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實踐課題研究
①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題有哪些
:1 小學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相整合的研究結題報告一、課題背景及研究意義(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沒有成熟的評價體系。新課程推行以來,教育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一門活動性、實踐性課程,主題性活動是它的主體內容。然而,綜合實踐活動進入學校課程領域, 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綜合實踐活動開課難,缺乏詳細的開課流程;相關的實踐基地使實踐活動逐漸變味;只停留在形式層面上,走過場,無實效。針對這些問題,實踐活動的課程建設經歷了從課程內容開發研究,到有效實施策略探討,以及對綜合實踐活動方法論教學研究等艱辛的歷程。這些研究對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課程實施的主體還是學生,沒有成熟評價體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就像是一份沒有正確批改的試卷,老師稀里糊塗,學生也不知所措,這樣的課堂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誤導學生。因此,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對當前科學高效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規定的課程總目標,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性研究工程。 2. 很多老師只以能否應付考試來評價學生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成果。作為數學新課程標准四大版塊之一的「綜合實踐活動」,倡導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為課改的特點之一。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 綁縛在數學綜合實踐上的培養責任非常多。但是,現實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開展後並沒有實際性的收效,很多老師還是以能否應付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何種方式真正轉變老師的這種評價觀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在課程研究中,應當擁有足夠的關注:強化過程性評價和過程檔案,把素質報告逐漸提升為包含學業評價和實踐評價的綜合評價體系。 3. 課程理念的落實,學生的需要。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針對問題情景,學生藉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有益處的,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 2 合作精神。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學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教師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又應努力幫助學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工作。這種類型的課程應當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將課內外相結合基於上述願景,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思考把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作為研究重點,擬定課題為:小學數學活動課堂與綜合實踐相整合的研究。(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 改變教師觀念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認為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小組活動,探索等方式,難以控制學生。學習過程浪費時間,而且有時不一定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不如教師真接講解,即能節省時間,又能直指問題詞的結論,省時省力。而新課程標准中指出, 不但要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過程的感受。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活動的內容是不參加考試,有一些教師就人為的把這部分知識給省略掉了,忽視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要徹底轉變教師這種想法, 就要為教師搭建一個平台,讓教師能夠有章可依的主動的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2.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一些學生因為個人智力水平的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有不同的差異。以往的學習活動,他們的興趣並不是很高,往往有偏科和厭學的情緒,通過參加數學活動課的綜合實踐活動,這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他們也會產生一種被需要和被認同的情感,加上教師適時、恰當的鼓勵,進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實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數學上得到發展」的課程目標。 3. 改變家長的教育理論很多學生的家長沒有培養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意識,在他們心目中認為只要孩子的成績高,一切就都好了,形成一種重成績而輕能力的思想。然而,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人才,這些人才就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通過數學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得到家長的幫助,更有助於家長理解新的教育理論,改變他們傳統而落後的教育思想,更好的和學校配合,為培養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共同努力。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3 小學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整合是指在數學活動課上對學生按照綜合實踐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把班主任引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與數學活動結合起來,在不增加學習學習負擔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的聯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採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精神。力求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質量, 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對於綜合實踐課的興趣。(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流程進行研究,總對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課的分課型課時的教學模式。能對學生數學活動進行動態評價,從評價的主體、方式、及評價的時間、評價的延伸價值等方面進行研究。 2.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三) 課題研究的目標 1.轉變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理念。 2.建立數學活動課的分年級分段的教學模式。 3.探索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 4.探索 1-5 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互相銜接,對學生數學綜合實踐能力形成縱向的培養。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一)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資料研究,了解國內外有關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的有關文獻,以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與實施的要求。 2 .調查訪問法: 對課題組、當地教育知名專家、學者進行訪問或書面調查,了解對構建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的看法,並對本課題改革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 3 .實踐教學法: 對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進行實驗,創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班」,並及時總結經驗。 4 .理論分析法: 以基礎教育課程理論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與方法,從整體上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有效評價。(二)研究步驟 1 、准備階段: 2012年 3月~20 14年 4 月,搞好課題設計,成立研究組織,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和工作措施。 4 2 、文獻研究階段: 2012年 5月~20 12年
