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分享課題
Ⅰ 家園共育培養小班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課題研究的背景怎麼寫
一、課題研究背景:
當前世界教育觀念變革的主題是:人的發展。只有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的人,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收獲一種習慣,就收獲一個成功」,一個人習慣的培養往往在兒童時期的養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幼兒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各種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這一時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自我保護、品行、健康心理等習慣,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目前的獨生子女,由於受家長的寵愛和溺愛,養成了各種不良的習慣,這不僅關繫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繫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自我保護等方面的培養。隨著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造成人口流動性大,我園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我園學習,據統計流動人口孩子已佔我園幼兒人數的30%以上,這些孩子大多較聰明,有靈氣,但存在著許多不良習慣。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教育是一種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證明,在學前階段家庭對兒童發展的貢獻大大高於幼兒教育機構。因而,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機的家園合作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徑。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
行為習慣,是行為和習慣的總稱。綜合心理學家解釋,行為習慣有如下特點: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方式,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它與人後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系,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的、情感的內容。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較為穩定的行為傾向。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課題界定:
行為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其實這也是一種條件反射,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
家園共育是指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並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進行教育工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就在於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我們這里借鑒「家園共育」概念,並不是純粹「教學管理」與「家庭教育技術」層面的含義,而是指幼兒自然智能開發課堂教學向「教後」延伸,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通過家園教育資源的整合,實現教學雙方智慧潛能整合。《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旨在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學習借鑒他人對相關該內容的探索和實踐。收集整合教育資源,密切加強家園聯系,進一步尋求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有效對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環境。通過一定階段的研究,讓在園幼兒能形成該年齡段所具備的良好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從而促進幼兒園保教水平的提高。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就國內外現有研究看,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關於兒童行為習慣的研究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在國外,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已相當成熟,產生了一些影響廣泛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一般都注重兒童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視行為習慣研究。它們大都以一些設計精巧的實驗為基礎,內容涉及兒童道德發展過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和過程,而且「知、情、意」最終都要落實在「行」上。如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詳細研究了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和形成。柯爾伯格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對皮亞傑的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研究,著重研究了兒童道德認知問題。國外的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開展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參考。可喜的是,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國心理學界的一些學者介紹到國內,並進行了相關研究。如早期的陳鶴琴關於兒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賢等人對兒童心理的研究等。
近年來,研究兒童行為習慣也開始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關注。如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的王極盛教授進行過關於1560例少年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研究;北京教育學院關鴻羽副教授進行過關於兒童養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了「道德教育與習慣養成」大型論壇。來自全國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出席了本次論壇,並深入地探討了兒童德育與習慣養成的問題,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見解。
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1、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
幼兒期是人的社會性行為、情緒情感、性格和認知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尤其是對幼兒來說,他們剛從家庭個體生活轉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最有利於扭轉和改變孩子以往不良的行為習慣,形成新的更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的行為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對他們一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它是一個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
2、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本課題的提出,給幼兒園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內涵,如何在課題研究和常規教育相結合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是我園全體教師關注和探索的永恆課題,它能最大限度激活教師的工作熱情。在教育實踐與課題研究中,我園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3、促進幼兒家庭素質提高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一個人的成長及其重要,而幼兒作為家庭中的個體,家長良好的榜樣可以潛移默化的引導幼兒,而幼兒良好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也可以反過來教育家長,使他們頓悟和反思。通過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幼兒自身素質超越其家庭素質,以幼兒良好的行為舉止來影響家長,促進其家庭教養素質的提高,也是我們課題研究的目的所在。
4、對幼兒園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幼兒教育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有著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催著我們奮發向上。我們雖有一流的硬體設施,但我們的師資水平和保教質量也要不斷的提升,我們願意通過不斷地努力,在課題研究中走出一條具有本土本園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使我園真正成為幼兒教育戰線上一道亮麗的綠色風景線!
