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大學是一切知識和科學

大學是一切知識和科學

發布時間: 2021-03-22 22:48:48

Ⅰ 知識和科學不分國界 大學生無需要強調愛國

1.知識和科學史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是不分國界的。無論是各個民族各個地區還是各個國家的社會成員都應該繼承和發揚優良的社會文明來為全人類的共同發展服務。
2.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現階段雖然每個國家的公民都應該立足共同繁榮並兼顧本民族和國家的利益,事實上,愛國教育仍然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
⑴愛國主義是人民團結祖國統一的向心力量
⑵愛國主義是保衛祖國的動員力量
⑶愛國主義是建設祖國為國爭光的鼓舞力量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3.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是要用愛國主義武裝自身,來指引高尚的道德,追求以及理想的形成和實現,其次作為國家重要的人才資源,未來祖國的接班人,中國建設的主力軍,必須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全球環境和激烈的世界經濟角逐。

Ⅱ 大學生科學知識和人文素質的辯論賽

上次給人寫了一篇演講稿,真是絞盡腦汁啊,結果那傢伙不解決問題,我的心啊,是拔涼拔涼的,看見這樣的沒心思寫了

Ⅲ 辯論賽(大學是人文精神,還是科技精神)!!!!

主席、評委,大家好!要討論今天的辯題首先就該明確兩個基本概念,那就是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又是人文精神.我方認為科學精神不同於科學知識、科學主義.它是在科學實踐的過程中被抽象出來並反過來知道科學探究與人生選擇的一種價值取向和理性態度.其核心內涵與基本要求是獨立思考、嚴謹規范、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其中求真是目標,創新是靈魂.而人文精神強調的則是對人生意義及其價值的關懷,它總是要表現為一些具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於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來說,大學教育中,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都很重要.但是並行不悖並不意味著等量齊觀、無所偏重.考慮到大學這一特殊教育機構的目標定位,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現實狀況以及當今時代對於人才需求的客觀要求,我方認為大學教育更應當側重培養科學精神.
首先,從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關系來看.由於人文精神總是要表現為一些具體的人文規范,因而它就必然要受到一個時代和地區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社會條件的制約和影響,顯得復雜而多元.那麼面對這樣一種情況,我們只有堅持在科學精神的指導之下,本著一種求真務實的態度去探求人文精神的真正內涵,才可能在紛繁蕪雜的人文思潮中選擇正確的方向,指引我們投身社會的建設.
其次,從大學的特殊性質和基本任務來看.當今世界各國主導的觀念是把大學定位成一個研究型的教育機構,其主要任務就是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而要完成好這樣的任務就必然要求我們的大學教育把重點放在培養嚴謹規范的科學將身上.如果把人文精神作為大學教育的重點,那麼不僅會混淆大學教育與中小學教育乃至社會教育的本質區別,更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育資源去完成社會賦予大學教育的特殊使命.
第三,從我國目前正在進行著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來看,為了主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具有競爭實力的高素質人才.我國目前正在進行著的高等教育改革,無論是在教學理念的更新、課程體系及內容的調整,還是在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變革上,其圍繞的核心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能力和意識.而這些恰恰與科學精神的本質內涵不謀而合.相反,人文精神的培養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它畢竟不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內容.所以,綜合考慮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辨證關系,大學教育任務的基本要求,以及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現實狀況,我方認為大學教育更應當側重培養的是科學精神.
反方一辯:謝謝主席!十分欣賞對方辯友剛才對科學精神那種充滿人文精神的精彩論述.的確,大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階段,大學已經成為培養高級人才的搖籃和各種文化交流的橋梁.縱觀古今中外,特別是在當今時代和社會背景之下,我們以時代的要求,以及兩種精神在大學教育階段的培養力度為標准,認為大學教育更應注重培養人文精.
第一,從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內在關系來看.科學精神主要是指一種追求科學的態
度,其三大價值取向是追求科學體系的邏輯和自然科學知識的經驗實證,以及表達形式的簡潔完美.而人文精神則以人的平等、自由、幸福,與社會的民主、和諧、進步為起點和歸宿,體現在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乃至人與科學的終極關懷.核心在於以人為本.它的時代標志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三面旗幟.就連包括科學在內的一切認識和追求都是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的發展.由此可見,人文精神為科學精神的發展指明方向.因此大學不但要沐浴科學精神的雨露,更應普照人文精神的光芒.
第二,從高校的社會功能和當今時代對大學要求來看.古人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來傳承文明、振興國家、培養人才,創造成果、服務社會才是大學價值之真諦.放眼世界,伴隨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的本來越來越大.以至於手指輕輕一按便可改變世界甚至人類的命運,因此當我們在為自己的力量沾沾自喜時,更重要的是教育好擁有那個手指的人,讓人文精神鑄就他們的靈魂.
第三,從我國大學教育的現狀來看.人文精神培養更應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我們堅信大學教育更應注重培養人文精神.因此關乎天文以察實辯,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Ⅳ 辯論賽:大學生更應注重科學知識還是人文知識

價值是真理的體現,真理是價值的基礎,兩者相互依存依賴,但真理是充分條件,應更重科學知識的前提下討論人文知識,毛之不存,皮將安覆?