②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
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系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研究性學習: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范和操作要領,養成探究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區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區,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區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
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拓展資料: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
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③ 綜合實踐有什麼好的課題
1.和諧社會建設主題: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中心,開展「和諧都市(鄉村、校園等)建設方略研究」、「社會基層人民生活狀態調研」、「社會階層的流動與變遷研究」、「居民居住情況調研」、「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調研」、「家鄉變遷」、「關心弱勢群體」等方面的調研實踐活動。
2.新農村建設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中心,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前景、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農民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狀況、農民工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農村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狀況、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態等問題進行調研實踐。
3. 科學發展觀主題: 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中心,對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生態開發、能源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等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踐調研與研究。
4. 志願服務社會主題:以「志願社會、澤被你我」為中心,積極倡導志願服務行為的重要性,通過助殘助困、支教支農、勇作義工、參與各種公益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方式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5. 校友訪談和慰問主題:以「訪問老校友、結識新朋友」為中心,根據就近原則,走訪家鄉所在地附近的印院校友,與其交流專業信息,描繪學校發展新貌,感受校友成長經歷。
6. 愛校榮校主題:以「校榮我榮,愛校奉獻」為中心,積極主動配合學校中心工作,使我校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
7. 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主題:以「傳承中華文化、保護民族遺產」為中心,對家鄉及其他祖國各地的民風、民俗、語言文字等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調研、發掘,通過文字、影像等手段加以整理、記錄。
8. 其它主題:可根據興趣、支持條件等實際,確定相應實踐主題。
社會生活篇
1、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調查
2、當前物價水平與百姓生活承受情況分析
3、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調查分析
4、城鄉弱勢群體的生活現狀及心態調查
5、城鎮拆遷居民對拆遷補償滿意度調查
6、城鎮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7、2012年長沙市房地產市場現狀分析
8、關於通過完善保障制度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分析
9、當前房地產市場總體形勢與房價問題的調查分析
10、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熱點問題調查研究
11、新形勢下社會企業對人才需求特點調查分析
12、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變化的調查研究
13、公民的環境生態意識教育問題的調查
大學教育篇
14、大學生創業情況調查
15、企事業單位選聘大學生標準的調查
16、關於在校大學生勤工儉學現象的調查
17、大學生對南海局勢看法的調查分析
18、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19、提高我校知名度、美譽度研究
20、提高我校學生滿意度建設研究
21、加強大學文化社團組織建設研究
22、大學畢業生「蟻族群體」生存狀況調查
23、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
24、大學生假期打工的原因調查
25、社會、 企業對大學生素質能力調查分析
26、大學生對全民共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看法的調查分析
④ 小學綜合實踐課關於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題
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來
1、農源用生物肥
2、新型建築材料的開發與利用
3、生命之源——營養
4、家庭包裝
5、以氫氣(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
6、正確提取熱量及飲食
7、對化妝品成分的研究
8、方便麵可食性內分裝
9、油煙革命
10、裝潢材料的應用及改進
11、金屬防銹的研究
12、關於低自由基、無毒香煙
13、有關飲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調查
14、化學與農村經濟
15、純凈水是否「純凈」
16、環保型防震材料的開發
17、維生素王國探秘
18、淺淡當今社會之健康飲食
19、修正液對人體的危害
20、洗滌用品的發展與前景
21、新型牆對材料的開發和利用
22、竹製品代替木製品的可行性研究
23、中學生營養與健康
24、研究特別環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25、淺談食鹽與人體健康
26、食用油中過氧化值的分析
27、研究高二學生早上的飲食
28、過馬路
⑤ 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一年級來的《人民幣的自認識和使用》、二年級的《實際測量》、三年級的《旅遊中的數學》、四年級的《統計一周的花銷》、五年級的《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六年級《美麗的校園》
《學做一道菜》、《擦玻璃》、《我掙一元錢》、《感恩教育》、《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節歷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國家必修課程,每周3課時納入國家課程計劃。然而,許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對如何安排這3課時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到教室外,校外去調查、訪問、考察、活動,結果學生盲目活動
⑥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有哪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國家必修課程,每周3課時納入國家課程計劃。然而,許多綜回合實踐活動答指導教師對如何安排這3課時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到教室外,校外去調查、訪問、考察、活動,結果學生盲目活動,缺...