本研究擬在這些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行為習慣的一般理論和具體實施策略做進一步的理論總結和實踐研究,來探索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方法和途徑;為幼兒園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觀念和新思想,並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四、理論依據
理論研究表明,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10歲之前是各種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幼兒:「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要培養合作的精神,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等等。《綱要》的頒布,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我們的信心,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華生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兒童的各種習慣。人的各種習慣綜合成系統,就形成了「人格」。而習慣的培養主要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幼兒成為一個快樂、自由、獨立、有毅力、有誠意、有創造力、沒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
五、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目標:根據幼兒年齡、身心特徵,針對我園獨生子女以及外來人口子女在各種習慣上出現的新問題,學習借鑒他人對相關該內容的探索和實踐。收集整合教育資源,密切加強家園聯系,進一步尋求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有效對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環境。通過一定階段的研究,讓在園幼兒能形成該年齡段所具備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從而促進幼兒園保教水平的提高。
研究內容:本課題主要通過實踐研究,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積極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良好習慣培養對策。讓更多的人明確良好行為習慣不僅是一定階段的目標,而且是每個社會成員終身追求的目標,是當今社會每個成員努力奮斗獲得成功的基礎。
研究重點:
結合幼兒園實際以及幼兒年齡特徵,重點培養幼兒以下幾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1、家園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其中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指導良好的飲食飲水習慣、睡眠習慣、排便習慣,盡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衛生習慣主要包括飯前便後正確洗手,飯後漱口,保持五官清潔,正確使用毛巾,保持身體清潔,保持環境整潔等。
2、家園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見人能主動熱情地打招呼,禮貌地回答別人的問話;舉止文明,懂得謙讓,與人友好相處;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簡單的交往禮儀等。
3、家園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喜歡學習,對學習活動有興趣,能集中注意力專心於某一項活動;有正確的讀、寫、坐和握筆的姿勢;會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閱圖書,能愛護圖書文具,會整理玩具用品等。
4、家園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以自我服務為基本形式,包括自己穿、脫衣服,整理衣物,洗漱,進餐等,利用孩子愛模仿的心理特點,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掌握簡單勞動的方法和技能。
六、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研究思路和過程:
1、運用調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閱有關的理論與資料,確定課題研究的內容。
2、建立課題組,確立課題組核心成員及分工。
3、構思設計課題論證報告,完成課題研究的申報工作。
4、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組織專家進行開題論證。
5、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調查法、文獻法、觀察法和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來帶領教師開展各種理論學習的分享活動、觀摩研討活動,鼓勵教師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學中獲得的經驗以及發現的問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實施策略,使課題實施與課題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動循環。
6、優化園內環境,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工和家長作好孩子們的榜樣,開設「衛生之星」、「文明禮儀之星」等評比活動、舉辦「大手拉小手」、「我能自己干」、「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級小雷鋒」等活動,讓幼兒培養和鞏固所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
7、廣泛收集第一手過程資料,並及時進行整理分析,總結積累,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適時地開展過程評價。
8、運用經驗總結法回顧、反省、分析、總結本課題研究的過程與資料,鼓勵教師不斷挖掘,及時總結提煉成功的活動經驗,撰寫有關的經驗論文。
9、撰寫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為做好推廣工作和開展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10、增強教師的教科研意識,提高教科研能力,將課題研究成果與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不斷延伸課題活動,使《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研究不斷深化,力求成為我園的又一辦學特色。
Ⅱ 質量管理提升的課題匯報如何寫
質量目標達成的情況?前後比較。
所謂提升,肯定有結果可以表明。
然後可以講一下採取的措施,過程。
Ⅲ 請幫忙想個小組名字和口號!有關品質部討論課題可行性分析的,希望有創意新穎,跪求!謝謝謝謝!
名字:行動小組
口號:目標,達成、達成、達成
Ⅳ 如何藉助數學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課題申報表
、加強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2、運用啟發式方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 3、加強語言交流訓練 4、發揮定勢的積極作用 5、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品質
