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史評話

科學史評話

發布時間: 2021-03-22 12:23:07

Ⅰ 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力分解計算

如果,用最嚴謹的力學分析來說,只要你給地球施加了外力(不管方向、大小有多少)地球的軌跡都會改變,只不過,不同的方向、大小,導致地球軌跡改變的多少會相差非常大。如果,你是真的想認真計算地球徹底脫離太陽飛出太陽系的力,那麼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並且,可以事先告訴你算不出結果。因為,讓地球改變軌道脫離太陽引力,本質上就是計算第三宇宙速度。只要在地球公轉的方向上施加一個力,無論力多麼小,只要持續施加,總有一天可以讓地球脫離太陽。關鍵在於,這個力能夠持續多長時間,換一個說法就是:這個力給地球施加多大的動量,才能夠讓地球脫離太陽系。動量=力*時間,你只想計算力,卻沒有考慮時間,所以結果就是沒有結果。我猜,你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一步。
你所述,宇宙飛船推動地球,那基本是個笑話。
試想一下,你的宇宙飛船怎麼給地球推力?肯定是把宇宙飛船的頭正對地球,尾部背向地球噴射氣體。但是,你換一個角度分析一下,把地球、宇宙飛船、以及飛船噴出的氣體綜合起來看成一個大的系統。試問:誰來給這個大系統提供動量?若仔細分析一下,你的謬誤在於,只想到飛船會推動地球,卻沒想過飛船噴出去的氣體,同時也受地球引力,反過來也一樣,那些氣體同時也在吸引地球。所以,總的算下來,地球、宇宙飛船、氣體的總動量不變,所以永遠改變不了地球軌道。
你能夠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受到電影《流浪地球》的影響,其實,這本書(電影是劉慈欣小說改編的)在此處本來就是一個科學硬傷,不要說一台宇宙飛船,即使象電影中集中地球上所有能源建造幾萬個飛船發動機,也不可能把地球推離軌道。
其實,這個問題一千多年 前阿基米德已經回答過了:「給我一個支點,我能夠撬動地球!」可現實是,空曠的宇宙中,沒有支點,所以沒人能夠改變地球的軌跡,除非天外飛來一個足夠大的天體撞向地球,才能夠改變地球的軌道。注意,必須非常大,至於能不能讓地球脫離太陽引力,那還兩說呢。
按照現代天文學研究結果,月亮就是由於地球受超大型天外星體撞擊,導致地球破裂,甩出地球的岩漿在環練地球的軌道凝聚,最後形成月亮。
那麼大的力量都沒能把地球撞出太陽系,你認為,一萬台或者一百萬台飛船發動機的能量能夠抵得上一個月亮的在軌運行能量?
至於地球徹底脫離太陽的具體計算方法,其實與計算一個電子電勢的方法是一致的。我在高中時,曾用類似方法計算出第二宇宙速度,依次計算出太陽質量,再用同樣方法可以計算即可計算出所需的能量,相應就可以知道地球所需要達到的速度,乘以地球質量就知道其所需總動量。
當然,若你懶得具體計算的話,就直接引用當前科學界給出的第三宇宙速度即可。
建議你聽一聽:《科學史評話》其中《地球的的刻度》其中好象有「稱量地球的人」。

Ⅱ 科學史評話吳京平女兒

科學史評話的作者吳抄京平是誰?
評書般講述科學史 融匯貫通很有歷史感 知識面超廣 科學觀也很正 「我國現在的理工科教育還停留在解題技巧上 當門手藝活在教 但洞悉事物表象後面的規律才是科學意義所在」 (大意) 很好奇作者是誰

我也好喜歡他的節目。順便給你推薦一個 趙崢教授的節目 從愛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聲音都好像!