⑦ 小學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我校的校本教研課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
(2)科學性原則: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在進一步歸化出具體的學科範圍,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積極參與活動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參與綜合實踐?」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不喜歡參與活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綜合實踐活動不想參與?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主體參與能力的研究」
總之,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於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倡導課程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回歸,基於整體論的視野而力圖超越原有的學科分割的局面,通過活動,把各種知識和技能綜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並促進其個性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不管在課堂開展,還是在課外實施,都必須一個一個、一次一次地進行。每一個活動、每一次活動都需要對活動主題設計,每次的主題設計都要對活動要素進行思考,並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選擇,才能完成主題活動的方案設計。
走過一年的綜合實踐課的歷程,我深深地體會到,課題的資源是生成性的,可流動性的,如:我校外面有幾個食品攤點,學生買小食品的現象時有發生,看到了一點,我和校領導商量確定了活動主題《班級地上的食品袋》讓學生在師生生成的課題中調查,活動的同時,接受了環衛教育。在學生學習過後,發現學生的興趣濃厚,在與其商量後,以此為活動主題,在書與生生成的主體中,學生再次感覺到了節約的必要性。環境的保護與節約教育的主題從而產生,遵循著師生生成,校生生成,生生生成,社會生成的原則,這樣的設計面向了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嚴密的知識體系和分門別類的學科界限,立足於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健全、整體發展,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實踐使我懂得,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要有課程開發意識,重視和開發、可利用四種課程資源:從學生的活動需求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從教師對活動提供指導的實際出發,發展教師的愛好和特長,開發教師的教學潛能;從學校對活動提供幫助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重視利用學校的傳統的優質資源和辦學特色資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強化和新增學校特色;從社區和當地社會環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利用社會性資源和網路資源。
⑧ 小學教師如何做好小課題研究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我校的校本教研課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
(2)科學性原則: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在進一步歸化出具體的學科範圍,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積極參與活動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參與綜合實踐?」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不喜歡參與活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綜合實踐活動不想參與?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主體參與能力的研究」
總之,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於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倡導課程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回歸,基於整體論的視野而力圖超越原有的學科分割的局面,通過活動,把各種知識和技能綜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並促進其個性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不管在課堂開展,還是在課外實施,都必須一個一個、一次一次地進行。每一個活動、每一次活動都需要對活動主題設計,每次的主題設計都要對活動要素進行思考,並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選擇,才能完成主題活動的方案設計。
課題的資源是生成性的,可流動性的,如:我校外面有幾個食品攤點,學生買小食品的現象時有發生,看到了一點,我和校領導商量確定了活動主題《班級地上的食品袋》讓學生在師生生成的課題中調查,活動的同時,接受了環衛教育。在學生學習過後,發現學生的興趣濃厚,在與其商量後,以此為活動主題,在書與生生成的主體中,學生再次感覺到了節約的必要性。環境的保護與節約教育的主題從而產生,遵循著師生生成,校生生成,生生生成,社會生成的原則,這樣的設計面向了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嚴密的知識體系和分門別類的學科界限,立足於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健全、整體發展,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要有課程開發意識,重視和開發、可利用四種課程資源:從學生的活動需求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從教師對活動提供指導的實際出發,發展教師的愛好和特長,開發教師的教學潛能;從學校對活動提供幫助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重視利用學校的傳統的優質資源和辦學特色資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強化和新增學校特色;從社區和當地社會環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利用社會性資源實踐。
⑨ 如何更好地指導小學生撰寫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
要點:一、存在的問題困難歸納:
1、 論文(報告)格式
(1)格式是否太成人化
(2)學生對論文格式不清楚或理解不了。
2、 資料來源
(1)太少,不足以說明問題
二、 問題原因分析及建議措施:
1、成果方式是否可以多樣化:
2、資料問題
類型 問題原因分析 建議措施資料少A、方案設計准備不足,考慮不周詳,沒有整體規劃。 應注意搜集的數據要足以說明結論。
B、指導教師監督力度不夠。由於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惰性,沒有落實計劃,開展研究。 教師應隨時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指出並糾正。(如日記只寫兩行)
A、寫課題方案時,設想不周詳,目的不明確,導致學生在收集資料時盲目性。 限於學生的水平有限,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數據中想問題(結合下面案例中再具體闡述)。
B、不會分析、歸納,不會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客觀描述。
在撰寫結題報告時,是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從學生的視角看問題。具體的格式可根據課題而定,但基本格式肯定要有。理由:搞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初步掌握調查研究的方法。結題報告就是其中重要環節。
如:實驗報告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實驗過程的詳細記錄。一開始要有個實驗設計(相當於調查研究的課題方案,實驗的步驟就是按設計來進行),接下來是對實驗過程的詳細記錄(當然在過程記錄中必須有具體的數據和觀察到的現象),然後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最後得出結論。但必須注意的是結論要具有客觀性。
縱觀基本格式,大框架包括:
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闡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2、分析問題:對各因素分析;分析調查、實驗中獲得的數據,提取數據特徵以便說明問題。
3、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運用結論得出延伸(如上次五(1)班調查夜排擋的課題組通過自己的調查,寫信到區政府提出建議,信轉到旅遊局,得到他們的高度贊賞。)注意:調查報告不要一開始就設定必然結果。一旦調查結果與所設想的不符合就否定自己的調查過程。必須遵循實際,實事求是。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無論結論正確與否,都是建立在對調查結果的科學分析上。
存在問題剖析:
(1) 學生撰寫的結題論文,應該是按一定的格式,用學生自己的語言寫成,因為學生在研究調查過程中是按自己的視角看問題。出現格式、語言的成人化現象,是指導教師沒有把握指導的「度」,出現包辦代替的現象。
(2) 學生對結題報告不清楚,說明一開始沒有把研究步驟設想周密,沒有很好地設計方案。結題報告的撰寫應該是建立在方案的落實上的。因為:「建議(措施)」是從結論中獲得(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結論從數據特徵中提取,建議(措施)——結論——提取數據特徵——分析、歸類數據——收集數據——研究步驟(方案)