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連俄軍

科學連俄軍

發布時間: 2021-03-23 06:03:51

A. 為什麼俄羅斯(蘇聯)能有怎麼多科學

1、俄羅斯人比中國人好學。
(1)中國人喜歡把康熙帝和彼得一世相提並論,恨不得說成中俄各自的千古一帝。但康熙皇帝老帥出征守住的地盤,早就讓俄羅斯拿走了,中國人收獲了只提當年勇的談資。比起親自出征,康熙更有名的似乎是微服私訪。彼得一世也微服,但人家那是出國扮作小學徒,汗流浹背低聲下氣學技術,跟吾皇康熙向老太太和蘇麻拉姑學宮廷斗爭術根本不是一個路子。彼得回國後採取各種措施逼迫啃老族學習,比如不讀書的貴族子弟不許繼承土地,等等;興西學提高國民教育水平,是新政的突出內容。康熙在這方面簡直鮮見業績。
(2)到葉卡特琳娜二世時期,這位女漢子對外拓展疆域,對內高度重視母親質量提升,她辦的女子貴族學校,教育和培養俄羅斯女人在自立自強和培養下一代方面的能力。經過他們的努力,俄羅斯在極短時間內由彼得大帝之前宮廷都使用法語的「野蠻」小公國,一躍而成為19世紀在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領域取得輝煌成果的國家,舉國上下學文化。
(3)即便在蘇聯解體時期的內外交困中,俄羅斯人排隊和坐地鐵都能默默讀書,現在依然。學習真正成為了他們的信仰,而不像中國地鐵里除了打盹發呆就是玩手機。
2、東正教「末日論」的激發和愛國主義激勵。
(1)俄羅斯民族繼承了基督教(最早來自猶太教)中的「末日」觀點,認為彌賽亞將要降臨。此外,俄羅斯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東方特點的莫斯科和西方特點的聖彼得堡並立便為典型標志。)他們不想承認自己是亞洲人,但歐洲人卻排擠它,蒙古和斯拉夫專制傳統深深植根其中,這種無根性更加劇了其民族危機感。
(2)他們還具有上帝選民的思想,認為俄羅斯人總是對的。但他們對末日的態度,不是中國人所謂世界末日前吃盡喝光的恐慌,而是要跟時間賽跑、在末日到來之前做更多事的一種追求;是使命思想和責任意識。為此,俄羅斯人為了維系民族和國家的完整,強國和在世界上發聲一直是執政追求,更是民族信仰。從沙皇到斯大林再到普金,都是如此。
(3)於是我們看到,即便政治多麼黑暗,專制如何猖獗,生活多麼苦難,外表多麼服從,俄羅斯知識分子的內心都有自己獨立自由的世界:為了世界末日前的使命;為了祖國;為了不枉生命的追求等,面對流放和死亡的從容不迫與前仆後繼。誅心和御用者有之,但屈指可數,就因為內心那塊聖潔的天地。前蘇聯的諾貝爾獎集中於基礎學科和文學領域,而非當時軍備競賽激烈的應用科學領域,原因或許也因為如此——沒有功利性追求,只為純粹。

B. 好像是俄羅斯的一部電影 一群外國軍人在北極雪地營地救助科學家發生意外!恐怖的事情隨之發生

末世殖民地 The Colony (2013)

導演: 傑夫·蘭弗洛
編劇: Patrick Tarr / Pascal Trottier
主演: 勞倫斯·菲什伯恩 / 凱文·席格斯 / 比爾·帕克斯頓 / 夏洛蒂·蘇利文 / Dru Viergever / 更多...
類型: 動作 / 科幻 / 驚悚 / 災難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3-04-12

C. 俄羅斯在研製核武器事業中,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

而這些工作人員每天接觸的都是有毒害物質的材料,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很多人因為在研製過程中遭受到了核污染,導致終身殘疾。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俄羅斯在這次核計劃中幾十萬人被核污染,有數萬人死去。所以說一個國家強大起來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D. 蘇俄/蘇聯/俄羅斯在科學領域對世界究竟有什麼重大貢獻

