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學危害
A. 科學發展的危害有哪些
植物和生物的基因改造,會做成大自然災害。 葯物的發明和人體DNA改造,會令病菌變種/變異從而使病毒變得更利害和沒有葯物治療。
B. 那些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了危害
已經發生的:
1.核裂變的發現不是首先用於能源利用,而是製造了殺人的原子彈.
2.人類實現了飛翔的夢想,飛機卻首先完成了對軍事的貢獻,而後才轉為民用航空.
3.被譽為製冷劑之王的「氟利昂」,把天給弄出了一個大窟窿.專家認為南極臭氧空洞就是它傑作,臭氧層一旦完全被破壞,強烈的宇宙射線將會對人類造成極大的傷害.
即將發生的:
1.轉基因工程,轉基因食物有可能對人體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2.「納米技術,將一米等分成十億份,一份就是一納米.截止到2009年8月世界上已經有一千多種使用納米原材料的產品,但是,人們對於納米材料可能帶來的危害還了解得遠遠不夠,在納米尺度上,材料的性質會發生神奇的改變,材料的新性質會給生物體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定論.有人擔心,因為納米材料極其細小,和容易在空氣和水中散布.一旦被人體吸入,它將在人體內四處漫遊,造成極其可怕的後果.」
3.克隆技術,克隆人技術的研究限令一旦被突破,克隆人成為現實將會對人類的倫理造成極大的沖擊,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這句話足以讓人聽的耳朵起繭,遺憾的是,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上,「發明——發現危害——使用新的發明來消除危害——發現新的危害」這個死循環總在不斷上演.人類需要正視的問題是,技術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而留給我們彌補錯誤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C.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壞處
科技--雙刃劍
當然,那些從科學知識轉化出來的技術成果中,純粹只能作惡的太少。絕大部分既可以為社會造福,也可以危害社會,傷人害命。所以,「雙刃劍」才是它們最准確的比喻。
利用科學發明稱霸世界,是「雙刃劍」的一個例子。最早描寫科學狂人的是凡爾納。他在《世界主宰》中描寫了一個隱身在火山口中的狂人羅比爾。他發明了水陸空三棲航行器,以此為稱霸的手段。不過,凡爾納是個忠厚長者,寫壞人總是寫不到位。這位「世界主宰羅比爾」的形象也十分滑稽。
在威爾斯的《隱身人》中,格里芬隱身後狂性大發,自稱「隱身人一世」。不過,他連一個英國偏僻的村莊都沒有統治得了,就被村民們當成怪物圍捕致死了。
在《大獨裁者》中,前蘇聯作家別利亞耶夫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科學狂人形象。德國心理學家施蒂納長期研究動物之間的信息傳遞,終於發明了用腦電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維的設備。他離開科學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門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對手,甚至可以製造股市風波供其獲利。最後,當施蒂納的陰謀被識破後,居然使用這一武器和幾個國家的軍隊對抗,讓進攻的軍隊魂不附體,四散奔逃。只是被蘇聯同行用同等武器襲擊,施蒂納的陰謀才告失敗。而蘇聯科學家則將控制他人思維的儀器改造成造福人類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人類個體之間的信息傳遞,協調集體勞動,甚至可以讓一個樂隊不再有指揮。
趙南元曾經說過:由道德狂人和宗教狂人製造的災難和浩劫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在現實中也比比皆是。而科學狂人卻只出現在好萊塢的科幻恐怖片中。所以,晚近時期,科幻作家筆下利用科學作惡的人,不再是那些動不動就想控制全世界的瘋子。這些惡人要通過手頭的新技術,實現一些較具體,影響范圍較小,但更為現實的目標。
羅賓·科克以「醫學恐怖小說」見長。《死亡激素》是他的一部科幻題材醫學恐怖小說。死亡激素本是人體固有的一種激素,和生長激素一樣由腦垂體分泌,只是要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後才出現。醫學家海耶斯受到太平洋鮭魚的啟發,這種鮭魚在產卵後立即死亡。海耶斯最終從鮭魚頭部提取了死亡激素的誘發劑。注射到生物體內,可以使死亡激素立刻大量釋放。
海耶斯供職於一家大型會員制保健中心。一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加入這個保健中心,以便得到終生保健治療。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總是有一些中年人突然死亡。他們都有煙酒惡習,但進入保健中心前體驗表明,他們的身體情況還很正常。瘁死時,他們的心血管都極度衰老。這個死亡名單里最終包括了海耶斯自己。這些表面上的正常死亡引起了醫生傑遜的懷疑。他經過反復調查,終於發現是保健中心雪莉等人將海耶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誘發劑暗地裡施給這些人,讓他們早點死亡,以免等這些人衰老以後,被迫大量提供免費葯品。
