內在根據。它內蘊的是一種以人為本位、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維護人的地位和權利、實現人的目的和理想的人本意識,體征了人類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追求,是人的精神的核心和靈魂。科學技術是中性的,所以科學技術是否運用得當,是否合理,這是科學技術本身所無法解決的,因為這不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個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問題。所以,為保證科學技術的合理、正當運用,應該用倫理道德來協調其發展,使其發揮對科技的導向與規范作用,讓科技發展真正服務於人類。
㈨ 科學與倫理道德的關系
科學和倫理道德是千古冤家.一個代表了突進,超越的人類意志,一個代表了和諧,端莊的活動法則專.他們關系是緊張屬而矛盾的.不是誰決定誰.
人們通常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去審視科學的價值.但科學只是一種中性的東西,倫理道德取決於人,是褒貶不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