蘇俄/蘇聯/俄羅斯在科學領域對世界貢獻不可小覷。

E. 為啥俄羅斯基礎科學強

俄羅斯的科技,主要是二戰後來自戰爭的獲取,簡單來說,是掠奪了德國的科技。德國技術是近代俄羅斯科技得基礎。主要在機械加工,航空航天,冶煉,化工領域。

F. 俄羅斯有什麼著名的科學家

俄羅斯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例如:
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
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范圍非常廣泛,特別是在1760年第一次提出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創立了熱的動力學說,並創建了玻璃科學。1755年,他創辦了俄羅斯第一所大學 -- 莫斯科大學。
尼古拉•羅巴切夫斯基
在1829年創立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後來被社會公認並完全替代了歐幾里得。喀山大學畢業生。隨後在喀山大學任教,並出任校長。
德米特里•門捷列夫
在1869年發現基本自然定律-—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他製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夠將現有元素分類,並據以預見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和它們的性能。被公認為材料科學發現史上最偉大事件。
發現電磁波的實際應用,比如,電磁波在無線電通訊領域的使用。 在1895年創建了當時最完善的無線電收音機。
伊萬•巴甫洛夫
致力於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學方面的出色成果而榮獲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金,成為俄羅斯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尼古拉•茹科夫斯基
「俄羅斯航空之父」。現代航空科學的開拓者。莫斯科大學畢業,隨後在此任教。
尼古拉•巴索夫
第一個量子發生器、其他一系列激光器的創始人。196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畢業。
彼得•卡皮察
因低溫物理學方面的基本發現和發明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獎。液化氣體工業裝置的發明人。聖彼得堡立技術大學畢業。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安德烈•薩哈羅夫
可控制熱核反應的先驅者之一。 參與第一枚氫彈的研發(1953年)。著名的公民自由思想的擁護者。在197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謝爾蓋•科羅廖夫
蘇聯宇宙火箭技術和應用宇宙航行學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成就 -- 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人類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的飛行(1961年)。
安德烈•圖波列夫
航空設計師。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超音速客機Tu-144(1968年)。 參與過一百種以上飛機的創建,其中70個進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爾費羅夫
在半導體、半導體電子學和量子電子學方面有著五十多項發明並發表了五百多篇科學論文。特別是製造了第一個發光二極體。 2000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列寧格勒電子技術學院畢業生。

G. 蘇聯時期的科學家都老死了,俄羅斯科技為什麼還那麼強

通常說俄羅斯科技很強指的是俄羅斯的軍工業,重工業。而在前蘇聯時期基數龐大的軍工製造體系(佔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4),數量眾多的軍工科研機構,大量的科研院校以及豐富的軍工成品,技術圖紙資料(重要至極)為現在的俄羅斯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人才財富。搜了一個關於俄羅斯軍工企業院校的,你可以點擊鏈接看看

網頁鏈接

H. 蘇聯研究出最強大的導彈是什麼

俄羅斯SS-18洲際彈道導彈

如果有人問世界上最大的導彈是什麼?答案無疑是俄羅斯的SS-18。該型導彈無論外形尺寸還是威力,在世界上都可以說是首屈一指,難怪它在冷戰時期一問世,北約就將其稱作「撒旦」(惡魔),從中我們不難聽出「畏而敬之」之意。該導彈自服役以來幾乎一直默默無聞,進入新世紀後,開始不斷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先是俄戰略火箭兵司令索羅夫佐夫在2002年8月突然宣布將SS-18服役期延長到2014年,不久俄在2004年12月又恢復了中斷16年的SS-18試射,此後俄在削減該導彈的同時又不斷重新部署和試射SS-18。這些舉動使人們不禁疑惑,行將就木的「惡魔」為何總是僵而不死?

「惡魔」出世

「巨無霸」的血統——SS-18的發展背景上世紀60年代中期,冷戰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這時在「確保相互摧毀」戰略思想指導下,美蘇兩國將擁有完全摧毀對方的能力作為遏制戰爭的前提,因而走上了全面的核武器軍備競賽。因此,美蘇部署了大量戰略導彈,同時,兩國又開始考慮自身核武器的安全性,開始發展射程更遠、當量更大、分導式彈頭更多的堅固地下發射井式的導彈核武器。60年代, 「民兵」導彈的部署和改進使美國在武器競賽中占據了先機,這在冷戰的嚴酷氣氛中是決不允許的。於是蘇聯在60年代末開始發展第四代導彈SS-18。

在SS-18誕生前,蘇聯戰略核武器的主體是SS-9,一種專門用來打擊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重型導彈,在當時也是「巨無霸」。該彈運載能力巨大,裝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10兆噸級當量核彈頭,而且它還是世界上首型軌道型導彈,可將彈頭送到地球軌道運轉,隨時對地面發動核打擊。這是蘇聯歷史上第一種對美國洲際彈道導彈構成實際威脅的武器。但由於地面發射系統復雜,導致發射井抗摧毀能力較差,而且作戰反應時間長、服役期短,因此其實用性不強,只能是純粹的戰略威懾武器。在其服役不到4年的1969年9月,蘇聯最高部長會議作出了研製其後繼型SS-18導彈的決定。

復仇的「惡魔」——SS-18早期型承擔SS-18導彈設計的是蘇聯著名的導彈設計機構「南方」設計局,當時任該設計局領導的是被尊稱為當時蘇聯導彈「教父」的費多羅維奇·烏特金。1967年烏特金進入「南方」設計局領導層,主持了多種洲際彈道導彈設計,SS-18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