在小說結尾處,幾個書中人物就死亡激素問題,直接討論起科技的善與惡,要不要設置法律來約束科學家,使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發明創造。這說明,作者在創作時,對科學的善惡問題有自覺的認識。
十九世紀末,摩天大樓在美國誕生,很快便成為科技和財富相結合的象徵。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加入了摩天大樓競賽,高層建築豎起的速度,用「雨後春筍」來形容恐怕不過分。而摩天大樓帶來的高成本負擔和災難隱患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小說《摩天大樓失火記》便以此為題材。
小說問世時,世界第一高樓是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作者在故事中虛構了新的世界第一樓,就座落在西爾斯大廈對面,以致於小說最後,搶救隊可以在西爾斯大廈和「世界第一樓」之間架起鋼索救人。這座世界第一樓的老闆為了趕工期,偷工減料,導致電路負載過大,在開業典禮那天引起暗火。摩天大樓特有的「煙囪效應」使暗火逐層向上,直到頂樓。在那裡,數百位達官貴人正在舉行慶祝儀式。由於保安疏漏等原因,等到人們發現大火,已經無法撲滅了。
作品對於摩天樓火災隱患的擔憂是通過消防大隊長的口說出的。火災發生後,消防大隊長來到現場,遇到建築師,質問後者道:你們明知現在消防技術對七層以上的火災無能為力,為什麼還要建造這么高的樓?而在結尾處,他講了一段更為恐怖的話:今天還不錯,只有二百人死亡。以後,類似的火災將會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到那時,你們才知道應該建什麼樣的樓!電影拍攝於八十年代,十幾年以後,這段恐怖預言落在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上。911襲擊中,五角大樓的傷亡就遠遠小於世界貿易中心。如果不是高層建築來「助威」,911襲擊可能只是一次放大的洛克比空難。
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大腕雲集的電影,頗有影響。只不過小說結尾處,包括州長在內的許多人沒有逃出火海。電影則加了一個比較光明的結尾:搶救人員炸開了樓頂的水箱,澆滅了大火。不過那並不是現實。對於911事件中那樣的熊熊烈焰來說,屋頂水塔里的水真可謂杯水車薪。
1972年,人類跨過了轉基因技術的門坎,地點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它釋放了一種幾乎無限的可能性:按照人類的需求,將不同物種的基因混合起來,創造自然界沒有的新物種。基因技術一出世,立刻就被運用到農業科技中,創造了大量新物種。它們在提供高產農作物的同時,也製造了針對轉基因作物接受與抵制的大風波。不久前一次武漢農民搗毀轉基因實驗田的風波說明,這場抵制風潮現在已經吹到國內。短篇科幻《替天行道》便是以轉基因作物為素材的。
在這篇小說里,美國MSD生物公司投資二十億美元,研製成功「魔王品系」麥種。它高產、抗病,品質優良。為了防止農民將收獲的麥子留種,MSD公司在魔王麥的基因中混入了導致不孕的毒蛋白基因。這樣,第二代麥種如果沒有公司秘密掌握的特別溶劑來抑制毒蛋白基因,都將無法生長。出於保護知識產權的手段,這本無可厚非。MSD公司一名低級職員負責將它推銷到中國陝西地區。第一年收成極好,第二年,一些農民偷偷留種,結果導致大片麥田失收。雖然MSD公司曾經作過大量預防性研究,但這種自殺基因還是因為某些特別病毒的搬運功能,擴散到其它麥種上。黑色的死亡小麥瘟疫般地傳播開了。
在關於糧食的「壞科學」作品裡,《永生糧》也是很有趣的一例。別利亞耶夫筆下的科學家布羅依爾不僅沒有惡意,甚至連MSD公司那樣的商業目的都沒有。他培養出一種單細胞生物,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養分,自身不斷膨脹,並且可以直接食用,成為「永生糧」。然而,這種「永生糧」不僅沒有解決飢餓問題,反而導致農民破產,加重了經濟危機。最後,夏天來臨,適宜的溫度又使「永生糧」飛速滋生,覆蓋了一片又一片土地,成為人造災難。
網路技術自從七十年代出現以來,以井噴的方式向全世界傳播。在筆者認識的人中間,凡是上過網的,沒有一個會選擇從此不再接觸網路。它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網路也使許多人上癮,成為它的俘虜。如今,網癮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教育問題。而據筆者的觀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經有著大量的網癮患者,只不過他們獨立負責,不象青少年那樣,有監護人去向社會輿論反映這個問題。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網癮現象普遍存在的未來世界。在這個離現在並不遙遠的時代中,上網成癮已經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需要強制戒斷。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樣,出現了司法體系內的戒網監獄。小說令人怵目驚心地描寫了網路成癮後的反應:晝夜顛倒,無法從業,難以與人交流,著魔般地到處尋找上網工具,甚至用監獄暴動來反抗強制性戒癮。更由於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稱,從一個網癮患者的角度講這個故事,極好地表現了網路癮的危害。小說中描寫的嚴重生理反應,在如今某些網路成癮者身上多少已經存在了。