Ⅳ 大學學習科學知識文化重要還是創新重要

在大學,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第一要素,試想沒有知識的積累,那來創新的動力。科學知識是創新之本!

Ⅵ 你好,請問現代大學與科學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學校是普及科學的地方,是新科學產生的地方。讓學生全面掌握現代大學與科學的關系及充分理解大學對科學的重要性。
一、主要的意義有:
1、為了提高大學生整體文化水平和科學素養,否則大學生只在專業課上比中學生有所長進,大學教育的意義就降低了。
2、了解科學技術發展史:知道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怎麼產生的,前人是如何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問題的;
3、了解當下科學技術最新進展,以及其它學科的主要內容和成果,如果將來在科研和工作中遇到了問題,就知道該去什麼地方找資料了,不會束手無策;
4、拓展眼界,了解國內外各種學科各個行業的發展情況,讓自己對世界科技發展有個明確的認識,對將來選擇工作或科研方向,甚至在生活解決各種事物都有幫助。

二、 傳統大學注重傳授知識,現代化大學強調研究科學探索真理。1、科學是某種還沒有完全得出結論的東西,沒有完全被發現、完全找到的東西,它取決於人們對真理和知識永無止境的探求過程,取決於研究、創造性,以及對人行為准則的不斷反思。2、科學是一個整體,每一個專業方向都是對生活世界的反思,對人行為准則的反思,對世界的反思。唯有通過研究、綜合和反思,科學才能與蒼白的手工業真正區別開來。3、科學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至於它的實用性及重要意義僅僅處於第二位。追蹤前人的研究,不以他人意志為轉移。這種對真理進行的目標自由式的探求,往往可能導致最為重要的實用性知識,並能服務於世界。反對科學家首先考慮,我做這項研究有什麼用處。4、科學是與高等院校聯系在一起的。唯有通過對學術的研究與科學的交道,對整個世界的反思,才可能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大學生要學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對材料的理解,唯有這樣,他才能形成他自己獨立的判斷力和個性,從而最後達到自由、技藝、力量的境界。5、高校的生存條件是孤寂與自由(坐冷板凳和學術自由)。國家應當保護這種大學的自由。在科學中永無權威可言。大學是科學工作者無所不包的廣闊天地。科學無禁區、科學無權威、科學自由。
三、大學與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僅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也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當代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其發展狀況如何直接關系著民族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在全黨全國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大背景下,思考科學發展觀與當代青年大學生的關系,研究和探討當代青年大學生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並踐行正確的成才觀、學習觀、就業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肩負使命、面對挑戰,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只有樹立以正確的成才觀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通過踐行科學的學習觀這一主要途徑,才能成長為社會所需之才。

1、大學生要成才並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學習觀

要自覺培養學習能力,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社會在不斷前進,事物在不斷變化,現代人也應不斷進取、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學會學習是個體獲得自由發展的手段,在大學期間要奠定人的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特別是適應自身特點的自學方法及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避免成為知識容器、做題機器、考試工具和分數奴隸。當代青年大學生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力爭學會認知,獲取對事物和現象理解的手段,要學會用已知的知識獲取未知的知識,逐步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2、在實踐中落實科學的學習觀是大學生成才和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

注重培養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能力,是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人才事業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現代社會一方面強調精神、突出個性,另一方面又很提倡合作。實踐表明,人們之間的競爭是暫時的,而合作是長期的、永恆的。③要形成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的氛圍。合作的根本在於互惠,這也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以互惠的精神和積極的姿態處理好集體中人與人的關系,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和團結協作,培養發展良好合作關系的意識。

總之,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明確自身的使命和責任,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把建設祖國、服務人民和適應社會與實現自我價值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拓進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長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而不斷努力!