Ⅳ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小課題研究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狀態。也就是平常說的心情。心境一經產生就不只表現在某一特定對象上,而是相當一段時間內,使整個生活活動都染上某種感情色彩。如一個人高興時,對稱心如意的事固然表現出滿意、愉快的情感體驗,對平常冷漠不關心的事情,也會應起新鮮、親切的情感體驗。這便是情感調節行動的功能 。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某些教師在學生面前總是扳著面孔,動輒對學生大家訓斥,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使學生做到言出即從。然而,學生面對這樣一張不可接近,甚至可怕的面孔,還怎麼能產生愉快的心境,怎麼能對其所教學科產生樂趣呢?這便是由於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忽視了心境調節行動的功能所致。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一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境,實在是重要的。
(一)建立積極的師生感情,是給學生創造良好心境的首要條件。師生感情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境。然而,師生感情建立的主導方面是在教師一方的。這便要求我們經常的去接觸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經常的接觸學生既可以在「雙向交流」中了解學生的情況,又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愛護。往往在課余時間老師與學生一起愉快活動之後,會使下一堂課都處於愉快地氣氛中,使學生很長時間對老師有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因此,我們應該從日常、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的點滴小事上去關心學生,建立積極的師生感情。
(二)講求批評的藝術,才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心境。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是天天要「犯錯誤」的。然而犯錯之後老師批評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導致不同的心境。在教育實踐中,常可看到對犯同樣錯誤的學生,有的老師的批評使學生心灰意冷或產生對立情緒,以致影響學生一天的生活甚至更長時間;有的使學生心悅誠服,高高興興的接受,產生一種良好心境,以致一段時間內該學生很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很少重犯舊錯。所以我們應該講求一下批評的藝術。批評的方式、方法根據錯誤的具體情況不同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我們常用的告誡法、激將法等。然而不論採取哪種批評方式,教師都要切忌一點------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教育者:「我愈是深入兒童內心世界,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我們教育中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真理便愈是顯得清楚;在影響一個兒童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三)做好家長工作,是保持學生良好心境的又一重要條件。學生在家庭中心境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這與我們教學活動中的家長工作是密切相關的。然而,當前很多教師的家長工作中形成告學生狀的形式。不論是家訪或是把家長請到學校,一見面便竹筒倒豆似的訴說學生的不是,甚至責備家長。過後,家長對孩子輕則訓斥,重則毆打。對此,蘇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闢的論述:「找家長是需要的 ,同家長座談也是需要的,但決不能使孩子產生這樣的想法:教師正把他最親近、最喜愛的人變成一種嚇人的東西。使孩子把人看成駭人的怪物,這在教育中是根本不許可的。」這種告狀式的家長工作不僅損害了師生感情,而且破壞了學生家庭生活,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心境。所以,我們必須端正家長工作的態度,使家長工作在教學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首先,家長工作要以了解學生在家裡的情況,協助家長進行正確家庭教育為目的。其次,做家長工作時要對學生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適當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改變學生頭腦中教師走訪家長就是告狀的觀念。二、讓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指一個人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力求參加某種活動的經常性的意識傾向。興趣不只是對事物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會有使人由於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從事改種活動而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因而,興趣在人的生活和活動中的意義是巨大的。這是一種強大的動力。興趣在學習方面所表現出的愉快的動力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那些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 他們在學習上比那些不願學習而勉強學的學生更為積極,更能堅持不懈,學習效果也更好。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這需要培養。有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注意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生硬的進行知識灌輸,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產生乏味感覺,甚至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所以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利用小學生不隨意注意佔主導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直接興趣。兒童在學習中很容易被心氣、醒目的刺激所吸引,他們的興趣很容易被情景左右,這便有利於學生直接興趣的培養。直接興趣是指或事物本身發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使學生輕松自如的集中注意力,從而不用很大意志努力關注某種事物便可以學到知識。這對學生獲取知識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有位教師為使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提高寫作能力,有意識讓學生辦小報、搞剪貼。學生們課後翻書抄報,錄章摘句,求知慾高,勁頭十足。他們的意識表面上不是為閱讀、分析能力的提高,而實際上在辦報時無形之中加寬了閱讀面,增大了信息量,提高了寫作水平。在這種直接興趣的鼓舞下學生學習絲毫不感到吃力和緊張,卻又得到了意外的收獲。