作者還設想了未來社會強制戒斷網癮的具體措施:首先要使成癮者基本脫離網路,這是強制性的,有法律作後盾。當然,為了使他們的精神不至崩潰,會在監視下有限制地上網。然後強迫成癮者參加大運動量活動。一個長年坐在電腦前的人,身體情況相當惡化。另外,強製成癮者讀紙印的書,逐漸擺脫對電腦的依賴。
1928年,一次實驗室中的偶然現象,加上英國醫學家弗萊明有準備的頭腦,幫助人類進入了抗生素時代。如今,抗生素已經成為醫生們慣用的武器。然而,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葯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醫療問題。長篇科幻《生死平衡》描寫的便是這一題材。雖然作者王晉康在科幻圈裡早已很有名氣,但他能為科幻圈以外的公眾所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小說,因為它涉及了當今科技前沿的一個棘手問題。
小說以中東為背景,描寫了某軍事狂人對鄰國發動細菌戰的故事。與此平行的一條線索,則是皇甫家族對「平衡醫學」的研究。作為一個小說中虛構的元素,平衡醫學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這個元素,講述了他對抗生素濫用問題的關注。通過醫學狂人皇甫右山之口,作者這樣寫道:「耐葯菌株如洪水一樣發展,連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這種普通病菌也有了耐葯菌株,抗生素也奈何不得。治療敗血症的青黴素用量已由幾萬單位加大到幾千萬單位,但死亡率仍回升到抗生素問世前的水平。」《科幻世界》97、5、15頁。
作者甚至虛構了一個腎功能衰竭症患者的病例。這是一個高幹家屬。正是由於她的地位,能夠大量使用新葯,好葯,才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落入到抗生素濫用的陷井中。作者用長長的病歷記錄,描寫她怎麼樣一步步「小病大養」,最終被葯物包圍的可怕結局。
小說結尾處,不斷與抗生素競賽的變異病原體集體大暴發,形成了遍布世界的瘟疫利大
沒有雜交水稻,大家還不得每年吃半年樹皮呀?沒有青黴素,大家還不得肺結核?
弊大
人們有好多好多美麗的傳說,美麗的嫦娥,可愛的玉兔,孤寂的廣寒宮……自從人類知道月球是一個布滿環形山「滿臉麻子」的星球時,這些美麗的傳說就不見了,人類整天想著登月球……
D. 科學的進步給人類的身體帶來了哪些危害
總的來講。科學的進步對人類是有很多好處的,利大於弊,至於喲哪些危害,這個不好講,畢竟不同的科學產品對人類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像核武器,如果用的好的話,他可以解決一些能源問題,但是如果是用於戰爭的話,那對人類是致命的危害,還有像電腦之類的話,如果沒利用好的,導致有些人整天沉迷於電腦游戲之中,荒廢了學業,所以具體的情況得具體分析
E. 濫用科學的危害有哪些
溫室效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可惜的是,相當多的人分不清什麼是科學什麼是偽科學,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結果一些偽科學東西被當作科學,得到重視,得到推廣。自然,假的就是假的,偽科學永遠也成不了生產力,反而危害生產力。如果我們分不清真偽科學,那麼在實踐中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就是句空話。
F. 科學技術有何壞處
危險!
1、轉基因技術,雖然沒有資料表明一定對身體有害,但是卻很可能有害!
2、克隆技術。危險的技術。
3、核聚變、核裂變技術。一不小心,地球滅亡了!
4、化工技術。讓男人挺不起來的罪魁禍首!
5、醫療技術。中國男多女少都怪它了。
6、太空技術。一不小心整出異型來,極度危險中。。。。。。
G. 科技發展帶來的壞處
環境污染.這個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顯眼的壞處.
物種滅絕加快.這是由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捕殺所造成的.也屬於科技發展的壞處.
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
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並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
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於醫葯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於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於某一場大的瘟疫.