Ⅶ 辯論賽:大學生學習人文知識比科學專業知識更重要。(幫忙找下我方論據)

用論據證明你的論點啊。你在開賽之前看看有關你的論點資料,記下來,記住要找能證明的,然後你自己模擬再反駁自己的論點和論據,然後你再支持自己的論點和論據。這樣可以找到自己論據和論點可能被別人反駁的弱點,在比賽前解決這些弱點,這樣,你可以未卜先知了。還有這個反駁是一種能力,一時間你是學不會的。下面是我找的資料,你參考一下,然後自己再找找。 能力是在知識的基礎上的才能有所表現,沒有知識 何談能力?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能力再高,沒有知識做鋪墊,還不是白說?注意區別一點,知識不=學歷,把這個搞清楚就可以,知識是全方位的,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所有新鮮事物都可以算做知識, 只要抓住這個論點,估計不會有什麼問題 切記 對方一定會拿學歷來說事,所以 必須闡明 知識不等於學歷 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而在這個論點上還可以進行強有力的反駁,學歷是證明你取得了某個資格,這個資格代表了你有能力獲得這個資格了,而你能力的體現恰恰是你通過知識獲得的。知識是能力發揮的基礎!在這個世界上,可能確實有很多人沒有讀過很多書,知識積累的很不夠的人,但他們憑借自己的闖勁和干勁積攢了令人羨慕的財富和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社會地位,但他們只是讓自己得到了滿足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或者他們惠及了為數不多的與之相關的人。 但我們知道,引導我們這個世界發展的永遠是那些對知識有足夠積累,對科學有足夠領悟力的人。比如:瓦特讓世界進入工業時代;愛迪生讓世界進入電器時代;萊特兄弟讓世界的距離變得很短等等。能夠影響世界發展的人永遠是那些擁有大智慧、深厚的專業知識的人。即便是在其它領域,如經濟領域的智腦級人物,政壇中對世界有偉大貢獻的領袖,哲學或者說人文界的康德、佛洛依德,再如蘇格拉底、達芬奇等等等等,誰又不是引導世界發展,啟發人類智慧的頂尖人物呢?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和創造力,這個世界會有我們看到的這么精彩紛呈,豐富多樣嘛? 正是他們在各個領域和各個方向上的傑出成就,才為整個世界開拓出一個做夠大的空間(就像一個多邊形,這些人和其專注的領域就是多邊形的點,這些點越向外擴張,形成的多邊形面積就越大,那麼人類的發揮空間也越大——不知道這個比喻是否容易理解?),讓那些所謂的有"能力"的人才有足夠發揮自我的空間! 即便是那些我們認為有能力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他能發揮的空間太有限了,而且對於世界不會產生影響。 所以說,能力只能成就自己,知識才能引導世界! 我們可以從幾方面突出知識比能力重要其一,初中我們就學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說傳得「道」是能力嗎?就從流通方面來說,能力的傳導就是不流通,不現實的,而知識的流通就很方便,而能力的傳導,完全是不符合實際的,打個很簡單的比方,蟑螂的頭斷了,還可以生活一星期,這是蟑螂的能力,而蟑螂的能力可以傳導給我們人嗎?顯然不能,但是蟑螂斷頭的能力,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很多知識,而傳導的本體是知識,而不是能力其二,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慣性思維來說,一般都是說總結知識,請問對方辯友有沒有聽說過,我總接能力沒有?當然,還有就是總結經驗,請問對方辯友,經驗是一個系統的知識儲備呢?還是一種或是幾種能力的體現呢?(這里是一個圈套)如果經驗是一個系統的知識儲備,那麼我們今天就不需要繼續在辯論下去了如果對方辯友覺得是一種能力的體現,那好,能力的體現,那也就是說,知識才是一個本體,而能力,只是一個外在,如果本體不見了,那外在還會在么?很明顯,對方辯友還是站在我方的觀點上的其次,所謂萬變不離其中,無論你是先有知識再去吸收探索吸收那些能力,還是先有能力,再總結成自己的知識,無論你是選擇的哪種手段,作為傳導,和最終的總結始終都還是知識,我們從小學讀到了大學,都是在吸收知識,而在吸收知識的途徑中我們才可能獲得能力,而對方辯友若是要強詞奪理的說成是,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在吸收能力,在吸收能力的途徑中我們才可能獲得知識....這句話我的高中老師給我的知識就是一句病句,不知道對方辯友會不會認為這是一個病句人的能力大小固然重要。但知識是發揮能力的基礎。有好多人,也許很有能力,卻因為文憑被好工作拒之門外。有好多人,很有能力,卻因為知識的局限,無法發揮最大的能力。知識的積累和能力都重要,但如果非要選個更加重要的,那當然是知識。好多好多人,沒有什麼能力,但飽讀書卷,也可以成為對人類有用的人。比如大