北京聯合大學教高分子學的

講得是不錯,7歲的兒子都給他迷住了,路轉粉

很好奇他是愛好物理的說書的,還是愛好評書的物理狗…

吳京平不是北京聯合大學老師,不是愛好評書的物理狗,也不是愛好物理的說書的,他是做IT的,並且有個消息是,他的節目馬上就要出書了。

Ⅲ 關於華羅庚的事跡

華羅庚,這位「人民的科學家」,也確實有個別稱,叫「初中畢業的數學家「。

當然,華羅庚的學歷肯定不是停留在初中學歷上,只能說,華羅庚的求學之路異常艱辛,甚至,這位受人尊敬的數學家,初中畢業之後,就不得不輟學。

然而,這一切,其實都源自華羅庚本人不屈從於命運,刻苦求學的精神。他的精神值得無數的莘莘學子去學習和追尋。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Ⅳ 生活中對症下葯的事例

東漢末年,有個傑出的醫學家叫華佗,他的醫術非常高明。

有兩個病人,一個叫李延,一個叫兒尋,都得了頭疼發熱病,看過很多醫生也沒治好,於是來找華佗。

華佗經過細心診斷,給他們各開了一個葯方。李延和兒尋一看葯方,心裡就嘀咕起來:都是一樣的病,怎麼用葯卻完全不同呢?於是便問華佗這是什麼道理。華佗說:「吃葯要看具體情況,你們得病症狀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卻不同。兒尋的病是從傷食引起的,李延得病卻是外感風寒造成的,病因不同,當然用葯就不能相同了。『』

兩人聽了便放心服了葯。第二天早上,他們的病果然都好了。

我們若得了病,就要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葯,或聽從醫囑,「對症下葯」才能有效,現在,人們用「對症下葯』比喻針對具體情況,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

Ⅳ 物理學家貝克勒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放射性,在此之前,他是想弄什麼

我記不清了,我在喜馬拉雅上聽「科學史評話」,其中的「量子力學外傳」的專輯里有專門講到放射性的歷史的,你可以聽聽。

Ⅵ 我對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關聯有些不懂!

有這樣的想法是好事,證明你頭腦不錯想像力,有這想法的你也不會是第一人,看過《黑衣人》系列電影吧,其中就用一個鏡頭表達了類似的想法。但想像的理論即便是真實的,也需要去實際論證,這是科學的嚴謹性所必需做的,不可能因為想像的有道里,各種情況都能解釋,就去把這個想像里的學說做為學術理論去相信。
但遺憾的告訴你,你的想法基本上不可能是真實存在的,科學走到今天,已經對宇宙的基礎知識有所了解了,可以說已經排除了你的想法的可能性。舉個例子,就是你所想的新陳代謝,目前地球的可觀測宇宙范圍內(那是個相當大的范圍,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力之外。),還沒有發現其它生命形式存在,「這個事物」的「新陳代謝」這么有局限性嗎?
再有一,人類對微觀的研究也是已入了門徑的,普朗克長度的概念已發現了100年了,人類對物質的認識也很可能已經在拐點上,隨著超大型粒子加速器的不斷升級,原子核內的世界越來越多的展現在我們眼前。得到的結果都不太可能指向你的猜想。
看題目你初中是早就畢業了,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更高的學習經歷,但可以知道沒有再學過更多的物理知識,起碼是對宇宙相關的知識沒有再更多的學習,可以去網路里再學習下,從網路中的「宇宙」學起,里邊的各種名詞都看一遍,基本上就可以和你的猜想去碰撞一下了。
中國的科普真的算不太行的,但還是有很多人在進行著,推薦幾本書,《時間簡史》(霍金的,不用多說),《時間的形狀》,《科學有故事》,《科學史評話》。都是有音頻的,聽完就會對科學有個基本了解,宇宙觀基本形成。也有相關的微信群可以討論大家的想法。
關於宇宙不是簡單碼些字就能說清的,故不再多說,希望更多的人以科學精神去認知我們身邊的世界。

Ⅶ 行星的重量怎麼算

在這個行星上,發射一顆貼近行星表面的衛星,測出衛星周期和衛星的速度,利用引力定律即可算出該行星的質量。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