臭氧層大洞、溫室效應、軍備競賽、核武器(包括核事故等)、克隆
對倫理道德的挑戰:克隆的問題迄今能不見對人類有什麼好處,諸如治病什麼的優點只停留在頭口上,相反,克隆問題給人類的倫理道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對人類和平的威脅:很多的科技理論用來搞軍備競賽,對人類的和平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對人類安全的破壞:科技是伴隨著高風險,在科技的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了大規模的悲劇,比如廣島原子彈、切爾諾貝利核泄漏
也給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危險,科技越發達,毀滅地球越容易,現有的核武器不知道可以毀滅地球多少次了
現代科技發展的不確定性,使得科技這把雙刃劍,變成了達摩克里斯之劍。人類對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經年累月的堆積,使得科技的負作用正隨時在全球范圍內爆發,這是科技毀滅性趨勢的更深層次危機。
對科技的高度依賴,使得達摩克里斯之劍蠢蠢欲動。人類對科技高度信任而產生的主觀依賴更使利劍能夠任意施威,一觸即發,這第三種趨勢直接導致了科技是有毀滅人類的力量,當人類為科技高奏凱歌的同時,請不要忘記,科技也同樣可以給邪惡的心靈以魔鬼般的力量
H. 科技給人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科學是中性的,它是一把雙刃劍,既能造福與人類只能危害社會。從1995年起,網路的作用越來越大,其利弊就越不容忽視。
由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沖擊原有的教育模式,帶動了教育現代化進程,虛擬教育勢在必行,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去年,市委,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十分重視,有可喜成果:19個區縣建立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傳播中心,200所校園建成;做到校校都有計算機房,計算機課被列為初中必修課。但發達國家是不是一些中學都像人大附中那樣高投入呢?況且我們是窮過辦大教育,一些學校剛剛甩開基礎薄弱的帽子。人們都求新,求大,求全的思想,試想下,如果類似的信息化建設一擁而上,盲目發展,專業人員,教育資源匱乏,信息話建設只能作為形象工程門面,不僅不能把有限經費用在刀刃上,浪費了教育資源,而且也擾亂了正常教學模式。
網路教育不是萬能的,僅靠它就能夠解決教育現代化的問題,就能夠解決素質教育問題。如果盲目發展數字化學校,學生攜帶電子圖書上學,打開筆記本電腦上課,沒有豐富的教育軟體資源,只能瀏覽不能引起興趣題庫,學生也只好玩游戲,產生了電腦濫用和網路教育的負功能。只有講求實際效果,利用新技術實現最佳教育,才是關鍵。當前,遠程教育任重道遠,需要加強遠程教育科學研究,在通用性,實用性上需要下工夫,真正發展遠程教育時空自由,資源共享,便於協作等優點。
克隆技術發展的利弊
今年4月24日,同濟醫大團委和學聯組織了一場大學生辯論,就克隆技術的發展的利弊進行激烈的爭論。看來,克隆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克隆,是Clone的譯音,意為無性繁殖,克隆技術即無性繁殖技術。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科學家在認識掌握植物動物有關克隆技術的內在規律的基礎上,開展了對植物和動物的克隆研究,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研究成果。
克隆技術是人類科學技術上的一大進步,有突破性意義。克隆技術的應用大致有以下好處:一是利用克隆等生物技術,改變農作物的基因型,產生大量抗病、抗蟲、抗鹽鹼等的新品種,從而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二是培育大量品種優良的家畜,如培養一些肉質好的牛、羊和豬等,也可以培養一些產奶量高,且富含人體所需營養元素的奶牛。三是對醫療保健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如依靠分子克隆技術,搞清致病基因,提出疾病產生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將一頭奶中含有治療血友病的葯物蛋白的轉基因羊進行克隆,則可以較好地滿足血友病人食療的需要;為器官移植尋求更廣泛的來源,將人的器官組織和免疫系統的基因導入動物體內,長出所需要的人體器官,可降低免疫排斥反應,提高移植成功率。四是為保護環境和瀕危動植物,以克隆技術再現物種。五是為醫學研究提供更合適的動物,大大提高試驗的精確度和安全性。等等。
有的學者則認為,克隆技術是令人擔憂的,它將從根本上破壞生物個體的獨一無二性,有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克隆技術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克隆人將會引發十分棘手的社會倫理問題,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重視,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技術上的可能並不等於價值上的正當。科學家在克隆技術研究時如果只著眼於技術上的可能性,而忽視或不考慮其價值正當性的話,那麼克隆技術帶給人類的將是弊大於利,甚至是一場災難。
從道德價值的角度看待克隆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社會倫理角度,克隆人是對人類發展的一種過強的干預,可能影響人種的自然構成和自然發展。二是從家庭倫理角度,會加劇家庭多元化傾向,瓦解正常的人倫秩序,改變人的親系關系,喪失基本的歸屬感。三是從性倫理學角度,完全改變了人類自然的、基於性愛的生育方式,使人口的產生與性愛分離,破壞人類的感情。四是從生命倫理學角度,破壞了人擁有獨特基因的權利,有可能導致人種的退化,還會使正常的生與死的觀念發生動搖。