(二)在直接興趣基礎上引導學生關心學習結果,培養間接興趣。直接興趣可以使學生愉快的學習。然而並不是一切事物都可以引發直接興趣,也不是引導學生直接興趣的事物永遠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因此我們應在直接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心活動的結果,使學生意識到它的結果對自己有意義,從而形成間接興趣。這種興趣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最大熱情,並力求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取得好成績。例如前面所例子,如果學生對辦小報僅僅保留在直接興趣的基礎上,時間久了,學生這種興趣就會慢慢消退或被其他興趣所代替。所以應在前面基礎上及時向學生講述經常閱讀對自己知識、能力、道德各個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樂於讀書,培養起閱讀習慣。
三、堅毅的意志品質保證我們知道學習任務畢竟不是在游戲之中、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必須經過一定的意志努力。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堅毅的意志品質。意志是指人們為實現某種目的,在行動中自覺克服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過程。意志和行動是不可分的,意志支配著行動,同時也在行動中得以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也充分體現出了意志品質的差異所形成的不同情況;那些意志堅強的學生遇到困難百折不撓,能夠取得好成績;那些意志薄弱的學生遇到困難時產生畏懼心理,採取逃避做法,這樣的學生往往學習成績較差。因此在培養前面所述的兩個心理品質的同時,必須培養學生堅毅的意志品質。
河南省鶴壁市 姬國強 韓莉
其實,人的一生中有誰能夠絕對的說自己沒有說過一次謊話呢?包括對父母、老師、愛人、朋友、同事、學生,甚至對剛剛懂事的孩子。一位心理學家寫過一則短文,他認為,人說謊就像空氣一樣普遍存在,說謊幾乎可以說是人的一種需要;每一個正常的人,大致從6歲開始就學會了說謊,而且一般來說,謊言會伴隨人的一生。
存在主義者薩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任何一種事物和現象的存在都有其理由,學生說謊也是如此。經過調查分析,我認為學生說謊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由於某種原因,不願或不敢說出事實的真相,如學習成績差,做了不該做的事,談話對方是家長或老師並且較專制,這是,學生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二是當時的情況對自己不利,如果說出真話將危及自己,為了保護自己而說謊;三是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隱私而說謊;四是害怕說了真話反而會傷害別人。
當然,從道德的角度來說,學生說謊是不對的。因此,我們在理解學生說謊、接受學生說謊的同時,還要想出一些方法來防止學生說謊,引導他們講真話,然後根據實情採取相應的方法來教育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第一、 處理突發事件時,最好採取冷處理。班主任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然後進行調查,在掌握實際情況之後,再去處理。假如,你發現某位學生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很氣憤,這個時候你最好不要立即去找當事人解決問題,因為在這個時候,從感性上來講,你的荔枝很可能失去控制;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不是要了解情況以教育學生,而是要抓住把柄批評他/她,甚至是懲罰他/她。在師生之間拔劍弩張的情況下,學生會「隨機應變」,想著法子編謊言為自己開脫,以逃避懲罰。於是,在謊言之下,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復雜。因此,遇到類似的情況,最好先冷靜下來,一方面調整情緒,另一方面抓緊時間悄悄的了解情況,等到摸清情況之後,你可裝成無意中和當事人相遇的樣子,隨便聊聊,在他沒有思想准備的時候,慢慢的引上正題。這時候即使你知道了一點點,你也要裝作知道了很多,甚至是全部,讓犯錯誤的學生感覺不講真話不行了。這樣,一般情況下,他會講出真情來,你就可以順利地解決問題了。
第二、 如果有幾個學生同時參與了某件錯事,你想從中了解情況,你最好他們做「隔離調查」。心理學上有一種「囚徒理論」,意思大致是這樣的:兩個或幾個犯罪嫌疑人同時被抓,而警方又沒有掌握確切的證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警方一般會採取單獨審問的方式,因為如果採取集體審問的方式,幾個嫌疑人會一起欺瞞警方,掩蓋事實真相以逃避懲罰。在單獨審訊時,他/她們每個人都會這么想,如果對方招認我不招,那麼我就可能被重判,而對方就可以減輕懲罰。於是在這種「趨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警方審訊的結果一般是兩個人都會招認,或者至少有一人會招,於是鎮鄉就可以大白了。當然,我們不能用對囚徒的態度對待學生,但我們可以借鑒「囚徒心理」達到摸清事實、教育學生的目的。
第三、 在向學生了解情況時,首先要注意場合。在涉及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最好和同學單獨交談,不要當著眾人直接點名批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不管犯有怎樣的錯誤,他不希望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批評。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語音語調。對學生要以禮相待,不要把學生放在一個對立面上。和學生談話,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解除學生的心理戒備,講明你是在幫他,是為了他好,這樣他就自然會講真話了。
第四、 作為辦主任還要注意用人格去影響學生。從師德的角度講,就像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教師的人格,對於年幼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育科學 ,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度」。盡管說謊有一定的普遍性,人有不可避免一生不講謊話,但作為教師應努力使自己講真話,少講謊話,更不能信口開河,否則又怎麼去要求學生講真話呢?
最後,還要注意運用科學的管理,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管理風格,這種風格為學生設定了一個心理氛圍,在不同的氛圍中,學生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因此,作為辦主任,要注意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管理學生,在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向心力,使學生信任、尊重老師,自覺地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總之,學生的心靈就像一扇窗戶,我們要想辦法打開這扇窗,讓學生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健康的成長。
Ⅵ 如何選擇質量改善課題項目 詳細
跟你的業務經理企業領導詢問目前業務所面臨的最主要的三大問題,確定你的課題項目是其中的一個或者要至少和其中之一直接相關的。這能夠確保你的管理團隊選出正確的改善方向給這個項目應有的重視並迅速的移開攔路石。
通過顧客投訴日誌,聽取電話中心顧客投訴的對話錄音,給停止使用你公司服務的客戶打電話,將這些重點問題匯總創建圖表,建立一個柏拉圖來給這些事情劃分優先等級,這會幫助你發現課題項目關注的重點優先順序並選擇課題項目。
確定在你評估和選擇課題潛在項目的優先順序時考慮到你的特殊重要性要求,評估它能給公司帶來什麼潛在的財務成果。分析表或資料庫能幫助你通過指定評價項目類別、價值賦值和權重建立一個一貫的選擇流程來組織潛在課題項目,最終創出一套固定的課題選擇流程。
Ⅶ 質量課題有哪些
看不太懂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