Ⅷ 大學是學知識重要還是積累經驗重要

在上大學期間到底是積累經驗重要還是學知識重要,這是很多人非常不了解的一件事情。其實在大上大學的時候,你本來就在學習知識,平時上課老師也會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你,因此學知識就是大學生的一個職責,並沒有任何的區別對待情況。

因此大學生學習是必然的,而不是像學習社會經驗,所需要的選擇性的結果。次上大學的時候,你需要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這樣就能夠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本身就是大學的一個任務,因此你只要好好的認真聽課就可以了。在大學里邊積累社會經驗屬於學習額外的一些知識。因此要更加的珍惜這個機會,因為老師和其他一些工作人員會非常重視你的經驗積累,也會提供你更多的便利條件,所以在大學積累經驗很重要。

Ⅸ 簡述現代大學與科學之間的關系

現代大學為什麼加強科學的課程?

學校是普及科學的地方,是新科學產生的地方。讓學生全面掌握現代大學與科學的關系及充分理解大學對科學的重要性。
一、主要的意義有:
1、為了提高大學生整體文化水平和科學素養,否則大學生只在專業課上比中學生有所長進,大學教育的意義就降低了。
2、了解科學技術發展史:知道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怎麼產生的,前人是如何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問題的;
3、了解當下科學技術最新進展,以及其它學科的主要內容和成果,如果將來在科研和工作中遇到了問題,就知道該去什麼地方找資料了,不會束手無策;
4、拓展眼界,了解國內外各種學科各個行業的發展情況,讓自己對世界科技發展有個明確的認識,對將來選擇工作或科研方向,甚至在生活解決各種事物都有幫助。

二、 傳統大學注重傳授知識,現代化大學強調研究科學探索真理。1、科學是某種還沒有完全得出結論的東西,沒有完全被發現、完全找到的東西,它取決於人們對真理和知識永無止境的探求過程,取決於研究、創造性,以及對人行為准則的不斷反思。2、科學是一個整體,每一個專業方向都是對生活世界的反思,對人行為准則的反思,對世界的反思。唯有通過研究、綜合和反思,科學才能與蒼白的手工業真正區別開來。3、科學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至於它的實用性及重要意義僅僅處於第二位。追蹤前人的研究,不以他人意志為轉移。這種對真理進行的目標自由式的探求,往往可能導致最為重要的實用性知識,並能服務於世界。反對科學家首先考慮,我做這項研究有什麼用處。4、科學是與高等院校聯系在一起的。唯有通過對學術的研究與科學的交道,對整個世界的反思,才可能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大學生要學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對材料的理解,唯有這樣,他才能形成他自己獨立的判斷力和個性,從而最後達到自由、技藝、力量的境界。5、高校的生存條件是孤寂與自由(坐冷板凳和學術自由)。國家應當保護這種大學的自由。在科學中永無權威可言。大學是科學工作者無所不包的廣闊天地。科學無禁區、科學無權威、科學自由。
三、大學與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僅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也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當代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其發展狀況如何直接關系著民族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在全黨全國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大背景下,思考科學發展觀與當代青年大學生的關系,研究和探討當代青年大學生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並踐行正確的成才觀、學習觀、就業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肩負使命、面對挑戰,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只有樹立以正確的成才觀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通過踐行科學的學習觀這一主要途徑,才能成長為社會所需之才。

1、大學生要成才並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學習觀

要自覺培養學習能力,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社會在不斷前進,事物在不斷變化,現代人也應不斷進取、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學會學習是個體獲得自由發展的手段,在大學期間要奠定人的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特別是適應自身特點的自學方法及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避免成為知識容器、做題機器、考試工具和分數奴隸。當代青年大學生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力爭學會認知,獲取對事物和現象理解的手段,要學會用已知的知識獲取未知的知識,逐步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2、在實踐中落實科學的學習觀是大學生成才和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

注重培養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能力,是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人才事業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現代社會一方面強調精神、突出個性,另一方面又很提倡合作。實踐表明,人們之間的競爭是暫時的,而合作是長期的、永恆的。③要形成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的氛圍。合作的根本在於互惠,這也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以互惠的精神和積極的姿態處理好集體中人與人的關系,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和團結協作,培養發展良好合作關系的意識。

總之,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明確自身的使命和責任,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把建設祖國、服務人民和適應社會與實現自我價值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拓進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長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而不斷努力!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