有的學者還從更廣闊的視野批判性地反省了克隆技術有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除了上述的道德層面以外,這種還表現在:一是生態層面,克隆技術導致的基因復制,會威脅基因多樣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將出現一個逆向的顛倒過程,即由復雜走向簡單,這對生物的生存是極為不利的。二是文化層面,克隆人是對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進的自律性,帶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質。與當今正在興起的祟尚天人合一、回歸自然的基本文化趨向相悖。三是哲學層面,通過克隆技術實現人的自我復制和自我再現之後,可能導致人的身心關系的紊亂。人的不可重復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個性規定因大量復制而喪失了唯一性,喪失了自我及其個性特徵的自然基礎和生物學前提。
在新技術與人們的觀念發生矛盾時,要以理性的態度去對待生命倫理學問題,既要尊重科學技術,又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讓時間去化解矛盾。人類歷史發展表明,倫理道德標准將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演化,人類無性繁殖所遇到的社會倫理障礙,將在未來社會得以化解。
科學是把雙刃劍
科學和技術自從17世紀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以來,不但充分顯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漸暴露出對自然和社會的危害.
科學是人類探求客觀規律的活動.這個定義除蘊涵了規律的客觀性之外,同時說明,科學是人的活動,人的活動尤其是像科學這樣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一旦不再是自發的行為,就和技術一樣,也體現著人的目的,帶有強烈的主觀傾向.客觀規律本身是價值中立的,它
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比如電,它既可以優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殘人的生命.當科學活動具有了實用目的之後,就既有利用和發揚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觀規律造福人類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發揚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觀規律危害人類之功能的那一面.這兩個方面的目標在一個具體科學活動中往往是一致的.因為造福自己與危害他人往往是同一個過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條件.即使只是為了造福人類,有時也難免帶有副作用.比如,科學發明出了肥料,農葯,目的
是造福人類,但肥料,農葯使糧食,菜,果,甚至飼料,肉類蛋類都會浸染上 某些毒素,危害人類健康.由於科學和技術的雙刃劍功能從客觀意義上說是必然的,科學技術活動就只能盡量規避和抑制其負作用,而不可能徹底消除它.真正的問題在於人類分為不同的利益群體,比如不同的階級,階層,集團,國家,民族,每一個利益群體從根本上說都在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奪對方利益,所以,人類歷史上就充滿了這樣的現象,即有些利益集團有時候會故意利用科學技術成果危害人類的功能去對付對方,指示或組織科學家製造出槍炮殺害人,製造出葯物毒害人.原子彈的發明成功,便是這一目的促成的結果.
科學界關於科學倫理的呼聲很高,呼籲各國政府和科學家對人類的生存和持續發展負責,在發展科學和技術的時候,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人類,充分發揮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功能,堅決克服和制止危害人類的科學技術成果.
我以為要發展科學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從主觀上不斷加強科學尤其是技術倫理的教育之外,還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第一,實現科學主題的轉換.以往的科學,無論是出於對自然的好奇,還是出於有目的的自覺認識,其主題都是朝著啟發技術和引導
技術的方向,幫助技術確定"可以干什麼".由於技術先天地具有雙刃劍功能,科學越是對技術具有啟發和引導意義,就越會成為技術的幫凶和開路先鋒.因此,往後科學的發展,我以為應當從指導技術"可以干什麼"這個主題轉變為規范技術"不可以干什麼"這個主題上來,即從對技術的指導功能轉變到規范功能上來.第二,聯合國作為國際協調組織應當順應全球化趨勢,制定出有權威的國際性公約,嚴格審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類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成果.只有這樣,科學技術對社會的負面效應才能得到有效控制,變成造福人類的利器
I. 科學的隱患、危害,或者兩面觀
首先
科學使人過度使用地球資源 導致能源危機
並且使全球變暖 好多島嶼都被淹了
而且
科學讓人類變懶
過度依靠機器
並且造成了一系列如核武器之類的危機
可能使人類滅亡
而"科學教"一旦破滅
人類將失去信仰
從而自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